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doc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doc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doc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doc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

. 现代中国盆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发展。进入商品化生产制作后,有一股推动力量,树桩盆景的发展加快,达到飞跃的提速。其表现是数量多,质量好,品种丰富,全国各地齐发展,各种风格形式更丰富和有创新,理论发展也较快,盆景制作者队伍扩大。

. 以重庆为例,上世纪七十年代,养桩人靠自己上山就近采挖,只能找到一些稍好的树桩,数量少质量不高,制作技艺也不成熟。树桩市场形成后,一些专门从事挖桩的个人,采挖生桩上市使养桩人有了较丰富的来源,桩的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促进了制作的发展。采桩、养、收藏多层次形成。

. 随着现代盆景的发展,盆景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专业著作不断出现,专业图集,各地方图集,专业报刊杂志,丰富多彩。个人创作者的心得体会形成的论文不断发表,用勤奋思索,丰富着盆景实践和理论。更有佼佼者,能集大成,形成专著。

. 盆景理论现已走到实际制作之前,能为其引领方向,指导制作,形成风格,有所创新,并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局面。

. 实际制作中,全国各地参与者众,好的作品不再出自名家或专业人员之手。业余制作者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思想开放,不受传统约束,手法新颖,眼力独到,敢于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中的代表者,河南之王选明、湖北之贺淦荪、广东曾宪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有特色。

. 专业队伍中,在全国各地有顶尖级的人物,赵庆泉发扬的水旱式,潘仲年、胡乐国的松,张夷的砚式盆景,陈思甫的蟠艺,重庆李子全.姚治安的树石处理技术,都有浑厚的功夫,独到的技艺,堪为人师。

. 在地方盆景中,广东岭南派盆景雄风不减,佳作与人才不断涌现,湖北盆景后来者居上,时间不长,进展很快,有资源,地理位置好,有较好的理论实践带头人,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受益很大。原川派盆景实力雄厚,有资源,有人才,有理论,有作品,但却甘于寂寞,于无声处求发展。各地都开始重视开拓和发展盆景,有了起步,并发展较快。地方盆景与地方经济相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盆景事业也较发达,沿海城市包围内地城市。有的地区,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快。

. 目前树桩盆景依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它必定破坏自然植被,毁坏保护水土的次林层,与保护环境的政策相背离。必须进行有选择、有限制的开发,有环保意识,有专业眼光的选挖,才能避免一轰而上,滥砍乱挖,破坏资源,毁坏植被。节流还要开源,采用人工长期培育的中小型树桩的办法,历史上已有先例,规律类即是之,现在各地也有之、海外也有之。改变其造型样式,就可提高难度,改善形状,快速成型,不失为中小型盆景树桩生产的一个方向。已为中外盆景界初步采用,应该推而广之,可成为一条少破坏自然环境而又能发展树桩盆景事业的路子。

. 中国盆景,仍要走景的道路,突出树桩在盆中的地位,应用各种材料与景结合,有树有景。

. 盆景文化是盆景诞生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中文化不能弱,诗情画意不能少,意境内含不能缺。

. 盆景的发展还要依赖市场,才能扩大盆景的数量,提高质量,得到发展的动力与支持。. 人的发展是盆景发展的保证,从艺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为中国盆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盆景材料的发展,也是制约或促进盆景发展的因素,如汉白玉水旱盆,过去生产少,全赖人工制作,较少见作品。现在生产多了以后,水旱式发展较快。砚式、景盆法现在应用仍不多,因其盆的材料有限,制约了它的发展,有桩无盆作品就不能实现。采用工厂化小批量多变化生产,则可促进砚式与景盆法盆景的发展。

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 中国的盆景艺术最迟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向外宾赠送盆景则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基于对盆景概念的不同理解,因此起源时间有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等等,这里不做定性研究。 关键字:造景植物技法 正文: 一、盆景概述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爲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爲盆景。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著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二、盆景起源 2.1盆景产生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由于群雄割据相互对峙造成极大的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之中,对当时黑暗的政局十分不满,同时也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然而在思想上却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人们思想活跃向往田园生活,纵情自然山水、追求潇洒飘逸的情趣形成了艺术上的多元

