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财政支农对于增加中国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支农各项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中国1990—201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滞后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将有限的支农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民收入;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01-03 引言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通过财政支持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更是通过增加对农业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手段,使中国财政对农业的绝对投入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期,中国的农民增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但是,对于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有多少应归因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农民增收效果等这一系列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拟通过对中国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绩效,并为如何最大化发挥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提供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内一些学者曾就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展开研究。何先平等(2009)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财政支农政策影响农民收入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选1983—2005年国家财政支出数据以及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确有影响。邢文妍(2010)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国家现行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其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投入比重由高到低的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与其对农民增

收贡献度的排序正好相反。刘振彪(2011)运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对农民增收的效应认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并提出了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形成稳定增长机制的对策建议。何海(2012)根据1978—2006年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得到了计量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支援农村生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有利作用,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则阻碍了农民收入增加。然后对变量间的脉冲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纯收入有正的冲击,并且从第二年开始冲击越来越大;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民纯收入的脉冲响应开始为正,持续到将近第三年发生波动;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民收入的脉冲响应开始为负,并持续了大约5个时期,然后才转为正的冲击。最后结合中国财政支农的特征,得出了中国财政支农规模、比重以及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结论。谭蓉(2013)从支农总量和结构视角出发,采用扩展的双对数模型分析测定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增收的贡献度,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由于模型和验证方法相异,不同研究者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建立回归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变量因素的滞后性,以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0—2010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和农民收入数据为支撑,探索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支出等。衡量农民收入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了研究农民收入与财政支农资金的相关性,本文选取1990—2010年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财政对农业支出这5个变量来分析其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

(一)总量分析

1.变量选取。在此选取中国1990—2010年的农民纯收入(Y)和财政对农业支出(X)两个时间序列为基本时间序列变量。由于数据

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所以对上述两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变换后的变量分别用LY和LX表示。

2.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对上述各年度序列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各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序列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Y和LX均为非平稳序列,而ΔLY和ΔLX 均为平稳序列,所以LY和LX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LY~I(1),LX~I(1)。由于LY和LX均为一阶单位根过程,可以利用“Engle- Granger 两步法”检验其协整关系。对LY和LX进行协整回归,得到协整方程:LY=

3.297317+0.607028LX

t=(12.06696)(16.15959)

R2=0.932175 F=261.1325

然后对残差序列e1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可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残差存在单位根的假设,从而认为残差是平稳的,即e1~I(0),因此认为LY和LX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的回归系数表明,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增加可以促进农民纯收入的增长,中国财政对农业支出每变动1%,农民纯收入就同方向变动60.7028%,说明中国财政对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二)结构分析

以上从总量上分析了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了更深入、细致的考察它们的关系,下面从结构角度进行研究。

1.变量选取。在此选取中国1990—2010年的农民纯收入(Y)和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X1)、农业基本建设支出(X2)、农业科技三项费用(X3)、农村救济费(X4)5个时间序列为基本时间序列变量。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对上述5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变换后的变量分别用LY和LX1,LX2,LX3,LX4表示。

2.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对上述各年度序列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各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序列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Y和LX1,LX2,LX3,LX4均为非平稳序列,而ΔLY

和ΔLX1,ΔLX2,ΔLX3,ΔLX4均为平稳序列,所以LY和LX1,LX2,

LX3,LX4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LY~I(1),LX1~I(1),LX2~I (1),LX3~I(1),LX4~I(1)。由于LY和LX1,LX2,LX3,LX4均为一阶单位根过程,可以利用“Engle- Granger 两步法”检验其协整关系。对LY和LX1,LX2,LX3,LX4进行协整回归,得到协整方程:LY=2.325197+0.460796LX1+0.344172LX2-0.290154LX3+

0.225751LX4

t=(3.890686)(2.794070)(2.894408)(-2.515100)(1.990393)R2=0.962855 F=103.6852

然后对残差序列e2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可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残差存在单位根的假设,从而认为残差是平稳的,即e2~I(0),因此认为LY和LX1,LX2,LX3,LX4存在协整关系。

从统计结果看,R2=0.962855,表明回归方程在总体上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回归方程表明,从财政支农的资金结构来看,除了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外,其他各项系数均为正,说明从长期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农村救济均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又以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系数为负,说明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应增加,这可能是因为科技投入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才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即农业科技投入发挥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为研究是不是由于科技投入发挥作用的滞后性使得LX3的系数

