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论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论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论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论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摘要:本文先对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资源配置和外交财政资源配置进行了重点分析,强调了他们的重要性。最后对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财务;源配置;教育;外交

1 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分析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就是对国家的财政,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类物质要素要照一定的逻辑方法去分配,此分配并不去界定公平与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几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财政资源分配。由于以前国家生产力不发达所以对于财政的分配很不合理,人民的温饱和基本权益都得不到保障,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关于财政资源的分配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国防、教育、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等。如何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是我国财政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往年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对于经济和教育以及国防比较看重,当然它们在总财政支出中的占的权重也相当大。国家对于它们的分配比例是基于实际情况考虑的,所以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不断改变这种比例也会进行

动态调整。正是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财政资源的合理的配置,使得我国经济稳固发展,受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教育财务资源分配职能分析

国家管理机构教育极其重要的教育财务资源分配思想发生在二十

世纪末期。二十世纪末期的最后一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已经清楚的指出:“国家管理机构的教育款项应该大部分用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全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支出,下面的底层各级国家管理机构同时要保证养成本教育费用在其总支出的比例,由于国家对教育很看重,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并逐渐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国家管

理机构公开财务体系的财务教育款项的分配策略。令人欣慰的是有国际专家学者立马就指出:“大概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整个国家将会建立关于九年务教育事件的地方财务拨款、专项资助贫困生等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良好制度,这将会从根本上上解决国家管理部门对于教育经费投资不足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于财务资源分配,才能更好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国家管理机构对于教育资源的财政分配水平在一步步提高,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当今好多人才可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也许有时候有些事情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主要这么说是基于现实情况考虑的,对于有的人关于中国国家管理机构对教育财政资源的分配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投入的多

一些呢,其次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不同时期而言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不同也就是说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同,试想如果战乱年代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保家卫国而不是其它一些

方面,是因为如果国家不存在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再谈论一些其它东西没有任何的意义。客观来说教育财务资源分配职能有很多,它涉及很多方面。所以对于其职能的分析也不能一一罗列大概选取上面的一些重要的来进行分析。

3 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资源分配职能分析

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在总支出在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大概占总支出的20%左右,它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社会保险基金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就业补助支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国家政党的根本宗旨,所以这方面的支出也会相应的增多。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的一言一行一直受到世界的强烈关注。当然中国在这方面也做的很好,由于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和基本权益得到了保障,人民的幸福感一年比一年强。人们从过去的追求物质生活变成了当今追求文化生活,保险金、退休金和养老金的分配每年都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各方面的补助也在逐年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的分配情况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切身利益。

4外交财务资源分配职能分析

外交支出是指国家外事机构进行外交活动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家驻外使领馆等机构的经费,政府团体的出国访问费,外宾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费,政府援外费。虽然这些支出在总支出当中占的权重不是很大,但是其所处的地位却很重要。弱国无外交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的现实。最近几年中国表面看似太平,实则形势严峻。钓鱼岛事件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外交部多次作出强烈的回应。为什么我们可以很方便的随意出入他国,外交部功不可没。当我们在外国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大使馆。过去外国称呼

我们为东亚病夫,而如今这样的称号早已不在,走在外国的大街上,他们都会对我们投以尊敬的态度。这些都归功于国家在外交上的支出,这项支出虽然不大但是意义却非常深远。

5总结

中国财政资源配置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资源配置涉及很多方面,例如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外交等方面。它们占据的比例不尽相同,每一项支出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不能因为其不重要。正是由于财政和合理配置才有了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编著].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

资源强国[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3] 孙峰. 《资本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核心方法论原则探析[J]. 理论月刊. 2013

