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责任与社会身份教案

社会责任与社会身份教案

社会责任与社会身份教案
社会责任与社会身份教案

思想品德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的社会责任

8.3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者:佛山市第十中学董蔚

【教材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多个角度理解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而产生和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和

对社会的责任情感。懂得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从而逐步树立起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和

道德观。

2、知识目标:认识人在社会中有多重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明确一个

人首先是公民,这是他的基本社会身份;知道责任和负责的含义。

3、能力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有多种社会身份,并且明确人们的社会身份

是会发生变化的;理解社会身份不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难点: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脑筋急转弯”

活动形式:学生抢答

活动内容

造句:“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

如:我爸爸在单位担任会计职务,负责单位账务统计。我在学校是一名班长,

协助老师管理班级。

提出问题:这个活动内容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总结: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社会身份),

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引出课题:《8.3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导入,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直接引入课

题。

讲授新课

情景体验——与同学分享“老师早晨一小时”

6:15 “负责”的闹钟不知疲倦地“铃铃铃”响起,按掉,继续赖床。5

分钟后,我妈妈总会及时提醒我起床,并叮嘱穿够衣服。

6:30 我谨慎地驾驶我的小车向学校开去。

6:50 我在学校附近的早餐店吃早点。

7:15 我到达课室,查看学生到达的情况和作业上交的情况。班长向我汇

报了同学们作业情况良好,我表扬肯定了班长。

提问:在这一小时里,老师转变了什么身份?相应要承担什么责任?结合

本课的知识点,请分别从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回答:这个表格说明了什

么?(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通过“老师早

晨一小时”的

情景体验,让

学生掌握“人

在社会中有

多重身份,这

些身份根据

参与活动和

交往人群的

不同而发生

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的一天”

要求:小组交流、时间为3分钟、一位中心发言人做记录并发言。

提示:任选一天,可以是学习的一天,也可以是外出旅游的一天。看谁能

归纳出自己那天变化的身份最多。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记录并代表发言)

提问:从老师的身份变化和你们的身份变化可发现,对社会身份的理解可

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生答:家庭身份、职业身份和公民身份。

提问:我们拥有多重身份,并依据参与的社会活动的变化和交往人群的不

同在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公民这一个基本的社会身份。这也决定了每个人都是对国家和社会负有责任的个人。

基本的社会身份——公民(板书)

提问:责任和负责的含义?

师总结、过渡:作为我们,虽然自己尚未成年,但已经兼有不同的社会身

份,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责任我要承担。具体应该如何做?我们就以一个活动为

例。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二、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板书)小组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我爱佛山城市》——佛山创文宣传片

提出问题:在创建佛山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作为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场合

或场景中分别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要求:1、小组合作探讨,时间为5分钟。每个小组要求有中心记录人、

发言人。2、从环境保护、传承文化、城市交通、文明礼仪等方面回答。每一

组负责一个方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并过渡:共创文明佛山,你我有责。生活中除了这些责任,还有哪

些责任需要我们担当的?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留意我们还有什么责任?

案例分析。

播放视频:“20XX年5月11日上午11时,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相约到东江边烧烤。途中,一名男同学下江游泳时溺水,其4位同学发现后手牵着手去救他,不幸一齐落入江中失踪。其余3位同学见此情况,立刻报警求助。至当晚9点50分,5名学生的遗体全部被打捞上岸。”

提问:针对这起悲剧,作为未成年人,其同学(小伙伴)掉水,是该救

还是不该救?为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最后点评:救是必须的,这是道义上的责任,但如何

救就要发挥同学们的智慧。)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板书)生对“不同社会身份承担

不同的社会

责任”有初步的理解。

以自我分析

为例,既帮助学生了解社

会身份的涵义,又帮助学生认清自身

的社会身份,为后续教学

作铺垫。

分析个案,逐步分析,既回顾上一环节

所学内容,强化人的社会

身份是多重的,又初步指出不同的身

份意味着承

担不同的责任,为下一课时铺垫,更帮助学生认识

人的社会身

份是会发生

变化的。

课堂小结(分享)我思我悟:分享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谈谈各自的收获,最后老师点评)

课后拓展播放一段极具震撼力的视频——“用数据显示未来社会竞争的激烈”。这

预示着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我们要如何做?承担什么责任?

