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攻辩问题2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攻辩问题2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攻辩问题2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攻辩问题2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攻辩问题

1、请问你方“迟”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是正义的“迟到”?

2、(答案1 合法期限)在法律期限内的法律行为怎么算是迟来呢?那不是法律规定的合法正义实现状态吗?

3、(答案2 超出合法期限)超越法律的期限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吗?

4、(答案3 相对标准)对方辩友说早一步晚一步,实际上是不是没有确定的标准呢?你的迟又是和什么相对的呢?

5、个体法律义务的迟延履行和公权责任的迟延履行难道不是违法性质的吗?

6、正义的迟延难道没有给当事人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失吗?

7、任何被否定被侵害的权益都是可以被恢复的吗?

8、你刚才的陈述是不是将正义片面化为了呢?

9、你们的迟到本身有没有一个期限呢,还是说无论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人,只要是来了都算数呢?

10、(答案1 有时限)你还是承认正义是有时效性的是吗?

11、(答案2 没有时限)那就是说你所说的迟来的正义也有可能对当事人或者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就是无限迟延了?

12、对我们这一代人是迟而不到了吧?

13、正义的延迟是不是正义的迟到的前提条件?

14、正义的迟延,是正义的吗?

冤案不带有被平反的必然性。

社会整体正义这个概念呢?

15、平反是政府和国家为曾经造成的非正义行为的道歉

16、从法律角度上来讲,正义迟来的标准是什么?难道不是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能叫做迟吗?

17、正义缺席和迟到。更多的情况下正义是只迟不到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所遭受的还是不正义的待遇。

18、冤案被平反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不是实现了原本该有的正义。

19、这种正义总会来到只不过是来晚一点的观点伤害的就是法律正义的及时性,而法律正义的及时性也是法律正义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迟缓的裁判是形成非正义的源泉,我们并不是说急速的判决或者越快越好的判决。

20、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二辩反驳申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精彩发言,我们先来看看正方的论点, 对方辩友第一个论点告诉我们,正义是看结果的,事情已经发生,不能再回头,知错能改就是正义。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只要看结果是不是正确就好了,就算过程中出现的刑讯逼供,就算过程中出现了贪污受贿,这也都不用管,因为我的结果还是对的,这件事依旧是正义的,对方辩友,你方觉得这种逻辑合理吗? 对方辩友第一个论点告诉我们,正义是看过程的,事情已经发生,不能再回头,知错能改就是正义。但是我们看到的过程是刑讯逼供导致佘祥林喊冤入狱15年,过程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力例如地沟油事件损害了众多消费者健康安全,对方辩友,在这样的过程下,难道你方还会说迟到的正义是正义吗? 紧接着对方第二的论点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不能太严格,不能要求他们做的太完美。其实我方承认人不是完美的,假设今天我们发生第一起三聚氰胺受害者的事故,没关系,这个不是你的错,但是一直发生下去,你总就脱不了关系了吧,你方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伤害可是却不去做,所以对方辩友,请不要以人无完人做借口了。 回归我方观点,其实我只方想跟对方一起讨论导致正义迟到的原因,从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举个例子,在2002年河北李久明冤案中,李久明本身是无罪了,那为什么在疑罪从无的大背景下,还招认自己有罪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刑讯逼供。 同样的,在2010年《刑讯逼供调查报告》中指出,受访的警察中有47.54%是承认在审判过程过存在有刑讯逼供,可是我国在立国之初所定的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专门规定了刑讯逼供的罪名,可是我们今天依然发现存在这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那是不是可以看到你方的不作为呢,或者实行的改变收效甚微呢?所以说,今天你方说,知错能改,尽力赔偿都只是等发生冤案再平反,可是社会需要的是从源头上改变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防微杜渐。 请问对方辩友,导致正义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那好请问对方辩友,在这些原因中,有哪些问题改的? 那针对这些问题,你方怎么改呢? 可是迟到的正义已经这么久了,请您举出一些已经有成果的案例? 伸张正义怎么理解? 那些应该得到弘扬的正义,是不是应该及时性得伸张? 那我们今天要求伸张正义,是不是要让正义向及时性靠拢? 对,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及时性的获得正义,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那正义迟迟不来怎么办? 我们正反双方都认为正义应该走向及时性,而对方辩友又不能举出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实例来证明正义可以及时到,那对方辩友你告诉迟到的正义还怎么是正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末复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树立法制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一、单项选择题: 1. (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2. 在中国共产党(C)全国代表大会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第十三次 B.第十四次 C.第十五次 D.第十六次 3.(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政法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 解决政法工作中显示问题的客观需要。 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4. (b)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司法独立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d.严格依法办事 5. (C)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 法原则的必然要求。 A.职权由法定 B .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 违法受追究 6.(A)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7. (A)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 .服务大局

