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陇文化

河陇文化

河陇文化
河陇文化

河陇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

一、简答题

1、答:河陇是一个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混合并存的地区,河陇文化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

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河陇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区。河陇叫典型地带有多元融合的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2、答: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大地湾遗址1958年后即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秋开始发掘,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3、答:时代最早,地域广大,甘肃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是中国彩陶发源地之一;在中国

各地的彩陶渐趋衰落时,马家窑文化彩陶却独放异彩,在甘青地区形

成了中国彩陶的鼎盛阶段,其艺术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其他彩陶文化难以比肩;当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彩陶推出历史舞台时,甘青地区依然生存者一批坚持使用彩陶的先民,并进而将彩陶艺术向西传入新疆。

二、分析论述题

1、答: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

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

2、答: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

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象黄河奔流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永世旋动。它象黄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领着浪涛的起伏,臻成彩陶艺术的高峰。它留下的极其丰富的图案世界,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它所给予我们的欣赏价值是任何现代艺术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遥远的文化,就越能成为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收藏观赏品。

第二次作业

1、答:由西安出发向西行,须翻越陇山和渡过黄河,才能进入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陇山是一条纵贯于陕、甘、宁交界的山脉。主要有北、南二道。

北道:由西安向西北行,经今彬县、泾川、平凉道固原,从固原向西,越陇山北段,到祖历河畔,经会宁县北郭城驿抵黄河东岸靖远,渡黄河西进到达武威。

南道:由西安朔渭水而上,在今宝鸡西再朔千水西北上,经陇县,越陇山到张家川县,从张家川到通渭,向西经定西、榆中,从兰州渡黄

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

2、答: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

3、答: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二、分析论述题

1、答:“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早、路程最长的国际商贸通道。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以及五大技艺,蚕桑、丝绸、稻作、茶艺、陶瓷等,都是经过这条大通道,走向国际、传遍世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创举。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不仅兼收并蓄地接纳东西方各种补养而获得自身发展,而且向外界输出自己的经济文化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的“丝绸之路”,把西方与东方、把不同

国度、不同民族的智慧创造沟通起来,汇合成广阔多元的人类文明之海,因而被誉为“文化大运河”。

2、答: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千”意为多。它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可供参观洞窟10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

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第三次作业

一、简答题

1、答:名长城走向在甘肃境内有两条。主干线西起嘉峪关,东经今高台县石泉子,循黑河穿高台、临泽、张掖三地,至山丹县城后继续东行进入永昌县,穿金川峡,过河西堡,进入民勤县,绕了一个大弧圈,再由蔡旗堡折向正南进入武威市境,循洪水河岸南行,至黄羊镇以东进入景泰县,沿黄河向西北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

另一条复线是自今武威黄羊镇以东的东滩由主干线分出,直向南穿古浪峡,越乌鞘岭,沿庄浪河纵贯永登全境,至河口沿黄河进入兰州市区,过桑园峡,至永靖县的大浪沟止。

2、答: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见长。麦积山是红土与砂石构成的铄岩,开窟尚可,塑像却不成。工匠们没法像云岗、龙门那样依山取势造大佛,或是借石刻形雕菩萨,只得和泥塑像,这就使麦积山成了以泥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石窟。

3、答:崆峒山

[1]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

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

甘肃平凉崆峒山风光(20张)

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起源于东汉。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却是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学,应当说黄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师。崆峒道教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追根朔源,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并不为过。

二、分析论述题

1、答:一.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这是主要用途。从实际情况看,古长城沿线大体上与农牧区自然分界线相吻合。北方广阔草原适宜大规模游牧,农牧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这种地理环境既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容易产生摩擦。自从因发明辔具而有可能组建富于高度机动性的骑兵队伍之后,游牧民族便如猛虎添翼,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对农耕民族保持巨大军事压力。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原王朝无力也无需耗费巨大国力去控制北部辽阔的荒漠与草原,而又不得不随时提防时刻觊觎邻人财富的游牧部落南下劫掠。事实上几乎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挑战。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又都与历史上四个寒冷时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关,农牧区的自然分界线在寒冷期被推

到了黄河以南。可以说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始终是中国古代影响、制约双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城便是这种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是中原王朝为填补天然障碍不足而建立起的防御体系。