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

营造气氛,升

华情感。

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的一天”

要求:小组交流、时间为3分钟、一位中心发言人做记录并发言。

提示:任选一天,可以是学习的一天,也可以是外出旅游的一天。看谁能

归纳出自己那天变化的身份最多。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记录并代表发言)

提问:从老师的身份变化和你们的身份变化可发现,对社会身份的理解可

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生答:家庭身份、职业身份和公民身份。

提问:我们拥有多重身份,并依据参与的社会活动的变化和交往人群的不

同在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公民这一个基本的社会身份。这也决定了每个人都是对国家和社会负有责任的个人。

基本的社会身份——公民(板书)

提问:责任和负责的含义?

师总结、过渡:作为我们,虽然自己尚未成年,但已经兼有不同的社会身

份,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责任我要承担。具体应该如何做?我们就以一个活动为

例。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二、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板书)小组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我爱佛山城市》——佛山创文宣传片

提出问题:在创建佛山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作为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场合

或场景中分别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要求:1、小组合作探讨,时间为5分钟。每个小组要求有中心记录人、

发言人。2、从环境保护、传承文化、城市交通、文明礼仪等方面回答。每一

组负责一个方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并过渡:共创文明佛山,你我有责。生活中除了这些责任,还有哪

些责任需要我们担当的?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留意我们还有什么责任?

案例分析。

播放视频:“20XX年5月11日上午11时,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相约到东江边烧烤。途中,一名男同学下江游泳时溺水,其4位同学发现后手牵着手去救他,不幸一齐落入江中失踪。其余3位同学见此情况,立刻报警求助。至当晚9点50分,5名学生的遗体全部被打捞上岸。”

提问:针对这起悲剧,作为未成年人,其同学(小伙伴)掉水,是该救

还是不该救?为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最后点评:救是必须的,这是道义上的责任,但如何

救就要发挥同学们的智慧。)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板书)生对“不同社会身份承担

不同的社会

责任”有初步的理解。

以自我分析

为例,既帮助学生了解社

会身份的涵义,又帮助学生认清自身

的社会身份,为后续教学

作铺垫。

分析个案,逐步分析,既回顾上一环节

所学内容,强化人的社会

身份是多重的,又初步指出不同的身

份意味着承

担不同的责任,为下一课时铺垫,更帮助学生认识

人的社会身

份是会发生

变化的。

课堂小结(分享)我思我悟:分享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谈谈各自的收获,最后老师点评)

课后拓展播放一段极具震撼力的视频——“用数据显示未来社会竞争的激烈”。这

预示着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我们要如何做?承担什么责任?

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

营造气氛,升

华情感。

主题班会教案《民族复兴,我的责任》

民族复兴,我的责任 宣威八中胡永洪 一、教学构想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责任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将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而责任感则是对责任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是事业能否成功的标志。通过本课学习促使大学生在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在平静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通过先进人物勇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展示,让学生明白:是人都有责任。一个真正的人,就是要敢于承担责任。在责任、道义、担当,尽心的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愤学习的决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与成长成才的关系。 教学难点:责任感的培养。 (四)教法建议 师生互动法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六)课堂设计 1.通过英模事迹的展示,教育学生向其学习。 2.引出责任定义,由学生简述人生各类责任。 3.A.现时全国人民共同理想是什么,以《勇于担当铸就辉煌》为题分组讨论。 B.《中国梦我的梦》为题分组讨论 4.学生代表发言,阐述本组同学的见解。 5.老师点评,总结指导。 二、教学参考资料: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份内应做的事情,也是承担一切后果或强制性义务。每个人的一生

