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自学考试复习笔记 (1)

第一章导言 (2)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2)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3)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 (4)

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4)

第一节早期形成 (4)

第二节形态独立 (5)

第三节文体完成 (7)

第四节语体变革 (8)

第五节主体自觉 (9)

第六节走向新变 (10)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 (12)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 (12)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 (13)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 (14)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 (16)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 (18)

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 (18)

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 (18)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 (19)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 (20)

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 (21)

一、特立型传奇 (21)

二、对峙型传奇 (21)

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 (21)

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 (22)

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 (22)

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 (23)

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 (23)

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24)

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 (24)

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25)

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27)

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27)

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 (28)

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 (29)

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 (30)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 (32)

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 (34)

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 (35)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P1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两种小说观念(史家小说和文学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长期并存。

P4中国古代小说特殊性形成的原因:文学小说观和史家小说观是对立的,它反映了对小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对立。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殊现象。

P1小说: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话语)而非形式(文体)。

P1“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鲁迅认为“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P1《荀子·正名》又有“小家珍说”一语: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P2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文体。

P2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桓谭。

P2班固正式将小说家列入诸子十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居。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说,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书·艺文志。

P2汉志中首次著录了小说家十五家三百八十篇。

P2秦汉时期小说的基本特征:形式上为残丛小语集合而成的短书,内容上记述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价值上具备某种认知教化功能但仍属于小道。

P3在唐传奇文出现以前,所有小说都是成集而非单篇。

P2明胡应麟说:汉《艺文志》所谓小说,盖亦杂家者流,稍错以事耳。分“小说”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

P2鲁迅指班固所著十五家: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P3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概比小道,谓之小说。

P3唐代小说文体成熟。

P3北宋初李(日方)等编宋以前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把《李娃传》等优秀唐传奇列为“杂传记”。

P3《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仅收唐传奇文3篇。

P3北宋赵令(田寺)、南宋初洪迈始称唐传奇为“小说”。

P3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将小说划为三类:其一叙述杂事(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等),其二记录异闻(山海经、搜神记等),其三缀辑琐语(博物志、述异记)。

P3视小说为闾里小知的小道观,和视小说为补史之阙的裨史观,是史家小说观的主要内容。其杂文体观认为小说只是一种包含文学因素的文章类别而非文学体制。

P3文言小说文体,主要是在史家小说观念影响下发展的,它包括具有文学因素的早期形态(杂史、杂记,后发展为笔记体),和具备文学性质的成熟形态(由杂传体发展的传奇体),但不应包括虽列入历代史籍小说类的非叙事性文体。

P4文学小说观念是在产生于说话技艺的通俗语体小说基础上形成的。

P4三国时“俳优小说”、唐代“市人小说”、“人间小说”都是讲短故事的技艺。

P4北宋时,“小说”正式成为“说话”的主要门类之一。

P4“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之后小说即指小说话本,到明中后期,成为包括通俗语体、文言语体在内的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通称,如谢肇淛《五杂俎》、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等。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P5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于话。由于话在一定程度上与史的叙事传统相衔接,因此可以说全部中国小说都是通过史的中介与其本根神话传说连接起来的。

P5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这些口传今人为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这条演进道路不但使中国古代小说获得了早期形成的条件,而且给小说艺术发展打下了深刻的史的烙印。

P7从《金瓶梅》和拟话本起,小说功能从讲述向阅读转变,小说结构从单纯故事形态(故事中心体)向叙事散文(人物中心体、人物传记体)形态转变,体现了小说发展话的传统对史的传统的进一步吸收。

P7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作《儒林外史》,说明他有意识地融史入话。

P7曹雪芹以“假语村言”写家庭盛衰和“为闺阁昭传”两大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小说史、话两大艺术传统的汇合,而且几乎吸收了古代中国所有文学艺术形式,博采了从诗词、戏曲到绘画、建筑等各种传统的艺术精华,成为一部融诗史艺哲于一体,即叙事抒情两大文学传统和其它文化传统高度融合统一的巨著。P5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小说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小说艺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些矛盾所形成的动因,主要包括1、渊源与传统: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于话。话继承史的传统而又突破史的传统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2、观念与实践:文言小说的艺术发展是突破史家小说观念局限的结果,是叙事想象力在历史之外寻求自我实现和突破的结果,包括文学小说观念与史家小说观念的对立斗争,小说创作对史家小说观念的突破和文学小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响;3、创作与接受:;4、继承与创新:小说史上的每一次艺术突破,每一个艺术高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结果。而小说艺术的衰退停滞,都是模仿因袭甚至以传统反革新的产物。四组动因分别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自觉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着艺术与民族、时代、群众和生活等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的特殊矛盾,而作为创作主体的小说家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认识和解决,则是决定小说艺术成败和一个时代小说艺术进步的关键。

P13古代小说传统艺术史上具有整体意义的创新的五次:唐代文体创新,宋元语体创新,明初长篇章回小说的体制创新,晚明长篇人情小说题材和艺术方法的流派革新,清中叶突破传统思想和写法的美学创新。P15孤峰现象:几乎每一流派类型的小说,总是只孤零零地耸立着一座高峰,且总在其开创期出现,造成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观,如三国、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金瓶梅等。一方面说明了杰出作家艺术创新精神的可贵,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对古代小说艺术史认识和研究的贫乏。

P11古代小说的授受形式:文化市场(说话、话本和小说的传抄、刊刻、销售)、文学活动(阅读过程、评点议论)

P12所著书籍死后方得流行的有: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奄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凌笑笑生金瓶梅、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李绿园歧路灯。

P8唐代富有创造精神的士子在沈既济《任氏传》“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了传奇文的创作,用杂传体散文描述虚构的人物故事,既与史传相区别,又与传统“小说”相区别,创造了真正的叙事文学体裁。

P9文学小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响:首先,与传统“小道观”对立,提高小说和小说家地位,吸引和鼓舞有文学修养的知识分子参与通俗小说的创作(宋末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表达小说家“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的观念);其次,是与传统杂文体观和裨史观相对立完成文学小说观念的认识,推动小说艺术的进步。(三国演义嘉靖壬午刻本、水浒传郭勋刻本、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西游记世德堂本、金瓶梅万历丁已本先后问世,小说人物艺术、幻想艺术、传奇艺术、结构艺术等全面发展的时候,正是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明确与“文章家之一体”的小说划清界限,王圻、胡应麟、谢肇浙、李日华等阐述小说“虚”“实”关系,李贽提出小说“抒愤论”,欣欣子提出“寄意于时俗”等重要小说文学理论的时候,显示出理论与创作的同步和互相推动);再次,是明末清初,小说家逐渐形成自觉的理性指导思想,冯梦龙、凌濛初、李渔、天花藏一人、徐震、陈忱、蒲松龄、钱彩、金丰等都通过小说自序表达自己

的创作观念,表现出创作主体的自觉。最后,是在对传统扬弃的基础上,曹雪芹所同时实现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美学突破,标志着古代小说创作主体自觉的完成。

P10明后期开始兴盛的小说评点空前繁荣,其中一些人提出了对小说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杰出美学思想,如李贽的发愤论,叶昼的真实论,金圣叹的性格论,毛宗岗的情节论,张竹坡的情理论。

P7话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完成主体革新,为小说发展和自我完善提供最具生命力的语文工具;实现体制革新,创造白话长篇章回小说并使之成为理想的叙事文学体裁;贴近现实生活和普通民众,使小说艺术发展获得直接的不碣源泉。

P6史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1、史家观念的影响: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矛盾长期制约着小说的发展;2、史家著述的影响:人物和事件成为小说的基本要素,依时顺叙,以事系人的事件中心体和以人系事的人物中体成为叙事结构基本形态,史传叙述体例为小说取法;3、史家笔法的影响:个体表现和特征描述相结合的形象刻画和以形写神的写实笔墨奠定小说人物艺术的基础。寓讥贬于叙事的“春秋笔法”成为讽刺艺术的源头;4、史著语言的影响:史传语体成为文言小说语体的基础。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

包括以人物艺术、叙事艺术、写实艺术、幻想艺术、传奇艺术、讽刺艺术、表意艺术等特定内容的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方法;也包括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等作为框架和符号的艺术形式,还包括构思、意境、风格、审美形态等更高层次的美学创造。

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P19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小说史,乃是小说文学体制和文学意识不断走向自觉的历史。首先是小说文学体制的自觉(包括文体自觉和语体自觉),尔后是小说的文学意识特别是作家主体意识的自觉,最后是小说文学体制和意识变革的自觉(将古代小说发生了向控小说的转变和过渡)。

P20文体自觉:小说从史子共生状态获得自身文学性质的漫长历程,包括早期形成、形态独立和文体完成三个阶段。

P20语体自觉:小说从言文分离走向言文趋一,从士大夫文学走向市民文学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革新转折。P20小说的文体完成和语体完成,使古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文学传统得以确立。

第一节早期形成

P20古代小说的形成时代,有先秦说、两汉说、魏晋南北朝说、唐代说。

P20先秦后期至汉初的小说类型:1、史书中带想象性的散文故事(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对《春秋》郑伯克段于鄢条文的具体铺写,晋侯梦大历是对春秋晋侯獳卒一条的幻想描述;国语·晋语中的骊姬谗申生、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唐且劫秦王;逸周书中的世俘、克殷、王会、太子晋);2、杂记中的想象性散文故事(琐语、国语);3、子书中的单篇散文故事和短篇故事集(论语中四子侍坐、子路从而后;墨子中墨翟公输伐宋;庄子中渔盗跖、说剑;田子方、知北游、让王则是散文故事汇编;韩非子、说林、储说、晏子春秋。

P24先秦后期至汉初小说的共同特点:1、与“子”“史”共存,但具有独立的叙事形态;2、具有文学的虚构性质(不自觉的幻想描述-神鬼梦幻故事;半自觉的想象描述-历史传说;自觉的虚构描述-寓言故事

及其它虚拟人物故事);3、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初步的人物刻画,其中某些作品已有相当的长度规模。P22《逸周书》诸篇被认为“往往夸诞不雅驯”“皆古人必无之事”。

P22《琐语》中的神鬼梦幻故事包括“齐景公曲陵梦神”“晋平公梦赤熊”“舞嚣买女徒”等。被称为“古今纪异之祖(胡应麟《笔丛》)”,“实为小说之滥觞(陈梦家《六国纪年》)”,“第一部志怪小说(唐前志怪小说史)”。

P23有人认为《国语》就是先秦时期内容驳杂的杂史代表。

P23战国末期,《韩非子》首创短篇故事集。

P23《说林》由独立成篇的66则寓言故事组成。

P23《储说》是包括200多则故事的一个巨大的寓言群。

P23《晏子春秋》全书都由短篇故事组成,是一部文学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传说集,有人认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P25先秦后期到汉初,一些包含虚构故事和想象描写的叙事散文体开始以单篇形式被创作出来,而后被吸收到史书和诸子之中,成为早期的小说,主要代表是庄子和战国策;一些把一系列单篇经过有计划的汇编和分类整理形成短篇故事集,主要代表作是晏子春秋。

P26中国古代小说早期形成的途径:一方面是传说的散文化,一方面是散文的故事化和文学化,包括历史文学化和议论故事化。

P27古代小说早期形成的三个要素:传说(包括神话)、史籍(包括杂记)、寓言(论议故事)是古代小说的三个基本来源。

P27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从根本上说是“史”的传统:在古代小说早期形成的三个要素中,历史记载和历史观念对小说的影响最为重要、悠久和深刻。这种既表现为本体上的史说同源(渊源于原始神话传说),又表现为形态上的史说同体(早期小说与史说共存),更表现为观念上的史说同质(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对立统一),其影响力贯穿古代小说文体早期形成与发展全过程;而史家记述语言的定型化,则形成言文分离的古代小说语。

P28古代小说文体的形成过程,是散文叙事历史意识(即实录意识和简严意识,渊源于散文记事的史家规范)与文学意识(即虚构意识和修饰意识,源于口头文学的叙事想象)矛盾运动的过程。

P28小说的本源是原始口头叙事文学,是原始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不自觉的幻想创造(神话传说)。其故事性(叙事)、想象性(虚构)、修饰性(在口头流传中敷演增殖),已具备了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

