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论考试资料

课程论考试资料

课程论考试资料
课程论考试资料

名解:

1.课程:①课程即教学科目②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③课程即预期的教学结果④课程即学习经验⑤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在生产⑥课程即社会改造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3.课程结构:课程各构成部分的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其组织形式。

4.课程实施: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5.课程评价: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哪些活动构成的。

6.课程设计:广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编制或课程开发同义

狭义的课程设计指的是课程编制的技术性层次,也就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范围基本确定后,考虑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课程内容组织起来,其中包括课程形式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进度、平衡、教材的式样、类型、规格、各科内容的联系、配合和照应等

7.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8.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

9.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

10.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教学课程。

11.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叫广域课程。主张实行分科教学但又要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采用合并相邻领域的学科,以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材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于是产生了一种综合课程或广域课程。

12.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研制者既不主张学科为中心,也不主张儿童为中心,而是主张以社会为中心,即由教育者按照社会生活的需要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儿童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学习课程都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就叫做核心,这样编订的课程就叫做核心课程。

13.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特征: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

14.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简答:

1. 课程定义多样化的原因:首先:每一种课程定义就像课程的问题一样,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其次:任何课程定义都涉及知识或认识的性质,注意观察每种课程定义所隐含的某些认识论的假设是很重要的。再次:在观察课程定义时值得注意的另

外一个问题是把他重点放在结果或产品上,还是放在过程或程序上抑或放在两者的整合上。最后:课程定义是层次问题

2.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背景: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变化②进步教育运动—形式教育的反对“有用即真理”

思想基础:①卢梭的自然主义:重视儿童本能活动、考虑儿童实际需要、身心平衡、个性自由发展、直接经验;修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②机能心理学:以“适用”解释机能发展,儿童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③实用主义,行动,经验主自然义和工具主义。

基本主张:①经验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课程即教育的经验。②活动论:做中学,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③主动作业论:主动作业为中心的课程。

3.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巴格莱、科南特

背景:①20世纪30年代卡耐基基金会《学生及其知识》报告书②对进步教育的反动

阶段:①1938年要素主义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②1956年基础教育委员会

基本观点:1课程目标观: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观念、意义、理想的共同核心,理智和道德训练。2课程内容观:种族经验、文化遗产3课程组织观:逻辑组织、学科中心。课程实施观:教师权威、纪律。

4.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赫钦斯

背景:20世纪30年代阅读与写作的欠缺

理论基础:古典实在论:存在永恒不变的社会价值和规则。2共同人性论: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出人性中共同的要素。

基本主张:1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经典著作。2理智训练内容:文史哲。3理智训练方法:数学、科学、艺术。4理智训练工具:语言(拉丁语、希腊语)5提倡自由教育:善。6反对儿童决定课程:主张学习经典名著。

5.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库姆斯

理论基础:第三思潮(弗罗伊德、行为主义)2存在主义

基本主张:1课程目标:自我实现2课程内容选择:适切性原则3课程结构的组织:整合原则:心理发展与逻辑吻合;情感与认知整合;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4课程实施:合成教育、价值澄清、创造活动法、人际交往训练法。

6.实用主义与课程的要点及主张:

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1实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且总是变化的.2知识:以经验为基础,实用科学方法。3价值:情景的和相对的,易变化的而且能够证实的。4教师角色:培养批判性思维,注重科学过程。5对学习的强调:应付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科学的解释。6对课程的强调:没有永恒知识和学科,提倡传递文化和应变环境的经验,解决问题。

心理学重点掌握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与课程。

7.哲学对课程的影响:①哲学是学校课程观的最根本的基础②哲学是关于认识的来源和知识的性质的观点,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课程设计的模式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③认识论中有关知识的价值的问题的探讨,对课程的内容的组织与选择的关系甚大④认识论中有关知识的形式与分类的观点在学校教育中“折射”为课程的类型与门类

8.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课程的影响:①课程的内容强调由简至繁的累积学习,小步子教学②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③提倡教学设计,重视教学设计④赞同教学绩效,尝试对学生外显行为进行评价

9.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课程的要点及主张: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主要观点:自由学习、非指导性原则、以学习者为核心,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研究人的尊严和价值,研究人的本性。

“意义学习”1学习的个人参与性2学习的自我发起性3学习的渗透性4学习的自我评价性

10.社会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与启示:1学校课程与社会经济有着生生不息的关系,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编制过程。2学校课程总是离不开社会文化。3关于学校课程的思想,总是与一定文化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4早期与现代社会学家关注点的变化。

