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

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

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
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

明清册封琉球使一览表

明清册封琉球使一览表 册封年代 使者姓名 琉球国王姓名正使(官职)副使(官职) 永乐二年(1404年)时中(行人)武宁 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秀芳(行人)他鲁梅 洪熙元年(1425年)柴山(中官)尚巴志 正统八年(1443年)俞忭(给事中)刘逊(行人)尚忠 正统十三年(1448年)陈傅(刑科给事中)万祥(行人)尚达思 景泰三年(1452年)陈谟(给事中)董守宏(行人)尚金福 景泰七年(1404年)李秉彝(给事中)刘俭(行人)尚泰久 天顺七年(1463年)潘荣(吏科给事中)蔡哲(行人)尚德 成化八年(1472年)官荣(兵科给事中)韩文(行人)尚圆 成化十三年(1479年)董旻(兵科给事中)张祥(行人司司副)尚真 嘉靖十三年(1534年)陈侃(吏科给事中)高澄(行人)尚清 嘉靖四十年(1561年)郭汝霖(刑科给事中)李际春(行人)尚元 万历七年(1579年)萧崇业(户科给事中)谢杰(行人)尚永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夏子阳(兵科给事中)王士祯(行人)尚宁 崇祯六年(1633年)杜三策(户科给事中)扬抡(行人)尚丰 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兵科副理官)王垓(行人)尚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汪楫(翰林院检讨)林麟火昌(内阁舍人)尚贞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海宝(翰林院检讨)徐葆光(翰林院编修)尚敬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魁(翰林院侍讲)周煌(翰林院编修)尚穆 嘉庆五年(1800年)赵文楷(翰林院修撰)李鼎元(内阁舍人)尚温 嘉庆十三年(1808年)齐鲲(翰林院编集)费锡章(工科给事中)尚灏 道光十八年(1828年)林鸿年(翰林院修撰)高人鉴(翰林院编修)尚育 同治五年(1866年)赵新(翰林院编修)于光甲(翰林院编修)尚泰本表资料来源于《球阳》、《明实录》,以及历代册封琉球使的著述43人 明清士大夫使琉球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们都撰有使事记述。如陈侃、郭汝霖、萧崇业、夏子阳、胡靖、张学礼、汪楫、李鼎元撰有《使琉球录》、《使琉球记》;柴山撰有《大安禅寺碑记》、《千佛灵阁碑记》;潘荣撰有《中山八景记》;高澄撰有《操舟记》;谢杰撰有《琉球录撮要补遗》;张学礼撰有《中山纪略》;汪楫撰有《中山沿革志》;徐葆光撰有《中山传录》、《游山南记》;周煌撰有《琉球国志略》;赵文楷撰有《槎上存稿》;齐鲲和赵新撰有《续琉球国志略》。 (谢必震:《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钓鱼岛的历史简介

钓鱼岛的历史简介 明朝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属于中国版图。 1603年:日本进攻台湾失败。 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琉球群岛。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 1885年,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因清王朝反对,未果。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中国战败。 1895年1月21日,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未建)。 1895年4月17日,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1900年,日本政府把袭用了几百年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改为“尖阁群岛”。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由于琉球群岛(冲绳) 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1970年,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把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本遂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而冲绳议会亦在这一年首次提出有关钓鱼岛的“领土防卫”问题,中国声明,表示抗议。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还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迫于舆论,美国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钓鱼岛之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关。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由各有关方面谈判解决。日本政府拒绝谈判。 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来提出把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挂起来,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当时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琉球王国的百年血泪与噩梦

1879年10月,3名衣衫褴褛的海外客匍匐在总理衙门的门口痛哭不已,引起了众多路人的围观。原来是做了“亡国奴”的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3人,他们在国王尚泰被日本人掳走后,历经千辛万苦前来母邦求援,以“尽逐日兵出境”,但在他们的痛苦哀号声中,他们的母邦却无能为力,事后只能发给他们300两银子作为川资,让其设法回去。求助无望之下,琉球国使者林世功在悲愤中自戕,希望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母邦的关注 xxxx 琉球,也就是所谓的日本冲绳。在国人的印象里,琉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晚清时期被日本人强行占领;冲绳是日本的一个县,那里驻扎着美国的军队。多数国人不清楚,今日的冲绳就是历史上的琉球王国。2010年12月22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麻布台外交史料馆,对外公布了有关“冲绳回归”问题的291份机密文件。日本媒体消息称,美日两国在冲绳问题上可能另外存在“密约”。 这些外交档案的公布使真相大白。 真相就是,1972年美国把冲绳归还给日本,日本和美国政府当时订立秘密协议,但没有明确写入书面文件。 这次冲绳密约的公布将又一次勾起人们对琉球的记忆。 明清时期中华的xx 琉球群岛位于日本西南部,地处日本九州岛与中国台湾岛之间,由冲绳、先岛、大隅、吐噶喇、奄美五组群岛组成,呈队形分布于东海海域。琉球本是一个具有近千年历史、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王国。 公元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琉球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国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成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此后,琉球郡国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谨守臣节。明朝灭亡后,琉球郡国继续与清廷保持着藩属关系。

