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材料综合实验---实验大纲

材料综合实验---实验大纲

材料综合实验---实验大纲
材料综合实验---实验大纲

材料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综合实验》课程编号:050241023

课程类别:实验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课程总学时:24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24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材料综合实验》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独立设置的实验教学必修课程;

2、本课程以《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学》《材料力学性能》《工程材料学》《表面工程学》等课程为基础,可以为后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处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属于独立设置的实验教学必修课,是在学生学完专业技术基础课及实践教学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验课;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材料研究设备和仪器的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金属材料方面工作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巩固和加深学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能够预习实验,熟练掌握实验方案并能独立操作实验,撰写合格实验报告;

(2)学会实验仪器的使用,验证课程中涉及的各知识点;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能够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材料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自编2017版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1、材料综合实验是通过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学生经过课前预习达到了解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和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

2、本实验课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情况及操作表现。

3、评分等级:

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90分以上

良:80-89分

中:70-79分

及格:60-69分

不及格:59分以下

八、使用说明:

1、本实验课程为独立实验课,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

2、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 课程编号:0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材料化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无机材料合成》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单晶材料的制备、薄膜的制备、非晶态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的制备、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催化材料制备、低维材料制备等,使学生获得先进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可适应化工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简单介绍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以及基本操作和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制备的溶胶-凝胶法、纳米晶的水热合成法、纳米管的气相沉积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的结果的正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无机材料合成(制备)方法与途径 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内容:认识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各种元素、化学反应;相关中外文摘、期刊的查阅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无机材料合成的基本方法、途径与制约条件 实验二晶体合成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晶体的生长 实验要求:了解晶体的基本分类与应用;熟悉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晶体合成的技术与方法。 实验三薄膜制备 实验仪器:压电驱动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薄膜材料的制备 实验要求:掌握薄膜材料的分类与应用;薄膜与基材的复合方法、途径以及制约条件; 实验四胶凝材料的制备

试验检测大纲资料

试验检测大纲 项目试验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试验技术工作和试验管理工作。 试验技术工作主要是指某个具体的试验项目,如何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测试,得出相应的检测数据,再进行计算、分析和评定,最后同有关标准、规范或设计文件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试验管理工作是指对项目的总体试验技术工作,如何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明确项目试验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应做哪些工作,合理组织、安排试验技术工作,保证项目试验工作能满足施工生产进度的需要,并确保工程质量。项目试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项目试验工作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公路工程实践的真实记录,是指导、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是: 1.用定量的方法,对各种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科学地鉴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做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保证工程所用材料都是合格产品,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 2.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试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部位、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均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是提高工程质量、创优质工程的重要保证。 3.通过各种试验试配,经济合理地选用原材料,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通过试验检测和研究,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为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积累实践资料,为推广和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做贡献。 5.试验检测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鉴定和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手段。通过试验检测,为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准确判定其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6.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完成后,均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抽检,以便进行质量等级的评定。 7.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试验检测证据,保证向业主交付合格工程。 8.试验检测工作集试验检测基本理论、测试操作技能和公路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于一体,是工程涉及参数、施工质量控制、工程验收评定、养护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 项目试验工作的任务 1.在选择料场和确定料源时,对未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鉴定,根据原材料质量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定料源。 2.对运往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的频率进行质量鉴定。 3.对外单位供应的构件、制品,在查验其出厂质检资料后,做适量的抽检验证。 4.做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选用配合比。.

《近代材料研究方法1》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材料研究方法1》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近代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编码:05023103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工程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8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7版教学计划;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近代材料研究方法》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近年来《近代材料研究方法》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近代材料研究方法》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2、本实验项目是《近代材料研究方法Ⅲ》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 3、本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现代材料研究中,掌握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4、本实验以《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大学物理》为先修课。 5、本实验对毕业论文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 1、主要掌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热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掌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热分析仪几种仪器的结构和实验方法,了解几种仪器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学生正确选用仪器,获得必要信息。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熟悉X射线衍射仪;进行立方晶系物质的指标化和晶格常数的计算。 5、能够对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标定,能够利用粉末衍射卡片对单相物质进行物相鉴定。 6、了解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的结构,学会观察二次电子及背反射电子像,掌握电子探针的点、线、面三种分析方法,通过设计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7、了解热分析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对热分析曲线进行分析与标定。 8、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巩固和加深学生对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综合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4、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分析检测手段; 能够预习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2020年(塑料橡胶材料)橡胶配方设计综合实验