11.心理学对课程的影响:①课程目标②课程知识分类③课程内容选择④课程内容组织⑤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

12.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原则:①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人需要的统一。②体现学校的性质与任务的统一③体现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与其新的发展水平的统一

13.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系统化:1三个层面的课程目标体系的横向作用与纵向联系2综合考虑教学系统教师、学习者、课程内容等要素的关系3将目标设计作为整个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来看待,居于基础和中心位置

②具体化:1解决教与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2必须明确、具体,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3有助于课程目标具体化的方法:ABCD模式,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表述

③层次化:1纵向——学生的任何学习结果,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实现,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渐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2横向——不同的学习者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课程目标的设计应适应这种多层次的要求。3目标的设计和表述本身要反映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14. 课程目标设计的步骤

①塞勒程序:收集基本资料、确定教育宗旨、确定一般目的、确定课程目标和亚目的、界定教学目标

②一般程序: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

任务分析:1学习者为了达到单元目标的规定,对所需学习的从属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剖析2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丛书能力,又需具备哪些次一级从属能力?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开始。

15.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audience学习者,表述句中的主语

B——behavior,学习后能做什么,谓语/宾语

C——conditions条件,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状语

D——degree程度,明确行为的标准

优点:清楚、避免了含糊性

缺点:只强调行为结果,忽视内在心理过程,而且有些学习结果很难行为化。

16. 课程内容的要素:①认知性知识要素②道德性知识要素③审美性知识要素④健身性知识要素⑤劳动技术性知识要素

17. 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

①课程内容即教材:实质:重视学科知识,教学活动就是教教材的过程

教师:不用做研究,只用三个文本(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

优点:有利于考虑到各部门学科知识的系统

不足:1课程内容是预先设定的,刚性,预设性2除了教材的内容,轻视教材之外的知识和技能。

②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

实质:1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2重视学生,表面看是以客观的学生为主体,但是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很难进行

优点:1可以看到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但是否内化为本质的东西,有待考察。2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自己的经验接近

不足:1课程目标难以保证实现2易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3课程编制困难

18.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①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实质:贴近广义的普遍的社会生活②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实质:贴近教学生活,非神圣化③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实质:课程内容选择的科学性

19.课程的分类:①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②泰勒的分类:学科课程、广义课程、核心课程、未分化的课程③以课程哲学观为基础

来分类: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或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0.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①完全精确化地、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隐喻:课程计划是蓝图,课程实施是施工②根据实地情况进行适应或改编(最主要复杂的取向)A实践适应课程计划B课程计划适应实践王鉴:地方课程不以省为单位,应以民族为单位③得过且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

21.课程变革的模式

①消除对变革的抵制的模式ORC模式

假设:有计划的课程变革的成败,取决于课程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克服教师对课程计划的抵制。肯定教师有消极抵制

策略:A教师培训。问题:谁有资格培训教师?教师培训机构的规范化。B让教师了解,参与课程改革。C切实解决教师的困难、问题。

②领导——障碍过程的模式LOC模式

针对抵制原因为教师提供必要条件A使每个成员都清楚地了解课程方案B使每个成员都具有实施课程计划所必备的技能C提供实施新课程计划所必须得材料和设备D调整学校组织方式,以便与新课程计划要求相一致E使所有成员都有参与的动机,愿意花非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以促使新课程计划的成功

③兰德变革动因模式

在学校决定采纳新的课程计划之后,课程变革的主要障碍存在于学校的组织动因当中,包括支持性变量和抵制性变量

组织结构的动因:校长、课程工作者、教师

22.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及类型①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文主义取向。②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③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23. 课程评价的模式:

①目标评价模式:它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常模参照测验不足提出的。

步骤: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4设计呈现情景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价时使用的积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目标评价模式要点:1目标明确2目标是否达成

②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决策——管理取向的教育评价方法。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评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综合性的评价模式。

24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材料。第五步,报告结果。

25:课程设计的三种主要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景模式

①目标模式: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主要创建者为泰勒

优点:1确定了课程的目标,以检验课程实验的效果2形成了比较细致的课程设计程序3把评价引入了课程设计过程。

②过程模式:斯滕豪斯

模式内容: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在教有争议的内容时,要提出中立的准则。在有争议的领域进行探究的方式,主要方法应该是讨论,而不是讲授。讨论时应保护参与者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试图达成一致意见。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应对学生的质量和标准承担责任。

