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未来函数如ZIG详细剖析

未来函数如ZIG详细剖析

未来函数如ZIG详细剖析
未来函数如ZIG详细剖析

关于臭名昭著--未来函数 ZIG之字转向

--我的应用与理解一{之字转向VS波峰和波谷}

ZIG——理论

ZIG(X,N) 之字转向

函数:ZIG(X,N)

描述:之字转向

类别:指标

参数:N为常数,X为序列或常数,为常数时表示0:开盘价,1:最高价,2:最低价,3:收盘价

返回:返回数组

说明:当序列或K线变化量超过N%时转向

示例:ZIG(3,10)表示收盘价的10%的ZIG转向

ZIG(MA(C,20),10)表示均线的10%的ZIG转向

ZIG,之字形。

1、X可以作为参数调整,也可以直接写其它的指标线,如"kd.k"。N也可以做成参数调整。

2、在K线中,ZIG只能对一根指标线进行转向处理。要想高点在H位置,低点在L位置,ZIG是做不到的。

3、ZIG到底是如何体现“未来”的?即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见最后的说明。

4、ZIG输出的是数值,不是直线。

5、ZIG一般使用在看波浪、看形态上。

ZIG函数是未来函数之第二大嫌疑。在交易系统中用未来函数,就是用BACKSET或ZIG,可以使许多人“梦想成真”。

由于“未来函数”在交易系统中可以大大作弊,才使其在指标和选股公式中也一起“臭名昭著”。

1--(ZIG画法)

假设在手工画线年代,ZIG线是怎么画出来的,实际上也介绍了算法。

以zig(3,10),即收盘价转向,转向要求10%,从第一根K线上的收盘价,慢慢往后看。直到当天的C,和以前的K线的最低C值相比的涨幅,或与

最高C值相比的跌幅超过10%时,才在当天作出记号,称之为拐点。涨幅超过10%的,称为向上的拐点,跌幅超过10%的,称为向下的拐点。

产生向上拐点之后,就在之后的K线中记录C的最大值。当出现当天的C值,与最大C值相比,跌幅超过10%时,记为向下的拐点。,产生向下的拐

点。于是从向下的拐点回过头来,在与上一个向上的拐点之间,找到一个最高的C,作为ZIG的高点。如此循环。也就是说,ZIG的高点和低点,

是根据向上和向下的拐点出来之后,回溯过去才找到的。这就是ZIG未来数据的实质所在。

在最近期间,ZIG的未来数据,要追溯到最近的一个拐点之前的一个峰点。且看最近期间的ZIG线是怎么画出的。

从最后一根K线往前,如果先出现向下的拐点,则在此拐点到目前的K线中求出最小收盘价所在的K线,为低点。这个低点可能与目前的K线重合

。重合的话目前的K线为低点,不重合的话目前K线为高点。

如果先出现向上的拐点,则在此拐点到目前的K线中求出最高收盘价所在的K线,为高点。此高点与目前的K线重合,则目前的K线为高点,否则

为低点。

之字转向类函数用行情走势上的波峰波谷作为转向点,用线段连接转向点来近似描述行情走势,这些函数对于形态分析比较有用。

之字转向由一系列的波峰和波谷组成,每个波峰和波谷之间在股价上至少有N%的变化量,该变化量是用户设定的。随着行情的发展,最后一

个波峰或波谷的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采用之字转向函数不能保证时间不变性,即指标曲线最后一段直线是不断变化的。

之字转向类函数都有两个参数,参数1表示采用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还是收盘价计算,参数2表示转向阈值,即只有股价变化量达到该数

值才会发生转向,主要用于控制转向点的数量。之字转向类函数除ZIG外,还有第3个参数,表示需要向前数的第几个波峰或波谷。

之字转向类函数除了可以绘制转向曲线,还可以定位每一个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到当前的周期数)和大小。

例如:下面的图是10%转向对应波峰和波谷。

(波峰和波谷):这个指标原作者不知道是哪位老师-没有注释,但我们知道,指标被很多股友应用修改为知己的指标。很惋惜不知道他的原注

释应用说明!!!!!!!!!!!(无未来,通达信函数llv() ,hhv() 是否未来我们理想有一个辩论,大家可以看一下),源码如下:

拉升力:=(CLOSE-LLV(LOW,28))/(HHV(HIGH,30)-LLV(LOW,36))*0.6*CLOSE;

拉升力A:=SMA(拉升力,6.3,1);

波峰波谷:SMA(拉升力A,3,1),COLORFF00FF;

拉升力B:=3*拉升力A-2.1*波峰波谷;

空方:=3*波峰波谷-1* 拉升力A;

做空:IF(空方>拉升力B,拉升力B,空方),LINETHICK2,COLORGREEN;

做空周期:HHV(做空,21),COLORLIBLUE,LINETHICK2;

多头:IF(做空>=REF(做空,1) ,做空,DRAWNULL),COLORRED,LINETHICK2; DRAWICON(做空>=REF(做空,1) AND REF(做空,1)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要有知己对事物

的看法而以。

以下是网络论文观念:供参考------

(ZIG的未来数据,要追溯到最近的一个拐点之前的一个峰点。且看最近期间的ZIG线是怎么画出的。

“从最后一根K线往前,如果先出现向下的拐点,则在此拐点到目前的K线中求出最小收盘价所在的K线,为低点。这个低点可能与目前的K线重合。重合的话目前的K 线为低点,不重合的话目前K线为高点。

如果先出现向上的拐点,则在此拐点到目前的K线中求出最高收盘价所在的K线,为高点。此高点与目前的K线重合,则目前的K线为高点,否则为低点。

之字转向类函数用行情走势上的波峰波谷作为转向点,用线段连接转向点来近似描述行情走势,这些函数对于形态分析比较有用。

之字转向由一系列的波峰和波谷组成,每个波峰和波谷之间在股价上至少有N%的变化量,该变化量是用户设定的。随着行情的发展,最后一个波峰或波谷的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采用之字转向函数不能保证时间不变性,即指标曲线最后一段直线是不断变化的。

之字转向类函数都有两个参数,参数1表示采用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还是收盘价计算,参数2表示转向阈值,即只有股价变化量达到该数值才会发生转向,主要用于控制转向点的数量。之字转向类函数除ZIG外,还有第3个参数,表示需要向前数的第几个波峰或波谷。

之字转向类函数除了可以绘制转向曲线,还可以定位每一个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到当前的周期数)和大小。”

最后,不管是谁想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能准确予测出“未来”的交易系统是做不到的,不存在的,也都是马后炮。BACKSET可以说盘中一无是处,但并不能说ZIG就一无是处了,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还是哪句老话:“刀剑可能自伤,也可用于杀敌。只要我们熟悉了BACKSET和ZIG的本质,就可以了解它们“未来”到什么程度,拿来用也是不妨的。至于不熟悉的,还是少用为妙。

归根到底,其实股市最大的未来函数是C,H L,就是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当在交易结束前,他们都是未来,特别是C,任何以收盘价计算的哪怕是百年指标都在盘中变数,运用指标,一切都在变化中.)

