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海山街道创新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机制

深圳海山街道创新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机制

深圳海山街道创新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机制

社会治理是指由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权力关系的调整和配合,共同解决

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目标的过程。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务,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

参与和共同努力。深圳海山街道在社会治理中创新了社会工作参与机制,旨在调动社会各

界的力量,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一、创新社会工作参与机制的背景

深圳海山街道是深圳市南山区的一个街道,也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由于城中村

的人口密集、管理复杂,社会治理工作较为困难。如何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社区治理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海山街道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创新社会工作参与机制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公正公平原则:社会工作参与机制应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保障权益平

等。

2. 多元共治原则:社会工作参与机制应倡导多元共治,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社会

治理,形成合力。

3. 法制原则:社会工作参与机制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治理行为的合法性。

4. 市场化原则:社会工作参与机制应注重市场机制的发挥,发掘和调动各种资源,

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1. 成立社会工作机构:海山街道组建了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社区治理和社会

工作相关的工作。该机构由专业社工和社区志愿者组成,通过社区调查、分析和服务等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工作支持和服务。

2. 引入民间组织:海山街道积极引入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与非营利性组织、社

团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民间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专业人才,进一步丰富社会工作参与机制。

3. 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海山街道建立了社区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参与

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方式,提供便捷的参与渠道,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参与社会工作。

4. 加强社会工作人员培训:为了提高社会工作参与机制的专业水平,海山街道开展

了社工培训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能

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创新社会工作参与机制,海山街道实现了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和有效推进。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的成立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和服务,提高了治理水平和效能。引入民间组织和开放参与渠道,增加了社会群众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形成了社会共治的氛围。

加强社会工作人员培训也为社会工作参与机制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社会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发展社会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改善基本民生的重要安排。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同年,民政部在深圳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对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简称“1+7”文件),明确的制度安排为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确定深圳市为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2014年9月,民政部、深圳市政府共同召开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会议,深圳被授予“创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称号。深圳初步建立了现代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发展之路。 一、制度先行、系统建构,引领示范的社会工作十年 (一)高起点、高规格,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深圳社会工作“1+7”文件是全国第一个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出台的综合性地方文

件,体系完整、措施得力、操作性强,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深圳市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完善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明确了培育和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等配套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通过近十年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先后出台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标准(试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守则》、《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登记和注册管理办法》、《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中级督导选拔考核管理办法》等20余个配套制度和行业规范性文件,在横向方面涵盖了社会工作者注册、继续教育、督导选拔与管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与评估,项目运作及评估,行业规范与监管等5大方面,在纵向方面对社会工作者从准入、到培育、到晋升、到监督、到评估,再到退出等一系列程序进行了完整的规范。系统性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和社工行业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初步构建起了深圳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借鉴。 (二)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形成具有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模式一是实现社工购买与资助方式社会化。2008年,深圳率先按照“政社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招标、竞标方式向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并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促进公益资源的共享及合理分配,推动政府从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向购买公益性民间组织服务转变。同时,在政府1:1配比的资助下,企业进行社工服务自主购买,形成了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有效补充。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有效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然而,由于结构张力和路径依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也存在现实困境,需要更为有效的行动策略。通过对全国首个城市“慈善社区”试点创建项目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社工机构通过进入、服务、互动的全过程行动策略,可以实现融入社区、促进社区治理创新的目标。社会工作应立足于解决社区“共同体困境”,着力构建社区合作网络,推动内生型社区治理的实现。 标签:社会工作;社工机构;社区治理;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具有服务性特点,提供有效服务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途径,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善治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①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在民政部及各地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已经从社工教育者及学生的个体化参与发展为当前的组织化参与阶段。自2003年上海成立全国第一家社工机构至2015年年底,我国民办社工机构已达4686家。②大量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的社工服务项目,将其“落地”于社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社工机构融入社区是社会工作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工机构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有学者指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是一个制度化嵌入的过程,也是积极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制度和资源的约束,社会工作需要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行动策略。③目前,由于目标差异、非平等合作关系和政府潜在的维稳思维等,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挑战。一方面,社区行政化色彩浓厚,自主性不强。另一方面,社工机构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欠缺服务能力和行动策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社工机构被社区接纳和认可的程度不高,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鉴于此,本文以一个较为成功的社工机构——Z社工机构(以下简称Z机构)与T社区合作实施全国首个“慈善社区”试点项目的个案④为例,深入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过程和行动策略,以期对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过程 一般认为,外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的过程是为实现介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连贯的步骤以及运用的相应的方法和技巧。这一过程可以作为行动过程来理解,分为探索期、策动期、巩固期和检讨期。具体来说,一是准备与探索阶段,二是动员与组织阶段,三是推展与巩固阶段,四是检讨与反思阶段。⑤ 就Z机构与T社区的合作来看,首先需要了解Z机构参与T社区治理的背景及起因。Z机构是由原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后作为Z机构的法人及总干事)及北京市某高校教师于2012年共同发起成立并在朝阳区民政局登

