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路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浅析公路路基的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

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造成的公路路基路面破坏不仅对社会、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单论述了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成因,并对病害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有效措施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一、路基的病害类型及成因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一)路基变形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出现此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另外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lO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 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二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是土质边坡坍塌、滑坡、雨后冲刷严重(甚至出现浪窝),石质边坡塌落、崩塌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 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茶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管理: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清除杂草,将枯枝落叶带出茶园或烧毁。 物理防治:利用蓝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茶园蜘蛛、瓢虫等天敌;在湿度大的季节用白僵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夏茶百叶虫量超过6头、秋茶百叶虫量超过12头时。建议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呲虫啉、联苯菊脂等药剂防治。(2)、茶毛虫 田间管理:冬季剪出茶树 下部拖地枝,夏季摘除卵 块和虫群,盛蛹期在根际 培土,减少虫源,抑制成 虫羽化出土。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降低幼虫孵化率;喷洒Bt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药剂防治:百丛卵块在5块以上时,幼虫孵化后至三龄前,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3)、茶丽纹象甲 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的假死 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铺 垫,而后振动茶树,使之坠落 集中处死。 生物防治:于成虫出土前,用

百僵菌拌细土施于土层。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虫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联苯菊酯、巴丹等药剂防治,下午至黄昏喷药。 (4)黑刺粉虱 (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分泌物常诱发煤病。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 田间管理:疏枝清 园,中耕除草,及 时采茶,改善茶园 通风透光条件,黑刺粉虱大发生时修剪虫枝。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等天敌;或用韦伯虫座刨菌防治。 药剂防治:平均每叶有虫2~3头(小叶茶)或4~6头(大叶茶)时,可在卵孵化盛末期喷矿物油、呲虫啉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插到茶蓬内全方位喷雾。 (5)红蜡蚧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摘要:要避免路基病害的产生对路面造成的早期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治理和预防路基病害的产生。本文就如何针对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病害分析处理 在公路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病害中,路基病害是最常见,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1路基常见病害分析1.1 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 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 陷两种。(1) 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2) 地基的沉陷是由于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土基的承载能力极低,填筑路基前未对原天然

地面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的路基下沉。(3) 边坡滑塌路基边坡滑塌也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溜方与滑坡两种。①溜方: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②滑坡: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路堤边坡坡度过陡,或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或填土层次安排不当是路堤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1.2 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若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在路基自重的各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整个路基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1.3碎落和崩塌碎落和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1.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如泥石流、冻土、盐渍土、溶洞) 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 等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 2病害的处治措施 2.1坍方及其处治 路基挖方边坡和靠路陡崖上的岩土体失去稳定,向路基塌落的现象称为坍方。坍方按其成因和特征主要有五种。①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杨树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苗木品种,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植物之一,杨树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特定的病害侵袭,下面我们选三种最常见的杨树病害来分析如何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症状 受害叶片初生褪绿小点,进而变为不规则黄绿花斑,常沿小叶脉分布,叶脉呈半透明状,随高温有隐症现象。有些杨树无性系病叶发绉、变厚、变硬、变小,甚至畸形。有的叶脉和叶柄上有紫红色坏死斑,病斑中心组织枯死。本病是系统侵染病害。发病规律:杨树花叶病病毒可以通过嫁接传染,林业生产中主要是随带毒插条传播。目前,已知杨树花粉种子不带病毒,杨黑毛蚜和桃蚜不传病,菟丝子也不传病,其他昆虫是否传病尚待进一步研究。杨树因品种差异,其抗并性的差异也很大,I-63、I-69、I-72杨易感病,107等品种较抗病。不同树岭发病情况也不相同,1年生苗木、幼树发病重,大树症状则不明显。 防治要点:加强苗木检疫,禁止疫苗和接穗调入调出。发病疫情就地销毁。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一、危害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随着林业杨树育苗和造林面积的增大,杨树溃疡病在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危害日趋严重,在我地主要危害黑杨、青杨、白杨及速生柳等杨柳科树种。从苗木、幼树到大树均可侵害,但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有8种,现已知在生产上主要造成危害的有: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和杨树烂皮型溃疡病三种(以上三种都是由真菌引起)。另有一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在我国东北有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我地也发现了一些未知病源菌引起杨树枝杆溃疡的病害,市森保站正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 1、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病害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1厘米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从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班。 病菌可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在不表现