为负,对上述模型中的变量LX3取一定的滞后期进行回归分析。随着所取滞后期逐渐增大,LX3系数为负且逐渐增大,当所取滞后期为7时,LX3的系数变为正数。此时回归方程为:

LY=5.496689+0.111244LX1+0.071473LX2+0.058383LX3+

0.259110LX4

t=(12.89087)(1.134401)(0.966885)(0.763915)(3.424045)R2=0.976060 F=91.73360

由回归方程可知,农业科技三项费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滞后性。所以,虽然短期内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没有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由于其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性,现在仍然需要增加对它的投入。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分析表明,财政支农投入总量、财政支农投入中的3个子项目(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农村救济费)均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协调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从系数值的大小可以看出:长期而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是影响农民纯收入最重要的因素,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次之,农村救济费位居第三。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系数为负,主要是由于其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滞后性,科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二)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各级财政应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两个反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即确保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2.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目前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财政支农投入“无所不包”与“无一能包”并存,支出项目追求面面俱到而导致财力分散,未能达到最好的支农效果;支出中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的比重过高,导致真正落到农民头上的实惠不多。这种状况与中国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已严重制约了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效果,必须通过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加以改革。

要求合理调整财政支农投入结构,把财政支农投入的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通过财政支农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自主增收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出。在实证分析中农业科研三项费用对农民增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

要是因为农业科研投入具有滞后性,正因为这样,现在才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费用的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巨大收益。此外,要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基础教育事关农民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关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地位。财政支农投入扶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其立足于现代社会。最后,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支出。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靠天吃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尚未彻底解决,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减速器”,财政支农投入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整体生活水平,并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何先平,陈硕.中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88-89.

[2] 邢文妍.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88-90.

[3] 刘振彪.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5):63-67.

[4] 何海.中国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5] 谭蓉.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的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实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2):219-221.

[6] 吴振鹏,胡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汉论坛,2013,(1):58-62.

[责任编辑吴明宇]

------------最新【精品】范文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财政支农金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建议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支农资金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但在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度,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支农资金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支农支出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经费使用细则 一是支农资金存在“小、散、乱、重”的现象。目前,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支出实行分块管理、多部门、多渠道管理造成了事权不明、职能交叉,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难以形成合力,政策效果不明显。二是资金的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投入多、跟踪管理少、使用效益低下。三是资金的投放形式较单一。现行的各项支农扶持政策中,各种补贴多以“一折通”的形式把现金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没有从开发农民思路、拓宽农村发展方面加以引导,新科技推广应用少、社会效果差。四是由于支农资金来源和性质多不相同,同一性质的专项资金可分为不同大类,同一类别的专项资金又可分为不同的项目。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相同,即使性质相同的专项资金项目也不同,经费使用在细节上也有区别。由于拨入的项目较多,不同项目的管理办法和使用细则又不统一,增加了管理难度。 1.2 预算编制不规范、细化不够,编制与执行相脱节 在预算编制上,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支农资金分配缺乏合理的标准和依据,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在沿用,甚至实行“切块预算”,主观随意性较大。 编制项目预算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或不配套,导致财政收支失实;项目无论能否被批准,前期费用都已在日常工作经费中列支,挤占了日常工作经费;在基本建设资金使用上,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各种预算与执行相脱节的现象,违背了预算编制的初衷,极大地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010级02班姓名:蒙清新指导老师:邓李林学号:20100342048 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如今改革开放的航船已驶过三十几个春秋,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本文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内江市的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内江市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制约内江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充分说明农民工收入状况造成的严重影响及需要迫切解决的紧迫感。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收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情况增长问题影响改变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着郯城人民的命运。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时墙壁也会掉土。还不时听见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书,都没有上过学校。即便上了学校,一两年也就辍学了。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割机,播种机,全部是人工,每当农忙时节,你便会看到地里忙忙碌碌的,大人小孩,手操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的收割,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冒着炎炎烈日,时间就是生命啊,若遇上大雨那一年的功夫就化为泡影了,那时完全是靠天吃饭。现如今,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也不断优化。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今天,在衣、食、住、行、用等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直接反映了我国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以来,我国提出的农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跨入小康社会,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财务分析与绩效评价

2010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治理》内部讲义 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考点透视】本章属于重点章节,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指标与方法,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企业综合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了解财务分析的含义、内容与意义。 【提纲树】

【提纲综览及运用】 第一节财务分析与考核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依照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纳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以后进展趋势的过程。