8.(B)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A.一切为了人民 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 D .尊重和保障人权。 9. (D)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 A秉公执法 B.一切依靠人民 C.程序公正 D.执法公开 10、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所以,作为人民的公仆,执法人员必须做到(D)。 A 勤奋敬业 B 勤政为民 C 文明执法 D 清正廉洁 11、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C)。 A 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接近 B 每个人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C 社会成员能依法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 D 人们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12、“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这一法律谚语恰当地表明了(A)对于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A 执法效率 B 执法质量 C 执法程序 D 执法公正 13、“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D)的重要价值所在。 A 实体公正 B 司法公正 C 时间效率 D 程序公正 14、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D)。

浙江工商大学法律硕士复试真题2015年至2020年持续更新中 浙工商法硕复试真题 浙工商法硕复试经验

浙江工商大学法律硕士复试专业课口试 真题 (15年-20年) 1.“携带凶器抢夺”怎么理解? 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根据司法解释,“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1.法条性质: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即只要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的,就以抢劫罪论处,而不要求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2.凶器认定:凶器分为性质上的凶器与用法上的凶器(扩大解释),即指具有杀伤力的器物。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器物是否具有杀伤力:(1)物品的杀伤机能的高低。某种物品的杀伤机能越高,被认定为凶器的可能越大,如塑料制成的手枪、匕首等,不能认定为凶器。(2)物品供杀伤他人使用的可能性大小。如果行为人所携带的物品属于违法犯罪人通常用于违法犯罪的物品,则可能被认定为凶器。(3)根据一般社会观念,该物品所具有的对生命、身体的危险感的程度。系着领带抢夺的,不属于携带凶器抢夺。当不具有持有资格的人持有枪支时,一般人会产生很强的危险感。但是,并非具有杀伤机能的物品都是凶器,物品的外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汽车撞人可能导致瞬间死亡,但开着汽车抢夺的,难以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这是因为一般人面对停在地面或者正常行驶的汽车时不会产生危险感。(4)物品被携带的可能性大小。即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外出或在马路上通行时,是否携带这种物品。根据一般人的观念,在当时的情况下,行为人携带凶器是否具有合理性。一般人在马路上行走时,不会携带菜刀、杀猪刀、铁棒、铁锤、斧头、锋利的石块等;携带这些物品抢夺的,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3.携带认定:现实支配,行为人随时可以使用自己所携带的物品。不同于持有(事实支配,不要求行为人可以时时刻刻地现实上予以支配)。(1)使随从者(以随从者在现场为前提,但不以随从者与行为人具有共同故意为前提)实施携带行为的,属于携带凶器。(2)行为人在携带凶器而又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抢夺他人财物的,才适用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3)

迟到的正义是正义结辩稿

谢谢主席: 观历史,当正义没有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在所难免的给,社会中的人因此戴上沉重的枷锁,无时不刻寻找灵魂的释然和精神的解放,时时刻刻期盼正义的到来。当正义迟迟不来,无论于社会本身,还是肉体灵魂,都会出现不公的现象,或是给予沉痛的打击。而在现实里,并不是每一次的非正义最终都会迎来正义,多少扭曲的社会事实在时间的年轮里淹没,又有多少冤死的灵魂就算在地下也没有得到申诉的机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社会还是个体,当遭遇到不公正对待,都会希望正义最终能够到来。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世界法西斯得到了彻底压制,饱受迫害的世人不再受到法西斯非人的迫害,因为正义到来了,即使迟到了,在受迫害群体眼中,难道说,这样迟到的正义没有意义吗?正义的迟到,延误,甚至不复存在于那个年代,但当迟到的正义最终来临时,能说这不是正义吗?在中国,当文革的烟火燃尽,刘少奇的冤案最终能够平复,改革开放的到来,举国上下为之焕然一新,这难道也不是正义到来吗?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在一切冤案面前,当正义来临,它虽然迟到,但它仍然万众期待,所以迟到不能影响正义的本质,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正如我方所言,我方承认迟到的正义对于个人造成的一定伤害在所难免。然而,在一些非正义的事件中,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无法自己去体会经历者所受的苦难,只是依靠着自己的所见所想。当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法案,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法律表达歉意时,不是亲历者的我们会或许会看过即忘,任何的物质补偿都已经没有意义。但是,正是这迟到了130年的正义,让一位华人如此感叹:如今我们可以告慰来美先辈的英灵,他们遭受的歧视和苦难成为后代成长和进步的精神食粮,历史和心灵的伤痛从此可以开始愈合。”由此可知,迟到的正义依旧是正义。

