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和文学编辑。她终生致力于小说写作的形式与技巧的研究。在小说创作实践中追随英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运用“意识流”技巧来探索文学表现的新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使她在现代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使她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与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并称为“意识流小说三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说“意识流并不是一点一滴零零碎碎地表观的。像‘一连串’或者‘一系列’这样的字样来表现都不合适。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

对意识流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很大。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作家应努力发掘潜意识的冲动,捕捉人脑中一闪而过的感觉和印象。特别是他关于梦幻意识的研究,给意识流作家以极大的启发,作家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梦幻和白日梦、象征手段等等,使作品人物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发,引起读者共鸣。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两点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影响很大。其一是强调直觉的美学理论,其二是关于“心理时间”的新概念。柏格森认为:无论理性和科学都无法把握实在。只有作为非理性的内心体验的“直觉”才能使主体和客体融而为一,只有直觉才能达到客体的本质。因此柏格森主张从人的主观感性和心灵深处的“直觉”中去寻找艺术的原动力。柏格森还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新说法,极大地影响了意识流小说对于时间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他认为,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常人理解的传统时间概念,即“外部时间”,而另一种则是“心理时间”,即“内部时间”。这种时间是现在、过去、将来各个时刻的相互参与和渗透。在人的意识深处,外部时间并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因为人的意识深处从来就没有过去、现在、将来的先后次序等等明确的时间分界线。意识流小说家们正是根据这一理论,用内省的方法来探索心灵的深处,大胆地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采用把过去、现

总之,上

述弗洛伊德、詹姆斯及柏格森的理论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三大理论支柱,这些理论将人们的注意力由外部世界引入主观意识甚至无意识地带。关注人的精神活动过程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墙上的斑点》(以下简称《墙》)是伍尔夫早期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虽为早期作品,其中所体现的意识流技巧已很全面。现试析如下:1.对“内心真实”的流动的记录伍尔夫认为,真实是客观的。不过,对于相同的客观真实,人们的感受却不相同。小说家应该抓住的重要因素是人性,是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她说:“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普普通通的一天中的内心活动考察一下吧。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就像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地簇射。”这就是真正的生活。文学作品就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在《墙》这篇小说中,就很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当“我”看到墙上的斑点时,思绪像开闸的潮水一般汹涌而出,首先回忆起当时炉子里生着火,由火又联想起一面鲜红的旗帜,又想起红色骑士潮水般涌来,当幻觉被打断时,“我”又感叹起人的思维特性来。接着猜想这个斑点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由钉子联想起挂贵妇人肖像,由此又想到赝品,想到以前的房客的习惯。面对着斑点“我”弄不清它到底是什么,由此又感叹起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和人类的无知来,一句“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引出一连串的物象:罐子、猫和老鼠、鸟笼子、铁裙箍、钢滑冰鞋……奔马的尾巴等等,林林总总,不惜笔墨,犹如万花筒般的幻想、想象、联想等思绪纷至沓来。引起主人公思绪蜂拥而至的“墙上的斑点”只是诱发人意识活动的客观事物,但这

“斑点”一经出现,很快就被人物的自由联想、个客观事物并未构成人物意识活动的主干部分。

内心独白和无规则的意识活动所湮没,被万花筒一般的人物回忆和亿万个意识活动的尘埃所取代,留给读者的是五彩缤纷、点点闪烁的意识火花,这些诱发物无关紧要,只是“我”意识流动和转向的结。重要的是人物丰富朦胧的心理感受、动荡飘忽的思絮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细致的再现。 [!--empirenews.page--] 2.内心独白的手法

识流写作的主要技巧之一。分析起来,这一概念可分解为“内心”“独”“白”三层意思:内心即默然无声,持续不断的无声语言或心理意识活动;“独”则单独一人,寂静的心理空间;“白”即表白,依赖语言。概括起来,“内心独白”即无声的语言意识。在内心独白的运用过程中,作者退居幕后,一切皆由人物的意识来展现,使读者感到真切、深刻,仿佛直接进入人物的灵魂。比较伍尔夫不同时期的作品,即可看出其差异性。在小说《黑夜与白天》中,作者犹如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控制一切,由她介绍人物的思想感情,编串故事情节,不让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深埋在内心的隐秘活动如实地、自发地表露出来。也就是说,那些心理活动是经过作家整理的,不是生活中原生态的心理活动。但《墙》这篇小说通篇都是主人公的思想过程,这里除了主人公外没有其他人物,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小说在开始时向读者介绍了一个时间:“第一次看见墙上斑点的时间”之后,我们便进入她的意识深处,在大约四千字的文章中我们遨游在主人公漫无边际、复杂纷呈的意识之中,我们随着主人公的思绪,一会儿批评“我们思绪多么容易一哄而上”,一会儿感慨“哎!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正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一会儿又发出疑问:“到底为什么人要投生在这里,