二.开发屯田,保护屯田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凡是修筑长城的地方,都要组织修筑长城的人和其随从家人,进行农牧业生产,以保证长城沿线的供应,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在修筑长城的同时,不但在长城的沿线设十二郡,而且移民前往开发。汉武帝时又大量发展了屯戍和屯田,有组织地进行发展农牧业生产。同时,长城烽燧也是保护屯田和开发这些地区最好的屏障。

三.开拓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代,经过多次对匈奴贵族奴隶主的征讨战争,开拓了广大的西北边疆,确保河西战略要地的安全,修筑城障、列亭,最远达胪朐山(约在今阴山北麓),这些城障使汉军退可守,进可攻,从而保护了阴山和祁连山内外富饶的垦区和草原。

四.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秦始皇时在修筑长城时,随长城内外,都辟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沿着长城的十二郡也有大道相通,无论传递文书,还是商旅往来,都很方便,这对发展中原与边远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汉代又打通西域的交通大道,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使节往来和商旅的通过。长城的烽燧也是沿着这条大道修筑,起到保护中西交通畅通的作用。

长城的具体形制、方位走向大体依据生态环境、政治形势、经济

状况、民族关系、地理位臵、地形地貌等特点而定。如明长城比起秦汉长城就已大规模南移。显然,长城乃是宏观上巩固边防、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劫掠、拱卫中原的战略防线,并非就是位列最前沿的边境线,更非国界线。

2、答:甘肃石窟以莫高窟为著,俗称千佛洞。莫高窟石质为砂砾岩,不便于雕刻,其艺

术品均为彩塑和壁画,现存彩塑2000余身,壁画约4.5万平方米,此外还有4座完整的北宋木构窟檐和窟群附近的2座宋塔。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在开凿的洞窟中陈示佛教雕刻、彩塑或壁画。石窟本身及窟外的建筑处理和石窟中的艺术品所表现的古代建筑都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建筑艺术面貌的反映。

第四次作业

一、简答题

1、答:李广。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

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汉匈作战史上,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被誉称为“帝国双璧”,他们共同完成了武帝讨伐匈奴的主要战役,基本消灭了匈奴军队的主力,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旷世伟业,同时,也成就了各自的千古英名。

2、答:甘肃“花儿”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科学的研究也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早已在学界得到了公认。遗产确是历史的、过去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变化和发展。“花儿”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很有特点的民歌,它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倍受研究家青睐。

3、答: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二、分析论述题

1、答:段续,宇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台人。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

升密云兵备副使等。在治理地方时,不畏权势,革除积弊,公而忘私,颂声载道。他任湖广参议时,首次创建的一轮水车,安装在段家滩小南河,后人称之为“祖宗车”。此后,兰州黄河两岸农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车浇灌农田,收效显著,至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车252轮,提灌面积达10万余亩。水车浇灌,具有节省人力、畜力,成本低,好管理等优点。段续因地制宜,创制水车,为发展水利,推进农业生产,造福桑梓,做出了重要贡献,兰州人民至今仍末忘其功绩。

2、答:甘肃花儿、兰州太平鼓、宝卷、米拉尕黑、裕固族民歌、唢呐艺术、皮影戏、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太昊伏羲祭典、庆阳香包绣制。

(1)甘肃花儿:甘肃“花儿”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科学的研究也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早已在学界得到了公认。遗产确是历史的、过去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变化和发展。“花儿”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很有特点的民歌,它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倍受研究家青睐。

(2)民间舞蹈类兰州太平鼓: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流传于兰州、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太平鼓是兰州地区城乡人民喜爱的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

河陇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河陇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答:河陇是一个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混合并存的地区,河陇文化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河陇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区。河陇叫典型地带有多元融合的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2、答: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 公里。大地湾遗址1958 年后即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 年秋开始发掘,1988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 年。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3、答:时代最早,地域广大,甘肃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是中国彩陶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各地的彩陶渐趋衰落时,马家窑文化彩陶却独放异彩,在甘青地区形成了中国彩陶的鼎盛阶段,其艺术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其他彩陶文化难以比肩;当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彩陶推出历史舞台时,甘青地区依然生存者一批坚持使用彩陶的先民,并进而将彩陶艺术向西传入新疆。二、分析论述题1、答: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

