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先秦哲学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论先秦哲学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论先秦哲学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论先秦哲学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姓名吴逸尘

湖南省临湘市第二中学论先秦儒道墨法之于中国社会

摘要哲学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一直贯穿着社会发展的始终。而先秦哲学则可以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开端,奠定了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道德的基调。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种学术思想争妍斗艳,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本文,笔者便围绕儒道墨法这四家为大家展开论述。关键词先秦哲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封建时代、中国社会

总论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第一个思想文化大解放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经济上,井田制土崩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文化上,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开始出现。以上种种,便催生了我国第一个文化盛世——百家争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仁”的思想,希望通过推行仁爱之道,以德治国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儒家显然太过弱小。经历了秦王朝的摧残,儒家已经奄奄一息,所幸在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开始它的地位逐渐提高。而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则主张顺从天意,无为而治,这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然而毕竟身处动乱年代,道家思想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真正与世无争的江湖确是太过遥远。相对而言,重刑重战的法家思想却成了各国强盛的利器。无论是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还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他们都围绕着一个“法”字展开了富国强兵的蓝图。可以说法家思想是烽火年代最直接有效的安邦之言。最后,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的墨家思想也是这四大家中

唯一代表下层民众利益的学说。一心主张和平的墨家,自然能够得到广大劳苦民众的认同,然而,我相信作为统治者,他们是绝对不会采纳这样的言论。

作为先秦哲学代表的这四大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显然是巨大的。外儒内法是统治者一贯的治国手段,对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作用。而道家思想则给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寄托。总而言之,先秦哲学一直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于思想层面塑造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一、先秦儒家之于后世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1众所周知,在先秦年代司徒是负责教育的官员称为教官。因此,在汉书中,儒学被认为是教化之学,负责仁义教化。实际上,在孔子那个年代,儒学的核心即为“仁”庄子后学评论儒家:“信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以下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2在我看来,儒家推行的仁义之道最重要的的作用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养成之上。儒家强调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之下,我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而其推崇刚健有为,积极入世,则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发愤图强,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借鉴儒家的“以利制利”精神,使我们正确对待义利关系,

君子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儒家的气节观,则又启示我们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千百年来,我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脊梁不倒。

在教育方面,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开启了教育平民化的时代。孔子更是首创私学,毫无疑问,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开篇之笔,没有教育,中华民族就没有未来。

政治上,儒家主张实行仁政,孔子提出以德治国,孟子则推行“王道主义”所谓王道主义就是学习古代圣王的做法,崇尚德治,使人“中心悦而诚服也”3。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由此可以看出,孟子认为治理天下的好坏在于人心的背向,只有实行“王道”,以德治国才能定国安邦。这些思想对于统治者而言是一个警醒,从后来大多统治者都推行外儒内法之道可以看出来。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儒家推行的仁政是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虽说,战乱年代,法家被大多数君王尊崇,但在和平年代,推行仁义教化无疑是一剂安邦良药。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渐渐侵入每个中国人的心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另一方面,儒家强调纲常伦理,重视礼乐,主张克己复礼。这本来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却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渐渐沦为封建礼教摧残人性的工具,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严苛的理学以近乎变态般的姿态将三纲五常推崇到天理的高度,这也深深的毒害了中国人民。他们麻木地遵循着所谓的天理。最终或多或少的导致中国沦为饱受欺

凌的多难之邦,使中国人民在外邦的欺压之下麻木的承受着,毫无还手之力或者说无还手之意。他们只是一个麻木的看客。这些,都是所谓封建礼教的毒害,而这一切的缘由便是儒学之礼。

二、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

道家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便提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认识论上,老子认为事物的本源在于一个道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同时,他又认为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思想。至于战国,庄子继承老子学说提出“道在物中”强调个人的身心自由。值得一提的是,庄子主张放弃差别观念,获取精神上的自由,这或许便是庄子平等观的一种体现吧。作为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思想的代表者,庄子又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纵观庄子一生,他应该是生活在梦中,一个他自己编造的绝对自由的美梦。“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6一直都很喜欢庄子说过的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7不知此言能佛否给我们一些启发?

究竟何为道呢?老子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8在此,老子追问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即所谓“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追问下来,老子勉强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即所谓“道”道即“无名”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家学说作为一种处世哲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于政治方面而言,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有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9庄子则主张天下是不能用仁义,赏罚等等知识来统治的,只能顺其自然。他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10他又说无为而治的关键在于君主的“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11然而问题在于,君主真的能做到“无容私”吗?君主向来是将天下当做自家产业来经营的。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在一个王朝的创建初期通常会被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往往能够巩固壮大一个新兴的王朝。比如汉高祖时期。然而,历史上亦有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子。秦始皇初登帝位便大兴土木,万里长城,埋下多少哭泣的灵魂;阿房一宫收尽天下金银。弄得民不聊生,终于导致秦朝早早的灭亡。

于思想方面而言。老子主张万物相对,提出“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理论。庄子则主张绝对的自由观,以及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之下,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都有那种功成身退,隐居田园的情怀。有些或是因对现实的失望而独守清高从而产生归隐的情绪。比如东晋的陶渊明。其实,便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一种淡泊名利的豁达人生观。和儒家恰好相反,道家主张消极出世,喜欢“逍遥法外”对于现代人而言,日渐忙碌的都市生活缺少的就是道家这种闲适安逸的人生观,学会诗意的生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融于一心尔!