浅析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浅析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机 构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协同治理的主体之一,其参与的运行机制对于构建协同治 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基础理论、运行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基础理论 1.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治理是指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种治理主体通过协作、协调、合作等方式,共同 参与公共问题的解决及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一系列治理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协同治 理理论认为,政府在治理中不可能包揽所有资源和信息,需要与其他社会主体协同合作, 共同解决治理难题,实现社会治理的良性运行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 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其参与协同治理是协同治理理论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2.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理论依据 社会工作机构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减 少社会问题的发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一是社会工作机构具有服务功能,能够为社会提供专业、精细的服务,为协同治理提供实 质性支持;二是社会工作机构具有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能够协调和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协同治理的开展;三是社会工作机构具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能够为 协同治理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二、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1.政府引导与支持 政府在协同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鼓励社会工作机 构参与协同治理。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采购服务项目和补助资金,支持社会工作 机构参与协同治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社会工作机构在协同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提供合理的空间和资源保障。 2.多方合作与协调 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需要与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议题制定、政策制定与实施、项目推进以及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在协同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利益,推动各 方合作共赢,实现协同治理的有效开展。

深圳海山街道创新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机制

深圳海山街道创新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机制 深圳海山街道是深圳市宝安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宝安区东北部,东临深圳河,南靠福永街道、西临松岗街道,北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山街道是深圳市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山街道社会治理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挑战,因此创新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机 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海山街道社会治理的现状分析 1.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海山街道社会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治理主体单一,缺乏多元化参与。目前社会治理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程度不高。二是社会管理服务功能体系不够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社会治理方式滞后,利益相关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商,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2.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 在海山街道,社会工作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治理效果得到一定改善。 1.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不断增多,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 干预和解决,使得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2.社会工作理念的先进性 社会工作注重价值观的尊重、个体的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这与社会治理的目 标是一致的,因此创新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机制是符合社会治理趋势的。 3.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发挥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服务和理念的先进性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在居民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预防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建立健全的机制体系,吸引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多元化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使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2.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与实 践 摘要:近年来,社会治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社会工作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工具。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实践,旨在帮助人们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提升个体和群体的福利。在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能够为政府和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本文将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意义、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推进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从本质上讲,是应对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社会工作正是为回应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可以推动社会治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会治理创新,并分析其实践意义和效果。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理方式。传统的政府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工作在城乡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参与防控疫情和反贫困等方面的实践证明,社会工作队伍是有担当、顾大局、能战斗、可创新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传统的治理方式往往是以政府为主导,这种方式往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服务行业,能够通过深入了解社会问题、了解社会的底层群体,为政府提供更为准确的情报和信息,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措施,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的例子

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的例子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形式,已经逐渐嵌入到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中。它通过提供社会福利、社会支持、社会调解等服务,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治理的推进。下面将列举10个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的例子。 1. 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之一。社工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家庭辅导、社区活动组织、社区矫正等服务,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融入和问题解决。 2. 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教育领域的一种形式。学校社工通过与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提供心理咨询、学业辅导、家庭支持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养老院社会工作:养老院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一种形式。社工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和关怀,提供心理支持、社交活动组织、老年疾病管理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残障人士社会工作:残障人士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残障服务领域的一种形式。社工通过与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合作,提供康复训练、就业援助、社交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自立和

