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3.2《系统的分析》教案 苏教版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3.2《系统的分析》教案 苏教版

二十四中教学案例纸

2)孙膑所出的主意,为什么能使田忌赢了齐王?

田忌赛马

战国时代,齐王常与他的大将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每场各出一匹马,分三场进行比赛。齐王的马有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马也有上、中、下三等,但每一等都比不上齐王同等的马,于是田忌屡赛屡输。一日,田忌的宾客、对军事颇有研究的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结果以二比一赢了齐王。

在以上各方案中,齐王与田忌的赛马结局有以3:0赢的,也有以2:1赢的,但只有一种情况是田忌以2:1取胜于齐王的,孙膑正是把这种方案推荐给了田忌,就是上述方案(3)。

教师:作为一个系统,通常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效果不佳;或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最小;或是某种性能不理想等等。因此系统需要改善,需要优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找出一切方案,也不可能对所有方案进行全面比较,漫无边际地去研究所有方案,无论在时间上还是人力上都

不允许,运用科学的方法就更为重要,缺乏资料,缺少对资料的科学计算和分析,只靠拍脑袋无法寻找到最优方案。

田忌赛马能转败为胜的主要原因:

田忌赛马能转败为胜与马、孙膑、田忌、齐威王这四个因素有关,他们是缺一不可的。但主要是由于孙膑的原因。

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问题:跑马比赛,

目标:取得比赛胜利,

约束条件:三匹马参加比赛,每匹马比赛一次。

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不同的目标,对应着不同的优化结果。

案例分析:p081

你认为在你所在地区,可采取那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农作物种植系统的优化——农业间作套种。

目的:实现增产、增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条件: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天气、气候。

手段:利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差、时间差。

约束条件:农作物的生长特征、天气、气候等因素对农作物套种起着限制作用,是不能人为调节的。

套种的技术水平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对产量有直接影响,并可以人为调节。可优化。

建筑材料的改进也是一项优化技术,以往建筑物的墙体多采用实心砖,现在采用了空心砖,在保证强度、隔热隔音效果的同时,节省了材料。

飞机制造中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来减轻重量,提高了飞机的结构强度、飞行性能、节省燃油等。

上例中,优化的目标是增产增收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一目标与土地的单位面积农作物收益总和之间的关系就称为目标函数。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天气、气候等因素对作物套种起到限制作用,并且是不能人为调节的,称为约束条件。套种的技术水平、套种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对套种的产量产值有直接影响,这些是增产增收的影响因素。

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是指对系统的目标函数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认为调节的因素。

进行系统优化应考虑的三个要素:

目标与目标函数:目标与收益总和之间的关系

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起限制作用,不能人为调节

影响因素:产生影响,可人为调节。

对于比较复杂的系统,人们对其特征了解不够,所以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的手段描述它,进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数学建模

用数学公式或图表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模型,称为数学模型。

案例分析:p081

利润问题

三个要素

目标:家具销售获取最大利润

约束条件:材料、劳动力、合同

影响因素:椅子数量x1、桌子数量x2 。(决策变量)

建立关系:

目标函数:Smax=50x1+60 x2

约束条件:4x1+6 x2≤600(材料)

20 x1+18 x2≤400(工时)

x1≥8 , x2≥5(合同)

最优方案:

课堂探究:码头位置的选择

在江边一侧有A、B两个厂,它们到江边的距离分别是2km和3km,设两厂沿江方向的距离是3.5km,现在要在江边修建一个码头,使得两厂的产品能够顺利过江,问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运输路线最短?