P29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矛盾运动过程:首先是在历史事实的框架内,容许细节和过程的虚构(左传、国语、论语、墨子中的叙事诸篇);进一步发展是在历史的形式内,容许故事和人物的虚构想象

P29《春秋》谨严,《左氏》浮夸——韩愈《进学解》

P29《左传》之文,“自有纵横意思(《朱子语类》)”“是非交错,混然难证(春秋啖赵集传)”“后人增饰若是之多”“其说多诬淫(柳宗元)”“往往是根据一件真事而加上许多想象,说多得“像杀有介事”(钱玄同)”P31《战国策》书中诸文有史事实录,亦有夸饰之辞,甚至有托谕之言,虚构之事,但其文辞华辩,足以摇动人心。缪钺考证全书458篇,可断为拟托者97篇,占21%;其中《齐策》52篇,可断为拟托者20篇。P31先秦小说的早期形成过程,如同后来唐传奇、宋话本一样,是从单篇创作到集合成集。

P32传说散文化:对民间传说的记叙加工。历史文学化: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想象描述。议论故事化:观念哲理的形象表现。

P32《山海经》多载历史和神话传说,《琐语》多载历史和神怪传说,《庄子》系寓言组,《韩非子》系寓言群,《短长》、《事语》、《长书》、《修书》、《国事》皆为策士之书,其原创形态都是单篇,而后被收录成集。P33庄周和纵横家小说,是古代作家叙事文学的最早成果。

第二节形态独立

P33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古代小说完成形态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出现早期繁荣的时期。

杂史杂传杂记:古代文言小说的存在形态

P34《燕丹子》是一部依据传说异闻创作的历史小说,有人认为它是“现在的唯一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汉人小说”,胡应麟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P34杂史著作如《燕丹子》、《越绝书》、《吴越春秋》、《蜀王本纪》等,“其属辞比事,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为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又有委巷之谈,迂怪妄诞,真虚莫测”,储存于先秦历史著作中的小说演变而为区别于正史的杂史杂传,标志着历史小说作为历史文学化的产物,已经有了自己的存在形态。

P34 “虽本史实,并含异闻”和修饰描述“文采诚有足观”的写法构成了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基本特点(《燕丹子》仰叹令“乌白头、马生角”的幻想情节,燕丹为荆轲脍千里马肝、截美人手和荆轲行刺时美人弹琴以喻秦王的生动细节;《吴越春秋》对伍子胥出逃和被杀的精彩描写;《越绝书》关于宝剑和剑术传说的记述;《蜀王本纪》对五丁开山、杜宇化鸟等神话故事的保存。)

P35杂史体以史事为叙事线索,也以人物为书名或篇名。杂传体以人物为描述对象。杂记体则排比故事,汇辑成书。

P35杂传杂记:《韩诗外传》(韩婴);刘向:《列女传》《列仙传》《列士传》《说苑》《新序》

P35《列仙传》具有明显的虚幻性质,开了古代神仙幻想小说先河,其中江妃二女仿佛是诗经汉广抒情意境的化解。西晋葛洪《神仙传》也有一些成功的创造。

P36借历史人物传记形式写幻想故事内容,始于战国中期以前成书的《穆天子传》(出汲冢),但其只有片断幻想,算不上小说。

P36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则开创了围绕中心人物展开系列故事的叙事体制,同《吴越春秋》围绕中心事件展开历史背景和系列人物描述的叙事体制,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长度和结构张力,对后代长篇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启示和影响。

P36《列仙传》《汉武故事》为代表的神仙杂传体小说,是两汉西宁市上说的基本类型,它们和《燕丹子》、《吴越春秋》等杂史小说一起标志着与“子”“史”初步分离的古代文言小说的形态独立。

P37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早期繁荣原因:小说从与“子”“史”共生中获得形态独立,是对小说创作生产力的解放,它使古代小说找到了自己有别于历史和论议散文的存在形式(杂史杂传杂记)和写作方法(记载传说异闻,描述人物故事,即传说散文化和历史文学化),从而推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古代小说的第一次繁荣。盛行民间的宗教迷信信仰创造了大量的鬼神精怪传说,成为幻想小说的丰富素材;弥漫于魏晋士林的品评、清谈风气,又成为人物轶事传说的重要来源。(两汉的神仙幻想小说演化为志怪小说,历史小说演化为轶事小说(即志人小说,为包含更广泛的人间言动内容而后多称为轶事小说))

P37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与子史的形态分化进一步明朗,以传说散文化作为主要创作方式,以具有与史传议论明显区分的体制特征的杂记体为主要体制形式,并取得了初步文学成就。

志怪和志人:古代小说的早期繁荣

P37“志怪”之名,始见于《庄子》。六朝多有以“志怪”为书名者。

P37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始提出“志怪小说”概念。

P37鲁迅著《史略》,明确以“鬼神志怪书”或“志怪”作为六朝时期专记张皇鬼神,称道灵异之事的小说的名称,以与“记人间事”的“志人小说”相区别。

P38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统计,现存及已佚可考之志怪小说约八九十种,依内容大体可分为博物类(六朝人托名东方朔《十洲记》、晋·张华《博物志》、晋·郭璞《玄中记》)、神仙类(晋·葛洪《神仙传》、晋·王嘉《拾遗记》、六朝人托名班固作《汉武内传》)和灵怪类(此类小说特多,代表此时期幻想艺术发展的基本趋向,如魏·曹丕《列异转》、晋·干宝《搜神记》、晋·陶潜《搜神后记》、宋·刘义庆《幽明录》、梁·吴均《续齐谐记》、梁·王琰《冥祥记》、北齐·颜之推《冤魂志》)三类。

P38魏晋南北朝轶事小说:志人类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晋·裴启《语林》;轶史类晋·葛洪《西京杂记》、梁·殷芸《小说》;笑话类魏·邯郸淳《笑林》、隋·侯白《启颜录》等。

P39对记故事权利的确认和对编故事权利的否认,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意识的根本特征。

P39虚构意识的迟滞的成就:延缓了小说的成熟,却促使了修饰描述发展,为小说的成熟准备了创作经验积累的条件。主要表现为:1、简约传神的人物刻画,以《世说新语》为代表;2、完整叙事的细节加工,以《搜神记》、《冥祥记》为代表(搜神记之李寄、紫玉;幽明录之卖胡粉女子、刘晨阮肇)。

P40《世说新语》是第一部明确以“人”为中心,以人物性格特征作为描述对象的作品。胡应麟评此书“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P40《世说新语》第一次把人物作为审美对象,标志着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萌芽。

P42千字以上的小说:冥祥记中赵泰、陈安居、慧达等条。

第三节文体完成

P43宋·洪迈: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P43唐人小说的两种文体:一是传统的纪闻性质的杂记小说,即六朝志怪、轶事小说的继续;一是新起的传奇文,即具有文学文体性质的杂传体小说。除上述两种文言小说外,唐代还有一种民间兴起的通俗小说话本,是宋以后小说语体变革的先河。

补充:话本小说: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话本一般又可以分为两类:说话中讲史的底本为讲史话本,自元代开始叫做“平话”,“平话”讲述长篇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后来发展为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另一类就是篇幅短小的小说话本,常常被称为小说,又称为“短书”,它对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P43晚唐裴铏把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传奇》,正式从概念上与传统“小说”相区别。

P43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评沈既济《枕中记》和韩愈《毛颖传》,称颂“二篇真良史才也”,仍将之纳入史笔范畴。

P43宋初,宋祁、欧阳修撰《新唐书·艺文志》,《玄怪录》、《传奇》等传奇小说集始得列入“小说家”类,而且收入了《补江总白猿传》、《牛羊日历》、《开天升平源》三篇单体传奇文,但唐传奇的优秀之作却一篇也未收。李(日方)编《太平广记》方以“杂传记”的名义收录进去。

P44元虞集《写韵轩记》始以“传奇”作为唐人所创新型小说的通称。

P44明胡应麟小说分类,区分“志怪”与“传奇”,并明确揭示唐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唐传奇真正被确认为唐代小说的文体代表。

P44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1、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形成期,现存主要作品有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等单篇、牛肃《纪闻》专集(第一部传奇小说集,其内容基本上是“实录”,描写较为具体生动。2、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市人小说(一种说话伎艺)”和“俗讲(演述故事的民间说唱)”的流行,给传奇创作以有力推动。代表作单篇有:沈既济《任氏传》和《枕中记》、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冯媪传》、沈亚之《湘中怨解》《秦梦记》、李朝威《柳毅》、陈玄祐《离魂记》、李景亮《李章武传》等,专集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3、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期,一方面大量传奇作品特别是专集的出现表明唐传奇的创作仍处于繁盛阶段,传奇单篇如房千里《杨娼传》《无双传》、无名氏《郑德璘传》、杜光庭《虬髯客传》等,传奇专集有袁郊《甘泽谣》、《传奇》、薛用弱《集异记》、薛渔思《河东记》、皇甫枚《三水小牍》、康骈《剧谈录》等;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杂体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集,如志怪小说集段成式《酉阳杂俎》、柳祥《潇湘录》、温庭筠《干(月已已共)子》、张读《宣室志》;轶事小说集李肇《唐国补史》、张固《幽闲鼓吹》、范摅《云溪友议》、孙綮《北里志》、苏鄂《杜阳杂编》等。晚唐小说大多远离现实,描述剑侠、鬼神、灵异咸,呈现志怪色彩,虽然在幻想艺术等某些方面有所进步,但总体上是向以六朝志怪为代表的古代小说的回归。传奇的志怪化和志怪的传奇化反映了晚唐文学创造精神的衰落和小说发展的曲折。

P46唐传奇是古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完成了小说作为一种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创造,实现了小说文体的自觉。

P47“文采与意想”即修饰意识与虚构意识的自觉,是唐传奇文体成熟的两个基本特点。

从实到虚:小说虚构意识的自觉

P48虚构叙事,是小说最根本的文学自觉。小说“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终于从听、记故事的实录纪闻阶段,进入编、写故事的幻设阶段,成为一个时代的自觉。

P48唐代小说的虚构意识是封建社会全盛时期整个时代浪漫创造精神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是唐代作家对小说表现性质和功能自觉认识的结果。

P48赵彦卫《云麓漫钞》“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沈既济《任氏传》“揉变化之理,察神人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

P49唐传奇的艺术虚构方式有以下三种:首先是对志怪题材的继承改造,表现出从志怪到传奇的因革特点(补江总白猿传、离魂记取材于幽明录的庞阿,枕中记取材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任氏传吸收狐化美女传说和广异记的李参军)。其次,则是现实题材的想象创造,或以作者自我经历遭遇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游仙窟、莺莺传、秦梦记)。再次,则是有意设幻、公然虚构,并且从单篇传奇走向成集创作,寓言小说的勃兴,是其产物,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河间妇传、李赤传等。它们依次出现,体现了唐代小说虚构意识的自觉过程

P49标志唐人“有意识的作小说”的第一篇完整的传奇文《补江总白猿传》,宣告了唐人“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的创作的开始。

P50唐传奇特别是其中现实题材的创作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带有某种集体性的口头创作活动(话),二是作家个人的书面创作活动(传)。

P50《游仙窟》是我国第一篇以第一人称写作的自叙体小说。

P51牛僧儒《玄怪录》为公开显示其幻设本领并大量创作虚构故事的起点。

由质到文:小说修饰意识的自觉

P53“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唐传奇在小说的人物艺术、叙事艺术和语言艺术等方面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P53唐传奇开始了古代小说利用艺术虚构塑人物形象的阶段。

P53李娃是唐传奇中塑得最成功的写实性艺术形象。

P53叙事意识的自觉追求:唐代小说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思情节,或取材时事,纯粹写实(李娃传),或把现实与虚幻境界糅合衔接(长恨歌传),或借助神话传说,创造人神人鬼人妖交通的故事(任氏传),或利用寓言,演绎某种抽象的观念情感(枕中记)

第四节语体变革

P61语体变革的历史必然:当描写对象涉及到市井民间,描写效果要求达到传真逼肖的时候,传统的语体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传奇使古典散文式的小说达到了高峰也走到了心头,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语体的革新和解放。

P61小说的语体变革,完成于宋元话本,是这一时期高度发达的民间说话伎艺的产物,也是小说语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P63北宋说话“家数”,有小说、讲史、说诨话三种;南宋则有“说话四家”

