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②海南岛种植橡胶树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④吐鲁番种植葡萄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A.①③

B.③④

C.①⑥

D.②⑤

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表示出的因素有水源、科技等

B.政策的导向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

C.促使农业向区域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一般情况下,图中各区位因素是不变的

解析:第1题,①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②④是气候,③是土壤,⑤是市场。第2题,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还应包括水源、技术等,而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是多种经济技术发展的结果。

答案:1.C 2.A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4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解析:第3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颗粒饱满。第4题,由于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多,更吸引农民向这些农作物种植的方向发展。

答案:3.A 4.D

下图中M表示我国南方某市城郊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市城郊农产品产值最高的是( )

A.花卉

B.蔬菜

C.稻米

D.小麦

6该市城郊近年来花卉、蔬菜等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

A.郊区地形平坦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解析:第5题,读图可以看出,该市城郊农产品中粮食的产值约为20%,花卉的产值约为30%,蔬菜的产值约为50%。第6题,影响城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答案:5.B 6.C

读图,完成第7~8题。

7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

8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图示农业区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该农业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或多牧羊,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收入稳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从图中可看出,混合农业区大部分位于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的地区。

答案:7.A 8.C

苹果是常见水果,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均有栽培。读“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9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符合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气象条件的地区,与沿海苹果带相比,它的突出优势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气候大陆性强

C.降水集中

D.土壤深厚肥沃

10安徽省不能大面积种植苹果的影响因素是( )

A.市场

B.土壤

C.地形

D.气候

解析:第9题,黄土高原不如沿海苹果带气候湿润,A项错误;黄土高原位于内陆,所以比沿海苹果带气候大陆性强,B项正确;降水集中对苹果生产不是优势,C项错误;黄土高原苹果带的土壤没有沿海苹果带的土壤深厚肥沃,D项错误。第10题,苹果是暖温带水果,而安徽省大部分是亚热带,所以不能大面积种植苹果。

答案:9.B 10.D

能力提升

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完成第1~2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减少

C.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D.农产品过剩

解析:由图可知,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位于城郊,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城市市场,城市市场需求促成了城郊鲜花和蔬菜生产的发展;阶段Ⅱ产品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大量外销,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答案:1.C 2.C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橡胶树

B.棉花

C.茶

D.甜菜

4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区域。第3题,由图中的经纬度数值可知,图示区域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该地区为酸性红壤,且为丘陵地形,适宜茶树的种植。第4题,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这里的纬度位置较低,热量丰富。

答案:3.C 4.D

下图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表1979年、1994年和2015年的农业产值。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县农业( )

A.1979年水稻种植业产值比重达80%以上

B.1979—2015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

C.2015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最高

D.1979—2015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

6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数量减少

C.气候逐渐变暖

D.机械化水平提高

解析:由图可知,该县1979年水稻种植业产值比重约为75%;2015年农业产值构成中种植业、畜牧业、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相差不大,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1979—2015年,蔬菜花卉园艺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5.D 6.A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完成第7~9题。

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

满足程度/ % 热量满足率22 22 16 水分满足率79 84 84 土壤养分

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

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

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51.0 20.2 29.0

利用率

气候潜力

64.2 24.1 34.7

利用率

气候—土壤

76.4 28.7 41.4

潜力利用率

7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8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9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解析:由表可知,该地区各农业区位因素中,土壤养分满足率均较高,优势明显;热量满足率最低,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A的各项资源利用率均较高,最能发挥该地区的生产潜力。

答案:7.B 8.C 9.A

(2018·海南高考,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我国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荷兰吸引我国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11我国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第10题,“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说明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第11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

答案:10.A 11.B

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是我国重要的田间雨水利用技术,通过提高作物根区的水分满足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了更有效利用雨水,在不同地区会调整沟、垄的宽度和深度。下图示意沟垄集雨技术。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与种植区集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沟宽

B.垄高

C.垄宽与沟宽的比值

D.垄高与沟深的比值

★13干旱区提高集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大垄高

B.增大沟深

C.垄上覆膜

D.沟上覆膜

★14最适合采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区域是( )

A.塔里木盆地北部

B.北方农牧交错带

C.东北三江平原

D.南方低山丘陵区

解析:第12题,由题意可知,垄面是集雨面,沟区是种植区,故与集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垄宽与沟宽