1.能够推断企业的财务实力; 2.能够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3.能够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 4.能够评价企业的进展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要紧包括:(1)偿债能力的分析(2)资金营运能力分析(3)获利能力分析;(4)进展能力分析(5)企业综合能力分析 【例1】(2006)在下列财务分析主体中,必须对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进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了解和掌握的是()。 A.短期投资者 B.企业债权人 C.企业经营者 D.税务机关 【例2】(2006)债权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最为关怀的是()。 A.企业获利能力 B.企业偿债能力 C.企业进展能力 D.企业资产运营能力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例3】在财务分析中,将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以讲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方法称为水平分析法。() 【例4】下列指标中,属于效率比率的是( )。 A.流淌比率 B .资本利润率 C.资产负债率 D .流淌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 【因素分析法原理】(1)连环替代法 设某一指标 N 是由相互联系的A 、B 、C 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和基期(打算)指标为: 基期(打算)指标:N 0=A 0×B 0×C 0 ...........................(1) 第一次替代:N 2=A 1×B 0×C 0...........................(2) 第二次替代: N 3=A 1×B 1×C 0 (3) 报告期(实际)指标为:N 1=A 1×B 1×C 1 ………………………(4) (2)-(1)A 因素变动对N 的阻碍程度:N 2-N 0 (3)-(2)B 因素变动对N 的阻碍程度:N 3-N 2 (4)-(3)C 因素变动对N 的阻碍程度:N 1-N 3 将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阻碍:20321310 ()()() N N N N N N N N N ?=-+-+-=- 【点睛】假如将各因素替代的顺序改变,则各个因素的阻碍程度也就不 同。在考试中一般会给出各因素的顺序。 (2)差额分析法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分析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及其实现 何振国 内容提要:无论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和农业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财政支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大小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应用相关数学模型,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给予了判断,估计出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进而考虑实际工作中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刚性约束,建立了最优取向的增长模型,对今后15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进行了测算。 关键词:财政支农最优规模刚性约束增长模型 判断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是否具有效率、如何最有效率,核心要求就是要通过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大小,来分析和判断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财政资源配置的外在合理的比例要求。原则上,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与客观要求的财政资源配置水平越接近,支出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很显然,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无论是大于还是小于客观要求的财政资源配置水平都是不可取的。理论界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大小存在着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农业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太小,不能保证农业的健康、快速、长期发展,国家财政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财政不需要再加大投入。本文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力图得到一个较为可信的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并对如何达到这一最优规模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一、对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的估计 马拴友(2000)估计了中国政府(财政)最优规模。i本文利用其思想,结合Barro(1990)的理论来分析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假定农业的生产函数为()G , =,其中Y是农业生产总值,K Y, K F N 是期初农业的资本存量,N是农业就业水平,G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F是连续二次可微的,并是K、N、G的一阶齐次函数,0 F, i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陈多钊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农 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 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 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 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 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 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 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 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 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 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 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如图1,尤其是2003 年以来,无论是用 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财 政支农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财政支农资 金的投入总仍然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分152配结构不太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顺,财政支农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财政支农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率和效果。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基础地位政策的体现和农业投入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为促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已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数量不断增加,但年度间不均衡,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徘徊(相对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尽管,这几年为了保证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

不得少于15%;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和鼓励其他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等,但实际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表现为县级政府对农业资金投入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相对规模却下降;县级政府缺乏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幅度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对生产性投入低而对非生产性投入高,即用于农业主管部门的人员经费投入多,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份额较高,农林水等部门科技三项费用占农业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有的县甚至未能安排。 二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且交叉重复并存,影响资金使用效果。集中体现在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的多功能性和