分析:根据要求可画出上图,在江边DE上求一点C,使C到A、B两厂的距离之和为最短。数学模型为: Smin=AC+BC

最佳方案:

码头建在与A厂到江边垂直距离位置相距1.4km处,运输路线最短。

3)最优化方法

(1)运用数学模型求解。能够通过优化建立数学模型的,得到的解就是最优解(2)通过科学的估算、试验实现不能够确切描述目标函数的,通过推算或推断得到满意解

为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而提出的求解方法称为最优化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无论运用怎样的优化方法,都需要经过若干次完善和验证,才能得出最优解或满意解。

4)系统优化的意义

实现系统的最优化,就可以在一定资源条件下,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小。

5)系统优化的实现:

案例分析:p083 装修施工的组织优化

目标:对资源的利用是最为合理

约束条件:水电、木工、油漆依次序装修

影响因素:施工时间、装修队数量、设备数量、管理能力

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案?

综合分析各种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哪一种?

【案例】:阿拉斯加原油输送方案

(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任务:由阿拉斯加东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向美国本土运输油田。

(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环境:油田处于北极圈内,海湾常年处于冰封状态,陆地最低气温达-50 C。当前采用的一般方案:

方案1由海路用油船运输

方案2用带加温系统的油管输送

(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处理策略:考虑到安全和供油的稳定性,暂时把方案2作为参考方案作进一步的细致研究。同时继续考虑新的方案。

提出方案3:把含10%-20%氯化钠的海水加到原油中去,使在低温下的原油成乳状液,仍能畅流,这样就可以用普通的输油管道运送了。

提出方案4:将地下石油蕴涵的天然气转化为甲醇加到原油中,降低原油的熔点,增加流动性,从而用普通的管道就可以同时输送原油和天然气,仅管道铺设费就可以节省近60亿美金。

综合各方案优、缺点,以及成本、安全性等,确定第4种方案为最终方案。

(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反思:如果仅仅在前面3个方案上优化,无论如何都得不到方案4的巨大效益。分析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将石油中的原油和天然气的运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获得了成功,体现了系统分析的实际价值。

小结: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完整全套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二、技术的性质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技术的性质”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二节内容,既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教材以“案例分析”、“马上行动”、“阅读材料”和“举例讨论”为主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进而让学生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本节内容是技术到设计的过度知识,在全书中属于基础理论部分。 教学重点: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教学难点:革新与发明的关系;技术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技术,对技术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⑵理解技术的发展核心是需要发明和革新。 ⑶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⑷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2021年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二、流程的设计流程与设计复习教案 苏教版必修

2021年高中通用技术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二、流程的设计流程与设计 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2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复习了结构与设计。本节课,我们将复习流程与设计这一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课程标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课标的要求: 1、了解流程的涵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2、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的框图。 4、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改进的方案的优越之处。

(二)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流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每天我们穿衣、吃饭,学习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那到底什么是流程呢?请同学们先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问题1:你放学回家的时候是如何开门的? 问题2:化学课上,我们是如何做H2还原C U O的实验的? 找学生回答: 那么,由此我们得出流程的概念 概念:流程是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活动,这些活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的结果的实现。 从这个概念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流程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那就是,环节和时序。 环节:流程当中的每一个步骤(开门的步骤,做实验的 流程步骤) 时序: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果颠倒,重则无法完成任务,轻则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如:组装自行车前轮时,如先把外胎装上,就根本不可能把前轮装好。这就是时序。再比如炒鸡蛋的流程。 所以我们说不可颠倒的时序往往反映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或机理,我们应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或机理。另外合理的流程使人们处理问题时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能使生产效率提高,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真正做到多快好产。 (三)流程的表达 为了使流程描述的清晰可见,一般采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 流程图(process chart or flowchart)是用图形和简单的文字来描述流程,在很多情况下比用文字表示更简洁、明了。而且是一种对流程进行交流、测试、分析和设计的有效工具。 练习:让学生用流程图画出回家开门的流程图,炒鸡蛋的流程图。 除了用流程图表示流程外,我们还可以用: 口头表达:这种表达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如:班主任要班长组织一个主题班会,首先班主任会交待班长该主题班会的活动安排。口头表达,必须是简单的流程。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 ——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 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了解木工加工技术与工艺,感受传统木质榫结构的独特魅力。 3.让学生感受工艺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4.让学生熟悉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5.让学生准确的识读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的特点制作鲁班锁。 6.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流程,为学习后续知识《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制作工具。 C.学会木料的常用加工方法,掌握锯条的安装方法,起锯的方法,凿子的使用,以及凿子、锉刀、砂纸的使用(为安全起见,我们选Φ2.5mm×150mm小型平口起子为代用品)。 D.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及其在木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1.4.1分 析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任务一分析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徐桑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结构及其设计单元的最后一小节的第一个任务,指出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以怎样的的设计目标展开,如何抓住核心因素展开设计。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应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成本控制等要求;不同的设计应有所侧重,而安全应是所有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1. 工程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说明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 图样表达:综合考虑稳定性、强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比较、权衡、优化,并绘制设计图样。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能结合案例分析出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 难点: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能进行有效的方案比较。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1:通过案例分析,收集站立式办公桌结构上的设计规范。 1.解读教材中商业建筑设计规范案例,从公用楼梯、坡道的设计规范分析室内外楼梯的踏步高度、宽度等尺寸要求,查找并列举生活、生产等行业规定等信息。 2.呈现多款站立式办公桌方案,从其高度范围、宽度、人机要求等方面进行权衡、比较与分析,查找站立式办公桌的设计规范要求。

