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地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下水概述

——是指地表以下的岩石孔隙中或土层里的水,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冰雪融水、湖泊水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的,称为渗透水。此外还有凝结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一、地下水的赋存及运动条件

——岩石或土层允许水透过的性能称为透水性。

地下水能在岩石中赋存与运动,是因为岩石中具有一定的空隙。空隙包括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裂隙(岩石的裂缝)和洞穴(可溶性岩石受溶蚀后形成的孔洞)。

岩石孔隙度越大,含水量越大,透水性越好;孔隙度越小,含水量越少,透水性越差。因此自然界的岩石可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砂岩层、沙砾岩层以及裂隙、洞穴发育的其它岩石。其中储满地下水的部分称为含水层。

不透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粘土、页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不透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隔作用,又称为隔水层。

两者之间过渡类型称为半(弱)透水层。如泥岩、亚粘土、黄土等。

二、地下水的类型(附图)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包气带水(土壤水)

——从地面到地下水面(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包气带、不饱和带)所含的非重力地下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的表面称为潜水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具有潜水流。同时因季节变化而升降,雨季、旱季潜水面的不同而形成一个暂时饱和带。(附图))

3.层间水

——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当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被水充满时,就是有了一定的静压力,称为承压水。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如果承压水的静水压力所达到的水头高度超过井口地面时,则自行喷溢出地表,形成自流井。(附图)

三、泉及其分类

——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叫做泉。(附照片)

泉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谷中及山麓边缘,平原地区极为少见。

泉的分类:

1.根据成因分为:(附图)

①接触泉不同透水性的岩层相接触,地下水沿接触面出露;②侵蚀泉因沟谷切割含水层而出现的泉;③裂隙泉由岩石裂隙中流出;④断层泉因断层作用,隔水层阻挡了地下水流,地下水循断层出露;⑤溶洞泉自溶洞中流出。

2.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分为:

①上升泉;②下降泉。

3.按泉水温度分为:

①冷泉;②温泉。(附照片)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

温泉是地热异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的天然露头。

第二节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发生在地面以下,故称为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可以分为:机械潜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

一、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坏作用称为机械潜蚀作用。总的来说是很微弱的。由黄土、砂岩组成的地壳表层,经地下水长期机械潜蚀作用,颗粒大量流失,致使岩石内孔隙增加、扩大,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洞穴,并由于地下洞穴扩大导致顶部岩层失去支撑而垮塌,使地面洼地毗邻,形成与下面将要阐述的“岩溶”地区相似的

地质发展过程(如黄土湿陷、丹霞地貌)。称为“假岩溶”作用过程。

二、化学溶蚀作用与岩溶(喀斯特)

地下水的溶蚀现象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称为化学溶蚀作用。

(一)岩溶现象

岩溶(也称为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破坏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和水文网的总称。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J.Cvijic)对这个地区首先进行了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特殊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水文现象。至今喀斯特一词已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特指主要由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1966年在我国第二次喀斯特会议上决定,将喀斯特一词改称为岩溶。

典型的岩溶地貌有:①溶沟与石芽(婆婆脸);②漏斗与落水洞;

③溶洞与地下河;④岩溶谷底与天生桥;⑤峰林。(附照片)

如地壳上升,潜水面下降,沿地下水面发育的溶洞就抬高而成为干洞。随后,如地壳保持相对稳定,则在新的潜水面附近通过地下水横向溶蚀可发育低一级的另一溶洞系统。如果地壳间歇性多次上升,就造成多级溶洞。各级溶洞的高度常与河流阶地高度一一对应。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是喀斯特十分发育的地区。

(二)影响喀斯特发育因素

①有可溶性岩石的存在,特别是产状平缓裂隙发育的厚层石灰岩是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

②湿热的气候条件(水量丰富、具有流动性),尤其是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CO2时,有较强的溶融能力。

第三节地下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地下水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由于地下水是在土壤、岩石裂隙中流动,流速极慢,因此搬运力极弱,沉积作用也极弱,一般仅形成小规模的洞穴碎层沉积。(二)地下水的溶运与化学沉积作用