融入社会。 5. 妇女权益社会工作:妇女权益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妇女事务领域的一种形式。社工通过与妇女团体的合作,提供妇女权益保护、家庭暴力干预、性别平等教育等服务,促进妇女的平等参与和权益保障。 6. 青少年矫正社会工作:青少年矫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形式。社工通过与青少年犯罪者的合作,提供心理矫治、教育培训、职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7. 移民和难民社会工作:移民和难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移民和难民事务领域的一种形式。社工通过与移民和难民的合作,提供安置服务、法律援助、文化适应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顺利融入新环境。 8. 短期援助社会工作:短期援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领域的一种形式。社工通过与受灾群众的合作,提供紧急救助、心理支持、重建规划等服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并恢复正常生活。 9. 社区冲突调解社会工作:社区冲突调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治理领域的一种形式。社工通过与冲突当事人的合作,提供冲突解决、和解调解、社区对话等服务,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论述基层社会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

论述基层社会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 一、工作成效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我党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公民参与,有效增强了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初步形成了各方力量协同共治的格局,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社会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完善机制,理清职能,有效增强了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一是清理“三多”问题,规范自治职能。按照省、市委部署,认真开展市级单位涉及村(社区)“三多”事项清理整改工作,有效减轻了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负担,增强了自治功能。二是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利用村委会换届之际,指导村级组织对村规民约的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内容作为重要条款写入村规民约,并按法定程序对村规民约进行表决。三是深化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小区“邻里自理”。以居民小组为基础,组建基础治理单元,构建“街道—社区—邻里”自理框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服务格局。 (二)搭建平台,加强引导,初步形成了各方力量协同共治的格局。一是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核心作用,引领基层治理有效开展。村级组织换届以来,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

健全,战斗力增强,工作能力提升,“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建立社区共驻共建机制,推动所在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发挥社区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推动社区所在单位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参与社区共建活动;推动“两代表一委员”深入联系社区居民,推动全体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 二、存在问题 (一)共治机制尚待完善。对社会基层治理的内涵、主体、方式和任务的认识有待深化。政府、社会和公民三者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角色有待厘清,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和沟通协商、合作互动机制尚未建立,治理能力需要提升。 (二)自治基础依然薄弱。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尚未得到基本保障,特别是老旧小区自治能力偏低,物业纠纷较多。村(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还较淡薄,依法有序行使民主权利有待加强。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制度化建设还存在指导上不够重视、实施上不够平衡的问题,有的还存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现象。 (三)队伍建设仍需推进。社区干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力量有待整合。社区干部福利待遇偏低,缺乏激励和保障机制。社区工作人员不够稳定,大学生村官流

社工站建设目标

社工站建设目标 社工站建设目标 社工站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标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工站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社会提供服务 社工站的建设目标之一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社工站是社会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如咨询、援助、教育、培训等。社工站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各个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 儿童、青少年、妇女等。社工站通过提供服务,帮助社会各个群体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工站的建设目标之二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工站通过提供服务, 促进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工站还可以通过开展各 种活动和项目,提高社会各个群体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社会 的文明程度和道德风尚。

三、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社工站的建设目标之三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社工站是社会治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工站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项目,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如开展 社区治理、社会调查、社会评估等。社工站还可以通过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 社工站的建设目标之四是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社工站是社会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如咨询、援助、教育、培训等。社工站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社会 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社工站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社工站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治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工作总结及目标规划模板

社会治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工作总结及 目标规划【模板】 着力构建群众参与的平台和载体,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重在基层实践和制度建设层面,特别是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如何彰显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鼓舞民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一、创新群众参与机制 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着力搭建平行、互动、多样的公众参与平台和载体,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加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配套性政策体系,完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保障和便利。推动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过程中引入“项目带动”和“体验激发”等流程,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挖掘并树立典型,对城乡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活动和社区治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村(社区)讲堂、公益宣传、村(社区)历史与文化展示等多种方式,培养和提升城乡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群众参与能力。 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把握“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用互联网思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建立健全网上群众工作问题发现机制、认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问题解决机制、回复反馈机制、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群众诉求集中受理、自动交办、分级督办、限时反馈、群众评价的工作流程。广开