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5847581.html, 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周莹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逐渐积累,地区间发展失衡导致的两极分化 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调整财政支出效率性与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对财政支出的公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了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现状,期望其总结成果能为其他学者研究财政支出公平性所用。 【关键词】财政支出;公平性;效率性 一、国外研究现状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之一。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教育费、国防费、宗教事务费、行政费、公共事业费和贫民救济费六大类,这为财政支出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通过对国外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本文总结出目前国外财政支出公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从财政支出的绩效出发研究财政支出的公平性 西方国家对财政支出的评价经历了从单方面注重合理合法的审核过渡到注重效率性再到兼顾公平性,并逐渐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许多学者以财政支出取得的绩效为切入点,研究财政支出的公平性问题。S. Devarajan、V. Swaroop(1996)等人将财政支出划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两大类,并将其引入CES生产函数,通过对43个发展中国家20年的财政 支出数据的分析,指出非生产性性支出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明显,但是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度。作者建议发展中国家需要根据产出弹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1]。Julnes Patria de Lancer和Holzer Marc(200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了影响财政支出效率与公平的因素。结果显示在效率与公平的选择阶段,理性决策和技术因素对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在绩效实施阶段,政治、文化因素与公平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Behn(2003)在此基础上将公平评价的循环体系进一步细分,得出制定预算决策、评价下级、控制下级、提升组织的重要性、激励雇员、了解项目效率、奖励完成、提高绩效和促进公平八大类,它从理论上研究了财政支出实现公平性的体系结构[2]。巴罗(2003)等以新经济增长 理论为基础,将政府支出内生化于经济增长模型,在剔除了国防和教育支出的假设下,对98 个国家2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政府购买支出与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但是政府购买支出与社会公平度正相关[3]。Fischer(2005)通过将政府开支分为公共投资性开支和公共消费性开支来研究政府财政开支对经济增长和公平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投资性开支不利于社会公平,而公共消费性开支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4]。

最新创新财政支农资金

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 理

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2.本论 2.1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原则与运营模式 2.1.1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原则 建立转型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机制,加强并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改变以前重视效率、忽视效益,重视分配、忽视监督的旧观念,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的问责制度,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必须在支农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公益性原则。支农资金的使用要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使大多数人受益,对教育、卫生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直接服务于农民的项目,应该以无偿资金支持为主;对那些自身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涉农项目,应该以周转性的有偿的资金扶持为主。 (2)市场化原则。政府财政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在向关系民生的方面倾斜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支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市场规则实施。 (3)公开化原则。专项支农的财政资金,要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进行分配,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都要公开招标和竞标,规范相关程序,向社会公布,避免资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 (4)安全性原则。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真正的运用到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和发展上,坚决杜绝变相挪用、侵占或者截留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发生。 2.1.2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营模式 在我国,财政支出分为两部分,即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又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的对称,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是西方财政学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直接交换为标准,进行财政支出的分类。而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支出分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它体现的

2019年整理--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世人所瞩目;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随经济的发展亦有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且变得越来越突出,开始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逐步形成一个随经济发展使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机制。 一、近一时期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我国农民的增收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即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

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也主要由这两部分支撑,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据有关专家测算,1979—1996年农业增收中增产占其增长比重的11.9%,而涨价因素则高达88%。而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产品的价格近几年连续下降,农民增收由依靠增产和涨价转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另外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影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是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

青岛海尔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青岛海尔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所选课程:企业财务管理

青岛海尔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选择该公司的理由 青岛海尔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中的佼佼者。凭借完全的中国制造,完全的自主产权在世界家电公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信誉保证,都被所属行业内外人士称道。选择海尔公司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国产品牌的实力,对国产上市公司有更好的了解。 二、青岛海尔公司的背景介绍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经中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1989年12月16日批准募股,1989年3月24日经青体改[1989]3号文批准,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 1.5亿元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和9月,经青岛市股份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青股领字[1993]2号文和9号文批准,由定向募集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并增发社会公众股5000万股,于1993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同样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张瑞敏。 海尔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制造及其相关配件制造。其中空调和冰箱是公司的主力产品,其销售收入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两者占到公司主业收入的80%以上。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同行业之首,在国外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主要经营范围:电冰箱、电冰柜、船用电冰箱、微波炉、真空包装机、空调器、电磁管、洗衣机、热水器、电风扇、吸尘器及配件、通讯设备制造。公司主要产品电冰箱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欧洲CB 认证。 三、该行业的背景介绍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现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万套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链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力,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财政支农对于增加中国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支农各项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中国1990—201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滞后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将有限的支农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民收入;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01-03 引言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通过财政支持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更是通过增加对农业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手段,使中国财政对农业的绝对投入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期,中国的农民增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但是,对于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有多少应归因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农民增收效果等这一系列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拟通过对中国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绩效,并为如何最大化发挥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提供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内一些学者曾就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展开研究。何先平等(2009)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财政支农政策影响农民收入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选1983—2005年国家财政支出数据以及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确有影响。邢文妍(2010)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国家现行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其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投入比重由高到低的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与其对农民增