(塑料橡胶材料)橡胶配方设计综合实验

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实验 橡胶配方设计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班级:08030342班 组别:第六组 橡胶配方设计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丁腈橡胶的配方、各组分的作用原理及加工方法的认识。 2、进壹步领会橡胶的塑炼、混炼的意义和原理。 3、进壹步了解橡胶的硫化模压成型的基本方法,掌握塑炼混炼、压制硫化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安全措施。 4、掌握炭黑的含量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丁腈橡胶制品的生产,首先有壹个配料的问题,即在丁腈橡胶(生胶)中加入壹定量的硫化剂、补强剂、增塑剂、防老剂等其他助剂,使之形成多组分体系。本实验固定其他组分的含量,改变炭黑的用量,研究炭黑的含量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壹定的温度下,首先塑炼

丁腈橡胶,再将配好的实验原理进行混炼使各种助剂实现良好的分散,通过辊压成片,剪成壹定形状的胶料,放入试样模具中,经过硫化成型成为所需的试样。通过不同规格的裁刀,冲裁成性能测试的样品。然后测试橡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硬度。找出炭黑含量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三、实验所用原料及仪器、设备 1、实验用的原材料及参考配方 2、实验用仪器及设备 (1)开放式炼塑机(SK-160B) 辊筒工作直径=160mm,辊筒工作长度=320mm,前辊转速=24.0r.p.m,后辊转速 =17.8r.p.m,最大辊间距=4.5mm,最小压片厚度=0.2mm。壹次加料量=100~200g,辊筒最高加热温度≤200℃ (2)平板硫化机(XKLB-25D) 额定表压=145kg/cm2,油缸活塞直径D=160mm,电热板面积=360*360mm,模板最大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10031 课程名称: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hemistry Experiment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适应专业:矿物、冶金、环境、材料、粉体等专业 执笔人:古映莹 实验指导书: (1)关鲁雄主编,《化学基本操作与物质制备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2)李元高主编,《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邓珍灵主编,《现代分析化学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4)罗一鸣,唐瑞仁主编《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136 课内学时:104 学分:3 课外学时;32 学分:1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一)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列课程经过重大改革后形成的“四大化学”融合的实验教学新课程,是冶金、材料、环境等专业工科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和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大化学实验融合成的一门新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以物质制备(含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为主线,将化学基本操作、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等进行有机融合,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工科化学实验知识体系。 (三)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使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并扩展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 2.通过以物质制备为主线的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正确地掌握物质制备的技术和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的一般物质制备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研究物质的程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技术、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种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联系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正确处理数据及解释现象,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撰写科学报告和论文。 4.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从事化学领域的科研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基本原理 (一)基本操作实验 基本操作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分为三大类:

环境监测实验大纲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属性:必修 2、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3、学时学分:总学时7 4、总学分4、实验学时20 4、实验应开学期:春季 5、先修课程:《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环境监测实验》课是与《环境监测》专业课相配合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工业生态的的典型污染物和毒物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测试和评价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工程实际,了解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环境生物监测、工业生态的典型污染物和毒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效应。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化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过程和设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各种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生,可加深学生对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环境化监测领域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污染物的起源、分布、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和趋势有一个感性认识;而且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环境监测实验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作风;特别是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试仪器,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方法:考查,以进程性考试为主。 评分办法: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占40%,实验报告40%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环境化学》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 1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 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4 解氧 2 水中硫化物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3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4 总磷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5 水中硫酸盐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6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 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4 测定 五、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环境监测》(第三版) 奚旦立高教社2004年 2、《环境监测实验》孙成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了解金相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3、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步骤与过程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①.实验原理 由灯泡发出—束光线,经过聚光镜组(一)及反光镜,被会聚在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二),再度将光线聚集在物镜的后焦面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用平行光照明标本,使其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从物体表面散射的成象光线,复经物镜、辅助物镜片(一)、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一)、棱镜与半五角棱镜,造成一个物体的放大实象。该象被目镜再次放大。照明部分的光学系统是按照库勒照明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视场照明均匀。用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可改变照明孔径及视场大小,减少有害漫射光,对提高象的衬度有很大好处。

