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药剂学教学大纲

最新药剂学教学大纲

最新药剂学教学大纲
最新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81

课程名称:药剂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64学时/4 学分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春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内容简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制剂生产中的基本单元操作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学理论研究、剂型设计、开发研制新药、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

3、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1、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

2、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

系。

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

1、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剂剂型的分类。

3、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

4、熟悉DDS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

1、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2、熟悉药品标准;了解国外药典的概况及发展。

3、熟悉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4、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六节GMP、GLP与GCP

1掌握GMP GLP与GCP的概念。

2、熟悉GMP的规范。

第七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1、了解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2、了解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

1、掌握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2、熟悉液体制剂的分类。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熟悉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2、熟悉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第三节低分子溶液剂

1、掌握溶液剂的概念、特性及制备方法。

2、熟悉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醑剂、甘油剂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第四节高分子溶液剂

1、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2、熟悉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第五节溶胶剂

1、熟悉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2、熟悉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第六节混悬剂

1、掌握混悬剂的概念及物理稳定性。

2、熟悉混悬剂的稳定剂种类。

3、熟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4、了解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第七节乳剂

1、掌握乳剂的概念、分类。

2、掌握常用的乳化剂种类。

3、3、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

4、4、熟悉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稳定性。

5、5、了解乳剂的质量评定。第八节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1、熟悉搽剂、涂膜剂和洗剂的概念。

2、了解滴鼻剂、滴耳剂和、合剂的概念。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第一节概述

1、掌握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2、掌握灭菌与无菌技术的种类。

3、了解空气净化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

第二节注射剂

1、掌握注射剂概念、分类。

2、掌握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

3、掌握等渗调节计算方法。

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

1、掌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路线。

2、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

3、掌握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4、熟悉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

5、了解典型注射剂处方与制备工艺。

第四节输液

1、掌握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

2、掌握输液的制备方法。

3、熟悉输液的质量检查。

4、熟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了解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6、了解典型输液处方及制备工艺分析。

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

1、熟悉注射无菌粉末分装技术。

2、熟悉注射用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

6、了解典型冻干无菌粉末处方及制备工艺。

第六节眼用液体制剂

1、掌握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2、熟悉滴眼剂与洗眼剂。

3、熟悉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方法。

4、了解滴眼剂处方及制备工艺。。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第一节概述

1、掌握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通则

2、熟悉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3、熟悉Noyes-Whitney 方程及应用。

第二节散剂

1、熟悉散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

2、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散剂举例。

第三节颗粒剂

1、熟悉颗粒剂的概念、特点。

2、熟悉颗粒剂的制备、质量检查。

第四节片剂

1、掌握片剂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片剂常用的辅料及其特性。

3、掌握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

4、掌握湿法制粒技术和固体的干燥技术。

5、熟悉压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6、了解片剂的质量检查。

7、了解片剂的包装、片剂举例。第五节片剂的包衣

1、熟悉糖包衣工艺与材料。

2、熟悉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

3、了解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第一节胶囊剂

1、熟悉胶囊剂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3、了解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第二节滴丸剂和膜剂

1、熟悉滴丸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

2、熟悉膜剂的概念与特点。

3、熟悉常用的膜剂材料及特性。

4、了解膜剂的制备方法。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第一节软膏剂

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2、熟悉软膏剂常用的基质。

3、熟悉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药物的加入方法。

4、了解软膏剂的附加剂。

5、了解软膏剂的质量检查。第二节眼膏剂

1、了解眼膏剂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眼膏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第三节凝胶剂