法家思想对中国社会

法家自古以来就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重刑重法。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韩非和商鞅。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我国第一个乱世。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在法家思想的主导下,各国相继变法图强。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秦国商鞅变法……。毫无疑问,身处乱世,法家思想绝对是于群雄争霸之中夺取胜利的必要之道。

变化的历史观在历史观上,韩非历史认为是发展变化的,主张通过改革来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向来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保持长久兴盛的动力之一。改革是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时代的推进器。法、术、势论法、术、势思想是韩非法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这一思想则是对早期商鞅、申不害、慎道相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商鞅重法,主张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自卿相、将军、已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命,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12其次商鞅主张奖励耕战,在商鞅变法中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二十四等爵至,鼓励战士通过获取军功来赢取爵位。这些措施一是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官员的廉洁和百姓的遵纪守法;二是有利于提高战士战斗的积极性,这对秦国以后统一六国可谓功不可没。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韩国人,与商鞅不同,申不害的思想重点在术,认为“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13在申不害看来,明君要以“术”驾驭臣子,“术”即为刑名之术。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只要掌握刑名之术,君主便能“无为而无不为了”。“术”之思想,其实

便是加强王权和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通过专制,可以在君王的统一领导之下,举全国之力,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在当时,是有利于中国的统一的,虽然最后,秦国逐鹿中原,但申不害对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前期法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还有一个稷下学派的慎道,他的代表思想即为“势”他说“故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也。故贤而趣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去·也。尧为匹夫,不能使邻其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14这就是说,君主只有善于利用势才能保住自己的位。贵势的关键在于任法。同时,还指出,除了任法之外,还必须重视用人。慎道说“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15立法可谓是国之根本,一个没有法度的国家就像一艘漏水的船,终将在大海之中沉没。法就像一只无形手,看似遥远,却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社会的一举一动。立法,便是为国家在前行道路上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法家思想就像一位严厉的师长一般地督促着学生的前进。一个国家,需要法家思想来规范秩序,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制体系来维持国家的运转。

墨家思想对中国社会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另一大派别。其创始人为墨翟。墨家也是那个时期为数不多的民间组织之一,其代表的利益阶层是平民阶级。他们秉承着“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教训,在历史舞台上扮

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儒家不同,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的组织性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其成员称为“墨者”,生活艰苦朴素,严守组织纪律。墨者出仕要由组织的领袖委派,出仕所得的俸禄也必须交出一部分供团体使用。在墨子死后,这个团体的领袖改称为“锯子”,继续严格执行墨家的各种规定。后分为三派,学术倾向也有较大变化,直至逐渐散落。

兼爱、非攻春秋战国之时,天下纷争,国与国互相攻伐,人与人互相残害。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16也就是说,天下的纷争源于人们的“不相爱”。因此,墨子提出“兼爱”的主张,希望借此挽救社会,达到天下太平。墨家的爱和儒家的爱不同,墨家宣扬的是一种无差别的爱。“非攻”思想则是由“兼爱”直接衍生而来的。墨子认为当时连绵不断的战争对人民百害而无一利,战争的消耗巨大,荒废土地,耽误农时。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主张。“兼爱,非攻”思想的提出,是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的体现。可以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源远流长,当时而言,墨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战国紧张的局势增添了一丝温凉,在今日,在墨家思想的影响下,我中华民族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种族,“兼爱、非攻”的古老训言,依旧存在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国,一直在为了世界的和平事业不懈的奋斗。

节用墨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薄葬的派别。墨子提出“节用”的思想主要是反对当时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在他看来,统治者的过分奢侈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民众的正常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墨子主张“节

用、节葬、非乐”并不是单单的从消费角度考虑,他也十分重视生产问题。他说“凡五谷者,民之所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17在墨子看来生产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能力,社会才能安稳。这种生产与节约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于现在而言,节约的思想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现在倡导的“光盘行动”的根本理论来源也是墨家的“节用”思想。

功利思想墨子另一大重要思想就是和儒家相对的义利观。儒家主张“重义轻利,舍生取义”而墨子则更加强调将义与利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墨子看来,“义”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其本身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夫义天下之大器也。”既然是器,便必有其用,有其用,便必有其利,义说到底无非是给天下带来利益的工具而已。因此,义利是相互协调的,只有做到了义才能富足,才能平治。墨子在将“义”约束成“利”的时候,他站的角度主要是“天下之利”他认为仁者的最高使命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8墨家的义利观为义利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也为人们对义利间关系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或许,真正的大义就是为天下谋取更多的利益。

