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一、基础知识回顾

五年高考中的知识清单(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检查,略)

二、易错知识点:

1、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分类

据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特点,目前可将世界农业按地域划分为以下十二种类型:

(1)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即商品谷物农业。

(2)高度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即乳畜业。

(3)城郊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即城郊农业。

(4)季风型水田农业:即水稻种植业。

(5)自给性旱作农业:这类农业的国家大多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生产以自给为主,主要种植麦类和杂粮,如我国华北、黄土高原等地的农业。

(6)地中海型农业: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各国,受当地气候影响,种植业有麦类、玉米等粮食作物,园艺业发达,主要栽培葡萄、无花果、油橄榄、柑橘、椰枣、花卉等。

(7)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咖啡、可可、剑麻等,其经营方式大多是资本主义种植园,多为外国垄断资本所控制,纯属商品经济。

(8)沿海渔业:滨临海洋,以渔业为主导部门,捕鱼和鱼产品加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如冰岛、马尔代夫、秘鲁沿海等。

(9)荒漠绿洲农业:农业生产主要靠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农业生产较稳定,作物有麦类、玉米、棉花、甜菜、瓜果类等。如我国西北、中亚、西亚等荒漠地带。

(10)干燥粗放游牧业:即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生产经营技术落后,与种植业联系不大,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如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11)原始农业:生产工具落后,技术改造缓慢,耕作粗放,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原始农业阶段,有的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如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热带原始丛林附近的迁移农业。

(12)寒带养鹿、狩猎、捕鱼业:以原始农业为主,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以养鹿、狩猎、捕鱼为主,经济极端落后。如格陵兰岛的狩猎、加拿大因纽特人的狩猎、捕鱼等。

另外,按投入多少、产品用途和生产对象可以将农业分成若干类型,但这些类型均不叫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按生产对象分属畜牧业,按投入多少属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商品农业。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什么农业地域类型”,而应该这样问“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什么农业类型”。

2、一些地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种植粮棉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郊区的乳牛业和蔬菜基地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的外向型花卉、蔬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我国各地的熟制,略,注意两年三熟。种植方式如下图:

一般是秋季(10月份)种小麦,第二年6月份收割,然后接种玉米,大约在十月底收获,这时种小麦已来不及,所以在来年早春种一季其他作物,如棉花、玉米等等。

秦岭淮河一线不是一年两熟与两年三熟的分界线,因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以南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4、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种、收时间:

单季稻、双季稻、冬小麦、春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

(长江流域的“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分别是种什么、收什么?)

5、一些常见水果的分布地区:

苹果、桃、李、梨(温带);柑橘(亚热带);荔枝、龙眼、菠萝(热带)。

6、农业发展方向常答不完整:从结构、投入、经营方式、生产手段、市场、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去组织答案。其中结构调整有产品结构如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种植结构如发展多种经营,农村产业结构如发展加工业、生态旅游等。

简单讲就是优质、高产、高效,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综合改革特别是产业化经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要具体到什么农作物。

还有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

三、重点知识点分析(主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辅以记忆,教师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问):

(一)农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对气候的改造和合理利用。例如温室农业、大棚育秧、杂交品种的推广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扩大。

(2)低洼地、丘陵山地、黄土高原等对地形的改造与立体农业的发展。主要形式有基塘农业、鱼塘一台田、里下河地区的鱼塘-垛田农业、丘陵山区的林地一梯田一鱼塘、黄土高原的打坝淤地与梯田等,都是对不利的地形条件加以改良,再进行立体农业的综合开发。

(3)改良土壤,使之适宜农业发展,提高产量。如东北的沼泽土改良、黄淮海盐碱地的治理、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的改良等。

(4)开辟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进步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应科学、因地制宜和适度,应遵循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结合的原则。如“让冰盖变粮田”、“让沙漠变绿洲”是不可行的,是不科学的态度。干旱地区发展农业要侧重于改善水源,针对措施是引水和节水相结合,发展旱作农业或灌溉农田;将热带山地辟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要考虑坡度的大小。我国东南丘陵以亚热带经济林果为主的农业生产,则充分合理利用热量、水分、地形等有利区位优势,产生了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3、进行区位选择的方法。文字、数据、表格、图形是农业区位因素的表达方式。解题即是