而不投生到那里?”等等,完全是一个人活生生的心灵写照。3.时序的颠倒和溶合

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正常时间为顺序的结构,在心理变化和意识的流动中,常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彼此颠倒、交叉,相互渗透,使人物的视觉、回忆、向往三种现象交织、重叠在一起,根据“心理时间”创造出异常的结构,从而展现人的意识的跳跃、穿插的复杂性。在《墙》这篇作品中,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小说从“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开始想到“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又想到红色骑士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斑点的出现,将主人公的思绪暂时拉回到现实中来,但她很快又想到“幻觉,是孩童时期产生的”,在感慨人的生活的偶然性时,思维又跳跃到“来世”。当责备自己不是一个警惕心高的管家时,因为壁炉上有尘土却想到了古代的特洛伊城被尘土埋了三层……在小说的结构上,“那个斑点”几次将主人公拉回到现实中来,其结果只是让她的思想骏马向更远方驰骋,以跳跃的方式,在“现实—幻想、现在—未来、此生—来世”之间自由跳跃,真实地表现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即时性和不可捉摸性。以上谈到的是伍尔夫在《墙》这篇小说中使用的三种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除此之外,这篇作品还有其独特的魅力。文章首先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是主人公在茶余饭后偶见墙上的斑点,其思绪纷繁却不杂乱,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具体地说就是以“斑点”为圆心,以“三次”思绪为圆周而展开的一个丰富、异彩纷呈的意识世界。比如当她第一次看到斑点后,她由此想到人们的思想多么容易集中到新的事物上去。当她第二次看到斑点时,她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进而想到人生的神秘,从人生的光阴如梭想到来世的壮丽辉煌。到第三次时,她由这个斑点可能是没有清扫掉的夏日玫瑰的落叶,想到自己不是个负责的主妇,接着又想到壁炉台上的灰尘,想到可以将特洛伊城埋三层,然后想起莎士比亚,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行为规范,男权主义,还想到知识与知识分子对人们思想的禁锢。由此可见,伍尔夫在此表现的既不是传统小说中的合理性、合乎逻辑的内心思考,也不是许多意识流小说中的不合理、荒谬至极的意识流动,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意识里,伍尔夫让她的主人公经历了一次人生的真正存在时刻(moments of being)。 [!--empirenews.page--]

伍尔夫却没有使用深奥晦涩的抽象语言,而是使用了生动如画的描绘性语言。比如她将人生比作经五十英里的时速被风吹过管道,落到另一端,由于速度太快,头上一个发卡都不剩;

或比作一丝不挂地被发射到上帝脚下,以此象征人生匆匆,转瞬百年。当她想到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时,她说:“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巢上空盘旋……”优美的画面将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伍尔夫使用形象的语言是符合人的思维规律的,因为意识流其实是描写人的下意识或无意识的流动,意识处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感觉或直觉,不过她并未停留在个别与具体的事物上,她以一个斑点开始,逐渐上升到某个抽象概念后又用具体形象对它加以图解。综上所述,在《墙》这篇小说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伍尔夫运用圆熟的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也看到了她作品中体现出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形式不仅使她走到了时代文学的前列,而且给了她的精神追求以合适的表现空间,这就是《墙上的斑点》给我们的启示。

浅论顾城诗歌艺术特点

浅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的诗, 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 代人 , 短短的两行诗句, 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 人独特的想象, 呈现在我们面 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 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 人们总能找到一种 与众不同的感觉。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便是意象的呈现。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 法: 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 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 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 诗 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 也无所指, 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 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 早期象征主 义大师马拉美反复强调( 2)诗只能暗示, 如直呼其名, 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这三。是的, 诗的魅力不体现 在直观和如实地描绘, 也不是在证明什么, 它总是在暗示什么, 象征性的加以启迪也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 特点。象征手法与古典诗歌由此至彼, 言此意它的比兴手法极其相 近, 从根本上说, 象征也是一种比 兴, 或者比兴是象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是求诗的形象化, 兴是求诗的言外之意, 所不同的是象征手法经常 巧妙地隐去被比事物, 诗歌主题也就呈现了多义性。例如开头出现的小诗一代人 , 它是由黑夜 , 我 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 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 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 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 加上题目的指示, 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 即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 的阴影, 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 双是渴望光明的眼睛, 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由此我们 能够看出, 诗歌象征的审美特性, 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表现手法 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 一、衬托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常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叫衬托。被衬托的主要事物叫本体,用作陪衬的次要事物叫衬体。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 「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也是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如鲁迅的《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反衬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南朝

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了出来。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诗文中运用广泛。鲁迅的《祝福》在结尾处描绘了鲁镇年底时的声声爆竹,一派欢乐的祝福景象,强烈地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一)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1、正衬: 就是用与主要事物有类似点的事物从正面陪衬主体。例如: 1 / 9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举例: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3)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现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她以清贞绝决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末世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婉的笔调,带我们走进苍凉的小说世界,本篇论文联系作家生平小说,对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艺术特色 一概述 张爱玲的作品,从短篇到长篇始终把自已时代已经发生和正要发生的破坏作为大背景,由此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我们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以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引起她极大关注的不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历史变化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人物、琐碎的事件,也就是世俗人生里饮食男女的生存状态、婚恋生活等世俗化生活。张爱玲在《传奇》初版扉页上曾说过,我“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强调在自己的小说中多是写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负荷者,因为他们虽不彻底,究竟是认真的。”不仅如此,在潜意识里,张爱玲认为历史是由无数凡人的生存组成的历史,“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因此,在她的作品里满是俗庸的普通人的男女私情、家长里短。《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迫于无奈与寄人篱下,以妖媚的身姿赢取了妹妹的恋爱目标范柳原的青睐,以逃离那个已容不下她的家。 纵观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无不是平凡尘世中的普通人。对普通人物的描绘透视出了张爱玲对生活的特别理解,“生命即是麻烦”,[1](P12)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烦恼,不如意。同时也传达了张爱玲在时代变动

