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是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音、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境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他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环境自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自由基: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含有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表的过程。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气溶胶: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气体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湿沉降: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飘尘: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降尘:指能用采样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表面性质:成核作用、黏合、吸着。亨利定律:即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BOD: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耗用的氧的量。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吸附作用: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转化: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毒物: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毒物的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最高允许剂量: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阀剂量:指在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半数有效浓度:指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须的毒物浓度。半数有效剂量:指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须的毒物剂量。多氯联苯(PCBs):是一组有多个氯离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多环芳烃(PAH):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过环境各种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于环境中,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土壤的盐碱化。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Cd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Hg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风、湍流、天气形势、地理地势的影响。

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O3、H2O2、HNO2的光离解。

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自由基。

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O3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HO氧化。

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0.05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气溶胶中粒径<10μm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中微粒浓度为50 μg/m3时,大气能见度约为24Km。

海水中Hg2+主要以HgCl42-的形式存在。

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Eo=0.80,其pEo为13.50。

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Hg(CH3)2。

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颗粒物粒度、温度、pH。

C2H4Cl2(M=99)的饱和蒸汽压为2.4×104pa,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5500mg/L,则其亨利常数kH=432pa·m3/mol。腐殖质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在水中是以溶解态存在:PH高的碱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低。

若水体的pE值高,有利于下列Cr、V在水体中迁移。

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Kow表示。

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4.0mg/L时,鱼类会死亡。

对于转移2个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已知其pEo=13.5,则其平衡常数㏒K=27.0。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树脂、腐殖酸、腐黑物。

下列腐殖质土土壤缓冲能力最大。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有机质状况、土壤无机物状况。

DDT属于持久性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很慢,土壤中DDT的降解主要靠微生物作用进行。

土壤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有:As、Cd、Cr、Hg、Pb。

汞的毒性大小顺序为:无机汞<金属汞<有机汞。

LD50表示的是半数致死剂量。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

下列砷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CH3)3AsOD、(CH3)3As+CH2COO-。

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四氯联苯。

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亲水基团,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是由辐射的电离、激发造成的。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世界环境日为6月5日。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的形态。

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和生活。

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NO3和HNO3等物质。

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爱根核模、积聚模、粗粒子模。

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氯氟烃等。

CFC-11和Halon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CFCl3和CF2ClBr。

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湍流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

伦敦烟雾事件是由SO2、颗粒物、硫酸雾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中CH4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发酵、动物呼吸作用、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的排放。

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光往往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

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Ca2+、NH4+。

天然水中的总碱度=[HCO3-]+2[CO32-]+[OH-]—[H+]。

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

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挥发、水解、光解、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腐殖酸配合物的形式存在。

PH=6-9的通常水体中,Fe的主要存在形态为Fe(OH)3(s)、Fe2+。

当水体高度缺氧时,Fe2+是主要形态。当水体富氧时,会出现Fe(OH)3(s)。

正常水体中其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溶解氧;厌氧水体中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有机物。

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生长代谢和共代谢两种代谢模式。

有机物的光解过程分为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三类。

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常作为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

亨利常数小于1.013Pa.m3/mol的有机物,其挥发作用主要受气膜控制;当亨利常数大于1.013×102Pa.m3/mol的有机物,其挥发作用主要受液膜控制。

天然水体中若仅考虑碳酸平衡,则在碳酸开放体系中,[HCO3-]、[CO32-]、C T是变化的,而[H2CO3*]不变;在碳酸封闭体系中,[H2CO3*]、[HCO3-]、[CO32-]是变化的,而C T不变。

当水体pH处于偏酸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主要是一甲基汞。

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PE的定义式为:PE=-㏒ae,它用于衡量溶液接受或迁移电子的相对趋势。

诱发重金属从水体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的主要因素有:盐浓度、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降低PH值、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天然水体中存在的颗粒物的类别有: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中悬浮沉积物等。

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的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直接光解的光量子产率与所吸收光子的波长无关。

胶体颗粒物的聚集也可称为凝聚或絮凝,通常把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称为凝聚;把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为絮凝。

PE与E的关系为:E=0.0592PE;一水体PE或E越大,则该水体的氧化性越强。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价态、存在形态及土壤和植物的种类、特性有关。

