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一、就准则体系的法律定位而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

组成部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是法规体系,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具

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约束力。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

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

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国

家主席签署颁布,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以国务院总理

令公布,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长令公布,规范性文件由国

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门文件形式印发。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

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财政部金人庆部长签署公布的;具体准则及

其应用指南属于规范性文件,财政部以财会字文件印发。会计准则作

为法规体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否则就属于违

规行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虽不是法规体系,但某个国家或地区如果

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应当全面地执行;如果是借鉴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就应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的趋同。中国属于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以法规形式制

定和发布会计准则,更有利于准则的贯彻实施。

二、就准则体系的内涵而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要素和主

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同时兼顾了会计记录的要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规范会计记录,而由企业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准则自行处理。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比如,什么是资产?判断资产的关键是能否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能为企业带

来预期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负债强调现时义务,也就是说,某项义务形成企业的负债时,表明企业一定承担支付义务。什么是收入或费用?收入或费用突出日常活动,只有企业日常活动形

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才构成营业收入或成本,非日常活动形成

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属于利得或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所

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净资产体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润的实

质是净资产的增加,亏损表示净资产的减少,等等。会计计量解决的

是定量问题,即在确认的基础上确定金额。会计确认和计量构成了会

计政策的主要内容。报告是确认、计量的结果,是连接企业和投资人

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载体和桥梁。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通过充

分披露的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判

断企业的内在价值,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投资决策等。

财务报告具有特殊作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调了财务报告的地位。

基本准则单独规定了财务报告一章,具体准则大都规定了披露要求。

这些披露要求与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

务报表、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每股收益等报告类

准则,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从2002年

开始,将国际会计准则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①,是从投资人等信

息使用者决策的立场出发,向投资人等提供反映企业会计要素和主要

经济业务事项确认、计量结果的财务报告。我国的会计准则虽然没有

称为中国财务报告准则,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出发点和理念是一

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到应用指南,其

核心是围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加以规范的,从而实现了中国会计

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涵上的统一。

会计记录是在确认和计量基础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运用会计科目进行账

务处理的方法,我国以前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形

式加以规定,其中涵盖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融为一体。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这种传统做法,明确了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构成准则体系的正文,从而实现了国际趋同;同时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了156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作为准则应

用指南的附录,附录中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不再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内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涉及会计记录,主要是规范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科目由企业自行设计并进行账务处理。

我国目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能缺少对会计记录的规范,这样

设计和安排,能够使会计准则更具操作性,便于准则体系全面准确地

贯彻实施。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三、就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项目的对应关系而言,不仅整体架构保持

了一致,而且大多数项目做到了相互对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由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这

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整体架构一致。

我国的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会计准则中起统驭作用,是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主要规范了财务

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

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内容。

我国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正文涵盖了目前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交易或

事项的会计处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部结构相同。具体准则分

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了各项具体

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

化和重点难点内容提供的操作性规定。

我国会计准则实施后,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将以财政部规范性

文件形式陆续印发解释公告,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的解释公

告相互对应。

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后将保持相对稳定,实际工作中如果出

现了新业务需要制定新准则项目加以规范时,我们将根据基本准则并

遵循既定的程序制定必要的具体准则,同时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

2005年下半年,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完成之际,我们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多名理事和技术专家就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

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问题进行了数次全面深入的研讨,双方最终达成

了共识。2005年11月8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秘书长王军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爵士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联

合声明主要强调三点:一是中国将趋同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目标

之一,旨在使企业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同,趋同的具体方式由中国确定。二是确

认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只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②等极少数问题

上存有差异,除此之外,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三是国

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确认了中国特殊情况和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包

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和同一控制下的企

业合并,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可以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寻求高质量

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决方案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

从全球会计趋同的情况看,大都选择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

同模式,比如欧盟、澳大利亚、韩国等。我国属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具有特定的法律基础、经济环境和文化特色。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会