-----------------------------------------------------------------------------------------------------------------

---------------------------------------------------------------------------------------------------------------------------------------

二{ZIG的实战意义}

ZIG(X,N)

ZIG函数是未来函数嫌疑,但当明白当中的含义,熟悉者根据其属性当然可以运用。

ZIG,之字形转向,N为常数,X为序列或常数,为常数时表示0:开盘价,1:最高价,2:最低价,3:收盘价。当序列或K线变化量超过N%时转向,同时X可以采取其他任何指标中的取值,如KDJ的J,MA的天均线

ZIG线的画法:ZIG(3,10)表示收盘价的10%的ZIG转向

ZIG(MA(C,20),10)表示均线的10%的ZIG转向

1、X可以作为参数调整,也可以直接写其它的指标线,如"kd.k"。N也可以做成参数调整。

2、在K线中,ZIG只能对一根指标线进行转向处理。要想高点在H位置,低点在L 位置,ZIG是做不到的。

3、ZIG到底是如何体现“未来”的?即它是怎么画出来的?

4、ZIG输出的是数值,不是直线。

5、ZIG一般使用在看波浪、看形态上。

------------------------------------------------------------------------------------------ (①)10%ZIG与信号

有的人说受ZIG骗了,看见B,S ---我买,卖;我跟着操作,两天后又跌涨了怎么怎么......那我现在反驳你一句,你看见KDJ死叉你卖了,

二天后又金叉,你怎么不说KDJ 是骗子,???

一个是可以看见的,一个是在漂移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你不熟悉他.不理解他而已。

** * 我个人认为对于(ZIG(3,10)表示收盘价的10%的ZIG转向)给你的信号,你可以这样来理解------{{注意,高度注意--现在已经获利

10%,虽然你没获利10%但从上一个低点到现在,有的人已经获利10%有可能,有可能遇到短线获利盘的抛压,明天高位横盘做减仓操作,那不横

盘,我就先拿着,等待下一个高点的来临........啊!!!你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第二天,信号没了,长阳拉起,你就拿着......反之

做减仓操作,你只定比别人跑的快,为什么,你昨天就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啊!!!!!}}。----------------------------------------------------------------------------------------------- (②)3%ZIG与唐仁政老师的CCI立桩量

老师的立桩量我很喜欢也很实用,拿来做参考;和上面如出一辙,只不过老师的破黑看跌,破红看涨。大家能看到;而我下图的蓝色K线是漂移的3%ZIG他就会出来,涨了或跌了他就没了----看下图:

------------------------------------------------------------------------------------------- (③)ZIG与位置信号

从信号给的位置来判断买卖,假如我们现在设一命题;高位转向与地位转向;有的股友说:“股市不言顶底100快一股还在猛涨3快一个还在跌蝶不休,”。那我们说阶段高点和阶段低点。说道高与低就涉及到一个箱体理论的问题。

注释:网络论文参考如下----

(1 股票箱体买卖法的具体操作)

投资者将股价每波动的高点连成直线,将这条线添为压力线,将股价每次波动的低点连成直线,称这条线为支撑线。压力线相当于股票箱体的顶。支撑线也就相当于股票箱体的底,当股价上升到压力线时,投资者就卖出股票,而当股价下跌到支撑线时,投资者

就进行相应的补进。股票箱体买卖法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判断所进行的投资操作。在特定的情况下,股价也会突破压力线或支撑线,即股价上升或下跌到另一个股票箱体中,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要寻找新的箱体,在新的箱体尚未被确认之前,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操作。以免被套牢而受损。

XT顶部

01 箱顶下移意味反弹结束,卖点。(注:阳线在白线以上均可视为卖点。)

02 箱顶停止上移或上移幅度较小,可视为下跌信号。

03 箱顶横盘一段时间后,股票会出现:急速下跌或长期慢跌(熊市)现象。

04 箱顶横盘之后出现中阳线突破。符合以上条件的股票可以跟进,突破后有一定空间的涨幅。

05 头部处于箱顶位置的股票,建议不要操作。

06 上升到箱顶,窜越白线,会快速拉升,这时如出现箱顶上移,视为卖点。

07 箱顶每一次上移,建议退出观望,因为此时的风险大。

XT底部

01 在箱底附近,股价跳空缺口向上,这个缺口意味着底部成立。

02 开盘价在箱底之下,可能要破位。中阴线窜越箱底,会出现下跌。

03 下跌到箱底跌破黄线,会快速下跌。阴线在黄线以下均可视为买点。

04 在箱体底部的股票,可作抢反弹的操作。

05 在箱底出现向下缺口,或中阴线->即向下突破

06 箱底下移、出现买点,股价上涨,一般来讲,回调后不会再创新低。如果打破下移后的箱顶,会有较大的涨幅。

07 跌破箱底的股票,第二天股价反弹,是出来的时机。

08 箱底上移的股票,出现中阳线窜越箱顶,此前出现过买点,可加仓。

09 日线、周线、月线都在箱底的底部,股票是安全的。可用结合其它指标判断买点,这种形态可大胆买进。

XT特殊判断

01 箱顶上移后的第一次箱底下移只能作为反弹。

02 箱顶上移,箱底未动,股价回调,一般来讲会跌破箱底。出现箱底下移后,反弹力度不会太大,还有可能再次跌破箱底。

03 箱底下移后股价上升直接冲破箱顶(箱顶未变化过),箱顶上移,股价回调,此种形态,回调幅度为50%以上。注意回避。

04 从上向下暴跌、横盘、出现箱底下移,这种形态不要急于参与,可能还会有一次急跌。

05 个股箱底下移后出现买点,由于大盘走势不好,个股的箱底很可能弹回,买点消失,股价会继续下跌,箱体指标失灵。所以,箱体指标——箱底下移出现买点的运用必须是在大盘走好的情况下,准确率才高。

(2 李济安先生的箱体理论--)

股票箱体买卖法的具体操作是:

投资者将股价每波动的高点连成直线,将这条线添为压力线

将股价每次波动的低点连成直线,称这条线为支撑线

压力线相当于股票箱体的顶

支撑线也就相当于股票箱体的底

当股价上升到压力线时,投资者就卖出股票

而当股价下跌到支撑线时,投资者就进行相应的补进

股票箱体买卖法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判断所进行的投资操作

在特定的情况下,股价也会突破压力线或支撑线,即股价上升或下跌到另一个股票箱体中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要寻找新的箱体,在新的箱体尚未被确认之前,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操作,以免被套牢而受损。

-------------------------------------------------------------------

两者结合我们又得到一个信号,增强我们的买卖点。==============那就是把{ZIG+箱体理论},!

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可以把10%ZIG加入我们的箱体理论指标里,每当股价触及箱顶+出现ZIG信号,就做减仓或卖出,反之触及箱底可以做买入。另一个可以用主辅图指标对应判断。如下图--

---------------------

(之字转向附图参考)

N:1 30 10

【箱顶】:PEAK(CLOSE,N,1)*0.98;

【箱底】:TROUGH(CLOSE,N,1)*1.02;

【箱高】:100*(【箱顶】-【箱底】)/【箱底】,NODRAW;

那又有股友这么说:你怎么知道那是箱底。那是箱顶。其实上面李济安先生已经介绍了,(

股票箱体买卖法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判断所进行的投资操作

在特定的情况下,股价也会突破压力线或支撑线,即股价上升或下跌到另一个股票箱体中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要寻找新的箱体,在新的箱体尚未被确认之前,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操作,以免被套牢而受损。)

我的理念是每到一个10%之字转向发生在箱顶的位置,冲高乏力,做减仓处理如果冲过箱顶,每个做过3年以上的股友,都知道股票股票进入另一个箱体阶段,都有一个回抽确认的过程,前一个箱顶就是下一个箱底;哪里就是你买回的地方..........您的损失只是少赚了一个10%.

反之,恭喜你-----你已经减仓!如果跌了,回到箱底买回;在恭喜你,你完美地做了一个10%的波段操作.......