要承担很多责任: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工作的责任等。人既是在责任的鞭策下做事,又是被责任支撑着在这个世上做人、做事。责任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各行各业都尊崇道德美。我们平时去医院就诊时,如果医生态度和蔼、服务真诚、医术精湛,我们就会夸奖他是一名合格的好医生。如果接待我们的医生态度恶劣,诊断马马虎虎,我们一定会在心里说道:“这个医生真没‘医德’”。换言之,如果我们学生没有做到“学习”的责任,在他人、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你绝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责任感意味着一种做事态度:时时刻刻都要记住自己的任务,时刻都要提高警惕,不忽视细节,迎难而上。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负责态度,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慢慢克服;即使面对再大的危险,也可以转危为安。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学习的态度,承担起学习的责任,那你自己、家庭、社会都有希望。 培养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要明白,自己最起码的责任是学好本领,以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其次,要对家庭和集体负责,在家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学校里,老师为教育呕心沥血;在班集体,同学们为帮助我们,尽心尽力。孝敬父母、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是做人的起码责任。第三,要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积极锻炼身体,以便将来承担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并具有忧患意识,这是社会责任感的直接体现。第四,见义勇为、敢于与坏人坏事做斗争,这是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

语言与社会身份翻译

语言与社会身份 一个人的语言与其在社会中的身份其实密不可分。记得我在澳大利亚生活时,一位邻居要竞选议员,他便 每天早上起来练习发音,以令自己的讲话让人听起来悦耳、有身份。 的确,语言是一个人社会身份的标志,特别是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所谓“身份”,也是一种知识结构,表明你来自那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程度甚至地理位置等。 语言会影响对于相应文化的认知。例如,有人调查发现,对于讲双语的中国人,在用中文问到其关于文化观念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显然比用英文问他们此类问题时显示出更多的中国人的做派。有意思的是,当讲广东话的港澳人被用普通话问到关于中国的文化、信仰等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比听到用广东话问到此类问题时的回答更接近西方人的表达方式。 其实,对于学习外语的华人来讲,大部分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双语人”,而是“双语使用者”;后者是在语言与表达层次,而前者则是思维与生活习性。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 In fact, language is tightly connected with one's social identity. When I was in Australia, my neighbor was going to run for a seat in the parliament. So he practiced articulation every morning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feel pleasant, convinced and honorable when he delivered his speech. In deed, language is symbol of one's social identity especially in a multi-national and multi-culture society. When talking about "identity", we are talking about a structure of knowledge in which your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extend even geographical location are manifested.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relevant cultural cognition. For instanc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for the bilingual Chinese,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about cultural concept, tends to be more like typical Chinese expression when they are asked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More interesting for the people who speak Cantonese in Hong Kong and Macao, thei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about Chinese culture,belief and others asked in mandarin tends to be typical western expression than in Cantonese . Actually, the ethic Chinese who study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xactly equal to the so-called "bilingual people" but the "bilingual user". The latter is in the level of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However, the former is in the level of thinking and living habits. The process is not motionless but switched.

18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公民意识”

18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概念分析 郑杭生在《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看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公民意识主要指公民对其国家主人身份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减宏在《公民意识的蕴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中则分别从民主与法治制度、自由与平等权利、公平与正义价值三个角度出发,指出公民意识教育应是作为国家主人的主体意识教育、宪法意识与权利义务相统一意识的教育以及公共意识与规则意识的教育。 张宜海在《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培养思路及途径》一文中指出:“公民意识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义务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 综上,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实质是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个人对自己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主要体现在: 1、参与意识。公民的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共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 2、监督意识。公民的监督意识正是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思想保障,国家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所在。 3、责任意识。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公民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而克服个别自我或本集团的利益与人际关系。(纳税) 4.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由于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意志,所以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公民还必须有规则意识,即依据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各种相冲突的意志和行为,而不是由某个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决定"这些规则都是公民共同合意的结果,或是通过国家予以确认,或者是通过习俗加以强化" 古希腊最早提出实施公民教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人尽管对于公民教育的看法各有侧重,但是都表达了古典共和主义公民教育的内涵:公民个体德性的成全与成就只有在城邦事务之中才能得以实现。公民教育就是要促使公民个体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第2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

