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

__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七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基本情况3

第一节市域概况 3

第二节调整指导思想和思路4

第三节调整原则 5

第四节调整依据 6

第五节规划范围 7

第六节规划期限 8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9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9

第二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10

第三章现行规划实施情况12

第一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12

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2

第四章规划调整完善目标16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16

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16

第三节规划调整完善目标与指标19

第五章规划空间管控优化24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24

第二节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29第三节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30第四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30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31

第六节土地用途分区 34

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38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38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38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39

第七章土地整治挖潜42

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2

第二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44

第三节土地整治的措施45

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47

第一节保障能源电力产业用地 47

第二节统筹安排交通用地 47

第三节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 48

第四节合理安排社会基础设施用地 48

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50

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50

第二节都昌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 50

第三节奎聚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 54

第四节土地综合整治情况 58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9

第一节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59

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9

第三节加强实施监管与基础建设60附录62

附录_ 规划调整完善文本附表62

附表1:__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附表2:__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附表3:__市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

附表4:__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附表5:__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表

附表6:__市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

附表7:__市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附表8:__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附表9:__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附表10:__市中心城区管制分区表

附表11:都昌街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附表12:奎聚街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图件

(一)__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

(二)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9-2020年)(调整前)

(三)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9-2020年)(调整后)

(四)__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图(2019-2020年)

(五)__市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2019-2020年)

(六)__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19-2020年)

(七)__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

(八)__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9-2020年)(调整前)(九)__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9-2020年)(调整后)

(十)__市“三线”空间管制规划图

(十一)都昌街道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

(十二)都昌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9-2020年)(十三)奎聚街道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

(十四)奎聚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9-2020年)

前言

《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0年__月经______省人民政府批复(______〔2010〕___号)。《规划》实施以来,__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五位一体”建设,切实加强管理,规范服务,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成效逐步显现,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土地用途得到有效管制。但随着__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功能分区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遏制城市快速发展的瓶颈。为维护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空间管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19-2020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及____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相关文件要求,开展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本次调整完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和______省对耕地、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建设用地布局的新要求,实施好区域发展新定位、新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一三”战略重点与“十三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重点调整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优化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按照__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__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谋划“十三五”期间区域发展与重大项目用地安排,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措施落地,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市开发边界“三线”的划定和“多规融合”,合理确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本次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按照新任务、新要求对现行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进行的一次规划调整。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年为2020年,调整完善基期年为2014年,规划范围为__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_____平方公里,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市域概况

__市位于______半岛西北端,地处东经119°13′~119°37′、北纬36°25′~37°10′之间。东与莱州市、平度市以胶莱河为界;南与高密市毗连;西与___市___区、寒亭区为邻;北濒莱州湾。土地总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

一、自然条件

__市地处沂沭断裂带北端,地势自南向北由高到低,形成丘陵、平原、滨海浅平洼地三种地貌,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为滨海洼地。

市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___9℃,年极端最高气温___4℃,极端最低气温-___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____9小时,平均降水量___2毫米,无霜期187天。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市现辖两个街道、六个镇,即奎聚街道、都昌街道、柳疃镇、龙池镇、卜庄镇、围子镇、饮马镇、北孟镇。依据《潍坊年鉴》(2015卷),2014年总人口____万人,其中城镇人口____万人,农村人口____万人,城市化率___38%。

2014年全市___总量达到___亿元,增长___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____亿元,增长___4%,实现财政总收入____亿元。三产比例为___3∶___5∶___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____亿元,增长___9%;第二

产业增加值____亿元,增长___7%;第三产业增加值____亿元,增长___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__________元,增长___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__________元,增长___5%。职工平均工资__________元,增长___4%。

第二节调整指导思想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统领全局,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结合__市实际,以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以有效促进和保障蓝色经济发展用地为重点,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全面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调整思路

本次调整完善以二次土地调查连续变更数据和规划实施评估结果为依据,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积极探索“多规融合”,科学划定“三条红线”,统筹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制度,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内容和边界,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引导经济布局、城镇建设、人口分

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土地规划引导,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协调,立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与和谐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转变规划理念,实行“保护”划定红线,“新增”筑牢边界,“建设”严控总量,“集约”盘活存量,统筹安排区域各类用地,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继续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以有限增量撬动存量,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益、减量化。继续实施《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按照省级下达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在坚持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把握“小动大不动”的原则,重点做好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适当调整完善各级《规划》。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按照耕地保护优先的要求,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依据省级调整下达的相关指标,科学调整全市各镇(街)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科学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对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切实保障民生、环保、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国防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优先安排社会民生、脱贫攻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扶持的产业发展用地,严禁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安排用地。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结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优化等工作,着重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做好全市“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用地安排。