从中挖掘有用信息,确定或评价农业区位。

第一步,通过经纬线、等高线、山体朝向、坡度大小、景观特征,探究相关的气候、河流水源、地形、土壤等要素。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础。

第二步,从所在国家或地区及说明性文字、注记中,了解市场、政策、劳动力状况;还要通过符号注记,了解市场距离、交通运输条件,这些是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要素;还应注意这一类条件的发展变化。

第三步,进一步进行微观分析,从地价、生产成本、单位土地面积收益、运输成本等综合分析,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计算。引入简单的数学计算是近几年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的新方向。

(二)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三是科技水平低

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东北国营农场与美国商品农场的区位共同之处。

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

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借鉴之处:①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②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某些牧区有着与潘帕斯相似的自然条件。

阿根廷在发展牧牛业领域所做的工作。

我国牧区“靠天养畜”的现状与生态破坏。

借鉴之处:①人工草场建设;②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的发展。

(4)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墨累一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

借鉴之处:①生态农业体系。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②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

③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

(三)我国的农业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分析:

4、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

(1)加入WTO,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粮食生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可大规模的农产品),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调整农业的结构调整,实行农业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形成和正在形成一些农业区域化产业地带(如图)。

(2)东部经济地带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形成以生产肉、禽、蛋、奶、花卉、蔬菜等出口型、附加值高的商品农业。中部经济地带形成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建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西部经济地带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如内蒙古畜牧业带、新疆的优质商品棉带、云南的鲜花产业、宁夏的中草药带,发挥各农业产业带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加入WT0后,我国农业单就农产品来说因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规模小、成本高而受到的冲击最大。而蔬菜、水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业有着成本低的价格优势,但也存在品质

差、科技含量低、农产品污染严重、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3)我国目前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农业生产结构(地区农业结构和国家农业结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方向是“两高一优”,动力是科学技术,具体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所谓农业产业化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农户”,农户与公司签定合同,农户负责生产,公司收购、加工、销售,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乡村地区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面对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结合我国的国情,非常有必要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才能应付日益变化的市场,才能迎接来自国外农业的挑战。

同时,农业产业化是持续农业到乡村综合发展的环节,我国农业其最终目的是乡村综合发展,也是加速城市化,提高我国小城镇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是世界各国对未来农业、乡村发展思路的共同认识。我国自身的需要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决定了在农业上我们须立足生态农业的已有经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吸收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采取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将农业纳入与二、三产业的有机循环当中。

(4)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农产品深加工。优势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涉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区位选择,其工业区位的选择要本着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综合考虑。

(四)世界粮食问题

世界粮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

产生原因:①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制度的后果尚未根除、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②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落后。③人口增长过快。④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等自然原因。⑤一些国家政局动荡。

解决亚、非、拉粮食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生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等。

四、典型例题: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地区在气候条件影响下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

的信息,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

确的是:

A.①水稻②冬小麦③春小麦④甜

B.①天然橡胶②玉米③咖啡④亚

C.①咖啡②水稻③甜菜④大豆

D.①油棕②甘蔗③棉花④春小麦

2、③④两地农业发展特点的相似

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

B.都是粗放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D. 农业生产单产水平高,但商品率低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种植花卉、蔬菜、稻米和甘蔗等四种农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某一市场消费,且地价相同,回答3-5题

3.这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

4.根据该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如果土地距离城市(消费市场)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的两种作物是

A.水稻甘蔗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5.如何该地距离城市为1千米,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哪两种作物

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6、读法国水系示意图(甲图)及法国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甲 乙

(1)根据甲图描述法国的地势特点 。

(2)甲图四条河流的干流中,有一侧河岸陡崖连绵的是 河。该河流的干流最有可能沿 (地质构造)发育。

(3)罗讷河从源头到河口,共建有19级水坝,除了上游建有一座80米的高坝外,其余18座都为低坝,没有一个因修水坝而移民。你认为修建低坝还有哪些好处? (4)说明乙图中葡萄种植园景观的分布。