{说这么多,这也是一个股票理念===也就是老股民说的(把苹果放在一个篮子里,中长线投资法则)}

---------------------------------------------------------------------------------------------------------------------

三ZIG与波浪理论

我个人认为,被神化的波浪理论画线,应该是ZIG延伸,我不是电脑高手,没破解过密码波浪理论指标;也不是指标高手,没模仿过波浪理论指标;但我收集了一些供参考:

一下是波浪理论画线网络论文注释:

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个波浪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

总之,波浪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八浪循环"。

波浪理论的几个基本要点。

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

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

3、在1、3、5三个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4、假如三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

5、第四浪的底(或顶)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或底)。

6、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

---------------------------------------------------------

由美国人艾略特创立的波浪理论,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在市场中就颇有争议,但它最终依靠其独特的价值和研判功效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该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涨跌周期即八浪循环,由五波段推动浪和三波段修正浪组成,并可被进一步分九级144浪;推动浪与主趋势方向一致,大多都有且仅有一波出现延长现象,其余两波在幅度和时间方面会大致相同,而调整浪则与主趋势方向相反。一般来说,波浪理论只用以分析大盘或平均指数,并由此发现较理想的买卖时机。

应用技巧

A、牢记波浪分析三要素。波浪所构成的形态,是波浪理论的立论基础,对数浪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其次是波与波之间的比率,以及同级波浪中每波持续的时间,组成波

浪理论的三大部分即波浪分析三要素。同时,成交量在波浪分析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主波段中,并被用来检验波浪或预测波浪是否延长。

B、求同存异,旨在实战。当一个波浪循环尚未结束时,波浪的划分无疑会存在不止一种可能。因此,在运用波浪理论研判时,就必须首先根据规则和波浪的个性或特征排除掉不可能的划分,同时寻找出合理的并按照概率大小进行排序,这就是存异的一般程序。而求同则是在两、三种可能之中,由波浪分析本身得出对近期乃至后市一致的判断,这才是至关紧要的且具备操作指导意义。

C、熟悉波浪个性,留心股价通道。在不同的波段运行时期,市场反映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政策、基本面和消息面等也不尽相同,但市场群体由悲观到乐观或从乐观到悲观的变化过程,却按相似的途径不断循环发展,因此,熟悉每一浪的个性即市场心理状态及其情绪,对波浪分析必定大有益处,如排除可能极低的划分,甚至可以预知主流热点所在。受心理及情绪的影响,价格走势往往会存在强弱的差别,一般都能反映在股价通道中,主要是:第3浪即通常所说的主升浪,应上穿由第一浪顶所做的与趋势线L的平行线即通道线,第5浪上摸高点往往触及不到该线

D、了解波浪的常用百分比。在推动浪中,若第1或第5浪延长时,其长度经常是其余两浪最大涨幅的1.618倍,若第3浪延长时,很可能会远远超过第1浪长度的1.618倍,此时还可利用经验公式来预测第5浪的大致高度,该公式为第5浪=第1浪×3.236+第1浪的浪底或顶,但它不一定适用于以楔形运行时的驱动浪;在调整浪中,无论哪一种具体方式,整理结束位置通常与此前涨跌幅保持某一比例如0.382、0.5和0.618等。

E、注意X浪与失败浪的要点。在混合型调整中,X浪以3波方式展开,并发挥着不同整理方式的连接作用,大多是在强大外力影响下形成的,但最终多可被划入B浪,而在不明朗或循环未结束时则不失为较好的权宜之计。失败浪是指第5浪未超过第3浪的高度,说明此前升幅过大或市场已明显转弱,并预示即将出现的调整幅度较深或时间较长,另外C浪不及A浪时情形与之相似。

----------------------------------------------------------------------------------------------------------

以下是个人收集的波浪理论指标供参考:

{波浪理论指标}:

PL5:=ZIG(3,5);

EN1:=ZIG(3,5)>REF(ZIG(3,5),1) AND REF(ZIG(3,5),1)<=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EX1:=ZIG(3,5)=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PL10:=ZIG(3,13);

EN2:=ZIG(3,10)>REF(ZIG(3,10),1) AND REF(ZIG(3,10),1)<=REF(ZIG(3,10),2) AND REF(ZIG(3,10),2)<=REF(ZIG(3,10),3);

EX2:=ZIG(3,10)=REF(ZIG(3,10),2) AND REF(ZIG(3,10),2)>=REF(ZIG(3,10),3);

PL20:=ZIG(3,26);

EN3:=ZIG(3,20)>REF(ZIG(3,20),1) AND REF(ZIG(3,20),1)<=REF(ZIG(3,20),2) AND REF(ZIG(3,20),2)<=REF(ZIG(3,20),3);

EX3:=ZIG(3,20)=REF(ZIG(3,20),2) AND REF(ZIG(3,20),2)>=REF(ZIG(3,20),3);

PL40:=ZIG(3,55);

走强一:=BARSLAST(PL5

走弱一:=BARSLAST(PL5>REF(PL5,1));

走强二:=BARSLAST(PL10

走弱二:=BARSLAST(PL10>REF(PL10,1));

走强三:=BARSLAST(PL20

走弱三:=BARSLAST(PL20>REF(PL20,1));

ZTJZ5:=IF(PL10>REF(PL10,1),COUNT(EN1,走强二),0);

ZTJD5:=IF(PL10>REF(PL10,1),COUNT(EX1,走强二),0);

DTJZ5:=IF(PL10

DTJD5:=IF(PL10

ZTJZ10:=IF(PL20>REF(PL20,1),COUNT(EN2,走强三),0);

ZTJD10:=IF(PL20>REF(PL20,1),COUNT(EX2,走强三),0);

DTJZ10:=IF(PL20

DTJD10:=IF(PL20

DRAWTEXT(EN1 AND DTJZ5=1,LOW*0.98,'(Ⅰ)'),COLORFFFF00;

DRAWTEXT(EX1 AND DTJD5=2,HIGH*1.02,'(Ⅱ)'),COLORFFFF00;

DRAWTEXT(EN2 AND ZTJZ5=1,LOW*0.98,'(Ⅲ)'),COLORFFFF00;

DRAWTEXT(EX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D5=1,HIGH*1.02,'⑴

'),COLOR0000FF;

DRAWTEXT(EN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2,LOW*0.98,'⑵

'),COLOR0000FF;

DRAWTEXT(EX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2,HIGH*1.02,'⑶

'),COLOR0000FF;

DRAWTEXT(EN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3,LOW*0.98,'⑷

'),COLOR0000FF;

DRAWTEXT(EX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D10=1,HIGH*1.02,'⑸

'),COLOR0000FF;

DRAWTEXT(EN2 AND DTJZ10=1,LOW*0.94,'【A】'),COLOR00FF00; DRAWTEXT(EX2 AND DTJD10=2,HIGH*1.03,'【B】'),COLOR00FF00; DRAWTEXT(EN3 AND ZTJZ10=1,LOW*0.94,'【C】'),COLOR00FF00; DRAWTEXT(EX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D10=1,HIGH*1.04,'①

'),LINETHICK3,COLOR00FFFF;

DRAWTEXT(EN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Z10=2,LOW*0.94,'②

'),LINETHICK3,COLOR00FFFF;

DRAWTEXT(EX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D10=2 OR (ZTJD10=0 OR ZTJD10=2) AND EX2,HIGH*1.04,'③'),LINETHICK3,COLOR00FFFF;

