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抒情女诗人,也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孤独的女诗人。就是因为她的孤独,才使得她的诗歌纯净无比,并成就了她的伟大。可她生前确是默默无闻,终老独身,除了在同一张报纸上发表过六、七首小诗外,几乎没有给世人留下任何印象,死后的墓碑上只写着“回想”二字。

其实,她一生写了不少不朽的优美诗篇。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她的诗不受传统形式的约束,不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左右,其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想及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对后来不少西方现代派诗人产生过很大影响,是西方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渊源,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美国诗歌之母”,她与惠特曼一道成为现当代美国诗歌的开拓者。

她的诗通常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善用具体而独特的意向,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在平易自然中显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half rhyme),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逝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三集。1890年,狄金森的115首诗发表了,后来又出版了两部诗集和两部书信集。1914年,狄金森更多的诗被整理出版问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她诗歌的全部版权。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人物生平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1886年5月15日去世。她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该镇的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没有受到过高深的教育,只在阿默斯特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读过一年书。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开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

作品被发现

狄金森的妹妹拉维妮雅(Lavinia)认得狄金森的字迹,但她却不了解这些文字代表的是狄金森终其一生的热情。当她发现这个藏着一千多首诗的箱子时,她真的十分震惊。

作品被陆续出版

维妮雅坚信这些诗作一定得出版。通过她的大力奔走,再加上玛波·鲁米斯·陶德(Mabel Loomis Todd)编辑的鼎力相助,狄金森诗作的第一辑终于在1890年付梓出版,书里所收录的诗作只是狄金森毕生创作中的一小部分。第一辑总共印刷了115首,而第二辑及第三辑也分别在1891年及1896年顺利问世。

一般大众及多数的评论家都给这些诗作相当高的评价。到了1896年,艾米莉·狄金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诗人。之后更多的作品,包括许多由其它管道收集的诗作,在接下来的50年大量地出现,但直到1995年全三册的认定本才由汤玛斯·H约翰(Thomas H.Johnson)审定出版。这本书一共收集了1775首诗以及一些断简残编,并依照时间顺序编辑排出,由哈佛大学出版社的贝尔耐出版部(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

创作时期

狄金森的诗作很难定出实际数字,因为1860年代起狄金森的书信开始“诗化”,有时候很难界定她写的是散文还是诗(苏珊称为“信诗”(letter poem))。狄金森不是个出版的诗人,因此留下的大部分诗作只能看作诗稿,完篇的很少,有句无篇的占大多数。

狄金森的诗歌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每一时期的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时期为1861年以前,这一时期狄金森的作品风格传统,感情自然流入。在狄金森死后,出版了她的作品的托马斯·约翰逊,只能给狄金森创作于1858年以前的作品中的五部鉴定年份。

第二时期为1861年~1865年,这是狄金森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她的诗歌在这一时期更具有活力与激情。据约翰逊估计,狄金森在1861年创造了86首诗,1862年366首,1863年141首,1864年174首。同时,他认为在这一时期,狄金森充分表达了永生和死亡这一主题。

第三时期为1866年之后,据估计,所有的狄金森诗集中有2/3写于该年之前。作品风格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例如: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

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随手抛掷,顺心驱使各个领域的词汇(家常或文学的,科学或宗教的),旧字新用,自铸伟词。喜欢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

新娘,有时是小男孩,尤其喜欢用已死者的身分说话。狄金森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痛苦与狂喜,死亡与永生,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

诗人日记被发现

玛莎·狄金森·比安棋(Martha Dickinson Bianchi)是狄金森的侄女,也是家族最后的幸存者。她继承了这栋房子,并在1915年将它卖给当地的郊区牧师。接下来这一年,这栋房子被重新装修,也拆掉了温室。在拆掉这片斑驳的墙壁时,其中的一位工人发现了一本皮面的书。显然它是被藏在墙壁里或是塞在缝隙间,在这个时候狄金森已经是安贺斯特家喻户晓的名字了。结果这位木匠不但是个爱诗人,还是她的崇拜者之一,他一打开这本书就发现,原来这是狄金森的日记。他告诉自己的孙子,他感到一阵“狂乱的颤抖”。

诗人日记被隐藏

这名工人因为这个发现是如此令人震惊,所以他将这本书藏在他的午餐盒里,并在工作结束后把它带回家。在他仔细阅读每一页之后,他告诉自己,他应该将这本日记送交给能够将之公诸于世的人。但他念了又念,越来越被诗人的魔咒所吸引,竟然开始想象自己是她的密友。于是他说服自己,无需将这本日记送交出去。最后,在良心谴责的问题完全克服之后,他将这本书藏在卧房一个橡木箱子里。接下来的64年之间,他常取出阅读,直到他完全将日记内容熟记为止,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在1980年他以89岁的高龄逝世,在此之前他将这个收藏告诉他的孙子(因为他的独子比他还早离开人世),同时也坦承自己阅读的快感,总是掺杂了无休止的罪恶,他要求孙子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这位孙子也继承了对诗的热情,他的良心也很容易麻木不仁。