[严绳孙《饯别图》题咏与清代送别琉球册封使诗文综论]word精品文档12页

[严绳孙《饯别图》题咏与清代送别琉球册封使诗文综论] ★基金项目:2012年度苏州大学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83202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严绳孙《饯别图》与题咏 汪楫出使前,严绳孙召集彭孙?y、倪灿、周清原、徐嘉炎、徐?、尤侗、邵吴远、李澄中等同年为其饯别,严绳孙即兴绘制了《饯别图》。 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号秋水,江苏无锡人。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著有《秋水集》。《桐阴论画》把严绳孙画作列入逸品:“严秋水中允绳孙,笔墨雅韵欲流,逸情云上,山水人物鸟兽,楼台界划,罔不精妙,山水深得思翁恬静闲逸之趣,界划画直可近跨十洲,远追千里,真出群手笔。”[1]18 据考证,图绘创作时间为1682年,地点在北京。严绳孙诗曰:“手奉天书出帝京”“壬戌之秋悔斋年”。[2]323康熙曾三次派遣册封使,汪楫、林麟为第二次出使,时间为1683年,而前一年饯别的时间1682年恰为壬戌年,所以图绘创作时间应为1682秋,这离博学鸿儒科的时间康熙十八年(1679年)相距不过三年。1682年,这些鸿儒都聚集于京,与诗中所云“帝京”一致,所以创作地点确为北京。 《续录》叙画作内容:“草堂中四人,围坐方几话别,衔杯。外有应门童子,执鞭舆夫,一车两马,停骖以待。祖饯情景,宛然在目。其余杂树扶疏,苍翠欲滴。”[3]323接着为品评的艺术风格:“用笔清秀,洵士夫之作也。”[2]323 图绘四人中应有汪楫。汪楫(1626―1689)字舟次,号悔斋,安徽休

宁人,寄籍扬州。康熙十八年荐应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充册封琉球正使。著有《观海集》等。 这幅图背景看似简单,实则映照出重大事件:琉球册封。明清中国与琉球的关系、册封的相关历史都透析地被呈现出来。自1404年起,每逢琉球王位发生更替之际,中国皇帝往往要向琉球派遣册封使。清朝共8次派遣册封使。康熙曾三次派遣琉球册封使,足见康熙对册封的重视。第二次册封,派出的册封使是正史汪楫、副使林麟。“康熙二十一年,中山王世子尚贞遣耳目官毛见龙、正议大夫梁邦翰奉表贡方物,以其父中山王质之丧来告,贞以嫡嗣当袭,请授封。”[3]2经过遴选,康熙认为汪楫文章颇通,为博学鸿儒才予以选派。 由于题咏是鸿儒们写的诗,所以回顾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儒极有必要。博学鸿儒是清朝制科取士方式。博学鸿儒,在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举行。与试者,不论已仕未仕,皆由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等大吏先行荐举,然后汇集京城,统一进行殿廷考试,录取者授翰林院官。康熙十八年,与试143人,取50人,多为江南士人。这对消弭汉族士大夫的反满思想,促进满汉统治阶级的进一步合流,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虚斋名画续录》著录过以下鸿儒们的诗。 严绳孙首题:“手奉天书出帝京,吟朋饯别话深更。去从马齿看山色,喜有贤王立马迎。”[2]323这首诗叙述了册封使日程:汪楫别友后,从北京出发,至马齿山(即今庆良间列岛)等地,就抵临了琉球国属地,到达首府将会得到国王热情礼待。秋水还写有《送汪悔斋同年奉使琉球》,这

用明清史实说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用明清史实说明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拔约362米。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长期无人居住。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史料说明如下: 1.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并最先发现和命名钓鱼岛等岛屿。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2.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1532年,明朝册封琉球中山王时,使者陈侃就来往于福州--那霸之间。据陈侃在《使琉球录》记载,他的船是1532年5月8日从闽江江口出海,首先以台湾的基隆为目标,在台湾海面转向东稍偏北的方向,5月10日从钓鱼岛的旁边通过。他们与琉球使者并舟同赴琉球。《使琉球录》说:“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现称彭佳屿),过钓鱼屿,过黄毛屿(现称黄尾屿),过赤屿(现称赤尾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