的比值。第13题,干旱区降水稀少,垄上覆膜可以减少集雨面雨水下渗,增加流入沟内的雨水量,集水效果好。第14题,东北三江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较为丰富,因此不必用沟垄田间集水技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农作物生长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沟垄田间集水技术收集雨水作用有限,对总产量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因此该技术更适合用于降水较多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

答案:12.C 13.C 14.B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为“奇异果”(图1)。

奇异果在生长过程中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种植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图1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图2)。

图2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答案:(1)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2)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9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的主要依据是() A.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B.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C.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D.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2.南方一些省区1997年柑橘大丰收,有的地区却出现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这主要是受()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橘树虫害的影响 C.劳动力缺乏的影响 D.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3.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生活习惯的改变④自然条件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C.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施适量熟石灰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5.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6.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 7.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 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参考下图,回答8~10题。 8.处于阶段III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9.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10.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 11.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俄罗斯 12.畜牧业发达,又是世界粮食出口国,还位于大陆东岸的发展中国家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巴西 D.阿根廷 13.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 A.蔗、果、桑、鱼混合农业 B.水稻和牲畜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多种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14.宁夏平原要发展水稻,必须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①土壤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5.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16.能体现农业因地制宜的例子是() ①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③江南丘陵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④南方的山地丘陵大力发展林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读“中国农作物分布上限高度示意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农作物是( ) A.①甘蔗②春小麦③单季稻④双季稻 B.①单季稻②春小麦③双季稻④甘蔗 C.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双季稻④甘蔗 D.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甘蔗④双季稻 4.决定广东、云南地区农作物种类较多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热量B.降水地形 C.纬度气候 D.纬度地形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5~6题。 5.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 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6.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北京市郊区B.河西走廊 C.三江平原 D.南疆盆地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C.混合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8、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 D.地形和气候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 9~10题。 9.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10.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 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 A.化肥、农药 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 D.灌溉水源、大棚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中咖啡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 C.水分D.土壤 12.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 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交通 B.科技 C.政策 D.市场 荔枝是中国的特色热带水果,有“一日色变,二日 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广西大 力发展荔枝罐头、荔枝果汁与荔枝酒加工。读广西壮 族自治区荔枝生产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与广西北部地区相比,广西东南部发展荔枝生产 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水 源 14.广西某村以政府扶持发展沼气为契机,积极扶持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业,实施“果、牧、沼、游”四位一体综合开发。该农业模式有利于()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实例: A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B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农业的特点: (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同时要注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 实例: 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 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原始农业 按农业的发展历史分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区位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周末作业(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

2017.5.6周末作业(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图1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图1 1.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 2.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2014·江苏卷图2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图2 3.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2014·浙江卷]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

干燥。图3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图3 5.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6.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014·江南十校联考] 图Z6-3为我国苹果产区及其优势带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7.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影响因素及与北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典型例题]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解析: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C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C、D。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D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人教版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布,并理解其主要区位条件。3.掌握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特征的方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原为主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居民喜食,人口众多,消费量大 历史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特点?????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思考 1.为什么我国的水稻单产高而商品率低? 答案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因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是因为人均耕地少,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少。 2.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 答案 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水田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主要分布区 (1)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家庭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土壤:深厚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 ??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地广人稀 5.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思考 1.商品谷物农业为何在西欧分布较少? 答案 ①西欧大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分布较少;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的种植。 2.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南北部种植类型有何不同? 答案 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7 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即引自中国。但目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 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的日本大米;有消息称东北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 ) A.地形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下列气候区不属于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区的是( ) A.温带季风区 B.热带季风区 C.亚热带季风区 D.地中海气候区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的需求变化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4.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 A.化肥、农药 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 D.灌溉水源、大棚5.近20年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某些耕地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更替,影响这种农业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气候 C.水源 D.市场 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6~9题。 6.该事实说明( ) A.没有土地也能进行农业生产 B.温室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惟一手段 C.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D.“温室无土栽培”是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缺水的重要途径 7.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哪种因素(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8.当前我国华北的许多县、乡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9.“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由于温室效应,华北地区温度逐年提高 B.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需求增大 D.无土栽培生产的农产品营养丰富 昆明郊区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独树一帜。2010年春节期间,很多城市包括哈尔滨市场上都有昆明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富了昆明花农,美了人们的生活。回答10~11题。 10.昆明花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B.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C.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 D.靠近港澳及东南亚,鲜花销售市场广大 11.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昆明花卉种植还有很大差距,要使昆明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A.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 B.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 C.加强在国外各大媒体上的宣传,提高昆明花卉的知名度 D.将鲜花种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 陕西是我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居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在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酸度不够,农药残留量超标致使合同只完成了20吨的出口订单。据此回答12~14题。 12.该果业公司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市场需求②消费习惯③环境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 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②交通技术的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苹果生产成本低、品质优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③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④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基础题组 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部分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20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乙地附近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升高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的一种奇观。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成都平原拍摄的柑橘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花果同树”景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水源 B.市场和技术 C.地形和土壤 D.政策和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7安徽淮北二模)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5.(2017安徽淮北二模)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第十二届昌平区苹果文化节上,市民们见到树体矮小、幼童伸手可摘的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使果树树冠缩小,结果更早、更多、含糖量更高。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矮化密植”技术( ) ①充分利用了光热条件②提高了土壤肥力 ③降低了科技投入④改良了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本届苹果文化节上还引入“互联网+”的形式,大量苹果微店的开通( ) A.拓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经济收益 B.宣传了苹果文化,提升了市民素质 C.应用了网络技术,提升了政府业绩 D.便利了产销沟通,提高了产品价格 提升题组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doc