优点:1强调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课程编制的一切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动态过程的变化因素。2注重过程,同时允许有限度的运用目标。3注重教师的主动性,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致力于扩大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③情景模式:

最早有美国史密斯提出,代表人物有斯克北、劳顿

模式内容:1情境分析,即对构成学校情境变化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对课程目标来源的全面认识。2目标表述,即对师生各种活动的目标进行描述。3制定教学方案,即回答教什么和如何安排的问题。4阐明和实施,即理论联系实际,在这里,要使新方案在推广时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先暴露出来,然后在实施中有把握地逐个加以解决。5检查、反馈、评价和改进,它包括这样一些任务:对课堂活动进展情况做经常性的评定,对所产生的各种结果进行评价,对所有参与者的表现做详细的记录等。

优点:1重视文化环境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并随学校环境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策2兼容幷包各种编制模式,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很强的模式,这种模式根据它所要设计的课程的不同方面,既可能包含过程模式,也可以包含目标模式3可以避免一刀切的课程编制模式,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

26.当代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①课程的多样化(或微型化)课程改革既要着眼于改进各门学科的内容,反映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成就,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人认知层面的学习变化,以及个体情意层面的差异。②课程的乡土化(或实用化)主要指扎根社区的课程与注重劳动体验的课程开发。③课程的个别化教学工艺学的发展为“个性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④课程研究本土化

27.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大教学论观就是“将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课程论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大课程论观就是教学是课程的一部分,对教学的研究是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化论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课程与教学存在着不仅仅是平面的单向的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论述:

1.泰勒原理:A确定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有三个来源、两个过滤网,三个来源: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两个过滤网:哲学、心理学B选择教育经

验:(1)学习经验必须提供学习者机会去实践目标所含的内容(2)使学生由于实现该目标而获得满足感(3)学习经验中所期望的反应,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达到同样的佳偶目的(5)同一种学习经验也可能产生数种结果C组织教育经验:①组织要素:包括概念、技能和价值②结构要素:(1)最基本的层次可由个别科目、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等组成(2)中间层次可把科目分成若干部分,或以一学期一学年为单位的科目。(3)最低层次的结构通常为课、课题或单元。D评价教育计划E对泰勒原理的评价:优点(1)提出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2)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3)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和模式基础。缺点(1)遏制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性(2)忽视不同学校实践的特殊性(3)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4)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在课程开发和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的受到压抑(5)工具化的知识观与社会效用标准观。使课程扮演着社会适应及社会控制的手段之角色,而对社会文化的评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责任意识及使命感。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和谐性、相对优越性(2)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有助于课程实施者加深对课程计划的认识和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课程的成功实施。(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程计划的实施有领导、组织、安排、检查等职责,各种规章制度固不可少,这是课程实施的保证。(4)教师的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的态度、适应、素质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新闻媒介、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无形的动力。陈侠:影响课程实施的两大因素,人和物,人:学生和教师,物:教科书和教学设备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现有的教育体制、改革措施,而且还有执教者的素质及社会环境等。

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没有做出详细具体的说明,而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课程改革实施措施的研究也都较少。对新课程的探索大多数仍滞留在对课程纲要、课程标准的解读层面上。如何将这些先进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有效研究则基本处于盲区。a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尚不到位。这次课程改革,教育部大量投资于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以求课程计划的科学合理,但对于新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则考虑得尚有欠缺。尤其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新课程实施不可能完全同步,缺少相应的具体性对策。这必将不利于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b课程实施研究的缺乏。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实施中步履艰难,究其原因课程实施研究的缺乏是其中一大缘故,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对课程和教材本身的研究。理论界热衷于书斋式的理论研究,热衷于研究、解读上级的文件、指令,至于实践过程中老师们遇到的困惑却少有人问津。而一线教师囿于理论积淀较浅,平时又忙于教学实践,再加上考试与升学的压力,难以开展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研究。

②交流与合作

一项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效,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全方位保障,需要政府的推动、政策的保障和良好的教育机制,需要专家、校长、教师及学生投入智慧与精力,而且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及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目前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仍有待于加强。新课程改

革理念虽已逐步深入到学校和教师,但远未动摇家长对教育的传统的功利主义的观念,更未深刻影响到社会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因为缺少各部分的交流与合作,导致了课程改革孤立的存在。影响了课程改革实施的进程。