浅析顾城诗歌中的基本特色

浅析顾城诗歌中的基本特色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大陆新诗坛上崛起的朦胧诗派,以思想上的叛逆和艺术上的反动向中国传统诗歌提出了双向挑战,以新的审美态势冲击了民族文化积淀的超稳定惰性。这无疑是中国新时期诗坛上最深刻的事件。而作为点燃朦胧诗之争导火线的顾城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深刻事件中人们所关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不论是被称为“童话诗人”.(舒婷语)还是“城堡诗人”(黄凡语)的顾城在他的诗歌和诗学中,都一直在不懈地追求着自然和纯粹,这使他的诗歌“获得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一种面向未来的特质,·····一种堪成禅悟的明慧”,他的简洁而充满神秘的诗风是他对新诗潮无可替代的贡献,他的诗在新时期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1987年他出国以后,曾在德国、美国、新西兰、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接受过多次采访,并受聘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外有的汉学家称他为“东方的明珠”。如此骄人的成就与荣誉,足以让世人钦佩不已。然而,荣耀的背后是些许无奈。米歇尔·福柯曾说,“纯洁的行为包含着病态的痕迹。”顾城诗歌的童话特色及其他艺术特色。在这方面多以纯真的童话与顾城最后不纯真的暴力事件相对照来探讨事件成因或对其做出批评。如张捷鸿的《童话的天真—论顾城诗歌的创作》,张颐武的《一个童话的终结—顾城之死与当代文化》等 纯净 他喜欢纯净的东西,他固执地认为成长是一个失去纯净的过程,是一种堕落,因此,当他真正长大之后,一直用拒绝的态度与外在世界对抗,固执地坚守着“孩子”的阵地,坚守着自己的童话理想,将自身以外的整个世界都视为异己的成人世界,而后又上升为将人异化的物质世界。他始终不渝地抵抗着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影响,直到1981年他还借一个孩子的口吻表达了他对成人世界的不友好不信任的态度:“在梦里/我的头发白过/我到达过五十岁/读过整个世界/我知道你们的一切/.··…出生入死/你们无事一样”(((十二岁的广场)))此时他己经25岁,可他仍用“你们”来称呼成年人。这种拒绝长大的心理定势左右了顾城一生的生活和创作。在这之中,我们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他拒绝被污染、固守童真的纯洁,不向世俗社会妥协的一贯姿态。顾城一生一直象教徒一样地崇拜童话作家安徒生,在《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一》中他赞美到:“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与其说这是写给安徒生最诚挚的礼赞,毋宁说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信仰、人格的写照与追求。在倾轧践踏、屈辱暗算的岁月里,他就悄悄描画自己小小的纯洁的愿望,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希望“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在远离污染,充满田园韵味的净土上,精心构筑自己的天堂;木锯的节拍,稽的歌,拱桥和兰叶弧形的旋律奏起明快的乐章,既流露出对阴郁现实生活的脾院,同时也是对都市“文明病”蔓延的阻击。他把所有的爱都撒向世界,无论高山大海,抑或小草小花。他要让小河和丘陵挨得很近,“让他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是那样不知疲倦地精心设计自己的“童心”家园,以致认为“灰烬变得纯洁,/火焰变得柔软/孩子象一群铝制的鸽子,/各种形状的叶子和日子,/都懂我们的语言”他的理想,他的“童心”家园都是基于一颗活泼好奇、生动不己的童心之上的。 郭沫若在致宗白华的信札里有一段话仿佛是专为顾城诗作而下的评语:“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 总之,诗人的本真童心使诗人永远处于率真而纯情的童年期,这是诗人“童心家园”得以构建的关键,也是诗人永葆创造力的一个不二法门。诚如顾城所说:最好是用单线画一条大船/从童年的河滨驶向永恒心中有座梦之城 他在十四岁时写了一首《幻想与梦》: 我在时间上排徊 既不能前进,也不想后退 挖一个池沼 蓄起幻想的流水 在童年的落叶里 寻我金色的蝉蜕 我热爱我的梦 它象春流般 温暖我的心 在这首诗里,年少的诗人想“蓄起幻想的流水”在“童年”这个诗化了的家园模式中寻找他的梦,当时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55句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 55 句 顾城 诗集经典句子 一 1) 平常,人是按社会的幸福在生命上划来划去,像裁纸刀。 ——顾城 2)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3)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顾城 4) 一个人,必须有太阳。 ——顾城 《我喜欢在路上走》 5) 人的责任 是照顾一块屋顶 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 早上有门 ——顾城 《时辰》 6) 我要在最细的雨中 吹出银色的花纹 让所有在场的丁香 都成为你的伴 娘 我要张开梧桐的手掌 去接雨水洗脸 让水杉用软弱的笔尖 在 风 中写 下婚 约 — — 顾城 《南国之秋》 7)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顾城 《生日》 8)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 活。 ——顾城 《错过》 9)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顾城 《门前》 10)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二 1) 推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顾城 《世界和我()》 2) 好久没看见雪了 只有春天和绣球花 开得盛呢盖着 我薄薄的屋顶 有人 爱花有人爱人 有人爱雪 而我 却爱灰烬的纯洁 提 水 看山 看火被 烟 带走 落叶纷纷绿荫长长 光束累累 阳光水和灰烬 一朵花的颜色 爱的三个季节 —— 顾城 《岛》 3) 人时已尽,人世还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 ——顾城 4) 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 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 ——顾城 《我 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5) 一个小纸风车 丢在发白的草上 它被微风欺骗 徒劳的追赶夕阳 ——顾