五、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涉及规划目标调整的,积极主动做好与“十三五”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红线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充分征求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依法依规向社会公示。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协商解决“三线”划定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六、统一规范,上下衔接。按照国家及省级统一的标准、时点、底图、分类和成果上报格式,上下联动,快速推进。

第四节调整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

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______〔2016〕___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19-2020年)调整方案的通知》(______〔2016〕___号);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______〔2016〕___号);

6、《____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

7、《____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______〔2016〕___号);

8、《______省国土资源厅______省农业厅关于印发<______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______〔2016〕__号);

9、《______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______〔2016〕___号);

10、《潍坊年鉴》(2015卷);

11、《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2、《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

13、《__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14、第二次土地调查连续更新到201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第五节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工作范围为__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土

地,土地总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包括都昌街道、奎聚街道__个街道和柳疃镇、龙池镇、卜庄镇、围子镇、饮马镇、北孟镇__个乡镇。

第六节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9-2020年,其中规划调整完善基期年为2014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根据2014年__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____________98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建设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其他土地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

(一)农用地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园地面积______公顷,林地面积______公顷,其他农用地______________公顷。

1、耕地

按地类划分,耕地中,水浇地面积为______________公顷,旱地面积为______________公顷。

2、园地

按地类划分,园地中,果园面积为______公顷,其他园地面积为______公顷。

3、林地

按地类划分,林地中,有林地面积为______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_____公顷,其他林地面积为______公顷。

4、其他农用地

按地类划分,林地中,农村道路面积为______公顷,坑塘水面面积为______公顷,沟渠面积为______公顷,设施农用地面积为______公顷,田

坎面积为_____公顷。

(二)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面积______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______公顷,采矿用地面积______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______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

(三)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______________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为______公顷。

第二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

(一)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__市处于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的重要规划区域,这给__市的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__市目前处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其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城市功能定位需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需要大量的土地投入。如何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解决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已经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压力增大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量将居高不下,农业结构调整将继续造成部分耕地损失。而__市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后备资源较少,可供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开发为耕地的土地资源已经很

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区域土地利用尚需加大统筹力度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__市各镇(街)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有不同,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方式也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因此,规划期间,要根据__市的发展定位,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发展特点,统筹安排土地利用,使__市更加健康、和谐发展。

(四)土地利用方式亟需转变

__市现状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____平方米,在______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度亟待提高。因此,在未来的建设中,应从__实际出发,尽可能地从内部挖潜,充分利用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中的存量土地,强化各中心城市、集镇和居民点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综合效益。

(五)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的任务更加艰巨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__市土地生态面临着生态维护和修复的重要任务。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造成部分耕地农业综合生产力下降,致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不断加大。

第三章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第一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现行规划明确,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______________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以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_____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______________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______________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______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______________公顷之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______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_____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___平方米以内。

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一、总量指标实施情况

(一)耕地保有量

《规划》实施以来,全市严格控制耕地减少,提高耕地质量。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原则,强化对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截止到2014年,全市耕地保有量______________公顷,超出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______公顷。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规划》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到2020年__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______________公顷。

为确保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__市认真贯彻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至2014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______________公顷,超出规划目标_____公顷。

(三)建设用地总规模

《规划》确定,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______________公顷以内。2014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______________公顷,超出规划目标_____公顷。

(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确定,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______________公顷以内。2014年__市城乡建设用地现状规模为______________公顷,超出规划目标______公顷。

(五)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规划》确定,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______公顷。2014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______公顷,超出规划指标______公顷。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基数采用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导致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目标偏小。二是虽然规划目标与二次调查数据进行了衔接,增加了一部分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要。三是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就业。但是由于受户籍制度限制、城镇生活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难以真正脱离农村,导致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农村建

设用地减少缓慢,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超出规划指标。

(六)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确定,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______________公顷以内。2014年全市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______________公顷,未超出规划目标。

二、增量指标

(一)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确定,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______公顷以内。

2019-2014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______公顷,超出规模_____公顷。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完成了诸多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占用了过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另一方面,规划实施以来__市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也是导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较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_____公顷。

(三)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规划》要求,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分别不低于_____公顷。

___~2014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规模为______公顷,比规划目标多______公顷。在耕地“占一补一”政策下,新增建设用地

占用耕地规模超标对补充耕地规模有直接影响。这也说明规划期内全市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不仅完成了规划指标,也为下一步城镇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留出了一定补充耕地空间。