地域文化试题

地域文化试题 张掖电大2021年秋学期开放教育本科各专业 地域文化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15秋直属工商管理本科学号:156202100012507 姓名:刘峰总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河陇文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河陇是一个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混合并存的地区,河陇文化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河陇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区。河陇叫典型地带有多元融合的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2.甘肃彩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答:时代最早,地域广大,甘肃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是中国彩陶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各地的彩陶渐趋衰落时,马家窑文化彩陶却独放异彩,在甘青地区形成了中国彩陶的鼎盛阶段,其艺术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其他彩陶文化难以比肩;当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彩陶推出历史舞台时,甘青地区依然生存者一批坚持使用彩陶的先民,并进而将彩陶艺术向西传入新疆。 3.简述丝绸之路西安到敦煌间的基本走向。 答:由西安出发向西行,须翻越陇山和渡过黄河,才能进入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陇山是一条纵贯于陕、甘、宁交界的山

脉。主要有北、南二道。北道:由西安向西北行,经今彬县、泾川、平凉道固原,从固原向西,越陇山北段,到祖历河畔,经会宁县北郭城驿抵黄河东岸靖远,渡黄河西进到达武威。南道:由西安朔渭水而上,在今宝鸡西再朔千水西北上,经陇县,越陇山到张家川县,从张家川到通渭,向西经定西、榆中,从兰州渡黄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 4.请谈谈你对敦煌飞天形象的理解。 答: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 5.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甘肃历史文化

甘肃历史文化2007-09-16 14:17甘肃文化的特征及比较优势文章提交者:云水间 有八千多年历史的甘肃,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陇东黄土地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方之一,甘肃在中国西部形成一道神秘而独特的文化风景。 甘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构成陇右文化。有人将黄河流域文化分别以宗教、地域分成6大板块。以宗教信仰为主线分为:新疆伊斯兰、藏传佛教等。按地域分为雪域、巴蜀、滇黔贵、秦陇文化。其中秦陇文化包括:宁夏、甘肃、青海、陕西。而甘肃文化不仅有兼容的地理优势,而且独具特色。 甘肃位于东亚和中亚结合部,是我国中东部腹地通往西域的过度地带。甘肃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混流地区,也是中国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河西走廊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黄金地带和枢纽地段。河陇文化得到了丝绸之路的滋养。作家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四大文化体系有四个,但中国的新疆、甘肃的敦煌,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 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原俗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天水的大地湾文化距今有7800多年,它将中国的彩陶历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甘肃为羲皇故里,为轩辕帝的发祥地。天水有黄帝的衣冠冢,据专家考证说,黄帝的发祥地在今天正宁县东子午岭南端。 周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是秦人的崛起之地,在礼县考古发现有秦先祖陵墓群,渭河流域一带的秦人是以甘肃为根据地挺进中原的。 甘肃也是文明遐迩的文物大省,也是文物保存最为集中、品级最高的地区,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址名胜。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现在还应该加上以及武威的铜奔马,榆中的四库全书。(当时有7部,后来保存下来3、5部,其中一部就在榆中县。)从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到祁山文化,河西走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艺术长廊。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石窟群,兰州的炳灵寺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现有长城长度最长、形态结构最复杂,而且是汉、秦、明长城最多的地区。 甘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古城遗址最多、类型最复杂、时代序列最齐全、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仅河西地区就有汉唐古城就有120处之多。 甘肃还有一批造型精美、艺术价值极高的寺庙。例如:张掖的大佛寺、西夏的皇家寺院、崆峒山、泾川的西王母宫等。 我国近代考古发现的四大奇观中甘肃就占了两个:敦煌文书、汉代简牍(占全国简牍的82%)。国际显学敦煌学、西夏学、简牍书都在甘肃有过发现。 甘肃境内现存古建筑群多。有很多桥、塔存留下来。比如:永登的鲁司衙门、黄河第一桥等等。 甘肃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她是屏蔽中原的门户,也是向西开拓的门户。 甘肃境内保存一批罕见的古国遗址。临潭县百里乡,商代密原国古址。 甘肃境内的古墓葬、墓群很多,为全国罕见,比如礼县大堡子山。 甘肃境内的岩画、碑石、摩崖石刻不少,成县、西峡的墨鸦石刻。 甘肃大地拥有的姓氏文化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如陇西的李氏文化。甘肃的历史文化曾几何时独领风骚,16 国时,中原战乱,但是河西却少受攻击。 甘肃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厚的地区。按联合国要求,每个国家每两年只允许报一项。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报了四项:昆曲、古琴、蒙古长调民歌、花儿。 从生态学研究来看,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生态古绿洲变迁、沙漠化最明显的地区,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考试题与答案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1月期 末考试 1. 文献记载伏羲的主要贡献有:ABC A. 始作八卦,创造书契。 B. 结网罟,教民渔猎。 C. 养牺牲以充庖厨。 D. 尝百草,播五谷。 2. 马家窑类型彩陶:AB A. 贮藏器瓮、罐逐渐增多。 B.多采用曲线构图 C.非常盛行锯齿纹。 D.鸟形壶开始出现。 3. 丝绸之路:ABC A. 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 B. 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 C. 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 D. 基本走向奠定于隋唐时期。 4. 丝路重镇张掖:BCD A. 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城。 B. 隋代已成为国际商业大都市。 C. 元代为甘肃行省省会。 D. 有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 5. 甘肃境内的明长城:ABD