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探究题之思想主题 小说的思想主题大致有以下几个角度: (1)小说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可以从小说相对应的人物如孩子学生父母、老师等,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道德的沦丧等不同角度切入。 (2)小说中人物体现了哪种思想? 这可以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精神境界及为人处世等角度进行分析。 (3)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这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表现不同主题词的阐释不同层面(现实、历史哲理)的深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4)有人说小说表现了这个主题,有人说表现了另一个主题,你认为呢? 这可以从文本对某个主题的呈现现实生活对,某个主题的呼吁等角度来分析。 (5)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某句话(或某个关键词)的1理解和看法。这可以从文字本身的内涵、与现实的关联与自我的关联等角度分析。 【对应真题】重庆2014年18题,辽宁2014年11(4)题。 【2014年重庆卷】 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2014年辽宁卷】 11(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

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附:2014年重庆卷、辽宁卷真题】 (重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

技法(七)意识流、蒙太奇种种

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技法(七)意识流、蒙太奇种种 知识例话 “意识流”又称“思想流”,是一种当今盛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中学生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借鉴一点“意识流”手法也未尝不可。所谓意识流,它着重于人们的感受、感觉、联想、潜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流程。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常以颠倒时序,变更叙述观点等方法,反映纷繁复杂、瞬息变换的现实,以立体、多层次、真实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它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 运用意识流的写法,经常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内心独白”可以是作者用第一人称,从头到尾以主人公自我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出人物的内心独白。 意识流作为一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手法,它不同于常规的、理智的心理描写,其具体特征是:一、辐放纷呈,以心灵为交汇点;二、自由联想,无边无际,错杂闪接;三、随意跳跃,时空跨度大。因此它具有流动性、飘忽性和层次性。 运用意识流便于自由地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丰富、变换、交错、复杂的内心世界。 □例文评析 “明天不上课” 陈文山 像雨果走进巴黎圣母院时所看见的“命运”一样,走进学校的大门,便看见了一根电线杆上写着“明天不上课”五个炭字。歪斜的这五个字显出幼稚的模样。是学校的学生,还是教师子女? 想象中,眼前竟走来了两个小孩,一个背着书包弯着腰的小男孩和一个也背着书包也弯着腰却多了副眼镜的小女孩。 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风中走着。秋风吹起落叶,轻轻地落在他们的身上,像蝴蝶落在花朵上那般轻盈。女孩的长发在风中飘扬,像一方秀丽的头巾。 他们弯着腰,脚步沉重地走着,沉重得像一只被驱赶的蜗牛。架在女孩鼻梁上的眼镜根本没有抬高的机会。他们从校门口走来,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忧伤,眼中透着无奈的光。 他们的脚步明显地加快了,一种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回家了!女孩幻想着父母亲在家门口,跑过来拥抱着她,她依在父母的臂弯里,对他们讲着悄悄话。女孩甚至还想到晚上,