③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校长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在领导全校师生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校长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困境,承担着改革的风险和压力。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而且是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然而目前中考、高考的考试内容、形式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缺乏较好的吻合度,使得校长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畏首畏尾,从而在实施中有所保留。迫于现实,不少校长不得不屈从于考试的压力,搞改革为虚,抓应试为实。这必然使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与肤浅。如果不为校长松绑,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性内容就难以真正踏入校园。如果校长不为教师松绑,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就难以真正在课堂中落实。

④教师的培训

教师实施课程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1.课程再开发与创造性实施能力的欠缺。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只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课程改革与教师并无直接的关系、甚至是非常遥远的事,教师常常更关心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而今课程改革却涉及到教师,要求教师从一个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开发者、创造性的实施者。新教材亦秉承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编写时注意到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为师生留有再开发与创新空间,具有一定弹性。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课程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能力。而长期以来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实施能力的相对薄弱使之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相应的对课程进行再开发和创造性实施的本领。2.由稳固的课堂到动态的课堂变化带来的不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生成自己的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一变革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传播与生成知识,这也给教师驾驭现代课堂带来了难度。习惯于传递知识,习惯于学生静听的良好课堂秩序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迅速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3.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熟练灵活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⑤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评价体系改革的局限性、滞后性,致使传统考试的优势依然占据主流。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不配套的现状必将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直接的、现实的阻力。不改变这种现状,再美好的教育理念,再完美的课程计划,再冲劲十足的教改精英遇到它也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精神疲软。没有宽松的体制,没有社会经济对教育的投入与保障,实施新课程的可行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制度与经济方面的阻碍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深层原因,这两个方面不改观,实施新课程无异于让蹒跚学步的幼儿飞奔如跑,亦无异于不顾社会背景的一厢情愿的揠苗助长。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 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 ——、——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 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隐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 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3.工具媒体 4.对抗 5.功能目标 6.副语言眼神 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 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眼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B卷及答案

**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B卷)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类型:考试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作为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基本标志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2.下列哪部著作被西方社会认为是“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A.《课程论》 B.《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C.《儿童与课程》 D.《理解课程》 3.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下面认知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是()。 A.口头解释几何概念后,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B.面对一份污染报告,学生能提出检验其中结论的方法 C.学生能推测出容器中的空气抽出后对容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学生阅读文章时,能区分出观点和事实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具体是()。 A.专心审思练习巩固 B.预习学习练习复习 C.预习练习实践巩固 D.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5.为了使学生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B.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D.成人本位综合课程

6.师生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业务关系 B.伦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管理关系 7.现代教学论所说的“三中心”不包括 ( )。 A.活动中心 B.经验中心 C.社会中心 D.儿童中心 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9.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暗示法 D.实习法 10.“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 A .裴斯泰洛齐 B. 卢梭 C. 福禄倍尔 D. 杜威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情形有()。 A.大教学小课程 B.大课程小教学 C.两者相互交叉 D.两者循环联系 2.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包括()。 A.历史基础 B.文化基础 C.社会基础 D.心理学基础 3.行为性目标的特点是( )。 A.目标明确、具体 B.可操作性强 C.容易评估 D.突出了课程目标体验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4.复述策略包括()。 A.画线 B.抄写 C.做记录 D.批注

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大纲(最全整理版)[1]

填空题 1.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918年美国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理论独立的标志。 2.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有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 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4.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将人的发展放置于一个由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组织的生态系统中。 5.课程组织的两种形态包括: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和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 6.课程内容组织的形式:学科中心、社会问题中心、儿童中心。 7.幼儿园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教育的途径、活动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策略。 8.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11.课程计划包括的类型: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及具体活动计划。 12.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 13.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课程评价的目的、课程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14.课程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准确性、有用性、合法性、可行性 15.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对象;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者 18.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6.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17.蒙台梭利课程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18.海恩斯科普课程的创立者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最先源于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计划。 20.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基础: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 19.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 20.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 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2.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3.结课的形式有多种,下列项目中有一种提法,一般是不会采用的,即( )。 A.归纳式 B.回味式 C.拓展延伸式 D.故事启发式 4.典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 5.“学习化课程”体现的是( )。 A.融合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B.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形式 C.隐性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D.选修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五个层次。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 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一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一交替的办法进行 教学的组织形式。 8.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与评价目的、收集和 ______——和反省与评价。 9.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一素质。 10. CIPP模式中的成果评价,即要____、解释和____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 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1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选修课课程论文格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XX中的应用 学□□生:××× (××××学院××班级,学号××××××) □□摘□要: □□关键词: □□(导入语) 一、×××××(一级标题顶格书写) 二、××××× (一)×××××(二级标题顶格书写) 1、×××××(三级标题) ……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1] 作者.论文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A~B ……