1、熟悉凝胶剂的特点。

2、熟悉常用水性凝胶基质种类及特性。

3、了解水凝胶剂的制备及处方举例。第四节栓剂

1、掌握栓剂的概念、种类及质量要求。

2、熟悉栓剂的处方组成。

3、熟悉栓剂的制备及处方分析。

4、熟悉栓剂的治疗作用(局部及全身)及临床应用。

5、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

第七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第一节概述

1、掌握气雾剂的特点、气雾剂的分类。

2、熟悉气雾剂的吸收特点。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

1、熟悉抛射剂种类、命名原则。

2、熟悉气雾剂中药物与附加剂要求。

3、了解耐压容器及阀门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

1、熟悉气雾剂的处方并举例。

2、了解气雾剂的制备工艺。

3、了解气雾剂的质量评定。

第四节喷雾剂

1、熟悉喷雾剂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喷雾剂的装置。

3、了解喷雾剂的质量评价。第五节吸人粉雾剂

1、了解吸入粉雾剂概念、特点。

2、了解粉末雾化器构造。

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第一节概述?

1、熟悉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2、熟悉浸出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3、了解中药剂型的改革。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熟悉药材的预处理、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浸出方法。

2、了解浸出设备。

3、了解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过程。第三节常用的浸出制剂

1、熟悉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概念与特点。

2、熟悉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3、熟悉颗粒剂(冲剂)的概念制备方法。第四节浸出制剂的质量

1、了解控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取过程方法和控制浸出制剂的理化指标。第五节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

1、熟悉中药注射剂概念。

2、了解眼用制剂、软膏剂、中药片剂、中药胶囊剂、中药栓剂等剂型的特点。

第二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第一节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1、熟悉了解药用溶剂的种类。

2、了解药用溶剂的性质。第二节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1、熟悉药物的溶解度。

2、熟悉药物的溶出速度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第三节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1、掌握药物溶液的渗透压概念及测定方法。

2、熟悉药物溶液的pH与pK a值测定。

3、了解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

4、了解药物溶液的粘度及测定方法。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概述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2、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掌握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和特性。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1掌握表面活性剂胶束、CM(概念。

2、掌握亲水亲油平衡值计算。

3、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4、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5、熟悉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应用。

6、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熟悉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了解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及刺激性。

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概述

1、了解微粒体系的意义。第二节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1、熟悉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2、熟悉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关系。

3、了解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第三节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1、熟悉微粒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

2、熟悉絮凝与反絮凝概念及特性。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一节概述

1、熟悉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2、熟悉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任务。第二节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1、熟悉化学反应级数。

2、熟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药物稳定性预测。第三节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1、熟悉药物水解概念及特点。

2、熟悉氧化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药物的其他反应。

第四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1、掌握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2、熟悉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3、熟悉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第五节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

1、了解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2、了解固体剂型的化学降解动力学。第六节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1、掌握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和要求。

2、熟悉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

3、熟悉有效期统计分析。

4、熟悉经典恒温法推测药物有效期。

5、了解固体制剂稳定性实验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第七节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1、熟悉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及要求。

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第一节概述1、了解粉体、粉体学概念。第二节粉体粒子的性质

1、熟悉粒径与粒度分布概念。

2、熟悉粒子形态分类、粒子的比表面积计算。第三节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1、掌握粉体的密度、粉体的空隙率概念。2、熟悉粉体空隙率及计算。

第四节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

1、熟悉粉体的流动性及表示方法。

2、了解粉体的充填性。第五节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1、了解粉体的吸湿性和润湿性。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第一节概述

1、掌握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二节流变性质1、熟悉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2、了解流体的触变流动性和粘弹性。第三节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1、熟悉落球粘度计和旋转粘度计的原理。2、了解圆锥平板粘度计原理。

3、了解制剂流变性的评价方法。

第十五药物制剂的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制剂设计的基础1、熟悉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原则。2、熟悉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3、熟悉制剂的剂型与药物吸收关系。

4、熟悉制剂的评价与生物利用度关系。

第三节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1、熟悉药物制剂设计任务和要求。2、熟悉文献检索常用方法。

3、熟悉药物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4、熟悉稳定性研究方法。

第四节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1、熟悉处方优化的作用。

2、了解常用的工艺优化法。第五节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1、熟悉药品注册申请相关程序。

2、熟悉新药的分类。

3、了解申请新药需上报的项目。

4、了解申报新制剂的主要内容。

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第一节固体分散技术1、掌握固体分散体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常用制备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3、熟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4、熟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5、了解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6、了解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方法。