计准则体系建设必须创新模式,贯彻会计国际趋同“四原则”,走立

足国情、国际趋同的道路。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尚存的极少差异

1.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国际准则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所发生的交易作为关

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要求充分披露。这一规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多,如按国际准

则规定,大多数都是关联企业,实际上这些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如果

没有投资等纽带关系不构成关联企业。因此,中国准则规定,仅同受

国家控制但不存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企业,不认定为关联

企业,从而限定了国家控制企业关联方的范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披

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同了中国的做法,并借鉴中国准则修

改《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2007年2月22日,国

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布了该准则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计划在年内完成;如果顺利,届时此项差异将随之消除。

2.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国际准则对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允许转回,计入当期损益。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认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价值较大的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计提减值损失后,价值恢复的可能极小或不存有,发生的资产减值应当视为永久性减值,所以中国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此类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的规定表示理解,希望我们关注国际准则与美国准则的趋同进展,因为美国的资产减值准则对于部分非流动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也是不允许转回的。

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不同但不构成差异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我国的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国际准则只明确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规范,没有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我国实务中,因特殊的经济环境,有些企业合并实例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不对其加以规定,就会出现会计规范的空白,导致会计实务无章可循。所以中国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准则在这方面的规定和实践将为国际准则提供有益的参考。

2.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是会计中重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当前的,历史成本是过去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以充分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国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主要是考虑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很多资产还没有活跃市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如

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现象。因此,中国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准则

规定,只有存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

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同中国的做法,并

将如何在新兴市场经济中应用公允价值问题列入其主要议题加以研究,还表示希望中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

3.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

单独规定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的会计处理。非流动资

产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终止经营是指对企业的车间、分部、子公司等予以处置或将其划分为准备出售对象。根据该准则规定,如果企业管理层准备处置该部分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就应将这部

分资产从非流动资产转出作为流动资产,停止计提折旧或者摊销,采

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孰低计量,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

值减去销售费用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我国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单

独制定这一准则项目,而是在固定资产、财务报表列报等相关准则中

采用其他方式处理,达到类似效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赞同我们的

做法。

4.设定受益计划

《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对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

类型的离职后福利规范了会计处理。因为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

类似设定受益计划方面的规定,会计准则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等类似于国际准则中设定提存计

划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的规定与国际

财务报告准则是趋同的。

5.恶性通货膨胀会计

《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规定

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要求。我们认为,中国在宏观调控

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期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没有必要制

定这一准则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完全赞同我国不制定该项准则,但提出在中国准则中,应当明确境外经营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发生恶性

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我们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建议,在外

币折算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要求

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或地区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一般

物价指数进行重述,再按重述后的报表进行折算。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在准则项目上作出了更加合

理的安排

中国会计准则在某些项目的安排上作了适当调整:一是将《国际会计

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分解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金融资产转移三个准则项目,将复杂的金融工具业务进行

细分,以更好地指导实务;二是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

险合同》分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两个准则项目,对保险合同的

确认、计量和报告作了比国际准则更加详尽、系统的规范;三是将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国际

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中的投资》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

合营中的权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及其

应用指南,既符合中国会计实务多年来的习惯,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准则内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我们的上述安排表示赞赏。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等效

等效就是具有同等效力。会计准则等效是我国企业在那些实施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的国家或地区上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不

再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只对个别项目作出说明或者编制极少项目的

调节表,毋须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全面转换。等效还涉及审计

准则,注册会计师按照等效的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应当是认可的。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但要完成与世界主要国家和

地区会计准则的等效,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

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后,财政部就开始研究并启动与那些实施国际

财务报告准则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等效问题的相关工作,而且进展

较为顺利。

一、中国与欧盟的会计合作

中欧会计合作是中欧财金对话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欧盟作为世界

主要经济体,中欧经济合作是双赢的。欧盟从2005年开始实施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中国与欧盟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已有共同的制度基础。