问题1:一般室内楼梯的踏步高度尺寸为多少?踏步宽度又为多少?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尺寸规定,分别是从结构设计的哪些方面思考的? 问题2:查找办公桌相关尺寸标准,从人机关系、结构稳固性、成本等的角度思考这些尺寸制定的依据。 活动:2:通过站立式办公桌的结构设计分析,组内讨论,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1.从结构稳固性、使用的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设计分析站立式办公桌,完成方案的制定,每组至少完成三个方案,并画出详细的设计草图。 2.组内讨论:从功能实现、工艺、成本、可行性等方面分析,筛选出一到两个方案用于展示与交流。 问题1:本组共设计了几个方案,这些方案在实现站立功能时所采用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问题2:你们筛选了哪个方案作为最后的展示方案?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 问题3:你们的站立式方案可调吗?如果可调,是如何实现可调结构的?又是如何来保持其结构的稳固性的?选择了哪些材料、构件?成本大约多少?

2.3.1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三、流程的优化 任务一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尝试分析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能够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尝试分析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能够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孙宇发现,小组同学在做金属组合式笔筒时,有的同学忙得不亦乐乎,但有的同学却无所事事。如何让所有同学动起来,做合适的工作,形成协作?显然需要对原来加工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 2、新课学习 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对流程的改进过程,称为流程的优化。 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改进和革新,多数是对已有流程的整体改进或是对其中某-环节的改进,使其得以优化。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流程优化包括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等优化指标。根据需要,有的

流程优化是对单个指标的优化,有的流程优化是对多个指标的优化。对于一个特定的流程,往往是以某个指标的优化为主,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指标的优化,可能会带来其他指标的下降。因此,流程的优化应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指标的优化,综合权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通过对流程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与技术手段,能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作业时间的工期优化的目的。 案例分析 工期优化 某厂家生产的竹凉席需要把一块块竹块申连起来。由于申线的需要,须在竹块上钻两个孔(如图2-27所示)。以下是竹块钻孔流程不断优化的过程: 最初是用一一个钻头在竹块上钻孔,钻两个孔需要两个环节,效率低下。后来改为用两个钻头同时钻孔,即期优化,两个钻头同时完成,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期优化后,用两个钻头同时钻孔,钻通竹块需要较长的时间,钻孔较深,容易开裂;二期优化采用四个钻头从竹块两侧同时钻孔,每侧钻孔深度减小,提高了效率。 在把串行T序改为并行工序时,要考虑并行工.作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的增加,要把人力和物力增加的成本与T:期缩短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改进后的总成本是降低的,那么改进方案就是可行的。工期优化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修路、水利工程等项目,可大大减少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讨论: 以上案例说明,并行工序比申行工序的作业方式效率更高,工切更短。但事物总是相对的,在生活或工作上有没有这样的案例,并行工序比半行工序的作业方案效率低,工期长呢? 拓展阅读 从自动分拣到智能分拣流水线作业方式 自动分栋流水线作业方式是:贴有信息标签的商品进入流水线后,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识别;控制装置接收识别信号后,控制商品进入分拣道口,然后再进入集货区。 智能分拣利用了AGV (自动导引运输车)。当分栋员将货物放在AGV的平台上时,设别检测装置自动检测货物的目的地,根据目的地自动规划出线路,快速送到目的地,并将货物送至下落口。尽管同时作业的机器人数量众多,但都能在自己的路线上运行,秩序井然地完成传送。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2.2《流程的设计》教案 苏教版