三、效率指标

(一)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规划》要求,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____平方米以内。

规划实施以来全市规划效率指标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尚有很大空间。依据《潍坊年鉴》(2015卷),2014年全市总人口____万人,城镇人口为____万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______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____平方米。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

《规划》要求到2020年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_____公顷。

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序开展,为建设用地拓展了有效空间,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空间的不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规划布局调整工作办法

规划调整项目技术方案 第一节准备工作 一、成立工作技术小组 当我公司承接到项目后,首先进行规划方案编制的准备工作,成立工作技术小组。同时,公司拟派一人为工作小组组长,组长对整个项目负责,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方案,把此方案报公司复核审批。另外,工作技术小组研究解决规划调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实际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公司,由公司提出解决方案。 二、熟悉项目基本情况 我公司安排工作小组人员与国土局规划股(科)负责人接洽,了解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基本情况。一般而言,需了解熟悉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项目相关信息; 2、可行性分析:就是从技术角度上讲,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能否满足规划调整的各项指标的控制要求。 第二节资料收集及整理 一、勘测定界报告 期间完成相关地块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报告。 二、资料收集内容 收集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项目资料;2、土地资料 1、项目资料 1)建设用地图件(电子版、纸质); 2)土地总体规划图; 3)建设项目相关资料 2、数据库

1)涉及的相关数据库资料 三、资料整理及处理 技术小组根据项目的需要,对收集的文字资料、图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规划图件作进一步处理,如数字化、分区填色等,使其满足项目方案编制对基础图件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规划调整方案编制及图件制作 3.1规划调整方案 3.11规划布局调整原由 现行规划因修编时受规划控制指标约束,未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产业政策的不稳定性。为全面保障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亟需对规划用地布局进行布局优化调整。 3.12规划布局调整原则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本次用地的规划布局调整将拟用地范围内的有条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同时将等面积的允许建设区调整为有条件建设区,确保了“允许建设区规模不增加、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3.13规划布局调整涉及的地块编号、地类、面积 根据项目勘测定界和报件材料的编号对项目地块进行述诉。 3.14布局调整后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落实情况 规划调整需确保了城乡建设用地规划规模不增加。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最新】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1.新增规划用地 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 根据乡镇调研成果,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复制现状地类图斑等命令规划新增用地。 单击右键,打开“Attributes”,根据“Shape_Area”调整图斑面积,单位:平方米。(调整结果“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规划规模与之对应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公顷。 具体调整方式: 选中图斑,使用Task:Cut Polygon Features命令,割去多余的面积。 双击图斑,调整结点位置。可以单击右键insert vertex或者delete vertex增加或删除结点。 注意: 适当割补,不要出现尖角和小块图斑。 打开“Attributes”,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修改图斑属性。(ps:个人建议,在这一步,只修改XMMC、规划规模、乡镇村名三条属性,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以及管制分区四项属性可以在规划图层完成后,open Attributes Table,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统一修改,汉字写在英文状态的””里) (1)县级重点项目上图 导入“县级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等”图层 复制该图层图斑到“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Tips: A.县级重点项目以乡镇调研确定的位置为准,形状根据具体地类图斑情况以及边界作调整,面积不变; B.有勘界资料的,将勘界范围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 (2)高速公路铁路等上图 导入“GH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选择”县级新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 将其复制到“GH 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中. 选中高速公路, Data managemeng tools 再features 再polygon to line,这样就把面转为一个新线图层. 在这个新图层中,再用split tool 把线打碎,删成一条线. 导入“GH线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 把这条线导入其中,即可. 再对线的位置作一定调整. 完成! (3)场镇范围允许建设区以及有条件建设区上图 参考场镇规划基本范围制图(有CAD规划图的要先将.dwg文件导入Arcgis)。将现状场镇作为允许建设区,将规划场镇作为有条件建设区。 Tips: A.将场镇规划.dwg文件导入Arcgis步骤: 1.提取场镇边界。打开场镇规划.dwg文件,选中场镇边界即规划红线,复制到新.dwg文件,并缩放另存 到规划图数据文件夹中 2.打开Arcgis,拖入场镇边界文件。“export data”完成转换 3.配准。缩放到图层,打开spatial adjustment 选四个点,修改点坐标,进行配准。X坐标复制到X,前 加36(36度纬度带)Y坐标复制到Y(看CAD图的经纬度,如果经度位数为6,纬度位数为7,则用上