迟到的正义是正义资料

辩题:迟到的正义是/不是正义 定义: 正义: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迟到的正义是对损失的弥补,就是呼唤正义的表现。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这样定义:正义包括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在法理学上讲,正义包括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是英美人一种法律传统。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实体正义是指通过刑事诉讼过程而实现的结果上的实体公正和结果正义 迟到:到来的比恰当的时间晚 论点(正): 一,个人正义: 1.承认对个人的伤害,引发社会思考,制度完善,对后人的正义。 2.迟到的正义比没有正义好? 有时迟到的正义仍是正义,只要正义来得尚不算晚。徐宝宝事件之所以迅速被还原,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首先这是舆论的合力。在这一事件刚开始在网络上曝露后,网议汹汹,沸反盈天,并提供了各种质疑和论证方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随即在纸媒体的介入下,事态迅速公开化、公共化。 二,社会正义 1.一项非正义的制度使很多人的利益受到侵犯,迟到的正义可以纠正不正义的制度等,使得更多的后来人的利益免于侵犯避免非正义所造成的恶果的继续(历史论据充实) 三,其他论点 迟来的正义总比正义的缺席强。这其实很像卖淫嫖娼中的次道在中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正义姗姗来迟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需要正视这一现实,并通过合理的制度让迟到的正义能够实现,并且最大程度的补偿受害者的损害。 德的问题。就是尽管我们认为卖淫不是好现象,但是当这种现象真实存在时,我们就要正视它,并且要给小姐定期做检查和发放避孕套,至少能保证艾滋病的有效控制。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不过假语村言。第一、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论证;第二、没有任何迹象表现其之观点,具有科学依据.第三、也没有一个专门的论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不容忽视的是迟到的正义同时具有警示作用“如果正义的声音被掩盖或者声音微弱只会导致下政府滥权、脱离群众走向腐败。” 二战的主要发起国——德国的过错是不能避免的,但德国在责任的承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正义迟到已经无法慰藉那些客死异乡的同胞但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看责任并没有消失德国总理勃兰特对死难的犹太人的一跪。安德鲁.霍金斯在非洲的一跪。这种歉意对受过伤害的人已没有多少作用但对人类的发展却是一个标杆、一个台阶迈上去的人类不会再退下来上去的正义不会再灭失。迟来的正义更需重视它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前进的标志。 对迟到的正义的补救和措施: 如同空气、大海法律社会有一定限度的自净能力而且是漫长的所以需要法律的努力弥补迟到的正义带来的伤害制定全面的措施扫清正义来临时的障碍。 对产生不正义的责任的承担是一种措施,笔者认为另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维护正义。第一建立程序诉讼的正当行为规则的限制建立规则之治。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课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课测试题及答案 第1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 1.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和“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外,还可以根据情况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这项改革旨在() A.引导公民依法纳税 B.促进社会公平 C.减少财政支出 D.增加财政收入 2.“我家孩子正在参加×比赛,麻烦朋友们帮忙投个票”“这是朋友家的娃、拜托投一票”……随着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朋友圈中给孩子拉票也成了越来越多家长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工作”。家长在朋友圈中进行“拉票”() A.违背了权利公平的要求,但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自信 B.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恰当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D.违背了公平的原则,不利于维护评选的公平性 3.位于上海嘉定的某楼盘开盘销售,开盘采用公证摇号方式确定购房顺序。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过去买房采用的排队方式常常因为偶然因素,排不到合适的房源,“采用摇号方式很公平,心理上的焦虑少了”。采用摇号方式售房体现了() A.权利公平B.规则公平 C.机会公平D.绝对公平 4.从2018年11月1日起,各地开展为期百日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8万件,为38.9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57亿元人民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 ①农民工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②公平能够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③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④维护公平正义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右面漫画《养老公平》表明()

迟到的正义前言何家弘

2013年,冤错案件一次又一次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从浙江张氏叔侄冤案,到河南李怀亮冤案,再到安徽于英生冤案,不该发生的错判一次次被复制。人们不禁要追问:为什么? “浙江张氏叔侄冤案”披露后,一些舆论把矛头指向当年负责预审的一位女警察。据说,此人曾经是中央电视台2006年“浙江神探”系列节目的主人公之一,从警二十余年,工作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受奖。更有报道称,她“近五年来牵头主办的重特大案件达350余起,准确率达到100%……各项办案指标年年在省、市名列前茅,经她审核把关的重特大恶性案件,移送起诉后无一起冤假错案”。成功办理张氏叔侄奸杀案和勾海峰杀害女大学生案后,她还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然而,在当下舆论的漩涡中,这位“女神探”变成了制造冤案的罪魁祸首。我不认识这位警察,但是我以为,就像当年把她“神探化”是不恰当的一样,今天把她“妖魔化”也是不恰当的。这世上本没有神探,因为任何侦探都是普通人,都是有可能犯错误的。诚然,作为公安机关负责把守案件质量关的预审部门负责人,她对于这起错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这起错案并不是她一个人就能制造的,除了其他公安人员之外,还有承担审查起诉和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官和把守司法公正最后一道关口的法官。这样一起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为什么竟然一路绿灯地走完了刑事诉讼的全程?刑事司法系统的防错机制为何全部失效? 刑事司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纵一个坏人”。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下面,这都