二十四中教学案例纸 课题 名称 流程的设计(2课时) 课标要求(1)掌握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掌握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考纲要求(1)掌握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掌握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掌握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明确运用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衡量生活、工作中流程存在的误区。 (2)通过学生掌握流程的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能够根据案例进行流程图的设计。 (4)培养学生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的能力。 (5)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迁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流程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增强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2)、通过对自己所制作的流程图和他人制作的流程图的分析评价,对生活、生产中的流程的设计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 (3)、培养学生用正确方法和思路去完成流程图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设计习惯。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及设计的表达。 2、引导学生运用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来对生活、生产中的流程进行简单设计。 教学难点1、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选择流程图的设计方案 教法运用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常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特点,考虑到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利用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通用技术 流程的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的设计》 [教材给出的学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2、能画出流程设计框图。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以下三个小节: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流程设计的步骤,3、流程设计举例。 众所周知“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都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基于人类对自然、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因此本节教材首先从人事从生活和生产中流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以及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出发,在讲述流程设计应遵循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以小铁锤的两种加工流程为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流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步骤。教学重点应放在流程设计的思想方法和设计的一般方法上。 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设计目标是技术活动的中心关注点,同样也是流程设计的的关注点,告诉学生流程设计时在注重环节和时序的同时要时刻关注目标的达成;第二设计目标的确定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教材从理论上说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分析基本因素;明确主要事项〔步骤〕;确定时序,划分环节;画出流程图;判断优化。但重点应放在前三项,这是流程设计的基础。更要使学生知道“一个流程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修改,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要学生知道流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及学会流程设计和表达。 本节教材教学计划采用1课时,为弥补课时紧X采用课前预习〔事先布置预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流程设计的步骤

难点: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及神舟七号的发射流程等案例,能分析出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了解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对重难点的理解。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理解流程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率。 〔2〕、提高学生依据科学合理的流程处理问题的意识。 〔3〕、增强学生对技术世界的热爱,增进良好的合作交流。 二、教学策略 1、流程的含义和流程是普遍存在,流程的设计学生比较容易劳理解,而由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及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流程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所以举例时一要注意代表性和普遍性,二要注意社会经济实际和学生的关切。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文科、理科、理科实验班〕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 文科班:行政报批流程、下岗工人再就业流程、小额贷款流程、家电〔电脑〕下乡流程等。理科班:合成氨的流程、法兰盘加工流程、电子产品开发流程等。 理科实验班:笔筒设计制作流程、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应用流程、自动控制选择流程等。 2、由于学生的生活、生产经历有限,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分析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前后连贯教学,所举案例尽量照顾前面教学中引用过的案例;二是在教学中渗透案例所涉及的技术原理及对流程设计的影响。 3、流程设计时引入用Word画合适的流程图的内容。