DRAWTEXT(EN2 AND PL20>REF(PL20,1) AND ZTJZ10=3,LOW*0.94,'④

'),LINETHICK3,COLOR00FFFF;

DMLJ:=HHV(HIGH,120);

TY:=CLOSE;

HD:=FILTER(BACKSET(FILTER(REF(TY,10)=HHV(TY,2*10+1),10),10+1),10); LD:=FILTER(BACKSET(FILTER(REF(TY,10)=LLV(TY,2*10+1),10),10+1),10);

A:=REF(CLOSE,BARSLAST(HD));

B:=REF(CLOSE,BARSLAST(LD));

T1:=BARSLAST(HD)

T2:=BARSLAST(HD)>BARSLAST(LD) AND NOT(LD);

波浪顶:IF(T1,A,A),COLORFF00FF,POINTDOT,LINETHICK2;

STICKLINE(T1,A,A,9,0),COLORFF00FF;

波浪底:IF(T2,B,B),COLOR80FF00,POINTDOT,LINETHICK2;

VAR3:=LLV(HIGH,240);

VAR4:=100*(CLOSE-VAR3)/VAR3;

VAR5:=(CLOSE-LLV(LOW,528))/(HHV(HIGH,528)-LLV(LOW,528))*100;

VAR6:=(CLOSE-LLV(CLOSE,530))/(HHV(CLOSE,530)-LLV(CLOSE,530))*100; VAR7:=0;

VAR8:=MA(HHV(CLOSE-REF(CLOSE,1),0),34)/MA(ABS(CLOSE-REF(CLOSE,1)),7 )*100;

VAR9:=MA(HHV(CLOSE-REF(CLOSE,1),0),13)/MA(ABS(CLOSE-REF(CLOSE,1)),1 3)*100;

VARA:=BARSCOUNT(CLOSE);

VARB:=VAR8<20 AND VAR9<23 AND VARA>35;

VARC:=VARB AND COUNT(VARB,1)=1;

VARD:=EMA(CLOSE,21)-EMA(CLOSE,8);

VARE:=EMA(VARD,5);

VARF:=TROUGH(3,6,1)<4 AND CROSS(VARD,VARE);

VAR10:=IF(TROUGH(3,16,1)=0 AND HIGH>LOW+0.04,4,0);

VAR11:=ZIG(3,6)>REF(ZIG(3,6),1) AND REF(ZIG(3,6),1)<=REF(ZIG(3,6),2) AND REF(ZIG(3,6),2)<=REF(ZIG(3,6),3);

VAR12:=ZIG(3,6)=REF(ZIG(3,6),2) AND REF(ZIG(3,6),2)>=REF(ZIG(3,6),3);

VAR13:=ZIG(3,22)>REF(ZIG(3,22),1) AND REF(ZIG(3,22),1)<=REF(ZIG(3,22),2) AND REF(ZIG(3,22),2)<=REF(ZIG(3,22),3);

VAR14:=ZIG(3,22)=REF(ZIG(3,22),2) AND REF(ZIG(3,22),2)>=REF(ZIG(3,22),3);

VAR15:=ZIG(3,51)>REF(ZIG(3,51),1) AND REF(ZIG(3,51),1)<=REF(ZIG(3,51),2) AND REF(ZIG(3,51),2)<=REF(ZIG(3,51),3);

VAR16:=ZIG(3,51)=REF(ZIG(3,51),2) AND REF(ZIG(3,51),2)>=REF(ZIG(3,51),3);

VAR17:=ZIG(3,72)>REF(ZIG(3,72),1) AND REF(ZIG(3,72),1)<=REF(ZIG(3,72),2) AND REF(ZIG(3,72),2)<=REF(ZIG(3,72),3);

VAR18:=ZIG(3,72)=REF(ZIG(3,72),2) AND REF(ZIG(3,72),2)>=REF(ZIG(3,72),3);

VAR19:=EMA(CLOSE,2)-EMA(CLOSE,150);

VAR1A:=EMA(VAR19,100);

VAR1B:=2*(VAR19-VAR1A);

VAR1C:=POW(VAR1B,3)*0.1+POW(VAR1B,1);

VAR1D:=SQRT(SQRT(LOW*HIGH*OPEN*CLOSE));

VAR1E:=EMA(VAR1D*0.97,3);

VAR1F:=(HIGH+LOW+CLOSE)/3;

VAR20:=(VAR1F-MA(VAR1F,14))/(0.015*AVEDEV(VAR1F,14));

VAR21:=CROSS(VAR1E,LOW);

买点一:=VAR10;

买点二:=(VAR11+VAR13+VAR15+VAR17);

卖点一:=(VAR12+VAR14+VAR16+VAR18);

VAR22:=买点一AND VARF AND VARC AND VAR21 AND VAR4<0 AND VAR5=0 AND VAR6=0 AND VAR20<(-110);

VAR1:=MA(CLOSE,6);

VAR2:=MA(CLOSE,18);

VAR31:=MA(CLOSE,30);

VARB1:=SUM(CLOSE*VOL*100,28)/SUM(VOL*100,28);

VARC1:=INTPART(VARB1*100)/100;

VARD1:=EMA(CLOSE,5)-EMA(CLOSE,10);

VARE1:=EMA(VARD1,9);

VAR131:=REF(VARE1,1);

VAR141:=VARE1;

VAR151:=VAR141-VAR131;

VAR161:=REF(VARD1,1);

VAR171:=VARD1;

VAR181:=VAR171-VAR161;

VAR191:=OPEN;

VAR1A1:=CLOSE;

DRAWTEXT(买点一>0,LOW-0.01,'▲买!'),COLORRED;

DRAWTEXT(买点二>0,LOW-0.01,'▲买涨'),COLORYELLOW;

DRAWTEXT(卖点一>0,HIGH+0.1,'▼卖跌'), COLORWHITE;

A1:=BARSCOUNT(CLOSE);

AH:=HHV(HIGH,72);

AL:=LLV(LOW,72);

A0:=(AH-AL)/21;

B1:=LOW-A0;

DRAWTEXT((A1+0)/15=FLOOR((A1+0)/15),B1-2.5*A0,'▲时窗'),COLORWHITE;

VAR51:=HHVBARS(ZIG(3, 19)>REF(ZIG(3,19),1)

AND REF(ZIG(3,19), 1)

STICKLINE(VAR51=2,LOW*0.95,LOW*0.98,8,0),COLOR0000FF; DRAWTEXT(VAR51=2,LOW*0.95,'3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4,HIGH*1.05,HIGH*1.02,8,0),COLOR9966FF; DRAWTEXT(VAR51=4,HIGH*1.06,'5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7,LOW*0.95,LOW*0.98,8,0),COLOR00FFFF; DRAWTEXT(VAR51=7,LOW*0.95,'8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12,HIGH*1.05,HIGH*1.02,8,0),COLORFF33FF; DRAWTEXT(VAR51=12,HIGH*1.06,'13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20,LOW*0.95,LOW*0.98,8,0),COLOR0066FF; DRAWTEXT(VAR51=20,LOW*0.95,'21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33,HIGH*1.05,HIGH*1.02,8,0),COLORFFFF00; DRAWTEXT(VAR51=33,HIGH*1.06,'34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54,LOW*0.95,LOW*0.98,8,0),COLORWHITE; DRAWTEXT(VAR51=54,LOW*0.95,'55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88,HIGH*1.05,HIGH*1.02,8,0),COLOR00FF00; DRAWTEXT(VAR51=88,HIGH*1.06,'89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143,LOW*0.95,LOW*0.98,8,0),COLORCCFFFF; DRAWTEXT(VAR51=143,LOW*0.95,'144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232 ,HIGH*1.05,HIGH*1.02,8,0),COLORFF0033; DRAWTEXT(VAR51=232,HIGH*1.06,'233天'),COLORWHITE;