总的来说,墨子的思想是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的,对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如果说儒家思想巩固了社会的上层建筑,法家思想确立了社会的秩序,道家思想提出了社会的运行轨道和道德基础,那么墨家思想便是巩固了社会最重要的基石。

总结

时至今日,日益发达的社会经济带来的事日益繁忙的生活节奏,各种元素的涌入造成了人们信仰的逐渐缺失。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般。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也不能弥补心灵的空虚。何不静下心来,慢下脚步来细细地品读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重新拾回我们丢失的信仰。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

1班固《汉书·艺文志》东汉

2庄周《庄子·渔父》战国

3 孟子《公孙丑上》战国

4 孟子《公孙丑下》战国

5 老子《道德经》春秋

6 李商隐《锦瑟》唐朝

7 庄周《庄子。大宗师》战国

8 老子《老子》春秋

9老子《老子》春秋

10 庄子《在宥》战国

11 庄子《应帝王》战国

12 商鞅《商君书·赏刑》战国

13 申不害《申子·大体篇》战国

14 慎道《慎子·威德篇》战国

15 慎道《慎子·民杂篇》战国

16 墨子《兼爱》战国初

17 墨子《七患》战国初

18 墨子《明鬼下》战国初

对话先秦哲学答案(全)字母

A 按照周公礼制,天子享受()的舞蹈。八佾 C “从自然之道出发,利用自然规律并用以治人”属于老子思想中的()。内圣之术 D 道家使人类获得永恒寄托的途径是人的肉体和精神回归()。自然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哪位思想家的话。()韩非子 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语言的引用以及他们言语的讨论是()。重言 F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的观点。孟子 G 古人读书中提到“左孟庄骚”中“庄”指的是()。庄子的书 H 《韩非子》中指出儒家后来分成()派。8.0 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唐 “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礼记 “和以天倪”中“和”是混合的意思,在庄子的文本中指的是()。重言和寓言中混有卮言 J 教化的基础和本源是()善 “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是()的行事原则。孔子 K 孔子认为在他的弟子中,()达到了仁的标准。颜回 1

孔子在对“文与质”的关系阐释中,质指的是()。自然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问题。礼 L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字是()。伯阳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作者是()。詹剑锋 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境界论 老子和庄子共同认定()是实在的,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 历史上关公形象中的永恒精神价值是()。义 M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表明孟子思想中含有()。兼爱 墨子的()思想为了消除嫡庶亲疏的观念,因而代表了新兴的社会政治意识。兼爱 民间学术的特点是()。自由 “明于知礼仪,而陋于知人心。”是庄子对()的批评。儒家 N 鸟类可以飞行,一方面它们体重轻,另一方面它们有(2)个肺,可以贮藏空气。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含义是()。奋起 R “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次。465.0 “仁”在“礼”中的体现是()。慈爱孝亲 儒家思想中“仁”的品质是()。温和润泽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 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是()仁