(5)从自然环境分析影响乙图中作物分布的共同的有利条件以及制约各自发展的气候因 素。

共同的有利条件: ; 制约各自发展的气候因素: 。 答案:

(1)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高西低)(2分) (2)罗讷(2分) 断层(2分) (3)农田淹没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减少;对生态和景观影响小;考虑地质因素,溃坝的威胁性小等(4分) (4)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和河谷平原地区(2分) (5)共同有利条件::都位于河谷或盆地平原区;水源较丰富(2分)制约因素:北部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4分)

7、天津市为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了结构多样化的城效农业。 (1)据图说明本市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参考范例,用简练词语(不多于8个字)分别概括某乡镇农业持续发展三类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6分) 范例: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定期组织农业科技培训。优化农业人口

①采用喷灌、滴灌;施行间作、套种;冬季发展大棚农业。_____________

②用农家肥,少用化肥;生物治虫,少用农药;发展沼气,少用矿物燃料。_____________

③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选用优良品种,集约化生产;开拓销售渠道。____________

(3)若在本市推广上述某些措施,能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4分)

答案:(1)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地广,适合发展海水养殖;湖泊,水库和注定较多,适合发展淡水养殖。(2)①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③发展商品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3)旱灾(虫灾);寒潮(冻害)。

8、下图反映了地貌中最主要的要素——海拔高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中甲图是“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种植高度上限示意图”,乙图是“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甲乙

(1)从甲图可以看出,我国水稻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_______度。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甲、乙图,说说同一种农作物生长的上限在不同纬度有何分布规律?并解释为什么各种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分布上限。

(3)比较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哪一坡的自然带类型复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图甲解释为什么各种农作物有一定的分布上限和一定的分布地域。

答案:(1)47(1分)地处最大陆东岸和最大洋的西岸,夏季风强盛,夏季较同纬度地区气温高,降水多(3分)(2)在低纬度地区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度地区分布的海拔较低(2分)农作物生长对气温有一定的要求,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降低,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出现某一作物分布的上限。再上升,热量就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2分)(3)南坡的自然带比北坡复杂(2分)南坡山麓的海拔较低,垂直高差大,从亚热带的常绿林直到山项的积雪冰川都有(2分)北坡山麓是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垂直高差小,加之降水又少,缺乏森林带的分布(2分)(4)各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当海拔上升,气候、水等资源的数值低于某一极限时,某些农作物就不能生长。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形成各自的农作物分布。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A耕地间接表现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 B耕地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为了稳固农业基础,必须切实保护耕地,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农业的发展,为二三产业提供了支撑,为其提供的丰富的资源。 C耕地保护事关社会稳定:。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生产就会出现重大转机,对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对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非常重要。

D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作用。耕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化,土壤盐渍化是现今耕地出现的主要问题。保护耕地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有重要的作用。 E保护耕地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耕地是我国农民的生存之本,如果不能有效保护耕地,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就无从谈起。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A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B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 中国只有“手中有粮,心理不慌”,才能在许多世界和我国重大政治问题上显得自信和从容应对。 C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D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经济建设对粮食需求量在增加,确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选取我国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对其做统计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国后,在经历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以及文革的浩劫后,农业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1978年改革开放也首先在农村地区开展,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有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粮食产量也不断上升。可是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也制约着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粮食产量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1978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回归

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在通过分析知道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后,提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了1978年至2011年的34组数据,从数据个数来看完全满足多元回归模型的设定需要。选取1978年以后的数据主要是因为1978年之前,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农业数据的浮夸形象,以及文革期间农业生产的停滞等非正常社会现象会影响模型的分析,故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选取数据。1978年-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的数据表 三、模型设定 1、分别做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1、X 2、X 3、X 4、X5)的散点图,结果如下: 由散点图可知,解释变量与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明确,故对原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建立新的回归方程 3、为了方便计算,对变量进行重新定义,在eviews对话框中输入genr y=log(y) genr x1=log(x1) genr x2=log(x2) genr x3=log(x3) genr x4=log(x4) genr x5=log(x5) 建立新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新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 2.4080780.078124X10.603457X20.401626X3 1.461565X40.128441X5 四、模型的检验与调整