课程论文要求: 1.封面 2.目录 3.论文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以内。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其内容一般包括: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8)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9)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论文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可以省略) (10)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可以省略) 二、课程论文书写及打印要求 1.份量: 论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资料应大部分为反映当前研究进展的近1~3年参考资料和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至少要求有一篇外文。 (大家可以到学校图书管的网站http://61.187.55.41/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176搜索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文献)2.打印: (1)论文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纸单面打印,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 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 2 页共 6 页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容()。A.全班上课B.班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 (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容或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 1、在西方,夸美纽斯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657年,他为泛智学校设计了三类课程,期 望在泛智学校,学生“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学科。”课件夸美纽斯是把课程理解为一切学科,这是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理解课程的。 2、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中多次使用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rurrere”是动词,意为跑;“curriculum”是名词。原意为”跑到“。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 3、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 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4、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与教育是一致的,意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的 教学则指学校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从教育概念中分化出来的。具体而言,狭义的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包含关系、相互独立关系、交叉关系、循环关系、 6、杜威的课程理论: A、提出了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问题。 B、提出了以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 C、提出了实施 课程的新的方式。由于时代和科学的局限,杜威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是有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杜威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对课程本身都是有根本性意义的。 课程研究的专门化学科时期 7、虽然课程的发展与研究有一个丰富而漫长的过去,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 学中相对独立的分离出来,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之后,随着专注于课程问题研究的课程论专家的出现及课程研究专著的相继出版,各科课程研究方式方法及理念的改变,使课程研究渐趋科学化和专门化。课程论在20世纪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课程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已经具备了建立自己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美国20年代以科学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课程改革运动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8、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集课程研究 科学化之大成,成为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里程碑式的人物,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之后,课程研究流派纷呈,标志着一个课程研究专门化学科时期的到来,在20世纪早期的课程科学化运动中,博比特和差特斯是主要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为科学化的课程研究以及泰勒的课程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泰勒及其“泰勒原理” 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贡献,他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分”、“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原理”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太累是课程理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泰勒原理”是由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 就“泰勒原理”的历史贡献来说。首先,“泰勒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是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普遍被采用的程序模式,起吐出的贡献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

通识选修课课程介绍

通识选修课课程介绍 《雅思听力》 《雅思听力》是一门听力专项训练课程。此课程依托雅思考试,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雅思听力的题型、所涉及内容范畴以及解题方式。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水平,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力求改善学生在英语学习进程中应对听力时的恐慌心理。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基础,尤其适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后期望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的学生群体。 《英国社会与文化》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英国社会与文化相关知识,如政治制度、教育体制、城市风情、体育娱乐、民族特点、家庭生活、文学艺术、新闻传媒、民俗习惯等,为学生提供了解西方社会,尤其是英国社会的知识平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知英国的社会与文化的各个相关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中国与英国社会和文化的异同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于英国社会文化的介绍,在提升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进一步深层次地了解世界文化多元化,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查找网络、阅读图书等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充实文化知识,丰富思维方式,提高交际能力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英美报刊选读》 《英美报刊选读》是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英语通识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英美主要报刊简介、报刊基础知识、报刊重要词汇短语、报刊词汇特点以及英美报刊选读及其思维导图的画法。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报刊英语语言、文体、词汇、语法等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最新鲜、最丰富的报刊语言材料,充分利用报刊文章的语言典型性和行文结构的可模仿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逐步训练学生的摘要写作和观点陈述能力,从而提高其提炼、整合及评论信息的能力,同时训练其学术写作的基本技能。 《高级英语口语》 《高级英语口语》的目的在于通过语境教学,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协调自如的运用论据、观点和推理,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为学生提供各项技能综合集成和应用的平台,以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为学生在求职、就业甚至是生活等多种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级英语写作》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中英文写作的差异,写作标准,写作与修辞,一般文体写作及应用文写作。其目的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英文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就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 )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就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就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就是( )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就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就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就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就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瞧作就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就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与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就是(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就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就是( )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 20、( )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与( )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就是( ) 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就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育教学原则的教育专著是(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2、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罗杰斯 B.论语 C.赫尔巴特 D.杜威 3、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情景模式 D.惠勒模式 4、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 A.经验课程B.综合学科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八年研究B.活动分析C.解放兴趣D.科学主义 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B.维果茨基C.凯洛夫D.列昂节夫 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8、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 ) A. 内在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鲁姆 C.华虚朋 D.瓦根舍因 11、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12、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3、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策略 B.活动性策略 C.生活性策略 D.教学互动策略 14、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