第一节 先秦诸子哲学概述

第一节先秦诸子哲学概述 一、背景分析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许倬云作品) 背景分析胡适先生说:“政治那样黑暗,社会那样纷乱,贫富那样不均,民生那样困苦。有了这种形势,自然会生出种种思想的反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P42)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生产关系的变化 《春秋》鲁僖公四年(前656)“蔡溃。”《公羊传》云:“溃者何?下叛上也。” 《春秋》鲁文公六年(前624)“沈溃。”《左传》说:“凡民逃其上曰溃。” 《春秋》鲁僖公十九年(前641)“梁亡。”《公羊传》说:“鱼烂而亡”。 3、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礼法之争,由此产生了哲学上的天人之辩。 二、先秦诸子的思想先驱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是在“一部分较开明之思想”和“人之发现”中阐述的。所谓“开明”是在“开明之士,渐不信鬼神及所谓天道”。“人之发现”在“渐有人试与各种制度以人本主义(Hum a ni st ic)的解释”。以为各种制度皆人所设,且系为人而设。而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则是在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变”的第五节“春秋时期意识形态方面 的斗争——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法’与‘礼’的斗争”中作了阐述。 而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则是专用一章的内容阐发春秋思想的先驱,不过,他用的是“春秋时期的思想”,而文中所体现出来以及作者着意去阐述的也是春秋初期思想上 的“新旧交替”的特点。(见p p118-119) 早在西周末期,就出现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思想和情绪。所有这些都成了春秋时期思想家们得以前进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1、批判的天命神权观 (1)普遍的对“天”的怀疑。《诗经》中有“昊天不惠”、“昊天不平”等对“天”的公平性的怀疑和关心人间疾苦的怀疑。 (2)在神民关系上,出现了重民轻神的思想 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国大夫史嚚对祭神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3)在天人关系上,出现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萌芽。 鲁僖公时,出现五陨、六鷁;宋、卫、陈、郑大火等现象。有人对此很是恐惧,以为是天对人的惩罚。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单选题(含答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单选题 1.古人读书中提到“左孟庄骚”中“庄”指的是(C )。 A、庄子 B、庄周 C、庄子的书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C )。 A、中庸 B、论语 C、礼记 D、仪礼 3.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B ) A、宋 B、唐 C、汉 D、明 4.教化的基础和本源是(A )。 A、善 B、真 C、美 D、德 5.“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是的行事原则。(C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6.孔子认为在他的弟子中,达到了仁的标准。(B ) A、子路 B、颜回 C、子张 D、子贡 7.孔子在对“文与质”的关系阐释中,质指的是(C )。 A、文化 B、人文 C、自然 D、社会 8.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C )。 A、形而上 B、性善论 C、境界论 D、本体论 9.老子和庄子共同认定是实在的,是天地万物的本源。(C ) A、气 B、天 C、道 D、自然 10.《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作者是(A )。 A、詹剑锋 B、东方美 C、叶海烟 D、张默生 11.历史上关公形象中的永恒精神价值是(B )。 A、仁 B、义 C、礼 D、智 12.民间学术的特点是(C )。 A、真实 B、规范 C、自由 D、简单 13.“仁”在礼”中的体现是(C )。 A、慈爱孝亲 B、温和润泽 C、祭祀存念 D、报本施恩 14.“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多少次?(D ) A、456 B、356 C、365 D、465 15.儒家的核心理念是(A )。 A、仁 B、义 C、礼 D、智 16.儒家思想中“仁”的品质是(B )。 A、慈爱孝亲 B、温和润泽 C、报本施恩 D、祭祀存念

(完整word版)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章节测验答案

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 ?A、智 ?B、仁 ?C、义 ?D、礼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哪几项不是儒家的核心理念()。 ?A、仁 ?B、义 ?C、礼 ?D、智 我的答案:BC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此句出自《论语·阳货篇》。()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儒家的“仁”所表达之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儒家“仁”的哲学思想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代开始,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 ?A、汉 ?B、明

?C、宋 ?D、唐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下列哪几方面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仁者心知德,爱之礼也。”是朱熹所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说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孔子的“仁德”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不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春秋》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十三经中总共()次出现了“仁”。() ?A、356次 ?B、365次

?C、465次 ?D、456次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仁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不是一个开放的范畴。()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儒学和儒家不是一回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孟子的“仁政”、《礼记》中“仁”的范畴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是“仁”在“礼”中的体现。 ?A、温和润泽 ?B、祭祀存念 ?C、报本施恩 ?D、慈爱孝亲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提出“引仁入政”从而提出了“仁术”的思想家。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孔子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仁”在《孟子》一书中总共出现了100次。()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2018下半年-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从()代开始,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1.0分)1.0 分 A、汉 B、明 C、宋 D、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出自于()。(1.0分)1.0 分 A、《列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人生修养的()是老子的道论。(1.0分)1.0 分 A、性善论 B、境界论 C、本体论 D、形而上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不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1.0分)0.0 分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春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5从什么时候开始,孔子嫡派后裔被授以“衍圣公”的世袭封号?()(1.0分)1.0 分 A、唐朝 B、西汉 C、东汉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之言。(1.0分)1.0 分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人之实,是亲是也”是()的名言。(1.0分)1.0 分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解剖学发现鸟有()个肺。(1.0分)1.0 分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曾做过东周国君的守藏史()。(1.0分)1.0 分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是()人。(1.0分)1.0 分 A、法国 B、日本