[4]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赵全厚. 中国财政改革30年

的路径与脉络[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

联系我国政府实践论述财政三大职能基本理论

财政政策包含不同的目标,在实践中它们互相重叠,要同时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是存在实际困难的。这样,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就要协调好不同职能目标的关系。一个职能目标的实现往往会牺牲另一个职能目标,它们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客观执行结果的冲突。一般说来,政府对自愿配置要比对收入分配具有更大的兴趣,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的注意力会转向经济稳定,而减少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重视。如果各种宏观经济问题反复出现,表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存在缺陷。如何权衡利弊,协调运用、充分实施财政职能,统筹考虑各职能目标的相互作用,使之同时满足配置、分配和稳定发展目标,是财政政策实施的重要问题,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财政的职能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协调得好可以相辅相成,协调失当则会相悖相克。财政职能的一致性表现在它们都是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起作用,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资源配置职能是各职能的前提。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职能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继续。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既是前两种职能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构成实现前两种职能的前提条件。但这些职能在实现中又会经常处于矛盾状态。财政宏观调控以财政职能作为目标,有时会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削弱政策效果。 调控收入的分配,即通过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均稳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公共财政的框架建设及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支出,一般说来不再投资国有企业或用于生产性建设。(2)财政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应从过去直接的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3)对国有资产应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代表分级分类监督、企业自主经营的方法,促使其保值和增值。(4)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应进一步下放权限,减少事务性管理,规范并充分调动地方的理财积极性。(5)各级财政都应公开办事规则,规范办事程序,克服随意性,增强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6)强化财税政策的政令统一,加强资金的统一管理,科学规范预算内容和管理方法,坚决、有步骤地推行“费改税”,实行收支“两条线”,下决心堵塞乱收费的源头。加强国家财政对政府内外债务的统一管理,继续有重点、有步骤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向公共财政的职能转变。 在一个既定的社会形态里,只能有一个基础性资源配置机制。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将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基础性和主体配置资源机制。而由于国情和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创建之初,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它的根本性运行特征是排斥市场机制,国有制经济在各个工商领域都占据统治地位,如果把农村的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包

财政学习题答案(2014试编)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D 6.A 7.A 8.B 9.C 10.C 11.C 12.D 13.D 14.B 15.D 16.D 17.A 1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ACD 4.ABD 5.ABC 6.ABCD 7.CD 8.BCD 三、填空题 1. 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 2.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3. 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 4. 国家或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 价格、产量 6. 价格机制、政府的收支活动 7.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8. 政府财政配置、第三部门配置 9. 市场配置、价格和竞争 10. 调整存量结构、调整投资结构 11. 经济公平、社会公平 12. 实现公平分配 13. 基尼系数 14. 0.3~0.4 15. 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五、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5.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与功能。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六、简答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3.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第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如何理解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资源配置效率。一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是否满足合理的使用结构,也即是否达到最优配置。 第二,资源的最优配置。西方经济学以“帕累托效率”来说明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第三,资源配置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存在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即市场配置、政府财政配置和第三部门配置。市场配置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它是通过价格和竞争实现效率配置的。政府财政配置主要针对市场失效领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第03章 政府及其职能 习题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_1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 提要: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是财政资源配置的目标之一,财政与各产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路径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财政和业可以直接通过资源配置建立起深层联系,因为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如何充分运用这一联系,使之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与旅游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本文提出的思路和研究重点。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很清晰地描述出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的行为变化:我们将工资率的提高分成两个阶段,首轮的提高是对劳动的激励,人们以劳动代替闲暇,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再度的提高则是对劳动的奖励,人们以闲暇代替劳动,用较高的收入来消费闲暇,所以,提高工资最终会带给人们消费和休闲的需求。旅游是新型的消费品,能同时满足人们这两种需求,同时,旅游业具有“一业带百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因而可以成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即以财政的眼光来审视旅游业,盯住的是旅游业资源配置的效应,重点研究在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中旅游业的贡献。 一、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的概念及评价资源配置及其相关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资源配置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以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也就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的问题。①西方经济学为描述资源配置的“”状态及如何实现这种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一般均衡理论;又为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尺度,即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经济体系如何将所有市

场的需求和供给在同一时间调节相等,当所有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无数决策者做出的不同最优化决策都可以和谐并存,即达到了一般均衡这一“理论”的经济状态。帕累托效率是评价资源配置的基本标准,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即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这样,每一种资源都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向上,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效率。②(二)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源于资源的稀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财政应受到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约束。 1.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首先,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这是当代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应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力量,政府不可介入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财政只能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间接纠正“市场失灵”。其次,应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即以单位资源耗费实现最大的效益(经济和的综合效益),因此,财政应尽可能地将资源配置到高节约和高效益的领域。 2.财政资源配置的公平准则。公平准则要求财政资源配置符合就业创造标准。即财政应尽可能地估计现有资源能够创造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并将资源配置到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领域,这有助于彻底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因为税收和转移支付只能对收入分配不公加以缓解,而根本的解决是增加就业,进而增加贫困者的收入。 3.财政资源配置的内容。在效率和公平准则的约束下,财政一般在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地区资源和国际资源等方面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规定