化。 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家独尊的正统地位,思想解放,诸家争鸣,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王涛、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为当时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寄情山水,或者)肆意遨游,或者退隐田园、寄情山水,并以石代山,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这个时期是中国崇尚自然和山水情绪的发达时期。由于对山水的亲近和融合,逐渐把笼罩在自然山水上的神秘面纱掀开,由神化偶像转变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由对山水的自然崇拜转变为以游览观赏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活动。从而促进了文学、绘画、雕塑、园林、盆景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转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园林的物质功能要求逐渐下降!而游赏的要求则增加!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已成为当时的时尚。在园林中浓缩山水,再现自然,并突破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成为中国自然山水的主要指导思想,自然山水园林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 2.2盆景初步形成 关于盆景形成的时间,众说不一。为此人们从史料中苦苦寻觅,又不断从考古中去发掘。早年的考古发掘显示在东汉时期即出现了植物和器皿的组合,但仅仅是盆栽而已。后来的考古发现唐代章怀太子墓进行发掘是发现其墓中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画,由此证明在我国唐朝初年即已经出现了盆景艺术。后来的考古发现,大量史料的证明,中国的盆景艺术最迟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向外宾赠送盆景则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基于对盆景概念的不同理解,因此起起源时间有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等等,这里不做定性研究。 三、盆景的发展 3.1原始型盆景历史时期 时间:汉代以前 这个时期盆景原始、低级、简单,盆景首先出现在人们较富裕的地方,形式简单,审美朴素,盆内为草本植物,以生产为目的但这个时期完成了盆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由地栽到盆栽的飞跃 3.2过渡型盆景历史时期

中国盆景历史发展与流派

盆景与插花艺术论文 盆景的发展历史与流派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号 专业: 中国·大庆

中国盆景的发展历史与流派 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出自然景观饼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它起源于中国,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异彩纷呈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不同的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有艺术特色的风格。在一定地域流传下来就形成了地方流派。中国盆景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主要的流派有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徽派、海派、通派、浙派八大流派。 1、中国盆景流派 1.1、清秀古雅的苏派 苏派盆景历史悠久,所在地苏州自唐代起经济文化一直十分繁荣,历代是文人荟萃之地。明代的“吴门画派”、古典园林对其影响甚远。五十年代以后,盆景艺人大胆创新,桩景的枝片已不受“六台三托一顶”所限,干形力求自然多变,在用棕丝扎片的基础上年年进行细致的修剪,形成一种“粗扎细剪”的整形方法。苏州盆景艺人扎片技术娴熟,起片自然,逐步形成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及粗扎细剪的手法。使苏派盆景焕然一新,以‘清秀古雅’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苏州盆景树种以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等落叶树为主。苏州、常熟一带传统的桩景形式以规则式居多,树干微曲,左右互生六个园片称‘六台’ ,向后伸出三片称‘三托” ,顶上一片称一顶” , “六台三托一顶’的桩景多成对放置。 苏派的桩景枯干峰峨而枝叶碧翠,新陈对比强烈,形象生动鲜明,犹如枯木逢春。苏州留园陈列的一盆大型古桩雀梅树龄达三百余年,叶青翠欲滴,纯净透明,皮自然枯朽,苍老古稀;干粗壮、雄奇、奔放,根似露非零,盘根错节。苏派盆景的老干虹枝像传说中的龙,干形为曲干式,柔媚秀气,弯曲有力,又符合自然情理, “曲折有致,刚柔相济”才能做到曲折优美。 1.2、游龙狮式的扬派 扬派是以扬州为中心的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有统称苏北派。扬派盆景分两支,西派和东派。西派以游龙式为主要标示,东派则以两半弯(或三半弯)为主要特色。

苏派盆景的分成传统和发展

苏派盆景的分成传统和发展 如是 传统的苏派得知道通派两弯半、如皋三弯和苏派的三弯半。通派两弯半在小旁支流派里比较知名,被称作狮式盆景。所谓狮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一般第一弯凸面对人。如狮子据地。多用雀舌罗汉松为当家树种。成型后端庄雄厚。故称狮式。其实南通和如皋的规则式盆景样例,是最早苏州的盆景匠人将制作不完善的树桩也就是没有做成标准三弯半的,或者标准三弯半失枝之后的。如皋的三弯不是很知名,也没很有特色的地方,这里就略过不讲。 讲讲苏派的三弯半,也叫三弯九镇顶。也叫十全十美。其做法是螺旋渐起做弯,但左右弯大,前后弯小。然后随弯布片。见凸有片,左三片右三片,层叠渐起。又在左右片的中间干后部生三片。但这三片不叫片了,叫托。其到衬托加强景深的作用。最后在顶上结一大片为顶。所以叫“六台三托一顶”。这种做法呢,有几个要求。第一个叫“下蹲上捧”。就是第一层次的左右两枝片,呈下倾的角度。第二层次的水平,第三层次呈略微上扬的角度。片和托的形状也有要求。片如椭圆形的树叶。托如近扇形的叶片。这是俯视效果。正视效果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馒头片”,四围低中间高,像一个馒头一样。时至如今,很多做片的树种,如松柏类的片,基本还脱不出这种枝片形态的范畴。各片托安排得宜之后,因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干前枝的。所以整个俯视结构犹如一个凹面向人的弯月形。这种形状能很好的吸纳观赏者的视线。使观赏者能走近树。我个人对这种俯视结构是很赞赏的。 所以我的《如是定枝歌》里面提出“左右枝长前后短,后枝更比前枝长。”的说法。这就是我以前讲过的,扎景虽然不是严