②.主要结构 1.底座组: 底座组是该仪器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底座后端装有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利用灯座孔上面两边斜向布置的两个滚花螺钉,可使灯泡作上下和左右移动;转松压育直纹的偏心圈,灯座就可带着灯泡前后移动,然后转紧偏心圈,灯座就可紧固在灯座孔内。 灯前有聚光镜、反光镜和孔径光栏组成的部件,这织装置仅系照明系统的一部分,其余尚有视场光栏及另外安装在支架上的聚光镜。通过以上一系列透镜及物镜本身的作用,从而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2.粗微动调焦机构: 粗微动调焦机构采用的足同轴式调焦机构。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是安装在粗微动座的两侧,位于仪器下部,高度适宜。观察者双手只需靠在桌上及仪器底座上即可很方便地进行调焦,长时间的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的感觉。旋转粗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旋转微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作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这是物镜精确调焦所必需的。右微动手轮上刻有分度,每小格格值为0.002毫米,估读值为0.001毫米。在右粗动调焦手轮左侧,装有松紧调节手轮,利用摩擦原理,根据载物台负荷轻重,调节手轮的松紧程度(以镜臂不下滑,且粗、微动调焦手轮转动舒适为宜)。这也就解决了仪器长期使用后因磨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课程名称 : 综合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21120430 开出实验项目数:5 大纲主撰人:何文绚、李献文、娄本勇大纲审核人:黄晓东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三、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已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为加强化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二)实验基本要求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各学科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成分分析(仪器及化学分析,复杂体系的预处理)、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有机及无机合成、基本理化数据测定等类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常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类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1、成分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各种仪器及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来解决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成分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多地学会应用系里的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 2、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集气体样品,如何监控大气质量以及如何评价大气质量。掌握气体采集、测定、评价的基本原理,学会气体采样机、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有机及无机合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无机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设计、配置实验装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各种合成技能的应用。 4、常数测量实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进一步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常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综合实验的实验过程有别于基础实验,实验前应给学生1-2星期的时间,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尽可能组织讨论课,与学生一起对实验

噪声试验大纲

车辆噪声与振动试验大纲

车辆噪声与振动测试试验大纲 1 概述 1.1 目的 该噪声试验步骤旨在证实列车满足工程车辆采购合同中噪声测量的相关要求及相关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试验步骤适用于交付给项目的首列列车,为首列车提供了测量空气噪声时需要考虑的实测数量、测量步骤、操作条件以及其它参数。 1.3 标准 ISO 3095-2005: 《铁路应用-声音学-轮轨车辆外部噪声测量》; ISO 3381-2005: 《铁路应用-声音学-轮轨车辆内部噪声测量》。 2 型式试验 2.1 试验对象 该试验仅在公司动调线上进行。 2.2 试验方法 通常情况下,噪声测量应以下列标准为基础进行: ISO 3095-2005,用于外部噪声测量;ISO 3381-2005,用于内部噪声测量。 2.3 测量设备 精密噪声测试仪器 2.4 试验条件 2.4.1 试验场所 噪声测量的型式试验将在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动调线上进行,应保证声源与传声器间的自由声场偏差不超过±1dBA。 2.4.2 测量场地 型式试验在选择测量场地时,必须满足其周围建筑物、墙壁或任何其它大物体的声音反射均不能干扰测量结果。在以测量间距3倍为半径的环形区域内或至少50m距离内不得存在任何噪声反射面的场所才能完全满足此要求。 临近铁轨处不可有雪或其他吸声性覆盖物,如存在这种覆盖物,应在试验报告中阐述。气象条件不得影响测量条件。