苏教版通用技术2教案

苏教版通用技术2教案 篇一:通用技术2教学教案 技术与设计2教案 目录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2) 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一)(第1课时)........................................................................2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二)(第2课时)..........................................................................6第二节探究结构.................................................................................................................. ....10结构的稳定性(第3课时).............................................................................................................. .10第三节结构设计.................................................................................................................. ....15简单结构的设计(第4课时).. (15) 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5课时) (19) 第二章流程与设

一节了解流程(第6课时) (24) 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第7课时)..............................................................................29第三节流程的设计教学(第8课时).. (35) 第四节流程的改进设计(第9课时) (40)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46第一节认识系统(第10课时)...................................................................................46第二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第11课时) (49) 第三节系统的优化(第12课时)......................................................................................52第四节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第13课时). (59) 第四章控制与设计 (64) 第一节了解控制(第14课时)..........................................................................................64第二节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描

高中通用技术新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3章3.2明确问题教案

第三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教案 3.2明确问题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第三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也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第三章第二节“明确问题”由“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计划”三部分内容组成,明确问题是保障技术设计成功的重要环节。 本节教材内容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助于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等技术设计环节。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实践、经历明确问题环节的项目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明确问题”的重要性。 2. 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体验明确问题、明确设计要求的过程,形成创新设计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确立自己的设计项目和具体的设计要求,制订设计计划,为下一步项目设计活动 做好准备,并以此培养技术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设计问题的内容及价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四、教学策略 1. 以教材案例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对案例稍作调整,呈现生活中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激发学生设计热情。 2. 以学生为主体,用“小组讨论一合作探究”的方法,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努力发现各种技术问题,并尝试着明确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 回顾上一节课“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 从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1) 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的设计与制作涉及哪些问题? (2) 如何实现方便携带? 3. 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设计项目? (引出“明确问题”的内容及 意义)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1. 从教材第67页“马上行动”入手,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目的、问题的表述、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应用环境几个方面,对“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的设计加以明确。 2. 着重从问题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对“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进行明确,根据实际需求明确设计“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的要求(阅读、夜间赶路)。 3. 借助电子白板互动式教学,从科学性、先进性、普遍性、能效性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讨论:能否设计一种“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这个问题是否具有价值。 4. 简单介绍为了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可以借助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等手段进行。【明确设计对象的特点和所应达到的标准以及设计者主观条件的限制】 1. 提出问题: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既要供阅读使用,又要能在夜间走路使用,如何才能做到? 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紧随教师的节奏,从最初模糊的问题,一步一步走向明确,为接下来的项目设计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 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结果用手机拍照实时用电子白板进行分享。引导学生向可移动灯源(发光源与灯架独立、使用移动电源、磁铁吸附)方向思考,由此引出教材内容:设计对象的特点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明确问题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 提出问题:学生的经济条件有限,用什么样的电源既节约成本,又环保还易于实现?(引导学生考虑使用LED灯作为光源)高拍仪实物展示:10 mm LED灯珠。 【明确设计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列出“贫困山区初中学生使用的便携式台灯”的设计要求。

3.1.1认识系统及其构成-【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一系统及其特性 任务一认识系统及其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技术实展活动,能从技术的应用角度阐明系统的含义及基本构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系统的含义及基本构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学校开展校园节水活动,向学生征桌校园节水方案。有同学提出,应该更换厕所洗手池的老式水龙头,解决水龙头没关或漏水而造成的浪费问题;有同学提出,应将洗手和洗拖把的水循环利用于厕所冲洗及绿化浇浓;还有同学提出可以将雨水收条和利用起来。大家各抒已见,为更加有效地收集与利用校园水资源建言献策。 2、新课学习 技术体验 组装和测试按压式延时水龙头 体验目的:通过组装和测试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的实践活动,能从技术的角度,知道系统的含义及基本构成。 情境展示:周华发现商场卫生间的水龙头很神奇,按下出水后,过一会儿又会自动关闭。这种水龙头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 问题分析:看懂产品的装配图并能够按图正确组装,是完成 此次体验活动的关键;在组装过程中认真体会和领悟各部件的作用、价值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此次体验活动的核心。 活动准备:

材料: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组装套材。 主要过程: 1.阅读按压式延时水龙头装配图。 2.按照装配图的安装流程组装按压式延时水龙头。 3.对照装配图对装配好的按压式延时水龙头进行检查。 4.格查无误后将按压式延时水龙头接人水压加压试验装置。 5.按下水龙头压盖按I,测试延时效果。 讨论: 安全提示 1.弹的作用是 在压紧弹笺时要小心 2.密封网的作用是 其反弹出来伤人。 3.压盖的作用是 水压加压装置的压力不要太大。 分析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1.弹资弹方减弱: 2.密封阿老化: 3.压盖松动: 拓展阅读 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的工作过程 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的工作过程是在水龙头阀瞭内装有可上下移动的阀芯,当压盖按钮被按下时,阀芯被推进阀腔,进水口打开,阀整进水,水龙头开始出水。停止按压后,阀芯在弹箦的作用下开始复位。由于此时弹符对阀芯的作用力大于阀培内水对阀芯的阻力,阀芯在这两种不同方向力的作用下缓慢复位,形成一段延时时间。当阀芯完全复位后就会关闭水流。 按压式延时水龙头由阀体、压盖、阀座、圆柱形阀芯、弹簧等若干部件组成。这些部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按压式延时水龙头可以延时供水的功能。其中任何一个主要部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按压式延时水龙头无法正常工作。这种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在这里,要素是指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一般来说,部分相对于系统的整体而言,要素相对于系统的元素结构而言。很多情况下,要素和部分又可以通用。如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人、财、物、事等要素组成的,同时也是由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供应部门等部分组成的。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

系统与设计公开课教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 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系统的的涵义及基本特性。 (2)、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及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系统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四助课堂 四、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在《技术与设计2》中,系统与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它既是在“结构”与“流程”的基础上加以展开,又为“控制与技术”的讲述做好了铺垫,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 在进入复习阶段后,系统方面学生们存在很大的问题:1、系统的特性与技术与设计1中的技术的特性时常混淆;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会与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混淆;3、在系统优化方面,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 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组内交流,完成本单元学案中的知识填空。 (二)知识点核对并巩固 请学生回答,并以例题为例进行巩固。 (一)认识系统 1.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系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2.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指由这种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 3.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多元性: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 (2)相关性: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3)一体性: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4.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和研究的需要来划分的。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例: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系统;飞船、 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例:计算机硬件属于实体系统;软件 属于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例:房屋属于静态系统;城市系统属 于动态系统。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例:人体系统属于开放系统;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达平衡态 5、系统的特性

1.1.1感知丰富的结构-【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任务一感知丰富的结构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鲍建国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构的一般含义,结构是普遍存在的,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存在的性质,这些知识作为结构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单元中。另外,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结构、技术领域中的结构和社会领域中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感受结构的丰富性及其魅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1. 技术意识:通过案例感受结构的丰富性及其魅力。 2. 创新设计: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归纳并解释结构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结构的含义。 2. 难点:结构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200毫米×15毫米×15毫米的松木条,泡沫海绵块,螺栓及配套螺母若干,螺丝刀,羊角锤,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小明发现,很多老师都在计算机显示器下面垫厚厚的书,还有些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把作业本堆得很高。他想要是有一种可以实现高度调节的办公桌该多好啊! 2.新课学习 (1)结构认识探究 活动1:让木条“动”起来。 让学生根据书本里的方案制作甲、乙两种结构,并体验这两种结构的异同。