第二节包合技术1、掌握包合物概念和特点。

2、熟悉常用的包合材料。

3、熟悉包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4、熟悉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5、了解包合物的验证。

第三节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1、熟悉纳米乳及亚纳米乳概念和特性。2、熟悉常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

3、了解纳米乳、亚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和相关质量评价。第四节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1、掌握微囊与微球的概念。

2、熟悉囊心物与囊材特点。

3、熟悉微囊的制备方法分类及相关工艺。

4、熟悉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5、了解影响粒径的因素。

6、了解微囊与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及体内转运特性。

7、了解微囊、微球的质量评价。

第五节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

1、熟悉纳米囊、纳米球的概念及特性。

2、熟悉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3、熟悉固体脂质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4、了解磁性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5、了解影响纳米囊和纳米球的包封率、收率及载药量的因素。

6、了解纳米囊与纳米球的稳定性和相关质量评定标准。

第六节脂质体的制备技术1、掌握脂质体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

2、掌握脂质体的组成材料(磷脂和胆固醇)结构特性和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及特性。

3、掌握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注入法、薄膜蒸发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及特点。

4、掌握脂质体的质量评价(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粒度分布、稳定性等)。

5、了解类脂质体概念及特点。

第十七章缓释、控释制剂

第一节概述

1、掌握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2、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

3、熟悉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方法。

第二节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

1、熟悉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概念与特点。

2、了解口服定位释药系统分类。

第三节靶向制剂

1、熟悉靶向制剂的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2、了解靶向制剂的平均方法。

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概述

1、了解TTS的发展与特点。

2、熟悉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3、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第二节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1 、熟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2、熟悉TTS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及其特性。

3、了解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4、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1、熟悉膜材的加工和改性。

2、熟悉制备工艺流程。

3、熟悉经皮给药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种类及特性。

4、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一节概述

1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

3、熟悉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第二节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

1、熟悉蛋白质类药物的一般处方组成。

2、熟悉液体剂型中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化。

3、了解固体状态蛋白质药物的稳定性与工艺。

第三节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1、了解新型注射(植人,给药系统)特点。

2、了解非注射给药系统特点。

三、课外习题及自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药剂学、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的概念是什么?

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3 简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4 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5 什么是GMP 、GLP 和GCP 第二章液体制剂

1 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如何分类?

2 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哪些?

3 简述增溶剂、助溶剂和潜溶剂的定义并各举两个例子?

4 简述糖浆剂概念和特点及制备方法。

5 何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何在?

6 简述混悬剂中常用的稳定剂及在制剂中的作用。

7 简述乳剂的基本组成、类型及特点。

8 乳化剂有那些种类?如何进行乳化剂的选择?

9 简述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 注射剂有何特点?质量要求有哪些?

2 物理灭菌可分为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

3 注射剂中的附加剂有哪些,各有何种作用?

4 冷冻干燥原理是什么?冷冻干燥产品有何特点?

5 滴眼剂的质量要求是什么,常用附加剂有哪些?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1 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片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2 片剂的常用辅料有哪些?简述常用辅料的特点。

3 写出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

4 简述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

5 片剂的包衣的目的何在。薄膜包衣的材料有那些?

6 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哪些?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1.胶囊剂的概念、分类与特点是什么? 2.简述软胶囊剂的组成与制备方法。

3. 胶囊剂的质量要求是什么?

4 简述滴丸剂的概念与特点。

5 简述膜剂的概念,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哪些?第六章半固体制剂

1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2 乳化法制备乳膏剂的操作步骤及要点如何?

3 眼膏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4 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有哪些?影响栓剂直肠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5 什么是置换价?置换价的测定方法?第七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1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特点?

2 混选型气雾剂在处方设计时,应如何考虑其系统稳定性措施?

3 乳剂型气雾剂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4 气雾剂的质量评定有哪些要求?

5 有几种抛射剂可以替代氟氯烷烃?有哪些优缺点?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1 浸出制剂有何特点?

