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c542138.html,

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作者:谢军

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02期

摘要:农民的低组织化水平已经影响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贫困地区的农民组织化建设已非常迫切。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对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与政策帮扶。作为贫困地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主体的农民,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组织化;引导;自组织;专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2007803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组织是通向政治权力之路,也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因而也就是政治自由的前提”。[1]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民,农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高达70%,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哪个部门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没有任何组织直接代表农民参与政策制订、替农民说话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民这一最大的社会群体始终缺乏相应的政治参与权,也缺乏强大的社会声音。目前,农民的低组织化水平已经影响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贫困地区的农民组织化建设已非常迫切。

一、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建设的必要性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组织化建设相对滞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影响力更小,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已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组织依托的个体,他们既没有传统社会中的社会组织(如家族)可以利用,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自治团体,因而无论是通过市场还是通过国家的路径都是堵塞的。因此,使农民成为最为脆弱的社会集团”。[2]因此,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必须回应核心问题,即解决农民的组织化问题,改善其弱势地位,提高其对资源的控制能力、社会行动的能力和利益表达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贫困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征地补偿引起的矛盾、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基层政府执行政策的偏差,以及部分党员干部腐败、乡村黑恶势力抬头等多种因素的干扰,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矛盾呈现激化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矛盾双方信息沟通不充分,矛盾将会升级甚至引发更大规模冲突。因此,必须建立以农民组织为依托的社会对话机制,使双方在对话、交流中相互理解,从而保持社会稳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增强农民在阶层博弈中的地位,从而实现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和谐,使贫困地区的农村更加和谐和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