网络民意渠道,善用网络话题,扩大数据共享,线上线下结合,以集中发现、解决问题。将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感受度、满意度等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考量,作为检视基层实践成效的客观标准,在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编制、实施城市更新等过程中,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加强融媒体建设,提升群众上网用网能力,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引领正能量,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参与机制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库,到2023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低于全市户籍人口XX%o;到2025 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低于全市户籍人口XX%。。健全完善政策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待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能力水平。加强对社工机构核心社工人才培养,树立“一个核心社工就是一面旗帜”思想意识, 充分发挥核心社工在创造创意、项目设计、组织策划、需求调查、经验总结、发寻问题、沟通协调以及资源链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市(区)每年至少培养1名核心社工人才。 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支持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将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全市重点人才建设规划,扩大社会工作人才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有序拓宽其政治参与渠道。

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

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参与社区治理的 对策研究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社区 作为此次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其防疫效果举足轻重。在紧急关头,社会 工作为社区的正常运转作出了贡献。基于疫情防控背景下,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G社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和发展进行对策 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疫情防控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对策研究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全球爆发,至今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举国上下,打破了人们原本安定的社会生活,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果说疫 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那么社区就是在医院之外的第二大考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购买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赋予了专业 社会工作在发展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社会职责。[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 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2]该讲话为专业社会工作在接下来的本土化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 成部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提供专业服务和链接社会资源、为抗疫一线工 作者开展减压活动等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哈尔滨市Y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通过驻 扎街道、走访调查等方式发现G社区在日常治理的过程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社区服务资源不足

2022年第三季度,黑龙江省虽然已经实现动态清零的总体方略,生产、经营也在逐步恢复,但是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化。在此阶段疫情防控中,G社区治理暴露出人手短缺、资源不足等短板。公共场所和社区防疫压力不断增加,一线志愿者防控力量增加,导致防疫物资时有不足。从小区管控到居民排查再到核酸日常化,加上社区目前常年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季节性工作、临时性工作和报表台账等,导致社区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可见大疫如大考,治理见真章。 (二)抗疫人员压力激增 从当前G社区基层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社区一线工作者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第一,上级政府部门对防疫工作考察与督导的工作压力。应对常态化和突发性事件,基层工作者如有一丝工作疏忽就可能出现疫情扩散的风险;同时还要面对上级部门随时都可能进行的暗访、现场检查,时刻面临着被问责的压力。 第二,基有限的人员与数量庞大的排查对象之间的工作压力。从G社区的情况来看,往往只有几个至多十几个基层工作者,却要面对成千上万的服务对象,还要面对各类突发状况,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第三,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居民的各种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存在暴力对抗等行为,基层工作者仍需要迎难而上。 第四,基层工作者每天接触大量人员,但自身的防护措施有限,存在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居民参与意识薄弱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起初,由于新 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各地甚至出现区域性囤粮抢买的恐慌事件,进而引发诚惶诚恐的社会心理现象;放眼至今,各地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中汲取经验,能快速有效阻断疫情的蔓延,进而使得部分民众放松了警惕性,甚至产生“躺 平”“事不关己”的负面心态。由于社区人口逐渐老龄化,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

社工站所站联动治理优秀案例

社工站所站联动治理优秀案例 摘要: 一、社工站与五社联动治理的背景和意义 二、中山门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 三、城东街道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 四、社工站在社区工作中的优势和挑战 五、未来社工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正文: 一、社工站与五社联动治理的背景和意义 社工站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社会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五社联动(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和社会慈善资源)作为一种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逐渐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重视。社工站与五社联动治理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二、中山门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 中山门社工站自2022 年11 月建站以来,通过社区间访谈、入户慰问、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在整合社区内原有志愿服务力量的基础上,培育引导参与社区治理意愿强烈的居民志愿者,结合中山门街道团结、友爱、互助、和睦的街域特色,组建属地社区社会组织。同时,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下社会组织枢纽作用,对外引进属地爱心企业,联动社会