P64从说话到话本:话本就是说话人敷演故事的底本。一种是先说话后写本。一种是先写本后说话。从有话无本,到有话有本,或话后留本,或先本后话,话与本的语体都必须尽可能同一,这就使言文合一具有了需要和可能。

P64言文分离是雅文学的特征,言文合一是俗文学的产物,这正是古代中国两种小说语体同两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

P64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是主要的两类话本,前者讲短故事,顷刻间捏合(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后者讲长故事,只有粗糙的提纲(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三国志平话)。。

P67语体的革新不令仅是小说语言工具的革新,而且是小说叙述手段和体制的革新。

P67语体革新的影响:首先,是对古代小说艺术生产力的解放,扩大了小说的创作队伍,改变了小说的接受世界;其次,创造了小说虚构叙事的基本手段——敷演。系说话伎艺的主要创作方法,包括叙事内容的想象和描写语言的修饰;第三,它规定了小说的基本叙述方式——全知讲述。

P72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文言语体文学随着封建社会的衰亡而终结其历史命运,白话小说却大放光彩并

在时代的推动下不断发生新变,进入近代和现代社会,语体变革确实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第五节主体自觉

P72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作家创作,有确凿材料可考者,当以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开端。

P73古代通俗小说发展中接受意识的影响的特点:重要性,在小说发展的一定阶段,接受意识曾经起过主导任用,在以后的历史阶段中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长期性,接受的影响与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相始终,而且一直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发展;深刻性,接受的影响不但表现在作家的创作意识和创作过程中,而且在古代小说的民族特征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P74接受需求是新型语体小说创造的根本动力,主体自觉则是这种新型小说成熟、繁荣以至达到高峰的标志。可以说,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史,既是接受意识的影响史,又是创作意识的自觉史,而文言语体小说的新成就,也是这种主体自觉的结果。

P74接受意识主导的阶段:从长篇章回小说形成(三国演义、水浒传)、话本小说成熟,到独立创作小说(金瓶梅)出现之前。

P74接受意识主导阶段的特征:这是一个作家参与和完成创作的阶段,又是一个接受支配和规范创作的阶段。创作为接受服务,创作适应接受,接受强有力地、多方面地影响创作,创作成为接受意志的体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经历了从民间传说到话本写作和说话到小说创作三阶段)

P76接受意识主导作用的表现:1、“尚奇”的审美需求,由此形成小说题材的历史性和传奇性;2、“尚义”的价值取向,由此形成小说倾向的伦理性(尊刘贬曹);3、“尚俗”的欣赏情趣,由此形成小说形式的讲述性;4、素材基本形态的承继,由此形成小说内容的规定性。(西游记神话传说、诗话、平话、杂剧中皆对孙悟空持否定态度,吴承恩根据既定素材改编对其进行肯定)

P76历史性题材形成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明代有开辟演义、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清代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新列国志(冯梦龙)、隋唐演义(褚人获)、东周列国志(蔡元放)最为优秀。

P76传奇性题材中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皇明英烈传、宋武穆王演义、杨家府演义、续水浒、产唐系列、说岳全传;长篇神幻,以三遂平妖传开端,至西游记出成主流,随后有东游记、南游记、北游民、三宝太监西洋记。

P77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幻小说三类长篇的开创者正是同一个人:罗贯中。

P83创作意识主导的阶段:明后期,以《金瓶梅》和大量拟话本的出现为标志(西游补)。

P83创作意识主导的阶段的特征:创作主体意识加强,作家渴望理解但不求迎合,而是力求用创作指导和提高接受。

P84创作意识主导的表现:1、“泄愤”的创作思想,由此形成小说的批判性和表现性特征(水浒传、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歧路灯、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言两拍、镜花缘等);2、求“真”的审美意识,由此形成小说的世情性与写实性:题材真、描写真;3、贵“虚”的创造精神,由此形成小说艺术个性的多样化(李日华《广谐史序》、冯梦龙(警世通言序)、袁于令(隋史遗文序)、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等)

P86泄愤由李贽提出,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愤懑和批判态度,表现作者由于不满现实而产生的对理想的追求。

P92创作意识主导的作用:1、以体制而论,出现了通俗小说与文言小说全面共荣的局面;2、以题材而论,一方面人情小说代替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怪小说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各类题材又呈现出辐射拓展的拓展和交叉整合的趋势,体现作家主体性对题材的支配;3、以艺术手法而论,在小说形态艺术方面,以写实艺术为主,写实艺术、传奇艺术与幻想艺术鼎足而三。

P94泄愤、求真和贵虚,分别从表现论、再现论和创作论三个方面完成了小说创作主体意识的自觉,完成了对小说文学本体内部和外部各种基本关系的认知。

第六节走向新变

P96小说新变的标志是“小说界革命”和“新小说”

P96“小说界革命”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一样是当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文学领域提出的改良主义口号,其思想形成于康有为戊戌变法前后。

P97梁启超在长篇论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全面论述小说的艺术特点、文学地位、社会作用和影响。第一次明确提示小说可以摹写现境界和导人游于他境界,即具有再现生活和表现理想的艺术特征,并由此得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结论,对小说影响人心的熏、浸、刺、提四种力进行阐析,强调利用小说启发民智改良群治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P97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引用康有为的话说: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者,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

P97康有为在《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希望“海潮大声起木铎”,充分认识到“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P98小说界革命所引起的小说观念的新变:对小说文学性质与地位和社会功能与地位的重新认识。前者的结论是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后者的结论是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不可思议之力,显示出对传统小说观念的革新和突破。

P98小说文学观念的更新,标志着我国控文学范畴的确立与传统文化范畴的分离,标志着以审美形式为基本特征的纯文学观念取代了以实用功能为基本标准的杂文学观念。从此,独立发展的中国古代小说及其观念,融入了世界文学的共同体系之中。

P98梁启超在《中国惟一之文学报新小说》发刊词中,首引“泰西论文学者必以小说首屈一指”,完全抛弃了以小说为“裨史”的传统概念。

P99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第一次把西方美学思想引入小说评论,以科艺相分,称“美术中以诗歌、戏剧、小说为其顶点”。

P100管达如《论小说》明确指出“文学”者,美术之一种也;小说者,又文学之一种也。

P100苏曼殊提出了“小说者,今社会之见本也”,楚卿提出“小说者,社会之X光线也”。

P100周树人认为小说的表现性质“录自里巷,为国人所白心;出于造作,则思士之结想。”

P100关于小说的典型创造,王国维提出“美术之性质,贵具体而不贵抽象,于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

P100关于小说的美学特征,徐念慈提出“小说者,殆合理想美学、感情美学而居其最上乘者”

P99小说社会功能的强化,是这时期“小说界革命”的主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变革现实的政治需要。P100以“小说界革命”为标志的小说观念变革,是对两千年“小说”观念的演变和宋明以来两种“小说”观念的对立斗争的总结,是小说创作的“思想革命”。

P101小说报刊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小说进入了近代文化市场:1、报纸开辟文艺副刊刊载小说:从1872年上海《申报》刊载《谈瀛小录》起,大部分报纸逐渐以固定版面设文艺副刊,还发行过专门的小说报纸(演义白话报、寓言报、苏州白话报、上海白话报);2、创办小说杂志:从1892年韩子云在上海创办《海上奇书》、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起,02年到17年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达29种,其中以“四大小说刊物”最为著名(梁启超《新小说》,曾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伯元《绣像小说》,曾刊《文明小史》《老残游记》;汪惟父《月月小说》,曾刊《劫余灰》《上海游骖录》;徐念慈《小说林》,曾刊《孽海花》)。

P101小说报刊的意义:革新了小说的传播手段,为小说作者提供了一个易于发表、反馈迅捷、直接面向社会读者的文化阵地,极大地改变了小说的接受对象,造就了我国第一代靠稿费为生计的职业作家。

P101译外小说的意义:戊戌变法前后,译外小说迅速兴盛,题材广泛(政治、侦探、科学、言情),国度地域广阔(欧美俄日),体制形式多样,表现格式特别,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艺术技巧,都为古老的中国

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而且常以它们作为创作范式,表现了自觉接受和资产阶级文学以改造封建旧文学的开放态度。

P102“新小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中国惟一之文学报新小说》广告提出“新小说”之名两个月后创办《新小说》,号召“小说界革命”,此后,“新小说”就成为“小说界革命”中涌现的作品的专门名称。

P102“新小说”的出现,使长期停滞、濒临衰竭的古代小说焕发出一片生机,成为古代小说蜕变为现代小说的起点。

P102小说的新变,首先表现在创作的繁荣面貌上,出现了中国文学史第一批创作翻译甚丰的小说家。吴研人,自1903年起七八年间著有小说三十余种,所作题材形式均有创新被誉为小说巨子。其中中长篇有: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政治小说《上海游骖录》、历史小说《痛史》、《两晋演义》、写情小说《恨海》、《劫余灰》、科学小说《电视奇谈》、幻想小说《新石头记》、公安侦探小说《九命奇冤》、《中国侦探案》;还有敌小说《趼人十三种》、寓言《俏皮话》等;李伯元小说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中国现在记》、《海天鸿雪记》;弹词有《庚子国变弹词》、《醒世缘弹词》;管达如《说小说》、成之《小说丛话》;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廿载繁华梦》《宦海潮》《宦海升沉录》;林纾译小说180种以上《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茵小传》《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块肉余生记》,其不通外文,凭人口述以古文笔墨出之,成为五四以前影响最大的翻译家;周桂笙《一千零一夜》片段。

P104“新小说”是为着改变旧小说提出的概念,其着眼点首先是在小说的创作目的,即主体意识。题材类型扩大了,观念不同程度地更新了,但真正体现其内容“新变”特色的,是对现实政治的自觉参与意识。P104阿英分析晚清小说特征:第一,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情况;第二,当时作家有意识的以小说作为武器;第三,很多人利用小说形式,从事新思想新学识灌输。

P104谴责小说:鲁迅把这一时期小说的批判特色称为“谴责”,毫不隐讳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愤慨甚至否定意向,如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回借九死一生之口说一生只见过三种东西;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把中国比作太平洋上一艘将要沉没的危船;金松岑曾朴在《孽海花》中开篇就描写“一霎狂潮陆沉奴乐岛”的可怕景象。

P105专揭清官之恶的小说有:老残游记、梼杌萃编(钱锡家)

P107“新小说”的特征:体制上,长篇章回小说仍为主要形式,但一些在报刊上连载和出版的小说开始取消回目对偶(猪仔记、自由花、女子世界、三国因、闺中剑),短篇小说逐渐复兴(趼人十三种中的查功课、饮椒《平望驿》、周树人《怀旧》);叙事方式上,出现了对传统小说模式的某些突破,包括叙事时间的调整(九命奇冤把16回提到开篇、新中国未来记倒叙)和叙事角度的限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冷眼观均采用第一人称,上海游骖录是新小说中唯一从头到尾采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长篇小说);描写手法上,心理描写得到长足的发展,第一人称心理自白把限制叙事同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结合(断鸿零雁记、怀旧),第三人称小说人物对话中的长篇心理自白也是新出现的第一称心理描写手法(老残游记、恨海、劫余灰)

P109晚清小说艺术新变的原因:译外小说影响和中国两类语体——文言和白话小说相互影响吸收。没有译外小说的新鲜启迪和刺激,白话小说就不可能从传统的说书模式中解脱出来,也就无法实现对文言小说技巧的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变革的动力固然来自社会和文学自身的需要,又必须以文化开放和交流作为前提和条件。

P107《月月小说》首辟“短篇小说”专栏。

P107短篇小说尤其是片段式短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作家对短篇小说文学特征认识的突破。

P107胡适1917年明确短篇小说的定义为: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

P119人物艺术史的三个阶段:特征化人物艺术阶段,从小说形成到各类小说——文言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和长篇章回小说体制完成,以唐传奇、宋元话本小说和明弘治序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标志;初步个性化人物艺术阶段(从特征化走向个性化)长篇白话小说成熟,文人短篇白话小说繁荣和文言小说复兴,以今存《水浒传》百回本、《西游记》、三言、二拍为标志,就人物艺术水平而言,还包括《聊斋志异》;高度个性化阶段:长篇人情小说的创作、成熟到极盛。以明后期《金瓶梅》出现为起点,至清中期《红楼梦》为终结,这是创造个性化艺术典型的阶段,最后以高度个性化的复杂艺术典型的塑造,宣告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完成。