2005年以来,双方开展了密切的会计合作。2005年11月,中国与欧

盟签署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联合声明。2006年11月24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欧盟代表就建立中欧会计合作工作机制、欧盟

将中国会计准则列为第三国等效准则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认为,鉴于中国会计国际趋同所取得的成效,在2009年之前,欧

盟将考虑把中国作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国家对待。如果实现

等效,中国企业在欧盟上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将得

到认可。

二、中国与美国的会计合作

中美建立了联合经济委员会和双边对话机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

的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美国在安然

事件以后,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始对话和

趋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双方增强了会计领域的联系和沟通,

随着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工作的进展,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积

极推动和解决中美会计准则的合作与等效问题。

三、中国与日本、韩国的会计合作

从2002年开始,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会计领域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每年召开一次三国会计准则会议,沟通三国会计准则的进展,并就会

计国际趋同问题进行磋商。2005年,在我国西安召开的中日韩三国会

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上,三方签署了会计合作备忘录。2007年3月15

日,韩国正式宣布了全面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路线图,日本也正

在进行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工作。以上进展为中国与

日本、韩国会计准则实现等效创造了条件。

四、中国与澳大利亚的会计合作

澳大利亚同样是从2005年开始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

与欧盟的情况相同,目前都在研究和总结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实施中的问题。中澳在会计准则方面已经建立了联系和沟通,澳大利

亚财政部和会计准则理事会非常关注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与实施情况,以及会计国际趋同的进展及所取得的成效,中国将进一步加大与澳大

利亚会计合作的力度。

五、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会计合作

香港从2005年开始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6年5月,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在香港签署两地会计准则趋同

的联合声明。双方认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

势的必然要求,中国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将有助

于两地企业及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2007年以来,我们与香港会计师

公会就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问题举行了多次技术会谈,一致认为,实现等效是两地的共同愿望,应当加快工作进度,尽早完成等效工作。内地与香港增强会计合作并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

和会计领域等诸多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实现两

地企业、会计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共赢。

此外,我国还将增强与俄罗斯、非洲等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合作。2005年,财政部派出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财政部和会计准则理事会,双方

都表示了增强中俄会计合作的愿望。2006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中非合作

论坛,加大了中非合作的力度,会计应当积极配合,开展会计合作。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整体框架、内涵和实质上实现了

国际趋同,并得到了有效实施,将我国会计提升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

行列,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

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健

康发展,同时为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会计准则等效

奠定了基础。趋同仅仅第一步,等效才是目标。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与

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有利于贯彻“走出去”战略和

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顺应经济

全球化趋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①2001年,在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础上改组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准则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一总称也涵盖了国际会计准则和解释公告。

②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方面的部分差异在正式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6号——政府补助》中已消除。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18年会计继续教育《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18年会计继续教育《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18年会计继续教育《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下列各项计量属性中,属于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金额计量的是()。 B.重置成本 2.下列会计要素中,属于政府会计主体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是()。 C.净资产 3.下列各项中,属于完整性的定义是()。 B.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负债的计量属性的是()。 C.名义金额 5.下列各项中,属于具有最高效力的文件是()。 A.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6.下列各项中,属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法律层次是()。 C.部门规章 7.下列各项中,属于适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政府会计主体是()。C.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 8.下列各项中,属于政府财务会计要素的是()。 C.净资产 10.下列各项计量属性中,属于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的是()。 C.现值

2.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资产金额能够持续、可靠计量。对 3.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对 4.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错 5.符合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政府决算报表。对 6.政府会计主体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公允价值。错 7.无法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的,才可以采用名义金额计量。对 8.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错 9.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对 10.预算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错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最新整理)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存在着差异及差异存在原因是什么,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会计环境对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比较;会计环境 【Abstract】Listed companies implement new standard mark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and difference existence the reason, thi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Compar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一、绪论 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世界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很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增多,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成为会计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审慎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一)结构趋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筹驾驭作用,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类似于与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并发布的实施指南以及相关的解释公告。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上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趋同 1.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修订后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6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也由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向侧重实体理论。