格意义上的盆景。但其对于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技法和审美观的保留还是居功至伟的。很多细节细细思量,非常的有意味,有道理。规则式就讲到这里。 下面讲讲建国后对苏派盆景创新最有影响的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已作古的两人:周瘦鹃和朱子安。还没有完全奠定自己盆景界地位的当今砚式盆景创始人张夷。周瘦鹃是一个知名文人,做盆景只是他的爱好。其人是受旧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对于诗画之类很有研究。他的风格就是琢磨古画山水花鸟中的好看的树或者其他植物,按照古法来将画的内容再现于盆盎之中。特别讲求诗情画意。更讲究盆景的题名和配几。曾将数株芭蕉缩小到盈尺之高,题以绿天之名。曾植尺高竹林,三五熊猫嬉戏其间。其人做树,不在树之名贵,桩之奇巧。只是赏玩意象。当然其中技术也是如今的很多盆景人所不及的。将芭蕉做得只有三四十公分高,拼个林。这与如今一味追求古、大、奇、怪的风潮何其相异。建国后的盆景发展,对意境的追求和强调,正由其人始。 再说说朱子安。朱子安大家都知道,在苏州拙政园曾有其非常具有特色的几盆代表作。如我个人最喜欢的柏树盆景“秦汉遗韵”。如“雀梅王”。这个人没有家学渊源,自小喜欢种花。家里好像也是以种花卖花糊口、特别好学勤奋,多次向周瘦鹃大师请教文化知识和盆景制作技术。周瘦鹃大师很喜欢他,于是倾囊相授。但其人风格又与周瘦鹃大师截然不同。他在挖掘古法的基础上,做出了那时代的一个创举。就是挖取园林中或野生的具有一定条件美感的桩头来制作盆景。以改善过去盆景树桩自小培育耗时过长的现状。那时候叫“盆景速成法”。 全国曾有五十多个城市和地区到苏州向朱子安大师学习这种“盆景速成法”。我们采挖野生树桩(有人称破坏环境)的这种现状,可以说朱子安大师是始作俑者。

1、中国盆景的历史和发展

课题:盆景艺术(一)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盆景的历史和发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1. 关于盆景起源的几种学说 1.1唐代起源说 1.2唐代前起源说 《盆栽技艺》(作者耐翁)中写道:“盆景创始唐代以前。”其根据也是乾陵考古,只是结论不同而已。 1.3晋代起源说 《盆景》(作者徐晓白等)认为:“六朝《南齐书》曾经有载有……会嵇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 1.4东汉起源说 其论据是河北省望都县东汉墓壁画考古,参见(汪菊渊等)《中国盆景艺术》。 1.5西汉起源说 《盆景制作》(作者胡良民等)中说“……早在西汉就出现了盆栽石榴的记栽。” 1.6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 “中国盆景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如夏有瑶台、商有鹿台、周有灵台……进而缩龙成寸,出现假山盆景与树桩盆景。”(宋德钧《中国花卉盆景》1986.9) 1.7夏朝起源说 1.8新石器时期起源说 彭春生教授研究认为:“盆景起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龚箬栋先生在《园林》1986第4期发表了同样论点的文章,论据亦然。 综上所述,盆景溯源从1200年前的唐代(胡运骅等)追溯到了唐代以前 (耐翁)、晋代(徐晓白)、东汉(汪菊渊等)、西汉(胡良民等)、夏商(孔泰初、宋德钧)直至7000年前的新石

器时期(彭春生、龚箬栋)。其考证手段一是文物考古,二是文字记载。 2.盆景发展的历史过程 2.1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与夏商石玩 2.1.1盆景最初形式——草本盆栽 溯5000年才对。 图2—1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的陶片—刻有盆栽万年青 2.1.2夏商石玩与玉雕 2.2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汉代可谓中国盆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既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实现了原始盆栽向艺术盆栽——真正盆景的转化。 2.2.1汉代木本盆栽 图2—2东汉墓壁画中的盆栽 盆栽石榴的办法。 2.2.2.汉代缶景 山形陶砚中有山川(十二峰)、重云叠嶂、湖光山色,与缶景景观内容描写如出一辙,已略具山石盆景之大观了。如图2—3。

