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表1

项目编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主持人:

申请学校:佳木斯大学

申请时间: 2011年3月30日

结题时间: 2013年4月30日

项目类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主持人联系电话:

E-mail: jmszyf@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6443839.html,

黑龙江省教育厅制

一、成员

主持人

姓名

张玉峰性别男年龄45 职称教授

主要教学改革与科研经历

主要教改课题:

1.1999-2001佳木斯大学教务处课题?电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主持2. 2005-2007佳木斯大学教务处课题?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主持3.2006-200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主持主要科研课题:

1.2001年81681部队课题?基于新训练科目的起倒靶电控系统设计?主持2. 2009年佳木斯大学科技处课题?太阳能路灯智能控制器?主持3.2009年佳木斯大学科技处课题?同步喷雾控制系统的研制?参与4.2010年佳木斯大学科技处课题?N种典型电路仿真分析方法及研究?参与主要教学、科研获奖:

1.?电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获2001年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2.?《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8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三等奖主持3.?一种射击靶控制系统?2009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持4.?一种靶体及射击靶控制系统?2009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持

项目组其他成员

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称学位项目分工

王全男41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寻求校企联合、电子工艺实习基

地建设

张玲玉女36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士完成项目方案的实施、完成项目论文写作发表

李凤霞女33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讲师硕士完成项目方案的

实施

赵化启男37 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副教授博士完成项目方案的

实施

二、立项依据

1.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实为人才发展战略,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关键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的质量,对我国在国际高科技领域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学人才培养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而崇高的使命。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源,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主要任务。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实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总书记和总理在讲话中均深刻阐述了该指导方针的核心内涵及时代特征,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是发展科学

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中国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然而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教界乃至全社会。2005年,病榻上的钱老忧心忡忡地对总理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抛开国家层面,仅就大学毕业生而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公司、企业在选人和用人时非常重视学生能否快速的掌握、使用新技术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具有新时代必须的自

主创新能力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保障。

但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如何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为此,党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于2010年5月4日下发了教办[2010]3号《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文件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潜力的群体之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文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奥贝苏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即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基础知识领域相结合创设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任务,实现有意义的教学。教师提供多层次辅助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后,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的精讲,课外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行组织合作学习,最终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多维、互动式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模式。

本课题是通过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解决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等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授课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能紧紧围绕新型教学模型的创建这一实质来整合,能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将知识点融入目标任务之中,提高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真正促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各种实际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课堂教学扩展开来,接触到各种综合知识、前沿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及科技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佳木斯大学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了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的需要,大学和学院将这3门课列为基础教学平台课程。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的学生通过这些平台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学好本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工程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对教学的要求也应该越来越高。但目前平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验

技能等方面,都难以全面满足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对佳木斯大学这样一所地处边疆地域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台课程教学及其实验中实施创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成功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则利国利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创新素质教育开展的比较早,无论在学术思想、教育理念,还是在办学模式、教育体制方面都比较成熟,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大学人才培养“范型”。

国外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强调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思想逐渐成为教学思想发

展的主流。美国普遍认为教育不是单行道,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 ,而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为了获得最终的结论 ,而是通过与知识的接触与探索 ,在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中 ,去发现一些尚未了解的知识 ,通过发现法来学习。美国另一位教育家施瓦布则提出了探究学习法。他认为 ,学习活动就是一种探究活动 ,他主张学生自主地通过探究自然过程来获取知识 ,主张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所必需的探究的能力 ,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近年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 ,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基于问题式学习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它强调把学习设臵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还是基于问题式学习 ,都对传统的以记忆知识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提出了质疑 ,都要求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模式。

国外大学在构建创新型人材培养体系时,大都偏重于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积极营造独立思考、自立研究的学术平台。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经指出:?在大学,最明显的需要是停止对传授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强调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在美国大学的教学中,每门课的教学时数较少,在课时分配上,美国大学中课堂讲授约占 1/3,独立环节约占 3/5,实践环节约