(完整版)政府会计准则(全文)

目录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5)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 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8) 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9) 第一节资产 (9) 第二节负债 (11) 第三节净资产 (12) 第四节收入 (12) 第五节费用 (13) 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4) 第六章附则 (15) 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7) 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7) 第一章总则 (17) 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7) 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7) 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9) 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0) 第六章附则 (20) 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1) 第一章总则 (21)

第三章长期投资 (22) 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2)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2) 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5) 第五章附则 (26)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7) 第一章总则 (27)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7)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8)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0)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0)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2)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2) 第六章附则 (33) 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4) 第一章总则 (34) 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4) 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6) 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7)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7)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9) 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9)

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1) 第一章总则 (41) 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2) 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3) 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5) 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5) 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7) 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7) 第六章附则 (48) 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0) 第一章总则 (50) 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0) 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1) 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2) 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4) 第六章附则 (54) 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6) 第一章总则 (56) 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7) 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9) 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0) 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2)

会计准则制度适用范围

一、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18号2006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

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二、企业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 25号2008年12月28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外合资企业范围内实行,其他企业仍然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共计十四章一百六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原则、会计记帐方法、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记帐程序、会计报表格式、报送程序和编制说明、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处理方法、会计制度的修订、补充权限及其他有关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等。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均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改革中。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诞生意义重大。本文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发展阶段、主要成效及启示四个方面深入揭示了其发展历程,分析构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重大意义,并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准则发展阶段 一、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发布于1992年11月30日,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施行。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共有10章66条。 第二层次是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按规范对象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共同业务的具体准则,如收入、存货、投资等;二类是有关特别行业基本业务的具体准则,如银行业等;三类是有关披露的具体准则,如现金流量表等。 二、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1、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这近10年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制订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对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审计鉴证业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内搞活”的要求,对其它企业会计改革也进入了探讨阶段。 2、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 上个世纪90年代,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在会计改革上搞了“两则两制”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保留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因此这个阶段的会计改革可以称之为“全面转轨阶段”。 3、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除此之外,还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由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业务比较特殊,所以就单独制定了这么一个制度。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又发布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我们的会计制度体系从原来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成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企业。

浅析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浅析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摘要: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准则体系的持续完善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企业会计造假案引发了会计界对会计准则质量问题的讨论和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呼吁。研究会计准则体系的持续完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详细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持续完善的策略建议。 关键字:会计准则、体系、完善、建议 一、概述 国外发达国家均在逐步完善已有的会计准则体系,美国逐步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完善和复杂的会计原则,英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则制定了明确的会计准则框架,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定框架,使得出台的会计准则不具计划性,协调性较差。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组成。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是基础,被称为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主干,也是财务会计实务的具体规范。具体会计准则,即一般包括引言、定义、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应披露的事项。引言部分指明了特定准则所涉及的会计事项。定义部分对术语加以界定,也即基本概念的界定。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部分是具体会计准则的主体,也就是有关“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涉及会计要素项目的确认条件、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应披露的事项部分规定企业会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特定准则所涉及的会计事项应列示于何报表及何项目之下,以及报表附注应包括的内容。然而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之间尚有需要协调的概念,如果会计准则概念的框架都没有构建清楚的话,是很难进行国际化协调的。此外,在《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条明确提出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依据加以制定的,会计准则应该是会计法下的会计基础法规,但是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法》中,却丝毫没有提及到以其为依据的“会计准则”,这就模糊了法律主体概念,从而使人产生法律认识上的错误,需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涵盖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设计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其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远比我国会计准则丰富。第二、组成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也就是财务概念框架不属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而我国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类似的基本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需求保持基本同步发展,并随着需求变化而不断修正和完善,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这近10年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制订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对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审计鉴证业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内搞活”的要求,对其它企业会计改革也进入了探讨阶段。