P115特征表现与个性描写的结合:在古代小说尚未摆脱史说同源同体同质的早期状态之前,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是以外见内,即从外在行为表现性格,具体而言,包括两种方法:写意传神(略貌取神)和写实传神(以形传神)。1、写意传神(略貌取神)。用特征性言行表现性格,不用或只用少量细节,渊源于传说散文化的描写方法,一方面用以对历史人物突出本领和英雄行为的渲染烘托(魏犨之勇、叔梁之力、先轸自讨壮举、唐且之威慑之力、项羽之威勇),一方面用于突出特征的片断式人物速写,通过一两个典型细节为人物摄像或定型(项羽本纪之彼可取而代也、陈涉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李斯观仓鼠之叹、酷吏列传张汤儿时劾鼠论报如老狱吏等);2、写实传神(以形传神)。用生活化言行表现性格,多量细节和场景写实(左传中的郑庄公、晋文公、秦穆公、子产;重耳同三位女人的关系、鸿门宴)。着重刻画特征时多写意,全面展示个性时需写时。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而以写实为主,这就是为特征表现和个性描写相结合的性格塑造服务的描写手段。

P118关于类型化:“为一般而找特殊”的类型化方法。主要是议论(理念)故事化的产物。形象的类别化、符号化、表面化、概念化甚至雷同化,是类型形象区别于个体形象(包括特征化形象)的基本特点。后代那些从抽象的理念出发演绎形象,或依某种既定的思维模式虚构人事的寓言小说、宗教劝世小说、道德劝诫小说、讽世寓意小说和按既定情节模式虚构人事的才子佳人小说、侠义传奇小说等往往就是类型形象的载体。

P111特征化人物描写艺术:中国古代小说最初的人物描写,就是“叙述个别的事”,属于允许细节描写的纪实描述,对丰富的历史材料进行精选、提炼,突出历史人物的某些特征,揭示这些特征与其命运否泰、功业成败以至历史运动的内在联系(宋襄公的不鼓不成列、晋灵公杀忠臣拒谏、子罕以不受财货为宝、伯州犁为官上下其手、魏武子不从父亲之乱命、骊姬之巧于谗媚、叔向善于进言);对于一些重要人物的描述也采用这一方法,在一连串事件中反复刻画,以突出特征(子产之重视民情、治国救世;勾践之隐忍受辱、复国灭仇),在史书中则采用互见法来进行。

P110特征化:从人物个体实际出发而着意突出其中某一性格特征的形象塑艺术,对形像个体实在性的肯定是特征化人物艺术的前提。

P110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艺术,概而言之,就是由性格塑造艺术和人物描写艺术两个方面构成的。经历了一条从特征化向个性化不断进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终于以创造出了高度个性化的复杂艺术典型《红》为标志,攀上了世界小说艺术的高峰。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特征表现与个性描写某种程度的结合,又成为贯串始终的特点。

P111《世说新语》是小说实现“史”“子”分离之后人物艺术起点的标志之一。该书按德行、学问、才干,特别是气质、性格的不同特点将所记人物言行分为36类,既36种类型的人。又把人的性格分为雅量、方正、豪爽、任诞、简傲、忿狷、捷悟、巧艺、尤悔等六类,以及“远实用而近娱乐”“为赏心而作”的编写旨意,都表明这是第一次把人物性格特征作为审美描述对象,从而与为政教目的而记叙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史传划清了界线。胡应麟评《世说》“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共性(类特征)和个性(个体生命特征)的联系与区别,开创了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传统。

P113我国最早的人物心理学专著三国魏刘勋《人物志》第一次把人的才能分为8种类型,把人的性格分为

12种类型。

P113诸葛亮论将,将将材分为9类,又按才能大小把将器分为6种

P111中国古代小说最初的人物描写,就是“叙述个别的事”,在所写人物生平中突出某些特征以达到政教的目的,只是特征化的描写,非小说的形象塑造。上承史下启唐传奇的《世说新语》开创了古代小说人物艺术传统。

P114通俗小说既受文言小说和史传文学传统影响,又受接受环境的直接制约,必须尽可能使矛盾冲突尖锐集中,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因此着意突出人物的类特征,充分展示人物正邪、善恶、忠奸、勇怯、贞淫、智愚等相形对立的格局,但这种特征化同样是以“个别”的人和事迹作为创作本事的具体人物事件作为出发点和依据的。

P119从总体上看,渊源于历史文学的古代小说人物艺术,走的是一条从描述个体人物到创造个体形象,从创造特征化艺术形象向创造个性化艺术形象前进的道路,这是一个历时性现象与共时性现象交错的复杂过程。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

P120在小说形象塑的初级阶段,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要通过性格特征进行艺术概括,创造特征化艺术形象以至典型。

P120《三国演义》由于经历了传说、说话和作家写作、后人修改等若干阶段,既深受民间文学定向累积、心声成象、强化特征、明示褒贬的艺术手法影响,又接受了史传重视人物个体表现的纪实传统,历史人物的特征化创造和个体真实性生动性描写达到了较好的统一,代表着这一时期人物艺术的最高水平。

P120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性格结构的单一和谐(性格的单一性)、性格表象的定向聚合(性格的稳定)、性格特征的群体概括(性格的群体性)、略貌取神的性格描写

P121性格结构的单一和谐(性格的单一性):以一种或两种突出特征作为主体,这种特征,或为品质或为才能或为某种稳定的气质心态,或为他们的结合。为了突出性格的某一方面,有意舍弃或排斥其他方面,否定或掩盖对立方面,形成人物的单一型性格结构。其特点是容易使人物形象在特征的对照中显得鲜明突出,容易通过性格的矛盾展开情节、激化冲突,产生令人感奋的艺术效果。

P121单一,既指性格元素之少,又指这种元素之纯没有内在冲突,自知和谐统一(南宋话本《碾玉观音》)。P121性格的单纯美,是小说人物艺术初期形象魅力的主要来源:唐传奇中任氏的美艳、龙女的感恩重德、霍小玉的痴心沉痛、莺莺的持重深婉、步飞烟的勇敢刚烈;宋元话本中周胜仙直率执拗、白娘子执着诡秘、李翠莲伶俐尖刻。

P121唐传奇中李娃是一个比较复杂丰满的形象,在情节的进展中性格有所发展和深化。

P122唐传奇的特征描写与个体表现的结合优于宋元话本,主要是因为前者较多地接受史传文学影响,而后者较多地继承了民间文学传统。

P122毛宗岗评《三国》提出三绝之说:曹操奸绝,为古今奸雄第一奇人;关羽义绝,为古今勇将第一人;孔明智绝,为古今贤相第一奇人,正确提示了三国作者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推向极端、使之理想化或绝对化,以创造特征艺术典型的独特手法。

P122性格表象的定向聚合(性格的稳定性):实际上也是一个共性(类特征)与个性相统一的典型化过程,性格内在的冲突缺乏,使人物言行(性格表向)总是受同一心理逻辑支配,而性格外在冲突的强化,则使同一性格特征得以在不同情境中得到反复表现。特征化人物艺术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不注意揭示环境对特征定型(即性格形成)的影响,而把重点放在定型化了的性格对环境的影响(即性格冲突)上。特征化小说继承史传文学善于在开关运用典型细节或情节突出历史人物特征的写法(如司马迁写项羽、刘邦、陈涉、李斯、张汤等少时生活事件),重视主要人物的性格“亮相”(三国曹操少时诈中风害叔父,刘备幼时戏于树下口出大言;诸葛亮隐居隆中抱负不凡)。

P125性格牲的群体概括(性格的群体性):使人物的某一个性特征,同时成为群体的类特征,借助个性以表现共性,由此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特征化小说典型概括的基本手段。具体形式有两种:一是以个

别形象进行概括,并且使这种概括单一化、定型化、绝对化,使人物成为某种观念、品质、能力、气质的化身,但同时又使这些人物仍保持个体的特殊性与生动性,这是特征化小说普遍运用的方法;二是以形象群体进行概括,并且使这种概括具有更多层次、多侧面和多角度的特点,用以展示社会文化心态的基本面貌,另一方面又注意通过形象群体内部差异的描写,充分显示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表现和复杂内容。这种形式由三国开始的古代长篇小说的独创。(华歆、王朗、郭嘉、程昱、张辽、许褚等皆为曹士,又各有自己的人生道路。)群体概括不等于类型化,它是作者从个体实际出发进行的特征集中,有利于展示性格类型的冲突和对照,塑造形象群,即是对史传文学类别传记艺术经验的继承发展,又为古代小说人物艺术向同而不同处有辨的个性化进步创造了条件。

P125《三国演义》对知识分子文化心态的展示:一方面以择主观念为核心,表现其人格追求(刘士孔明为首追求政治偷与功利的统一,孙吴士周瑜为首追求伦理与功利的统一,曹士以荀彧为首追求功利);另一方面以尽义心态为核心,展现其人伦规范(桃园兄弟之义患难与共、生死相随、道义超越政治;择主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义与政治相结合的孔明、赵云之义等)

P126略貌取神的性格描写:性格的单一性、稳定性、群体性是特征化性格创造的主要内容,与这种性格创造相适应的描写手段,是“略貌取神”。其具体方法是:1、夸张渲染,传神写意(《三国》关羽斩华雄P127,战斗的干脆利落反映在“其酒尚温”的细节里);2、勾勒点染,虚实结合(《莺莺传》张生赴约,莺莺翻悔数落张生之后P128、《碾玉观音》郡王府失火后秀秀逃出到崔宁家二人结合的过程P129、《三国》空城计P130)。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

P130在小说人物史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一道分水岭,前者是特征化艺术的高峰,后者标志着小说人物艺术新阶段的到来。

P131《水浒传》和《西游记》及此后一些优秀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其现实化的性格创造实现了对特征化人物艺术的突破,是人物个性化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显示出与特征化小说不同的质的变化。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是李逵、武松、宋江、孙悟空、猪八戒等一批初步个性化的艺术典型。

P131初步个性化时期人物艺术的特点:性格结构的复合整一(性格的复合性);性格表象的现实运动(性格的现实性);性格特征的个体强化(性格的个体性);以形传神的性格描写。

性格结构的复合整一(性格的复合性)

P131从单一型性格结构变为复合型性格结构,是从特征化向个性化进步的重要标志。水浒和西游艺术形象的复合结构,既体现为超人(非人)和常人的统一,更体现其现实性格因素的复合、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的统一。修改诸特征的有机统一,个性与共性诸因素的有机统一,使复合型性格结构具有丰富的典型意义。(水浒的李逵,既表现出被压迫者对统治阶级的绝望与仇恨,即所谓“前打后商量”的特殊的行为优雅,也表现出不问青红皂白,抡起板斧排头砍去游民无产者的蛮横习气,即表现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革命农民的坚决的战斗意志,又表现出市井庸人只图快活的简单的生活欲望,既表现出下层百姓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可贵的朴素平等理念,又表现出因文明程度较低而形成的粗野习性。其粗莽又同真率结合在一起,形成性格结构的两个层次:粗莽是其言行方式特征,直率则是其情感表现特征。真理与谬误、善根与蛮性在他身上凝结为一个整体,一个由多数互相联结的心灵组成的世界;西游的记的猪八戒表现着对人性的某种批判,既追求理想目标又充满着动摇、贪欲和种种私心杂念的人物,性格言行无处不表现出内在的矛盾和自我嘲弄)。

P133西游是小说史上首先提供了成功的复杂艺术典型的范例。

性格表象的现实运动(性格的现实性)

P134从稳定性(稳态型)性格结构变为现实动态性性格结构,是由特征化向个性化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对性格与环境关系的写实描写。

P134与三国一开始就对人物和人物关系作特征定型不同,水浒和西游都有主要人物的性格形成史和发展史。在这里环境不仅是性格表现的舞台和性格冲突的结果,还是性格形成的原因。(水浒以高俅发迹作为