关于先秦哲学介绍

关于先秦哲学介绍 天道观(一) 即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因其围绕着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不同理解而展开论辩, 故称天道观。先秦各派哲学都依自己的天道观立论。商统治者将天人格化,视为至上神, 称为“帝”或“上帝”。祭祀、征伐、田猎、行止等都以占卜的结果行事,表现出唯心主 义世界观。《尚书.洪范》记载殷代贤人的言论,一方面保留了殷商信奉上帝的观念,同 时认为五行为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成分。约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将早期八卦观念系统化,以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种基本 的自然现象说明宇宙的生成及万物间的联系和变易,在神秘的形式下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 证法思想。西周灭殷后提出“天命”观念,主张敬德保民以顺应天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 到了人为的作用。周太史伯阳父以阴阳之气的运行说明地震现象;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 “天道远,人道迩”,这都表明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 天命,但同时少言天道,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战国初墨子反对天命,但主张天志。老 子明确否认天是最高主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又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尽管学术界对老子“道”和“无”的含义至今仍有争论,但老子的观点毕竟将中国哲学对 世界本原的思考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以后孟子和庄子分别继承发展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易传》主张太极为天地的本原,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管子》以“精气说”强调天的物质性;荀子肯定“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韩非继承了老子、荀子的思想,对老子的道进行了改造。上述观点使先秦的唯物主义思想 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天道观相联系,先秦哲学还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提出“两端”、“过犹不及”的观点,反对片面性。老子主张“反者道之动”,看到了对立面的相 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易传》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肯定事物对立 面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普遍的规律。 人道观(二) 即关于人生和为人之道的根本观点。相对于天道观而言称为人道观见天道与人道。它 也是先秦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周代“以德配天”思想的形成和西周末的疑天思 潮的蔓延,兴起了注重人事的观念。子产强调人道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了以“爱人”和 “克己复礼”为中心内容的仁的学说。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老子反对各种具体的道德说教主张以“无为”、“抱朴”为理想人生。孟子在孔子“仁” 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仁义礼智”,并进而探讨人性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而同时代的告 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也”。荀子反对孟子的观点,主张性恶论。庄子发挥老子的无为思想,提出“无以人灭天”,反对积极入世,追求“逍遥”的精神境界。 古今观(三) 即历史观。春秋以前中国哲学的历史观的基本形式是天命论,认为天生下民,授命君 主治民,社会治乱取决于君主是否顺天应人。西周末社会发生巨变,人们对历史特别是古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 1 【单选题】“仁”的根本是()。C ?A、个人道德高尚 ?B、家风纯正 ?C、人际关系的和谐 ?D、家庭和睦 2 【单选题】“鹤鸣于阴,其子和之”出自下列哪部著作?()D ?A、《周礼》 ?B、《对楚王问》 ?C、《说文解字》 ?D、《周易》 3 【多选题】下列()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AD ?A、程颐 ?B、朱熹 ?C、张载 ?D、程颢 4 【判断题】麻将与儒家文化有关。()正确 5 【判断题】西方文明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错误 6 【判断题】朴学的宗旨是回到文本本身的解释。()正确 儒家“仁”的哲学思想 1

【单选题】“天涯若比邻”中的“比”指的是()。C ?A、比肩 ?B、比较 ?C、邻 ?D、比喻 2 【单选题】学者孔颖达是()人。D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3 【单选题】和到一定程度上“有五味之相济,甘辛并用,混合无形。”是()的观点。B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4 【多选题】下列对“仁”的理解正确的有()。AB ?A、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 ?B、心心相通的状态 ?C、施爱心与人 ?D、相互礼让 5 【判断题】“亲亲仁也”是许慎对“仁”的理解。()错误 6 【判断题】在唐代和谐既可以互相训示,又可以组成一个词,来表示各种合适的优化的关系。 ()正确 孔子的“仁德”

中国先秦哲学概述

中国先秦哲学 ?先秦一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源头和第一次高潮,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所谓“九流十家”中,最有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四家。此外还有兵、名、纵横、阴阳、农等。他们的学说构成了中华文化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1.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出身没落贵族。除了五十岁后一度从政之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和文化活动。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由当时门人及二三传弟子所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中。《论语》内容丰富,政治思想、哲学、教育、人生日常修养为主要内容。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整理《诗》《书》《春秋》等典籍。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在政治上,孔子的理想是复周礼,希望回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时代,但也主张对“礼”加以“损益”。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在政治思想上的创新是纳“仁”入“礼”。他讲“礼”以“仁”为思想基础;讲仁以礼为政治原则。 ?“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仁”的观念是春秋时新的社全思潮的集中概括。孔子把仁看成是伦理道德的最高范畴,有许多含义。其基本含义为“仁者,爱人”,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与尊重。而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是不把奴隶当人的。 ?当时流行人殉葬。孔子作俑以代人,故孔子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感叹。 ?在哲学上,孔子居于唯心唯物之间。他一方面宣扬。“畏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另一方面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阳货》)。一方面“敬鬼神而远之”,另一方面又“不语怪力乱神。” ?他没有明确否认鬼神的存在,认为人应当致力于现实生活。这不是无神论,是进步的。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一致性。一方面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另一方面,孔子不承认任何人是“生而知之”的,包括他自己在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抽象地肯定有先验的知识,具体认为任何知识都是通过闻见得来的。?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承认人性可以由后天的习染面改变,承认贫贱人家的子弟也可以成为有德行的人。孔子哲学观中唯心与唯物,和他的政治观中保守与改良的矛盾有密切的联系。 社会学方面著名的主张是“恕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这些原则,在古代曾经成为指导人们为人处世的格言,今天仍具有普世的积极意义。 哲学上主张中庸之道:《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 ?孔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很有价值。 ?他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即打破氏族等级界限,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向群众开放。