STICKLINE(VAR51=376,LOW*0.95,LOW*0.98,8,0),COLORFF9966; DRAWTEXT(VAR51=376,LOW*0.95,'377天'),COLORWHITE;

立春:=FILTER(MONTH=2 AND (DAY=3 OR DAY=5 ),2);

雨水:=FILTER(MONTH=2 AND (DAY=18 OR DAY=20),2);

惊蛰:=FILTER(MONTH=3 AND (DAY=5 OR DAY=7 ),2);

春分:=FILTER(MONTH=3 AND (DAY=20 OR DAY=22),2);

清明:=FILTER(MONTH=4 AND (DAY=3 OR DAY=6 ),2);

谷雨:=FILTER(MONTH=4 AND (DAY=19 OR DAY=21),2);

立夏:=FILTER(MONTH=5 AND (DAY=6 OR DAY=8 ),2);

小满:=FILTER(MONTH=5 AND (DAY=20 OR DAY=22),2);

芒种:=FILTER(MONTH=6 AND (DAY=5 OR DAY=7 ),2);

夏至:=FILTER(MONTH=6 AND (DAY=20 OR DAY=22),2);

小暑:=FILTER(MONTH=7 AND (DAY=6 OR DAY=8 ),2);

大署:=FILTER(MONTH=7 AND (DAY=22 OR DAY=24),2);

立秋:=FILTER(MONTH=8 AND (DAY=7 OR DAY=9 ),2);

处暑:=FILTER(MONTH=8 AND (DAY=22 OR DAY=24),2);

白露:=FILTER(MONTH=9 AND (DAY=7 OR DAY=9 ),2);

秋分:=FILTER(MONTH=9 AND (DAY=22 OR DAY=24),2);

寒露:=FILTER(MONTH=10 AND (DAY=7 OR DAY=9 ),2);

霜降:=FILTER(MONTH=10 AND (DAY=22 OR DAY=24),2);

立冬:=FILTER(MONTH=11 AND (DAY=7 OR DAY=9 ),2);

小雪:=FILTER(MONTH=11 AND (DAY=22 OR DAY=24),2);

大雪:=FILTER(MONTH=12 AND (DAY=6 OR DAY=8 ),2);

冬至:=FILTER(MONTH=12 AND (DAY=21 OR DAY=23),2);

小寒:=FILTER(MONTH=1 AND (DAY=5 OR DAY=7 ),2);

大寒:=FILTER(MONTH=1 AND (DAY=19 OR DAY=21),2);

GET:ZIG(3,5),COLORWHITE,LINETHICK1;

-------------------------------------------------------------------------------------------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函数乘法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函数乘法 乘法是没有快捷键的,看下边例子,求合价: C2输入公式=A1*B1,下拉公式,计算每一项的合价; 最后对合价进行求和,求和就有快捷键了,选中C8,点击工具栏上的求和按钮或者按快捷键“ALT+=”,excel会自动捕捉求和区域,填入=SUM(c2:c7),回车即可。 如果不求每一项的合价,直接求所有项目的价款总和,用sumproduct函数 我们先从简单的说起吧!首先教大家在A1*B1=C1,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单元格乘以第二个单元格的积结果会显示在第三个单元格中。 ①首先,打开表格,在C1单元格中输入“=A1*B1”乘法公式。 ③现在我们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来进行求积,如下图,我分别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10和50进行相乘,结果在C1中就会显示出来,等于“500”。 上面主要讲解了两个单元格相乘求积的方法,但是在我们平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数据相乘,下面主要说说多个单元格乘法公式运用,如:“A1*B1*C1*D1”=E1。 2、Excel中多个单元格相乘的乘法公式 ①在E1单元格中输入乘法公式“=A1*B1*C1*D1”。 ②然后依次在A1、B1、C1、D1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结果就会显示在“E1”中啦! 看看图中的结果是否正确呀!其实,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几道数字罢了。 3、Excel混合运算的乘法公式

5加10减3乘2除3等于多少? 提示:加=+,减=-,乘=*,除=/。 ①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公式怎么写,“5+10-3*2/3”这是错误的写法,正确写法应该是“(5+10-3)*2/3”。 ②好了,知道公式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来在Excel中的“F1”中输入“=(A1+B1-C1)*D1/E1”。 ③然后依次在A1、B1、C1、D1、E1中输入需要运算的数据。 好了,上面的一些基本乘法公式就已经讲玩了,下面教大家个小技巧,在有多行需要计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4、将公式复制到每行或每列 ②此时,从F1到下面的F2、F3、F4等等,都已经复制了“F1”中的公式,下次你需要运算的时候,直接在前面输入数据,在F2、 F3、F4等单元格中就会自动显示运算的结果了。

15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15 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拿来即用1、查找重复内容 =IF(COUNTIF(A:A,A2)>1," 重复","") 2、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不提示 =IF(COUNTIF(A$2:A2,A2)>1," 重复","") 3、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提示重复 =IF(COUNTIF(A2:A99,A2)>1," 重复","")

4、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DATEDIF(A2,TODAY(),"y") 5、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 =--TEXT(MID(A2,7,8),"0-00- 00") 6、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IF(MOD(MID(A2,15,3),2)," 男"," 女") 7、几个常用的汇总公式 A列求和:=SUM(A:A)

A列最小值: =MIN(A:A) A列最大值: =MAX (A:A) A列平均值: =AVERAGE(A:A) A列数值个数: =COUNT(A:A) 8、成绩排名 =RANK.EQ(A2,A$2:A$7) 9、中国式排名(相同成绩不占用名次) =SUMPRODUCT((B$2:B$7>B2)/COUNTIF(B$2:B$7,B$2:B$7))+1 10、90 分以上的人数

=COUNTIF(B1:B7,">90") 11、各分数段的人数 同时选中 E2:E5,输入以下公式,按 Shift+Ctrl+Enter =FREQUENCY(B2:B7,{70;80;90}) 12、按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B2:B7,"男",C2:C7) 13、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2:D7,C2:C7,男"",B2:B7," 销售")

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有未来函数

短线趋势:=(EMA(C,7) - EMA(C,13)); 中线趋势:=EMA(短线趋势,13); VAR4:=MA(C,7); VAR5:=MA(C,13); VAR6:=MA(C,34); VAR7:=MA(C,55); VAR10:=((0 - ((10 * (HHV(C,5) - C)) / (HHV(C,5) - LLV(L,5)))) + 10); VAR11:=((0 - ((10 * (HHV(C,13) - C)) / (HHV(C,13) - LLV(L,13)))) + 10); VAR12:=((0 - ((10 * (HHV(C,21) - C)) / (HHV(C,21) - LLV(L,21)))) + 10); VAR13:=((0 - ((10 * (HHV(C,34) - C)) / (HHV(C,34) - LLV(L,34)))) + 10); VAR14:=REF(中线趋势,1); VAR15:=中线趋势; VAR16:=(VAR15 - VAR14); VAR17:=REF(短线趋势,1); VAR18:=短线趋势; VAR19:=(VAR18 - VAR17); VARE:=(SUM(((C * VOL) * 10),34) / SUM((VOL * 200),34)); VARF:=(INTPART((VARE * 10)) / 10); 欣喜:=MEMA(XMA((((C-O)*2)+O),30),13); 若狂:=MEMA(MEMA((((C-O)*2)+O),5),13); TT:=欣喜-若狂>0; 买入:O<= VAR4 AND O<= VAR5 AND O<= VAR6 AND C>= VAR4 AND C>= VARF AND