占 1/10,课表中规定的自学时间与课堂讲授之比约为 4∶1 。美国的大学在课外,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独立研究。在课内,课堂讲授内容以重点、难点为主,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参与性的研讨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而非单纯的传递信息。

国外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以竞争取胜和富于创业精神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灵魂。美国学生除学习课程外,可以从事和自己专业研究有关的科研活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成功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的科研项目、企业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1969年负责本科教学的马戈利特院长创设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科研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为促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开创了先河。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记忆。总以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认为把知识记在脑子里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高校中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死记硬背还是主要的学习方法。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很多学生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专业课根本听不懂,最后甚至放弃了学习,最终退学、不能毕业。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激发他们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动力是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显课程与潜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层次有机结合并辅之以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着力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下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3.项目研究基础:

项目主持人硕士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工理论新技术专业、具有教授职称,目前已具有17年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经历,多次获得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学成果等各种教学奖励,具备了丰富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

项目主持人近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科学研究、教材编写和专利申报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都是本项目的研究基础,对项目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铺垫作用。主要包括:项目主持人结合教学科研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煤矿绞车电控系统的PLC变频改造设计》,《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剩余容量的模糊估计》,《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3篇为中文核心期刊;申请完成实用新型专利2项:《一种射击靶控制系统》,《一种靶体及射击靶控制系统》;主持编写教材3部:《电路与磁路》,《电子工艺实践教程》,《电路分析基础》;2001年为81681部队边防4团机动步兵连设计制作了10套起倒靶电控系统装臵。该

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满足了部队在新形势下的作战训练要求,提高了部队实战训练的科技手段和科技水平,提高了部队实弹训练效果,为科技强军做出了贡献;2001年完成PWM直流调速系统—佳木斯大学自制设备;1999-2001年,主持完成了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立项----电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于2001年获佳木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2008年,主持完成了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立项----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已经结题。2006-2008年,主持完成了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现已结题。于2008年7月获成果3等奖;2009-2011年,佳木斯大学科技处立项--太阳能路灯智能控制器,面上项目。

课题组成员目前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拥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已完成多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改革的重点重大项目,具有多项教学方法、多项教改成果并获得多项教学方面的省级、校级大奖。

主持人所在的教研室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1人,承担着佳木斯大学电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讲工作,负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电子工艺实习的实践教学任务。为了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的需要,大学和学院将这3门课列为基础教学平台课程。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组建了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由长期从事电路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组成。因此我们有条件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电子工艺实践等环节进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与实践,完成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更好的落实《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

佳木斯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和落实,并将创新型人才培养列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研究条件、人员配备和资金等方面已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各项措施均已落实到位。

三、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

1.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研究内容:

(1)夯实基础,教学相辅

1)要抓好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引进,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为学生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条件,

从而不断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机和稳定的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比如,将教师送到各大企业锻炼培养,利用假期组织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学习考察等,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感知,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内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上应该体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电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创新人才应该具有雄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因此理论学习是必需的。例如,美国大学本科工程技术专业都开设大量的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理论课程。二是加强实践环节。创新型人才要面对的技术和工艺更加复杂,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当充分利用四年的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抓好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按照?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进行基础课程改革,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此外,

还要注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建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

(2)加强校企合作,寻求创新平台

1)校企联合,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能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2)校企联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促进和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旨在培养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结果直接反映出教学质量的好与不好,实践证明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培养符合企业与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技能。要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现场考察,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

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教师队伍。

(3)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要突出技

能培训这一重点,加强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根据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臵和调整专业,在确定专业设臵的基础上,建设校内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

行现场顶岗实习。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

(4)突出专业基础教育特点,遵循创新性思维的内在规律,注重学生的?四性?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捷,变通能力、应用能力强,善于从新观念、新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在基础教育中我们应结合基础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灵敏性、渗透性综合性、独特性等四方面训练。

1)灵敏性:充分利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特点。对其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连动能力以及结合行业特点的分析能力进行反复的多种手段的结合实际的锻炼。例如,利用竞赛、参观、现场指导,典型结构的观察力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灵敏性。