A. 大部分是1522年以后修起来的。

B. 主干线西起嘉峪关。 C. 在金塔县至敦煌的长城史称令居塞” D. 在甘肃境内足有2000公里。 6. 麦积山石窟:ABCD A. 在北魏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佛教艺术胜地。 B. 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C. 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D. 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 7. 莫高窟壁画中:ABCD A. 绘制的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 B. 有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 C. 早期壁画流行说法图。 D. 本生故事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堪称艺术精品。 8. 河陇学术人物中:AB A. 王符是东汉后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B.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巨著 C. 王符《潜夫论》提出中和之气”是万物的本源。 D. 张澍精通天文地舆之学” 9. 敦煌藏经洞文献:ABC A. 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B. 保存的诗歌数量很多,价值很高。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陇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 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北京B.陕西C.云南D.河南 2.寒冷的冬天,能坐在热乎乎的灶炕上取暖,他们是哪种居民,房屋样式怎样( ) A.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B.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C.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D.半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3.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 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B.①② ④C.①③ ④D.②③④ 4.下列我国原始居民中,最早会使用天然火的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5.“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6.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

民是( ) A.元谋人B.北京 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7.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8.汤山猿人是江南迄今发现的惟一完整且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存放该猿人化石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将在今年8月青奥会前开放。该猿人( ) A.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器B.会种植水稻C.住在干栏式的屋子里D.会种植粟9.2013年4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因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质的接待服务,荣获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主题体验”的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B.玉米C.粟 D.黄瓜 10.《舌尖上的中国 2 》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B.小麦C.粟 D.玉米 11.“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

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试卷#(精选.)

2017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 语文部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执拗.(niù) 颀.(qí)长茅塞.(sài)顿开 B.木讷.(nè) 甲胄.(zhòu) 殒.(yǔn)身不恤 C.溺.(nì)水滂.(páng)沱大腹便便.(pián) / D.阴霾.(mái) 纰.(pí)漏排难.(nàn)解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俱辗转恣意妄为 B.倾注精捍苦心孤诣 C.竞走心仪虎视眈眈 D.勉励萧瑟明辩是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劳动合同是劳动人民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春天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灵巧地着轻盈的翅膀。 (3)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好习惯应该养成, 坏习惯就应该有意识地克服掉。 ; A.确立煽动可是 B.建立扇动可是 C.建立煽动而 D.确立扇动而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远远看去,东湖绿道上的自行车流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B.夜晚,天安门城楼的灯光灿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C.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未被发现。 D.这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的确是质优价廉。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图片展在首义博物馆隆重举办。 B.我爱黄昏的落日,庄严宁静;我更爱初升的红日,灿烂辉煌。

石嘴山市韭菜沟军事文化旅游景区完整简介

韭菜沟旅游区简介 韭菜沟旅游区位于贺兰山东麓,贺兰山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海拔在2000—3000米,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史称“关中之屏障,河陇之咽喉”,是华北和西北战区的结合部,是首都北京的侧翼,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景区古今军事文化色彩浓厚,宋朝岳飞的《满江红》、明长城无一不印证着本景区在古代军事中的核心战略位置;红四连革命纪念馆,向人民诉说着这支英雄连队的光辉历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景区内建设了蜿蜒地下的“钢铁长城”,向人们昭示着本景区在现代国防战略中依然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景区占地面积约1390000㎡,空气清新、风光秀丽、沟道蜿蜒、山势险峻、奇峰怪石林立,是集学习、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全方位景区;内有榆树、杨树、沙枣树、青羊、呱呱鸡等动、植物资源;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具有独特的观赏、游览价值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打造特色文化的前提下,本景区以军事为主题,结合古今军事文化,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将本景区分为:军事体验区、文化生活区、自然风景区等模块。可进行野外学习、军事体验、自然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活动。