浅析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浅析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顾城 ,被称为“童话 诗人”,在他用诗歌 营造的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总是有许多外表美丽、纯净,又充满灵性和 蕴藉的审美意象。 一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给许许多 多经历过文革伤痛的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 也让顾城一下子站到了中国当代诗坛 的中心。诗人凭借着他的聪慧,独到的心灵感悟,创作了许多让人感动、给人慰 藉的诗歌, 他的诗歌是一片“花与梦”的海洋, 这其中有着许多独特 的审美意象。 一独特的审美意象 一、审美意象的选取视角 朦胧诗人舒婷曾为顾城写了一首《童话诗人》:“你相信了你编写的 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在顾城营造的艺术世界里,有着独 特的审美意象。 顾城曾深受法国的法布尔和丹麦的安徒生的影响,法布尔的《昆虫记》向童 年的顾城打开了活泼生动富有诗意的昆虫世界, 以至于他时常如痴如醉地翻阅那 本《昆虫记》,甚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小的昆虫。 顾城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唯“灵”者, 他认为要达到对本质的认 识就应该剔除所有外在物质的假相与诱惑, 唯有至真才能达到至美, 而美的极致 就是“自然”, 顾城很欣赏“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也很崇尚“文章本天成, 妙笔偶得之”, 最好的诗应该是来自自然的, 自然会赋予你灵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捕捉。他说“人可生如蚁而美 如神”,这里的“神”应该是指“精神、灵性、纯粹、信 仰”。精神与物质相对,当人逐渐剥离了物质性,脱离了物质而存在,就 会变得如玻璃般剔透,成为没有杂质,不受污染的一种灵性,一种绝对的纯粹。 二、审美意象的内在寓意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文章特别是他的小说给后人们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鲜明的阶级观念、生动的文学性以及丰富的艺术特点。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本文就鲁迅先生小说的艺术特点展开讨论。 一、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真实。鲁迅先生主张文学创作用“白描”的手法,也就是主张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但这里的简练并不代表简单,而是用一条条细线勾勒出事情和事物的真实面貌。比如说在《祝福》中,小说一开头写“送灶的爆竹”,这既是点了“祝福”的题,同时也表现了鲁镇当时浓厚的节日气氛。这几句话也借自然环境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当时的中国农村依然充溢着迷信的思想。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比较简要地写了一下“福礼”的过程:“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自然如此”。这些描写充分说明了在“祝福”中充斥着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内容,还点明了封建迷信在农村的流毒之久,影响之深,以至于在辛亥革命成功多年之后,还“家家如此”。最后,作者还对“祝福”的现场作了几笔描述“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寥寥几笔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浓烈的“祝福”气氛,也和下文中祥林嫂凄凉悲惨的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鲁迅先生曾说,作文章要有真情,去粉饰,少做作,勿买弄。而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活场景、水乡风情、民俗风貌、城镇景致、人物的言行姿态,确实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自然、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二、鲁迅先生也十分擅长于发掘蕴涵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片段和生活场景,来集中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并没有对人物的生平作过详细的描绘,甚至不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通常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来一段外貌描写,像《孔已己》中的“孔已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带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寥寥数笔,就使读者对孔已己有了一种大致的印象。接着通过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与原先的印象相互叠加。于是乎一个生动的人物就诞生了。我们从孔已己的破烂长衫,接着联系到他的所谓“君子固穷”,以及知道“回”的四种写法,可以清晰地看出孔已己是个穷酸迂腐的落第秀才,而这使人们对孔已己最后的“大约的确死了”没有太大的意外。又如《故乡》中也没有对闰土的具体生活状态作出过详细的描写,而是通过闰土少年时“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和闰土长大后的“灰黄的圆脸,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很薄的棉衣”作对比。闰土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在海边种田,终日劳苦的人,这很明显地写出了闰土的近况不佳,从而使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也写出了但是的社会背景是十分严峻的。鲁迅小说的这个艺术特点,使这些短小的篇目得以展现出更加丰富的社会内涵,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予人们强烈的艺术感受。 三、鲁迅先生擅长用“画龙点睛”的手法描写人物形象,运用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像《药》中用夏瑜被狱卒打了嘴巴反而说打人者可怜的细节,突出了革命者夏瑜大义凛然的品格。又如《阿Q正传》用阿Q被闲人们打了,说是“儿子打老子”或是认为“自己是能自轻自贱的第一人,除去这‘自轻自贱’便是‘第一人’了”等等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了阿Q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再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一次又一次地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农民的愚昧无知没有发生改变,又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没有联合起真正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鲁迅先生用“画龙点睛”的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小说的内涵更加明白无误,令人难以忘怀。 四、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他善于根据作品的内容,调整语言色调,营造艺术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有的作品鲁迅先生运用抒情的笔调。像《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段优美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写出孩子们当时轻松的心情,与下文中难以看下去的社戏作对比,也写出了孩

顾城诗歌里的童话意境

顾城诗歌里的童话意境 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王国,至少两个,一个是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是精 神世界的。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顾城 诗歌 里的童话 意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顾城诗歌里的童话意境 关于顾城, 我们不谈他作为一个男人弑妻的愚昧与自私, 不谈他作为一个世 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反抗; 我们来谈谈作为一个艺术家 (对, 没错, 是艺术家, 而不仅是诗人)是如何在诗歌里面构建自己的王国的! 顾城在诗歌里面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童话王国, 王国种类那么繁 多, 为什么顾城却只愿在诗歌里面构建一个属于童话王国呢?一是得益于早年和 父亲顾工在海滨浪漫天真的农村生活,蔚蓝的天空,清朗的月色,宁静的大海, 清爽的河流,无边的草原.....让他能够长期零距离地和大自然身心交融获取诗 歌创作的灵感;二是其接受的中外文学 的熏陶,他所喜欢的屈原,李白 ,李煜,但丁,泰戈尔等中外诗人的佳作都不外乎给他构建自己王国极大的 引导与灵感。三是顾城一直努力地保存自然淳朴的童真诗性,沉湎于幻想,纵情 于自然。那么“艺术家”顾城到底是如何在诗歌里构建自己的童话王国呢? 顾城作为一个诗人用“梦”去构建自己的”童话王国“,就像诗人海子用 “花”一样去构建自己“神性王国”。没有了“梦”,就没有了“童话王国”, 也不会有顾城! 顾城诗中的童话镇 说不上懂诗,只是喜欢,喜欢那字里行间表达的莫名心绪,喜欢那朦胧的意 境,就像每一朵花,每一片云,每一缕阳光……以及身边极为常见而普通的物件 忽然都因为词句而变的极为可爱而温暖了, 于是心也便被温暖包裹着, 格外地满 足。张晓风曾言:“种种有情,种种可爱。”即是如此吧。 抛开顾城的事迹和为人不说, 他的这本诗集中大都是以活泼烂漫的孩童的角