苏派盆景的分成传统和发展

派盆景的分成传统和发展 如是 传统的派得知道通派两弯半、如皋三弯和派的三弯半。通派两弯半在小旁支流派里比较知名,被称作狮式盆景。所谓狮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一般第一弯凸面对人。如狮子据地。多用雀舌罗汉松为当家树种。成型后端庄雄厚。故称狮式。其实和如皋的规则式盆景样例,是最早的盆景匠人将制作不完善的树桩也就是没有做成标准三弯半的,或者标准三弯半失枝之后的。如皋的三弯不是很知名,也没很有特色的地方,这里就略过不讲。 讲讲派的三弯半,也叫三弯九镇顶。也叫十全十美。其做法是螺旋渐起做弯,但左右弯大,前后弯小。然后随弯布片。见凸有片,左三片右三片,层叠渐起。又在左右片的中间干后部生三片。但这三片不叫片了,叫托。其到衬托加强景深的作用。最后在顶上结一大片为顶。所以叫“六台三托一顶”。这种做法呢,有几个要求。第一个叫“下蹲上捧”。就是第一层次的左右两枝片,呈下倾的角度。第二层次的水平,第三层次呈略微上扬的角度。片和托的形状也有要求。片如椭圆形的树叶。托如近扇形的叶片。这是俯视效果。正视效果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馒头片”,四围低中间高,像一个馒头一样。时至如今,很多做片的树种,如松柏类的片,基本还脱不出这种枝片形态的畴。各片托安排得宜之后,因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干前枝的。所以整个俯视结构犹如一个凹面向人的弯月形。这种形状能很好的吸纳观赏者的视线。使观赏者能走近树。我个人对这种俯视结构是很赞赏的。 所以我的《如是定枝歌》里面提出“左右枝长前后短,后枝更比前枝长。”的说法。这就是我以前讲过的,扎景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盆景。但其对于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技法和审美观的保

留还是居功至伟的。很多细节细细思量,非常的有意味,有道理。规则式就讲到这里。 下面讲讲建国后对派盆景创新最有影响的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已作古的两人:周瘦鹃和朱子安。还没有完全奠定自己盆景界地位的当今砚式盆景创始人夷。周瘦鹃是一个知名文人,做盆景只是他的爱好。其人是受旧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对于诗画之类很有研究。他的风格就是琢磨古画山水花鸟中的好看的树或者其他植物,按照古法来将画的容再现于盆盎之中。特别讲求诗情画意。更讲究盆景的题名和配几。曾将数株芭蕉缩小到盈尺之高,题以绿天之名。曾植尺高竹林,三五熊猫嬉戏其间。其人做树,不在树之名贵,桩之奇巧。只是赏玩意象。当然其术也是如今的很多盆景人所不及的。将芭蕉做得只有三四十公分高,拼个林。这与如今一味追求古、大、奇、怪的风潮何其相异。建国后的盆景发展,对意境的追求和强调,正由其人始。 再说说朱子安。朱子安大家都知道,在拙政园曾有其非常具有特色的几盆代表作。如我个人最喜欢的柏树盆景“汉遗韵”。如“雀梅王”。这个人没有家学渊源,自小喜欢种花。家里好像也是以种花卖花糊口、特别好学勤奋,多次向周瘦鹃大师请教文化知识和盆景制作技术。周瘦鹃大师很喜欢他,于是倾囊相授。但其人风格又与周瘦鹃大师截然不同。他在挖掘古法的基础上,做出了那时代的一个创举。就是挖取园林中或野生的具有一定条件美感的桩头来制作盆景。以改善过去盆景树桩自小培育耗时过长的现状。那时候叫“盆景速成法”。 全国曾有五十多个城市和地区到向朱子安大师学习这种“盆景速成法”。我们采挖野生树桩(有人称破坏环境)的这种现状,可以说朱子安大师是始作俑者。 其实真正以野生桩头做盆景,最早应该是在川渝。只是西南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 . 现代中国盆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发展。进入商品化生产制作后,有一股推动力量,树桩盆景的发展加快,达到飞跃的提速。其表现是数量多,质量好,品种丰富,全国各地齐发展,各种风格形式更丰富和有创新,理论发展也较快,盆景制作者队伍扩大。 . 以重庆为例,上世纪七十年代,养桩人靠自己上山就近采挖,只能找到一些稍好的树桩,数量少质量不高,制作技艺也不成熟。树桩市场形成后,一些专门从事挖桩的个人,采挖生桩上市使养桩人有了较丰富的来源,桩的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促进了制作的发展。采桩、养、收藏多层次形成。 . 随着现代盆景的发展,盆景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专业著作不断出现,专业图集,各地方图集,专业报刊杂志,丰富多彩。个人创作者的心得体会形成的论文不断发表,用勤奋思索,丰富着盆景实践和理论。更有佼佼者,能集大成,形成专著。 . 盆景理论现已走到实际制作之前,能为其引领方向,指导制作,形成风格,有所创新,并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局面。 . 实际制作中,全国各地参与者众,好的作品不再出自名家或专业人员之手。业余制作者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思想开放,不受传统约束,手法新颖,眼力独到,敢于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中的代表者,河南之王选明、湖北之贺淦荪、广东曾宪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有特色。 . 专业队伍中,在全国各地有顶尖级的人物,赵庆泉发扬的水旱式,潘仲年、胡乐国的松,张夷的砚式盆景,陈思甫的蟠艺,重庆李子全.姚治安的树石处理技术,都有浑厚的功夫,独到的技艺,堪为人师。 . 在地方盆景中,广东岭南派盆景雄风不减,佳作与人才不断涌现,湖北盆景后来者居上,时间不长,进展很快,有资源,地理位置好,有较好的理论实践带头人,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受益很大。原川派盆景实力雄厚,有资源,有人才,有理论,有作品,但却甘于寂寞,于无声处求发展。各地都开始重视开拓和发展盆景,有了起步,并发展较快。地方盆景与地方经济相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盆景事业也较发达,沿海城市包围内地城市。有的地区,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快。 . 目前树桩盆景依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它必定破坏自然植被,毁坏保护水土的次林层,与保护环境的政策相背离。必须进行有选择、有限制的开发,有环保意识,有专业眼光的选挖,才能避免一轰而上,滥砍乱挖,破坏资源,毁坏植被。节流还要开源,采用人工长期培育的中小型树桩的办法,历史上已有先例,规律类即是之,现在各地也有之、海外也有之。改变其造型样式,就可提高难度,改善形状,快速成型,不失为中小型盆景树桩生产的一个方向。已为中外盆景界初步采用,应该推而广之,可成为一条少破坏自然环境而又能发展树桩盆景事业的路子。 . 中国盆景,仍要走景的道路,突出树桩在盆中的地位,应用各种材料与景结合,有树有景。 . 盆景文化是盆景诞生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中文化不能弱,诗情画意不能少,意境内含不能缺。 . 盆景的发展还要依赖市场,才能扩大盆景的数量,提高质量,得到发展的动力与支持。. 人的发展是盆景发展的保证,从艺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为中国盆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盆景材料的发展,也是制约或促进盆景发展的因素,如汉白玉水旱盆,过去生产少,全赖人工制作,较少见作品。现在生产多了以后,水旱式发展较快。砚式、景盆法现在应用仍不多,因其盆的材料有限,制约了它的发展,有桩无盆作品就不能实现。采用工厂化小批量多变化生产,则可促进砚式与景盆法盆景的发展。