Cr(VI)与Cr(Ⅲ)比较,Cr(VI)的迁移能力强,Cr(VI)的毒性和危害大。

土壤处于淹水还原状态时,砷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大。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降低。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进行。

土壤中农药的扩散可以气态和非气态两种形式进行。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药在土壤中的渗透深度减小。

水溶性低的农药,吸附力强,其质体流动距离短。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可以为生物所富集,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予以彻底的清除。

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配合作用同时存在,当金属离子浓度高时吸附作用为主,重金属存在于土壤表层;当金属离子浓度低时配合作用为主,重金属可能渗入地下。

苯并芘(a)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相应的芳基正碳离子,与DNA碱基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芳基化,导致DNA 基因突变。

氮通过微生物作用可相互转化,主要的转化方式有五种:同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和固氮。

有机硫经微生物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转化为H2SO4,在厌氧条件下转化为H2S。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

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方式为:汞的甲基化作用和将汞的化合物还原为金属汞的还原作用。

目前已知的有机毒物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是: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

毒物的联合作用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四类。

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在天然水体中,汞主要与水中存在的悬浮微粒相结合,最终沉降进入水底沉积物。

无机砷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性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Hg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钴氨素把CH3-传递给Hg2+形成甲基汞(CH3Hg+),本身转化成水合钴氨素,后者再经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CH3+转于五配位一价钴氨素,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Hg的甲基化继续进行。

表面活性剂是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物质,其进入水体后,主要靠微生物降解来消除。

辐射致癌的引发机制可认为是由辐照产生的超氧自由基转变成氢氧自由基,加成于DNA的碱基中电子密度较高的碳原子上,形成致突变产物,使基因突变。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示范试卷一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18分,每小题 3 分) 1. 环境化学 2. 大气的温度层结 3.K OW及其环境学意义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水体富营养化 6. 绿色化学 二 、填空(本题共16分,每小题 0.5 分) 1、在对流层中,当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则出现了逆温 现象。 2. 大气颗粒物湿沉降去除包括 和 两个过程。 3. 大气中主要氧化性自由基为 OH,请用方程式表达其主要反应途径 ; 。 4. 请列举一种CO2以外的温室气体 。 5. 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催化SO2的氧化;2)。 6. 冰的密度 水,是因为在两种状态下,水分子形成 的结构不一样。 7. 写出水体总酸度的表达式 。 8. p E的一般表达式为 。 9. CH3OCONHC6H5的水解反应产物为 、 和 。