2)渗透性:尽力做到平时信息和即时信息的密切结合,要鼓励同学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结合起来,要擅于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的信息经常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同时既要防止生搬硬套又要十分注意照顾到年轻人的兴趣广泛,易接受新事物的性格特点。

3)综合性:教学上特别注意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密切有机结合的能力培养和训练。更多角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积极结合生产实际综合选题,要结合实习考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要结合多门学科知识进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使学生的知识有机结合和整体化。

4)独特性:为锻炼学生随机应变、思维流畅的能力应进行多方面的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独特能力训练。例如,利用智力竞赛、速度竞赛、专题辩论、课题分析、综合作业竞赛等活动来发掘学生的开拓

和创新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创造欲源于创造的需要。这是一种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而总想在原有基础上搞点创新发明,推陈出新的强烈欲望,表现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对创造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周旋。具有创造性的人不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比智力更重要。

当今改革开放的环境对学生创造欲的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要求学生提

高自己的创造欲,对约定俗成的已为既成事实的东西,要经过自己的再思索,或加深理解,或赋予新意,

力图重新发现或使其有所发展,培养自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进行的良好心态。

(6)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观察事物的引导,进而有意识地注意某个认识对象。即以存疑的头脑来观察事物,以便较敏锐快捷地抓住事物发展的某些新趋势。

要让质疑在学生创新过程中正确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重点做到两点:一是善疑,二是敢疑。所谓善疑就是要提倡理智的怀疑,而不是盲目的怀疑。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慎、积极的怀疑,是科学发现的诞生与技术发明的产生的先导。而不假思索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是创新发明的大敌。所谓敢疑就是不迷信权威。传统的观念不见得全是真理,权威人物也会犯错误。盲目地迷信权威和名人,把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当做金科玉律,永恒真理,就会窒息自己的创造力,在前人的水平上停止不前。处于探索和创造过程中的学生,尤其是当自己还是无名小辈时,一定要以锐不可挡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

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本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突出对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知性的学习,拓宽其知识面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既有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即时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二是具有创新精神既要能对口对岗,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潜力和能力,又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将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将技术推广,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新。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角色关系,实现教学相辅;

(2)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任务背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3)让质疑在学生创新过程中正确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4)选择寻求适合学生个性和专业知识水平的电子实习基地和校企资源,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具体实施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

确定项目方向,组织课题组,讨论课题研究计划;文献查阅,考察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1年4月-2013年5月。

2011年 4月-2011年5月寻求校企联合,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建设;

2011年5月-2012年5月课题相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

2012年5月-2013年3月阶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反馈、总结、改进。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13年4月。

总结,评价,提供成果,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3.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

拟采取的研究途径:

拟采取的研究途径实施方案如图1框图所示。

图1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框图

首先分析学生特征,确定电类专业基础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然后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

目标核心,围绕这个?目标核心?,通过设计理论和实践两条路径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中理论路径包括:?夯实基础,教学相辅?、?注重学生的四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实践路径包括:?加强校企合作,寻求创新平台?、?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建设?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课外严格的科研、实践能力训练。而展开创新型人才培养,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信息研究法:本课题通过使用佳木斯大学数字图书馆资源,进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利用百度文库搜索及国内外各大知名学校网站收集到相关论文300多篇来确定选题,并在此基础上查阅了政府颁布的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法规文件等,来进一步展开课题研究,提出对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思路和策略;

(2)比较法: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各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找出他们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原则、目标、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上的异同,从而归纳?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经验,为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3)实践的方法:以我校电类基础教学平台为试点,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模式;

(4)系统研究法:依据电类专业系统理论对课题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规划设计,分阶段、分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主要保障条件:

(1)项目主持人及成员具有多年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经历,多次获得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学成果等各种教学奖励,具备了丰富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

(2)项目主持人及成员近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科学研究、教材编写和专利申报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都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坚强的基础;

(3)课题组成员拥有博士、硕士高学历,拥有教授、副教授高职称,已完成多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改革的重点重大项目,具有多项教学方法、多项教改成果并获得多项教学方面的省级、校级大奖;