先秦诸子哲学

往链点点通共享资源,了解更多请登录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8329219.html, 先秦诸子哲学:论析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一般来说,人们称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哲学为先秦哲学。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哲学思维从原始时代人们对精神和自然界关系问题的两种自发的对立倾向,经过殷周奴隶社会的天命神权论和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之学,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形成了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各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派别。它们之间互相辩难,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第一个辉煌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开拓、创新时代。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之不稳,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峰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墨、法、阴阳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这是中国古代一次思想大解放、大飞跃,一批哲人迸发出的原创性精神智慧,在中国文化史、东亚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有载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疆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龄大道之要,去健羡,细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教学文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 。。。。。。。。。。。。。。。。。。。。。。。。。。。。。。。。。。 。。。。。。。。。。。。。。。。。。。。。。。。。。。。。。。。。。 。。。。。。。。。 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 1 【单选题】“仁”的根本是()。C ?A、个人道德高尚 ?B、家风纯正 ?C、人际关系的和谐 ?D、家庭和睦 2 【单选题】“鹤鸣于阴,其子和之”出自下列哪部著作?()D ?A、《周礼》 ?B、《对楚王问》 ?C、《说文解字》 ?D、《周易》 3 【多选题】下列()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AD ?A、程颐 ?B、朱熹 ?C、张载 ?D、程颢 4 【判断题】麻将与儒家文化有关。()正确

5 【判断题】西方文明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错误 6 【判断题】朴学的宗旨是回到文本本身的解释。()正确 儒家“仁”的哲学思想 1 【单选题】“天涯若比邻”中的“比”指的是()。C ?A、比肩 ?B、比较 ?C、邻 ?D、比喻 2 【单选题】学者孔颖达是()人。D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3 【单选题】和到一定程度上“有五味之相济,甘辛并用,混合无形。”是()的观点。B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4 【多选题】下列对“仁”的理解正确的有()。AB ?A、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 ?B、心心相通的状态 ?C、施爱心与人 ?D、相互礼让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尔雅满分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一) 1 下列哪一项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中的成员。() A、段玉裁 B、黄宗羲 C、姚鼐 D、王夫之 正确答案:C 2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 A、仁 B、义 C、礼 D、智 正确答案:A 3 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是() A、义 B、礼 C、智

D、仁 正确答案:D 4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出自《论语?子罕》。() 正确答案:× 5 儒家的“仁”表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正确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二) 1 下列哪一方面不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D

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 A、宋 B、唐 C、汉 D、明 正确答案:B 3 “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 A、中庸 B、论语 C、礼记 D、仪礼 正确答案:C 4 朱熹说“仁者心知德,爱之礼也。” 正确答案:√ 5 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正确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三) 1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A、《春秋》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正确答案:A 2 下列哪一名人不是“殷三贤”的成员。() A、微子 B、箕子 C、许由 D、比干 正确答案:C 3 “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次。 A、456.0 B、356.0 C、365.0

D、465.0 正确答案:D 4 儒学和儒家是一回事。() 正确答案:× 5 仁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范畴。() 正确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四) 1 “引仁入政”从而提出了“仁术”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正确答案:A 2

中国先秦哲学概述

中国先秦哲学概述

中国先秦哲学 ?先秦一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源头和第一次高潮,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所谓“九流十家”中,最有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四家。此外还有兵、名、纵横、阴阳、农等。他们的学说构成了中华文化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1.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出身没落贵族。除了五十岁后一度从政之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和文化活动。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由当时门人及二三传弟子所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中。《论语》内容丰富,政治思想、哲学、教育、人生日常修养为主要内容。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整理《诗》《书》《春秋》等典籍。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在政治上,孔子的理想是复周礼,希望回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时代,但也主张对“礼”加以“损益”。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在政治思想上的创新是纳“仁”入“礼”。他讲“礼”以“仁”为思想基础;讲仁以礼为政治原则。 ?“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 3

语·八佾》) “仁”的观念是春秋时新的社全思潮的集中概括。孔子把仁看成是伦理道德的最高范畴,有许多含义。其基本含义为“仁者,爱人”,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与尊重。而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是不把奴隶当人的。 ?当时流行人殉葬。孔子作俑以代人,故孔子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感叹。 ?在哲学上,孔子居于唯心唯物之间。他一方面宣扬。“畏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另一方面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阳货》)。一方面“敬鬼神而远之”,另一方面又“不语怪力乱神。” ?他没有明确否认鬼神的存在,认为人应当致力于现实生活。这不是无神论,是进步的。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一致性。一方面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另一方面,孔子不承认任何人是“生而知之”的,包括他自己在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抽象地肯定有先验的知识,具体认为任何知识都是通过闻见得来的。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承认人性可以由后天的习染面改变,承认贫贱人家的子弟也可以成为有德行的人。孔子 3