地下水流速慢,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大,作用时间长,能充分的溶解其流经区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溶解物质,并随着地下水的运动而被搬运。

石灰岩地区中庞大的洞穴系统就是被地下水溶蚀搬运而形成的。

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主要分布在洞穴内、裂隙中和泉的出口处。常见的有以下几类:(附照片)

1.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2.泉华

3.模树石(假化石)、岩脉、矿脉

第四节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地下水在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录像——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二、掌握“岩溶”发育规律,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指导找矿

三、开发地下热水提供环保能源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贮存 (一)岩土中的空隙 1、孔隙 松散岩土(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直接影响储容地下水的能力大小。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n)表示。孔隙度是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即: 或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土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此外,颗粒形状和胶结程度对孔隙度也有影响。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相反,岩石越紧密图)或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孔隙若被胶结物充填,则孔隙度变小。

几种典型松散岩土的孔隙度的参考值 2、裂隙 固结的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称为裂隙。 裂隙发育程度除与岩石受力条件有关外,还与岩性有关,坚脆的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质软具塑性的岩石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 裂隙的多少用裂隙率(Kt)表示,裂隙率是裂 隙体积(Vt)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几中岩石裂隙的参考值

3、溶隙 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称溶隙。 溶隙的发育程度用溶隙率(K k)表示,溶隙率 (K k )是溶隙的体积(V k )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 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 数或百分数表示: 研究岩石的空隙时,不仅要研究空隙的多少,还要研究空隙的大小、空隙间的连通性和分布规律。松散土孔隙的大小和分布都比较均匀,且连通性好,所以,孔隙度可表征一定范围内孔隙的发育情况,岩石裂隙无论其宽度、长度和连通性差异都很大,分布也不均匀,因此,裂隙率只能代表被测定范围内裂隙的发育程度;溶隙大小相差悬殊,分布很不均匀,连通性更差,所以,溶隙率的代表性更差。(二)岩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1、气态水 气态水,即水蒸气,存在于未饱和的岩土空隙中。岩土中的气态水可由大气中的气态水进人地下形成,也可由地下液态水蒸发而成。气态水有极大的活动性,可随空气流动而流动,也可由绝对湿度大的

浅析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浅析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地下水对基坑的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控制好基坑的稳定性,就必然要了解地下水与基坑稳定性的相互关系,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好基坑的稳定性。 关键词:基坑;稳定性;地下水;水土作用;强度参数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20年前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有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到现在一般的中小城市都已建有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而随之地下开挖深度也逐渐变深,二层、三层地下室成为很常见的事。地下开挖深度的加大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影响基坑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基坑挖深、侧壁土质、周围环境、地下水分布、护类型等,其中地下水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尤其突出,需特别加以重视。从以往的一些工程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地下水没有控制好而引起基坑事故占有绝大多数,因此分析地下水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影响是非常具有工程意义。 1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与深基坑工程有关的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一般可分为包气带的上层滞水,饱和带的潜水和承压水三类。上层滞水分布于浅部松散填土中,无统一水面,水位随季节变化,不同场地不同季节水位各不相同,水量较小,与区域地下水无水力联系,与邻近地表水体可能有联系,但联通性差,其埋藏较浅,可针对性隔断、引渗、设泄水孔等降水措施,治水效果好。潜水分布于松散地层,基岩裂隙破碎带及岩溶等地区,具有统一自由水面,水位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同一场地的水位在一定区域内基本相同或变化具有规律性,水量变化较大,地下水补给一般以降雨为主,同时接受场地外同层地下水的径流补给,可采用井点降水和管井降水,或设帷幕隔断或降水辅以回灌等进行处理。承压水分布于松散地层两个相对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水头压力,一般不受当地气候因素的影响,水头保持稳定,由于承压水埋深大,有一定的水头压力,水量大等,对地基稳定性的潜在危害最大。 2地下水对土体的作用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它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改变着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也改变着地下水本身的一些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按其作用来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力学作用。物理作用有润滑作用、软化作用、泥化作用和结合水强化作用,化学作用有离子交换、溶解、水解、溶蚀作用,力学作用包括孔隙水动压力和静压力。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岩土体的变形和强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l)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改变土体的值的大小。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地下水、泉、地下热水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初步掌握地下水潜蚀作用、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特征。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溶蚀现象;难点是的地下水的溶蚀和沉淀过程。第一节地下水概述 ——是指地表以下的岩石孔隙中或土层里的水,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冰雪融水、湖泊水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的,称为渗透水。此外还有凝结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一、地下水的赋存及运动条件 ——岩石或土层允许水透过的性能称为透水性。 地下水能在岩石中赋存与运动,是因为岩石中具有一定的空隙。空隙包括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裂隙(岩石的裂缝)和洞穴(可溶性岩石受溶蚀后形成的孔洞)。 岩石孔隙度越大,含水量越大,透水性越好;孔隙度越小,含水量越少,透水性越差。因此自然界的岩石可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 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砂岩层、沙砾岩层以及裂隙、洞穴发育的其它岩石。其中储满地下水的部分称为含水层。 不透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粘土、页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不透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隔作用,又称为隔水层。