是做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刑事错案的发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不仅法制不太健全的国家有刑事错案,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也有刑事错案。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许多州都建立了“无辜者中心”(InnocentCenter),通过“无辜者行动”(InnocentProject)对可能错判的案件进行复查。错案复查的主要手段是进行DNA鉴定,因此复查的案件多为强奸案和杀人案。2011年4月7日至11日,笔者应邀到美国的辛辛那提市参加了“2011年无辜者协作网研讨会——错判的国际探索” (2011InnocenceNetworkConference:anInternationalExplorationof WrongfulConviction),并在会上做了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刑事错案问题的主题发言。截止到开会时,美国的“无辜者行动”通过DNA检验共发现了271起错案。 古今中外,冤假错案总是刑事司法领域中难以驱散的幽灵。它们若隐若现,时明时暗,啃噬着社会公众的良心,煎熬着司法官员的灵魂。毫无疑问,它们对于那些当事人及其家人来说是飞天横祸,是灭顶之灾,但是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刑事司法制度的文明进步和良性发展。冤错案件遮蔽在刑事司法的阴影之中。光线的阴暗使人们无法看清其中的景物,甚至成为人们视觉中的盲点,让人们误以为刑事司法是一片光明灿烂。然而,一些在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的冤案把媒体的聚光灯吸引过来,也把民众的目光吸引过来,于是这盲点就变成了亮点,使人们看清了那些被阴影遮蔽的丑陋的缺陷,从而推进司

思修课结课论文-《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前言: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尽管作者一再声明这是一本随笔集、“富有趣味的小册子”,然而各种旁征博引和精彩的论述都使得阅读《看得见的正义》不能说是一个轻松的事,更不是能浏览一遍便能对全书了然于胸并写出高屋建瓴的读后感的事,故而我在通读全书后,仅选择了部分章节进行了资料查阅和反复研读,与要求不符之处,望老师海涵。但我终究认为,不能以一篇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的读后感来作为这堂课的终点。 全书作者一共引用了以下23道法学格言进行分篇阐释: 1.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2.听取另一方的陈述 3.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4.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5.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6.正义根植于信赖 7.既听取隆著者也听取卑微者 8.一事不再理 9.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 10.无救济则无权利 11.如果原告就是法官,那只有上帝才能充当辩护人 12.疑义时,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13.任何人不得从其非法行为中获得利益

14.谁主张,谁举证 15.不能证明的事实就等于是不存在的 16.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 17.行使其权力的人,得视为不损害任何人 18.任何人在自己的案件里都不被视为可靠的证人 19.人的外部行为反映其内心秘密 20.谁来监督监督者 21.刑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诉讼律不备,即良民亦罹其害 22.公平游戏 23.刑事诉讼法是被告人权力的大宪章 正如书名一样,本书中的每一篇,无一不是围绕“正义的司法程序”这一主题来写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但却不乏案例的介绍和深入的剖析。同时,文风随性自然,没有采用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也就避免了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隔阂;但同时又不乏严谨与专业精神,旁征博引,分析可谓鞭辟入里。 全书二十四章题目直接就是核心引用的23条法律格言,这样一来,揭示主题的同时又带我们领略了一番世界各地的法律思想。而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和《一事不再理》两篇文章。《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所讨论的是司法裁判活动的速度,而《一事不再理》则是讨论了再审程序的问题。两个话题似乎相互分离,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司法裁判活动过快,往往会引发冤假错案,而此时只有启动再审才能纠正之前错误的审判结果;而根据当

以暴制暴是否正义 自由辩稿

【一】 正:对方辩友啊,我想请教你几个问题,你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吗? 反:是的。 正:那么执法机关依法逮捕罪犯和对罪犯作出判决,是不是正义的呢? 反:这不是以暴制暴 正:不,我现在只问你这个问题,这是不是正义的 反:是正义的。 正:那么逮捕罪犯的时候,你觉得警察是直接用言语就可以将罪犯缉拿归案还是要通过一些暴力手段呢? 反:…… 正:那如果用上了暴力手段,这又是不是正义的呢? 【二】 正:对方辩友啊,我想请教你几个问题,你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吗? 反:不是,不然今天就不会有恶法,恶政的说法了。 正:那么,如果法律都不是正义的话,你觉得什么才能代表正义呢? 反:我们原始存在的关于正义的原则。 正:嗯,好的,看来对方辩友早已跟我方达成了共识,认为我们天然存在对于正义的一种原则。那么我想问一下,当出现恶法恶政的时候,我们依据这种正义的原则,去以暴力对抗恶法恶政,这又是不是正义的呢?