规划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规划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规划调整项目技术方案 第一节准备工作 一、成立工作技术小组 当我公司承接到项目后,首先进行规划方案编制的准备工作,成立工作技术小组。同时,公司拟派一人为工作小组组长,组长对整个项目负责,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方案,把此方案报公司复核审批。另外,工作技术小组研究解决规划调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实际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公司,由公司提出解决方案。 二、熟悉项目基本情况 我公司安排工作小组人员与国土局规划股(科)负责人接洽,了解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基本情况。一般而言,需了解熟悉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项目相关信息; 2、可行性分析:就是从技术角度上讲,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能否满足规划调整的各项指标的控制要求。 第二节资料收集及整理 一、勘测定界报告 期间完成相关地块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报告。 二、资料收集内容 收集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项目资料;2、土地资料

1、项目资料 1)建设用地图件(电子版、纸质); 2)土地总体规划图; 3)建设项目相关资料 2、数据库 1)涉及的相关数据库资料 三、资料整理及处理 技术小组根据项目的需要,对收集的文字资料、图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规划图件作进一步处理,如数字化、分区填色等,使其满足项目方案编制对基础图件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规划调整方案编制及图件制作 规划调整方案 规划布局调整原由 现行规划因修编时受规划控制指标约束,未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产业政策的不稳定性。为全面保障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亟需对规划用地布局进行布局优化调整。 规划布局调整原则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xxxxxxx 二〇一x年x月

目录 一、目标任务 (1) 二、主要依据 (2) 三、技术路线 (4) 四、程序与方法 (6) (二)规划目标确定 (7)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7) (五)土地用途区划定 (12) (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5) (七)土地整治安排 (17) (八)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18) (九)规划实施措施制定 (18) 五、主要成果 (1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基本依据,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常态下对土地利用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和省、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在全面总结本区域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上下协调、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现行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优化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更新规划成果和数据库,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提供基本依据。 (二)主要任务 1. 开展中期评估。全面总结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客观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政策建议。 2. 进行专项评价。围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资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概要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文本 (送审稿)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9年4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1条规划前提 (2) 第2条指导思想 (2) 第3条规划原则 (3) 第4条规划依据 (3) 第5条规划范围 (3) 第6条规划期限 (4) 第7条规划重点 (4) 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 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 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 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 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 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 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9) 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 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 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 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 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 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 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 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 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 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 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 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 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 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 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 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6)

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 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 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 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 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 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 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 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 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 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 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 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 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 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 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 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 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 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 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 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 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 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 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 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 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 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 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 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 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 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1) 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1) 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 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 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 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 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1997-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 (2015年调整) 锣圩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3) 1.1耕地保护目标 (3) 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4)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6) 2.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6) 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7) 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8) 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1) 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12) 3.保障措施 (14) 附图 (15)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审定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对《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锣圩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修订,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数据,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修订,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现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内容阐明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1.1耕地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数量不低于武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质量有保障并逐步提高。 《原规划》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5848.27公顷。《本方案》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5550.15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下降298.12公顷。

建设用地预审技术方案

(二)工作内容 若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本项目工作大概可分为规划调整阶段和预审阶段。 规划调整阶段 分析项目产生的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熟悉项目各 项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设计、施工、项目投资等); 结合项目涉及相关区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规划数据 库,进行项目各项地类用地面积汇总,统计项目所占各现 状地类及规划地类的权属、面积、分布; 提出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征地补偿及拆迁安置措施; 拟定调整补划方案、耕地补充方案; 评估项目对规划实施存在的社会经济影响,对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编制规划调整文本; 协调区县政府报送规划调整文本,并由北京市国土资源 局召开专家评审会。 预审阶段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一项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审查的重要管理工作,属行政审批事项。

具体流程可大致分为:收件——受理——审查——审核——审定——告知与颁发——公示与归档。 地铁17线延伸工程涉及三个区县,需分别上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 建设项目预审办理及需提交资料具体如下: 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证件名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收费标准:不收费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收件、受理、告知环节不计入时限)受理条件: 1、本行政区域内除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建设项目和跨区县行政区域建设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前和备案后; 3、申请人按照有关规定提交材料齐全; 4、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符合法定形式; 5、申请人或代理人身份符合有关规定。 申请人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原件一式二份);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原件一份); 3、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类型: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邯郸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 第二章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 (7) 第一节总则 (7)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任务 (8)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3)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5) 第四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19)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区 (21) 第三节县(市、区)规划指引 (24) 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7) 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7) 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9)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 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 第二节引导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 (31) 第三节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33) 第四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34) 第五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 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 第一节土地生态建设目标 (38)