组织、积累社会慈善资源,争取更多社会资源进行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 三、城东街道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 城东街道社工站在建设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民政部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热潮,形成了推进社工站的不同模式。城东街道社工站以“五社联动”为抓手,营造微治理生态圈,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社工站在社区工作中的优势和挑战 社工站在社区工作中具有专业性强、服务针对性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然而,社工站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社工专业人才短缺、资源投入不足、社工站建设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和支持。 五、未来社工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针对社工站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社工站建设: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社工站建设纳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社工站在社区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工站的专业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投身社工站建设。 3.拓展社工站建设模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社工站建设路径。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的手段和方法,为今生或将来可能遇到困境的个人、家庭和群体提供支持、援助和帮助的一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福祉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一、社会工作的创新与改革 社会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社会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创新和改革的重点是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率。例如,通过建立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和在线咨询平台,可以实现社工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优化配置,方便用户咨询和服务的获取。同时,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工作,通过视频会议、社交媒体等渠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形式。 其次,社会工作的创新与改革还需注重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社会工作常常是基于普遍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而现在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社会工作要倾听和关注个体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服务和措施,使服务更加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例如,老年人的福利和照料服务可以根据不同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落实。

此外,社会工作的创新与改革还包括强调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参与。 社区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社区居民参与和组织的力量可以有 效地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因此,需要加强对社区组织的培育 和支持,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 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 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例如,在应对人口老龄 化和城乡差异化发展方面,需要调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以 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还需要加强制度的整合和统筹。 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可能存在着隔离和割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保障效果受限。因此,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和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可以通过社会 保障卡等手段实现不同保障项目的统一办理和管理,方便人们获取各 项社会保障服务。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改革还需要注重风险防范和应急保障 的功能。社会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对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冲击,因此,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具备应对和应急保障的机制。例如,在自然 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会保障制度应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提 供必要的救助和补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治理创新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社区治理创新 一、服务目标 1、申请城市老旧小区硬件设施提质改造,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解决居民房改房、布局乱等相关问题。 2、引进“五社联动”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高老人在社区中的幸福感;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方协作,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解决社区卫生,卫生管理等问题。 3、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丰富社区活动,缓解社区居民结怨已久,关系不和谐的问题。 二、服务人群 该城市老旧小区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 三、服务方法 党建引领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在“五社联动”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机构的大背景下,寻找该社区居民共同想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寻找社区能人,从而打造社区自治团队,让居民经历“参与感-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过程,充分调动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搭建平台,用活动影响居民,激发居民自主能动性,最终参与到社区问题的共同协商当中去,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服务该社区老年人,为此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开展救助服务和照顾安排服务。 四、需求分析 社区工作人员对城市老旧小区所有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对走访对象关于