两者之间过渡类型称为半(弱)透水层。如泥岩、亚粘土、黄土等。 二、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包气带水(土壤水) ——从地面到地下水面(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包气带、不饱和带)所含的非重力地下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的表面称为潜水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具有潜水流。同时因季节变化而升降,雨季、旱季潜水面的不同而形成一个暂时饱和带。3.层间水 ——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当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被水充满时,就是有了一定的静压力,称为承压水。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如果承压水的静水压力所达到的水头高度超过井口地面时,则自行喷溢出地表,形成自流井。自流井最适宜的构造类型为向斜盆地和单斜构造。自流水坟地可以分为三个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在承压区形成自流井,在排泄区形成上升泉。 三、泉及其分类

矿山地质学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矿山地质学》试卷(A)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变质岩-原岩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2.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3.假整合-新老地层之间平行,时代不连续,其间有沉积间断。 4.倾伏褶曲-枢纽倾伏的褶曲。 5.宏观煤岩组分-肉眼能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丝碳、镜煤、亮煤和暗煤。 6.外力地质作用-由外能引起,主要作用于地表的地质作用。 7.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相当层在铅直方向上错开的距离。 8.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9.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吨煤涌出的瓦斯的数量。 10.岩溶陷落柱-地下可溶性岩矿层因溶蚀作用而塌陷,塌陷体在剖面上呈柱状,称为岩溶陷落柱。 11.勘探程度-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地质变化的控制程度。 12.岩墙-与围岩层面方向近乎垂直的墙状侵入体。 13.断煤交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的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14.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 15.复杂结构煤层-含一层以上稳定夹矸的煤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有(辉石、角闪石),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有(方解石、高龄石)。(注各写出两种即可) 2.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3.煤厚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地壳的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河流冲蚀和构造挤压)。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一种排泄方式),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裂上升泉)。 5.在褶曲的横剖面上根据轴面特征和两翼岩层产状,将褶曲分为(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论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并进一步论述三大岩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5分) (3)三大岩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岩浆岩经过外力地质作用转变为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

泉的成因及类型

泉的成因及类型 泉是地下水的露头。当潜水面被地面切断时,地下水即可溢出地表。这种渗出的水如果沿着固定的出口,源源不绝地流出,就被人们称为“泉”。可见,泉与蓄水层的岩性和地貌部位是密切相关的。在自然界中,形成泉的条件多种多样,因此泉的种类和应用价值也非常多。它决定于许多外界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地质构造、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水文地质学家根据其形成原因和条件,一般将泉水分成侵蚀泉、堤泉、溢出泉、接触泉、断层泉、岩溶泉6大类。 所谓侵蚀泉,指河流不断向下冲刷、侵蚀、切割达到含水层时,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的泉;堤泉指隔水层局部突起,使地下水向前流动受到阻挡而溢出地表形成的泉;溢出泉指山前平原地区,由于地层岩性发生变化使地下水不能向前流动而溢出地表形成的泉;接触泉指含水层与隔水层层面接触处,由于地下水沿着岩层层面流动,在有出口的地方,使地下水出露而形成的泉;断层泉指含水层被错动的断层破碎带切割露出地表,使地下水流出而形成的泉;岩溶泉指在岩溶地区,由于可溶性盐岩类被溶蚀形成了洞穴,地表水渗入洞穴后,常常迅速地以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形成的泉。 上述各类泉,流出地表均有大有小。这主要是因为含水层的面积和厚度大小不同,因此它的补给水量就有大有小,而这便直接影响了泉水流量的大小。在含水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降水多的地区,出露的泉水就多,不仅流量大而且较稳定。相反,泉水流量小,甚至有时会干涸。 此外,还可以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层性质、出露形态把泉水分为下降泉