财政学题库

、单选题 1. 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C)。 2.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C)。 3. 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D)。 A. 2013 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 10%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 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 (B) A. 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 减税重要性 B. 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 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 现代财政学之父是 (D) A. 凯恩斯 B. 哈耶克 C. 费里德曼 D. 亚当 . 斯密 6. 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 C ) 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 171500 亿元 B. 2015 年中央财政赤字为 11200 亿元,赤字比例低 C. 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 比重首次超过4% D. 2015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 54300亿元,增长 % 7. 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 D ) 年我国财政赤字 1 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 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 C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 8. 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 C ) 9. 财政伴随(B )出现而产生 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 C ) A. 企业引进外资 B. 企业发行股票 C. 企业购买公债 D. 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 D. 社会公益组织 B. 2015 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 280 亿元人民币国债 增长 %。 A 、无法提供公共品 B 不能解决外部性 C 、价格由供求决定 D 、信息不完全 A. 人类 B. 国家 C. 社会主义 D. 资本主义 10. 亚当 . 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 D ) A. 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 保障公民自由 C. 依法治国 D. 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一)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一) 内容提要: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是财政资源配置的目标之一,财政与各产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路径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财政和旅游业可以直接通过资源配置建立起深层联系,因为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如何充分运用这一联系,使之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与旅游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本文提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 关键词:资源配置财政职能旅游业 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很清晰地描述出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的行为变化:我们将工资率的提高分成两个阶段,首轮的提高是对劳动的激励,人们以劳动代替闲暇,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再度的提高则是对劳动的奖励,人们以闲暇代替劳动,用较高的收入来消费闲暇,所以,提高工资最终会带给人们消费和休闲的需求。旅游是新型的消费品,能同时满足人们这两种需求,同时,旅游业具有“一业带百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因而可以成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即以财政的眼光来审视旅游业,盯住的是旅游业资源配置的效应,重点研究在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中旅游业的贡献。 一、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分析 (一)资源配置的概念及评价 资源配置及其相关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资源配置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以达到

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也就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的问题。①西方经济学为描述资源配置的“理论”状态及如何实现这种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一般均衡理论;又为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尺度,即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经济体系如何将所有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在同一时间调节相等,当所有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无数决策者做出的不同最优化决策都可以和谐并存,即达到了一般均衡这一“理论”的经济状态。帕累托效率是评价资源配置的基本标准,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即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这样,每一种资源都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向上,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效率。② (二)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源于资源的稀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财政应受到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约束。 1.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首先,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这是当代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应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力量,政府不可介入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财政只能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间接纠正“市场失灵”。其次,应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即以单位资源耗费实现最大的效益(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因此,财政应尽可能地将资源配置到高节约和高效益的领域。 2.财政资源配置的公平准则。公平准则要求财政资源配置符合就业创造

社会资源配置

试论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 摘要 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公共选择问题。社会资源配置主体以及配置方式,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有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的公益组织,三者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结构关系,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这也导致公共管理的社会定位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向政府管理与非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促使社会资源配置和公共管理领域中新型的分工、互补、整合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社会资源政府公共管理 一.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类主体 社会资源,从广义上说,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从不同角度,社会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在当代社会,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价值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都不是无偿的,必须计算其成本费用,在具体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无论是否按照等价有偿的原则使用社会资源,但都是有价的,最终可以计算其货币价值;二是主体性,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受一定的主体所支配的,由此产生产权归属关系,这就需要界定产权,明确主体,而且,不同的主体,基于其自身的特