第1页共4页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典型例题 ]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解析: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 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 C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 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 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 C、D。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CD [ 基础练习 ] 一、选择题 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 、土壤 D 、水分 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高三地理复习14《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二)

《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十四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判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本讲重点: 1.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本讲难点: 根据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进行因地制宜的区位选择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实例: A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B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农业的特点: (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同时要注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 实例: 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 D ) A.中央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西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 B.湄公河三角洲、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 C.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 D.湄公河三角洲、中央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西欧平原 2.影响丙地两大农业部门生产结构作出调整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保鲜冷藏技术 B.国际市场需求C.气候不断变化 D.交通运输条件车厘子(一种水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味道鲜美,但容易腐烂。某网店采用“先订购,后采摘”的预售方式销售美国车厘子,力求进口水果从源地直达消费者。下图为销售流程,回答3~4题。 3.美国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地区是( A ) A.西部高原区 B.佛罗里达半岛C.中央大平原 D.密西西比河口 4.智利也是著名的车厘子产区,如果该网店欲预售智利车厘子,最佳时间在( A ) A.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 B.2月中旬—2月下旬 C.6月下旬—7月上旬 D.8月中旬—8月下旬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读“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及“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C ) ①阳光照充足②莱蒙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③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④石墙在夜晚释放出白天储存的热量⑤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7.图中葡萄园的耕作方式有利于( C ) A.增大田间温差 B.抑制杂草生长C.保持田园水肥 D.接受阳光直射下左图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右图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完成8~10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 、选择题 广西素有“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适宜蔬菜种植。随着“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的正式运营, 广西成为我国最大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冬菜篮子”。下图示意我国“南菜北 运”三个省级行政区蔬菜种植面积。据此完成 1~2题 1.广西被誉为“天然绿色大棚”主要得益于 ( ) A .独特的气候 B .肥沃的土壤 C .优质的水源 D .廉价的劳动力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1.A 2.B 第 1 题,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适宜蔬菜的种植,尤其是冬春 蔬菜的种植,被称为“冬菜篮子”,因而有“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 A 对;其他许多地区也有肥沃 的土壤、优质的水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等,但冬季气温低,并不适宜种植蔬菜, B 、 C 、 D 错。第 2 题, 冬季,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蔬菜种植,蔬菜缺口较大,消费市场广阔,②对;北方地区与广 西距离遥远,果蔬绿色专列的开通,加强了生产与消费的联系,促进了广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的扩 大,①对;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蔬菜不需要冷藏运输,③错;夏季,我国适合蔬菜种植 的区域面积较广,市场竞争激烈,广西种植蔬菜的气候优势不明显,④错。 金丝小枣树冠小、根系浅,吸收能力弱。枣树 4~5 月发芽, 6~8月果实生长, 9~10月采摘。河北 省献县金丝小枣主产区土壤上松下实,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金丝小枣。献 县所产的金丝小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味道甘美清香,含糖量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目前当地种植规模达 20万亩(1 亩≈666.67 m 2 ),被称为“金丝小枣之乡”。下图为献县位置图,读 图完成 3~5题。 2.广西冬春蔬菜种植面积大,主要是 因为 ( ) ③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④夏菜病虫害较多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练 习题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友兰中学学案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回答1~3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4~5题。 4.图中P处农业区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交通便利④地下水丰富⑤市场广阔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5.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则P处发展番茄种植与华北地区农业区相比其优势条件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源 D.市场 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6~7题。