和上升泉两大类。 下降泉是以潜水含水层为补给来源。这种地下水一般埋藏比较浅,上部没有隔水层,降雨后水很快就补给地下水,正像唐诗中云:“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雨多泉大,干旱泉涸,是这类泉的最大特点。人们所以叫它下降泉,就是因为这种地下水从泉口自由流出或慢慢地流出地表,没有压力,水在泉池里很平静,不出现冒水泡和气泡现象。如溢出泉、侵蚀泉、接触泉、堤泉均属这种泉类。 上升泉与下降泉不同,它是一种有水头压力的地下水补给的泉,其上部和下部均有隔水层(即不透水层)。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由于地下水受到自身和地层的压力较大,所以地下水一旦遇到空隙、裂隙等通道就会涌出地表,故名上升泉。喷泉即上升泉,这种泉的最大特点是泉水从地下向上涌冒,翻水花,冒气泡。地下水受到的压力越大,向上涌出的水量也越多,水头也越高。上升泉的流量、水温、水质都比下降泉稳定,一般受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工程地质复习题(清晰版)

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原理、工程地质勘查三个部分。 2、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条件环境,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适用的地质条件。 二、简答题 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 一般认为它应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第一章地质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河流阶地: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风化壳:残积物不连续地覆盖在地壳基岩上形成的一层薄的外壳称为风化壳。 3、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风化营力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以致逐渐分解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5、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6、岩浆作用:岩浆从形成、运动、液化直至冷凝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7、地震作用:大地的快速颤动形成振动叫地震。 8、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成为内力地质作用。 9、外力地质作用:由外部能源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10、地壳运动:指地壳的隆起和坳陷,海陆轮廓的变化,山脉海沟的形成,以及褶皱,断裂等各种各样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发展。 二、填空 1、岩石的风化程度可根据岩石的______颜色_____、____矿物成分_______、____破碎程度_______及______ 强度的变化_____等方面情况确定。 2、岩石的风化作用可分为____物理_______风化作用、____化学_______风化作用及______生物_____风化 作用。 3、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__岩石性质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地质构造_____及______地 形_____。 4、变质作用的类型有______接触_____变质、___热液________变质及____动力_______变质。 5、按阶地组成物质的不同,阶地可分为___侵蚀________阶地、____基座_______阶地和____冲积_______ 阶地。 6、地球的内圈层包括_____地壳______、_____地幔______和______地核_____。 7、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_____风化作用______、______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_____、_____地下水的地质作用______、______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_____、_____海洋的地质作用______、_____风的地质作用______、____冰川的地质作用_______、_____负荷地质作用______等八种作用。 8、地球的外圈层包括_____大气圈______、______水圈_____及____生物圈_______。 9、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____地壳运动_______、_____岩 浆作用______、_____地震作用______、______变质作用_____等四种主要形式。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1. 地下水的概念 地下水是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地下水也是参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处于地下隐伏径流阶段的循环水。 地下水是储存和运动于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那么地下水必然要受到地质条件的控制。地质条件包括岩石性质、空隙类型与连通性、地质地貌特征、地质历史等。 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贮存空间及其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用下所形成的状态总和。 2.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岩石和土体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运移通道。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性、充填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埋藏条件。根据成因可把空隙区分为孔隙、裂隙与溶隙三种,并可把岩层划分为孔隙岩层(松散沉积物、砂岩等)、裂隙岩层(非可溶性的坚硬岩层)与可溶岩层(可溶性的坚硬岩石)。孔隙岩层中的空隙分布比裂隙可溶岩层均匀,溶隙一般比孔隙、裂隙岩层中的空隙规模大。这三种空隙的大小分别以孔隙度、裂隙率与岩溶率表示,即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裂隙和溶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岩石空隙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水,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和固态水。此外,还有存在于矿物晶体内部及其间的沸石水、结晶水与结构水。水文地质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饱和带的重力水,即在重力作用支配下运动的地下水。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