诗人日记最终被公布

这名工人的孙子一方面计划将这本日记永远占为己有,另一方面也决定该如何处置它。经过了许多年,这本书的编辑通过了许多渠道,在当事人都匿名的条件之下,获取了这份珍贵的文件。最后,经过将近75年的延宕之后,这本书终于能满足所有狄金森迷的需要。

诗人日记的社会影响

这本日记是一本小小的、深棕色的书,大约是五乘七英寸的大小,里面的空白页被设计为做任何形式的书写。里头的记载每则都有日与月的日期写在抬头处,不过年份的记载只出现过一次。日记是用墨水写的,划掉或修改的字并不多。有可能艾米莉先以铅笔为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日记打草稿,就像她写诗的方式一样,但是其中的几则记载却好像又有别种做法。日记开始于1867年的3月,结束于一年多之后,一共有一百零二则记载,显然其间的间隔从几天到一星期都有。第一则记载说明了,为什么艾米莉·狄金森要写日记,但一八六八年四月突然结束的原因却不太清楚,但最后一则日记的确有结束的感觉。正如狄金森在其它地方所说的,“我的生命太简单艰苦,

以致于有人可能为此感到不安”。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它像是一扇通往她灵魂的窗户,为人们展现了某些事件的发生情形。的确,第一则记载说明了她对这一点的坚持。

与日记的出土一样令人兴奋的,是那间杂在日记之间的25首未曾出现的诗,让她的诗作总数达到一千八百首。同样的,这些诗虽然零散地出现,但每一首皆与前后的日记有相当的关系。

正如许多人所预期的,这本日记也接触了许多她的诗与信所提及的主题:包括神与人的关系、信仰的真相、日常生活中死亡与受难的阴影、爱在她生命中的角色、而且特别是诗的力量如何在她身上呈现,让她牺牲一切只为追求诗。这些日记揭露了很多人们以往只能用揣测的,也更正了许多错误的评判。

代表作品

《狂野的夜》

《风暴之夜——激情之夜!》

《这是鸟儿们回来的日子》

《头脑,比天空辽阔》

《我一直在爱》

《神奇的书》

社会评价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她的诗公开出版后,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她在美国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惠特曼。 1984年,美国文学界纪念“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诞生二百周年时,在纽约圣·约翰教堂同时开辟了“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和狄金森两人。

教本中艾米莉诗作的汉译文

67

成功的滋味最甜

成功的滋味最甜

对未曾成功的人而言

想体会甘露的美味

需要痛彻心扉的欲念

没有一位贵人达官

在当下耀武扬威之际

能够明确地定义

胜利的真正涵义

只有奄奄一息的输家

耳朵已经听不见

那遥远的凯旋乐音

飞扬懊恼而清醒!

303

译文1

灵魂选择自己的社会

灵魂选择自己的社会——

然后——将门紧闭——

对于神圣的大多数——

不再显露意义——

无动于衷——她感到一辆马车——停在——

她低矮的门前——

心如止水——一个皇帝——跪在

她的门垫——

我了解她——从一个广袤的国度——

选择了一类——

从此——关上她的心门——

像墓碑

译文2

灵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

灵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

然后,把门紧闭,

她神圣的决定,

再不容干预。

发现车辇,停在,她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

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

不为所动。

我知道她,从人口众多的整个民族,

选择了一个,

从此,封闭关心的阀门,

像一块石头。

449

我为美而死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

几乎还不适应

一个殉真理的战士

遂成了我的近邻

他低声问我:“为什么倒下”

我回答他:“为了美”

他说:“我为真理,真与美

本是一家,我们是兄弟”