开端提示108好汉的生活背景和官逼民反的现实必然,西游记前七回的早期历史表明,正是天庭的压迫、歧视和欺骗,才铸就了他反叛的灵魂,最后被迫皈依又依然桀骜不驯,也正是其与环境悲剧性冲突后所作出的自我实现的现实选择)

P135性格的现实性和动态性,不但要求真实地揭示性格产生的现实环境,而且要进一步真实地展示性格在环境制约中的具体形态及发展变化。同样写英雄不好色,三国只作例证式的叙述,在《水浒传》中却可以看到武松与其嫂潘金莲纠葛的精彩展示:婚姻不如意但又风流成性的潘金莲私心爱慕年轻英俊的打虎英雄开枪,浑厚正直的武松真心感激嫂嫂的关怀却未察觉其中的风情勾引,有所察觉后却又碍于叔嫂之礼隐忍不发,但这种隐忍不发又导致潘金莲的误解而愈加放恣,终于使武松陷入了两难困境。之后,武大回家后,潘金莲恶人先告状,武松却又复隐忍一语未发,只搬出武大家了事,为的是不使哥哥伤心和维持兄嫂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种复杂的伦理、情感关系的现实描写中,武松的刚烈正直而又虑事周详、厚道而又精细、威严而善自制的性格得到合情合理的表现。水浒还通过打虎、杀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情节,写出武松性格的发展变化。从与自然界强暴力量博斗到反抗社会黑暗,从合理惩罚到血腥复仇,武松走过了一条反叛与服从、英雄性格与奴仆性格相互冲突消长的曲折道路,最后终于抛弃了对封建官居府的依附和幻想,成为意志坚决的梁山义军头领。这一过程使武松这一形象摆脱了特征化时期的单调、模糊和粗糙,获得丰富生动而又可感可信的性格表现。

性格特征的个体强化(性格的个体性)

P138个体强化的艺术手段:1、犯中求避,对照映衬:A有意创造性格类型相似的人物,通过不同的情节或细节表现其个体差异(鲁智深和李逵,前者通过拳打镇关西、醉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等情节侧重表现其豪侠气氛,后者则通过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斧劈罗真人、元夜闹东京、大闹忠义堂等情况记刻画其蛮勇精神);B在冲突相似的情况节描写不同性格的人物,一样题目两样文字(林冲起解与卢俊义起解,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李逵劫法场与石秀劫法场,关胜归降与呼延灼归降,李逵反招安与鲁智深武松等反招安等)。2、突出矛盾,揭示对立。特征化重视个体与群体的一同性,个性化描写重视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性。三国刘关张始终为一整体,水浒中不但始终贯穿梁山义士与贪官恶霸等社会邪恶势力的对立,也贯穿着宋江上山前与其他好汉、上山后与李逵的思想性格冲突;西游中不但始终贯穿着取经集团与凶妖恶魔的对立,也始终贯穿一师三徒的内部矛盾,唐孙猪之间的矛盾纠葛,有时几乎成为作者塑造这三个艺术典型的主要手段。

以形传神的性格描写

P139在特征化人物描写中,神是特征的真实,而对个性化人物描写而言,神是个体的真实。特征化描写需要为了特征的真实而舍弃或淡化细节的真实,个性化描写则充分重视和利用细节的真实以表现个体的真实。

P140金圣叹评水浒: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一样人,还还他一样说话。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近人之笔

P140文字逼真、化工肖物:1、形与神的静态统一,即个体内外特征的同一。包括肖像的个体性与个体特征的同一(肖像:宋江面黑身矮、杨志之面皮青记、张顺之一身白肉;气质能力:黑旋风、浪里白条、病关索;性格能力经历:霹雳火、小李广、行者);动作的个体性与个体特征的同一(鲁达打人、洪教头和林冲比武、悟空之金箍棒、猪八戒之九齿钉耙、罗刹女之芭蕉扇、观音之杨柳净瓶);语言的个体性。2、形与神的动态同一,即个体言行与心理在情境中的同一。不但写出人物的特殊外貌和动作语言方式,而且写出这种方式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并从这种外在表现显示出人物的心理过程、性格和情感冲突,由此推动情节发展(宋江杀阎婆惜P141)。

P142用近人笔,写骇人事:特征夸张与个体写实相结合,实现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既用夸张渲染表现人物对环境的超越,又用细节富裕表现环境对人物的制约。前者用以对人物进行理想化的创造,后者用以对人物进行写实性的描写;前者是特征化的写法,后者是个性化的写法。二者结合,正是从特征化向个性化过渡和进步时间的标志。(鲁达三拳打死郑屠用了夸张形容手法,表现其超人勇力,但打人前后性格的描写完全写实)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

P144为个体追求寻找人性依据,在李贽及其先行者倡导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晚明文学出现了写情写性的创作热潮:牡丹亮、玉簪记、娇红记等戏剧,国色天香、艳异编、绣谷春容、情史等写情小说和类书。P144个体意识的觉醒是个性艺术典型创造的前提。

P144中国古代社会发生过三次“人”的觉醒:先秦时代完成了“人”与介的理性分离,确立了作为族类群体的“人”在宇宙和社会的中心地位,以“人”为主体的历史文学和早期小说就是这种觉醒的产物;魏晋时代完成了对人的精神本体的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区别于群体的个体的存在,自觉描述人物性格特征的《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成为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起点;晚明肯定个体对群体的分离,肯定个体需求的合理性为基本内容,其革新精神和启蒙性质成为小说作家认识社会表现人性的先进思想工具。

P145金圣叹第一次把“性格”概念引进小说评点和理论。

P146金瓶梅和三言、二拍实现了古代小说由传奇题材向世情题材、由创造传奇性艺术形象到创造现实性艺术形象的完全转变。细节写实和心理写实开始成为塑造形象的两种基本手段,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等典型人物和杜十娘、王三巧、莘瑶琴、玉堂春等艺术形象的创造,是这一历史性进步的标志。

P146在明代传奇文的基础上,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集花妖狐魅和人间儿女于一身,创造了婴宁、小翠、黄英、聂小倩等系列形象,把唐传奇的特征化人物艺术推向个性化的新水平。

P147红楼梦、儒林外史、绿野仙踪、歧路灯等小说,都创造了具有不同典型意义的个性化形象,宣告了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终结。

个性化艺术典型创造的基本特点:性格表象的多面扩展(性格的复杂性);性格结构的矛盾统一(性格的矛盾性);性格特征的整体融合(性格的整体性);形神兼备的写实艺术。

P147性格表象的多面扩展(性格的复杂性):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创造复杂艺术典型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种种社会矛盾的焦点和社会关系的网络点上设置主要人物形象,让个体充当多重社会角色,与社会环境发生尽可能广泛错综复杂的联系。个体充当的角色越多,性格侧面的展现就越丰富,性格内容就越复杂。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歧路灯中的谭绍闻。

P147从《金瓶梅》开始,长篇人情小说在进行个性化人物塑的同时,注重世情世相的广泛描写,它们既成为主要人物典型性格的典型环境,又具有独立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配合人物艺术展开的世态写实是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重要内容,以红、儒、歧、绿为标志达到了高峰。

P150性格结构的矛盾统一(性格的矛盾性):矛盾型性格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性格内部包含着自身的否定因素,形成肯定性性格要素与否定性性格要素的对立统一。如初步个性化时期的猪八戒、宋江,后期的西门庆,红楼梦的“正邪两赋”。

P152矛盾型性格范例王熙凤:被贾琏的小厮兴儿评论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坏女人”,却又是被秦可卿称之为“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的“脂粉队里的英雄”。事实上,她的性格哪一方面都不是单纯的,她既是权势炙人威重令行的贾府统治者,贾琏家的母夜叉,又是必须要接受从老祖宗、公婆到丈夫的伦理统治的年轻媳妇,这种双重社会地位就使得这位“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聪明能干自信的贵族女性的性格包含着贪欲和防卫二重心理机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杀伐决断和灵活多变二重行为机制,由此组成王熙凤性格的矛盾型结构。从总体上看,体现着贵族阶级本性和人性恶的贪欲是一种否定性性格结构,但其精神欲求即逞能好强的表现欲却又包涵着对自我价值的确认与肯定,特别是女性自我实现的强烈要求,因而具有与传统规范分享的肯定性因素。她所追求的东西,正是导致她自我毁灭的东西,这就使她同时扮演着悲剧制造者和承受者、女性统治者和男权牺牲者、封建礼法的维护者和破坏者、多欲好强的进取者和聪明自误的失败者的双重角色,有着丰富的典型意义。其性格中的“正邪两赋”、善恶同体,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的内在矛盾,表现了封建末世贵族统治者竭力挣扎而又自掘坟墓的阶级特性和女性自强却无以自胜的历史命运。

P150从单一型结构到复合型结构,再到矛盾型结构的变化发展,是人物艺术走向最后成熟的标志。

P153性格特征的整体融合(性格的整体性):性格特征的整体融合,是高度个性化复杂艺术典型的最终标

志。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艺术经验:1、主体性和丰满性的统一,即使人物性格得到多方面的甚至复杂矛盾的表现,又使丰富性显得凝聚于一个主体(王熙凤辣,宝玉意淫,黛玉泪,宝钗冷,湘云憨,探春敏P155);

2、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在性格整体创造和典型概括上实现个性化艺术的最高要求。

P154主体性和丰满性统一的基本做法:在人物多方面性格表现中,把某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用特征性统一丰富性;同时在人物的性格矛盾中,突出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主导性格,用主导性统一矛盾性。这种特征和主导,就是人物的性格主体,它规定了性格表象的本质内涵、性格运动的逻辑方向,决定人物的基本面貌。特征化的做法是通过不同情节和大量细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复强化、不断深化;个性化的方法是使之与规定情境相结合,形成性格的丰富表现形态;但另一方面,人物性格的其它方面与规定情境的结合,又形成性格的复杂甚至矛盾的表现形态。作家揭示出人物性格诸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它们在情境中的同一、矛盾、对立、运动、转化,人物性格就凝聚于主体,实现了整体融合。

P159形神兼备的写实艺术:1、心物皆现的细节白描(张竹坡曾用“白描入化”“白描入骨”“骨相俱出”“性情形影魂魄一齐描出”等语言赞扬《金瓶梅》的细节描写,这是对古代小说艺术经验的出色总评);2、虚实并用的心理传达。

P170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具体方式:1、具象性的心理描写(心理写实),包括独白语言、梦幻示现;2、分析性的心理描写;3、替代性心理描写。

P178抒情文学形式(心理写实)的介入,和与其它心理描写特别是具象写实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虚实并用的民族特色。它丰富了心理描写的手段,增加了心理展示的层次内涵容量,把古代抒情文学创造优美艺术意境的优秀传统带进叙事文学,促进两大文学传统的融合和创新。

P178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另一民族特色,是内外统一的动态性质。作者很少对人物心理作静态的描述和剖析,而是把人物心理流程与动作进程(情节)的描述结合起来。在情节进程中展开心理描写,又通过心理描写推动情节进程,实现人物外在动作与内在心理的相互联系和统一。一方面,动作内化,情节引起人物心理变化和情感交流(冲突);另一方面,心理外化,心理变化和情感交流(冲突)引起或影响情节进展。如《白玉娘忍苦成夫》、《聊斋志异》中《葛巾》;

P181现将古代小说人物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特征化阶段-初步个性化阶段—高度个性化阶段;性格结构的单一和谐(单一性)—性格结构的复合整(复合性)—性格结构的矛盾统一(矛盾性);性格表象的定向聚合(稳定性)—性格表象的现实运动(现实性)—性格表象的多面扩展(复杂性);性格特征的群体概括(群体性)—性格特征的个体强化(个体性)—性格特征的整体融合(整体性);略貌取神的性格描写—以形传神的性格描写—形神兼备的性格描写。

P160从总体上看,古代小说对人物肖像内容、动作情态、对话独白等外在形态诸方面的细节描写中,肖像描写长期处于类型显示或特征写意阶段,金瓶梅后,细致地描写服饰装束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发展起来,以显示人物的身分、地位、修养、气质等与个性有关的内容,而其特征写意仍然不变。

P168如果说细节描写的生活化是现实主义叙事艺术的共同特征,那么细节描写的心态化就是个性化人物艺术的独特创造。前者是写实艺术的横向拓展,后者是写实艺术的纵向开掘。一部古代小说人物艺术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细节描写从特征化到生活化到心态化发展的历史。心物皆现追魂摄魄的细节白描,是古代小说人物描写艺术的高峰,代表其最高水平的是《红楼梦》。