浅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

追忆逝水年华意识流写作手法

追忆逝水年华意识流写作手法 一、将时间作为小说真正的主角进行艺术创作 《追忆逝水年华》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界可以说是阳春白雪,对于这部小说,永远是谈论的人多,而真真正正阅读到最后一个文字的人少。小说通过作者自身的回忆进行艺术创作,其内容包括做着自己的童年生活、父亲与母亲以及作者的家庭关系、自己成长之后的恋爱经历与失恋回忆、作者一生之中经历的历史事件和对社会的深刻洞悉观察,以及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哲学的深刻理解。这本小说是作者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勾勒出一幅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乐章,将亲情、爱情、仇恨、死亡、实践、历史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于一体,让读者们游离在他的文字之间深深地沉迷着,可以说真正读懂这部小说的人,其所获得的收获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追忆逝水年华》这部小说之中,作者看似以自己为主人公进行回忆和抒情,但当我们统观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时间才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主角。作者借用自己的一种“追忆”的方式,将时间这种抽象的概念进行人格化塑造,使时间成了游走于小说文字之中的真正主角。在读小说前三卷的时候(卷一《在斯万家的时候》、卷二《在少女花影下》、卷三《盖尔芒特家那边》),作者一边讲自己童年与少年时的回忆进行穿插,一边对回忆展现出自己的一种美好的怀念情感,时间在作者的笔尖上跳跃着,带领着读者的思绪进入到普鲁斯特的精神生活之中。在文字之间我们可以发现,普鲁斯特在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回忆中沉淀出一种质地温暖的物质,通过时间传达给我们,这种物质像是爱,可又比爱要厚重和结实,让我们不禁感叹着普鲁斯特的优雅与高超的观察力。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将时间进行人格化作为这部小说的主角,有着独到的好处。意识流的写作特点就是思维的跳跃性以及想象力在回忆和抒情之中穿梭的自由性。普鲁斯特将自己的回忆作为小说的基本背景,通过回忆中的一个点展开描写和抒情,有一个点变成了一条线,在这条线上以时间作为推动性力量,让这条线逐渐的蔓延,变成一条河流,在这条河流之中作者可以进行的进行抒情、感慨、议论、分析。而读者随着作者思绪的蔓延最后也被带到这条河流之中,在作者的想象里尽情的遨游。 二、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着重对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描写是普鲁斯特小说《追忆逝水年华》意识流创作的另一大特点。作者通过已有的历史事件和个人回忆将自己大片的内心情感展露无遗,而小说人物和作者本身在人物内心的描写过程中逐渐淡化,退出读者们的视线。在小说进入第四卷时,这种着重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开始变得尤为强烈,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动态性。作者在第四卷《索多玛与蛾摩拉》中,将同性恋作为这卷小说的主题,通过描写男爵的同性恋怪癖来深刻的展现出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在这里普鲁斯特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将小说的风格从前三卷的光明与美好一下子带进无尽的黑暗和让人失落的情绪之中。作者将人物的内心进行充分的陈列,其描写的细致程度后人称之为“可以说是将一根头发分成四个叉的那种细致。”由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融入到故事人物的内心之中,随着作者的追忆将意识进行流动;第二,无逻辑性。无逻辑性这一特点可以说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一种写作风格。在读者们初读《追忆逝水年华》的时候一般都不会适应这种毫无章法的写作特征。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也是处于一种任由思绪游走的过程,在描写一杯牛奶的时候,作者在一句话中可以运用大量的定语从句和修饰词,致使书中的一行文字往往装不到半句话。同时,这种无逻辑性的意识流创作手法给人一种跑题的错觉。往往作者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说着说着已经将叙事的主题聊到了远处,而随着作者所描写的一声汽笛响,或者是一声口哨,叙事的主题又被作者拉回来,以至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前面的时间还没有了解清楚,随

顾城诗歌赏析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主要作品集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等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是天生的忧郁者,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细腻的感觉,更灵敏的触觉。快乐更纯粹,忧伤也更直接。对待生活更热情,也更偏执。他们的世界,自成一个王国。于是在顾城的笔触里,我们读到一个明亮宽广的世界,也读到一片永远来不及长出草的牧场;读到一个孩子的任性和张狂,也读到他面对现实的忧伤和迷茫;读到坚持,读到慌张;读到梦想,读到绝望;读到天黑,读到天亮。最终,他用他行云流水般的疯言疯语,用一个孩子般的固执天真,紧握住手中的力量,直面绝望,坚持希望。 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顾城的小诗。 【赏析】《小花的信念》 有很多人喜欢顾城这位诗人,喜欢他在《一代人》当中,写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总喜欢仰着头看树,低着头看花,蹲着身子看蚂蚁。这首诗也许就是他一个人走山路的时候,看到一片黄色的小花,写下来的吧!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这首诗,找找诗带给你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学生齐读) 你有什么感觉?你一时说不上来,是吧?我也和你一样。一开始读,我们就被带入了一条“山石组成的路”,我们边读,边驻足,因为文字组成的诗句总让我们要停一停,要想一想,例如想:“小花遇到石头怎样的冷遇呢?”“石头真的会发芽吗?”“令它发芽的力量是什么?” 读这首诗,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很奇怪,在脑海里是接连不断席卷而来的,当你读完整首诗,我们又会继续思考下去:小花的信念究竟是什么?是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吗?小花,它像我们身边的哪些人呢?……这样的思考,就使得读诗有价值了,也使得你有长进了。你还可以模仿着写写《小草的信念》《小树的信念》《小雨的信念》,同样在写的时候,要学着边写边思考哦。 这首诗不长,仅仅只有9句,但是却通过石头的变化巧妙地写出了小花的信念: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谢谢那片长在山石上的小花,带给了我们这么多可贵的思考! 【赏析】《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时写的诗。星星和月亮是我们太常见的事物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它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已经忽略。但诗人以它永远好奇而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体悟生活,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顾城的这首儿童诗,用清澈透明、亲近自然的语句,表达他奇异的想象,给我们一个神奇而纯粹的世界,因此,读来让人感到纯净、透明,充满孩子的童趣与好奇。现在,我们的世界,我们孩子的世界,还有这么美丽吗? 【赏析】《调》表达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土块》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一切,太阳、月亮、星光、树林、花草……都充满着和谐的美。我们也明白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相信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顾城诗歌《小巷》赏析