EXCEL乘法函数公式使用方法

在Excel表格中,我们常常会利用Excel公式来统计一些报表或数据等,这时就少不了要用到加、减、乘、除法,在前面我们已经详细的讲解了求差公式使用方法。那么我们又如何利用公式来对一些数据进行乘法计算呢?怎样快速而又方便的来算出结果呢?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一步一步的使用Excel乘法公式! 我们先从简单的说起吧!首先教大家在A1*B1=C1,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单元格乘以第二个单元格的积结果会显示在第三个单元格中。 1、A1*B1=C1的Excel乘法公式 ①首先,打开表格,在C1单元格中输入=A1*B1乘法公式。 ②输入完毕以后,我们会发现在 C1 单元格中会显示0,当然了,因为现在还没有输入要相乘的数据嘛,自然会显示0了。 ③现在我们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来进行求积,如下图,我分别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10和50进行相乘,结果在C1中就会显示出来,等于500。 上面主要讲解了两个单元格相乘求积的方法,但是在我们平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数据相乘,下面主要说说多个单元格乘法公式运用,如:A1*B1*C1*D1=E1。 2、Excel中多个单元格相乘的乘法公式 ①在E1单元格中输入乘法公式=A1*B1*C1*D1。 ②然后依次在A1、B1、C1、D1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结果就会显示在E1中啦! 看看图中的结果是否正确呀!其实,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几道数字罢了。 因为在工作中不止是乘法这么简单,偶尔也会有一些需要加减乘除一起运算的时候,那么当遇到这种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来实现呢?这里就要看你们小学的数学有没学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道小学时的数学题吧! 3、Excel混合运算的乘法公式,5加10减3乘2除3等于多少? 提示:加=+,减=-,乘=*,除=/。

最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工作中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无未来函数公式指标

无未来函数公式指标 dyMACD 量柱: EMA(EMA(CLOSE,5)-EMA(CLOSE,34),5), COLORSTICK,COLORRED; SHORT:=5;LONG:=34;MID:=5; DIF:EMA(CLOSE,SHORT)-EMA(CLOSE,LONG)COLORFF00FF LINETHICK3; DEA:EMA(DIF,MID)COLORWHITE LINETHICK2; 阴阳成交量 万手:VOL/10000,LINETHICK0; AA:=IF(CURRBARSCOUNT=1 AND PERIOD=5,VOL*240/FROMOPEN,DRAWNULL); 预测:AA/10000; BB:=VOL/((HIGH-LOW)*2-ABS(CLOSE-OPEN)); 主动 买:=IF(CLOSE>OPEN,BB*(HIGH-LOW),IF(CLOSEOPEN,0-BB*((HIGH-CLOSE)+(OPEN-LOW)),IF(CLOSEREF(CLOSE,1),0,VOL,3.5,0),COLORRED; STICKLINE(CLOSE=0,VOL,-主动卖,3.2,0),COLOR000033; STICKLINE(主动买>=0,VOL,-主动卖,2.7,0),COLOR000066; STICKLINE(主动买>=0,VOL,-主动卖,2.1,0),COLOR000099; STICKLINE(主动买>=0,VOL,-主动卖,1.5,0),COLOR0000CC; STICKLINE(主动买>=0,VOL,-主动卖,0.9,0),COLOR0000FF; STICKLINE(主动买>=0,VOL,-主动卖,0.2,0),COLORCC66FF; STICKLINE(主动卖<=0,0,-主动卖,3.2,0),COLOR990000; STICKLINE(主动卖<=0,0,-主动卖,2.7,0),COLORCC0000; STICKLINE(主动卖<=0,0,-主动卖,2.1,0),COLORFF4400; STICKLINE(主动卖<=0,0,-主动卖,1.5,0),COLORFF8800; STICKLINE(主动卖<=0,0,-主动卖,0.9,0),COLORFFCC00; STICKLINE(主动卖<=0,0,-主动卖,0.2,0),COLORCYAN; 持币:IF(SAR(10,2,20)>=H,SAR(10,2,20),DRAWNULL),CIRCLEDOT,COLORBLUE;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与证明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a) 半角公式 sin(2A )=2 cos 1A - cos(2A )=2 cos 1A + tan(2A )=A A cos 1cos 1+- cot( 2A )=A A cos 1cos 1-+ tan(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 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 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 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sin(+ 积化和差 sinasinb = -2 1[cos(a+b)-cos(a-b)] cosacosb = 2 1[cos(a+b)+cos(a-b)] sinacosb = 2 1[sin(a+b)+sin(a-b)] cosasinb = 2 1[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sina=2 )2 (tan 12tan 2a a + cosa=2 2 )2(tan 1)2(tan 1a a +-

15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15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拿来即用 1、查找重复内容 =IF(COUNTIF(A:A,A2)>1,"重复","") 2、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不提示 =IF(COUNTIF(A$2:A2,A2)>1,"重复","") 3、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提示重复 =IF(COUNTIF(A2:A99,A2)>1,"重复","")

4、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DATEDIF(A2,TODAY(),"y") 5、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 =--TEXT(MID(A2,7,8),"0-00-00") 6、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IF(MOD(MID(A2,15,3),2),"男","女") 7、几个常用的汇总公式 A列求和:=SUM(A:A)

A列最小值:=MIN(A:A) A列最大值:=MAX (A:A) A列平均值:=AVERAGE(A:A) A列数值个数:=COUNT(A:A) 8、成绩排名 =RANK.EQ(A2,A$2:A$7) 9、中国式排名(相同成绩不占用名次) =SUMPRODUCT((B$2:B$7>B2)/COUNTIF(B$2:B$7,B$2:B$7))+1 10、90分以上的人数

=COUNTIF(B1:B7,">90") 11、各分数段的人数 同时选中E2:E5,输入以下公式,按Shift+Ctrl+Enter =FREQUENCY(B2:B7,{70;80;90}) 12、按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B2:B7,"男",C2:C7) 13、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2:D7,C2:C7,"男",B2:B7,"销售")

函数导数公式及证明

函数导数公式及证明

复合函数导数公式

) ), ()0g x ≠' ''2 )()()()()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 x g x , 1.证明幂函数()a f x x =的导数为''1()()a a f x x ax -== 证: ' 00()()()()lim lim n n x x f x x f x x x x f x x x →→+-+-== 根据二项式定理展开()n x x + 011222110(...)lim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C x x C x x C x x C x x x ----→+++++-= 消去0n n n C x x - 11222110...lim 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x C x x C x x C x x ----→++++= 分式上下约去x 112211210 lim(...)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C x x C x x C x -----→=++++ 因0x →,上式去掉零项 111 n n n C x nx --== 12210()[()()...()]lim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2210 lim[()()...()]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 1221...n n n n x x x x x x ----=++++ 1n n x -= 2.证明指数函数()x f x a =的导数为'ln ()x x a a a = 证: ' 00()()()lim lim x x x x x f x x f x a a f x x x +→→+--== 0(1)lim x x x a a x →-= 令1x a m -=,则有log (1)a x m =-,代入上式 00(1)lim lim log (1)x x x x x a a a a m x m →→-==+ 1000 ln ln lim lim lim ln(1)1ln(1)ln(1)ln x x x x x x m a m a a a a m m m a m →→→===+++ 根据e 的定义1lim(1)x x e x →∞ =+ ,则1 0lim(1)m x m e →+=,于是 1 ln ln lim ln ln ln(1) x x x x m a a a a a a e m →===+ 3.证明对数函数()log a f x x =的导数为''1 ()(log )ln a f x x x a == 证: '0 0log ()log ()() ()lim lim a a x x x x x f x x f x f x x x →→+-+-== 00log log (1)ln(1) lim lim lim ln a 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