第2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 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概念 了解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培养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安全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伴随而来的计算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的重视与关注。本章的主要任务: 1.计算机安全与维护 2.网络安全技术 3.信息安全技术 4.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2.1 计算机安全与维护 计算机安全的威胁多种多样,主要来自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病毒与网络黑客。本节的任务了解病毒与黑客及其危害,掌握防治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2.1.1基本知识 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深入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给社会带来无限的商机与财富。然而,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欺诈、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按照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组织(NSIT)的定义,计算机安全是指“为任何自动信息系统提供保护,以达到维护信息系统资源(包括各类硬件、软件、固件、数据及通信等)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保密性的目的”。即是说,计算机安全是计算机技术的一部分,它主要目的是保证信息安全,防止信息被攻击、窃取和泄露。 199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简称《安全保护条例》),就是一个保护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法规。条例指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计算机安全涵盖了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两个方面。系统安全一般采用防火墙、病毒查杀、防范等被动保护措施;数据安全则主要是采用现代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一个完整的安全方案应该是以上两者有机的结合。 2.1.2计算机病毒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简称《安全保护条例》))。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感染病毒的主要症状 随着制造病毒和反病毒双方较量不断深入,病毒制造者技术也越来越高,病毒的欺骗性、隐蔽性也越来越好。只有在实践中细心观察才能发现计算机的异常现象。计算机感染了病毒的常见症状有: 1)计算机动作比平常迟钝; 2)磁盘文件数目无故增多; 3)磁盘可利用空间无故减少;

关于责任的主题班会教案

关于责任的主题班会教案 关于责任的主题班会教案关于责任的主题班会教案 一、目标让每位同学感知责任的重要性,让心灵充满责任,用责任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以后的每一个快乐的日子。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青少年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 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 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 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 青少年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 断提高,我们在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二这段高中生活的重要时 期,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 三、过程: 1、以故事探讨入手,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从而 培养责任感。故事 1.美国最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的座右铭只有三个字:责任、荣誉和国家。这所纪律严明、竞争无处不在的学校,理念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军官才是有竞争力的军官,有竞争力的军官才能为荣誉和国家而战。故事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故 事3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 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语言不只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必然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必经常的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交际需要。正是由于如此,谈到语言的发展,只有联系社会的发展,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社会关系 语言,为社会提供了交流;社会,为语言提供了发展。语言,人类的产物;社会,语言的进步。它们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变化;这就是语言与社会的大体关系。那么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最早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简单的交流的形式,随着人类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就逐步发生了。甲骨文的产生说明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后来又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而产生的。 2.同样,社会离不开语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2.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发展,是保证贸易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使居民自由地广泛地按各个阶级组合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基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这对于语言社会本质的揭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它既不是经济基础,又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同,语言的活动范围要广得多,语言与人的生产行为及其它一切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它可以在人类活动的一切范围内为社会服务,社会要生存与发展,就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只能和社会共命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且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学者指出,语言使人类区别于动物,因为语言比其他任何动物的交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 2.2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词汇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上古时期社会生活很简单,词汇也

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3、4

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教学目的:了解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社会理论观点,掌握其社会福利思想。掌握福利国家的理论,并能够分析福利国家危机的原因。 教学重点:马歇尔的社会福利思想,与福利国家的理论。 教学难点: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社会理论观点,福利国家危机原因的分析。 第三节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一、马歇尔生平简介 托马斯·汉弗莱·马歇尔(Thomas Humphrey Marshall,1893—1981)生于伦敦,191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历史学考试,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作为平民战俘在德国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里,他曾经做过一个短期的研究。返回英国后,他于1919年被选为剑桥历史学会特别会员。1925年,马歇尔进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一直呆到1956年。在那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社会学教授。他本来是一位经济史学者。1925年加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后,首先作为社会工作讲师,1929年转到社会学系,1930年成为社会学高级讲师。后来他曾回忆说,当他开始教授社会工作时,他对这个专业什么也不懂,而后来转到社会学系,他在专业观念上对社会学几乎是同样的无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放弃了作为一个经济史学者的工作以后。 马歇尔是《英国社会学杂志》的主要创刊人,曾经编辑了大量有关社会分层和人口方面的出版物。二战期间,他一度被安排到英国外交部任职。1944年马歇尔回到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被任命为社会学研究所的教授。这个研究所就是今天的社会政策系。这期间他所作的关于阶级冲突、社会分层以及人口问题的研究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马歇尔作为英国高级委员会的教育顾问又一次去了德国。1951年回国以后继续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工作,直到1956年。这期间,他担任过社会学系系主任。以后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社会科学部主任。1960年正式退休。1981年,马歇尔在他剑桥的家中去世。 马歇尔的学术生涯分为两个时期。他的大部分社会学著作完成于1945—1960年间,而他的大部分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则是在他退休后发表的。1949年,在纪念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的一次会议上,马歇尔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Citizenship and socialclass)。这篇演讲第一次从社会学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公民权利理论,他进一步提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论,从而成为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第一个社会学理论(亚诺斯基,2000)。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为英国建成福利国家制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公民权利的理论 (一)公民权利的构成 公民权利理论是现代福利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石。马歇尔按照社会发展历史将公民权利划分为三种:即民事权利(civil Right)、政治权利(politicaldght)和社会权利(social right)。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主题班会