2 酊剂与酒剂的异同点有哪些?

3 浸渍法与渗漉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4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是什么?

5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有哪些指标?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 特性溶解度和平衡溶解度有什么区别?如何测定?

2 溶解度参数在药剂学上有何意义?为什么测定药物油水分配系数时使用正辛醇代替油相?

3 根据Noyes-Whitney 方程分析影响溶出速度的因素及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第十章表面活性剂

1 简述CMC 、HLB 值、昙点、Krafft 点的概念。

2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特点。

3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如何?

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1 简述影响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2 DLVO 理论、HVO 理论和空缺稳定理论各在什么条件下解释什么现象?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 如何应用Arrhenius 方程进行药物稳定性的预测?

2 药物稳定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3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有哪些?

4 简述固体药物与固体剂型稳定性特点。

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

1. 简述CRH 、休止角、接触角的概念。

2. 指出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的异同。

3. 简述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以及改善流动性的方法。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1 什么是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

2 简述塑性流动、假塑性流动、胀流流动和触变流动的特点并画出各自的流动曲线。第十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

1. 药物制剂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 处方前研究有哪些内容? 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

1 什么是固体分散技术?有何特点?

2 制备包合物常用的材料是什么?

3 影响微囊、微球粒径的因素有哪些?

4 纳米乳剂与亚纳米乳剂之间有何不同?

5 微囊、微球的载药量与包封率如何计算?

6 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特点是什么?

第十七章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控释制剂的不同特点?

2缓释、控释制剂的扩散原理是什么?

3膜控型控释片和亲水性骨架凝胶片的制备技术?

4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因素有哪些?

5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的相关性如何建立?

6简述靶向制剂可分为几类,各自有何特点,如何评价?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

1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主要经过哪几种途径?

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3离子导入技术是如何将药物传递进入皮肤的?

4经皮给药系统的高分子材料有几种类型?

5经皮吸收制剂释放度测定与固体缓控释制剂有何不同?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生物技术药物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稳定蛋白质分子构象的作用力有哪几种?

3生物技术药物由于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有哪些?

4设计蛋白质类药物液态制剂处方时,可采取的稳定方法有哪些?

5生物技术药物很少或不能经胃肠道吸收的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教学及自学要求

课堂教理论课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方式讲

作业:布置课后思考题

成绩考核: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

五、学时分配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版社、 2003年8月、第五版

教学参考书:

1药剂学、毕殿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5月、第四版。

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陆

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年4月、第一版。

3现代药剂学、平其能等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一版。

4药用高分子材料学、郑俊民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药剂学教学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药剂学 2. 药典 3. 处方 4. GMP 5. GLP 6. DDS 7. OTC 8. USP 9. 制剂 10. 剂型 11. 溶液型分散系统 12. 乳剂型分散系统13. 混悬型分散系统 14. 非胃肠道给药制剂 15. 固体型分散系统 16. 气体型分散系统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药剂学总体发展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4.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 目前颁布的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有哪些?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6. 简述药剂学的进展。 7.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8.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9.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10.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1. 试述药物制剂与多学科的关系。 12. 试述片剂在制备与贮存期间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 11.Zeta 电位 12. 娇味剂 13. 芳香剂 14. 着色剂 15. 掩蔽剂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动流动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2.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有何应用?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4.根据 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6.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7.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9.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10.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11.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2.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3.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4.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5.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6.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7.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物制剂专业用 一、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本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剂型及制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及常用辅料;熟悉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 3、学时安排 68学时。 4、教材选用 教材:《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参考教材:《药剂学》(第四版),屠锡德等主编;《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药物剂型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法规。 [基本要求]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掌握药物剂型、制剂的重要意义及要求,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等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及意义;了解药剂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及新药报批内容。 第2章处方前设计与优化技术(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药物的吸收、消除等体内特性对处方设计的意义;熟悉处方前设计中常用的的方法及对策,了解常用优化设计方法。 第3章药物制剂稳定性(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了解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稳定性试验其它方法;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 (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 (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变性 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再生 (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 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 (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定义,它们的类型、病变特点、结 局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3、了解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 1.3.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教学内容: (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孟鑫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孟鑫(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药剂学。 孟鑫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13001)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的教学现状。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程教学,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思路。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药剂学;课程教学 当前,随着医药行业飞速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地方高校立足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根据现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下就业形势与专业实际需要,着重培养面向生产、调剂、服务与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1]。课程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需要学生熟悉药品的生产、检验、研发等过程。了解药学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2]。专业课程应当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实施项目教学法对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3]。项目学生为主体开展,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药剂学课程为例,探索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教学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教学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撰写实验报告方式为主。实践中学生未能主动学习,也没有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另外,由于课时较短,很多实验无法完整进行只能分次,单次教学中难以进行完整知识学习,不利于连贯性的学习药剂学知识[2]。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应当为教学中的主体,难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根据药剂学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能力要求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很多院校GMP实训中心面积不够,仪器设备有限,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教师演示,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并加以应用。仅依靠实训教学也无法使学生体验药品生产实际的工作过程,学生难以了解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的生产、质控过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很多考核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而实验报告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对学生操作技能、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需要运用更全面、完整、客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3]。应当增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创新创造、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而项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20120314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药物制剂专业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学制 3年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学历者学校(盖章)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填报日期 2012年3月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标准 表1 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表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 (1) 职业道德与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