反:我认为可以有非武力的选择。 正:然而并没有这种选择,对方辩友!面对腐朽的满清政府,你用言语去谈判,用言语去感化,你觉得他们会老老实实地交出手中的权力吗?孙中山他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你来告诉我,这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 【三】 反:对方辩友,按你的意见看来,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导致二十八万的无辜民众失去性命,这样的行为又算不算得上是正义呢? 正:那民众不是暴徒,所以这并不是以暴制暴。 反:美国通过暴力的方式阻止了日本暴力的侵略行径,怎么就不算是以暴制暴? 正:那么我认为应该区分历史背景来谈论。阻止日军侵略到底需不需要这个程度的暴力?(如果需要那它就是正义的,难道你以为任由日本继续侵略使得更多的民众失去性命比这个更正义吗?)如果是使用了过度的暴力的话我们就认为这是超出了以暴制暴的边界,它是不正义的,但并不能论证以暴制暴不是正义。 反:制为什么一定是制止不能是制裁呢?投原子弹也可以说是制裁日本啊? 正:请注意,对方辩友!你应当制裁的日军和你现在所制裁的日本民众,是两个不同的团体!反:日本残杀了无数无辜民众,美国也可以制裁日本民众不是吗? 正:冤有头债有主,制裁什么时候可以转移对象了?按你方的逻辑,今天我杀了一个人,按照杀人偿命的原始正义观,那她的爸爸就来杀我儿子,她的哥哥就来杀我弟弟,她的丈夫就来杀我妻子……有这样的杀人偿命吗?对方辩友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太过于荒谬了?

法理学第二十四章 法与正义 A

第二十四章法与正义 一. 名词解释 1个人正义2社会正义3实体正义4形式正义5社会体制 二. 单项选择 1.“正义具有一张普洛透斯的脸,变幻无穷,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这是哪位法学家的话()。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博登海默 D.卢梭 2.坚持将法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博登海默 D.罗尔斯 3.从法律的角度,正义并不是指个人的德行,也不是指人们之间的理想关系。它意味着一种体制,意味着对关系的调整和对行为的安排,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好,满足人类对享有某些东西、实现各种主张的手段,使大家尽可能地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得到满足。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位法学家提出的()。 A.罗尔斯 B.霍姆斯 C.托克维尔 D.庞德 4.法律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两者不可分离,强调“法的正义性”和“合目的性”优先,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来自于法律之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那些“不法的法律”、那些“恶法”有温和抵抗的权利,至少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可以不按照恶法去从事那些反人类、反人道的“非法”行为。这一观点应属于哪一学派()。 A.自然法学 B.实证主义法学 C.马克思主义法学 D.社会法学 5.在现代社会,人类对正义的共识性程度大大提高,()构成正义的底线。 A.尊长扶幼 B.对人的尊严的尊重 C.自由、平等、博爱 D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多项选择 1.从正义发生和实现的领域的角度,正义可以分为() A.道德正义 B.经济正义 C.政治正义 D.法律正义 2.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正义可分为() A.个人正义 B.社会正义 C.实体正义 D.形式正义 3.人类历史上实行过的分配原则有() A.无差别分配原则 B.按照优点分配原则 C.按照劳动分配原则 D.按照需要分配原则 4.公正地解决冲突的主要标志有() A.无偏见地适用公开的原则 B.类似案件类似处理 C.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 D.对弱势群体予以照顾 5.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包括( ) A.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正义 B.社会各种资源、利益以及负担之分配上的正义 C.符合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D.社会利益冲突之解决上的正义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对全社会正义的促进和保障。 2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 3简述在现代社会法律为保障冲突的公正解决所提供的规则和程序。 五.论述题 1试论正义在法律生活中的作用。 2 试论法促进和保障国际正义。 六.案例分析 28岁的甘肃打工者王斌余,因急需钱给父亲治病,并且自己因身体原因不想继续打工,和弟弟一起准备向包工头吴新国处要回当年的工钱。2005年5月11日晚,兄弟俩到吴新国住处讨要工资时,吴新国一直没有开门。住在旁边的苏文才、苏志刚、苏香兰、吴华还有吴新国的老婆过来让他俩走。吴华骂哥俩像条狗,用拳头打王斌余,还用脚踢他。苏氏父子也对兄弟二人连踢带打。“为什么我活着总是让人欺负?!”愤怒的王斌余拿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将苏志刚、苏文才、吴华、苏香兰相继捅倒在地,又见吴新国之妻汤晓琴扶着被捅伤的苏志刚蹲在墙根处,王斌余持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关键在于对“正义”的定义,楼主找一个对你有利的定义吧,这可真是个说不明道不清的辩题哟 作为正方: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 正义: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 正义的英文为justice 兼有审判的意思 如何做出判断?如何做出审判? 都要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能判断的,任何事件,都要有发生,经过,结果之后才能作为一个完整评判的标准,所以,所有的正义,都是迟来的,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能评判的。 反方观点,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拉德斯通有句名言: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迟来的正义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是在对人造成伤害之后的补偿。这种正义就像是拔下墙上的钉子,即使在后期给予了公正,但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正方观点:对方引用为威廉·格拉德斯通的言论来作为论据是荒谬的,格拉德斯通家族因十九世纪英国废除奴隶占有制“金钱换奴隶”而发家,金钱换奴隶给了奴隶们迟来的正义,虽然这自由来得肮脏龌蹉,但成千上万的奴隶因此获得自由。任何事件的评判,都要是事件发生之后,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总会有人受到伤害,正义的意义,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受害者,威廉一边无耻的拿着用奴隶换来的金钱稳坐高位,一边道貌岸然的高呼“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肉食者鄙,此之谓也。 正义的意义,是做出判断,而不是恢复原状,时间倒流谁也不可能做到,以弥补伤害的程度来评判正义存在与否是幼稚的。 反方是说,迟到的正义如果无法完全弥补受害者,那是不是意味着正义不该到来? 反方:首先,金钱换奴隶并非是正义的而是英政府为美化自己而作出的作秀行为,可以说当初的“以黑奴换金钱”的丑恶交易贯穿了英国各个阶层。第二,迟来的正义是指在过迟做出裁判,或者过迟告知当事人之后所做出的补偿行为,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说伤害之后的裁决行为。而我方认为因为为了此“正义”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在牺牲很多人的幸福之后,再将其做“正义审判”,那对于牺牲的人及其家人又有何安慰与幸福可言? 插嘴 1、对面的观点是所有的正义都是迟来的,否定迟来的正义就是否认所有正义,要针对这个观点反驳啊,否则对方对辩论的自由性将会很高啊。 2、白马非马,楼主搞懂了就能上场了。 3、看了LZ和Ta的辩论,总觉得你们对迟来的这个词的定义不同啊。Ta说所有的正义都是迟来的,说明Ta所认为的迟来是事件发生后开始计时的,而LZ说迟来的正义是一种补偿,说明LZ所认为的迟来正义是指有关部门错判时开始计时的,两者的定义并不相同啊。 4、这是最基本的定义问题,如果你们不确定它的定义,那么你们的辩题就还不确定,你们如何辩论一个不确定的辩题?首先应该辩论它的定义吧。 反方说一下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比方说现在有个人在抢劫我的朋友,那么,此时我打他算不算是正义的呢?如果这样做是正义的话那我再问对方辩友;当抢劫我朋友的人和我朋友已经冰释前嫌,洗心革面,那么这个时候我再去打他是不是正义呢? 插嘴; 5、感觉不错,楼上的争论至少我懂你意思了。 lz(0.0我的个人理解)大意是:迟来的正义,这个正义由于迟到了,所以不如正点到达的正义效果好,其效果的滞后延时导致疗效不佳无法补偿“受伤的心理”和“脆弱的小身板”。