(4)具有有力的研究对象支持---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

(5)佳木斯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和落实,并将创新型人才培养列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研究条件、人员配备和资金等方面已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各项措施均已落实到位。

四、项目成果

1.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实施范围:信息电子技术学院2009、201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和农业电气化自动化6个专业的学生。

教学受益面:首先受益的是上述实施范围内的学生。通过试点,将获得的成果向佳木斯大学全校其他基础课推广,然后向全省、全国的高校推广。因此课题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受益面非常广阔。

2.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1)发表2篇高质量核心研究论文;

(2)提供项目评价报告;

(3)提供课题结题报告。

3.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

(1)将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应用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

(2)提出了电专业基础课?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 金 额

学校财务部门盖章

考察调研费

资料费

交通费

出版费

会议费

500.00 500.00 1000.00 3000.00 1000.00

合计:6000.00

自筹经费情况

六、评审意见

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盖章 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需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公司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公司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级、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公司评选出来的科技创新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

示范作用,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技术岗位津贴制度。本着“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加快培养出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H”型人才发展双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尖端人才、中高级专家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两支队伍“H”型管理,改变独木桥式的事业发展模式,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事业发展上各行其道,人尽其用。 5、推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为激发广大员工开展科研开发、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对申报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自主创新项目等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经营实际中进行应用、推广和再创新的,按照《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有力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潜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6、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企业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解答

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我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教体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 以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校本教研为重点,抓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这一中心,以微型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二、工作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 面向全体,分层实施。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的农村一流特色学校。

三、改革年级及学科 年级以七一九年级,学科以语文为主逐步向其他科目延伸。 四、具体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张永固 副组长:贾习文 成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重点针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的实施。 2、教师培训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法不转变,即使用新教材,也可能走老路。因此,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 程功能、课程评 价、价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在培训形式上,我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现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培训与广大教师的实践反思相结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学校校长组长文彬,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村校主任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2、组建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各村校主任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XX 申请部门:XX学院 联系电话:13507XX E-mail: [email protected] 填表日期: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哪些知识,

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技术专业的13级学生(软件技术3131-3134班)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创新型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申请者: 所在学校: 起止日期: 200 年月日至200 年月日 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制

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并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 三、全面的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求大学生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大学生本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自己思想理论学习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融实践与科研为一体,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高校培养和造就一批跨世纪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高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和实训实验环节中,设置演示实验、基本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三类不同要求的实验。演示实验旨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基本型实验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综合型实验着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五、模范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而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要求诚实守信是道德之本。待人诚实,拒绝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是调解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要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则要做到先人后己,把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否定利己主义、个人至上、损公肥私,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慎独,这一自古以来的道德修养准则,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只有在一切复杂的情况下,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状态。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澄江县第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澂江县第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2013年3月制定并实行) 为了落实澂江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澂江四中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机构及职能 1、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张俊 职责:负责课堂改革的总体策划工作 副组长:熊海涛、丁光庆 职责: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协调工作,并负责课堂教学改革数据和资料的整理等工作。负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中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的改革。 成员:张玉坤、张树勇、孙宏林、杨宝帮、吴嘉坤、叶张宝、李琼芬、董明、韩祖信、李王友、莫长虹 职责:主要负责各阶段及相关学科的评议与评估工作。 2、课堂教学改革评议小组: 课堂教学改革评议小组的职责是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每阶段的评价标准,上好示范课,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课题组教师的研究发展情况,审核评议教师上课的达标情况。 评议组长由课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提名聘用,任期一年,原则上由各教研组长担任,并选择部分班主任或骨干教师参加。 课堂教学改革评议小组: 组长:熊海涛