6.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B.有灌溉水源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 7.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 () A.灌溉水源不足 B.地形起伏大 C.气温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8. 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 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二、综合题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必须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强“北粮南运”,协调新疆棉花外运,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 材料二北京大白菜的丰收给菜农带来的是烦恼。由于2008年白菜销售行情较好,2009年的白菜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北京周边地区种植面积也比2008年增加了15%到17%,使得大白菜上市量大、质量好,但价格却降到了几年来的最低点。 (1)“北粮”主要生产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稳定“北粮”主要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的扶持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粮食产量的增加 D.耕地面积的扩大 (3)“北粮”主要生产基地耕地面积扩大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问题其解决措施是什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图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1.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对城市学生来说,农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事物,本节课教材中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湄南河的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牧场,对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使这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乡土地理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解析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解析 1-5DCAAB 6-10ADACA 11-16BDCBBC 一、单选题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B.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D.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获得市场信息来源广、速度快,从而能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定位。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题。 2.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 【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对比。从世界区域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美国纬度高,2月14日,北半球的美国仍然是冬季,气温低,不利玫瑰(花卉)生长,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对玫瑰生长有利。

故选C。 2.该题主要考查区域相邻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纬度较高,都以高原山地为主,故热量不足,排除B。从题干信息“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可以推断出哥伦比亚在鲜切花生产技术和品种方面占优势,故排除C、D。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与美国接壤,距离近便,有利于降低运费,故选A。 下图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郊区农业 4.X、Y、Z可能分别为 A.鲜奶、花卉、粮食 B.粮食、鲜奶、花卉 C.粮食、花卉、鲜奶 D.鲜奶、粮食、花卉 5.影响Y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技B.市场C.土壤D.地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要根据各种农业的付租能力,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确定农业布局。 14.花卉单位面积产值最大,鲜奶其次、粮食最少,所以花卉、鲜奶、粮食付租能力依次减小,选择A。 15.结合上题可知Y是花卉,花卉保存时间短,决定花卉种植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选择B。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等地猪场拆迁潮涌现,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引起“南猪北养”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 )

高一地理_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题与答案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 1.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3.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 B.古巴 C.葡萄牙 D.潘帕斯草原 4.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5.水稻喜高温多雨,绝大部分分布在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B.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C.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北沿海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6.既有大面积商品谷物种植,又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的国家是 A.日本B.加拿大C.美国D.西班牙 7.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共同特点是 A.科技水平低B.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产量高,商品率高D.机械化水平高 8.影响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的自然条件是 A.农作物种类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国家政策 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10.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①生产规模广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劳动力丰富④科技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羊业占主要地位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D.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12. 20世纪初,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是: A.大型集装箱的使用B.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C.水下隧道的开通D.大型航空运输机的使用13.下列关于美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B.畜牧业产值居世界首位 C.小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D.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14.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重要因素15.下列国家属于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的是 A.阿根廷和新西兰B.荷兰和丹麦 C.法国和英国 D.蒙古和加拿大 二、读图题(共5题) 16.图中表示某城区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片断教学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晋江二中林建国 一、课标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分解 1、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成因 3、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 (3)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从材料中收集提取信息,学习综合分析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分析比较,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3)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和实际生活很贴切,对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陌生,他们对农业问题其实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要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讨论法,再辅以多媒体教学,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问题可想;二来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和与他人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案例、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树立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教学设计思想 本教学内容有两部分,一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为农业地域的形成。我认为,第一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当其中某些易变因素发生变化后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为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要向学生讲清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案例,深化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各因素及其影响的理解。就此,我以安溪茶业为例,让学生分析影响安溪茶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教学过程:本课内容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 2、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