广东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

广东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实施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根据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报账制是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单位(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再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除下列资金外,凡有中央和省财政补助的支农项目财政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 (二)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制订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三)省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文件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第四条资金按项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由同级或上级财政部门实施报账。 (一)省属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报账; (二)地级以上市市属项目由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报账; (三)县(市、区)属及镇、村项目由县(市、区)财政部门报账。 第二章报账管理职责 第五条项目单位、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分别承担相应职责。 (一)项目单位主要负责: 1、报账资金会计核算; 2、向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3、向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项目支出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 (二)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 1、核实项目实施情况; 2、审核项目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重点审核: (1)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是否真实、准确; (2)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内容与项目资金规定用途是否一致; (3)会计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报账资料是否有效、齐全; 3、向同级财政部门出具审核意见。 (三)财政部门主要负责: 1、报账手续是否合规、完备; 2、对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复核; 3、及时、足额拨付资金。 第三章报账程序 第六条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通知10个工作日内,属下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金下达给下级财政部门;属本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金指标下达给本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资金指标10个工作日内转下达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根据文件批准的建设内容、资金额等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录 引言 (3)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 (3) (一)我国农民入的内涵 (3) (二)我国农民收入现状 (4) 二,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4) (一)结构因素 (4) (二)人力资本因素 (5) (三)制度因素 (5) (四)科技因素 (6) (五)产业因素 (6) 三,解决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对策 (7) (一)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效增收 (7) (二)加大培训力度,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 (8) (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8) (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8) (五)逐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 (9) (六)加大政府扶持、明确政府职能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探索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以及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状,并从产业因素、结构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制度因素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根据其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与论述,提出了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政府扶持、明确政府职能、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等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原因,对策 Abstr act: "three rural" issue, namely: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and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three rural" issue key to the solution is to increase their income. Increase income for farmers to maintain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new target well-off society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all have a vital role.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come of peasants and farmers a steady income growth imperative fundamental wa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low growth in peasant incomes, and from industry factors, structural factors, human capital factors, institutional factors point of view of the Chinese peasants reasons for the slow income growth and, based on the reasons for its slow growth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proposed changes the concept of farm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asants,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 a clear government function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crease their efforts in protecting agriculture and other series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ncrease income of farmers. Key w or ds: farmers incom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经济支出仍然偏高、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国防费用明显偏低、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科教文卫事业支出仍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农业支出增长缓慢等,本文着重从财政对农业的支出问题进行分析。 财政对农业支出存在的问题有: 1、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 展。据统计,泰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 投入均要占到财政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于我国的水 平。 2、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我国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多数投向非生产性部门,真正生产性部 门很少直接受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 其他生产条件的优化,这就必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后劲不 足。 3、财政支农资金到位率低,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存在。国家财 政对农业的投入往往有30%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就不能到 位,这也说明我国对支农资金到位状况的监督保障不够。 4、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投资效益不明显。我国财政支农没 有经营性的投资机构,难以直接取得投资回报,财政部门 缺乏支农动力,也不讲求资金投入效益。 5、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影响农业均衡发展。从实 践看,沿海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大一些,中西部地区财政 支农的力度小一些。 以河南省华县为例,河南省华县,是我国十大粮食生产县,是农业大县,但财政却一直歉收,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较低,甚至一些行政干部的工资难以按期发放,当地支出有4.5亿靠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近年来,政府实行了“三奖一补”政策,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有所

好转。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根本有效的财政措施发展生产力,使华县脱贫,反而使该地区更加依赖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这不仅仅是华县问题,而且也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发展问题。如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增收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完善财政体制。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机制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如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等。因此,如何完善财政政策机制,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对改革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几点想法: 1、增加支农资金的绝对量,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加快支 农支出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防止和杜绝转移支付下的支农资金层层截留改变用途的现象,确保支农资金的实际使用 量;全面实施支农支出的政府采购制度,节约支农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管理效率。 2、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提高支农支出效益。增加农业建设 支出,增加增强农民增收本领的农村教育支出,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增加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给予农民市民待遇,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刺激经济,增加生产投入,形成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3、审时度势,把握支农重点。财政支农的重点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发展、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以及减灾抗灾资金投入、增拨农业科研经费。 4、财政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支持农业产业化。财政应充分动员和引导企业、集体、农民、银行信贷、外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注入,并鼓励承包经营、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

财政支农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1-2012-1 《财政学》 期末考核 主题:《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杨帆 班级:2009级本科07班 学号:40900740 指导教师:柳玉寿 2011年12 月19日