职责:负责评议小组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并有效组织评议。具体负责评议小组的审核评议工作。 组员: 杨宝帮(负责语文组)吴嘉坤(负责数学组)叶张宝(负责英语组) 李琼芬(负责政治组)董明(负责物理组)韩祖信(负责生化组) 李王友(负责史地组)莫长虹(负责体艺组)张玉坤(负责班级评估) 3、课堂教学改革集体备课小组 备课组长职责:①指定集体备课时间、研讨地点;②安排初备内容;③组织集体研讨;④形成教案并上传;⑤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讨制度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研讨制度 1、每学年(期)初召开会议研讨确定课堂教学改革的范围、参与教师、制定或修改相关的制度。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现状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日期: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源,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人才资源。特别是需要建设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归根到底,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 关键词:转变观念引进培养创新机制优化配置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首先要定位何谓人才,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分类和概念,人才按类型可分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按层次可分为一般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学术界对人才表述的概念是广义的。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具体的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创新型人才就是人才队伍中具备良好创新素质、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做出创造性工作和创新成果的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并做出巨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或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他们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这一宝贵的群体资源,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企业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滦是有着百年基业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发展,在践行“一基五线”的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的新形势下,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开滦不断壮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开滦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多年来我公司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引进了各类、各层次的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匮乏。就如何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而言,主要是从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引进培养、创造优良环境等方面着手,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机构 顾 问:洪xx 周xx 易xx 组 长:徐xx 副组长:廖xx 颜xx 彭xx 成 员:易xx

周xx 徐xx 易xx 杨xx 左xx 阳xx 陈国伟 陈xx 周xx 说 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言稿: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江苏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的深化融合,既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产业,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新兴产业。在?十二五?到来之际,加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是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总体看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存有差距。我们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强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着,只有创新,产业才有连续发展的活力、产品才有持续推动的市场、产出才有陆续突破的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社会、政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努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主体地

位。政府要为企业充分提供创新因子,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重点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产业实现迅速突破,壮大和培养一批省内创新型龙头企业。 二是要积极推进政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加快组建一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组成的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与鼓励省内龙头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学府合作,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运行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体制。 三是加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府组织成立能够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催生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催生新兴战略性产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完善体制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才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与进步的过程,我们要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制和体制。 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建立有序的产业进入和退出的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形成成熟的市场化发展和盈利模式。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9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 2010?05 ■ 责任编辑:陈礼达 E-mail:chenld@cutech.edu.cn 1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还有误区 误区之一,把学历作为判别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依据,认为只有高学历者属于创新人才。这一认识导致在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把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学生作为重点培养群体,对本科、专科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尤其是忽视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质的培育。 误区之二,把智力作为判别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准,认为唯有高智力者属于创新人才。这一认识导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把开发智力、学习知识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对创新型人才的情商、思维、人格等素质的开发和培育。有专家研究表明,一种创新的成功,智商因素的作用可能只占20~30%,情商因素的作用占70~80%。 误区之三,把普遍意义上的国民素质教育等同于特定意义上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素质是一个特定概念或者说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概念,包括知识、思维、能力、个性特质等方面的素质。尽管国民素质与创新素质两者之间具有交叉重合,但它们的外延内容并不完全等同,国民素质教育不能够替代创新素质的培养。 1.2 创新教育的理念尚未“落地生根”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育思想而言的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反映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推行了一 系列教学改革举措,许多高校尤其是一批研究型大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各种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处在思想理念宣传层面,尚未贯穿于科技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之中。高等学校在招生、课程体系、选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专业实习、论文撰写、教学评价等环节,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还没有结构性突破。高校招生根据高考成绩录取,学生还是按照学校给定的、选择余地很小的课程学习,教师多数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考试还是死记硬背教材或任课教师授课内容,还没有真正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体制。 1.3 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由于“两课”、英语等国家统一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占了很大比例,加上专业课程过多,因此留给必修通识课程的空间相对不足,通识教育往往成为一种点缀。另外,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缺少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创新方法论等课程。 1.4 教学方式仍以守成性教育为主 维持性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教与学的方法以教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 问题与建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创新人才。近十多年来,我国对高等院校的本科教 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仍存在认识不充分、落实不到位、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以守成性教育为主、学生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校教师创新引导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必须在高等教育后续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形势。 创新人才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吴志华 廖志豪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摘 要: 关键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