司法考试法理学——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司法考试法理学——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一般说来,正义和非正义是人们评价法律制度正当与否的两个对立的价值标准。但是,相对于过于理性、抽象、含混的正义标准而言,非正义具有较为明显的确定性和可感受性。一项法律制度设计得再合乎正义的要求,人们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或者认为“本来就应当这样”。但是,某一制度或者司法实践一旦明显背离了正义的基本标准,形成一种为人们所公认的非正义,那么直接遭受这种非正义的人就会产生深深的被忽视、被贬低、被看轻甚至被侮辱的感觉。这种感觉经常会促使受伤害者奋起抗争,去“讨个说法”,甚至直接造成冲突的升级。因此,如果说人们对正义并不十分关注的话,那么非正义却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直接受到不公对待的人。 什么是非正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非正义主要是指实体裁判上的不公正。例如,法院对无罪者判决有罪,或者对罪轻者判处了过于苛厉的刑罚。当然,近一段时间以来,程序的正义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一项法律决定的制作过程如果使人受到无视或者轻视,那么一种程序或者过程上的非正义也就随之发生了。程序上的不公正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裁判结论在制作中不允许利害关系人直接参与,控辩双方受到明显的不平等对待,裁判者对控辩双方中的某一方有所偏袒,裁判者随意地作出裁决,而不明确告知裁判的理由,等等。但笔者这里所要分析的是一种特殊的程序非正义,也就是由于正义来

得过于迟缓或者不及时而造成的非正义。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实际发生过的案例。 1984年7月,河南某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幼童王某被他人杀死在离家不远的玉米地里,凶器是他割草用的镰刀。县公安局经过摸底排查,村民吴留索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同年9月,吴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1984年12月8日,某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吴留索故意杀人罪成立。认定的依据有三个:一是吴在公安机关预审中对其犯罪事实所作的供认;二是河南省公安厅对杀人现场的脚印所作的司法鉴定书,结论是脚印为吴留索所留;三是吴有犯罪的前科,曾因奸淫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随后,中级法院展开公审大会,对吴进行公开宣判,判处死刑。在公判大会上,吴留索当场喊冤并提出上诉。 1985年4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不开庭审理认为,作案工具上并无吴留索的指纹,现场的勘验材料与吴的口供存有出入,因此认定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原审中级法院则将案件退回检察机关补充侦查。1986年,市检察院再次以故意杀人罪对吴留索提起公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再次以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由于一直无法补充新的证据,此案久拖不决,吴留索则长期被羁押在县公安局看守所。 案件久押不决的情况经新闻媒介披露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各界压力下,1998年11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案发所在地的县法