2.4.3 轨道条件 车辆应在石渣道床(干燥无冰冻)和木质或钢筋水泥铺设的轨道上测量,测量区域的钢轨应平直没有伤痕,没有钢轨接口(焊接钢轨)。 特殊轨道条件,如隧道、桥梁、道口、车站等均会引起附加噪声,轨道条件应在报告中描述。 2.4.4 试验列车状态 试验车辆必须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下,并装配完毕。车轮亦须具有平滑、完好的运行表面,在正常条件下运行了至少1000km。 测量过程中,车辆应处于AW0状态,除了测量人员和司机之外不得有其他人。测量时,车辆的车门和车窗应保持关闭。 行驶过程中通常使用的列车辅助单元,如通风、加热、空调装置等,应在标称输出值工作状态。 2.4.5 干扰 其它噪声源(如别的车辆或工厂)或风引起的A声级(即背景噪声),至少应比所测车辆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值低10dB。 测量过程中,气象条件如温度、风、雨、雪等不得影响试验结果。 必要时采用适当的防风罩来降低风声的干扰。 风速超过10m/s时,声传播受干扰,不应再进行测量,尤其当车辆与传声器间距很大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风速低于5m/s的气象条件最为合适。 2.5 测点分布 2.5.1车内测点分布 A车司机室内布置一个测点,司机室中央距地板高度1.2m处。 A车内地板中心线上方1.2m处的车辆中心线上安装5个传声器。第一个测量点位于一位端转向架中心的上方。最后一个测量点位于二位端贯通道中心的上方。其余三个测量点位于这两个测点之间的大致等距点位上。 A车座椅上方1.2m处布置3个测点,测点交叉布置。 对于B车,测定布置与A车相同。 传声器垂直向下布置。

金属材料工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金属热处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课题名称:45号钢正常淬火与回火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 3班 姓名:訾春雨 学号:0907024308 指导教师:马臣

实验地点:佳木斯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 实验课题名称:45号钢的淬火与回火 实验课题目的:对比在不同温度下对45号钢进行淬火,回火实验。后的组织及其硬度HRC之间的影响 实验组成员: 组长:陈伟强 组员:訾春雨 霍长亮 孙国威 刘继宗 王晓旭 杨建

一、实验目的 通过选材,测试原材料硬度,设计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淬火,回火),测试处理后材料硬度,制备金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组织构成,分析材料成分、性能、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 砂轮机,火花图谱,热处理中温炉5台,高温炉1台,金相磨抛光机4台,金相显微镜3台,布氏硬度计1台,洛氏硬度计3台,盐水1桶,机油1桶。金属材料试件(5种) 三.实验步骤 1.材料选择: 拟制造零件:拖拉机传动轴、活塞销、收割机刀片、锉刀、滚动轴承等。 根据零件挑选试样,后用砂轮机磨试样,观看活化形貌,对照火花图谱,鉴别材料。 材料牌号判定结果:45号钢 2.试样力学性能测定: 3.设计热处理工艺: 根据材料牌号,计划用于制造活塞销零件。采用回火工艺,零件硬度要求达到50-65HRC 查表制定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800℃ 保温时间:t=KD K=1.0min/mm D为零件直径t=1×30=30分钟 淬火介质:水 回火温度:400℃ 回火时间:240分钟 画出热处理工艺

4.热处理试验: 将淬火炉 炉温升到800℃ 回火炉 炉温升到400℃、放入工件,保温60分后,进行淬火和回火。 5.热处理后材料硬度测试: 用HR150洛氏硬度计测量淬火,回火后试样硬度。 测试淬火后硬度值:56.4HRC 回火后硬度值:31.2HRC- 6.制备金相试样: 通过磨平、粗磨、抛光、腐蚀与吹干等制样步骤,制备金相试样。(写明过程) 1.取样 用金相切割机或线切割机床截取,切割时要用水冷却,以免试样受热引起组织变化纵向取样,大小通常一般为φ12×15mm 圆柱体 2.磨光 目的是得到一个平整光滑的表面。磨光分粗磨和细磨。 粗磨:一般材料可用砂轮机将试样磨面磨平;要倒角倒边。 细磨:目的是消除粗磨留下的划痕,为下一步的抛光作准备,细磨又分为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手工细磨: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180、240、400、600、800),由粗到细进行磨制。磨时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手持试样单方向向前推磨,切不可来回磨制,用力均匀,不宜过重。每换一号砂纸时,试样磨面需转90°,与旧划痕垂直,以此类推,直到旧划痕消失为止。试样细磨结束后,用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待抛。 3.抛光 目的是去除试样磨面上经细磨留下的细微划痕,使试样磨面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此次使用的是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在金相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时,试样磨面应均匀的轻压在抛光盘上。并将试样由中心至边缘移动。并做轻微移动。在抛光过程中要以量少次数多和由中心向外扩展的原则不断加入抛光微粉乳液,抛光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因为太湿降低磨削力,使试样中的硬质相呈现浮雕。湿度太小,由于摩擦生热会使试样生温,使试样产生晦暗现象,其合适的抛光湿度是以提起试样后磨面上的水膜在3~5秒钟内蒸发完为准。 抛光压力不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测试方法 英文名:Advanced Analysis Methods for Materials 课程编码: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总学时:12 课程总学分:3 实验课学分: 开课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 开课学期:6 本大纲主撰人:刘云飞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学院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实验课。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原理、使用方法和在材料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的仪器结构、操作、试样制备及结果分析方法。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1、实验过程中对每位学生预习、出勤及实验完成情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察,占总成绩的50%; 2、对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结果、思考题回答等)进行综合评分,占总成绩