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 第三节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2) 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2)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控制 (42) 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6)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6) 第二节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49)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 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51) 第二节发挥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作用 (53) 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 (54) 第四节推进规划实施技术创新 (54) 第十一章附则 (56) 附表 (57) 附图 (81)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基础上,对《1986—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修订,制定《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以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为重点,确定全国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协调各类用地矛盾,提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的政策意见,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纲要》编制的原则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纲要》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并展望到2030年。 《纲要》的内容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略) 二、规划目标和方针 (一)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997年到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具体目标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庆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修改方案) (2003—2010) 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ОО五年六月 ·1·

目录 前言 (1) 1 土地利用现状 (2) 1.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1.2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4) 1.3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6) 1.4 土地利用优势 (7) 1.5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 1.6 土地利用潜力 (10) 2 规划方针与目标 (11) 2.1 规划方针 (11) 2.2 规划目标 (12) 2.3 远景展望 (13)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3.1 土地利用结构 (14) 3.2 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17) 3.3 重点工程建设 (19) 4 土地利用分区 (19) 4.1 地域分区 (19) ·2·

4.2 用途分区 (22) 5 基本农田保护 (26) 6 土地整理开发 (27) 6.1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 (27) 6.2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 (29) 6.3 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分解 (32) 7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3) ·3·

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方案)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办复[2003]8号《关于要求修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的批复意见,现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本次总体规划修改以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为依据,从安庆市实际出发,针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时期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安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庆市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现行总体规划》,实现安庆市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促进安庆市土地利用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次规划的目标年与《现行总体规划》一致,即至2010年。以2002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2030年。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二调衔接完善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二调衔接 完善 技术方案 二〇一六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1.1 项目背景 (4) 1.2 项目来源 (4) 1.3 总体思路 (4) 1.4 工作任务 (5) 第二章区域概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5) 2.1 区域概况 (5) 2.2 已有资料情况 (5) 第三章服务措施 (6) 3.1 组织管理 (6) 3.2 投入人员及办公设施情况 (7) 3.3 软件配置 (7) 3.4工作计划 (7) 3.5 工期保障措施 (8) 3.6 后续服务 (9) 第四章工作标准 (9) 4.1 工作依据 (9) 4.2 技术标准 (10) 4.3 数学基础 (10) 4.4 工作原则 (10) 第五章服务流程 (12)

5.1 技术路线 (12) 5.2 工作步骤 (12) 5.3 工作方法 (15) 第六章质量控制与检查 (15) 4.1质量控制与检查总体原则 (15) 4.2质检流程 (16) 4.3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16) 第六章合理化建议 (17) 6.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利用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17) 6.2减少行政干预,有利于规划畅通实施 (17) 6.3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制订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 的经济政策 (18)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背景 为了探索、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制度,提高规划的现时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基于规划中期评估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文件要求、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会议精神、XXX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二调”衔接完善工作纲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进一步保障XXX现行土地规划与客观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采购人拟开展“XXX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二调衔接完善”工作。 1.2 项目来源 XXX政府采购项目——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二调衔接完善,项目采购编号XXX。 1.3 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要求,依据土地调查和规划评估结果,做好承载力分析,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0752877.html, | 更新时间:2007-07-15 | 来源:贵阳市国土局 一、概况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西南内陆腹地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7。22’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按壤,西靠毕节地区和安顺市,北邻遵义市。据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末统计资料:全市总人口335.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38%。土地总面积80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36%,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和44.5%,余为山间平坝。200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6828公顷。全市共辖六个区、一个市,三个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下辖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镇、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和修文县,总计29个镇、54个乡、32个街道办事处,131个村民委员会。1 996年市域总人口310.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38万人,农业人口174.88万人。全市人口平均密度386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为0.2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3公顷。 贵阳市地貌上属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7.9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842.37平方公里,各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和35.2%;坝较少,仅911.9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 3%;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等地貌。全市土壤总面积60.82万公顷。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草甸土等8个土类,其中分布最广的三个土类黄壤30.16万公顷、石灰土19.66万公顷、水稻土8.01万公顷,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49.59%、32.33%和13.17%。 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5。C;,平均降水量1197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常常由于季节问降水量的不均衡造成旱涝灾害,此外早春的倒春寒、初夏的冰雹、秋天的白露风、冬季的冻雨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带来不利。我市处于长江、珠江两人水系的分水岭地带,长江水系面积7631.6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4.8%,珠江水系面积为41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主要河流有长江水系的南明河、猫跳河、鱼粱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全市天然径流深545-640毫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56.3万立方米,高丁全国平均值;水资源总量为46.7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