顾城诗歌《小巷》赏析 《小巷》中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 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接 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顾城 诗歌 《小巷》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赏析 】 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 相当的代价, 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 然而“我”是坚定的, “我”在顽强地敲着, 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在诗中有一个地方我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我”为什么拿着的是“旧”钥匙, 这个“旧”字有什么含义吗?难道是为了突出寻找时间之久? 诗题是“小巷”,由此,我们不妨做这样的猜测:这条深深弯进诗人生命里 的小巷,肯定发生过什么。对于一贯唯美的顾城来说,小巷里发生的,肯定是一 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致使诗人,多年后,还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然而,这是 一条“没有门/没有窗”的小巷。有门,诗人可以用钥匙打开。有窗,诗人可以 破窗而入。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绝 望的情绪,首次流露。但是,诗人并没有死心,仍然在绝望中抱有一丝渴望。于 是,“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本来,用钥匙敲墙,就有驴唇不对马嘴之

嫌, 何况还是一把“旧钥匙”呢?短短两行, 就将诗人伤感绝望的情绪推向极至, 不愧为大家之作。 顾城多短诗, 但大多小诗不小: 灵气, 节制, 层次感强, 张力十足。 《小巷》 同样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特色。 这是我读过的最无奈的诗。 一直以来,有个地方你进不去,你以为钥匙不对,最后发现别人连锁孔都没 留给你。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也不算很惨。 只是你没离开,仍然拿着那把钥匙,在敲。 一个人执着到什么程度,会拿钥匙做出敲的动作。 有时候,人必须执着,不然无法掩饰绝望。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 我爷爷去世后,奶奶有时会一个人跑到他的坟头自言自语。 这种场景很熟悉,我以前只在电视见过, 她说了什么,没人知道。 我只知道,爷爷在世时,他们经常吵架。 等到人没了,奶奶突然发现,连个吵架的人也没了。 老太跟老头吵了一辈子,不分胜负, 现在只剩下老太,练了一辈子嘴皮子,突然独孤求败。 我时常觉得,人比自己想象得坚强, 如果没有人关心自己,没关系,自己可以关心自己。 但人又比自己想象得脆弱, 以至于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孤独,是缺一个随时可以吵架的人。 你敢肆无忌惮的跟对方吵,是因为你知道会和好。 相敬如宾是爱,包容你的肆无忌惮也是爱。 奶奶年纪越来越大,脑子也越来越不清楚。 有一个雨夜,奶奶不见了,家里所有亲戚找了一夜,甚至连河里都都找了。 最后还是在爷爷坟头找到了她。 奶奶当时的场景,大概就是那首诗所说的: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现在不是钥匙的问题,不是门窗的问题,也不怪墙太厚, 而是墙那边根本没有人。 不会再人会听见你的声音。 我很难接受自己老了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突然对自己说一句想吵架了。 吵架最怕的不是翻旧账,而是失去了那个懂你旧账的人。 那些鸡毛蒜皮,从此无人能懂,只剩我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首先要提一点, 这首诗在传播过程中, 常常会有人将“你拿把旧钥匙”中的 主语“你”,误写成“我”,题主也犯了相同的错误,此处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 个问题。

顾城诗歌《雨行》赏析

顾城诗歌《雨行》赏析 顾城 的诗并没有像许多人曾经攻击过的那样“朦胧”和“晦涩”, 相反, 它呈现 出一种清新流畅的明快风格,所有的段落 都以“我”为开端, 展开了某种主体中心的句式, 仿佛是一个孩子半梦半醒 时分的自言自语。这种语言气质与顾城的童话 精神是紧密融合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顾城诗歌 《雨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城《雨行》原文】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布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顾城《雨行》赏析一】 色彩与人的心理有一定联系。红色使人惊警、兴奋,蓝色使人安宁、沉静, 黑色和灰色则使人感到压抑。 这首诗一开始写道:“云,灰灰的”,这只能是乌云,给人很强的压抑感, 有诗云:“如磐夜气压重楼”,那夜气定也是灰黑色的。接下去,诗人又写道: “再也洗不干净”,这就表达出诗人对这 “灰灰的云”的厌恶情绪,它是那么 肮脏,任凭雨再大,也冲洗不净它。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云”这个意象是 带有可厌、可憎的感情色彩的。但“云”到底是指什么?大概是指动乱年代的那 种政治气氛吧,当时不是有句很时髦的口号叫“经风雨,见世面”吗?这首诗题 为《雨行》,也许正是要表达在十年动乱的政治风雨中的一些感受。接下去,诗