【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

【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 新目标】 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增加粮食生产能力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而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一靠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二靠提高粮食单产,前者必须有一定的耕地数量为基础,后者必须有良好的耕地质量为保障。韩长赋部长在分析粮食安全问题时曾指出“要保土增粮,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2021年6月财政部拨付了25.1亿的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其中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含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项目占资金总量的76.7%。耕地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并上升到战略高度,即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基点由过去的“保耕地数量”转变为“保耕地质量”。因此,整合现有项目资源、推进新沃土工程,充分应用已有农业技术成果,做好耕地的用养结合和培肥地力,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实现保土增粮的战略选择(一)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土地资源不断退化,耕地土壤质量退化加剧,作为我国粮仓的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有机质含量已由开垦初期的80克/公斤-100克/公斤下降到30克/公斤左右。据全国农技中心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含量小于10克/公斤的水田面积增加了3.9个百分点,旱地增加23.4个百分点。因此,实现保土增粮目标就要打破用地不养地的观念,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突破耕地资源约束,保持和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涵义 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1]

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

基于三农问题的粮食安全问题初探

基于三农问题的粮食安 全问题初探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基于“三农”问题的粮食安全问题初探摘要:粮食生产发展关系现代农业的推进,影响着农民增收和粮食主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涉及整个农村的社会风貌,可以说粮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抓住了粮食问题,粮食安全有了保障,“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了基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和谐。同时,要想研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应该着眼于“三农”领域来考虑。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影响因素三农问题 粮食安全始终是大国的隐忧,我国的党和政府历来更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作为13多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粮食安全地位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假若我国粮食安全出问题,农业就要出问题,从而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要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了解粮食安全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粮食安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粮食是农业的支柱和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农业的支柱和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虽然粮食在农业及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降低,但粮食在整个农业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不会发生变化。这种基础地位表现在四个方面:(1)粮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活资料。“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维持生命、进行新陈代谢最基本的营养物质,粮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粮食商品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替代性。(2)粮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种植业在整个农业产值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目前仍占到整个农业产值的50%左右,而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到66%左右。(3)粮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据统计,轻纺工业原料的60%~70%,是由农业提供的,而其中,粮食是最主要的原料。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粮食作为工农业生产资料的用途继续增加,如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使得粮食用于制造塑料、人造树脂、人造橡胶等填充料;随着生物质能源技术进步,玉米等粮食作物成为最重要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以及生物化工产品的原材料。(4)粮食是稳定市场和物价水平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价格的高低,稳定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与粮食密切相关的产品,还会影响其他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目前CPI构成中,粮食类占得比重达30%以上,粮食价格变动最为直接地影响到全社会物价水平。 (二)粮食收入是稳定广大农民的基础性收入保障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委、局、行)《关于开展2016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和《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等要求,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的重大战略,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以耕地土壤肥力提升、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技术物质补助等方式,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户,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促进土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奠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量质并重、科学管理。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耕地质量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管理机制,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红线”。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考虑我市岛外各区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经济状况,针对不同的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主要障碍因素,集成组装治理技术模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取得实效。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正确处理保护、提升与利用的关系,将耕地质量建设与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将耕地质量建设与农业生态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坚持财政支持、区镇负责。耕地质量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市、区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有差别的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对耕地质量建设负总责,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管理。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创新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区(镇)政府和企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格局。

搞好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Some opinions on how to do well in grain production an d ensure food security 编订:JinTai College

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 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 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 ”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乃万价之基”。粮食作为重要 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课题。现结合我市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 粮食安全是政府行为,政府必须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 义务,切实履行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职责,实现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应,保障低收入阶层粮食供给。首先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耕地和粮田面积逐步减少,而且

