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5-05-18T15:02:17.9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2期供稿作者:胡宏斌[导读] 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医院消毒效果的重要手段。

胡宏斌

(安徽省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5200)

【摘要】目的:了解歙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加强医院消毒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按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892-2012)规定的方法执行。结果:共检测样品435份,总合格率为93.56%。其中县直医疗机构达98.85%,中心卫生院为94.39%,乡镇医疗机构为9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不同检测项目中,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8.12%和81.2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仍需加大监督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消毒管理工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680-1 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医院消毒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歙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我们于2013~2014 年度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监测数据来源于歙县疾控中心对5 家县直医疗机构、8家中心卫生院和40 家乡镇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资料,共检测各类样品435份。

1.2 检测方法和评价依据检测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规定的方法执行[1]。室内空气采用直径9cm平板沉降法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抹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使用中消毒液取样后加入相应中和剂,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灭菌医疗器械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采样,作无菌试验;压力蒸汽灭菌器用生物指示剂监测。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判定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892-2012)规定的各项标准执行[2]。

2 结果

2.1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本次监测共采集各类样品435份,检测合格407份,总合格率为9

3.56%。其中县直医疗机构合格率最高,达98.85%,中心卫生院合格率次之,为9

4.39%,乡镇医疗机构合格率最低,为9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Ρ<0.05)。见表1。

2.2 不同检测项目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类检测结果以使用中消毒液和医疗器械合格率最高,均达100%,其次是高压灭菌器和室内空气,合格率分别为9

3.67%和92.31%,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合格率最低,分别为88.12%和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7,Ρ<0.01)。见表2。

3 讨论

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歙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合格率为93.56%,高于本地区2005~2006年度监测结果[3],这与近年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院消毒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逐步加大监督监管力度有关。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以县直医疗机构合格率最高,中心卫生院次之,乡镇医疗机构合格率最低,这基本反映了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消毒灭菌工作上的重视程度和技术管理水平。不同类别检测项目中以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合格率最低,这可能与部分医护人员对手和物体表面的卫生消毒工作不够重视、洗手程序不规范以及未能正确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有关。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对高压灭菌器的使用不够规范,设备陈旧,压力表多年未鉴定,操作人员对消毒时间、压力、温度控制不严格,灭菌物品包装和摆放不正确,导致消毒效果不合格,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针对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消毒管理制度,加大对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力度,强化消毒意识和无菌观念;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和监测频次,严格依法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水平,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S],2012.

[1] GB1589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2012.

[3] 胡宏斌.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报告[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05):487. [作者单位] 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歙县245200

[作者简介] 胡宏斌(1968~),男,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卫生检验工作。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68-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等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一、监测标准 (一)采样和检查原则 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O℃~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2.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 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 1.手术器械:每月随机抽取消毒供应中心机械清洗、手工清洗的手术器械;将器械分为平面类、关节类、管腔类、结构复杂类四种类型,每类器械随机抽取5个清洗后样本进行ATP检测。 1.1采样时间:手术器械清洗后。 1.2采样部位:手术器械全表面。 1.3手术器械检测方法: 1.3.1采样:对器械的全部表面进行采样。 1.3.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 1.3.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2.内镜:将内镜分为灭菌内镜、高水平消毒内镜两种类型分别抽样检测;每季度抽取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 度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染菌量和浓度检测 1.染菌量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浓度检测 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检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现用现配,每次配制后都应测试浓度,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2次,腔镜中心要每日监测。 (二)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1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灭菌物品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4.灭菌后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三)紫外线消毒:应进行照射强度检测和生物检测。 1.照射强度检测 各科室应做好每支灯管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监督人签名的登记。检测灯管照射强度,新灯管的照射强度50≧W/cm2,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70W/cm2。 2.生物检测 必要时进行 (四)环境卫生学检测