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1) 孔隙。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由于多孔介质中并非所有的孔隙都是连通的,于是人们提出了有效孔隙度的概念。有效孔隙度为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不包括结合水占据的空间)与岩石体积之比。显然,有效孔隙度小于孔隙度。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良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多少都很接近。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都比较均勻。 (2) 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保留一部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按裂隙的成因可分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成岩裂隙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收缩(岩衆岩)或固结干缩(沉积岩) 而产生的。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比较发育,尤以玄武岩中柱状节理最有意义。构造裂隙是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生的。这种裂隙具有方向性,大小悬殊(由隐蔽的节理到大断层),分布不均一。风化裂隙是风化营力作用下,岩石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分布在地表附近。 裂隙的多少以裂隙率表示。裂隙率(K)是裂隙体积(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K)的比值,即或(V/F)100%。除了这种体积裂隙率,还可用面裂隙率或线裂

湖泊的成因及分类.

湖泊的大概 湖泊是由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它水域比较宽广,并且换流缓慢。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湖泊与河流不同,它的换流异常缓慢,又不同于海,因为它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 比如按湖水排泄条件分外流湖和内陆湖。 按湖盆成因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和冰川湖、堰塞湖等。按湖泊热状况分热带湖、温带湖、寒带湖。 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 按湖水的含盐度分淡水湖,含盐度在0.1%以下;微咸水湖,含盐度在。0.1%-2.47%之间;咸水湖,含盐度在2.44%一3.5%之间,盐水湖,含盐度大于3.5%。 中国的湖泊简介 中国湖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陷、拗陷、沉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经潴水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构造湖。构造湖在中国的分布很广,一些大中型湖泊多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火山喷发,喷火口积水成湖,称为火山口湖,或因火山喷发的熔岩壅塞河床,抬高水位而成的湖泊,称为火山堰塞湖,此类湖泊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多。

由于冰川的挖蚀作用和冰砾泥的堆积堵塞作用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冰川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冰川比较发育的高海拔地区。由易溶性碳酸盐类岩层的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叫喀斯特湖,在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沙漠地区的沙丘受定向风吹蚀成的丘间洼地,被潜水汇聚成的风成湖,多以小型时令湖的形式出现,集中分布在中国沙漠或沙地地区。沿海平原洼地由于沿岸流所挟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海湾被沙嘴封闭而形成的潟湖,多分布在中国沿海平原低地。此外亦有因河道的横向摆动而残留的河迹湖,或随河流天然堤而伴生的堤间湖等,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中国大江大河沿岸排水不良的低地。然而中国不少湖泊的成因具有混成的特点。例如长江中下游的五大淡水湖,其湖盆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关,但又与江河、海洋的作用有联系。这些湖泊之所以还保留一定的面积,还与新构造运动的活跃以及沿袭老构造运动的性质等分不开,否则,位于多沙性河流沿岸的湖泊早已变为历史的陈迹了。又如云南湖泊虽属构造类型,但碳酸盐类地层的溶蚀对湖泊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明显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模拟考试试题1