浅谈树桩盆景及发展趋势

浅谈树桩盆景及发展趋势 盆景,是在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时,有人养花、种花的习惯,谓之“盆栽”。盆景之称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造型意识的提高,养花爱好者在盆栽的基础上,选择与所栽植物造型相协调的盆、架,盆内再增加一些亭、台及人物、动物等,从此便改称“盆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盆景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福建省盆景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在闽东南部分地区,盆景己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从总体看,花卉生产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规模布局和生产经营问题: 福建盆景生产企业发展较快,数量较多,分布面广,其中除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外,多数是"小而全"、"家庭式"的小企业。如福清市现有5l家花卉生产企业,只有7家规模较大、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其余为年产值数万元的小企业,而且分散在全市1 1个镇。这些小企业无疑对满足当地一段时期花卉产品的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他们投资少,产量低,产品质量又不高,为了推销产品,通常以压价等手段竞相争夺客户,使花卉市场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 面对当前花卉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规模效益差的状况。可选择具有较好区位优势的郊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划出一片较大的地块,建立集花卉、盆景培育、产品展示、营销、广告宣传于一体的“走廊”,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和鼓励分散各处的同行业企业进“走廊”。形成花卉盆景产业"产销一体"经营方式,提高市场竞争了。 中国盆景在国际市场上占的份额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宣传、沟通不够。 在国际市场上鲜有中国盆景的广告,我国盆景名家到外国讲学、交流的不多。销售价格也十分低廉,远远低于日本。 2 出口手续繁杂,渠道不畅。 我国原有的外贸企业本来做盆景出口的就不是很多,而今国企改制,专业出口企业就更少,其他性质的出口企业尚未成长起来。原来较少数出口盆景的省份