政府会计准则及解读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5年10月23日,楼继伟部长签署财政部令第78号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称《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下是《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为前提。 第八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按规定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九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同时登记外币金额。 第十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第十一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二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现金流量等。 第十三条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报告使用者决策或者监督、管理的需要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政府会计主体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五条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政府会计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其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不同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的差异与趋同 张本磬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451191 摘要: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经济遭受重创,财政体系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基于此,国际社会强烈要求重新修改目前使用的各个国家会计准则,重新制定国际统一且高效合理的会计准则标准。2007年1月1日,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并施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迈向国际化。本文以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性与差异性为主题,分析、总结了两种准则在趋同道路上的进程与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两种准则在目前所存在的各项差异,希望我国能够成功实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 关键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随着经济、资本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不断强大,投资人的投资对象也不仅限于本国的企业。由于各个国家都制订了各自的会计准则,如果需要跨国筹资,势必要投入人力、财力依照另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或编制比较调节表。因此建立高质量、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已经刻不容缓,并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重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速了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需要积极采取行动,以适应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 一、两种准则趋同性分析 (一)两种准则趋同的现状与进程概述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新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以下简称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下简称IFRS)趋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相关的应用指南构成,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与IFRS的整体架构趋同(IFRS由编制财务报表框架,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和解释公报三部分构成),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相关借鉴。新会计准则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革: 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更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加突出其相关性、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介绍 财政部会计司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其中,基本准则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供投资人作出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 从国际会计惯例看,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是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它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

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 在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金人庆部长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形式签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属于规范性文件,分别于2006年2月15日和2006年10月30日以财政部文件形式印发。 (二)基本准则的作用 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实务问题层出不穷,会计准则需要规范的内容日益增多,体系日趋庞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各项准则的制定建立在统一的理念基础之上,基本准则就需要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我国基本准则规范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一般要求,是准则的准则,它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严

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完善 完整版

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完善 中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状况和在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我国在实施会计准则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分析了问题成因;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并从完善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的制定状况存在问题实施完善和发展 2010.11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3) 第一章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状况 (4) 第二章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4) 2.1 基本会计准则功能相对模糊 (4) 2.2 会计准则内部逻辑一贯性较差 (4) 2.3 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4) 2.4 会计准则之间或与相关法规之间协调不够 (4) 第三章建立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 (4) 3.1 制定明确的会计目标 (5) 3.2 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5) 3.3 以目标为导向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5) 3.4 继续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6) 3.5 建立科学的会计准则质量评价体系 (6) 第四章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成效 (6) 4.1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6) 4.2 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7) 4.3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 (7) 4.4 对表外项目的披露给予了充分关注 (7) 4.5 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7) 第五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 (8) 第六章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引言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这已被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工作的实践所证实。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有许多漏洞和空白,但起点较高,发展迅速。在第三次会计改革中,我国又明确指出,要继续制定与发布具体会计准则,加快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真正的会计准则理论框架,没有明确地为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模式定位,与其他经济法规不协调等原因,使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加完善,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我国会计人员不多的摸索和探究中发现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制定的过程中一次性完善,需要我们不断的进步。我国会计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准则也应适时的修改和完善,以使其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使其更好的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会计准则的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从世界范围看,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会计准则建设和实施,而会计准则的实施完善是会计准则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加的完善,更好的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简介