殊利益需求,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三是有限性,任何社会资源相对于需求来说,都是有限的,不当的利用方式,还会加剧它的消耗甚至浪费。因此,基于以上分析,选择合适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佳效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可以假定,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和时期内,社会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都是相对恒定的,那么,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就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效果。评价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标准,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来看,一是资源的充分发掘,消除了资源闲置现象;二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即资源向最有利于发挥作用的领域流动,实现了帕雷托最优,即它的流动一方面实现它自身价值最大化,同时对其流出的领域是一种存量调整,并未造成资源的流失,而对流入领域和地区是一种增量的投入;三是资源利用的有效转化,产生了效益;四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产出效益的比值最大化。 现代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以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为己任的政府主体,以非赢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主体。市场主体具有强烈的谋取经济利益动机,在社会微观层面上有着旺盛的经济活力,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自发地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使资源向利润率水平高的领域和行业流动。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主体的利益要求来配置资源,就会出现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情况,比如宏观经济秩序的混乱和无序化状态,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机制缺损,资源的过量消耗和不合理

创新政府资源配置

一、政府配置的资源 计划经济时代,从财政的角度出发,政府可配置的资源是资金,资金有上级的补助资金和政府的各种来源的资金,税收收入划归地方部分就包含于政府各种来源资金中。 二、政府配置资源方式 一是通过政府投资、税收、补贴,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从国家角度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平衡。 三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四是在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五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或者说进行绩效评价,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实现工程的高质量。甚至作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的税收,也存在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对比问题。总之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归结到一点就是协同创新,协同就是把各种资源有效的配制起来。 三、政府配置资源存在的问题 政府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合作共赢,如果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平衡好利益,最终也无法成功。因此,要把资源配置建在市场配制的基础上,解决好利益各方面的共同需求,共性需求,包括还有一些个性的问题。 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不能很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容易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引导一定资源向某些产业、区域流动;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为主要手段,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市场失灵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自然垄断等因素,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分配公平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弥补性作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可持续发展来纠正市场失灵。比如,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是最主要的供给主体,也是管理者,应该承担必要的责任,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应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适当分离,在生产环节善于运用市场力量,引入竞争机制。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能够提高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在保持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基础上,通过再分配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保障。 自发的市场机制有时会损害公平和公共利益。政府必须为市场提供规则、营造环境,实施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些必要的规制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规制性作用,就是通过制定规则对市场进行管理和制约,其内容主要包括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破除各种形式的垄断,反对市场封锁和不正当竞争,规范中介组织发展,保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等。

财政学试卷96分100分96分

财政学试卷第一套96 分总分:100 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纯社会公共需要的是D A、高速公路 B、电力 C、高速公路 D、国防 2、公共产品的特征是B A、非竞争性和非垄断性 B、非竞争性和非排除性 C、非外部性和非排除性 D、非垄断性和非外部性 3、()认为财政仅具有分配职能B A、重商学派 B、古典学派 C、马斯格雷夫 D、瓦格纳 4、财政之所以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必要性主要表现在()B A、财政固有的性质 B、弥补市场失灵 C、社会个别需要的存在 D、政府的职责 5、下列哪项指标是公共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D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财政收入 D、财政支出边际系数 6、公共支出增长理论中,非均衡增长理论是是由()提出的B A、马斯格雷夫 B、鲍莫尔 C、瓦格纳 D、罗斯托 7、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不包括()D A、经济性因素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国际性因素 8、下列哪项不是购买性支出的特点()C A、有偿性 B、等价性 C、垄断性 D、消耗性 9、()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的经费支出B 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文教科卫支出 D、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10、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A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ABDE

A、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B、内部性 C、宏观经济失衡 D、寻租现象 E、公共政策失效 2、市场缺陷主要表现为ACD A、宏观经济失衡 B、供求失衡 C、经济秩序不规范 D、收入分配不公 E、寻租现象 3、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有ABCD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协调机制 4、运作规范和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企业经营自主化和竞争平等化 B、政府职能的规范化 C、经济活动市场化和开放化 D、 经济活动的法制化E、宏观调控间接化 5、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公共性和非赢利性 B、法治性 C、效率性 D、调控的间接性 E、职能的有限性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具备的职能有()ABCD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监督管理 E、社会稳定 7、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包括调节资源在()之间的分配BCDE A、个人 B、地区 C、产业部门 D、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 E、企业和个人 8、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机制和手段主要有()ABCE A、调节高收入水平 B、转移支付增加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D、参与市场执行的初次分配 E、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9、经济稳定的具体表现有()ABCE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内预算平衡 E、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0、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内容有()ACD A、通过政府收支活动影响总需求 B、通过调控物价控制消费者需求 C、通过调节劳动供给等影响总供给 D、通过关税政策等影响国际收支 E、通过全面干预市场来控制经济 11、界定公共支出范围的原则包括()ABCE A、私人部门办不到的事情 B、私人部门不愿办的事情 C、私人部门办不好的事情 D、公共部门能办到的事情 E、相对和发展原则