(最新)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公平正义的守护》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2课时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公平与制度的关系,知道司法维护正义的相关内容,掌握个人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关于公平问题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智”为的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 个人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环节】 一、漫画导入 【多媒体呈现】 教师点拨: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

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公平正义的守护》,来了解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探究新知 (一)坚守公平 活动一:问题探究 【多媒体呈现】 小美在某公司找到一份打字员的工作,她按公司的要求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月,满怀喜悦地去领工资,但老板以她曾迟到为由,扣了她20%的工资。小美觉得该公司对她很不公平,因为自己因堵车只迟到过一次。 问题:(1)如果她接受了这种不公平,情形会怎样? (2)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要求:认真阅读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平,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多媒体呈现结论】 1.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活动二:问题探究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

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编辑:陈瑞华时间:2007-9-5 14:42:21 一般说来,正义和非正义是人们评价法律制度正当与否的两个对立的价值标准。但是,相对于过于理性、抽象、含混的正义标准而言,非正义具有较为明显的确定性和可感受性。一项法律制度设计得再合乎正义的要求,人们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或者认为“本来就应当这样”。但是,某一制度或者司法实践一旦明显背离了正义的基本标准,形成一种为人们所公认的非正义,那么直接遭受这种非正义的人就会产生深深的被忽视、被贬低、被看轻甚至被侮辱的感觉。这种感觉经常会促使受伤害者奋起抗争,去“讨个说法”,甚至直接造成冲突的升级。因此,如果说人们对正义并不十分关注的话,那么非正义却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直接受到不公对待的人 什么是非正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非正义主要是指实体裁判上的不公正。例如,法院对无罪者判决有罪,或者对罪轻者判处了过于苛厉的刑罚。当然,近一段时间以来,程序的正义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一项法律决定的制作过程如果使人受到无视或者轻视,那么一种程序或过程上的非正义也就随之发生了。程序上的不公正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裁判结论在制作中不允许利害关系人直接参与,控辩双方受到明显的不平等对待,裁判者对控辩双方中的某一方有所偏袒,裁判者随意地作出裁决,而不明确告知裁判的理由,等等。但笔者这里所要分析的是一种特殊的程序非正义,也就是由于正义来得过于迟缓或者不及时而造成的非正义。为了便于说明的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案例。 1984年7月,河南某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幼童王某被他人杀死在离家不远的玉米地里,凶器是他割草用的镰刀。县公安局经过摸底排查,村民吴留索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同年9月,吴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1984年12月8日,某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吴留索故意杀人罪成立。认定的依据有三个:一是吴在公安机关预审中对其犯罪事实所作的供认;二是河南省公安厅对杀人现场的脚印所作的司法鉴定书,结论是脚印是吴留索所留;三是吴有犯罪的前科,曾因奸淫幼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随后,中级法院展开公审大会,对吴进行公开宣判,判处死刑。在公判大会上,吴留索当场喊冤并提出上诉。 1885年4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不开庭审理认为,作案工具上并无吴留索的指纹,现场的勘验材料与吴的口供存有出入,因此认定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原审中级法院则将案件退回检察机关补充侦查。1986年,市检察院再次以故意杀人罪对吴留索提起公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再次以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由于一直无法补充新的证据,此案久拖不决,吴留索则长期被羁押在县公安局看守所。 案件久押不决的情况经新闻媒介披露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各界压力下,1998年11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案发所在地的县法院审判庭重新开庭审理。在法庭上,吴留索否决了所有的证据,并声称自己无罪,当时所作的口供系刑讯逼供的结果。一个多月以后,一审法院认定吴留索故意杀人罪成立,并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注:此案曾由《南方周末》于1998年8月20日作过报道。) 在这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吴留索在法院未曾作出生效法律裁判的情况下,一直连续被羁押了长达14年多的时间。如此长的未决羁押时间在改革开放以来确属十分罕见。对于这一案件,当地的“公检法”很