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计算机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 冃u m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

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 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 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 绪论 ........................................... ...... (-1-)-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 (T)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 第三章炎症 ........................................ ::……(-2) 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 (3)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 6)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6)

药剂学说课稿

药剂学说课 一、课程定位 《药剂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具工艺学性质。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熟悉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2.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3.掌握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4. 掌握基本的调剂知识; 5.了解药剂学的分枝学科与新剂型等药剂学的发展前沿。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调剂技能; 2.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常用医院制剂与常规制剂的制备能力; 4.具有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处方审核与处方调配能力。 (三)态度目标 1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药剂学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2.方法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重要剂型的制备过程与技巧,为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与创新理念,更好的适应具体工作的需求。 3.社会能力:能较快较好的适应药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医药经济的发展贡献才智。 五、教材建设与使用 选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1.教材内容的选取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补充讲义:处方与处方制度、灭菌法、粉碎、过筛、混合等。 2.教材内容的编排 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药学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3.配套资源的提供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3页word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 学时:51学时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 【目的要求】 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 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 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 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时数】3小时 【实验内容】 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 3. 实验室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 1. 多媒体示教、讲解 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 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 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 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 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 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 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 英语 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实验时数】3小时 【实验内容】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形态学试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 Pathological Experiment (供五年制、四年制药学专业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形态学实验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三部分,解剖学实验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及局部分区,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以及各区域内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和层次关系,组织学是阐述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组成成分。 病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用直观的方法观察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也是一门基础联系临床的桥梁课程。实验采用录像、多媒体、实物投影和显微镜等多种手段,通过对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临床病例讨论(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ference ,CPC),进一步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疾病,为临床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实验是培养当代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态学实验可使学生掌握机体各系统、各种组织器官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变化,充分理解和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临床思维不可缺少的培训过程,是连接基础和临床的重要桥梁。通过形态学实验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1.尸体解剖、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 基本要求:掌握萎缩心脏、肝脂肪变性、肝浊肿、肝脓肿、脾梗死、肾盂积水、足干性坏疽、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大体病变特点,肝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显微镜下病变特点。熟悉各器官的病理观察要点。了解尸体解剖常用的几种术式,尸体解剖的基本程序、取材规则,各种组织器官的肉眼形态、颜色、质地以及各器官的重量和大小。 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科类专科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一门必修课。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本课程课内学时108,6学分。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员初步具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等方面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科临床课和提高工作质量打下扎实的疾病学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等,后续课是临床各科专业课。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注重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注重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必须实施的环节。 对于教学内容,本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重点学习,也是考核的重点。 考虑到护理学专业与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考核的侧重点有区别,具体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体现。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病理学》,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学习小结、多种题型练习题