财政职能

第二章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内在的、客观具有的经济功能。财政职能是由财政本质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一节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一)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即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通常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等人力资源; 一个社会使用资源的方式称为资源配置。政府的财政活动会对一个社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称之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财政对社会资源进行的直接配置和间接引导的功能。 市场失灵导致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配置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来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的失灵。 二、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资源在部门和产业之间的配置 教育部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二)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东中西部,东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城市经济,新农村建设。世界工厂 (三)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配置 政府部门是指政府及其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包括政府设立的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主要表现为财政资金及财政资金的积累。 三、执行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工具 (一)直接工具 直接工具是指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工具,主要有: 1.财政支出 政府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来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

之间的配置;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来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部门和产业之间的配置。 2.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将从一个地区集中的资源转移到另一地区,从而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二)间接工具 1.税收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如税收减免等,来引导社会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国民经济薄弱的部门和产业流动。 2.国债 政府可以通过国债融资规模的调整和国债资金的安排,来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 3.财政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引导社会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是第一位的,是主要的,财政资源配置是第二位的,是对市场的补充。同时财政的资源配置与市场资源配置一样,也必须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三节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一)收入分配职能 这里的收入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成果份额,即一国的国民总收入。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在这一总额中所占有或享有的份额状况 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基尼系数 (二)财政公平分配的必要性 1.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别很容易导致分配不公 2、市场分配并不能照顾无收入能力者 3.经济机会不均等导致分配不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从市场经济的弊端看我国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的弊端看我国政府资源 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1992年10月,中央政府在党的十四大上,正式上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目标。”到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几年,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国家财富显著增多。这些成就表明市场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富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许多弊端,如果把市场创造的财富比作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怎样分“好”这块蛋糕便是市场自身所不能好好完成的目标,所以只有政府利用其经济职能加以管理调控才使市场资源得到最优分配,促进市场经济在我国更健康的发展。 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2.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3.滞后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海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尖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然而,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价拍卖,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引起市场混乱,贫富差距增大,两级分化严重;盲目性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滞后性导致生产过剩,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论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论述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摘要:本文先对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资源配置和外交财政资源配置进行了重点分析,强调了他们的重要性。最后对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财务;源配置;教育;外交 1 我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分析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就是对国家的财政,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类物质要素要照一定的逻辑方法去分配,此分配并不去界定公平与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几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财政资源分配。由于以前国家生产力不发达所以对于财政的分配很不合理,人民的温饱和基本权益都得不到保障,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关于财政资源的分配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国防、教育、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等。如何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是我国财政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往年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对于经济和教育以及国防比较看重,当然它们在总财政支出中的占的权重也相当大。国家对于它们的分配比例是基于实际情况考虑的,所以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不断改变这种比例也会进行 动态调整。正是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财政资源的合理的配置,使得我国经济稳固发展,受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教育财务资源分配职能分析 国家管理机构教育极其重要的教育财务资源分配思想发生在二十