的50%; 3、对上述实验成绩综合后作为本课程实验成绩按照20%计入总成绩。 五、实验教材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1》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1 英文名:Experiments on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art 1 课程编码: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课学分:2 开课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5 本大纲主撰人:兰祥辉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包括了晶体结构、材料科学基础与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等必备的专业基础。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材料力学实验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 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 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 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 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试验检测大纲.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枣庄市续建配套工程(滕州供水单元)工程 试验大纲 批准 校核 编写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滕州水库工程标段二项目经理部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编制说明 (3) 2.1目的 (3) 2.2编制依据 (4) 2.3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 (4) 2.4适应范围 (5) 2.5试验与检测主要项目 (5) 3.试验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 (6) 3.1试验组织机构 (6) 3.2试验室组建及实验室设备 (6) 3.3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6) 3.4试验工作流程图 (7) 3.5实验工作流程说明 (9) 4.混凝土工程材料检验计划 (10)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11) 6.土方填筑现场生产性试验 (11) 7.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 (12) 7.1混凝土拌和生产质量控制与检验 (12) 7.2坝身填筑压实质量控制与检测 (14) 8.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整理和月报 (14) 9.试验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14) 10.试验室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15) (1)室内试验工作管理制度 (15) (2)试验设备管理制度 (16) (3)安全管理制度 (17) (4)试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8) (5)试验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19) (6)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19) 11.试验室职责和各岗位职责 (20) (1)试验室职责 (20) (2)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21) (3)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21) (4)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 (22) (5)试验员岗位职责 (23) (6)资料、设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3)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去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综合实训的目的 (3) 2、工程资料 (3) 3、实训安排及要求 (3) 4、实训内容 (4) 4.1材料的检测 (4) 水泥检测报告 (5) 水泥检测委托单 (6) 水泥检测原始记录 (7) 砂检测报告 (8) 砂检测委托单 (9) 砂检测原始记录 (10) 石子检测报告 (11) 石子检测委托单 (12) 石子检测原始记录 (13) 4.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依据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过程 (14) 4.3混凝土的试拌与调整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 (1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委托单 (19) 5、实训收获、意见与建议 (20)

6、实训参考资料 (21)

1、综合实训的目的 《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实践操作基础。本次实训的目的为: 1)巩固《工程材料》课程中有关章节的知识,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照材料检测实际工作过程,让学生练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委托、试验、试验结果分析、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试验报告的发放等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毕业后即可顶岗工作。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 2、实际工程资料 3、实训的时间及要求

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doc-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化学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1 学分:3 总学时:54 开课学期:1-2 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论文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要求同学以固体结构、用为主线,掌握二元离子晶体和三元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描 述和各类点缺陷,握主要类型电、光和磁功能材料 的结构和性能, 纳米技术。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01 绪论(4 学时)定义和分类材料科 学中基本化学问题 02 理想晶体的结构(10学时)宏观 特征等径球主要堆积方式 03 缺陷晶体的结构(10学时)两类热 缺陷非化学整比化合物不等价元 素置换固溶体能带理论的概念 04 固体的电学性质与电功能材料(固 体电导率定义Frenkel 导体和 Schottky 导体超导概念和特征参 数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 材料与新技术革命 点阵概念 间隙杂质和替代杂质缺陷点缺 陷F- 心双重价态控制半导体 各类 缺陷 的拟化学平衡 10 学时)固体中的离子扩散快离子导 体两类超导体和库柏电子对模 型铁电效应和铁电材料 性能和应掌 了解固体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和