减少幅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特别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日益深入和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生产将呈现蔬菜产业和其他高效优势产品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逐渐缩减的趋向。目前,我市现有人口107万,粮田面积69万亩,人 均仅0.65亩,因此,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厉打击非法 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切实保护和建设好基本农田,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近年来,受结构调整和市场价格低迷的双重影响,我国农业科技保障体系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国家资助和将研究与推广的重点由高产转变为优质,由粮食作物转向其他经济作物,由此也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到目前为止,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比任何时候都薄弱,大批粮食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推广,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不适应市场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和专用粮食,供不应求,一些质量较差的粮食滞销,积压较多。因此,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发布市场行情,科学预测市场走向,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不失为提高粮食经济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切实转变职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任务单

地理教学资源学习任务单

三、自主检测 习题训练: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完成下列1~2题。 1.甲是() A. 新疆 B. 上海 C. 浙江 D. 陕西 2.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近年来,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连续多年实施季节性休耕,这意味着中国农业生产理念的重大改变。据此回答3~4题。 3.河北黑龙港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用量的目的,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 玉米 B. 棉花 C. 冬小麦 D. 花生 4.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土壤肥沃程度 B. 地表起伏状况 C. 政府经济补贴 D. 人均耕地面积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兹别克斯坦深居亚洲腹地,号称“中亚之中”,是世界少有的双重内陆国(被内陆国包国的国家)。该国国土虽多荒漠,但却有着发达的农耕历史,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0.3%,人均耕地0.14公顷,远高于我国。该国粮食生产完全自给自足,不仅是世界重要的棉花出口国,还是中亚最大的瓜果种植基地,果蔬出口至8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不断加强。 (1)分析该国耕地资源相对富足的自然原因。

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粮食现状与前景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焦点问题之一。1994年莱斯特---布朗发表了《Who Will Feed China》的著名论文,对中国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的前景进行了较为悲观的预测。他认为,中国当时随着粮食产量达到高峰,长期的下降可能开始了,到2030年中国粮食产量很有可能至少下降将近1/5,或每年下降0.5%;未来中国巨大的粮食需求缺口将会大幅推高世界粮价,其粮食匮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匮乏。此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学界、社会乃至多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莱斯特---布朗先生的预测虽然未必准确,但对于中国加强粮食安全却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在该文发表数年后,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状况的变化,客观评价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中国粮食的基本概况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按国土资源部内部的统计,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7亿亩。中国农业用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不足59%。 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1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和3.3%。 2.人口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数量显示:目前中国人口总数是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53.73%、农村人口占46.27%; 男性占51.2%、女性占48.8%;15岁以下占17.5%、60岁以上占 14.9%。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用全球7%的耕 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被看作值得自豪的成就。 3.主要粮食作物及生长习性 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到120天。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80到140天。 4.中国公民的食物来源 来自农作物 中国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个主要品种,此外还有高梁、谷子等杂粮作物,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产量一直居于首位的稻谷,占粮食总产量的 40%左右,小麦产量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物资采购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8687407.html, 政府采购 竞争性谈判文件 项目编号:A 项目名称:万盛经开区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物资采购 采购人: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采购代理机构:万盛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年月