军事体验区 一、电子飞碟打靶体验——命中的不只是目标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射击运动员走向国际赛场,贵为奥运会项目,并与“飞行俱乐部”、“游艇俱乐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富豪项目的射击运动,近年来在中国也大有飞向“寻常百姓家”的趋势。本景区的电子飞碟采用最新进的激光感应技术,模拟实弹飞碟射击,使用机器自动抛靶,游客射击的形式。在飞碟上有感应点,当飞碟被靶机抛出后,飞碟在空中高速旋转,形成一个感应区,射击者只要瞄准这个感应区即可击中。 当橘红色的飞碟被击中后,飞碟上的发烟弹会发出彩色的烟雾,伴随着徐徐山风,烟雾渐渐飘散,不仅给游客带来游戏的乐趣,还带来视觉美的享受。

河陇文化

河陇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 一、简答题 1、答:河陇是一个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混合并存的地区,河陇文化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 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河陇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区。河陇叫典型地带有多元融合的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2、答: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大地湾遗址1958年后即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秋开始发掘,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3、答:时代最早,地域广大,甘肃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是中国彩陶发源地之一;在中国 各地的彩陶渐趋衰落时,马家窑文化彩陶却独放异彩,在甘青地区形

成了中国彩陶的鼎盛阶段,其艺术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其他彩陶文化难以比肩;当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彩陶推出历史舞台时,甘青地区依然生存者一批坚持使用彩陶的先民,并进而将彩陶艺术向西传入新疆。 二、分析论述题 1、答: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 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 2、答: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

地域文化考试

2.半山类型彩陶:ABC A.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主要器型。 B.锯齿纹非常盛行,成为其主要特征。 C.纹饰一般装饰于陶器上腹。 D.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 3.丝绸之路:ABCD A.在西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后益加畅通。 B.在隋唐达到鼎盛,长安、洛阳等城市呈现出国际都会的风貌。C.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 D.在明朝后走向衰落。 4.丝路重镇武威:BCD A.马蹄寺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 B.所藏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 C.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城。 D.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 5.长城沿线的古城遗址中:ABD A.锁阳城是酒泉通往敦煌古道上的一座边城。 B.锁阳城、常乐古城、石包城互为策应,有鼎足之势。 C.石包城是明代所修的重要城堡。 D.居延塞主要由烽燧亭障等边防设施组成。 6.麦积山石窟:ABCD A.开创于后秦(公元384~417年)时期。 B.东、西崖摩崖大佛是隋代造像。 C.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 D.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4窟上七佛龛。 7.敦煌莫高窟:ABCD A.大型彩塑均为唐代所造。 B.第96窟窟檐依崖而建,俗称“九层楼”,为莫高窟标志性景点。C.大型彩塑通过体量给人一种崇高感,这是宗教信仰的需要。D.第158窟大卧佛,又称涅槃像、睡佛,是莫高窟彩塑代表作之一。 8.河陇军事人物中:ABC A.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出生入死,屡建战功。 B.赵充国在对匈奴、羌、氐等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C.姜维是一位颇具才略的羌族军事家。

D.吴玠、吴璘指挥的和尚原大战射杀了金兀术。 9.河陇文艺名家中:AB A.赵壹《刺世疾邪赋》是一篇讽刺现实的政治抒情赋。 B.李益是中唐的著名边塞诗人。 C.李梦阳是宋代“后七子”的代表作家。 D.李公佐著有传奇小说《李娃传》。 10.魏晋画像砖:AB A.绝大部分都是一砖一画。 B.《驿使图》被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的样本。 C.为研究汉代的农牧业提供了一批珍贵而形象的资料。 D.绘画以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与莫高窟艺术时间相当。 1.文献记载伏羲的主要贡献有:ABC A.始作八卦,创造书契。 B.结网罟,教民渔猎。 C.养牺牲以充庖厨。 D.尝百草,播五谷。 2.马家窑类型彩陶:AB A.贮藏器瓮、罐逐渐增多。B.多采用曲线构图。 C.非常盛行锯齿纹。D.鸟形壶开始出现。 3.丝绸之路:ABC A.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 B.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 C.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 D.基本走向奠定于隋唐时期。 4.丝路重镇张掖:BCD A.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城。 B.隋代已成为国际商业大都市。 C.元代为甘肃行省省会。 D.有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 5.甘肃境内的明长城:ABD A.大部分是1522年以后修起来的。 B.主干线西起嘉峪关。 C.在金塔县至敦煌的长城史称“令居塞”。 D.在甘肃境内足有2000公里。 6.麦积山石窟:ABCD A.在北魏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佛教艺术胜地。 B.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C.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D.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 7.莫高窟壁画中:ABCD A.绘制的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