关于增强学生地责任意识主题班会班主任: 时间:年月日 地点: 主题:增强学生地责任意识 一、班会背景分析: 当前,精神文明领域方面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地现象:一些人失去了自我意识,只强调个人得失,随波逐流;人与人之间地距离越来越远,关系冷漠;朋友之间少了真诚地友情,多了更多地索取;社会地细胞——家庭风雨飘摇,亲情剧减;集体意识与利益地淡薄……由此产生很多与“责任”有关地社会问题.这些社会背景问题和不良风气对学生有着严重地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在学生生活地小环境中,责任意识也急待加强与提高.学生存在着种种不良地表现:攻击性强,凡事以我为中心,一言不合,便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集体观念不强,责任感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自己生活地学校环境不爱护,破坏公物;值日、大扫除是一件苦差,能逃则逃,能混则混;对自己学习地要求不高,成就需求低,认知需求缺乏,纪律意识谈薄,生活自强能力差,责任意识弱.这些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地思考:这样地素质,能够担当起新世纪地建设者和接班人地重任吗?很难想象,一个自私、没有

责任感、没有爱心、没有创新知识地人,会爱人民、爱祖国以至报效祖国. 针对以上两个主面地现象和问题,我们特此召开了本次主题班会.责任是人类永恒地主题,责任教育是一个长期地任务,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培养自己地责任感,这不但是国家、社会和全球发展地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学生自身终生发展地迫切需要. 二、班会目地 、通过班会,让学生懂得对责任感地正确认知,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地精神,; 、通过班会,让学生培养所应肩负地责任,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委.; 、通过班会,促成学生责任行为地形成. 三、班会准备 、发动全班同学搜集有关责任心方面地资料; 、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同学做事负责与不负责地事例; 四、班会过程: 班主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地强烈爱国思想和高度地社会责任感.我们经常说“负责任”,到底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地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地任务地自觉和负责地态度.它主要包括责任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自从接触了这门学科之后,我才发现语言确实是一门神秘而伟大的学科。 那么,语言,它神秘在哪里呢?想了解它就必须懂得它是怎样产生的,想读懂它,就得从它的根源去彻底的认识它。 查了一下资料,资料上面说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为了维系这个群体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相互之间的协作,集体劳动的发展,使大家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就产生了交流思想的需要,而简单的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正像恩格斯所说的:“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因此.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使语言的产生成为必要。另外,劳动改造了类人猿的器官,使语言的产生成为可能。类人猿在劳动中直立行走,使肺部和喉得到解放,在劳动中,类人猿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但肯定地得到了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声音。随着劳动对语言需要的不断增长。发音器官逐步得到改造,使人类有可能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并表达一定的意义。这样就产生了人类的语言。 社会,更是一本难懂的书,一本让你读一辈子还不一定读得明白的书。而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语言;语言也一直伴随着社会在演变和

发展。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语言,为社会提供了交流;社会,为语言提供了发展。语言,人类的产物;社会,语言的进步。它们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变化;这就是语言与社会的大体关系。那么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觉得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最早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简单的交流的形式,随着人类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就逐步发生了。甲骨文的产生说明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后来又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学理论中就说,语言的起源是跟人类社会的起源紧密相连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生存斗争中,必须相互帮助和共同协作,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产生语言。 (二)、同样,社会离不开语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发展,是保证贸易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使居民自由地广泛地按各个阶级组合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基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这对于语言社会本质的揭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它既