万盛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竞争性谈判文件 目录 第一篇竞争性谈判邀请书 ....................................................................... - 4 - 一、竞争性谈判内容 ........................................................................... - 4 - 二、资金来源........................................................................................ - 4 - 三、谈判资格........................................................................................ - 4 - 四、谈判有关说明................................................................................ - 4 - 五、谈判保证金.................................................................................... - 5 - 六、采购项目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 - 6 - 七、其它有关规定................................................................................ - 6 - 八、联系方式........................................................................................ - 6 - 第二篇供应商须知.................................................................................... - 7 - 一、谈判费用........................................................................................ - 7 - 二、竞争性谈判文件 ........................................................................... - 7 - 三、谈判要求........................................................................................ - 7 - 四、谈判程序........................................................................................ - 9 - 五、评审依据...................................................................................... - 11 - 六、成交原则...................................................................................... - 11 - 七、成交通知...................................................................................... - 12 - 八、关于质疑和投诉 ......................................................................... - 12 - 九、签订合同...................................................................................... - 14 - 十、履约保证金.................................................................................. - 14 - 十一、政府采购信用融资 ................................................................. - 14 -第三篇谈判项目技术需求 ..................................................................... - 15 - 一、项目一览表.................................................................................. - 15 - 二、技术规格及质量要求 ................................................................. - 15 - 三、特别说明...................................................................................... - 15 - 第四篇谈判项目服务需求 ..................................................................... - 17 - 一、交货时间、地点及验收方式 ..................................................... - 17 - 二、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 - 17 - 三、报价要求...................................................................................... - 18 - 四、付款方式...................................................................................... - 18 - 五、知识产权...................................................................................... - 18 - 六、培训.............................................................................................. - 18 - 七、其他.............................................................................................. - 18 - 第五篇合同草案条款.............................................................................. - 19 - 一、合同草案条款.............................................................................. - 19 - 二、附页:合同格式 ......................................................................... - 22 -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8687407.html,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作者:余晓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 摘要: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粮 食已经做到基本自给。但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只有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 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中国才能切实保证粮食安 全。 关键词:世界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中国;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54-03 突如其来的世界粮食危机使整个世界面临饥荒,它是比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世 界性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又严肃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有占世界五分之 一的人口,养活这13亿人口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显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重要得多。这就要求中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 一、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 (一)世界粮食危机的现状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萌生、滋长,到2008年全面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在接踵而来的金融 危机作用下,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国际粮价成倍暴涨,世界粮食库存直 跌到安全线以下,供不应求状况频现,“粮荒”波及世界许多地区,甚至在有些国家引发了社会骚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09年10月14日发表报告说,2009年全球营养不良人口将达到10.2亿,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 这场世界粮食危机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世界粮食长期供求失衡的必然结果。早已有专家指出,世界粮食产量已多年徘徊不前,世界粮食库存这些年以来也连续下降,而同期世界人口却不断增加,现已达66亿多。国际谷物理事会最近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谷物总产量约为17.48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 400万吨[2]。 (二)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

粮食安全生产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粮食安全的定义 粮食安全界定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有营养和安全的食物”。从广义上说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粮食对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的保障程度。其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消费量加储备量。 我国现实粮食生产状况 1996年,我国发表了“中国粮食白皮书”,根据“白皮书对我国2000-2030 年粮食需求预测,2000年,我国总人口达13(亿)的条件下,平均每人消费385公斤粮食,需求粮食5亿吨。2010年,我国总人口达14(亿)的条件下,平均每人消费390公斤粮食,需求粮食5.5亿吨。2030年,我国总人口达16(亿)的条件下,平均每人消费400公斤粮食,需求粮食6.4亿吨。 改革开放26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过3次供大于求。第一次是1984年,稻谷价格跌到统购价以下,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第二次是1990年,国家及时出台了保护价、专项储备等政策。第三次是1996年。每次供大于求之后都带来了更长时间的粮食产量徘徊。在经历7年的粮价低迷之后,去年10月开始中国粮食价格上涨。 现实的情况使人担忧,中国粮食生产从1998年到2000年的3年间,总产减少500多亿公斤,减幅达9.84%。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4.6268亿吨,200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5.91亿亩,总产4.5264亿吨,比2000年又减少2.1%,人均粮食产量为360公斤。两年产量和人均占有均低于“百皮书”预测值。众所周知,在我国人口基数近一二十年不能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