职业教育课程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职业教育课程论考试试 题及答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A卷选择题:(2*10=20分) 1.职业教育在古代社会采取的主要是(C)形式。 A.家庭教育 B.私塾教育 C.学徒制 D.官府办学 2.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D) A.集群式课程模式 B.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课程模式 D.三段式 3. 以学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的课程形态的是( C )。 A.学生中心课程 B.社会中心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 D.科目本位课程 4.下列特点中,(A)不属于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 A.直接性 B.多样性 C.共适性 D.应变性 5. 职业教育课程分析可划分为(B)三个阶段。 A.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学科分析 B. 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 C. 行业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D. 社会需求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6. MES课程内容的基本单位是( B) A.培训大纲 B.学习单元 C. 学习材料 D.培训模块 7. 在课程理论研究上,( D )把研究范围从课程开发拓展到了如何教学,提出了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理论 A.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B. MES C.“双元制”课程模式 D.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8. 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下列命名,能够体现学习领域命名原则的是(A)。 A.人力资源信息收集与处理 B.点钞票 C.最优化策略 D. 经济学 9. 下列关于学习情景与学习情境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学习情景设计时间跨度长,学习情境设计时间跨度短 B学习情景难度较低,学习情境难度较高 C.学习情景涉及的要素较少,学习情境涉及的要素较多 D.学习情景活动空间较小,学习情境活动空间较大 10.集群式模块课程力图吸收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优点,及我国传统模式的长处,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模式,其最主要特点是(B)。 A.学科导向 B.“宽基础、活模块” C.核心阶梯式 D.模块组合 多项选择题:(3*5=15分) 1. 下列关于学校本位学习的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BD) A.重点是观察物件是如何组合的 B.重点是解释而不是观察 C. 需要快速和有效地工作 D. 允许有时间思考和提问 2.工作本位学习(ABCD ) A.强调个体对实践过程的参与 B. 是一项合作教育的计划 C. 是通过工作过程进行学习 D. 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学习 3. MES课程模式强调“以(BCD)”,取代了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模式。 A.学习单元为中心 B.学习站为中心 C.技能为中心 D.学员为中心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学科基本结构 八年研究 二、简答题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2.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3.课程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教学论的历史演进过程。 2.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课程 学科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七艺

学制 形式教育 实质教育 知识本位课程 儿童本位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系。 2.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3.试比较现代课程与古代课程的异同。 4.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论述题 1.述评当代各种课程形态。 2.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名词解释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取向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二、简答题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2.行为性目标有何优点? 3.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5.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6.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评述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一、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 课程计划 课程评价 决策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二、简答题 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是什么? 2.简要回答课程实施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3.你是如何理解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这一命题的?4.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 一、 1、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2、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3、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性, 6.交互性, 7.生成性4、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 1、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

福师大《课程论》试题(C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试题(C卷)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 200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 C 卷 (课程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1918年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一般可以把课程目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取向。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排列课程内容。 4.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在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中,把“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

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 )。 A.学习经验 B.学习条件 C.学习环境 D.学习目的 2.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3.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属于() A.被动适应论 B.超越论 C.整合论 D.主动适应论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是( )。 A.塔巴模式 B.惠勒模式 C.泰勒模式 D.坦纳模式 5.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 A.技术理性支配 B.实践理性支配 C.解放理性支配 D.理论理性支配 6.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全国2020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 D.泰勒原理 2.下列不属于 ...“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 A.结构性 B.实践性 C.专门性 D.学术性 3.下述不属于 ...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 A.实践的艺术 B.准实践的艺术 C.折中的艺术 D.整合的艺术 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5.下列不属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 A.实验教学论 B.发展性教学论 C.发现教学论 D.范例教学论 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 A.教育性教学 B.问题解决教学 C.发现教学 D.情境教学 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 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 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 ) A.行为表征 B.言语表征 C.符号表征 D.图像表征 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 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 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 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 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 A.发现学习 B.程序教学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 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综合课程 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儿童中心课程 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 A.课程消费者 B.课程执行者 C.课程开发者 D.教书匠 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 A.课程变革 B.课程实施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