05 固体的光性质和光功能材料(8 学时) 光导电和光电转化材料发光材料组固体光吸收的本质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 成和发光原理 激光原理和激光材料 06 固体的磁性和磁功能材料(6 学时) 固体的磁性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磁性材料的分类过渡金属、合金和铁氧体的磁结构 分子磁体及其磁化学 07 纳米材料化学简介(6 学时) 纳米材料的概念、特性及应用主要纳米技术 纳米粉材料、孔材料和纳米碳管材料制备原理和典型示例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张逢星、李珺编著,《材料化学导论》,西北大学本科讲义,2004 年 [2]张逢星、李珺编译,《无机材料化学》,牛津双语读物,2005 年 [3]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4]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大纲起草人:张逢星大纲审定人:史启祯) 课程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导论 课程编号:0703212X02 学分:3 总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1-2 学期 考核方式:笔试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功能化、生物医用器材、物质分离膜、能量转换和储能技术等工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制备原理及方法,提高研究、开发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能力。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表征实验大纲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表征》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表征课程编号:05033202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8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 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近代材料研究方法》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 近年来《近代材料研究方法》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近代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 2.本实验项目是《近代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知识的运用; 3.本实验项目是理解和运用材料分析检测手段以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标定的基础; 4.本实验以《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大学物理》、《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 化学》为先修课。 5.本实验对毕业论文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熟悉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热重分析仪 2.能够对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标定,能够利用粉末衍射卡片对单相物质进行物相鉴 定 3.了解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的结构 4.通过实际分析,明确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热重分析 仪的用途 5.理解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的基本理论,训练运用上述分析手段的基本 技能,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6.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设计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8.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 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巩固和加深学生对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热重分析仪等 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综合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材料结构分析》教学大纲

《材料结构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30161 课程名称:材料结构分析 学分:5总学时:80讲授学时:68 实验学时:12 先修课程要求:物理学、无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材料结构分析》是材料类(工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机械类、化学类等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用材料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实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不同结构分析任务,准确选用材料结构分析手段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并能够与专门从事X射线、电子显微分析等材料结构分析工作的实验人员共同设计试验方案,正确解析试验结果。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X射线及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2、了解晶体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的几何原理、强度理论。 3、掌握多晶体X射线衍射的基本实验技术、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4、掌握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分析摄照、分析电子衍射照片和衍衬照片。 5、学会根据所研究对象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材料结构分析方法、制备送待检样品。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晶体学基础知识、X射线衍射学和电子显微学 1、晶体学基础知识 内容:晶体和点阵的定义、晶体的对称性、空间点阵、倒易点阵、及其应用。 重点:晶体和点阵的定义、空间点阵、倒易点阵及应用; 难点:倒易点阵(熟练掌握)、晶体的对称性(了解) 2、X射线衍射学 内容: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衍射几何理论和强度理论,多晶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织构的测定等。 重点:布拉公式、衍射矢量方程与厄瓦尔德图解、结构因子与消光规律、衍射花样的获取与结果解析、K值法 难点:衍射矢量方程与厄瓦尔德图解、物相定量分析和织构的测定。 3、电子显微学 内容:电子光学基础,电镜的结构与成像原理,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电子衍射,衍射衬度、电子束与样品的作用、能谱分析与电子探针。 重点: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与分析、衍射衬度的成像方式与运动学分析、电子束与样品的作用、扫描电子成像原理、能谱分析原理 难点:复杂电子衍射花样分析、理想晶体与缺陷晶体的衍衬运动学、电子背散射衍射