问题1:分析和比较甲、乙两种结构,并分别指出其优缺点? 问题2:列举这两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3:列举你知道的其他奇妙结构。 欣赏体验:图片展示各种奇妙的结构 问题4:生活还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分别属于什么领域? 活动2:分析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案例。 问题5:从该案例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归纳总结: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者和制造者的共同追求。 活动3:办公桌“升”起来的简易模型制作。 问题6:分析桌子和木条之间的结构差异。 问题7:通过草图展示设计方案。 行动: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甲、乙两种结构和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办公桌模型。 3.课堂小结 (1)结构的含义。 (2)不同领域中的丰富结构。 (3)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结构的含义,感知在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丰富结构,通过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结构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内容,也是本单元的基础,对后面各节的学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情境设计至关重要,既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聚焦问题。教师应该挑选合理的案例,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

4.3.1解析闭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新教材】苏教版(2019)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任务一解析闭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过程,学会画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践体验,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过程,学会画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陈晨家阳台上种植了两种植物一虎皮兰和绿萝。虎皮兰喜热、耐干旱,綠萝则喜阴湿、忌干燥。这两种植物不能采用同一定时浇水方式,应该如何改进自动浇灌装置呢? 2、新课学习 技术体验 搭建土壤湿度控制系统 体验目的:通过搭建土壤湿度控制系统,感受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情境展示: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不同,喜干和喜湿的植物不能采用同一-定时浇水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陈晨打算设计一个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土壤湿度来决定是否浇水和浇多少水量的自动控制装置。

问题分析:相对于定时浇滥,根据土壤湿度调节浇水量的方式,在方案设计上阀门电磁阁有什么不同? 活动准备: 材料:控制器、湿度传感器、电磁阀、集水箱、花洒、阀门、支架等。 工具:钢丝铺、活动板手、十字螺丝刀等。 主要过程: 1.如图4-25所示,根据.控制系统示意图进行搭建。 2.用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湿度,与控制器连接,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开与关,为植物输送雨水 3.调试并观察过程,填写下表: 思考: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取决于来自什么装置的信号? 闭环控制系统 在上述土壤湿度控制系统中,输人信号是设定的土壤湿度。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土壤湿度信号返回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通过个具有计算功能的装置(比较器),与给定湿度值作比较。当实际湿度比设定湿度低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给植物浇水;当实际土壤湿度达到设定的土壤湿度时,控制器发出信号关闭电磁阀,停止浇水。 该浇水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26 所示: ; 从这一-控制系统方框图中可以看出,在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除了有从设定湿度到实际土壤湿度的信息传递,还有从输出端返回到输人端的信息传

高中通用技术 3.2 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 苏教版必修2

3.2 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 一、教材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章中具有较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后,了解到什么是系统。对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而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但使学生对系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为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教学做好准备。本节的重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学生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后,对系统的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就较易理解。同时这节课的内容不但使学生学到相关知识,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有关问题,联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知识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提问:什么是系统?〔学生回答〕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假设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新课教学: 〔一〕系统具有整体性

1.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船和运载火箭是由700多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都很普通,甚至没有一个是新研制的,为什么能实现把人送上太空的功能? [系统思路]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了系统,从而实现了整体的功能。 2. 三个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又说明了什么? [系统思路]系统不是各个元素〔组分〕的简单相加。如果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协调好,就能得到“1+1>2〞的效果。反之亦然。 3. 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 讲述:传说,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给文学家巴尔扎克雕了一座塑像。塑像雕好之后,大受人们的称赞,人们特别对雕像上巴尔扎克的一双手赞不绝口,都说这双手太逼真、太生动了。罗丹听到人们的议论后,却毫不犹豫地从塑像上砍去了这双手。 提问: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系统思路]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整体效应,必要的时候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留整体。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2教学案 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四单元控制及其设计 第2节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学习目标] (1)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3)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4)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 [课前预习] 1、控制的含义 2、控制的分类 3、控制的应用 (1)、人们按照自己的,通过一定的,使事物向,这就是控制。 (2)、理解一个控制现象,要明确、和。如汽车方向驾驶,控制对象是,控制目的是,控制手段是。 (3)、按照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分为、和。 [课堂导学] 【任务一】——理解控制系统 【技术体验】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 工作过程分析:

一、控制系统 1、 含义:任何一种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共同实现,这些环节所涉 及的装置就构成了一个系统,称为控制系统。 2、控制系统通常又分为 控制系统和 控制系统。 【任务二】——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技术体验】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 二、开环控制系统 1、含义:控制系统的 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 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2、开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输入量:控制系统的给定量,即控制系统为达到设定目标所需要的输入信号,作 用于控制对象或系统输入瑞,并可便系统具有预定功能或预定输出的物理量。 输出量: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使系统要达到的设定目标,表现于控制对象或 系统输出端,并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物理量。 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执行器:接受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产生具体的控制效果,使输出量产生预期 的改变,是控制系统实现目标达成的主要工作部件,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 控制量:执行器的输出信号,一般也可为执行器所做的功的形式。 被控对象:控制系统中所要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 3、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控制器接收到输入信号,命令执行器工作,执行器做功输出控制量,使被控对象 状态变化,从而输出既定目标。 实例说明:火灾报警控制电路基本组成如下面方框图所示:

控制的方式与应用 说课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控制的方式与应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控制的方式与应用。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版本及章节 苏教(2019)《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第一节《控制的方式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任务一、理解控制的含义,任务二、感知控制的应用。 2. 本课教材地位 承上启下:1.控制单元的入门教学,学习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2.流程与系统的延伸与拓展。 3.巩固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关联:1.与本单元各节关联性高,控制系统工作方式分析,控制环节的设计与改进2.反馈条件的应用。 相对独立:本节为控制单元起始课,与结构、流程、系统几大主题相对独立。 3. 本课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及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理解控制的含义。2.通过案例分析,辨析常见控制类型的特点。3.观察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1.技术意识:知道控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相互关系。了解人类需求是如何促进技术发展的,理解技术活动需要运用多种知识。2.工程思维:能通过控制系统实例,感知控制系统和工程现象,了解不同类型控制系统的特点。3.物化能力:能对简单控制进行制作。 课标要求:理解控制、控制系统的含义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的特点。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控制的含义;控制的三要素;控制手段的辨析。 教学难点: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列举控制应用的例子,并说明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说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高二年级学生。知识起点:知道控制,有生活阅历。兴趣欲望:好奇心强,有兴趣和欲望。学习动机:不去主动学习。技术意识:意识淡薄。方法能力:能力不够。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技术体验法、师生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1.创设情境(2分钟)2.技术体验(3分钟)3.控制含义及原因,控制三要素(5分钟)4.控制的分类辨析及案例分析(15分钟)5.感知控制的应用(6分钟)6.动手实践,加深认识(8分钟)7.归纳总结,巩固练习(6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走进情境:这是陈晨同学设计的一套家庭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收集的雨水浇灌家中阳台的植物,冲洗拖把和冲刷厕所。还可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园艺浇灌、汽车冲洗、路面冲洗等,这体现了控制的思想,把雨水收集起来为我所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体现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章节: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课时:第1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含义。 (2)通过实践体验,能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3)通过案例分析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学会画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4)能结合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反馈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5)能结合案例分析影响简单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并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三、教学难点 掌握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四、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的第三节“闭环控 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要经历恒温箱控制系统的技术试验和分析过程, 要站在工程设计的高度,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与控制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 的系统思考和工程思维能力提升。 2. 教学策略设计 (1)创设情境:以技术体验“搭建恒温箱控制系统”,引出课题。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概括出闭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学会用方框图描述其控制过程。 (3)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反馈和干扰因素,能结合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反馈 和干扰现象及其基本原理。 (4)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梳理重点。 五、教学准备 1. 课件 2.技术体验装置;恒温箱控制系统 序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情景导入走进情境:陈晨家住在北京,阳台上种植了许多植物。 冬天室外寒冷,陈晨想要设计一款恒温箱让阳台上的植 物安全过冬。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