工作中最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工作中最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ABS(数字) 2、取整=INT(数字) 3、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公式: 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1、隔列求和 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关于股票指标公式未来函数的使用

未来函数 很多人使用指标公式,不知有“未来函数”,更有人一提到“未来函数”就谈虎色变,大骂“未来函数”之害,这都是不正确的。要弄懂“未来函数”的本质,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未来函数” 所谓“未来函数”,是指可能引用未来数据的函数,即引用或利用当时还没有发生的数据对之前发出的判断进行 修正的函数。具体地说,就是本周期结束后显示的指标值,包括线段和买卖提示信号,可能在以后发生新的数据后改变位置或消失。通俗地讲,含有不确定性判断的指标公式,就是含“未来函数”的指标公式。 含有未来数据指标的基本特征是买卖信号不确定,常常是某日发出了买入或卖出信号(线段的转折点与此同理),第二天如果继续下跌或上涨,则该信号消失,并在明天新的位置标示出来。 二、含有未来函数公式的种类 (一)以之字转向为代表的ZIG类函数。我们最常见到和经常提到的多指此类。 1、ZIG(K,N)之字转向。 当价格变化量超过N%时转向。K表示0:开盘价;1:

最高价;2:最低价;3:收盘价 例如:ZIG(3,5)表示收盘价的5%的ZIG转向。 2、PEAK(K,N,M)向前数前M个ZIG转向波峰值。(以下用法略。点击软件中相应的函数时,下面有提示或用法) 3、PEAKBARS(K,N,M)前M个ZIG转向波峰到当前距离。 4、TROUGH(K,N,M)前M个ZIG转向波谷值。 5、TROUGHBARS(K,N,M)前M个ZIG转向波谷到当前距离。 6、FLATZIG、FLATZIGA、PEAKA、PEAKBARSA、TROUGHA、ZIGA等等都属于此类未来函数。 (二)准未来函数。 这部分函数存在引用未来数据的问题,但不如上述函数明显,有些目前争议较大。 1、FFT(X,N)、傅立叶变换。对序列X进行傅立叶变换或变换处理后反变换。 2、BACKSET(X,N)、向前赋值。若X非0,则将当前位置到N周期前的数值设为1。 3、WINNER、LWINNER等获利盘比例类的和COST 也有未来函数的性质,有时可使信号产生漂移。 (三)、使用跨周期数据。

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函数证明问题专题训练

函数证明问题专题训练 ⑴.代数论证问题 ⑴.关于函数性质的论证 ⑵.证明不等式 6.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其导数()f x '满足0<()f x '<1.设a 是方程()f x =x 的根. (Ⅰ)当x >a 时,求证:()f x <x ; (Ⅱ)求证:|1()f x -2()f x |<|x 1-x 2|(x 1,x 2∈R ,x 1≠x 2); (Ⅲ)试举一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满足0<()f x '<1,且()f x '不为常数. 解:(Ⅰ)令g (x )=f (x ) -x ,则g`(x )=f `(x ) -1<0.故g (x )为减函数,又因为g (a )=f(a )-a =0,所以当x >a 时,g (x )<g (a )=0,所以f (x ) -x <0,即()f x x f ,求证: )(x f 在],0[π上单调递减; 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其导数()f x '满足0<()f x '<1.设a 是方程 ()f x =x 的根. ⑴.当x >a 时,求证:()f x <x ; ⑵.求证:|1()f x -2()f x |<|x 1-x 2|(x 1,x 2∈R ,x 1≠x 2); ⑶.试举一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满足0<()f x '<1,且()f x '不为

函数的证明方法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⑴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1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f(-x)=f(x)。 ⑵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1,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f(x)=f(-x)。 ⑶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和f(-x)=-f(x),(x∈R,且R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⑷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存在一个a,使得f(a)≠f(-a),存在一个b,使得f(-b)≠-f(b),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定义域互为相反数,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特殊的,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具有奇偶性。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④如果一个奇函数f(x)在x=0处有意义,则这个函数在x=0处的函数值一定为0。并且关于原点对称。 ⑤如果函数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或不符合奇函数、偶函数的条件则叫做非奇非偶函数。例如f(x)=x3【-∞,-2】或【0,+∞】(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⑥如果函数既符合奇函数又符合偶函数,则叫做既奇又偶函数。例如f(x)=0 注:任意常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均为偶函数,只有f(x)=0是既奇又偶函数

!未来函数ZIG转向成功率稳定性的探讨及其应用

!关于未来函数ZIG转向成功率稳定性的探讨及其应用(转) 10-7-21 一、什么是“未来函数” 所谓“未来函数”,是指可能引用未来数据的函数,即引用或利用当时还没有发生的数据对之前发出的判断进行修正的函数。具体地说,就是本周期结束后显示的指标值,包括线段和买卖提示信号,可能在以后发生新的数据后改变位置或消失。通俗地讲,含有不确定性判断的指标公式,就是含“未来函数”的指标公式。 含有未来数据指标的基本特征是买卖信号不确定,常常是某日发出了买入或卖出信号(线段的转折点与此同理),第二天如果继续下跌或上涨,则该信号消失,并在明天新的位置标示出来。 二、含有未来函数公式的种类 (一)以之字转向为代表的ZIG类函数。我们最常见到和经常提到的多指此类。 1.ZIG(K,N)之字转向。 当价格变化量超过N%时转向。K表示 0:开盘价;1:最高价;2:最低价;3:收盘价例如:ZIG(3,5)表示收盘价的5%的ZIG转向。 2.PEAK(K,N,M)向前数前M个ZIG转向波峰值。(以下用法略。点击软件中相应的函数时,下面有提示或用法) 3.PEAKBARS(K,N,M)前M个ZIG转向波峰到当前距离。 4.TROUGH(K,N,M)前M个ZIG转向波谷值。 5.TROUGHBARS(K,N,M)前M个ZIG转向波谷到当前距离。 6.FLATZIG、FLATZIGA、PEAKA、PEAKBARSA、TROUGHA、ZIGA等等都属于此类未来函数。 (二)准未来函数。 这部分函数存在引用未来数据的问题,但不如上述函数明显,有些目前争议较大。 1.FFT(X,N)、傅立叶变换。对序列X进行傅立叶变换或变换处理后反变换。 2.BACKSET(X,N)、向前赋值。若X非0,则将当前位置到N周期前的数值设为1.3.WINNER、LWINNER等获利盘比例类的和COST也有未来函数的性质,有时可使信号产生漂移。 (三)使用跨周期数据。 这是一种最为隐弊的方法,它的危害性更大。例如在日线中引用本周周线或本月月线数据时,就会造成本周或本月股价上涨时则信号成功;如果股价下跌,则信号自动消失。用公式检测的办法测试不出来。我们经常见到的用KD月、周、日同时金叉进行选股,就属于此类,看起来成功率很高,实际是虚假的。 (四)指定买卖日期或买卖价格。 一般多发生在交易系统里。比如指定最低价买入,最高价卖出,或指定涨跌幅度,