盆景学复习

盆景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盆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并借以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 2.提根式:又叫露根式,以欣赏根部为主。树木根部向上提起,侧根裸露在外,盘根错节,悬 根露爪,古雅奇特。 3.盆景风格:是指盆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4.类型: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 5.流派:学术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因风格类型之差异而形成的派别。 6.美: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并在大脑中引起满意的能动反映。 7.相石:就是对石料认真观察、细心审度并按照美学规律进行石料筛选和艺术构思的过程,也 是盆景艺术家在得到感性认识后在头脑中孕育山水盆景艺术品过程中所进行的形象思维活动。 二.填空题 1.盆景的效益是指盆景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按规格分类法,根据盆景规格大小而将盆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 3.韦金笙系统分类法:树木盆景、竹草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微型组合盆景、异型盆景。 4.彭春生系统分类法:类、亚类、型、亚型、式、号。 5.依据造型规定是自然还是有规律而把桩景类划分为自然型和规则型,依据用盆构造不同而将 山水类划分为旱盆型、水盆型、水旱型和壁挂型。 6.桩景类自然型干变压型各式: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曲干式、悬崖式、枯干式、劈干式、 附石式、单干式、双干式、三干式、丛林式 7.自然型枝条变压型各式(枝条):垂枝史、枯梢式 8.规则型干变压型各式:六台三托一顶、游龙式、扭旋式、一弯半、鞠躬式、疙瘩式、象形式、 方拐、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滚龙抱柱、大弯垂枝、直身加冕、老妇梳妆。 9.规则型枝变压型各式:屏风式、平枝式、云片、圆片。 10.盆景树木、石料、造型、意境、技法,还有盆景、盆土、几架配件等都是盆景要素。 11.两宗之说:南宗、北宗;五个流派之说:岭南盆景、上海盆景、扬州盆景、苏州盆景和四川 盆景。 12.古典规则风格类型包括苏派、扬派、川派、徽派、通派、滇派,号称古典桩景六大派;现代 自然风格类型包括岭南派、海派、浙派、中州派、闽派,号称现代桩景五大派。 13.盆景的四个阶段:准备、创作、养护、欣赏。 14.盆景美的三种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15.桩景设计过程包括观察、构思、灵感、绘图4个阶段。 16.金属丝蟠扎技巧:主干、主枝和侧枝的蟠扎技巧。 17.相石构思的一般规律:观察、想象、灵感。 18.树石盆景的创作:原理、构思、布局、选材、用盆、创作方法。 三、选择题 1、中国盆景史: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盆景最初形式;汉代木本盆栽—真正盆景的转化;唐代盆栽、盆池、小滩及赏石:盆景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益成熟。宋代盆景、盆玩、盆山;元代些子景—体量飞跃(新石器时期上盆飞跃、汉代的盆栽飞跃唐代的意境飞跃);明清盆景; 2、明清盆景特点及发展; 3、自然型根变压型各式:(1)提根式(以欣赏根部为主),(2)

盆景学复习题修改(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 盆景:所谓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2 盆景的艺术特点:盆景艺术的世界性、盆景艺术的边缘性、构图的复杂性、表现技巧的高度概括性、创作的连续性、美感的可变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浓厚的趣味性、科学性、历史悠久性。 3 盆景的效益: 盆景的效益指盆景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章盆景的发展史 1.盆景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 唐代,意境上的飞跃;元代些子景,体量小型化的飞跃;明清盆景,理论上的飞跃。 2.盆景一词出现在哪个朝代?宋代。 3.各朝代盆景的特点? 1)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与夏商石玩;2)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和山水画;4)唐代盆栽、盆池、小滩及赏石;5)宋代盆玩、盆山;6)元代些子景;7)明清盆景。 唐代盆景的特点: 1)唐代上层社会欣赏盆景、以盆景作为室内装饰品、作为人际交往中的礼品已成为社会风尚。 2)唐代山石盆景已初步形成三峰式艺术风格,达到了“程式化”的成熟程度。 3)从唐代文人画和盆景诗来看,其主流是把生活诗意化,实质是脱离生活,实现了盆景艺术意境上的飞跃。 4)唐代盆池、小池、小滩、小潭实为一种大型盆景,形式多样,这又是唐代盆景的一大特色。 5)在唐代,盆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6)唐代盆景所用植物大致有松、竹、兰、桃、菊、柳等。 7)在色彩构图上唐代盆景也有一定的考虑。 宋代盆景的特点: 1)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和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 2)到宋代,树木盆景与山石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并对附石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 3)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 4)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山石盆景的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著提高。 5)盆景植物分类,出现了“十八学士”的记载。 6)由于日本的“宋风化”,盆景再度传入日本。 7)宋诗中出现了“根艺”的记载,它与盆景发展关系密切。 8)宋代有了“盆景”一词 明清时期盆景的特点: 明清是中国盆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理论和制作的专著纷纷问世,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家,盆景技艺亦趋成熟。在盆景理论上,对盆景树种、石种都有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明清时期中国盆景理论是一个飞跃的时期;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如山石盆景除水景型、旱景型、水旱景型外,还有带瀑布的盆景,可说盆景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4.盆景起源学说有哪些?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

盆景的发展史

第二章盆景的发展史 1.盆景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 唐代,意境上的飞跃;元代些子景,体量小型化的飞跃;明清盆景,理论上的飞跃。 2.盆景一词出现在哪个朝代?宋代。 3.各朝代盆景的特点? 1)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与夏商石玩;2)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和山水画;4)唐代盆栽、盆池、小滩及赏石;5)宋代盆玩、盆山;6)元代些子景;7)明清盆景。 唐代盆景的特点: 1)唐代上层社会欣赏盆景、以盆景作为室内装饰品、作为人际交往中的礼品已成为社会风尚。 2)唐代山石盆景已初步形成三峰式艺术风格,达到了“程式化”的成熟程度。 3)从唐代文人画和盆景诗来看,其主流是把生活诗意化,实质是脱离生活,实现了盆景艺术意境上的飞跃。 4)唐代盆池、小池、小滩、小潭实为一种大型盆景,形式多样,这又是唐代盆景的一大特色。 5)在唐代,盆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6)唐代盆景所用植物大致有松、竹、兰、桃、菊、柳等。 7)在色彩构图上唐代盆景也有一定的考虑。 宋代盆景的特点: 1)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和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 2)到宋代,树木盆景与山石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并对附石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 3)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 4)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山石盆景的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著提高。