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

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不同地区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治理措施,分析其病害原因,并作相应处理,以确保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保国防安全,必须有一个四通八达且完善的道路运输系统。而最重要的运输道路就是铁路和公路。对于公路安全质量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路基和路面的安全稳定性。 路基是天然地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和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路面是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材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物。在现实中,路基和路面都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路面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基和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和自然气候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路基和路面的破坏程度和破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大的方面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地形、气候、水文及水文地质、土质、地质以及植物覆盖;人为因素又分为荷载作用、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最常见的路基破坏形式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一、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我国西北部黄土沙土地区 我国西北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土颗粒比较松散,且无层理,而且这些地区的平均降水量比较少,所以土壤的含水量较小,而土壤的含水量却是路基路面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沙土具有很大的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的局部塌陷和整体沉降。另外还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会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路基路面破坏,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

路基路面病害处理要求措施

第二十四章、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一、概述基本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成因确定方案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 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对策常见措施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 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⑴春融时的翻浆处置。这种翻浆基本上都存在补给水,宜采用如下处 置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的速度较快,在技术、经济上也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然而水泥路面的迅速增长,水泥路面的许多病害也逐渐体现出来。主要现象为裂缝、沉陷、严重破碎板、板角断裂、唧泥、错台、接缝材料破损等。引起各种病害的原因是不相同的,有外界因素,设计缺陷、施工问题及养护等原因,现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如下:。 一、水泥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 水泥路面破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板、基层、路基的缺陷引起的。这些缺陷除了设计因素及施工质量的原因之外,一般是在行车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而水和超重荷载是主要因素。 (一)水是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水泥路面的横缝均是采用沥青灌缝,纵缝为施工缝不灌缝,路肩盲沟排水的设施基本没有设置。特别是“先行工程”建设期间对水泥路面性能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排水设施配套不到位。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二)车辆超载也是造成水泥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市场竞争急烈,运输户只雇经营利益,绝大部分的货车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厚大梁等等,严重超载,据路政部门检测统计双轴车辆总重量均在23~24t、三轴车辆总重均在35~45t,荷载大大超过路面设计荷载,造成混凝土板块疲劳,形成水泥板断裂、破碎,大大缩短正常使用年限。 (三)施工控制质量不严,造成水泥路面破损 路基密实度不足造成不均匀沉降,病害大部分布在路基填挖交界,高填方路段和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交接处,因为路基不均匀下沉造成路面的沉降,在行车的冲击作用下造成错台渗水、唧泥导致水泥路面破损。路面材料质量控制不佳,配合比达不到要求,拌和不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 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5162356.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

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 路基边坡病害与防治 练习题 一、填空: 1、路基边坡病害类型: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 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 养护路基边坡. 3、工程防护技术可分为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 4、抹面防护包括:、、、。 5、砌石防护包括:、、。 6、支挡工程包括:、。 7、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是指将()防护与()防护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同防 护的一种方法。 8、综合防护技术的种类:结合植被护坡技术、结合植草护坡 9、众所周知,土质路基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表现为,按其破坏的规模可分为滑 坡和滑坡。边坡整体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形;局部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评价边坡的滑动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排除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措施有:排水、排水、排水和排水四种。 11、边坡的深层治理包括:排除、支护、技术。 12、边坡的浅层治理包括:排水、设计、防护、防护 13、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设置边沟、、、、。 二、名词解释 1.剥落: 2.落石: 3.崩塌: 4.表层溜坍: 5.错落: 6.坡面浅层滑坡: 三、单项选择填空: 1、边坡的浅层治理的常见方法,地面排水、截水沟设计、坡面防护、() A.边沟防护B.挡土墙防护C.冲刷防护D.土钉支护 2、边坡的深层治理中的常见方法,排除深层地下水、()、锚固技术。 A.边沟防护B.土钉支护C.挡土墙防护D.冲刷防护 四、简答题: 1、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疏、堵、绿、补”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养护路基边 坡,试说明“疏、堵、绿、补”的含义。 3、简述综合防护工程中边坡加固原理。 4、简述边坡治理原则 答案: 一、填空: 1、.剥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风化剥落、错落、坡面浅层滑坡 2、“疏、堵、