P159写实是一种创作方法,又是一种艺术手段。这是作为创作方法的写实即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它强调描写现实的客观真实态度,作为艺术手段的写实是为其创作方法服务的,它强调描写的具体真实程度,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来再现生活。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

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

P247神魔幻想艺术是以神魔小说为代表的幻想艺术。

P247鲁迅概括明清一大类幻想小说的特征:以神魔二元形象系统为主要描写对象;以神魔斗争为基本情节内容,神魔对立包含着某种义利正邪善恶是非真妄的伦理或哲理内涵,但主要是艺术想象的飞腾驰骋;以神奇幻异为突出审美特色。

P247西游记“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创造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以幻求奇,这是神魔幻想艺术与以幻写真的灵怪幻想艺术和以幻寓理的讽谕幻想艺术的主要区别。

P248奇幻足快俗人,而不必根于理——袁于令隋史遗文序。

P248事无可稽,情有可信——封神演义钟伯敬评本。

P248劈空捏造,故可以随意补截,联络成文——东周列国志蔡元放评本。

P248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的对比:西游记兼取灵怪幻想艺术重性格人情和讽谕幻想艺术重内涵意蕴之长,成为神魔幻想艺术的高峰和古代小说幻想艺术集大成的代表;封神演义则以其历史框架与幻想描写的成功结合,神魔形象体系的构建和大规模神魔斗争别擅其美。西游记于混一化之中较多反映佛教幻想艺术影响和中印文化交汇特色,封神演义则更多反映道教幻想艺术和原始神话幻想的古今混合。西游记以其极富个性的主体创造而空灵飞动,具有深厚的喜剧意味;封神演义则以其瑰伟惨烈的史诗规模而震撼人心,在严肃的政治伦理主题中呈现出某种“宿命”的悲剧色彩。其总体成就虽不及《西游记》,但仍不失为古代神魔幻想艺术双子星座的一颗明星。

P248神魔形象的创造:神魔小说形象从体系构建看,有简单二元组合(以封神为代表)与复杂二元组合(以西游为代表)两种基本形态。前者适应政治伦理界线分明的神魔战争的描写需要,其个体形象大多缺乏性格特征,后者则适应在神魔斗争中表现世态人情的需要,以其贴近生活,故性格化成就较突出。

P248神魔形象创造的特点:1、人兽同形与人神同性的结合。妖魔即使变为人形,也带着某些兽形痕迹;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2、正邪对立与善恶一体的结合。封神榜颇有凡鬼神皆得超脱之意。忠魂既得勉励,恶鬼变得改过,变害为利;西游在闹天宫中作为神佛世界对立面的魔(以孙司空为代表)是敢于反抗的英雄,而在取经故事中魔作为取经集团和神佛世界的对立面又成为邪恶势力的象征。

P252神魔斗争构思,是对神力、法术、变幻等神性要素的组合和运用,是神性本领在特定时空(现实和超现实)中的表演,它是使神魔小说“及于人心者甚大”的主要原因。

P252神魔斗争的想象的特点:1、斗争手段的幻想,是原始巫术幻想,佛道宗教幻想和古代科技幻想的综合。包括对超人能力的想象、对超级武器(即法宝)的幻想;2、斗争情节的幻想,一种是斗智与斗法相结合着重表现人的主体精神的发扬(西游);一种是斗宝与斗法相结合,即超人本领与超级武器相结合,着重表现人的本质力量超越现实局限的想象(封神);3、斗争环境的幻想,一是在现实空间展开超人战争(封神),一是在融入现实因素的幻想空间展开神魔斗争(西游)。

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

P257灵怪幻想艺术是古代小说幻想艺术世俗化趋势的主要代表。

P257 “灵怪”原为宋人说话家数“小说”的一个子目。

P257《都城纪胜》、《梦梁录》中“小说”(银字儿)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公案”四类,“灵怪”似泛指神仙妖鬼之事。

P257《醉翁谈录》则进一步从“灵怪”中划分出“神化”“妖术”两类,“灵怪”则专指精怪鬼魅故事,而“神仙”“妖术”则成为早期神魔小说的重要来源。

P257灵怪幻想形象:《任氏传》之狐女任氏;话本和拟话本中的灵怪故事出现了一些表现市民意识的优秀白话短篇(如《碾玉观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灌园叟晚逢仙女》、《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等)故灵怪幻想艺术仍由文言小说独领风骚,至清代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达到高峰。

P259灵怪幻想小说:灵怪幻想艺术是创造幻形真情的艺术。以真写幻,以幻映真,幻象之“虚”与摹写之“实”(逼真)的结合,是灵怪幻想的基本艺术手段,真幻交织是其突出审美特色。早期灵怪小说以迷信观念为基础,把虚妄当作真实记载;成熟的灵怪幻想艺术则以主体意念作为基础,把虚妄当作真实描写。P259灵怪形象是以真写幻的灵怪幻想艺术的创造中心。

P259灵怪艺术形象的创造,经历了一个从人化、人性化到性格化,从人的异己(对)物到人的情感对象化的历史过程。

P259《聊斋》灵怪幻想艺术的主要成就:

1,灵怪形象的性格刻画:《聊斋》的最大贡献,是全面完成了灵怪形象的审美创造,以数百篇的规模刻画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性格有别、遭遇特殊的鬼魅精怪形象,在小说史上洵属空前壮举。作者于每一形象,着重突出现实人物的某一性格或心态特征,或表现主体审美理想或情感之某一侧面。同为狐鬼幻化的追求爱情的女性,有纯真烂漫如赤子的婴宁,有谨守闺范的青凤,有舍己成人的宦娘,也有改邪归正的聂小倩。同一管《小谢》,女色小谢聪明调皮,秋容则善良坚毅。同一篇《莲香》,狐女莲香深挚忠诚,鬼女李氏热烈执着。同为科场失意的士子游魂,宋生极力为“他山之攻”(《司文郎》),叶生竭诚作知己之报(《叶生》)。同为复仇的怨鬼,席方平以直抗恶(席方平)),窦女以计惩凶(《窦女》)。就个别形象的创造而言,作者在突出某一性格特征的同时,又尽可能多地赋予幻想形象以多方面的性格表现;在突出性格外在表现形态的同时,注意提示其性格的内在矛盾。

2,虚幻细节的委曲写实:《聊斋》创造了在幻想情节中进行细节写实的成功经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唐传奇委曲叙事的艺术传统。它使灵怪幻想以真写幻的艺术特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创造。主要通过1、性格细节写实(一种是绘形传神,通过精选的生活化的细节揭示基本性格特征,如《小谢》写二女鬼夜戏陶生;另一种是传情写心,在特定的情节冲突中通过情绪化的细节展示心理波澜。如《花姑子》写麝精香姑为安公子所爱,安向女求爱)。B场景细节写实。

3,真幻交融的境界创造:一方面运用各种幻想形式揭示真幻距离,揭示幻想与现实的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又运用各种写实手法模糊真幻界限,实现幻境与实境的沟通。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A、导入和突转(真幻情节的连续性和变异性,一种是以现实社会为主体把幻想形象引进来,如《红玉》、《小谢》等;一种是让现实人物走出去进入幻想天地,如《席方平》《罗刹海市》《续黄梁》等;还有些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或既走出去又引进来,如《婴宁》《西湖主》等);B、融合与阻隔(花妖狐魅可以具有人性、人性、人格;人也可以超越现实局限,进入灵怪世界或与灵怪发生各种社会关系,灵怪世界又具有现实化社会化特征,一如现实人间);C、交叉与整一(使现实境界和非现实境界交替出现,特别是常常以某一现实人物作为特定视角参与和感受人妖混杂真幻交织的世界,引导读者随便书中人物的见闻变化而产生感觉和情绪上的变化,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如《青凤》先写旷宅怪异,常门开掩,笑语歌吹,灯光明灭)。

P268聊斋真幻境界和谐整一的特色:和谐整一,是《聊斋》幻想艺术完成的标志。这种整一,实际上是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一方面,通过情节的自然导入和形象的有机融合,在审美创造上实现作品文本的真幻整一;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作品所创造的形象的真切感和幻境的召唤力吸引读者,在审美欣赏上实现接受心理的真幻整一。他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真幻交织的特异美,这种美的特征就在于它在现实与幻想的临界线上成为两种基本色调两种基本元素的融合。它批判现实但又执着人生,它追求理想但不企求超脱;它给现实笼上一个幻想的光圈,又给幻想抹上一层现实的阴冷;它给愤世者以希望,而不是虚假的满足;它给混世者以感悟,而不是迷信的陶醉。这是一种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幻想美。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

P269讽谕幻想艺术是古代小说幻想艺术意念化趋势的代表,是古代寓理幻想的艺术精华。

P269讽谕幻想艺术的特征:借幻讽世以幻寓理。与以性格写真为基本特征的灵怪幻想艺术和以境界求奇的

神魔幻想艺术不同。

P269讽谕幻想的构思方式,是假象寓意,创造比喻性的幻想故事。主体意念成为构思的基点和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地位,使作家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幻想自由,可以任意借用和综合各种幻想形式与手法,可以不受现实逻辑甚至也不受幻想逻辑的制约。

P270讽谕幻想艺术的发展:讽谕幻想是对先秦幻异寓言的远绍,庄子中的早期寓言小、神话性寓言及先秦其它动物性寓言,是小说讽谕幻想艺术的萌芽,唐宋是古代寓言创造的第二个高潮,先秦哲理寓言发展成为社会批判讽刺寓言,这不但促进了寓理幻想,也使讽谕幻想艺术走向成熟。

P270讽谕幻想艺术的代表作:幻想小说《枕中记》《南柯大守传》《杜子春》《乌衣国》;讽谕幻想小说《中山狼传》及明末《虞初新志》《聊斋》;讽刺寓言戏剧《邯郸记》《南柯记》《中山狼》《东郭记》

P271《西游补》、《后西游记》等主要借用神魔幻想及梦幻设境游历艺术手法以为寓理讽谕,《镜花缘》主要借用博物幻想及异境游历艺术手法,《聊斋》讽刺小说和《何典》等主要借用灵怪幻想艺术手法,以为影射讽谕。

P271《西游补》是诸多各具特色的讽谕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富创造性的作品,通过人物的分解变形(孙悟空变身虞美人、破垒先锋、儿子等自身分解,表现自我克服自我战胜的深刻哲理;唐僧变身取经和尚、杀青大将军、多情种子,提示被压抑或掩饰着的人的另一面世相)、境界的离奇幻化(开头与西游记大致相同的幻想境界(无幻部),主体是由情缘梦幻观念产生的鲭鱼世界的种种幻像(幻部),穿插以现实世界为模式的幻象中的具体内容(实部))、情节的荒诞组接(以入情、出情、灭情为构思线索,却无完整情节、无因果联系),实现了荒诞梦幻和寓理讽谕的结合。

P271《西游补》的三世六梦:作者根据“妄生偏,偏生魔,魔生种类”的佛家观念,虚构出“三世”(青青世界、古人世界、未来世界)“六梦”(思梦、噩梦、正梦、惧梦、喜梦、寐梦)

P277《镜花缘》:从幻想境办的创造方式说,则可分为述奇和历险两类型。

P277《镜花缘》对幻想艺术的意义:从《山海经》开始,包括《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拾遗记》在内,古代博物幻想小说,曾对幻想空间的开拓和境界的丰富起过重要作用。游历幻想应以《穆天子传》中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描写为其滥觞,《博物志》中卷10中的八月浮槎泛海至天河的故事,可视为最早的游历幻想小说。至清李汝珍《镜花缘》出,博物游历幻想才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并吸收《西游》系列小说的讽谕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影射讽谕幻想艺术。

P278《镜花缘》幻想境界的创造方式:镜花缘是异境历奇和影射讽谕的结合,从创造的方式上。分为述奇和历险两种类型。述奇是叙述人以已经知身份介绍幻想世界,本书大多数时候是这种写法,如先由唐敖描写眼中所见,再由多九公解说其中影射讽谕意义。历险则让现实人物成为幻想世界的事境中人,直接与幻想世界发生行为关系,并由此生出情节内容。在君子国二宰辅批评中国不良风气,黑齿国多久公被两位黑丑女子诘经问难狼狈而逃,在淑士国被酒保儒士弄得哭笑不得,在女儿国被缠足,都或正或反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尤其以女儿国的幻想色彩最浓。