5)盆景植物分类,出现了“十八学士”的记载。 6)由于日本的“宋风化”,盆景再度传入日本。 7)宋诗中出现了“根艺”的记载,它与盆景发展关系密切。 8)宋代有了“盆景”一词 明清时期盆景的特点: 明清是中国盆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理论和制作的专著纷纷问世,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家,盆景技艺亦趋成熟。在盆景理论上,对盆景树种、石种都有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明清时期中国盆景理论是一个飞跃的时期;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如山石盆景除水景型、旱景型、水旱景型外,还有带瀑布的盆景,可说盆景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4.盆景起源学说有哪些?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夏朝起源说、新石器时期起源说 5.盆景从什么朝代如何流传到海外的?在唐代通过日本,二战后从日本传向海外。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

.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 . 现代中国盆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发展。进入商品化生产制作后,有一股推动力量,树桩盆景的发展加快,达到飞跃的提速。其表现是数量多,质量好,品种丰富,全国各地齐发展,各种风格形式更丰富和有创新,理论发展也较快,盆景制作者队伍扩大。 . 以重庆为例,上世纪七十年代,养桩人靠自己上山就近采挖,只能找到一些稍好的树桩,数量少质量不高,制作技艺也不成熟。树桩市场形成后,一些专门从事挖桩的个人,采挖生桩上市使养桩人有了较丰富的来源,桩的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促进了制作的发展。采桩、养、收藏多层次形成。 . 随着现代盆景的发展,盆景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专业著作不断出现,专业图集,各地方图集,专业报刊杂志,丰富多彩。个人创作者的心得体会形成的论文不断发表,用勤奋思索,丰富着盆景实践和理论。更有佼佼者,能集大成,形成专著。 . 盆景理论现已走到实际制作之前,能为其引领方向,指导制作,形成风格,有所创新,并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局面。 . 实际制作中,全国各地参与者众,好的作品不再出自名家或专业人员之手。业余制作者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思想开放,不受传统约束,手法新颖,眼力独到,敢于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中的代表者,河南之王选明、湖北之贺淦荪、广东曾宪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有特色。 . 专业队伍中,在全国各地有顶尖级的人物,赵庆泉发扬的水旱式,潘仲年、胡乐国的松,张夷的砚式盆景,陈思甫的蟠艺,重庆李子全.姚治安的树石处理技术,都有浑厚的功夫,独到的技艺,堪为人师。 . 在地方盆景中,广东岭南派盆景雄风不减,佳作与人才不断涌现,湖北盆景后来者居上,时间不长,进展很快,有资源,地理位置好,有较好的理论实践带头人,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受益很大。原川派盆景实力雄厚,有资源,有人才,有理论,有作品,但却甘于寂寞,于无声处求发展。各地都开始重视开拓和发展盆景,有了起步,并发展较快。地方盆景与地方经济相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盆景事业也较发达,沿海城市包围内地城市。有的地区,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快。 . 目前树桩盆景依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它必定破坏自然植被,毁坏保护水土的次林层,与保护环境的政策相背离。必须进行有选择、有限制的开发,有环保意识,有专业眼光的选挖,才能避免一轰而上,滥砍乱挖,破坏资源,毁坏植被。节流还要开源,采用人工长期培育的中小型树桩的办法,历史上已有先例,规律类即是之,现在各地也有之、海外也有之。改变其造型样式,就可提高难度,改善形状,快速成型,不失为中小型盆景树桩生产的一个方向。已为中外盆景界初步采用,应该推而广之,可成为一条少破坏自然环境而又能发展树桩盆景事业的路子。 . 中国盆景,仍要走景的道路,突出树桩在盆中的地位,应用各种材料与景结合,有树有景。 . 盆景文化是盆景诞生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中文化不能弱,诗情画意不能少,意境内含不能缺。 . 盆景的发展还要依赖市场,才能扩大盆景的数量,提高质量,得到发展的动力与支持。. 人的发展是盆景发展的保证,从艺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为中国盆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盆景材料的发展,也是制约或促进盆景发展的因素,如汉白玉水旱盆,过去生产少,全赖人工制作,较少见作品。现在生产多了以后,水旱式发展较快。砚式、景盆法现在应用仍不多,因其盆的材料有限,制约了它的发展,有桩无盆作品就不能实现。采用工厂化小批量多变化生产,则可促进砚式与景盆法盆景的发展。 .