解读《公民权与社会阶级》

解析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福利政策模式及其价值基础是社会政策研究的经典主题。本文从公民权理论的角度,将中国的福利政策模式概括为“单位─福利国家”模式,笔者认为,“单位─福利国家”模式的价值基础是形式公民权。本文运用公民权和社会排挤的概念,分析“单位─福利国家”模式及其形式公民权价值基础的基本成因、主要表现形式和负面社会影响,从而指出中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的转型方向,以及这种转型与重构公民权身份的相互关系。 一、社会福利及其价值基础──有关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讨论的核心议题 社会福利与其价值基础的关系是欧美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争论的核心议题。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福利制度的资源基础、政策设计、组织结构与政策影响,但关于福利制度、政策模式及其文化价值基础的探讨却不多。 这种状况在“福利国家”日趋成熟和社会政策争论日趋“政治化”的背景下发生了根本转变。随着1970年代“福利国家财政危机”的出现和新右派上台执政,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和社会认知议题受到各界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这些议题也成为福利理论、政策争论的中心,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社会学探讨的主题。 1971年英国著名学者平克的《社会理论与社会政策》一书首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意识形态和规范理论对社会政策的影响[1].1972年,英国的权威性社会政策杂志设置了“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专栏,揭开了社会价值与社会福利关系的大辩论之序幕。英国的社会政策大师马歇尔率先发表了“福利─资本主义的价值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变成了“民主─福利─资本主义”,民主、福利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体制的价值基础[2].同年,两位英国著名学者发表了“社会价值、社会阶级与社会政策”一文,从社会价值、阶级冲突与社会秩序的角度,明确地提出了阶级利益冲突和统治阶级价值观念在福利政策形成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角色的观点[3]. 这些文章和讨论标志着对欧美国家影响深远的“福利的意识形态大战突然爆发”。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及其工具性角色,意识形态、价值冲突与社会福利研究的关系等热点议题,成了社会政策、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知识社会学探讨的理论主题。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成了最时髦的概念。 社会价值与社会福利的相互关系这一议题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因为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策意义与理论意义。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涉及诸多本质上充满争议的基本概念,如需要、权利、社区、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等[4].这些概念既构成福利政策的价值基础,又决定政策目标、资源分配原则、服务对象和组织体系等关键性制度安排和政策模式。所以,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研究已成为理解福利制度特征的思想基础,也是分析福利政策模式的最佳视角。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政策演变的脉络,也就是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变迁的过程。 二、公民权理论与福利国家的价值基础

责任感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 责任感从我做起 潘庆华 【活动目标】 学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则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感;本班会课主旨在于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在游戏中让学生感悟到人与人相处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取信于他人,才能让自己成长更为有成就。【活动准备】 1.收集现实中没有责任感的例子,排练小品《狼来了》,并对这些例子进 行讨论。 2.收集有关“责任感”的故事。 3.分小组讨论,总结责任感的意义,分析没有责任感的结果。并写成发言稿。 【活动时间】 星期一班会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故事:《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完成任务准备返航时,发现降落伞失灵,无法打开,减速无望,飞船爆炸,宇航员牺牲。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地面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2.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小结:一个小数点的失误,导致人类征服宇宙事业的重大损失。 在生产逐步社会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对工作更要有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 板书课题:责任感