10.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11. 土壤颗粒是以为骨架,附着着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因为结构不均一,在研究吸附时,有学者提出将其分为和 ,来表示其结构变化的难易性。 12.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 、pH等。(尚有很多答案) 13. 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范德华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14. 是产生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 15. QSAR的全称是 ;其中一个结构参数E lumo的含义为 ;代表分子 电子能力。 16. 例举一个可被还原有机污染物 。 17. 写出一个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 。 18. 影响Fenton反应的主要条件有:pH值、H2O2浓度、 、反应温度。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稳定、 。 20. 为了提高修复现场的微生物修复效率,接种活性微生物,并为其提供适宜条件,这一技术称为 。 21. 请例举一个绿色溶剂 等 。 三 、简答题及计算题(本题共66分,每小题 6 分)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课件版) 一、绪论: 1.什么是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 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2)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内容 查明潜在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来源,浓度水平和形态分布;对这些潜在有害物质溯本 求源,并查明它们在环境介质中和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查明这些潜在有害物质 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发生作用的途径、方式、程度和风险;探索缓解或消除这些有害 物质已造成的影响或防止它们可能造成影响的方法和途径。 3、环境污染物: 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 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大部分污染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 4、环境学或毒理学意义的重金属: Hg、Cd、Pb、Zn、Cu、Co、Ni、Ba(钡)、Sn(锡)、Sb(锑)等,从毒性角度讲还包括:As、Be、 Li、Se、B、Al 等。 5、BTEX: 苯、甲苯、乙基苯和三个二甲基苯的异构体。是汽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用作溶剂。这 些化合物是土壤和地下水的常见污染物。 6、PAHs:多环芳烃 7、有机卤化合物: ①氟氯烃(CFCs)②有机溶剂③有机氯农药④PCB 多氯联苯,有209 个同系物和PCT 多氯三 联苯,有8149 个同类物。 8、POPs 名单: 滴滴涕(DDT) 六氯苯二恶英呋喃 9、环境效应: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发生变化。 10、环境本底: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Ⅰ、化学用语 一、输记下列元素名称、符号: 1、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2、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二、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 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Na2O氧化钠 (2)酸: 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 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氯化铵NH4NO3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 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尿素 三、熟记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 +1 +1 +1 +1 +2 +2 +2 +2 +2 +3 +2 +3 H K Na Ag Ca Mg Zn Ba Cu Al Fe(FeO) Fe(Fe2O3) (2) -2 -1 -2 O Cl S (3) +1 -1 -1 -1 -1 -2 -2 -2 -2 -3 -1 NH4 OH NO3 ClO3 MnO4(KMnO4) MnO4(K2MnO4) CO3 SO4 SO3 PO4 HCO3 四、熟记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 三种方式。 2. 、、以及,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主要环境问题。 3.大气的温度随地面的高度而变化,这构成了大气分层的基础。大气圈按高度自下而上分成、、和。 4.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 大气颗粒物在雨滴形成的过程就属。 5.研究酸雨必须进行雨水样品的化学分析,通常分析的主要阳离子有;阴离子有 。 6.用一个强碱标准溶液滴水样,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此时所得的结果称为,其化学反应计量式为。 7.水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可分为、和;其中属于物理吸附的是。 8.当向天然水体中加入有机物后可得到一氧下垂曲线。碳元素在清洁区和腐败区内的分解产物分别是和。 9.当向天然水体中加入有机物后可得到一氧下垂曲线,它把河流分为相应的几个区段,在清洁区内决定电位物质是;在腐败区内决定电位物质是。 10.腐殖质的组成非常复杂,根据它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划分为、 和三类。 11.天然水P E越小,提供电子倾向,水中污染物还原态相对浓度。 12.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和 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13.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是生物最活跃的一层,有机质大部分在这一层,金属离子和粘土颗粒在此层中被淋溶得最显著。 14.岩石的化学风化分为三个历程,即、和。

15.汞及其化合物的挥发程度与化合物的形态及、、 等因素密切相关。无机汞化合物挥发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16.砷的甲基化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在水溶液中继续氧化成为;而汞的甲基化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与无机砷相比,有机砷的毒性。 17. 是金属甲基化过程中甲基基团的重要生物来源。砷的甲基化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在水溶液中继续氧化成为;而好氧的甲基化反应则产生,在水溶液中继续氧化成为,它可与巯基发生的应。 18.日本西部地区发生的米糠油中毒事件是由引起的,而该物质目前唯一的处理方法是。痛痛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量高的稻米引起的中毒。 19.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经紫外光照射很容易发生,而在水体沉积物中的消除途径主要靠。 20.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主要是烷基链上的、、 和过程。 21.在烷基汞中,只有、和三种烷基汞为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 22.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23.痛痛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量高的稻米引起的中毒。引起日本米糠油中毒事件的物质目前唯一的处理方法是。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还可与蛋白质的发生反应。与无机砷相比,有机砷的毒性。 二、名词解释 1、环境化学 2、温室效应 3、光化学反应 4、光化学烟雾 5、总悬浮颗粒物 6、环境效应 7、环境污染物

最新最全面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精华版)

第一部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双原子分子如:多原子分子如:He、Ne、Ar、Kr O2、H2、HCl、NO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 + 4 阴离子:Cl–、O2–、OH–、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① ②③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5.同位素 O、Si、Al、Fe、Ca。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123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H、1H、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 2- 种类型:根(如SO4、O 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 、—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8.基·CH3)。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2010环境化学期末复习内容

环境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一)绪论: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化学(广义及狭义)、实验模拟系统研究、环境效应、环境本底、环境容量、浓缩系数、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物质的源与汇、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大气环境化学 降尘、飘尘、总悬浮颗粒物、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同质层和异质层、光化学反应、自由基、自由基反应、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干沉降和湿沉降、酸沉降、酸性降水、臭氧洞、气溶胶、大气颗粒物、IP、PM10、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颗粒物的三模态 (三)水环境化学 标化分配系数、Kow、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吸附等温线、BCF、亨利定律、氧垂线、甲基橙碱度、酚酞碱度、电子活度、pE、决定电位、分配作用、分配系数、生长代谢和共代谢 (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与效应 PTS、优先污染物、POPs 二、问答题 (一)绪论: 1、环境化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内容 2、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 3、什么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分类 4、何谓环境效应?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解释并各举二例。 5、八大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二)水环境化学 1、大气的结构 2、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 3、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4、大气中主要的含氮化合物有哪些?分别叙述其源和汇。 5、叙述光化学反应的过程 6、物质发生光离解必须遵循哪两个定律?