中国盆景发展新趋势

中国盆景发展新趋势 多年前,张夷发现中国盆景程式化的趋向越来越严重,于是决定在传统盆栽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他不拘泥于传统盆景固定的方圆形式,试用不规则变化石材或器皿,强调盆景的延伸感和观赏性,并将曲艺、书画、风景融入到盆景创作中,经过+多年的苦心载植,形成了张派盆景艺术,并将这些作品分为唐诗宋韵、水墨印象、江南乐韵、闲戏笔记、岁朝颂俗令、散淡梦约、戏文盆景、明四家画意八大系列布展,与中外赏客共享中国盆景的“缩龙成寸无边无形”。 走进门,顿时令人眼前-亮,不算大的展厅被区隔成了内厅外庭两层格局,与以往的盆景室内展览风格迥异。古典庭园颇显小园极致,秀石清竹、古窗雕门、苔径砖道、石桌瓷凳,令展出得盆景尤显高风亮节、清新脱俗。内间形似苏州文人家的书房,方砖铺地,古典红朩家具、字画楹联,风雅清趣,令人豁然开朗。 观者有的忙着给盆栽摄影拍照。有的坐在方凳上细细观赏布景。有的伸着脖子扶着老花镜仔细敲琢着植本,在咫尺见方,人和自然进行着充分的“对话”。-头银发的张奶奶连声说“太漂亮了!流线型的盆形,自然成态的虬枝,碎石、人偶等生动造景元素,构思巧妙,布景精致,中国盆景魅カ无穷”。 对于张夷对自然表达的独特方式,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张志平认为,不拘泥于传统,也不硬充现代,闲适飘逸的意境。没有了盆沿的限制,盆台上的土坡起伏蜿蜒,与剪裁有形的植物形成了层次感,随着四时

变化,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也有专家提出作为中国盆景的新发展趋向,砚式盆景土层相对较薄,影响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植物保鲜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如今张夷所领导的景观园艺企业已与美国j&g景观设计集团、加拿大z+y景观事务所等著名团体结成了联盟组合,并由其亲自担任首席设计师,为海外城巿、园艺、景观的设计出谋划策。当苏州园林远渡重洋的同时,苏派盆景、植物栽配也正越来越受到海外朋友的喜欢和推崇。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教程文件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

盆景的现状及发展 . 现代中国盆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发展。进入商品化生产制作后,有一股推动力量,树桩盆景的发展加快,达到飞跃的提速。其表现是数量多,质量好,品种丰富,全国各地齐发展,各种风格形式更丰富和有创新,理论发展也较快,盆景制作者队伍扩大。 . 以重庆为例,上世纪七十年代,养桩人靠自己上山就近采挖,只能找到一些稍好的树桩,数量少质量不高,制作技艺也不成熟。树桩市场形成后,一些专门从事挖桩的个人,采挖生桩上市使养桩人有了较丰富的来源,桩的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促进了制作的发展。采桩、养、收藏多层次形成。 . 随着现代盆景的发展,盆景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专业著作不断出现,专业图集,各地方图集,专业报刊杂志,丰富多彩。个人创作者的心得体会形成的论文不断发表,用勤奋思索,丰富着盆景实践和理论。更有佼佼者,能集大成,形成专著。 . 盆景理论现已走到实际制作之前,能为其引领方向,指导制作,形成风格,有所创新,并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局面。 . 实际制作中,全国各地参与者众,好的作品不再出自名家或专业人员之手。业余制作者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思想开放,不受传统约束,手法新颖,眼力独到,敢于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中的代表者,河南之王选明、湖北之贺淦荪、广东曾宪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有特色。 . 专业队伍中,在全国各地有顶尖级的人物,赵庆泉发扬的水旱式,潘仲年、胡乐国的松,张夷的砚式盆景,陈思甫的蟠艺,重庆李子全.姚治安的树石处理技术,都有浑厚的功夫,独到的技艺,堪为人师。 . 在地方盆景中,广东岭南派盆景雄风不减,佳作与人才不断涌现,湖北盆景后来者居上,时间不长,进展很快,有资源,地理位置好,有较好的理论实践带头人,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受益很大。原川派盆景实力雄厚,有资源,有人才,有理论,有作品,但却甘于寂寞,于无声处求发展。各地都开始重视开拓和发展盆景,有了起步,并发展较快。地方盆景与地方经济相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盆景事业也较发达,沿海城市包围内地城市。有的地区,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快。 . 目前树桩盆景依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它必定破坏自然植被,毁坏保护水土的次林层,与保护环境的政策相背离。必须进行有选择、有限制的开发,有环保意识,有专业眼光的选挖,才能避免一轰而上,滥砍乱挖,破坏资源,毁坏植被。节流还要开源,采用人工长期培育的中小型树桩的办法,历史上已有先例,规律类即是之,现在各地也有之、海外也有之。改变其造型样式,就可提高难度,改善形状,快速成型,不失为中小型盆景树桩生产的一个方向。已为中外盆景界初步采用,应该推而广之,可成为一条少破坏自然环境而又能发展树桩盆景事业的路子。. 中国盆景,仍要走景的道路,突出树桩在盆中的地位,应用各种材料与景结合,有树有景。 . 盆景文化是盆景诞生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中文化不能弱,诗情画意不能少,意境内含不能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