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B) A. 石英 B. 方解石 C. 黑云母 D. 正长石 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着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着 3. 下列结构中,( D)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 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 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 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 C)三大类。 1.酸性岩 2.中性岩 3.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 A.1、2、4 B.2、3、4 C.3、4、5 D.1、3、4 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 7. 下列岩石中( A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千枚岩 D.石英岩 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9. 节理按成因分为( B )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 A.1、4和5 B.1、2和3 C .2、3和4 D.2、4和5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B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概念: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表之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水。 二、地下水的来源 (一)渗透水——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江、河、湖、海) 等从地面渗入地下积聚成。 (二)凝结水——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后渗于地下。 (三)岩浆水——(原生水)地下岩浆活动形成的水(结晶水、水气)。 (四)埋藏水——(古水)地史中沉积物空隙中的水,被封闭保存下来。 三、.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一)吸着水——靠分子引力及静电引力吸附在土和岩石颗粒表面 上的水。不受重力影响,不被植物吸收。 (二)薄膜水——包围在吸着水的外层,可以从原处向薄处“移动” 少部分可被植物吸收。 (三)毛细管水——受表面张力影响,保留在毛细管中,易被植物 吸收。 (四)重力水——受重力影响可自由流动。 四、岩石的空隙类型 (一)孔隙——疏松未胶结好的岩石中形成的空隙颗粒之间的 空隙。Q、N地层常见,孔隙大小与碎屑颗粒有关。 颗粒磨圆差不等粒则孔隙小(图) 磨圆差好,近等粒则孔隙大(图) 孔隙度 (二)裂隙——岩石中断层、节理、缝隙等。 (三)溶洞——可溶性岩石被溶蚀形成的洞穴。 五、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不仅与孔隙度有关,跟孔隙绝对大小有关,空隙大、多、连通情况好,透水能力强。 (一)透水层:孔隙大、孔隙及大的砂层和砾砂层,胶结不好,砂岩、砾岩及裂隙发育的其它岩石。 透水系数:米/昼 当透水层含水时称含水层。 良透水层 透水层 (二) 不透水层:常见由泥岩,粘土层等组成 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差异

地下水大多被限制在透水层中流动与自由流动的地表水有一定的差异。 1.流速小、机械动能小 地下水除受重力影响由高向低流,受压力影响由高压向低压流动外,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透水层中岩石的阻碍,能量消耗在磨擦上,因此流速小,机械动能小。 2. 矿化度高、化学动力大 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Mg/e g/e Nacl——咸味 ——苦味 MgSO 4 Fe——兰绿色 ——清凉可口,成为可供饮用的矿泉水。 CO 2 矿化度高,作为溶剂浓度大,成分复杂,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化学动力强。 七、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2. 地下水的类型 一、按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二、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一)上层滞水及包气带 包气带(不饱和带)——地表向下至较稳定的地下水面(潜水面)之 间的土层或岩层。 饱水带——潜水面之下称饱水带 包气带和饱水带的区别在于:包气带中空隙主要是气体;饱水带中空隙带中 空隙主要是充填了地下水。 包气带中的水主要有:气态水,结合水(吸着薄膜水)、 过路重力水及毛细管水。

水文地质课件习题六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习题六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总溶解固体: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2.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 3.常温带: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温度不变的带。 4.增温带:常温带以下,随深度增大而温度有规律地升高的带。 5.地温梯度:指每增加单位深度时地温的增值。 6.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7.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 8.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 9.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10.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11.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 12.溶滤水:富含CO2与O2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这种水称之为溶滤水。 13.沉积水:指与沉积物大体同时生成的古地下水。 14.内生水:来自地球深部层圈物质分异和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15.总硬度:水中所含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 16.暂时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

离子结合的硬度。 17.永久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 二、填空 1.地下水中含有各种 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 以及微生物等。 2.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甲烷 及硫化氢 等。 3.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阴离子有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重碳酸根离子 等。 4.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阳离子有 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 及 镁离子 等。 5.一般情况下,低矿化水中常以 重碳酸离子、钙离子 及 镁离子 为主;高矿化水则以 氯离子及 钠离子 为主。 6.一般情况下,中等矿化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 硫酸根离子为主,主要阳离子则可以是 钠离子 ,也可以是 钙离子 。 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 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 8.据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成因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 溶滤水、沉积水 和 内生水 。 9.在低矿化水中,阴离子以重碳酸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为主。随着蒸发浓缩,溶解度小的钙、镁的碳酸盐部分析出, 硫酸根 及 钠离子 逐渐成为主要成分,继续浓缩,水中硫酸盐达到饱和并开始析出,便将形成以 氯离子 、钠离子 为主的高矿化水。 10.当含钙为主的地下水,进入主要吸附有钠离子的岩土时,水中的钙离子便置换岩土所吸附的一部分 钠离子 ,使地下水中 钠离子增多而 钙离子 减少。