Excel表格乘法函数公式

更多课程传送门:点这里 Excel表格乘法函数公式 时间:2011-04-05 来源:Word联盟阅读:21051次评论18条 在Excel表格中,我们常常会利用Excel公式来统计一些报表或数据等,这时就少不了要用到加、减、乘、除法,在前面我们已经详细的讲解了Excel求和以及求差公式使用方法。那么我们又如何利用公式来对一些数据进行乘法计算呢?怎样快速而又方便的来算出结果呢?下面Word联盟就来教大家一步一步的使用Excel乘法公式! 我们先从简单的说起吧!首先教大家在A1*B1=C1,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单元格乘以第二个单元格的积结果会显示在第三个单元格中。 1、A1*B1=C1的Excel乘法公式 ①首先,打开表格,在C1单元格中输入“=A1*B1”乘法公式。 ②输入完毕以后,我们会发现在 C1 单元格中会显示“0”,当然了,因为现在还没有输入要相乘的数据嘛,自然会显示0了。

③现在我们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来进行求积,如下图,我分别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10和50进行相乘,结果在C1中就会显示出来,等于“500”。 上面主要讲解了两个单元格相乘求积的方法,但是在我们平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数据相乘,下面主要说说多个单元格乘法公式运用,如:

“A1*B1*C1*D1”=E1。 2、Excel中多个单元格相乘的乘法公式 ①在E1单元格中输入乘法公式“=A1*B1*C1*D1”。 ②然后依次在A1、B1、C1、D1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结果就会显示在“E1”中啦!

看看图中的结果是否正确呀!其实,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几道数字罢了。 因为在工作中不止是乘法这么简单,偶尔也会有一些需要“加减乘除”一起运算的时候,那么当遇到这种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来实现呢?这里就要看你们小学的数学有没学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道小学时的数学题吧! 3、Excel混合运算的乘法公式,5加10减3乘2除3等于多少? 提示:加=+,减=-,乘=*,除=/。 ①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公式怎么写,“5+10-3*2/3”这是错误的写法,正确写法应该是“(5+10-3)*2/3”。 ②好了,知道公式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来在Excel中的“F1”中输入“=(A1+B1-C1)*D1/E1”。 ③然后依次在A1、B1、C1、D1、E1中输入需要运算的数据。

(完整版)excel基本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欧拉函数公式及其证明

欧拉函数: 欧拉函数是数论中很重要的一个函数,欧拉函数是指:对于一个正整数n ,小于n 且和n 互质的正整数(包括1)的个数,记作φ(n) 。 完全余数集合: 定义小于n 且和n 互质的数构成的集合为Zn ,称呼这个集合为n 的完全余数集合。显然|Zn| =φ(n) 。 有关性质: 对于素数p ,φ(p) = p -1 。 对于两个不同素数p,q ,它们的乘积n = p * q 满足φ(n) = (p -1) * (q -1) 。 这是因为Zn = {1, 2, 3, ... , n - 1} - {p, 2p, ... , (q - 1) * p} - {q, 2q, ... , (p - 1) * q} ,则φ(n) = (n - 1) - (q - 1) - (p - 1) = (p -1) * (q -1) =φ(p) * φ(q) 。 欧拉定理: 对于互质的正整数 a 和n ,有aφ(n)≡ 1 mod n。 证明: ( 1 ) 令Zn = {x1, x2, ..., xφ(n)} ,S= {a * x1mod n, a * x2mod n, ... , a * xφ(n)mod n} ,则Zn = S 。 ① 因为a 与n 互质,x i(1 ≤ i ≤ φ(n)) 与n 互质,所以a * x i与n 互质,所以a * x i mod n ∈ Zn 。 ② 若i ≠ j ,那么x i≠ x j,且由a, n互质可得a * x i mod n ≠ a * x j mod n (消去律)。( 2 ) aφ(n) * x1 * x2 *... * xφ(n)mod n ≡ (a * x1) * (a * x2) * ... * (a * xφ(n)) mod n ≡ (a * x1mod n) * (a * x2 mod n) * ... * (a * xφ(n)mod n) mod n ≡x1 * x2 * ... * xφ(n) mod n 对比等式的左右两端,因为x i(1 ≤ i ≤ φ(n)) 与n 互质,所以aφ(n)≡ 1 mod n (消去律)。 注: 消去律:如果gcd(c,p) = 1 ,则ac ≡ bc mod p ? a ≡ b mod p 。 费马定理: 若正整数 a 与素数p 互质,则有a p - 1≡ 1 mod p。 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φ(p) = p -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 ********************************************************************* ******** 补充:欧拉函数公式 ( 1 ) p k的欧拉函数 对于给定的一个素数p ,φ(p) = p -1。则对于正整数n = p k,

什么是未来函数,它在指标中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未来函数,它在指标中起什么作用(转载于MACD股市技术分析俱乐部)2008-02-29 12:50 很多人使用指标公式,不知有“未来函数”,更有人一提到“未来函数”就谈虎色变,大骂“未来函数”之害,这都是不正确的。要弄懂“未来函数”的本质,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未来函数” 所谓“未来函数”,是指可能引用未来数据的函数,即引用或利用当时还没有发生的数据对之前发出的判断进行修正的函数。具体地说,就是本周期结束后显示的指标值,包括线段和买卖提示信号,可能在以后发生新的数据后改变位置或消失。通俗地讲,含有不确定性判断的指标公式,就是含“未来函数”的指标公式。 含有未来数据指标的基本特征是买卖信号不确定,常常是某日发出了买入或卖出信号(线段的转折点与此同理),第二天如果继续下跌或上涨,则该信号消失,并在明天新的位置标示出来。 二、含有未来函数公式的种类 (一)以之字转向为代表的ZIG类函数。我们最常见到和经常提到的多指此类。 1、ZIG(K,N)之字转向。 当价格变化量超过N%时转向。K表示0:开盘价;1:最高价;2:最低价;3:收盘价 例如:ZIG(3,5)表示收盘价的5%的ZIG转向。 2、PEAK(K,N,M)向前数前M个ZIG转向波峰值。(以下用法略。点击软件中相应的函数时,下面有提示或用法) 3、PEAKBARS(K,N,M)前M个ZIG转向波峰到当前距离。 4、TROUGH(K,N,M)前M个ZIG转向波谷值。 5、TROUGHBARS(K,N,M)前M个ZIG转向波谷到当前距离。 6、FLATZIG、FLATZIGA、PEAKA、PEAKBARSA、TROUGHA、ZIGA等等都属于此类未来函数。 (二)准未来函数。 这部分函数存在引用未来数据的问题,但不如上述函数明显,有些目前争议较大。 1、FFT(X,N)、傅立叶变换。对序列X进行傅立叶变换或变换处理后反变换。 2、BACKSET(X,N)、向前赋值。若X非0,则将当前位置到N周期前的数值设为1。 3、WINNER、LWINNER等获利盘比例类的和COST也有未来函数的性质,有时可使信号产生漂移。 (三)、使用跨周期数据。 这是一种最为隐弊的方法,它的危害性更大。例如在日线中引用本周周线或本月月线数据时,就会造成本周或本月股价上涨时则信号成功;如果股价下跌,则信号自动消失。用公式检测的办法测试不出来。我们经常见到的用KD月、周、日同时金叉进行选股,就属于此类,看起来成功率很高,实际是虚假的。 (四)、指定买卖日期或买卖价格。 一般多发生在交易系统里。比如指定最低价买入,最高价卖出,或指定涨跌幅度,这些在交易过程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尽管测试成功率时非常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