7、为什么波长大于700nm的光不会使物质发生光离解,试计算说明。 8、写出甲醛、亚硝酸和硝酸、NO2的光离解、臭氧、CFCl3(氟里昂一11)和 CF2Cl2(氟里昂—12)的光解 9、大气层中O2分子化学键的断裂所需多少波长的光?已知O-O键能 492kJ/mol 10、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及其来源(HO.和HO2·) 11、写出大气氮氧化物的转化过程 12、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叙述其特征及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写出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反应。 13、叙述SO2的污染机制及氧化机制。 14、什么是SO2的液相催化氧化? 15、什么是伦敦型污染?什么是洛杉矶烟雾?试比较两者的区别。 16、为什么把pH5.6作为判定是否酸性降水的界限?试计算说明 17、通过对降水的多年观察,近年来已经对pH5.6能否作为酸性降水的界限以及判别降水是否受到酸化和人为污染的合理界限提出了异议。请解释原因。 18、降水中的重要的离子组分有哪些? 19、叙述酸雨的形成机理。 20、通过比较酸雨区与非酸雨区的数据,发现阴离子(SO42-+ NO3-)浓度相差不大,但pH却相差很大,为什么? 21、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2、平流层中臭氧的作用是什么?臭氧层减少有哪些危害? 23、为什么目前认为氟氯烃化合物是导致臭氧洞出现的主要物质? 24、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机制 25、叙述气溶胶的源与汇。 26、气溶胶的分类? 27、如何理解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粒径大小和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28、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物种类繁多,目前关注较多的是PAHs

(2)--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

示范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1、环境化学 2、大气垂直递减率 3、生物强化技术 4、水体富营养化 5、绿色化学 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 1、存在于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 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 破化学键的能量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 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 ;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 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9、硫酸型烟雾主要发生在 季气温较 的时候。 10、在我国影响降雨酸性的主要离子有SO42-、Ca2+和 。

11、请写出Cl?和ClO?协同消耗臭氧的两个方程 、 。 12、直径小于0.1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通过 去除。 13、水分子形成 ,造成水的沸点和熔点异常高。 14、发生专属吸附时,重金属主要作为 与颗粒物表面基团作用。 15、写出氧化还原电位E与反应自由能 G的关系 。 16、请用方程式列举一个有机污染物的还原反应 。 17、请写出水解的假一级速率常数表达式 。 18、一个化合物在水体中发生光化学降解的速率随着溶解性有机质出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是因为有机质即可以充当光化学反应的 ,又可以充当猝灭剂。 19、土壤颗粒是以 为骨架,附着着 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是一个不同分子量 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体,其结构中包含 、脂肪链和 等。 20、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 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含量、 、 等。 21、络合剂的一个危害是加大沉积物中重金属 。 22、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 、范德华 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23、请写出DDT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方程 。 24、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25、从分子水平上,植物可分泌 等物质,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表现出对重金属 的耐受性。 26、生物体内,糖类物质最终通过 过程而代谢。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内容,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讲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箭头要标明。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通过上面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习的很好的。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与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与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与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与生活。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就是C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就是由A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就是由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ν+ O· (2)HNO + hνNO 或HNO2 + hν+ NO2 (3)HNO 3 + hν+ NO2 (4)H 2CO + hν + HCO·或H2CO + hν+ CO 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为HNO 3、N2O5与N2O3。 3、碳氢化合物就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就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3 + CH2 == CH2H2CO+H2COO CH2(O3)CH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与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与湿沉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就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Cl·+ O3O2 + ClO· ClO·+O O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就是由大气污染 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温与地形逆温_。 9、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与_浓度与PH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_。 11、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与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2_、_CH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3_与_CF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与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与_二次气溶胶_。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 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 3.1.1原子结构 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 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 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 n的取值:n=1,2,3,4……∞ ,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 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 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 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 电子亚层:s, p, d, f…… 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 图3-1 3)磁量子数m: 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 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 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