地质学问答题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互相衔接的阶段:(1)先成岩的破坏(包括风化和剥蚀);(2)搬运;(3)沉积;(4)成岩。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太阳能是岩石发生演变过程的能量来源之一,它控制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包含在岩石内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此外, 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右图表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与三大类岩石演变的相互关系。其中构造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可使地下深处的侵入岩和变质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坏,也可使地表岩石发生强烈拗陷而产生变质,同时,构造运动对岩浆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响。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别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胶结物的成分。在鉴定泥质岩时,则需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特征,即看有无页理等;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物质成分外,还需判别其结构、构造,并辅以简单的化学试验,如用冷稀盐酸滴试,检验其是否起泡。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综合产物是风化壳。 铁帽是指各种金属硫化物矿床经受较为彻底的氧化、风化作用改造后,在地表形成的Fe、Mn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主及硅质、粘土质混杂的帽状堆积物。 变质、岩浆、外力地质作用形成过程的差异 1。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岩石变质后,其原有构造、矿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征。 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800~1200℃)熔融体。它不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外力地质作用几乎都有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可分成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其发生的序列还可分成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练习题(地理)

地质作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2.下列地表形态中,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 .冲积扇、戈壁 B .沙丘、黄土高原崎岖地表 C .火山、地震 D .黄土高原、溶洞 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 ) A .吐鲁番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喜马拉雅山 D .青藏高原 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5、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 (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台升时河流强烈下切 D、板块张裂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22~24题。 6、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 A 、九寨沟风光 B 、桂林山水 C 、鼎湖山保护区 D 、长白山天池 7、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 A 、冰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8、该景观地貌属于 ( ) A 、雅丹地貌 B 、丹霞地貌 C 、冰蚀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10.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B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 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D .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12.我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潮湿 B .平原面积小 C .文化背景 D .沿河流伸展 13.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 ) A .断层上升 B .褶皱隆起 C .火山喷发 D .泥沙沉积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5题 14.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读图7,回答23—25题。 16.正常情况下,丙处地质构造应为 A .断层 B .背斜 C .向斜 D .地垒 ① ③

地下水对地质的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与土石相互作用会使土体和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产生各种不良的自然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现象,给工程的建筑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滑坡、岩溶、潜蚀、土体盐渍化和路基盐胀、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中冰的富集、地基沉陷、道路冻胀和翻浆等都与地下水的存在和活动有关,地下水还常常给隧道施工和运营带来困难,甚至带来灾害。因此地下水对工程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指的是埋藏在地表下面土中孔隙、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地下水的富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较多的储水空间,有充足的补给水源和有良好的汇水条件。地下水长期在地下运动,可从岩石中获得大量可溶性的物质成分,使之成为成分复杂的溶液。其常见成分有O、K、Na、Ca、Mg、C1等地下水中常见元素;主要离子元素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常见的气体有O2、N2、CO2、H2S;地下水中还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Fe(OH)3、Al(OH)3、SiO2及以胶体形式存在的有机质。多数地下水的PH在6.5到8.5之间。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的一部分。据估算,埋藏在地下17Km以内的地下水总量约为8.4×1015m3,其中有一半埋藏在地面以下1Km的范围内。地下水能在岩石中储存和运动是因为岩石具孔隙度和渗透性,地下水能否在岩石中运动取决于岩石的渗透性。 地下水据其在孔隙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吸附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吸附水是受静电引力作用以分子状态吸附于岩石表面的水。吸附水厚度大于几个到几百个水分子直径时,便形成薄膜状即薄膜水。当孔径小,水量增多时,水受表面张力作用逆重力方向运动,称毛细水。若孔径较大,水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和静电引力时,水受重力影响垂直渗流即重力水。 根据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分为包气带地下水和饱气带地下水。包气带地下水是呈垂直方向运动的水。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主要以吸附水、薄膜水和毛细水形成存在。在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它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包气带岩土层中的水,它在距地表很近的包气带内,局部的隔水层上。它主要包括土壤水、沼泽水及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主要是大气降水下渗补给,以蒸发和向隔层水边缘流动排泄。它的特征是为一局部的,暂时性集水,分布范围不大,水量少;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受气候、水文因素影响很大动态变化极不稳定;季节性明显,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涸,水量小,易受污染,一般不能被取出利用,但对农作物和植物有重大影响。它的工程特征是使土基强度减弱;引起道路冻胀、翻浆。对工程的危害视潜水的埋藏深度及所处岩石的土体性质决定。常引起土质边坡滑坍、黄土路基的沉陷、路基冻胀等病害。饱水带地下水是指地下水下渗时,因遇隔水层阻隔而汇聚起来,当水充满了孔隙时,称饱水带,饱水带水常沿隔水层顶面作近水平方向的运动。 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可以将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是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其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其他水源的补给。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称为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面的高程称为潜水位;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称为潜水层厚度。潜水的特征是潜水的分布范围与补给区一致,与包气带相接,在其全部的分布范围内都可以接受补给,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水质易受污染。潜水的自由表面只承受大气压力,通常