1.各科室按照要求每季度对本科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及病房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做好检测统计分析。 3.判定标准:医院内感染检测监控目标 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10%。 医院感染现患率实查率≧96%。 ③医院感染漏报率≤20%。 ④抗菌药物使用率≤60%。 ⑤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⑥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⑦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5cfu/cm2 ⑧Ⅰ、Ⅱ类环境科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cm2;Ⅲ、Ⅳ类环境科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 ⑨Ⅰ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皿(30min),Ⅱ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皿(15min),Ⅲ、Ⅳ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皿(5min)。 ⑩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 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为无菌生长;使用中的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吗,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样本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 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 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 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 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 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 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 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 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 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 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68-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等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一、监测标准 (一)采样和检查原则 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O℃~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2.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 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 1.手术器械:每月随机抽取消毒供应中心机械清洗、手工清洗的手术器械;将器械分为平面类、关节类、管腔类、结构复杂类四种类型,每类器械随机抽取5个清洗后样本进行ATP检测。 1.1采样时间:手术器械清洗后。 1.2采样部位:手术器械全表面。 1.3手术器械检测方法: 1.3.1采样:对器械的全部表面进行采样。 1.3.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 1.3.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2.内镜:将内镜分为灭菌内镜、高水平消毒内镜两种类型分别抽样检测;每季度抽取科室25%内镜数量进行ATP监测。 2.1采样时间:内镜清洗后。 2.2采样部位:内镜外表面及内腔面。 2.3软式内镜检测方法: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紫外线消毒与臭氧消毒使用规范: C.6 紫外线消毒 C.6.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C.6.2 紫外线消毒灯要求 C.6.20 紫外线灯监测方式(时间检测1000h,强度检测低于70%)。 C.6.2.1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 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70μW/ cm2。 C.6.2.2 应定期监测消毒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C.6.2.3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μW/ cm2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紫外线灯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 C.6.3 使用方法 C.6.3.1 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min。 C.6.3.2 采用紫外线消毒器对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其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 C.6.3.3 消毒时对环境的要求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空气时,关闭门窗,保持消毒空间内环境清洁、干燥。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低于80%。 C.6.4 注意事项 C.6.4.1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C.6.4.2 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C.6.4.3 采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 C.6.4.4 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C.6.4.5采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C.6.4.6 不应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 C.6.4.7 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 C.6.4.8 紫外线强度计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C.7 臭氧 C.7.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病房、口腔科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C.7.2 使用方法 C.7.2.1 空气消毒在封闭空间内、无人状态下,采用20mg/ 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消毒后应开窗通风≥30min,人员方可进入室内。 C.7.2.2 物体表面消毒在密闭空间内,相对湿度≥70%,采用6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60min~120min。 C.7.3 注意事项 C.7.3.1 有人情况下室内空气中允许臭氧浓度为0.16mg/m3。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返回]拼音 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返回]英文参考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 为有效评价医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定期对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对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灭菌后物品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 三、监测要求 (一)压力蒸汽灭菌 1.物理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每周一次,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二)紫外线灯 1.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擦拭记录。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有监测记录。 (三)消毒剂 1.化学指示卡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有记录。 2.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要求:无细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四)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手的清洁消毒效果监测 每季度对感染高风险部门(病房手术室、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供应室、急诊室)、普通科室的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等部门进行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1.灭菌后的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后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治病微生物)。 2.各治疗室空气中细菌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3.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4.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1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染菌量和浓度检测 1.染菌量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浓度检测 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检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现用现配,每次配制后都应测试浓度,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2次,腔镜中心要每日监测。 (二)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1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灭菌物品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4.灭菌后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三)紫外线消毒:应进行照射强度检测和生物检测。 1.照射强度检测 各科室应做好每支灯管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监督人签名的登记。检测灯管照射强度,新灯管的照射强度50≧W/cm2,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70W/cm2。 2.生物检测 必要时进行

(四)环境卫生学检测 1.各科室按照要求每季度对本科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及病房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做好检测统计分析。 3.判定标准:医院内感染检测监控目标 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10%。 医院感染现患率实查率≧96%。 ③医院感染漏报率≤20%。 ④抗菌药物使用率≤60%。 ⑤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⑥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⑦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5cfu/cm2 ⑧Ⅰ、Ⅱ类环境科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cm2;Ⅲ、Ⅳ类环境科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 ⑨Ⅰ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皿(30min),Ⅱ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皿(15min),Ⅲ、Ⅳ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皿(5min)。 ⑩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 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为无菌生长;使用中的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 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吗,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2012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4-05发布 2012-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总结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掌握各级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加强消毒管理,减少医源性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年我疾控中心继续开展了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并按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县级医疗机构进行两轮消毒监测。乡镇及医疗机构,村级卫生室及托幼机构进行了一轮消毒监测。现将我县各医疗及托幼机构单位消毒监测结果进行总分析如下: 一、监测内容标准、标准 检测内容:医疗机构 1、使用中消毒剂及无菌器械保存液 2、医疗用品 3、物体表面 4、空气 5、工作人员手 6、高压灭菌效果 7、医疗用品 8、紫外线辐照测定 托幼机构内容:

1、物体表面 2、空气 3、手 4、玩具 5、餐茶具 6、紫外线灯 执行标准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规定方法进行采样监测。 二、监测结果 我县共有医疗机构264家,实监测264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家,乡镇及医疗机构19家,村级卫生室226家应监测医疗机构13所,实监测13所。实监测样品总份数897份、合格20份、不合格 20份、总合格率为99%其中: 1、使用中消毒剂及无菌器械保存液12份、合格12份、合格率 99% 2、医疗用品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3、物体表面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4、空气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5、高压灭菌效果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6、玩具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7、餐茶具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8、工作人员及托幼机构学生手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三、监测覆盖率

(完整版)消毒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消毒人员培训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每题1.5 分,共30分) 1、有效氯是(a )。 A.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B.是指含氯消毒剂所含氯量。 C.是指消毒剂所含氯量。 D.代表含氯消毒剂的氯含量。 E.代表高效消毒剂。 2、疫源地终末消毒是指(b )。 A.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除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B.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C.对可能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D.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E.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除污染处理。 3、对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需开展终末消毒。( c ) A.霍乱、副霍乱 B.细菌性痢疾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甲型肝炎 E.伤寒、副伤寒 4、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消毒人员应做到防护等级A A.二级 B.一级 C.三级 D.四级 E.以上均可

5、最适于密闭房间空气熏蒸消毒的消毒剂是(D )。 A.戊二醛 B.漂白粉 C.碘伏 D.过氧乙酸 E.环氧乙烷 6、现有18%过氧乙酸5mL,欲配制成0.5%过氧乙酸溶液,如在现场工作用简便计算法,算出其近似值,问约需加多少蒸馏水?( D ) A.180mL B.150mL C.350mL D.175mL E.195mL 7、层流洁净手术室属于哪类环境?( A ) A.Ⅰ类环境 B.Ⅱ类环境 C.Ⅲ类环境 D.Ⅳ类环境 E.以上都不对 8、现有18%过氧乙酸5mL,欲配制成0.5%过氧乙酸溶液,如在现场工作用简便计算法,算出其近似值,问约需加多少蒸馏水?(D ) A.180mL B.150mL C.350mL D.175mL E.195mL 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规定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装配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A )。 A.≤2500cfu/m3 B.≤1500cfu/m3 C.≤10000cfu/m3 D.≤250cfu/m3 E.≤500cfu/m3 10、《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规定消毒级口罩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应( B )。 A.≤200cfu/g B.≤20cfu/g C.≤10000cfu/g D.≤100cfu/g E.10cfu/g 11、溶出性抑菌产品抑菌性能判定为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时,其抑菌率应为( B )。 A.≥50%~90% B.≥90% C.≥99% D.≥99.9% E.100% 12、下列消毒剂中,最适宜于衣物和书报消毒的是(A )。 A.环氧乙烷 B.84消毒液 C.二氯异氰尿酸钠 D.氯己定 E.乙醇 13、活菌计数中因技术操作误差引起的菌落数误差率(平板间、稀释度间)不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监测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 。 1、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1)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其含菌量必须〈100 时, 不得检出致病原性微生物;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 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戍二醒的监测, 每周不少于一次 (3)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效果监测, 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必须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5)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 并详细记录。 (6)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第一锅需进行试验。 (7)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

生物监测, 合格后才能使用; 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 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 合格后才能采用。 (8)环氧乙: 院气体灭菌: 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 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9)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照射强度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积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和新灯管照射强度监测, 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低于100 μ2, 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 μ2 。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10)各种消毒后的内镜( 如胃镜、肠镜、喉镜等) 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1)各种灭菌后内镜( 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脱镜、胸腔镜等) 、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5982-1995)( 附录三) 中4.2 规定。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15982-1995) 。