桥梁常见的病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桥梁常见的病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本文对引起桥梁病害的常见种类和主要成因以及相应的措施, 如下部结构、上部结构、混凝土、桥面铺装和裂缝等进行了具体的归纳和总结, 并对主要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施工技术、桥梁运营期间的监测及养护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桥梁;病害;成因;措施 Analysis of Bridge Common Disea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auses of common species and diseases caused by the brid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s the Ministry of the structure, the upper structure, concrete, cracks, etc. deck pavement and concrete and summarized, and the main causes of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proposed .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perational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work during the bridge has some significance. Key words:Bridges; disease; causes; measures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别、巩固国防等方面,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路、桥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桥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大量桥梁服役年限的提高,在荷载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各种各样的病害相继产生,对桥梁的安全运营造成了隐患。 1病害的概念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厂r 50283—1999)规定公路工程结构必须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 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4) 在预计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凡由于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或自然的(地质、风雨、冰冻等)原因,使桥梁结构出现不符合上述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一些问题和现象统称桥梁结构的病害[2]。 2 桥梁常见病害分析 2.1下部墩台及基础的病害 基础的缺陷和病害主要表现为:(1)基础的缺陷和病害主要表现为:承载力不足而使基础均匀沉陷;基础的滑移和倾斜,以及基底局部冲空(如图1);础结构物的异常应力和开裂。

病虫害防治方案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 (病虫害防治方案) 保护教研室 刘玉卿 第一部分绿化养护 一、草皮 1、要定期修剪,根据不同季节,长势,合理安排修剪期,以草长不超10厘米为准,一般5-9月约25-30天修剪一次,3-5月和9-11月35-40天修剪一次,(北方地区)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原则上不修剪,修剪后草坪面平整高度约3-4厘米。 2、每次修剪后对草皮施一次肥,施后浇透水,保证草皮全年常绿。 3、每巡查草皮,发现杂草及时清除,使草坪纯度控制在优类95%,一般90%以上。 4、拾除草地、花丛内石头、纸屑等杂物。

二、绿篱、定型植物 1、绿篱生长前期未成型之前,以密枝修剪为主,成型后以造型修剪为主。修剪的篱面要平整圆滑顺直,绿篱造型植物造型优美、丰富,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造型后,对生长超过篱面的枝条要及时剪除,超出篱面的枝条长度应控制在10厘米内。 2、绿篱保苗率95%。残缺或死亡部分要在一个月内补种好 3、绿篱、造型植物在每年的3-8月期间,约50天施一次氮肥,9-11月期间的40天施一次复合肥,每亩地每次施肥量为15市斤。 三、乔、灌木 1、每周巡查,及时修剪枯枝、病虫枝、霸王技、下垂枝等。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 2、根据灌木长势,该造型的要及时造型;造型后要及时修剪超过形状外的枝叶,一般以控制形状外的枝叶长不超过20厘米这宜。 3、灯道树保率要达到98%,树干粗壮,修剪及时,主干高度一般控制在3-4米。分枝合理,树身直,枝叶茂盛。 4、一般每二个月施一次复合肥,保证长势旺盛。对生长茂盛的大乔木,可以不施肥。