世纪末期。二十世纪末期的最后一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已经清楚的指出:“国家管理机构的教育款项应该大部分用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全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支出,下面的底层各级国家管理机构同时要保证养成本教育费用在其总支出的比例,由于国家对教育很看重,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并逐渐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国家管 理机构公开财务体系的财务教育款项的分配策略。令人欣慰的是有国际专家学者立马就指出:“大概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整个国家将会建立关于九年务教育事件的地方财务拨款、专项资助贫困生等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良好制度,这将会从根本上上解决国家管理部门对于教育经费投资不足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于财务资源分配,才能更好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国家管理机构对于教育资源的财政分配水平在一步步提高,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当今好多人才可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也许有时候有些事情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主要这么说是基于现实情况考虑的,对于有的人关于中国国家管理机构对教育财政资源的分配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投入的多 一些呢,其次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不同时期而言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不同也就是说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同,试想如果战乱年代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保家卫国而不是其它一些 方面,是因为如果国家不存在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再谈论一些其它东西没有任何的意义。客观来说教育财务资源分配职能有很多,它涉及很多方面。所以对于其职能的分析也不能一一罗列大概选取上面的一些重要的来进行分析。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立法和行政手段。这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 (3)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1)政府决策失误。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可能主要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 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 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

财政学讲义二章

第二章财政职能 本章分四节讲授,其中,第一节只在课堂上简略讲授。全章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关于财政职能的基本认识 ◆财政职能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我国理论界对不同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基本阐述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及其机制选择 ◆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必然性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机制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收入分配 ◆市场经济下收入分配的准则 ◆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机制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 ◆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基本机制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财政职能的含义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了解我国理论界有关财政职能认识的变化 ?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及其实现机制

第二章财政职能 第一节关于财政职能的基本认识 一、财政职能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一)财政职能的含义 所谓财政职能(fiscal function),就是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内在功能。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论概括。 财政职能具有以下三个属性: ◆固有性――只要存在财政,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就不会消失。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政治经济条件下,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特殊性――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于其他经济范畴。 (二)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政府职能(function of government)是指政府(广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主体所履行的职责和功能。显然,政府职能也具有固有性、历史性和特殊性。 尽管政府职能因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经济体制不同而有差异,但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所有现代国家的政府一般都具有如下两大类职能: ◆政治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维护阶级统治,防止外敌侵略(对外),保障社会安全有序(对内)。 ◆经济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规范和协调社会经济关系等。 应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政治、经济职能之外,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还具有诸如环境保护、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社会管理职能。 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存在以下辨证关系: ?财政职能服从和服务于政府职能,财政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 政府职能对财政职能的这种决定性有大量表现(举例)。 政府职能之所以决定着财政职能,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财政就是为了满足政府的存在和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存在的。 ?财政职能对政府职能具有反作用。 财政职能对政府职能的反作用的表现也随处可见(举例)。 之所以如此,乃因为财政实际上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或经济条件。 二、我国理论界对不同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基本阐述 我们已知,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都具有固有性、历史性和特殊性,而且财政职能要服从和服务于政府职能。由此可以推论,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条件以及经济体制的变化,政府职能从而财政职能必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在理论上反映出来。正因如此,自从195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并在1970年代末对其进行渐进式改革以来,理论

财政题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 3.公共物品 4.混合物品 5.公共需要 6.公共定价 7.财政 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9.财政监督 10.购买性支出 11.转移性支出 12.瓦格纳法则 13.财政支出 14.政府投资 15.财政投融资 16.建设——经营——转让方式(BOT) 17.税收支出 18.政府收费 19.预算外资金 20.财政贴息 21.财政收入 22.税收 23.税收中性 24.税负转嫁 25.拉弗曲线 26.税收制度 27.税收管理 28.税收的收入效应 29.税收的替代效应 30.税收乘数 31.国债 32.国债市场 33.国债负担率 34.国债依存度 35.或有债务 36.国家预算 37.政府采购制度 38.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39.预算管理体制 40.分税制 41.转移支付制度 42.财政政策 43.财政平衡

44.平衡预算乘数 45.购买性支出乘数 46.预算赤字 47.排挤效应 48.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49.国际税收 50.税收饶让 51.出口退税 52.财政关税 53.保护关税 答案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①市场不提供公共物品;②市场对外部效应的产品提供过多或过少;③市场在初次分配中不公平;④市场会引起经济的波动或失衡;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垄断。 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之和,社会均衡大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不足;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个人边际成本之和,社会均衡小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过度。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萨缪尔森: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减少。 4.混合物品: 5.公共需要:公共需要(PUBLIC WANTS)是与使人需要相对应的。市场与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凡是,虽然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由市场提供使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 6.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针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通过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合理地确定价格,从而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 7.财政:从实际工作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或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