对话先秦哲学考试答案

精选资料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哪一项不是仁爱的内容。()(1.0 分)
1.0 分
? A、
父慈子孝
? B、
兄友弟恭
? C、
君恩臣忠
? D、
以上各项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发展了孔子的仁学。(1.0 分)
1.0 分
? A、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墨子
? B、
庄子
? C、
孟子
? D、
老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庄子语言中的独特语词。()(1.0 分)
1.0 分
? A、
逍遥
? B、
然不然
? C、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 D、
可不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庄子诋毁孔子之徒的作品。()(1.0 分)
1.0 分
? A、
《庄子?秋水》
? B、
《庄子?渔父》
? C、
《庄子?盗跖》
? D、
《庄子?袪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儒家思想中“仁”的品质是()。(1.0 分)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1.0 分
? A、
慈爱孝亲
? B、
温和润泽
? C、
报本施恩
? D、
祭祀存念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下列哪一项思想主张不是墨家的代表思想。(1.0 分)
1.0 分
? A、
明鬼
? B、
尚贤
可修改编辑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讲课教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 先秦哲学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一、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 (一)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 1【单选题】()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中的成员。 A、王夫之 B、段玉裁 C、黄宗羲 D、姚鼐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多选题】哪几项不是儒家的核心理念()。 A、仁 B、义 C、礼 D、智 我的答案:BCD 得分: 25.0分 3【判断题】“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此句出自《论语·阳货篇》。()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儒家的“仁”所表达之意。()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二)儒家“仁”的哲学思想 1【单选题】从()代开始,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 A、汉 B、明 C、宋 D、唐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单选题】“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哪本典籍中?() A、礼记 B、仪礼 C、中庸 D、论语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多选题】下列哪几方面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我的答案:ABC 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说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三)孔子的“仁德 1【单选题】在十三经中总共()次出现了“仁”。() A、356次 B、365次 C、465次 D、456次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多选题】下列哪几位名人是“殷三贤”的成员。() A、微子 B、箕子 C、许由 D、比干 我的答案:ABD 得分: 25.0分 3【判断题】仁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不是一个开放的范畴。()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儒学和儒家不是一回事。()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四)孟子的“仁政”、《礼记》中“仁”的范畴 1【单选题】()是“仁”在“礼”中的体现。 A、温和润泽

先秦哲学

先秦哲学 先秦哲学始于夏代止于秦代以前的中国哲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最盛。主要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研究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一页。 ①天道观。即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因其围绕着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不同理解而展开论辩,故称天道观。先秦各派哲学都依自己的天道观立论。商统治者将天人格化,视为至上神,称为“帝”或“上帝”。祭祀、征伐、田猎、行止等都以占卜的结果行事,表现出唯心主义世界观。《尚书.洪范》记载殷代贤人的言论,一方面保留了殷商信奉上帝的观念,同时认为五行为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成分。约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将早期八卦观念系统化,以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说明宇宙的生成及万物间的联系和变易,在神秘的形式下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西周灭殷后提出“天命”观念,主张敬德保民以顺应天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为的作用。周太史伯阳父以阴阳之气的运行说明地震现象;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这都表明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天命,但同时少言天道,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战国初墨子反对天命,但主张天志。老子明确否认天是最高主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又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尽管学术界对老子“道”和“无”的含义至今仍有争论,但老子的观点毕竟将

中国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以后孟子和庄子分别继承发展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易传》主张太极为天地的本原,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管子》以“精气说”强调天的物质性;荀子肯定“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继承了老子、荀子的思想,对老子的道进行了改造。上述观点使先秦的唯物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天道观相联系,先秦哲学还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提出“两端”、“过犹不及”的观点,反对片面性。老子主张“反者道之动”,看到了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易传》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肯定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普遍的规律。 ②人道观。即关于人生和为人之道的根本观点。相对于天道观而言称为人道观(见天道与人道)。它也是先秦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周代“以德配天”思想的形成和西周末的疑天思潮的蔓延,兴起了注重人事的观念。子产强调人道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了以“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中心内容的仁的学说。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老子反对各种具体的道德说教主张以“无为”、“抱朴”为理想人生。孟子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仁义礼智”,并进而探讨人性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而同时代的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也”。荀子反对孟子的观点,主张性恶论。庄子发挥老子的无为思想,提出“无以人灭天”,反对积极入世,追求“逍遥”的精神境界。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一) 1 下列哪一项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中的成员。() A、段玉裁 B、黄宗羲 C、姚鼐 D、王夫之 正确答案:C 2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 A、仁 B、义 C、礼 D、智 正确答案:A 3 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是()A、义

B、礼 C、智 D、仁 正确答案:D 4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出自《论语?子罕》。() 正确答案:× 5 儒家的“仁”表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正确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二) 1 下列哪一方面不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D 2 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 A、宋 B、唐 C、汉 D、明 正确答案:B 3 “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 A、中庸 B、论语 C、礼记 D、仪礼 正确答案:C 4 朱熹说“仁者心知德,爱之礼也。” 正确答案:√ 5 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正确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三) 1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A、《春秋》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正确答案:A 2 下列哪一名人不是“殷三贤”的成员。() A、微子 B、箕子 C、许由 D、比干 正确答案:C 3 “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次。 A、456.0