目录;神话渊源和宗教影响:神话渊源――宗教幻想体系和小说的艺术吸收

目录: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形象世俗化、境界混一化、构思概念化

目录:小说幻想艺术的历程:从方士幻想到世俗幻想、文人艺术幻想的成熟、幻想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

目录:产生和流变:英雄崇拜和尚奇心理、英雄传奇和人事传奇的发展

目录:传奇情节构思的发展:召唤和包容,设置召唤场(创造情节格局)――创造召唤力(激化矛盾冲突)――维持召唤的紧张度(情节的曲折和新奇)――加强召唤的延展性(情节的连锁和包容)

目录:传奇叙事技巧的演进:全知和限知,全知叙事、限知叙事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2015.8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蒋防的《___________》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名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 2、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___________”。 3、《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___________》。 4、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现在还是一个谜,《___________》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 5、《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6、纪昀批评《___________》“一书而兼二本”并作《阅微草堂笔记》以与之抗衡 7、清中叶的小说中李汝珍《___________》的成就最高。 8、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最具影响的小说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孽海花》。 9、小说起源: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3) 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阶段。 11、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___________》;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___________》。 12、唐传奇发展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时期代表王度,《___________》2)中唐时代是兴盛时期代表白行简《___________》3)传奇在中唐的繁荣陈玄祐《___________》是传奇步入兴盛期标志作品。 13、三位传奇大家的作品:白行简《李娃传》元稹《___________》蒋防《___________》. 14、宋代说话分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明代三大传奇李开先的《_________》梁辰鱼《_________》王世贞的《鸣凤记》。 16、《___________》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二,单选题 1,"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是谁的论述( ) A,班固B,桓谭C,刘歆D,庄子 2,"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这里的"小说"是指什么( ) A,说话的一家B,话本的一种C,短篇小说D,笔记 3,下面属于上古创世神话的是( ) A,女娲补天B,盘古开天地C,大禹治水D,精卫填海 4,下面不是后人著录的两汉小说的是:( ) A,《说苑》B,《燕丹子》C,《飞燕外传》D,《东方朔别传》 5,下面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西京杂记》C,《笑林》D,《世说新语》 6,下面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列异传》C,《幽明录》D,《世说新语》 7,唐传奇文《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 A,元稹B,陈鸿C,白行简D,李公佐 8,用"谴责小说"一词概括清末批判时政的小说的学者是( ) 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郭沫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李娃传》的思想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一章第三节,第36—40页。 二、分析《水浒传·李逵负荆》中的李逵形象。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四章第二节,第178页。 三、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有三种说法:一是农民起义说,二是市民说,三是忠奸斗争说。这三个观点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它所刻画的宋江起义有历史事实为依据,作者把这一历史上并不出色的农民起义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使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农民起义。《水浒传》塑造了一些农民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最后梁山英雄受招安,被利用去征方腊,遭到残酷镇压的命运,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失败的悲剧。《水浒传》的确是一曲农民革命的颂歌。 水浒故事长期在城市流传,市民群众和艺人是水浒故事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并不熟悉农村生活,也并不真正了解农民,他们是用市井细民的眼光来观察农民起义的。因此,在他们的渲染与修饰下,梁山义军虽然还保留着某些农民起义的特点,但它实际上是被市民观点改造过的一次农民起义,小说中更多的是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也多少反映了市民的心声。《水浒传》描写的不是广大农村而是市井社会,不见田野庄稼,不见农业耕作,而只有酒楼妓院,瓦舍勾栏;不见地主恶霸的地租剥削和高利盘剥,而是衙吏猖獗,地痞流氓横行。《水浒传》里的官逼民反,官是封建官僚,民是市井细民。另外,书中宣扬的是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表现为见义勇为、扶困济危、刚强义烈、恩怨分明、受恩必报的道德原则。所以《水浒传》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英雄颂歌。 水浒故事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最后加工者把它们联缀成长篇巨制时,又用忠奸斗争的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因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呈现了多元融合的趋势。 四、《水浒传》是如何塑造传奇式的英雄的?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神态各异、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 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入海,汇集到梁山泊。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奔上梁山、逼上梁山和拖上梁山。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们大多出身在社会底层,对黑暗社会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以一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线,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上梁山,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 第二类是如宋江、林冲、杨志、武松、柴进等人,他们虽然对统治阶级有不满,同情被压迫人民,但或因出身高贵,顾念“清白”身世,不肯落草;或有较好的地位,留恋小康生活,不愿铤而走险。或因“忠孝”思想束缚,不肯“犯上作乱”,因此一定要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且还要经过一番严重的思想斗争,才被动地被逼上梁山。 第三类人物,或是出身大地主、大富豪之家,或是身居要职,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以消灭农民义军为己任,但是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搏斗中被打败、被俘虏,被客观形势逼得无路可走,又为宋江等人的“义气”感动,只好“暂居水泊,等待招安”。他们是被拖上梁山的。他们加入义军,一方面壮大了义军声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因素,加速了这个英雄群体的解体。如卢俊义、秦明、关胜、呼延灼等。 《水浒传》继承宋元话本的优良传统,以平民百姓为作品的主人公,小说虽然仍是歌颂英雄,叙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与《三国演义》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它把出身农民、渔民、城市平民的下层人物作为英雄来歌颂,把他们放在主人公的位置,即使出身高贵的柴进、花荣等人,也把他们平民化了。《水浒传》包罗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民屠夫、和尚道士、小贩小偷、市井无赖、妓女虔婆等,人物角色比《三国演义》要丰富得多。 《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是古代英雄人物与农民、市民阶层理想人物相结合的产物。《水浒传》所描写的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 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 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 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 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 义。 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 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最新《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专题考试题 专业姓名学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元代剧作家__纪君祥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土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____李逵负荆___》和高文秀的《双献功》就是以他为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3.《单刀会》是元代杂剧作家___关汉卿____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4.元代剧作家_____白朴____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5.元代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莺莺传___》,郑光祖的杂剧《____倩女离魂___》改编自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6.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___关汉卿___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中描写了蒋世隆与王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的爱情故事。 7.梁辰鱼创作的传奇《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8.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升的《___长生殿___》和__孔尚任_____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9.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包括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___紫钗记_____》。 10.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_____清忠谱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11、杂剧《四声猿》的作者是徐渭。 12、《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3.《桃花扇》传奇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南明历史。 14.“四大谴责小说”指《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15.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和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称为元杂“四 大爱情剧”。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早期形成 第二节形态独立 第三节文体完成 第四节语体变革 第五节主体自觉 第六节走向新变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 一、特立型传奇 二、对峙型传奇 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 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 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 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 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 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 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 新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两 种小说观念(史家小说和文学 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 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 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 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 长期并存。 ★中国古代小说特殊性形成 的原因:文学小说观和史家小 说观是对立的,它反映了对小 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 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 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 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 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 对立。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 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 殊现象。 ★小说: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 种长度的虚构故事,但在中国 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 (话语)而非形式(文体)。 ★“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 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鲁迅认为 “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 非道术所在” ★《荀子·正名》又有“小家 珍说”一语:故知者论道而已 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 “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 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 —文体。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 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 有可观之辞。”——桓谭。 ★班固正式将小说家列入诸 子十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 稗官居。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 说,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 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 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 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 书·艺文志。 ★汉志中首次著录了小说家 十五家三百八十篇。 ★秦汉时期小说的基本特征: 形式上为残丛小语集合而成 的短书,内容上记述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价值上具备某种认 知教化功能但仍属于小道。 ★在唐传奇文出现以前,所有 小说都是成集而非单篇。 ★明胡应麟说:汉《艺文志》 所谓小说,盖亦杂家者流,稍 错以事耳。分“小说”为六类: 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 订、箴规。 ★鲁迅指班固所著十五家:诸 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 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 史而悠缪者也。 ★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 概比小道,谓之小说。 ★唐代小说文体成熟。 ★北宋初李(日方)等编宋以 前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把 《李娃传》等优秀唐传奇列为 “杂传记”。 ★《新唐书·艺文志》“小说 家”类仅收唐传奇文3篇。 ★北宋赵令(田寺)、南宋初 洪迈始称唐传奇为“小说”。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将小说划为三类:其一叙述杂 事(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等), 其二记录异闻(山海经、搜神 记等),其三缀辑琐语(博物 志、述异记)。 ★视小说为闾里小知的小道 观,和视小说为补史之阙的裨 史观,是史家小说观的主要内 容。其杂文体观认为小说只是 一种包含文学因素的文章类 别而非文学体制。 ★文言小说文体,主要是在史 家小说观念影响下发展的,它 包括具有文学因素的早期形 态(杂史、杂记,后发展为笔 记体),和具备文学性质的成 熟形态(由杂传体发展的传奇 体),但不应包括虽列入历代 史籍小说类的非叙事性文体。 ★文学小说观念是在产生于 说话技艺的通俗语体小说基 础上形成的。 ★三国时“俳优小说”、唐代 “市人小说”、“人间小说” 都是讲短故事的技艺。 ★北宋时,“小说”正式成为 “说话”的主要门类之一。 ★“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 事,顷刻间捏合”,之后小说 即指小说话本,到明中后期, 成为包括通俗语体、文言语体 在内的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 通称,如谢肇淛《五杂俎》、 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等。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 起于话。由于话在一定程度上 与史的叙事传统相衔接,因此 可以说全部中国小说都是通 过史的中介与其本根神话传 说连接起来的。 ★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 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这 些口传今人为传说。由此再演 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 为小说了。这条演进道路不但 使中国古代小说获得了早期 形成的条件,而且给小说艺术 发展打下了深刻的史的烙印。 ★从《金瓶梅》和拟话本起, 小说功能从讲述向阅读转变, 小说结构从单纯故事形态(故 事中心体)向叙事散文(人物 中心体、人物传记体)形态转 变,体现了小说发展话的传统 对史的传统的进一步吸收。 ★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作《儒 林外史》,说明他有意识地融 史入话。 ★曹雪芹以“假语村言”写家 庭盛衰和“为闺阁昭传”两大 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小说 史、话两大艺术传统的汇合, 而且几乎吸收了古代中国所 有文学艺术形式,博采了从诗 词、戏曲到绘画、建筑等各种 传统的艺术精华,成为一部融 诗史艺哲于一体,即叙事抒情 两大文学传统和其它文化传 统高度融合统一的巨著。 ★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小说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 是小说艺术内部矛盾运动的 结果。这些矛盾所形成的动 因,主要包括1、渊源与传统: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 于话。话继承史的传统而又突 破史的传统是小说艺术发展 的强大动力;2、观念与实践: 文言小说的艺术发展是突破 史家小说观念局限的结果,是 叙事想象力在历史之外寻求 自我实现和突破的结果,包括 文学小说观念与史家小说观 念的对立斗争,小说创作对史 家小说观念的突破和文学小 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 响;3、创作与接受:;4、 继承与创新:小说史上的每一 次艺术突破,每一个艺术高 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 结果。而小说艺术的衰退停 滞,都是模仿因袭甚至以传统 反革新的产物。四组动因分别 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自觉 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其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 着艺术与民族、时代、群众和 生活等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中 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的特殊 矛盾,而作为创作主体的小说 家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认识和 解决,则是决定小说艺术成败 和一个时代小说艺术进步的 关键。 1/ 30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汉语言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基础测验 本卷共分为1大题10小题,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单选题,10分] 《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 )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B.《清平山堂话本》 C.《儒林外史》 D.《镜花缘》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2[单选题,10分] 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 ) A.《惊梦》 B.《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 D.《宝剑记》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3[单选题,10分] 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 ) A.《清平山堂话本》 B.《儒林外史》 C.《水浒后传》 D.《辽海丹忠录》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4[单选题,10分] 《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 )。 A.洛阳 B.长安 C.西安 D.北京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5[单选题,10分] 哪部说是以义士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 A.《三侠五义》 B.《惊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6[单选题,10分]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 ) A.吴硏人 B.李伯元 C.刘鹗 D.曾朴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7[单选题,10分]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A.《水浒后传》 B.《三国演义》 C.《惊梦》 D.《儒林外史》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8[单选题,10分] 李开先的( )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A.《宝剑记》 B.《水浒后传》 C.《三国演义》 D.《惊梦》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9[单选题,10分] 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 )朝。 A.宋元 B.东汉 C.西汉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部分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 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 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 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③最后: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积累起来,才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这一中心 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 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 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 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 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 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 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 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 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 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 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 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 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 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 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 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 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 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 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 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 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考试题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 一.填空 1.最早提出小说一词的是《庄子`外物》,最初肯定小说价值,探索小说文体特征的是。 2.被鲁迅称赏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作品是:《》。唐传奇开创“痴情女子负心汉”故事框架的作品是蒋防的《霍小玉传》。 3.今存最早话本是敦煌发现的【唐】时期话本,其进一步的繁盛在【宋元】时期。 4.被称为“七实三虚”的作品是《三国演义》,“游戏中暗传密谛”的作品是《西游记》。 5.“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的作品是《儒林外史》,借奇幻世界为“水,镜”照现实世界之“花,月”的作品是《镜花缘》。 6. 两汉杂史杂传风行一时,其中《燕丹子》被胡应麟誉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7.旧红学的代表是索隐派,主要人物为蔡元培;新红学代表是考证派,主要人物为胡适。 8.汉代百戏的著名作品是。 9.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10.南北朝志怪作品最著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11.明代小说主题类型分为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四类。 12.中国戏曲理论史上系统全面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是【】。 二、单项选择 1.取经故事流变中最早出现猴行者的作品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3、现知最早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