粮食生产的极不稳定对我国意味什么。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耕地流失严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严重制约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1996—200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约减少了上亿亩。近几年来,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普遍调减了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几年的持续调减,出现了粮食生产的较大滑坡,进而导致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2.种粮比较收益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我国粮食生产的徘徊不前。近些年来,由于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农民种粮的纯收益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了亏本现象。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许多农民弃农经商或外出打工,出现了撂荒的情况。粮价对农民种粮的作用非常明显。1994—1996年国家曾连续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达40%,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1997年以后,受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粮食价格持续下跌。到2000年,粮食定购价格已降至1994年的水平,而粮食市场价格已低于1994年的水平,农民种粮已基本无利可图。农民对粮价下跌的直接反应就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改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其它作物。 3.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基础的脆弱性更加突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弱。国外粮食一旦大量流人国内,必将冲击我国的粮食市场,导致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农民增收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我国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4.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并出现多样化的特点,加大了粮食供应的

【2018年三农问题调研报告】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01)

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 行保土增粮新目标 增加粮食生产能力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而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一靠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二靠提高粮食单产,前者必须有一定的耕地数量为基础,后者必须有良好的耕地质量为保障。韩长赋部长在分析粮食安全问题时曾指出“要保土增粮,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2014年6月财政部拨付了25.1亿的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其中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含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项目占资金总量的76.7%。耕地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并上升到战略高度,即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基点由过去的“保耕地数量”转变为“保耕地质量”。因此,整合现有项目资源、推进新沃土工程,充分应用已有农业技术成果,做好耕地的用养结合和培肥地力,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实现保土增粮的战略选择 (一)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土地资源不断退化,耕地土壤质量退化加剧,作为我国粮仓的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有机质含量已由开垦初期的80克/公斤-100克/公斤下降到30克/公斤左右。据全国农技中心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含量小于10克/公斤的水田面积增加了3.9个百分点,旱地增加23.4个百分点。因此,实现保土增粮目标就要打破用地不养地的观念,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突破耕地资源约束,保持和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核心是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影响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和土壤生产力。据统计,美国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克/公斤,大部分欧洲国家和澳洲国家超过30克/公斤,我国则在22克/公斤左右。据中国农科院专家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常年平均粮食单产水平与耕地土壤有机质水平密切相 关。北方旱作区,1克/公斤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0.6吨/公顷粮

2020年中考试题汇编: 粮食生产与食品安全试题专题

【中考试题汇编】 粮食生产与食品安全专题汇编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1.(呼伦贝尔)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干冰升华C.粮食酿酒D.铁锅生锈 2.(云南)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手工剪纸C.粮食酿酒D.烧制陶瓷 3.(广东)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炭黑制墨B.粮食酿酒C.胆矾炼铜D.燃放烟火 4.(牡丹江)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 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 B.研制开发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5.(荆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冰雪融化C.汽油挥发D.玻璃破碎 6.(金昌)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7.(重庆)小麦、大米、玉米都是酿造啤酒的原料,这些原料中都富含的营养素是()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油脂 8.(攀枝花)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B.菜籽油C.面粉D.白糖 9.(河南)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 10.(随州)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1.(青海)2020年6月,袁隆平科研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海水稻。稻谷中富含的淀粉属于哪种营养素?() A.油脂B.维生素C.糖类D.蛋白质 12.(福建)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A.霉变大米淘洗后继续食用 B.食用含碳酸钙的钙片作补钙剂 C.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D.食品包装袋里充入氮气防止食品变质 13.(南充)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硫酸铜而已浸泡粽叶,包出的粽子色泽艳丽,营养丰富 B.在制作面包时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使面包松软可口 C.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D.用亚硝酸钠代替实验腌制腊肉 14.(牡丹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列做法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A.用小苏打烘焙糕点 B.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 C.用干冰冷藏食物 D.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补充铁元素 15.(毕节)黄曲霉素AFTB(化学式为C17H12O6)是污染粮食(大米、花生等)的真菌莓素,人类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的作用下发生突变,维而转变为癌症。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6mg黄曲霉素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是mg。 16.(北京)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 ⑴pH>9的土壤呈(填“酸性”或“碱性”)。 ⑵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⑶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填序号)。 A.氧化物B.化合物C.混合物 17.(岳阳)新冠疫情期间突然闹出来的“粮荒”,为世界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近日,袁隆平院士团队研究的海水稻,再次在我国青海高盐碱地区试种(高盐碱地士壤内水分pH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