就这样,像亲人,黑夜相逢

我们隔着石壁谈天

直到苍苔爬上我们的嘴唇

覆盖掉我们的名姓

1129

说出全部真理,但别太直接

说出全部真理,但别太直接——迂回的路才引向终点

真理的惊喜太明亮,太强烈我们不敢和它面对面

就像雷声中惶恐不安的孩子

需要温和安慰的话

真理的光也只能慢慢地透射否则人人都会变瞎——

美国文学艾米莉狄金森资料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创作了大量关于自然的诗歌.她以深刻的洞察力 和创造性的天赋为我们展示了她眼中的自然:隐含宗教色彩的自然、体现先验主义的自然、富于形象和意象的自然. 美国女诗人埃米丽·迪金森的自然观与她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阅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她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既反映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又不时地唱出与清教主义旋律相近的曲调。她热爱大自然,但又夹杂着疑惑和恐惧。她的复杂的心理因素构成了她的复杂的自然观。 爱默生和梭罗所奉行的超验主义自然观无法完全解释艾米莉·狄金森内心深处对"自然之谜"的疑惑,因她有意识地在诗歌创作中进行了极富独创精神的"再定义":"自然"等同于"知识",为直觉或"超灵"难以洞悉;"自然"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它对人的基本利益漠不关心,两者之间的疏离感无法打破.因为不能体悟"自然"的本质,诗人对"自然"的敬畏感逐渐加深,也构成了她对超验主义自然观冷静的质疑.狄金森和爱默生都相信读者应该经由个人的实践去感受和解读"自然之谜",而两者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狄金森最终确定该命题无解.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为艾米莉@狄金森的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爱默生否定上帝,肯定人的神性,强调人的直觉意识,认为它与宇宙中的超灵是一 体的.他的思想渗透在狄金森对心灵、自然、生与死以及永生的沉思冥想中.狄金森通过全身心的艺术追求和心灵与意识的探索实践着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 美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白衣修女"艾米莉·狄金森以其作品的内容新颖、诗风自由而名垂青史,其中相当一部分描写自然的小诗清新隽永,颇具代表性.对诗人 的独特诗风进行溯源,即可发现19世纪超验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爱默生极大地影响了诗人的思想及作品,在形成狄金森独特诗风的诸多因素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发现,诗人不仅限于承接旁人思想,而是致力于创造性的开拓,取他家之长,凝聚自身精华,成功地开创了一代诗风之先河. 从狄金森的诗歌美学观和超验主义两个视角浅析这位文坛巨匠独立、独创、独特的诗歌创造艺术及勇敢地与传统的诗歌美学决裂,以无拘无束的个性、不媚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江枫/译) 我从未见过荒原 我从未见过沼泽, 我从未见过大海; 却知道荒野是什么, 知道波浪的模样。 我从未和上帝交谈过, 也没有访问过天堂; 但我能确定那位置 仿佛有地图在手上。 (马永波/译)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将我们送往异乡,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诗一样驰骋远方。 最穷的人也能做如斯遨游, 不用受关税的威逼;

运载人类灵魂的车辆 收费是何等便宜! (张芸/译) 请允许我,是你的夏季 请允许我,是你的夏季, 当夏天的日子已经飞离! 你的音乐依然,当北国的夜莺 和黄鹂——已悄无声息! 我将跳出坟墓为你绽放, 我的花丛将围绕你排列成行! 请采集我—— 银莲—— 你的花朵——直到永远! (张祈/译) 艾米莉·狄金森(又称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尽管因其独特的个人禀赋,狄金森一生的经历中充满了令人难解的谜团,不过,联系女诗人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认真研究她与亲友间的书信往还等材料,我们仍能从狄金森的创作中寻绎出一些破解其孤寂、幽邃的心灵的线索。 艾米莉·狄金森之谜 王媛媛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这位如今已名满天下的美国女诗人,除早年随家人至费城和华盛顿作过短暂的旅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马萨诸塞州仅四五百户人家的小镇阿默斯特度过。在小镇居民的眼中,这个落落寡合、离群索居的女子喜穿一袭白色长裙,常年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不喜与访客接谈,晚年甚至终日埋首于自己所喜好的书籍中,连楼都懒得下了。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译诗20首(中英文)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 美国隐士女诗人,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 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我从未看过荒原 我从未看过荒原-- 我从未看过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涛巨浪。 我从未与上帝交谈 也不曾拜访过天堂-- 可我好像已通过检查 一定会到那个地方。 I never saw a moor I never saw a Moor-- I never saw the Sea-- Yet know I how the Heather looks

And what a Billow be. I never spoke with God Nor visited in Heaven-- Yet certain am I of the spot As if the Checks were given-- 云暗 天低又复云暗, 飞过雪花一片。 穿越车辙马圈, 去留择决艰难。 谁人这样待风, 令其整天抱怨。 自然犹如我等, 时常没戴皇冠。 Beclouded

THE sky is low, the clouds are mean, A travelling flake of snow Across a barn or through a rut Debates if it will go. A narrow wind complains all day How some one treated him; Nature, like us, is sometimes caught Without her diadem.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260)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吗? 那么我们为一对! 别说! 他们会传开去-- 你知道! 多无聊-- 是-- 某某名人! 多招摇-- 象个青蛙— 告诉你的名字-- 漫长的六月— 给一片赞赏的沼泽!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抒情女诗人,也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孤独的女诗人。就是因为她的孤独,才使得她的诗歌纯净无比,并成就了她的伟大。可她生前确是默默无闻,终老独身,除了在同一张报纸上发表过六、七首小诗外,几乎没有给世人留下任何印象,死后的墓碑上只写着“回想”二字。 其实,她一生写了不少不朽的优美诗篇。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她的诗不受传统形式的约束,不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左右,其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想及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对后来不少西方现代派诗人产生过很大影响,是西方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渊源,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美国诗歌之母”,她与惠特曼一道成为现当代美国诗歌的开拓者。 她的诗通常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善用具体而独特的意向,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在平易自然中显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half rhyme),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逝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三集。1890年,狄金森的115首诗发表了,后来又出版了两部诗集和两部书信集。1914年,狄金森更多的诗被整理出版问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她诗歌的全部版权。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人物生平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1886年5月15日去世。她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该镇的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没有受到过高深的教育,只在阿默斯特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读过一年书。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开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 作品被发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