4、鲁迅目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纪昀讥为“一书兼有二体”的作品 是:()A:《传奇》 B:《莺莺传》 C:《子不语》 D:《聊斋志异》 5、被人称为“以公心讽世之书”的是《儒林外史》 6、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度”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儿女英雄传》 D:《林兰香》 7、《红楼梦》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人物是妙玉 8、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的是:()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老残游记》 D:《歧路灯》 9、明代写实为主的长篇小说中以魏忠贤一生劣迹为主线的是:() A:《梼扤闲评》 B:《辽海丹忠录》 C:《型世言》 D:《照世杯》 10、《西游记》最著名的评点者是:金圣叹 11.《水浒传》流传史上最著名的刊本是:金评本 12.现历史演义《三国》之后影响最大的是余劭鱼著,冯梦龙增补,蔡元放评改的:《东周列国志》 13.语言通俗具:“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琐语”特色的小说是:《金瓶梅》 14.被自称为“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5.被指为“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不能自己”的清小说是:《镜花缘》 16.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是:梁启超 17.清代以后《三国演义》最流行的刊本是:毛评本《三国演义》 18.《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9.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儒林外史》 20.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水浒后传》 三、多项选择 1、鲁迅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命运与悲哀的形象有:A:吕纬甫 B:魏连殳 C:涓生 E:孔乙己

古代小说专题期末复习参考题

古代小说专题期末复习参考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小孙屠》 宋元南戏。收录于《永乐大典》,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三种戏文都较高地保留了宋元南戏的原始面目。《小孙屠》表现的重点则是家庭伦理、兄弟之情。这和元杂剧创作晚期对道德伦理的关注表现出一致性。 2、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折子戏演出的鼎盛时期在清代,但其源头却在明代。折子戏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折子戏的风行,是清代曲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度变迁: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 二、简答题 1.简述南戏与北杂剧的不同。 提示: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拜月亭》的艺术成就? 《拜月亭》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第二是结构上两组线索的设置;三是曲辞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3、《宝剑记》在戏曲史上的价值 李开先《宝剑记》在题材上的开拓。李开先的《宝剑记》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这个故事超越了传统的南戏,以前南戏利用传统题材——婚姻家庭,开始表现政治上的中间斗争,这里面显示出文人对政治的参与精神和他们的无耐。 4、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三、论述题 1.《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都是反映士子的爱情与婚姻的作品,试分析其创作主旨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提示: 《张协状元》主要是谴责文人的负心;《荆钗记》则着重肯定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而《琵琶记》则通过蔡伯喈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V 1.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 A. 《二刻拍案惊奇》 B. 《初刻拍案惊奇》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2. 按出版的年代顺序,下列哪一组排列是正确的____。 A. 《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 B. 《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 C. 《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隋唐演义》 D. 《隋唐演义》、《隋史遗文》、《说唐演义全传》 满分:2 分 3. 《品花宝鉴》的作者是()。 A. 陈森 B. 魏秀仁 C. 俞达 D. 韩邦庆 满分:2 分 4.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满分:2 分 5.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满分:2 分 6. 下列属于凌濛初作品的是____。 A. 《初刻拍案惊奇》 B.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满分:2 分 7. ()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 A. 民间童话 B. 恐怖小说 C. 神话传说 D. 寓言 满分:2 分 8. 凌濛初的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

B. 二言 C. 二拍 D. 拟话本 满分:2 分 9.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贤相”的典范的人物是() A. 刘备 B. 曹操 C. 诸葛亮 D. 关羽 满分:2 分 10.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____。 A. 《斩鬼传》 B. 《镜花缘》 C. 《何典》 D. 《儒林外史》 满分:2 分 11.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 A. 《绿衣人传》 B. 《秋千金记》 C. 《负情侬传 D. 《小青传》 满分:2 分 12. 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玉娇梨》 B. 《水浒传》 C. 《金瓶梅》 D. 《三国演义》 满分:2 分 13. 早在先秦子史部典籍中,已经出现一种假借他事他物以寄托本意的文学体裁是()。 A. 寓言 B. 小说 C. 传记 D. 散文 满分:2 分 14.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作者是() A. 李渔 B. 冯梦龙 C. 凌濛初 D. 鲁迅 满分:2 分 15. 《乐田演义》的作者是____。 A. 蔡元放 B. 熊大木

2017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

2017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游仙窟》的作者是____。 A. 王度 B. 无名氏 C. 刘义庆 D. 张鷟 满分:2 分 2. 西游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作品是____。 A. 《后西游记》 B. 《天女散花》 C. 《续西游记》 D. 《西游补》 满分:2 分 3. 金挹香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 A. 《花月痕》 B. 《青楼梦》 C. 《品花宝鉴》 D. 《雪月梅传》 满分:2 分 4. 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醒世姻缘传》 B. 《歧路灯》 C. 《金瓶梅》 D. 《儿女英雄传》 满分:2 分 5. 《隋炀帝艳史》属于哪一类作品。____。 A. 野史 B. 历史演义小说 C. 人情小说 D. 人物传记 满分:2 分 6.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

A. 《绿衣人传》 B. 《秋千金记》 C. 《负情侬传 D. 《小青传》 满分:2 分 7.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满分:2 分 8.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 A. 冯梦龙 B. 熊大木 C. 曹雪芹 D. 纪晓岚 满分:2 分 9. 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人情小说被称为() A. 感情小说 B. 世情小说 C. 恋爱小说 D. 风俗小说 满分:2 分 10. 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玉娇梨》 B. 《水浒传》 C. 《金瓶梅》 D. 《三国演义》 满分:2 分 11. 宋代传奇的代表作是____。 A. 《翠翠传》 B. 《流红记》 C. 《绿衣人传》 D. 《金凤钗记》 满分:2 分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真题笔记)

考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参考书是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 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经验,参考书里面我会提到。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 现代文学方向参考书目共有14本。分别为: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这个书目就是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时一直以来给出的考研指定书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书目,不过实际上院里的老师们讲,考研依然按照这些书出题,所以好好看这些书就行。 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基础,共有300分。 其中,专业课150分中,名词解释为30分,共6个。每个五分。论述题五选四,每题30分。 文学基础,大综合50分。大题(论述题)为100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述题共占据了220分,可谓得论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关北大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考试信息,如: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历年报考人数、考生来源情况、录取标准、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参考书目,等等。(这些信息在网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2、复习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授课讲义,一些专题复习笔记等。这个我是在网上买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完整,当然,价格也不低;这里就不具体说哪个网了,免得被怀疑是打广告。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网上买资料不要轻易地随意把钱打给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点被骗。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论,摘论如下: 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现当代文学对于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北大出题总是会强调结合具体作品,结合具体作家,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 因此,仅以现代文学方向来论,阅读作品和相关作品的评论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评论主要是参考论述观点,阅读作品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解答论述题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中间也不能缺乏一些经典的观点。因此我的思路是,整个现代文学来说,必须重点读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三本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中提及关键作品,必须有一个阅读基础,这是作论述题的关键。这部分几乎涵盖了整整120分的分值。 其次,就专业基础来说,对于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和外国文论四个方面,基础性的是理解外国文论的各种流派理论,这对于专业基础课中的大题是非常有益处的,因为,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 A.蒋防 B.元稹 C.白行简 D.白居易 2.下列作品不属于白话小说的是()。 A.《碾玉观音》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C.《虬髯客传》 D.《新编五代史平话》 3.下列作品中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 A.《封神演义》 B.《杨家府演义》 C.《新列国志》 D.《荡寇志》 4.十三妹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A.《三侠五义》 B.《儿女英雄传》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 5.中国戏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的作品。 A.马致远 B.康进之 C.尚忠贤 D.纪君祥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 A.《救风尘》 B.《东堂老》 C.《陈州粜米》 D. 《王粲登楼》 7.蔡伯喈是戏曲()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 B.《琵琶记》 C.《五伦全备记》 D.《荆钗记》 8.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A.梁辰鱼 B.汤显祖 C.沈璟 D.阮大铖 9.《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的代表作。 A.徐渭 B.王衡 C.康海 D.杨显之 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 A.《西京杂记》 B.《后搜神记》 C.《传奇》 D.《世说新语》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分别是()和() 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3.明代拟话本()借年轻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4.清代李宝嘉的小说()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核题 1、任《聊斋志异》中一篇,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 析 答:《聊斋志异》之《小翠》 (1)故事梗概:越人王太常幼年曾庇一狐躲过雷霆劫,长大后官运亨通,仕途坦荡。后育一子,却是个痴儿,至十六岁仍不辨牝牡。王甚忧之。忽一日,有妇人挈一绝色少女登门,自请为妇。王大喜,遂纳之为媳。女过门后,常与痴儿嬉闹,公婆难免对其出格行为表示了不满。后,王太常结怨于同僚,险遭馋劾。幸小翠急中生智,令其化险为夷。某日,小翠将痴夫置于热汤中闷之,竟令其病愈。后小翠不慎将公公的一件名贵瓷器打破,遂遭垢骂。翠大怒,念己屡屡有恩于公家,殊料公家待己如此苛刻。于是盛气夺门而出。公子日思成疾,骨瘦如柴。偶以故自他里归,竟意外邂逅小翠。两情由是相悦。期间,女每劝公子别婚,然公子不从。后年余,女容颜日异。自称无法生育,央公子他娶。公子无奈,然之,娶钟太史之女为妻。后女遗玉匿去,竟不回。 (2)主题思想:狐女小翠为报王太常救母之恩,委身其痴子为妇,数年如一日,含垢忍辱。其有情有义者,正如异史氏所言: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 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作者借狐之重情重义,来反衬人之薄情寡义。的确振聋发聩。 (3)艺术特色:本文再次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其真其

纯,皆可与婴宁和狐谐女相媲美。只是,小翠身上多了些克忍。由于她是为报救母之恩来到王家,所以对王家人的苛刻,更多时候是以含忍之心面对的。这期间的小翠,尽管时有天性流露,但多少带着些压抑,没能全然放得开。直到五年报恩期满,她因不慎将一名瓷失手堕地,招来夫家人大骂时,方将本性展露了出来:“女奋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 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真乃一刚烈不阿的好女子也!阅至此处,小翠之真性情方才呼之欲出,令人大快朵颐。可见,小翠同狐谐女一样,身上是有反抗精神的,其重情重义实在叫人肃然起敬! 2、《水浒传》如何塑造传奇式英雄人物? 答:《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神态各异、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入海,汇集到梁山泊。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奔上梁山、逼上梁山和拖上梁山。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们大多出身在社会底层,对黑暗社会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以一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线,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上梁山,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李逵、鲁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

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