西夏文化与河陇文化

西夏文化与河陇文化 关于西夏文化的来源,在原苏联的学者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西夏文化是“源于中亚细亚各族人民的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自成一体的。”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其所以错误,因为第一,“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我们在研究任何国家文化的来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其本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其次,要考虑其周边邻国文化对它的影响,而不是远离本国的什么文化影响;第二,这种看法与实际历史情况也是不相符合的。 如前所述,西夏文化深受汉文化及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 但以汉文化为主,正如北宋大臣富弼所指出:“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属,行中国法令”②。所谓汉文化,一般指中原王朝——唐宋文化,实际上汉文化还包涵汉末以来的河陇文化。 何谓河陇文化?概括地说,是指河西陇右地区所保存的中原学术文化。所谓河西,即泛指黄河以西地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曾置河西节度使,为开元、天宝年间的十节度之一。其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所谓陇右,即泛指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以及青海东北部地带。这里的陇右概念“即晋秦州之地,介于雍凉间者”。 河陇文化,早在东汉末年即已存在,发展至前凉张轨时,明显进入了它的兴盛时期。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马端临指出: “(河西)自东汉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州不殊,窦融、张轨,乘时多难,保有其地。融值光武中兴,亟归版图,而轨遂割据累世,其后,又有吕光、秃发、沮渠之徒,迭据其土,小者称王,大者僭号。盖其地势险僻,可以自保于一隅,货贿殷富,可以无求于中土,故五凉相继,虽夷夏不同,而其所以为国者,经制文物,俱能仿效中华,与五胡角立,中州人士之避难流徙者多往依之,盖其风土可乐而此”。 这种兴盛的势头大体上持续到中唐以前。 河陇文化具有它独有的特点。其特点之一是在公立学校沦废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家世代代相传;特点之二是本地学术世家同外来儒学英才相结合;特点之三,是具有显著的地域性。 河陇文化在我国历史上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地说作用有二:第一,它是隋唐制度三大渊源之一。所谓三大渊源,即渊源于魏、齐、梁、陈和魏、周。三源之中,尤其是北魏、北齐与河西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魏统一河西,拓跋焘对河西儒士“皆礼而用”③,其典章制度明显受了河西文化的影响。“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魏、齐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第二,保存延续了中原文化。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续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教学,文化,文学]探究建构“古代河陇文学与文化”立体化教学的设想