工程地质学模拟考试试题1

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B) A. 石英 B. 方解石 C. 黑云母 D. 正长石 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3. 下列结构中,( D)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 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 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 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 C)三大类。 1.酸性岩 2.中性岩 3.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 、2、4 、3、4 C.3、4、5 、3、4 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

7. 下列岩石中( A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千枚岩 D.石英岩 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9. 节理按成因分为( B )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 、4和5 、2和3 C .2、3和4 、4和5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B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 A.能被淹没的浅滩 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 /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C ) 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 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3 水的地质作用

三、水的地质作用 Ⅰ.名词解释 1.淋滤作用P52 2.水的小循环P50 3.侵蚀作用P51 4.洗刷作用P52 5.洪流P53 6.侵蚀基准面P55 7.河流的分选作用P56 8.水的硬度P65 Ⅱ.单项选择题 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P52 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P52 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 3.残积层是()。P52 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 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 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P54 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P55 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关系最大。P56 A.河流流速B.泥沙石块大小C.河流流量D.可溶物溶解度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P56 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冲积层 8.下面对河漫滩叙述正确的是()。P58 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B.洪水期不能被淹没 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D.水流流速变快时被淹没9.河流阶地一般用罗马数字编号,编号愈大则()。P58 A.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晚B.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早 C.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早D.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晚10.阶地表面主要由被侵蚀的岩石构成的阶地叫做()。P59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11.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的河流阶地叫做()。P59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纵向阶地1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P61 A.重力水B.毛细水C.汽态水D.结合水 13.饱水带是指()。P63 A.毛细水带B.毛细水带和重力水带 C.重力水带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 14.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P65 A.总矿化度B.总硬度C.暂时硬度D.永久硬度15.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P68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 16.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P70 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包气带水 17.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的地下水()。P72 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岩溶水 18.地下水对混凝土的溶出性浸蚀,主要因为地下水中()。P75 A.CO2含量过高B.水质偏酸性 C.硫酸根离子超标D.暂时性硬度小于3 1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P75 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20.侵蚀性CO2是因为地下水中()。P76 A.CO2本来就有侵蚀性B.CO2含量没达到平衡标准 C.CO2含量超过平衡标准D.CO2含量恰好达到平衡标准21.水泥细菌指的是()。P76 A.氢氧化钙B.水化硫铝酸钙C.水化硅酸钙D.二水石膏Ⅲ.多项选择题 1.地表水的地质作用是指()。P51 A.地表流水将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地方沉积成岩的作用 B.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C.淋滤、洗刷、冲刷和河流地质作用 D.地表水对岩、土的破坏作用 2.下列选项中,属于残积层特征的为()。P52 A.物质成分与下伏基岩成分密切相关 B.是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的一层松散破碎物质 C.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较低 D.厚度与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