迟来的正义是正义

作为正方: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 正义: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 正义的英文为justice 兼有审判的意思 如何做出判断?如何做出审判? 都要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能判断的,任何事件,都要有发生,经过,结果之后才能作为一个完整评判的标准,所以,所有的正义,都是迟来的,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能评判的。 我方观点:对方引用为威廉·格拉德斯通的言论来作为论据是荒谬的,格拉德斯通家族因十九世纪英国废除奴隶占有制“金钱换奴隶”而发家,金钱换奴隶给了奴隶们迟来的正义,虽然这自由来得肮脏龌蹉,但成千上万的奴隶因此获得自由。任何事件的评判,都要是事件发生之后,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总会有人受到伤害,正义的意义,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受害者,威廉一边无耻的拿着用奴隶换来的金钱稳坐高位,一边道貌岸然的高呼“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肉食者鄙,此之谓也。 正义的意义,是做出判断,而不是恢复原状,时间倒流谁也不可能做到,以弥补伤害的程度来评判正义存在与否是幼稚的。 反方是说,迟到的正义如果无法完全弥补受害者,那是不是意味着正义不该到来?完毕 感觉不错,楼上的争论至少我懂你意思了。 lz(0.0我的个人理解)大意是:迟来的正义,这个正义由于迟到了,所以不如正点到达的正义效果好,其效果的滞后延时导致疗效不佳无法补偿“受伤的心理”和“脆弱的小身板”。 具体以你们高端的奴隶例子看,迟来的正义其实是看对谁的,就按着你的定义走迟来的正义是指在过迟做出裁判,或者过迟告知当事人之后所做出的补偿行为,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说伤害之后的裁决行为。而我方认为因为为了此“正义”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如此现在正被拯救的黑人勉强算是正当其实,或者刚刚被抓正准备被卖还没被卖的时候被拯救算是正点的正义吧。 这正义还只是对当事人。 如果对当事人的子女,父亲的正义虽然晚了点,但对他刚刚好,可能大儿子还会被称为小偷的儿子,但小儿子出生的时候也许又是正点。延伸开去,对于周围的人一个案子可能当年没能伸张正义,甚至正义的伸张只在“家祭无望告乃翁”中实现。受了冤枉的人只要能平反,死了也不觉得晚。 这一段的价值在于,如果迟到的正义就不是正义,那么你让一个20多年后才抓住杀死自己儿子凶手的老警察如何告慰儿子,又如何面对生活,甚至他需要什么才能支撑着他找出真凶的信念?(更宏大的是,是什么支撑那仁人志士为了那迟到的废除奴隶的正义实现,而这种迟到的正义的价值)

陕师大古代汉语部分试题

陕师大古代汉语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15分) 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5分) 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5分 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5分) 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 七、翻譯下面句子。(15分) 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迟来的正义是正义(正方一辨稿)

迟来的正义是正义 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来讲,我们争论正义是不是正义那真的没有必要,这里首先要搞明白两个正义是什么,第一个正义是狭义的——指正义的事,体现正义的结果,第二个正义是广义的,更偏向于一种形容,形容具有正义的特质,那么正义有什么特质,正:传递正能量,做对的事;义,有道义,顺应大意。 很多人要问迟来的正义,多迟算迟,显然这就像问长多高算高,你告诉我是一米八还是一米九,那么到底多迟算迟?我只能告诉你迟到的正义有很多,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事例,我们可以凭借一般的认知,社会普适价值观具体判断。 正义的迟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好人的一面,对于正遭受着这个社会中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的人,他们的正义我们必须维护,比如当年美国公交车上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的正义终于得到了维护,这样的迟来有没有意义?这样的正义我们要不要肯定? 另外一方,对于处在黑暗中作恶的坏人,他们利用正义的漏洞,徇私枉法,罪恶滔天,正义终有一天要加于他们的身上,像和珅这样的贪官,他当官的时候呼风唤雨,贪得无厌,皇帝一换,最终还不是把他家给抄了,这样反贪的例子现在也有,法制肯定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完善,那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的问题的态度难道不好吗?对于这样的迟来,我们当然承认它不发生最好,但它万一发生了,正义要不要来?要来,一定要的来,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表明一种重要的态度。 表明了什么态度?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将不懈追求法制,追求正义,将正义贯彻到底。 所有定义全无,大家自己查词典即可,正方用常规的比较好,反方用奇葩的比较好。 头脑风暴: 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每当有一个漏洞被弥补,每当有一个正义被贯彻,我们都应当肯定社会的进步,这样的正义,来的多迟都不算晚。 1女权的维护2黑人地位的维护3文革的平反 4朝鲜战争:中国的帮助是迟的和正义的 5日本慰安妇,迟来,追求,正义的 如何破正方:(已经过实践验证,大连理工大学2014文明杯,反方胜) 反方比较有优势的立论方式:抓住英国法谚,谈辩题起源,把战场划定在司法这个范围内,砸冤家错案的例子。不承认有其他的迟来的正义——论证只有正义有来的条件而没来才叫迟来,否则谈不上迟来的正义,克上面的5个例子。打感情牌,多用比喻和距离论证,比如说你让小孩做大学生的题目他不会做,后来大学了他会做了,这叫迟来的智商(智慧)吗?用比喻和例子让正方反应不过来,同时破不了反方对战场的界定,自己的话讲不出来,必须跟你们谈司法。 针对典型的例子,用比喻的方式回击,再附加一个冤案,正方很难HOLD住 四辩结辩升华的时候,首先黑正方,他们会让司法人员放松心态,更容易导致不负责任。然后倡导,谚语的意义是提醒司法机关严格按规定执法,努力杜绝冤案。可以举例,参加高考考前你家人会鼓励把题目全做对,还是说做了就行,做错考完把题目搞明白就可以了。两种态度的对比一下出来了吧~~ 草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