探究建构“古代河陇文学与文化”立体化教学的设想 古代河陇文学与文化课程及其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属于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的新举措,它力图通过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这对地处大西北的西北民族大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河陇文学与文化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系列选修课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授课内容。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作品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嬗变的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分析文学流派、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等。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早已形成了分朝断代的文学史教学与分阶段讲授文学作品的模式,往往在梳理各时期文学发展的线索时追溯作家作品之间的承接渊源和创新流变,纵向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每一时期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成就与影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成效显著,优势明显,但这门课程较少关照地域文学的发展和特征,这无疑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建构留下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古代河陇文学与文化课程和教材建设,拟以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学地理学为理论依托,注重描绘地文人关系中的河陇文学与文化的发展面貌。一方面关注河陇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性对古代河陇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关注河陇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在形成河陇文学独特面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历代陇籍文人和客居河陇文人在形成河陇文学与文化方面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即如学者所言:就是通过文学家(包括文学家族、文学群体和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中心等)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考察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文学家气质、心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审美倾向、艺术感知、文学选择等构成的影响,以及通过文学家这个中介,对文学的体裁、形式、语言、主题、题材、人物、原型、意象、景观等构成的影响,同时考察文学家所完成的积累,所形成的文学传统,所营造的文学风气等,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所构成的影响。①以揭示古代河陇文学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鲜明特质。 一、开发古代河陇文学与文化课程的意义 河陇一词是历史上人们对于河西、陇右的合称。河陇地区指今六盘山以西,新疆以东,包括河西走廊及其南北边缘地带,以及青海省的一部分地区。河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东部黄土高原地带以农业的早期开发而著称,河西走廊地区则以畜牧业的发展称誉史册; 河陇是一个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混合并存的地区。河陇文学与文化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 自古以来,河陇就是戎羌之地、华夏边陲,胡汉杂居,民族构成复杂。河陇作为古代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舞台,是历代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攻占争夺的地域。西羌、西戎是这块土地上古老的居民。秦汉之际,月氏、乌孙、匈奴据有河西之地,而陇西、陇东、陇南仍有羌戎各部分布。随着秦汉王朝建政设郡,戍边屯垦,大量内地汉人移居河陇,许多降服的少数民族居民被安置于此,民族的交流融合成为河陇历史的一大主题。在汉唐至明清统一强盛的时代,河陇既是边防重地,又是王朝联系西北少数民族的桥梁;在国家分裂动荡之时,则成为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割据之地,匈奴、氏、羌、鲜卑、吐谷浑、回鹘、吐蕃、党项等族曾先后入主河西、陇右。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考试题与答案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1月期末考试 1.文献记载伏羲的主要贡献有:ABC A.始作八卦,创造书契。 B.结网罟,教民渔猎。 C.养牺牲以充庖厨。 D.尝百草,播五谷。 2.马家窑类型彩陶:AB A.贮藏器瓮、罐逐渐增多。 B.多采用曲线构图。 C.非常盛行锯齿纹。 D.鸟形壶开始出现。 3.丝绸之路:ABC A.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 B.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 C.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 D.基本走向奠定于隋唐时期。 4.丝路重镇张掖:BCD A.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城。 B.隋代已成为国际商业大都市。 C.元代为甘肃行省省会。 D.有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 5.甘肃境内的明长城:ABD A.大部分是1522年以后修起来的。 B.主干线西起嘉峪关。 C.在金塔县至敦煌的长城史称“令居塞”。 D.在甘肃境内足有2000公里。 6.麦积山石窟:ABCD A.在北魏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佛教艺术胜地。 B.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C.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D.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 7.莫高窟壁画中:ABCD A.绘制的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 B.有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 C.早期壁画流行说法图。 D.本生故事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堪称艺术精品。 8.河陇学术人物中:AB A.王符是东汉后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B.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巨着。 C.王符《潜夫论》提出“中和之气”是万物的本源。 D.张澍“精通天文地舆之学”。 9.敦煌藏经洞文献:ABC A.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B.保存的诗歌数量很多,价值很高。 C.保存了有关摩尼教、景教文献。 D.保存了大量元、明时期的公私文书。 10.环县道情皮影:ABD A.是道情与皮影相互结合的产物。 B.表演特点是唱念做打,一人包揽。

汉魏十六国时期河陇大族势力的崛起及其在西北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2003年12月第13卷 第4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 eography Studies Dec.2003 Vol.13No.4 汉魏十六国时期河陇大族势力的 崛起及其在西北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彭丰文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魏至十六国时期几百年来河陇大族势力的形成发展轨迹、崛起原因、历史地位及其崛起的历史意义作了全面的考察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充分肯定了河陇大族在晋末十六国时期西北边疆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汉魏十六国 河陇大族 边疆开发 作者彭丰文,197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 晋末十六国时期是西北边疆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西北边疆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飞跃,社会面貌呈现出相对和平繁荣的景象,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文化停滞等情况形成强烈反差。促成这种巨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汉魏以来河陇大族势力在西北边疆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主导作用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关于河陇大族的研究虽然在相关的论著、论文中有所涉及,但较多地侧重河陇大族在五凉政权统治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其他问题较少涉及。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汉魏时期河陇大族势力的初步形成 河陇地区是河西、陇右地区的简称,大致包括今天陕西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河陇大族,本文专指自汉魏以来形成于河陇地区的汉族世家大族。西汉以前,河陇地区人口绝大多数为氐、羌、匈奴等少数民族。西汉政府大力经营西北,设置河西四郡,并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从中原迁去大量汉族人口,他们有的是贫民,有的是普通罪犯,还有一些是“忤旨”或犯“科条”的官吏及其家属,其中包括一些有着良好儒学和仕宦背景 ①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汉魏至十六国时期河陇大族的论文有:李聚宝《曹魏时期敦煌豪族的膨胀和社会经济发展》,《兰州学刊》1987年第2期;武守志《五凉政权与西州大姓》,《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金家诗《河陇士人与鲜卑文化转型》,《北方论丛》2002年第1期。另外,有关河西地区发展史的论著中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