B、356.0 C、365.0 D、465.0 正确答案:D 4 儒学和儒家是一回事。() 正确答案:× 5 仁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范畴。() 正确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四) 1 “引仁入政”从而提出了“仁术”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学习项目三:中国先秦哲学(儒、道)

级名分、伦理规范等。由此引申出“德治”与“礼教” 思想,希望统治者对民众进行道德感化与礼教灌输, 借以缓和阶级矛盾,从思想上消除民众的抵触情绪。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仁” 作为礼的内容,构成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这也是 他思想最有特色的地方。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仁,就是自己 希望自立于社会,也让别人自立于社会;自己做事顺 利,也让别人事事顺利。这其实是将心比心、推己及 人的原则。仁者“爱人”。孔子所谓的“爱人”,是说 与其他事物相比,人是最重要的,所以应当“爱人”; 另外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处理好关系,彼此 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克己复礼为仁”讲的是“仁” 和“礼”的关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 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3.“中庸” 孔子认为仁和礼结合的最佳方式是“中庸”。行礼 必须以中庸为原则,做到既无过又无不及;相反,行 中庸之道也必须以礼为原则,决不能无原则调和。 4.仁政 孟子发展和改造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的 理论,提出了“仁政”学说。孟子严格地界定了统治 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 者治于人”。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 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但民本思想始终体现在 其中。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认为政治清明 的根本是提高道德修养,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 礼、智四种。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 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 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 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他的性善论 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并讨论人 性善恶问题的思想家就是孟子,“性善论”在他的思 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 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 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经常有 人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他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很大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一、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 (一)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 1【单选题】()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中的成员。 A、王夫之 B、段玉裁 C、黄宗羲 D、姚鼐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多选题】哪几项不是儒家的核心理念()。 A、仁 B、义 C、礼 D、智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0分 3【判断题】“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此句出自《论语·阳货篇》。()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判断题】“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儒家的“仁”所表达之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二)儒家“仁”的哲学思想 1【单选题】从()代开始,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 A、汉 B、明 C、宋 D、唐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单选题】“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哪本典籍中?() A、礼记 B、仪礼 C、中庸 D、论语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多选题】下列哪几方面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我的答案:ABC 得分:25.0分 4【判断题】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说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三)孔子的“仁德 1【单选题】在十三经中总共()次出现了“仁”。() A、356次 B、365次 C、465次 D、456次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多选题】下列哪几位名人是“殷三贤”的成员。() A、微子 B、箕子 C、许由 D、比干 我的答案:ABD 得分:25.0分 3【判断题】仁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不是一个开放的范畴。()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判断题】儒学和儒家不是一回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四)孟子的“仁政”、《礼记》中“仁”的范畴 1【单选题】()是“仁”在“礼”中的体现。 A、温和润泽 B、祭祀存念 C、报本施恩 D、慈爱孝亲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单选题】()是提出“引仁入政”从而提出了“仁术”的思想家。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孔子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判断题】“仁”在《孟子》一书中总共出现了100次。()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判断题】《礼记》大大丰富了仁的内涵,大大扩展了它的使用范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检测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一)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中的成员。() A、段玉裁 B、黄宗羲 C、姚鼐 D、王夫之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儒家的核心理念是()。 A、仁 B、义 C、礼 D、智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是() A、义 B、礼 C、智 D、仁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出自《论语?子罕》。()

我的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二) 1【单选题】下列哪一方面不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 A、中庸 B、论语 C、礼记 D、仪礼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朱熹说“仁者心知德,爱之礼也。” 我的答案:√ 4【判断题】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 我的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三) 1【单选题】下列哪一名人不是“殷三贤”的成员。() A、微子

B、箕子 C、许由 D、比干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次。 A、 B、 C、 D、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儒学和儒家是一回事。() 我的答案:× 4【判断题】仁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范畴。() 我的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四) 1【单选题】“引仁入政”从而提出了“仁术”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我的答案:A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考试答案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一) 1 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是() ?A、义 ?B、礼 ?C、智 ?D、仁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下列哪一项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中的成员。() ?A、段玉裁 ?B、黄宗羲 ?C、姚鼐 ?D、王夫之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出自《论语?子罕》。()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儒家的“仁”表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二) 1 “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 ?A、中庸

?B、论语 ?C、礼记 ?D、仪礼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2 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 ?A、宋 ?B、唐 ?C、汉 ?D、明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指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朱熹说“仁者心知德,爱之礼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三) 1 “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次。 ?A、456.0 ?B、356.0 ?C、365.0 ?D、465.0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A、《春秋》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儒学和儒家是一回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仁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范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四) 1 孔子认为在他的弟子中,()达到了仁的标准。 ?A、子路 ?B、颜回 ?C、子张 ?D、子贡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引仁入政”从而提出了“仁术”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