材料力学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实验一实验绪论 一、材料力学实验室实验仪器 1、大型仪器: 100kN(10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00kN(20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WEW-300C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WAW-600C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2、小型仪器: 弯曲测试系统;静态数字应变仪 二、应变电桥的工作原理 三、材料力学实验与材料力学的关系 四、材料力学实验的要求 1、课前预习 2、独立完成 3、性能实验结果表达执行修约规定 4、曲线图一律用方格纸描述,并用平滑曲线连接 5、应力分析保留小数后一到二位

实验二轴向压缩实验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I、测定低碳钢压缩屈服点 II、测定灰铸铁抗压强度 2、实验原理及方法 金属的压缩试样一般制成很短的圆柱,以免被压弯。圆柱高度约为直径的倍~3倍。混凝土、石料等则制成立方形的试块。 低碳钢压缩时的曲线如图所示。实验表明:低碳钢压缩时的弹性模量E和屈服极限σε,都与拉伸时大致相同。进入屈服阶段以后,试样 越压越扁,横截面面积不断增大,试样抗压能力也继续增强,因而得不 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 3、实验步骤 I、放试样 II、计算机程序清零 III、开始加载 IV、取试样,记录数据 二、轴向压缩实验原始数据 指导老师签名:徐

三、轴向压缩数据处理 测试的压缩力学性能汇总 强度确定的计算过程: 实验三轴向拉伸实验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1)、用引伸计测定低碳钢材料的弹性模量E;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比较两种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和断口特征。 2、实验原理及方法 I.弹性模量E及强度指标的测定。(见图) 低碳钢拉伸曲线铸铁拉伸曲线 (1)测弹性模量用等增量加载方法:F o =(10%~20%)F s , F n =(70%~80%)F s 加载方案为:F 0=5,F 1 =8,F 2 =11,F 3 =14,F 4 =17 ,F 5 =20 (单位:kN) 数据处理方法: 平均增量法 ) , ( ) ( 0取三位有效数 GPa l A l F E m om ? ? ? = δ(1) 线性拟合法 () GPa A l l F n l F F n F E om o i i i i i i? ? ∑ - ∑? ∑ ∑ - ∑ = 2 2 ) ( (2)

长安大学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时间:2011年9月 指导老师:

第一篇:基础实验 1.金属力学性能实验指导老师: 2.金相综合分析指导老师: 3.铸造综合设计实验指导老师: 4.钢的热处理指导老师:第二篇:综合实验

一、金属力学性能实验 实验一冲击试验 一、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 1、试验机的原理 本实验采用30/15公斤*米摆锤式冲击试验机。试验时把试样放在试验支座上,然后将扬起的一定高度的摆锤释放下来,把试验一次冲断,冲断试样所需的功是靠消耗摆锤的位能来供给的。材料的冲击韧性指标A K值是以冲断试样时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功来衡量的。 2、试样及试验的要求 试样尺寸、形状、加工精度对A K值得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为了使获得数值能相互比较,国家标准钟规定了试样的式样,试样上刻槽的目的是为了使试样处于较硬的应力状态,使试验条件更接近与工程材料的冲击负荷下工作的情况。 如果试样需要经过热处理,开槽工作应该在热处理条件下进行,这样是为了防止热处理时产生氧化、脱碳、裂纹等缺陷而急剧影响A K值。 3、试验程序 ①检验试验机的零点:把摆锤架好释放空打一次,看指针指数是否指“0”若不在 “0”需进行检查、调整 ②试样安放在机座上,刻槽背面应对准摆锤的刀口上 ③架好摆锤指针拨到最大读数处。 ④释放摆锤冲击,并制动摆锤,读出A K数值。(冲击过程要注意安全,人要离开 摆锤摆动平面)。 ⑤计算A k值 ⑥观察断口形状,并分析其韧脆性。 4、试验目的:1.测定材料的冲击韧性A k,进行正确认识一次冲击指标的意义。 2.分析断口形貌,确定材料的韧脆性。 实验二硬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显微硬度、的试验方法及应用范围 2、验证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二、布氏硬度试验 1、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布氏硬度用符号HB表示,布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是在直径为 D(毫米)的淬火钢球上施加规定的负荷P(公斤力),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卸除负荷。以压痕表面面积F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Mpa/㎡)来表示布氏硬度数值,一般不标单位。 2、布氏硬度机的操作 ①、根据试样形状选择载物台、必须保证所施力与试样表面垂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