该小区提质提档的改造进行询问(询问内容主要包括:①你认为本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的不完善?②你认为本小区在软服务方面可以有哪些改进?③你认为在该小区有哪些主要问题?④你对社区有哪些建议和你自己在社区方面有哪些需求?)通过分析来看,该社区中的居民,希望可以通过对城市老旧小区的提质改造,改善社区环境和服务。 五、具体服务内容 1、基础设施提质改造。 申请城市老旧小区硬件设施提质改造,前期对该城市老旧小区所有居民的民意反馈之后,通过社区或者是街道部门给区政府打申请报告,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来到等社区进行核定,核定条件符合,再列入提质改造范围,最终完成城市老旧小区提质改造。 2、引入“五社联动”,提升社会治理管理与服务水平。 “五社联动”立足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赋能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发掘和利用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引入“五社联动”政府购买服务机构,社区居委会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专业社工介入社区建设和发展、发掘社区中可利用的公益慈善资源,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走访调研等方式对资源进行全面了解该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后,列出可用于或有助于服务开展的各类场所,社工作为链接者,多地参与,在公共场所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参与积极性。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社工可注意运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体系是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社会工作可以为社会治理宏观目标的实现提供行动、政策和理论支撑;微观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嵌入社会微生活而推进社会治理中微观目标的实现。创新社会治理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治理失灵问题,而造成社会治理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失灵、社区失灵和志愿失灵。要解决这些失灵问题,需要完善和发展社会工作体系,以宏观社会工作应对政府失灵问题,以微观社会工作应对社区失灵和志愿失灵问题。 标签: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失灵 一、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关联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来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举措,即完善社会治理新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等。由此看来,创新社会治理已成为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社会工作是在“助人自助、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秉承每个公民应受到社会周到而公正的对待、享有社会权的原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处理生活中的危机、灾难和人类日常生活难题为己任”①的专业或职业以及社会技术。作为专业,它能让社会成员享受专业的、周到的、无歧视的和有尊严的社会服务;作为职业,它能提倡并组织各种社会服务实践帮助人、影响人和改变人;作为社会技术,它能公正合理地协调与配置社会资源和机会,借此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使之重拾生活信心,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工作体系是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社会工作可为社会治理宏观目标的实现提供行动、政策和理论支撑。社会行政通过积极行动,做好顶层设计,保证既定的社会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社会政策是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它能为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社会政策已经成为国家或政府治理的基本工具;社会研究可借其研究成果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并影响社会行政活动。微观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嵌入社会微生活而推进社会治理中微观目标的实现。社区工作可以有效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推动其参与社区建设,从而有效化解社区冲突;个案和小组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对案主的心理干预、矛盾调处、鼓励有序的诉求表达等途径,让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解决、权益有保障,建构群众幸福的“微生活”。总之,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之中,会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克服社会治理失灵。 二、社会治理失灵的表现

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本土化的困境与路径

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本土化的困境与路径桑果果;马秀霞 【期刊名称】《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1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满足基层多元化利益诉求、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重点 解析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本土化这个核心议题,提出专业社会工作在嵌入我国基 层社会服务体制的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着公众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够、社会 工作专业性不足、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困境,制约了其参与基层社会治 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面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既要从外部寻求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又要从自身要素进行完善,让专业社会工作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文章提 出与基层党组织协同共建共治、构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扎根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对策建议。【总页数】10页(P68-76) 【作者】桑果果;马秀霞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科研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 院图书和文化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精英输入:新时代乡村治理主体的路径重构——基于万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 2.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分析 3.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内在逻辑、理论支撑和路径选择 4.专业化·本土化·规范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路径选择——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四届年会暨社会工作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述评 5.专业社会工作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治理的可行路径分析 ——以河南省社会工作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社工“1+7”文件

深圳社工“1+7”文件 来源: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 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现就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 1.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

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7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较早地遇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受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面临着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方面的“四个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来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人才是深圳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设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应当在社会建设包括社会工作方面带头落实好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步伐,力争取得比较大的突破。 2.明确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

街道社会工作站管理制度

街道社会工作站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街道社会工作站(以下简称社工站)运营管理,现制定以下制度文本,社工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 一、社会工作站工作制度(总则) 第一条社工站主要职责是为辖区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社工机构发展、社工服务项目实施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等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基层综合型服务平台。 第二条社工站工作人员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服务单位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以社会工作专业精神为引领,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高度认同社会工作价值观。 第三条社工站要有明确的考勤签到和行为规范规定,落实专人负责社会工作站场地管理,对场地使用、用水用电、卫生保洁、秩序维护等形成登记管理档案。 第四条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总结和部署工作,协商解决问题。每季度按需定期组织社工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政策讲解、业务指导、经验分享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 第五条建立专职社工及志愿者的工作考核机制,具体方法由各社工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要注重实效,简便易行,宜于操作。

第六条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驻站社工要根据日常工作中形成服务档案及时主动地进行保存,电子文档有明确的目录管理,存档文件路径清晰,以便日后查阅。 第七条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承接运行服务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设计社会工作站项目科目,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 第八条结合社工站发展规划,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每个服务年度应对社会工作站承接机构进行中期、末期两次评估,组建第三方评估小组,承担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评估工作,发挥好评估的导向作用,确保评估公正、公平、公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