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摘要] 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分析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2009-2011年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在区卫生局注册登记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2009-2011年共检测样品15472份,合格14946份.平均合格率为96.60%;各年度标化合格率分别为95.34%、96.65%和97.57%;手术(诊疗)室空气合格率83.44%,压力灭菌器合格率90.61%;空气细菌总数超标共占不合格项目总数的50%,染菌量超标共占不合格项目总数的70%以上;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民营医院、区个体诊所标化合格率分别为97.76%、97.71%和91.50%。结论2009-2011年成都市武侯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总体是各年度的平均合格率呈逐年提高,各类医疗机构中,公立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高。 成都市武侯区疾控中心对在区卫生局注册登记的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其中辖区乡镇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每年监测2次,覆盖率100%;辖区乡镇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每年监测1次,覆盖率≥80%,建立了武侯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网,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本文对武侯区2009-2011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掌握我区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和感染危险因素,为指导医疗机构提高消毒灭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2009-2011年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1.1.2 监测点在区卫生局注册登记的医疗机构共有439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7家,民营医疗机构31家,个体诊所391家作为监测点,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每年监测2次,覆盖率100%;个体诊所每年监测1次,覆盖率≥80%。 1.1.3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染菌量、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菌试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存活试验、粪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等。 1.1.4 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灭菌物品(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灭菌器械)、消毒液(包括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各类环境空气(包括手术室和治疗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压力灭菌器、医院污水等。 1.2 采样、检测与评价方法 1.2.1 样品采集各监测样品均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进行采样;采集的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2016-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4-05发布 2012-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7、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应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l、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CFU/ml;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内镜时戊二醛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对消毒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查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3、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 试验。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7、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问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年一次。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无菌检浏合格。 二、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以下规定。 l、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l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l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三、血液净化系统 1、透析液细菌监测应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 200cfu/ml.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至少每

消毒供应室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计划

消毒供应室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一、员工资料 二、CSSD简介 三、培训内容、方式和学习目标 四、培训计划 1、新入护士培训计划 2、1~5年护士培训计划 3、护师培训计划 4、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5、消毒员培训计划 6、消毒供应工人培训计划 一、员工名单 1、新入护士: 2、1~5年护士: 3、护师: 4、主管护师: 5、消毒员: 6、消毒供应室工人: 二、CSSD简介 1、消毒供应室功能 消毒供应室位于住院部二楼,设施先进,拥有全自动喷淋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离子灭菌器等设施的部门。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医院医疗、护理、科研、教学

的需要,将器械物品配成各类治疗包、手术器械包、敷料包、布类包,经灭菌后供应全院各病房及医疗科室使用,使患者获得安全的治疗与护理。 2、服务宗旨及工作目标 消毒供应室的服务宗旨及目标是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虽无直接护理病人,但通过提供安全有效的消毒灭菌的各项工作,均有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病人的健康。 下收下送每天上下午各1次,均严格遵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有关分人分车的规定,无菌物品下送采用全封闭运送车运送,污染物品密闭运送,不会互相交叉,确保达到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 基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宗旨和目标,病区若有特别需要,本科室24小时均提供有效率服务及安全的医疗用品。 3、CSSD的组织结构

三、培训内容、方式和学习目标 (一)、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培训: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意识、敬业精神、慎独修养、职业道德实践行为; 2、专业知识培训: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与本专业相关知识; 3、专业技能培训: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新的专业技能培训; 4、人文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人际沟通技巧; 5、其他: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二)、培训方式: 举行理论讲座、小讲课、实际操作演示、个案指导。 (三)、学习总目标 1、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的布局及工作区划分和各区功能; 2、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程序及运作模式; 3、掌握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4、掌握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各班职责、工作流程、医疗文件记录; 5、掌握消毒供应中心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理措施,并有效地执行; 6、在去污染区能遵守标准预防措施,并有效地进行回收和处理各类污染物品; 7、在准备包装区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包装前医疗器械的检查、调配及包装各类诊疗包; 8、在灭菌区能掌握灭菌物品的正确装载和灭菌器操作及灭菌效果的监测; 9、在无菌物品储存及发放区能掌握无菌物品的存放和发放原则,并能正确地发放各类无菌物品; 10、掌握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原则; 11、掌握下收下送工作及其过程中的感染控制,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人际沟通技巧;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1前言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工作中至关重要。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 (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2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2.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2.1化学监测法 (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放人每一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3)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可认为该包灭菌合格。 (4)注意事项:监测所用化学指示剂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 用。 2.1.2生物监测法

(1)指示菌株: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株),菌片含菌量为 5.0X105-5.0x10 6cfu/ 片,在 121℃± 0.5 ℃条件下,D值为 13-1.9min ,杀灭时间(KT值)≤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 3.9min 。 (2)培养基: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 (3)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分别装人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灭菌柜室内 , 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 ( 由 3 件平纹长袖手术衣, 4 块小手术巾, 2 块中手术巾, 1 块大手术中, 3O块 10cm x 10cm8 层纱布敷料包裹成 25cmX 30cmx 30cm大小) 。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 (22cm x 13cm x 6cm) 代替标准试验包,盒内盛满中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的两只灭菌试管内( 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 ) ,将贮物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人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 56℃培养 7 天(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 )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检测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4)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灭菌不合格。 (5)注意事项:监测所用菌片须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0 .2.2 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2.2.1化学检测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