人又写道:“我们打开布伞,索性涂黑了天空”。这两句包含着一种绝望的愤激 情绪,可以使我们联想到闻一多《死水》中的句子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涟。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 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顾城在这里所要表现的是与闻一多相 近似的一种情绪。 他们都对当时的现实感到厌恶、 绝望, 所以才有“爽性”、 “索 性”等语。其实,诗人们的内心中是盼望着能有所变化的。 假如说第一小节主要是写当时的政治环境的话, 那么第二小节则主要写个人 的命运。在“缓缓飘动的夜里”,“没有定轨”的双星,给人一种漂泊无依的印 象, 传达出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迷惘。 这也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十年浩劫中被损害、 被侮辱的年轻人的心理。 总之,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暗示,表达出对十年动乱黑暗时期 的厌恶和否定,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失望和迷惘, 比较真实地表现了一代人的思 想和感情。 但是从总体上看, 由于诗人当时不可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这段历 史,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消沉。 【顾城《雨行》赏析二】 诗的开篇就写一个雨天,与题目契合。“云,灰灰的|再也洗不干净。”这 两句诗, 我觉得是很生动形象而且独具匠心的天气景象的描写, 用“再也洗不干 净”这几个字所描述的灰色的云, 既给人以很直观的感受, 也带给读者丰富的联 想, 比如黑色的吹向天空的烟, 比如拖过很脏的地板的拖把进入水里把水混掉的 颜色, 比如我们有时候怎么也不能开化的心情, 或者就是作者想写的那种灰蒙蒙 的, 又见不到晴的希望的天空的云, 颜色是灰暗的, 作者、 诗歌里的角色、 读者, 三者的心情也因为这短短的两句, 即刻得到了统一, 这就是诗歌语言所具有的多 么神奇的力量! 再看后两句, 确实很容易让人一下子就想到闻一多先生的 《死水》 中的句子, 但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话,如果一个诗的意象的内涵这么就通了,那也未免太不 “朦胧”了。(当然,我并不是说诗歌必须要晦涩才好。)“我们打开布伞|索性 涂黑了天空。 ”这两句, 则是与前面景象描写相对称的场景., 或者说情节描写。 可以想象一下,一对青年,走在淅淅沥沥的雨天里,天灰,雨是烦人的不大不小 的样子,这对青年,现在似乎有一点矛盾,一些分歧,一开始顶着蒙蒙雨,沉默 地走啊走,但心总还是想在一起,可能也就是这会儿,男的就打开了伞,把那姑 娘了拉到伞里, 把不开心的天都挡在了伞外, 挡回了雨中, 营造一个两人的天地。 真真想到那种画面和场景,又好气又好笑,是年轻的心啊。 第二小节,“在缓缓飘动的夜里|有一对双星”,在这里雨似乎已经停了, 但云还未完全散去,一片一片,还在深色的夜空里缓缓飘动,那样的天空,亲爱 的读者们, 必然是能想象得到的, 带着点雨后凉凉的风, 两个人挨得更近些。 “两 对双星”是指两对眼睛啊!走在路上,偶尔会对望一下,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顾城诗精选

【生命的愿望】1982.5 (一) 春天来的时候 木鞋上还沾着薄雪 山坡上霸道的小灌木还没有想到梳头 春天走的时候 每朵花都很奇妙 她们被水池挡住了去路静静地变成了草莓 (二) 所有青色的骑士 都渴望去暴雨中厮杀都想面对密集的阳光庄严地一动也不动 秋风将吹过山谷 荣誉将变得暗淡 黑滚珠一样的小田鼠将突然窜过田野 (三) 即使星球熄灭了 果实也会燃烧 在印加帝国的酒窖里储存着太阳的血液 浮雕上聚集着水汽 生命仍在要求 它将在地下生长 变成强壮的根块【陶】1991.2 小孩这里有一片烟一个树叶 一个长鼻子的故事 你可以呆会 不要钱 没入说你 管你的人都在外边 他们喝汽水去了 笑就笑 鸟会在你头上叫出画来【假如……】1981.2. 假如钟声响了 就请用羽毛 把我安葬 我将在冥夜中 编织一对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继续飞翔 【弧线】1980.8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信念】1980.8 土地上生长着信念 有多少秋天就有多少春天 是象就要长牙 是蝉就要振弦 我将重临这个世界 我是一道光线 也是一缕青烟 【雨行】1980.8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实话】1989.11 陶瓶说,我价值一千把铁锤 铁锤说,我打碎了一百个陶瓶 匠人说,我做了一千把铁锤 伟人说,我杀了一百个匠人 铁锤说,我还打死了一个伟人 陶瓶说,我现在就装着那个伟 人的骨灰 【子弹】1986.10 我听够了世界的胡说八道 说鸟属于网 鱼也属于网 牛属于锯开的松树 南美洲牛蝇属于松胶 我的嗓子属于公鸡 而鸡属于最后一刀 种了二百年的玉米 子弹直往下掉 光荣属于齿轮,柔软属于黄金 我只想在天涯海角放石头和 葡萄 【转弯】1987.4 梦里有许多 房子它们是 相通的从这个台阶 到那个台阶 每个转弯都必须 十分合适 云鸟尽头的绿光 棕红的大地出现果子 他对我讲过死亡 在一条路上 在我手上放了种子 没有声音 后来我是一个人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1980.1 ——安徒生和作者本人都曾 当过笨拙的木匠。 (一) 你推动木刨, 象驾驶着独木舟, 在那平滑的海上, 缓缓漂流…… 刨花象浪花散开, 消逝在海天尽头; 木纹象波动的诗行, 带来岁月的问候。 没有旗帜, 没有金银、彩绸, 但全世界的帝王, 也不会比你富有。 你运载着一个天国, 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 所有纯美的童心, 都是你的港口。 (二) 金色的流沙 湮没了你的童话 连同我—— 无知的微笑和眼泪 我相信 那一切都是种子 只有经过埋葬 才有生机 当我回来的时候 眉发已雪白 沙漠却成了 一个碧绿的世界 我愿在这里安歇 在花朵和露水中间 我将重新找到 儿时丢失的情感 【养鸡岁月】1991.9 你喜欢歌谣孩子 唱过的树都倒了 花开如火也如寂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