四、浇水 1、室外绿化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不同植物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栽培目的,不同土壤每天、隔天或几天淋水一次。因天气炎热干旱而出现水分不足时,则必须相应增加浇水次数,保证所有植物不因缺水而萎蔫。 2、天晴季节,室外盆栽每天浇水一次;栽在花基的3-4天浇一次水,雨天则不浇;室内盆栽每周浇水2-3次。 五、植物保护 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 2、使用农药必须以不伤害健康为前提,使用高效、低毒、无臭、无异味农药。 3、喷撒农药时,必须戴口罩,安全防护手套,穿长袖衣服。禁止抽烟及吃东西。人应站在来风的上方,防止喷农药吹回人体,造成中毒。 4、喷撒农药后要用肥皂反复多次于流动水中洗手。 第二部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处理与防治措施 马炎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处理与防治措施马炎朋 摘要:公路路基的病害是多种多样的,它时刻威胁公路交通的安全,影响着公 路能否正常使用,有效解决公路路基的病害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公路工 程建设中,路基路面病害严重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这些病害一旦出现治理的 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公路施工和运行的环节就需要加强对公路质量的控制,尤其 是要加强对路基路面病害的控制。 关键词: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策 公路路基建设中对路基的病害要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设计单位、监理 单位、施工单位要各尽其职,真正的做到设计理念上科学、技术上合理、施工措 施上得力、建设中符合规范,这样才能减少公路路基的病害,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保证优质公路工程的建设,确保公路建设顺利发展。虽然当前因为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路质量问题 也比较多,路基变形、下沉、边坡下滑、路面裂缝、路面坑槽等病害的产生比较 普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公路的施工年限,同时也对公路中行驶车辆的 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 一、路基常见问题的成因 1.1 自然方面的原因。因为公路是一种基础设施,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对 道路都是有需求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有利于公路路基的维护。恶劣的环境会破坏路基,并且也不利于工作人员对公路进行日常保养。在自然方面能影响到公路路基的无非就是 经常提到的自然地形、水文、地理三个大的方面,影响路基的自然因素有很多,不仅仅就是 这三个,但是主要因素是这三个。地形能够影响到路基的设计,能影响到平面路线的选定, 还有纵断面的设计。地质能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路基经过的地方,水文蒸发量、洪水位、泉水、层间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如果这些情况处理不好的 话就会影响到路基的正常维护,会导致路基出现各种病害。 1.2 勘察方面的原因。经常会因为条件上的限制,地质勘察点分布不均,还有相关工作人 员提供的地质资料不齐全等,导致设计上的依据不够充分,经常出现像路基排水不完善等现象。还有时候会出现对填料的调查不仔细,导致取土坑内用于路基填筑的土石方不能满足规 范要求;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达不到预期处理效果,也能 够导致各种路基病害现象的出现。 1.3 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因。如果陡坡路堤的地基没有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容易引起路基 的下滑;如果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科学的要求进行,路基施工排水就会不畅通;如果路 基的填土压实度没有到要求的程度,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压实质量差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再就是路堤的填料上,填料不当,在使用性能不好的填料时候没有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都会让路基存在发生病害的隐患。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2.1 路基变形、下沉 路基变形是公路路基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填区、半填半挖等地区发生,产 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施工的时候对压实不重视,使用的材料含水量不达标等等。 另一个是在使用中车辆荷载过重,公路路基不能承受车辆重量而发生变形。路基下沉主要是 发生在软土地基上,因为软土的含水量比较大,且承载能力较低,在软土地基上基建路基就 会造成沉降现象的发生。公路路基沉降的产生与公路施工也有直接的关系,各种不当施工引 发的公路路基沉陷现象日益增多。另外,公路路面病害的扩散也能导致路基沉降的发生,路 面病害产生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理,在车辆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大面积沉降。 2.2 边坡下滑 边坡下滑也是公路路基病害的一种,边坡下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塌方,另外一种是 滑坡。塌方是土质向下移动造成,主要的原因是公路路基的地质条件不好造成的。边坡滑动

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原因,及由高路堤产生的病害的表现形式,并从设计、施工和技术方面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高填土路基,形成原因,病害,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的选择,应从技术和当地条件考虑,高速公路路堤宜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十分珍贵,低的路堤,占地少,取土少,节省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后期沉降少,路堤稳定,对环境破坏少,利国利民。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高速公路的路堤 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偏高,平原地区平均高35M,跨公路处高810M,跨铁路处高1012M。高的路堤,必然带来建设资金增加、建设周期加长、技术难度加大、病害增多。建设初期,由于对某些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高填土路基的早期病害发生。 1、高速公路高路堤的形成原因 高速公路要求全封闭,全立交,为解决横向交通必须设置一些行人、行车通道。特别在目前我国尚存在大量的非机动车、慢速车及行人,必须从横向通道通过。而高速公路大多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较多,通道设置密度不得不相应增大。从通道要求看,一般尽量高一些、宽一些,以满足农机、少量汽车的通行之需。桥梁通道净高的制约,是路堤平均填土高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技术要求上,路基填土高度只要在1.82.5M就可以保证路基处于一