2018年药剂学处方分析

药剂学处方分析 1、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入碘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即得。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1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浓过氧化氢溶液1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相对密度 1.01(25O C),过氧化物遇还原物迅速分解并产生泡沫,遇光更易分解,配制所用器具应充分洗净。 浓的过氧化氢有强腐蚀性,接触后皮肤变白,并有剧烈痛感,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溶液有消毒防腐作用。 3、浓薄荷水 【处方】 薄荷油20ml 95%乙醇6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先将薄荷油溶于乙醇,分次加入蒸馏水至足量(每次加入水后用力振摇),再加入50g滑石粉,充分振摇,放置适当时间后进行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本品为薄荷水的40倍浓溶液,(薄荷油于水中溶解度(体积分数)为0.05%)加入的滑石粉为分散剂,其作用是使挥发油吸附于滑石粉颗粒表面,以增大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改善溶解速度,同时由于滑石粉吸附过量的油,有利于通过过滤将油除去。但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通过滤纸,使溶液浑浊。 4、单糖浆 【处方】 蔗糖85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取蒸馏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 O C,趁热保温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使之成1000ml搅拌均匀即得。糖浆浓度通过相对密度控制,故煮沸过程中应随时抽样测定相对密度。热糖浆在90 O C以上,其相对密度在1.280时为合格,冷却至25 O C时,相对密度应为1.313。 5、枸橼酸哌嗪糖浆 【处方】 枸橼酸哌嗪160g 蔗糖650g 防腐剂适量 调味剂适量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将蔗糖加入到容器中,加适量蒸馏水后通入蒸汽加热,蔗糖溶解后用40目铜丝筛除去异物,再经过滤,如滤液不清可加入滑石粉助滤。另取蒸馏水适量,加入枸橼酸哌嗪,经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滤液与所制备的糖浆充分混合,并将防腐剂,调味剂溶解后在搅拌条件下缓缓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拌均匀。测定主药含量,合格后进行灌装即得。 本品为澄清的含药糖浆剂,具有芳香气味,相对密度应为1.270~1.305。 6、樟脑醑 【处方】 樟脑 100g 95%乙醇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樟脑溶于约800ml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乙醇至全量,摇匀即得。必要时进行过滤。 本品为无色液体,有樟脑的特臭,含醇量应为80%~87%。 7、甲醛水杨酸涂剂 【处方】 甲醛溶液 50ml 水杨酸 15g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网络课程课件大纲资料精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AR130018.01 编写时间2009.03 课程名称药剂学I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I 学分数 3 周学时 2 任课教师方晓玲、姜嫣嫣开课院系药学院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药学专业课 教学目的:通过药剂学I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普通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掌握制备普通制剂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 药剂学研究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药剂学I的内容包括药剂学基本概念,液体药剂、灭菌制剂与无菌 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等的概念、特点、制剂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 质量评价指标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药剂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掌握药剂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普通制剂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制多媒体课件。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方晓玲主编《药剂学实验讲义》上海申华电脑印刷厂 2000.11 屠锡德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陆彬主编《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Dekker 2002. pharmaceutics Marcel Gilbert S. 主编 Modern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方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导。主讲过《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高等药剂学选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持及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主持过多项新药开发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其配套教材6部,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姜嫣嫣博士、副教授 教学:本科生药剂学I、I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 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 理论课安排 第一章绪论 掌握药剂学的概念,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掌握药物剂型的概念、分类与重要性 熟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熟悉药典与药品标准:药典、药品标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熟悉GMP、GLP与GCP 了解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与分类 熟悉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掌握液体制剂防腐的重要性、防腐措施与防腐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着色剂 熟悉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甘油剂、涂剂、酊剂的定义、制法及典型制剂举例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与制备 了解溶胶的构造、性质与制备方法 掌握混悬剂的定义、质量要求 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增长与转型、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 絮凝法 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 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 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