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财会[2006]3号,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分别是: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内容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内容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约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条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由企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口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介绍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介绍 引言 按照财政部领导关于着力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加速实现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指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22项准则,并对26项准则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施行。这些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一节执业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 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中注协成立后,非常重视执业规则的建设。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这些执业规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和专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3)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订执业准则、规则,报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经财政部批准同意,中注协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 到2003年年中,中注协先后制定了6批独立审计准则,包括1个准则序言、1个独立审计基本准则、28个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10个独立审计实务公告、5个执业规范指南,此外,还包括3个相关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和后续教育基本准则),共计48个项目。 三、完善与提高阶段(2004-) 随着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立,制定工作转向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与提高准则质量并重。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在财政部领导的部署下,中注协根据变化的审计环境、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和修订审计准则。 第二节加快执业准则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带来巨大审计风险,需要通过完善审计准则加以应对。 随着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会计判断和估计日益复杂,一些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需要出台新的准则予以指导。 第二,部分准则项目已不能满足行业要求,需要及时制定和修订审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一、就准则体系的法律定位而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 组成部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是法规体系,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具 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约束力。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 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 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国 家主席签署颁布,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以国务院总理 令公布,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长令公布,规范性文件由国 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门文件形式印发。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 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财政部金人庆部长签署公布的;具体准则及 其应用指南属于规范性文件,财政部以财会字文件印发。会计准则作 为法规体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否则就属于违 规行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虽不是法规体系,但某个国家或地区如果 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应当全面地执行;如果是借鉴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就应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的趋同。中国属于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以法规形式制 定和发布会计准则,更有利于准则的贯彻实施。 二、就准则体系的内涵而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要素和主 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同时兼顾了会计记录的要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规范会计记录,而由企业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准则自行处理。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比如,什么是资产?判断资产的关键是能否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能为企业带 来预期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负债强调现时义务,也就是说,某项义务形成企业的负债时,表明企业一定承担支付义务。什么是收入或费用?收入或费用突出日常活动,只有企业日常活动形 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才构成营业收入或成本,非日常活动形成 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属于利得或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所 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净资产体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润的实

2017年会计继续教育《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解读》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解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开始施行日是()。 A、2015年1月1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7年1月1日 D、2018年1月1日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2、以下不属于政府预算会计要素的是()。 A、预算支出 B、预算结余 C、净资产 D、预算收入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3、以下关于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体是政府各部门、财政部门 B、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体是政府各部门、财政部门 C、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D、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4、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个表述体现了政府会计准则的()。 A、可靠性 B、可理解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及时性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5、以下属于政府会计中流动负债要素的是()。 A、长期应付款 B、应付政府证券 C、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 D、应付职工薪酬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6、下列关于收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收入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B、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C、收入能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 D、收入需要区分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7、政府会计主体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 A、现值 B、历史成本 C、公允价值 D、重置成本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正确] 8、下列关于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决算报表编制时采用汇总方式 B、政府决算报表采用收付实现制 C、政府财务报表采用权责发生制 D、政府财务报表编制时采用汇总方式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财务报告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摘要:自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2008年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到目前已逐步形成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一系列解释公告构成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关键词:会计准则改革与发展国际化发展方向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回顾 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始终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成绩有目共睹。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为改善投资环境,使我国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式与输出口径尽快地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在比较、分析发达国家的会计原则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的会计准则被提上日程。 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引进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为研究我国会计准则提供了一种有重大借鉴意义的研究方法。1992年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公布了具体准则的征询意见稿,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与国际通行会计惯例的衔接。以《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发为标志的会计变迁,主要是针对会计规则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其体现出明确的市场经济导向,用该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来表述,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接轨”。1993年7月1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大行业会计制度正式开始实施,跨出了我国会计改革的第一步。1998年10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这体现了我国官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尊重社会公众对会计准则广泛参与的需求,体现了政府部门做好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诚意。针对有关会计准则不够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信严重的现实情况。 到2001年,我国已经陆续发布了32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已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定稿发布,正式实施。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这份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组成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及国际投资活动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会计方法在国际范围内相同或相近。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按照这一目标,财政部基本完成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将由近40个会计准则构成。这些会计准则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会计准则,二是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可以分为三类: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一般业务准则主要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所得税,固定资产,租赁,收人,职工薪酬,股票期权,捐赠与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投资,企业年金,每股收益,无形资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报告准则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等。 三、我国会计准则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