前言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无一例外,均聚焦“三农”问题,如不出意外,2012年也是如此。如下: 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由此可见“三农”问题一方面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深刻反映了“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转型,制约着我国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即为“财政支农支出”,广义上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各种补贴与补助等。 农业发展存在着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不对称、比较效益较低,受自然条件制约,生产周期长,风险大以及地区之间农业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等特点。农业的基础性、特殊性和弱势性使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必要实行财政支农政策。这也是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和经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就更要实施合理的财政支农政策。 中国的财政支农支出是中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深入开展,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逐渐变大,财政支农支出在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和繁荣农村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现。然而,通过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xx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

XX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 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根据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和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包括上级财政下达的支农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农业项目的支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所有支农专项资金。 第三条本细则所有支农专项资金全部实行报账制。 第四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是指财政支农项目的实施单位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内容和预算指标,根据项目实施合同(或责任书)和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申请并附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并请拨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五条财政支农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 第六条财政部门必须设立财政支农资金专户,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级负责、计划拨付、报账核销”的管理方式,所有支出按本办法规定的报账程序请款,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第七条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管理中的主要职责:选择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的具体形式;参与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编制,建立县级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库,选择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参与审定项目实施方案;负责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实施资金报账工作,审批报账支出;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 第八条农口主管部门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管理中的主要职责:负责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标准化文本)的编制和进行项目库的申报,对扶持项目进行评估论证;负责项目的计划执行,选择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实施责任书和合同书的签订,批复项目实施方案,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对项目实施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审核,提出报账意见后,申请财政部门审批报账。 第九条项目实施单位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管理中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

财务绩效分析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选择该公司的理由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世界最大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供应商之一,是汽车动力电池重要的材料供应商。杉杉科技从锂电池负极材料起步,相继建立起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完整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致力于成为动力电池领域全球领先的企业。 二、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背景介绍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11月27日经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以甬体改(1992)27号文批准成立的定向募集股份制试点企业,于1992年12月14日取得营业执照。1995年12月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1995)208号文批准,本公司于1996年1月向社会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票并上市交易。所属行业为工业类。公司经营范围为服装、针织品、皮革制品的制造、加工、批发、零售;汽车货运、服装洗染、房屋租赁业务;商标有偿许可使用。主要产品为杉杉品牌服装、外销针织品、高性能电池正、负极材料。 三、该行业的背景介绍 锂电池是20 世纪9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广泛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通讯产品和电动交通工具。传统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受锂电池销售配套化影响,其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锂电池高端市场已被挤占,锂电池需求量相应大幅增加。从1992 年SONY 公司开发出第一颗锂电池至今已有十五年,锂电池能量也已大幅提升,锂电池正极材料已经从单一的钴酸锂材料,发展到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齐头并进的阶段。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另外,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表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广阔前景。在锂电池市场增长的拉动下,锂电池材料整体市场呈上升趋势。[1] 四、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21239.00/196370.00=1.13;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66778.00/196370.00=0.85; 3、资产负责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262835.00/646817.00=0.41; 4、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383983.00/646817.00=0.59;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心得体会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参加村级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心得体会 参加村级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心得体会 XX镇XX村XXX 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不断提高我镇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能力XXXX年X月X日至X日,我有幸参加了XX财政局在XX镇政府举办的村级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学习,在短短三天紧张、充实的培训中,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三天的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此次授课特邀县财政局相关业务负责人、XX职业学校老师和XX镇主要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进行授课,县财政局X股长就如何搞好这次培训学习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学习是一种需要。既要 落实上级精神的需要,更是提高政策法规水平的需要。学习是一种责任。必须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纪观念,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既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要突出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要紧密联系财

务工作实 际,结合所讲内容,边学习,边思考,切实做到学有所思 所悟;也可以带着问题学习,边学习,边改进,切实做到学有提高、学有进步。 三、要讲究方法,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要坚持学思结合,坚持 严守纪律,保持良好的作风。坚持学以致用,提高工作实效。 在为期的三天培训中,两位老师分别围绕“农村专业合作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政策”、“会计职业道德”、“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作了深入讲解。特别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政策”这一章,就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的范围、议事程序、筹资筹劳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地讲解,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并为我在以后村委实际工作中起到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两位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条理清楚、语言生动、通谷易懂。 总之,此次培训学习时间紧而有绪,学习内容生动,就象一场春雨,滋润着广大村级财会人员,我决心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掌握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及会计理论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家乡的人民群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