种安全状态。 2、高路堤路基病害的表现形式 由于填土过高引起的路基病害形式有以下几种: 不均匀下沉和路面不平。由于不均匀下沉,导致路面局部凹陷,行车震颤、颠簸,雨季表面积水,进而导致面层早期损坏。 易受水害。由于路基、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不畅,导致路基进水,路堤局部湿陷,路面结构层早期损坏。 对地基土强度要求高。由于原地基未处理好,导致路堤局部下沉,引起基层开裂,裂缝反射到面层,雨水进入,造成面层和基层的损坏。桥涵和高填土路堤结合部及高填深挖路堤结合部不均匀沉降,易 造成病害。 高填土路堤,由于不是全防护,裸露部位被暴雨冲刷,造成路堤 和路面的损坏。 3、高路堤病害形成的原因 高速堤路基产生病害的原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土基抗压能力 不足,造成地基变形过大,第二类是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而造成的损坏,第三类是水对路堤破坏作用。 3.l土基承载能力不足造成地基变形过大 高速公路一般路线较长,所经地区可能会具有各种复杂的地形,特别是路线经过覆土层较厚的水田地,低洼地带,其承载能力大多较低,有很多在100KP以下,部分在100l50KP。之间并且土质天然密实度较低,加压时具有较大的变形和可压缩性。路基填土压实后密度在

路基、桥梁、隧道、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IB411060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IB411061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 因是: 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 ,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 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于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于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 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1B411062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病害不仅对整个公路的平整性造成较大的破坏,而且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带来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常见的公路路基病害较多,有路基沉降、路基开裂、边坡滑塌、翻浆等,为了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必须要持预防为主、养治结合的原则。文章对公路路基病害的种类、成因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和养护措施。 标签路基;病害;养护;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建设里程在逐渐增加,虽然在公路建设中加强了质量监督力度,但是工程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公路路基经常出现各种病害,对行车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加强路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一、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成因 公路路基病害不仅对整个公路的平整性造成破坏,而且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带来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虽然,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公路建设质量和后期养护的重视,但是管理中的漏洞,加上后期使用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公路路基产生的病害也较多,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路基沉降 路基沉降就是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来自垂直方向的压力使得公路路基出现下沉的现象。造成公路路基下沉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垂直方向的压力超过公路设计标准,目前公路上超载车辆增多,一些低等级的公路不能承受过重的负荷导致路基沉降。二是公路路基的硬度和强度不够。从根本上分析,公路路基硬度和强度不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路基材料的压缩系数较大,含水量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压实不好、分层过厚均能造成公路路基沉降。三是后期养护不当,对一些小的病害没有及时处理,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病害不断扩大,最终形成路基大面积沉降。 2.路基开裂 路基开裂主要是路基底部稳固性不够,其表层从坡面剥落,导致路基跟着出现剥离,进而使整个公路出现开裂。造成公路路基开裂的原因有如下方面:第一,在公路路基施工之前,对地基没有进行合理的处理。第二,雨水冲刷或者是强热气流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第三,路面裂缝扩大化,公路路面在使用中因为各种原因产生裂缝,但是对其不进行及时的养护,雨水、积水等会沿着裂缝进入公路内部,就会导致裂缝不断扩大,最终波及路基。 3.路基边坡滑塌

路基病害整治方案

路基病害整治方案 根据K2303+183.98-K2303+287.009段路基排查结果,可能存在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翻浆冒泥、不均匀沉降,变形超标、路堤开裂、支挡防护缺陷等问题,拟制定本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总办函[2013]11号。 2、营业线上施工严格执行铁道部铁办【2008】190号文关于《印发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 二、施工方案 根据铁总办函[2013]11号文件要求,针对路基可能存在的上述病害,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本段路基属挖方地段,基底为粉砂岩强风化红褐色,测试承载力满足要求,其上为级配碎石加5%水泥,质量符合要求,没有发生过翻浆冒泥、不均匀沉降,变形超标、路堤开裂现象。有可能存在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支挡防护缺陷问题。此类问题一般采取疏通排水为主,引排至铁路外其它排水沟;支挡防护一般存在设计不到边的现象,这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加设防护。 1、概况 K2303+183.98-K2303+287.009段路基全长103.029m,按照施工图施工完又按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结果增加了排水系统,自广州南高铁工务段组织人员验收通过后,于2011年12月26日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2、主要施工整治方法 2.1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 清理各排水沟内的杂物,水流冲刷严重的地方凿除重新修补,形成堵塞或未引排到其它水沟内,根据地形情况,将现有排水沟引入地方排水系统。 2.2支挡防护缺陷 根据现场的防护支挡情况,在需要增加的地方会同建设单位人员、工务段人员到现场查看,确需增加的防护,在现场直接定出来,我工区组织人员完善。 三、物流运输及机具存放方案 接到广州南高铁站工务段申请上线路时间后,根据时间段要求和工程量大小,安排作业人员带着材料、机具登记后上线路。施工后的设备、机具、材料可就近放入青罗峰大桥桥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