班主任;(投影仪显现“责任感”三个字) 二、责任心的含义 1.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通俗地说: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对自己所承担的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完成,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委。 2.培养责任感的重要性 1)有助于我们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养成自治、自理能力。 2)有助于我们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责任的完成与否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作用。 3)有助于我们理解、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 4)有助于我们关心别人、疼爱别人。 5)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竞争与合作、机遇和挫折交错的社会中不被淘汰。 3.负责任的人的特点:有责任感、自信,有条理,可依赖,追求成就, 自律,深思熟虑。 不负责任的人的特点:无责任感、自私、任性、缺乏独立和主见、 追求享受、过份依赖、言行草率、粗暴、没有同情心。 三、小测试 责任感心理小测试 1.与人约会,你通常准时赴约吗? 2.你认为你这个人可靠吗? 3.你会因未雨绸缪而储蓄吗? 4.发现朋友犯法,你会通知警察吗? 5.出外旅行,找不到垃圾桶时,你会把垃圾带回家去吗? 6.你经常运动以保持健康吗? 7.你忌吃垃圾食物、脂肪性过高和其他有害健康的食物吗? 8.你永远将正事列为优先,再做其他休闲吗?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史培芹文秘112 010811224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具有的现象,还与文化是一个整体。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所以,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文化”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根据人文来进行教化。近、现代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文化的经典定义, 是1871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 ylor )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只注重在精神方面, 并不完整。现代文化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1)人类创造的物质。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都不是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我们创造的物质才算是物质文化,例如各项发明、人文景观等等;(2)法规、制度。这些都是人们制定的内容,完全属于文化层面。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都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拟定的,一方面用来约束社会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社会的规律和行为习惯;(3)精神、宗教。人类的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宗教文化。“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它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束定芳,1996)。季羡林先生(1995)曾指出文化的定义“最好还是不下”,同时他认为:“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文化具有如下本质特征: ( 1) 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 而非遗传获得的; ( 2) 文化是一个社团成员所共有的, 而非某一个人所独有的; ( 3) 文化具有象征性, 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 ( 4) 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化中的每一方面都和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由此可见,文化辐射的范围包罗万象,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存,无处不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研究成果已颇丰,进入新世纪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新颖的理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出现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

9、深圳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之九: 深圳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本文力图对现在居住在深圳的1800万人作结构性分析。一般而言,对深圳居民的结构性分析有三种分类法,一种是所谓“户籍居民”与“非户籍居民”之分,所谓“人口结构倒挂”问题,另一种是按照移民来源地进行划分,也就是所谓“亚文化圈层”问题,这两种分类法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不过倒也可以在第一部分作简单的分析;我最想做的则是第三种结构分析,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深圳这个“城市社会体”作阶级或阶层结构分析。 “人口结构倒挂”的视角在深圳已是老生常谈。就目前而言,深圳1800万人口,其中户籍人口为380万(2015年底可望达到400万),办理居住证的人口约1200万。如何解决这个倒挂问题,社会上有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应该降低入户门槛,加快入籍进程,每年解决50万人口的入户问题,用10年时间增加500万户籍人口,使得深圳户籍人口到2025年扩充到900万,之后自然增长,使得户籍人口规模在1000万左右,是合理的规模;另一种主要意见则认为,户籍制度是一个行将被“革命”掉的落后制度,再用“增加户籍人口”的办法解决所谓“倒挂问题”太落伍了,深圳应该在全国率先取消户籍制度,代之以“居住证+社保卡”制度,社会管理与居住证挂钩,享受公共服务的资格与社保挂钩。 其实就现状而言,除了极端的“住房限购”政策外,深圳大部分公共服务都已解除了与户籍的紧密关联,仅小学与初中的就学,户籍还起点作用。但关内各区普遍而言,拥有“学位住房”的分值大都高于户籍分值,而且这主要是名校学位,普通学校对非户籍人口的门槛并不高。深圳在校中小学学生总数中,非户籍生源均已超过50%,这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中均是罕见的。 不过总体而言,户籍制度不可能由个别城市取消,而只能是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某一特定城市也不可能不对某些紧缺的公共资源设置门槛(不是这种门槛,就会是别种门槛),否则供给只会完全崩溃,这是我们解决“倒挂问题”时必须理性看待的。 并不太明显的方言“亚文化圈” 与金兄讨论过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他的观点认为,原来我们常说的广东省“三大族群”

(精选文档)承担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题班会

承担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题班会 设计背景: 学校“成长教育”本学期的主题是:承担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在课堂的日益深入,我们对成长多了更多的感悟与体验,可又很多学生在家庭、学校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许多行为,对自己做过的或做错的事缺乏自我反省,不能主动承担责任。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能主动承担责任,开展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理解责任的内涵,感悟责任的意义,形成责任习惯,让我们在责任承担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目标: 1.品读责任名言与责任故事,明确责任的含义,理解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我们必备的素质。 2.以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事迹以及身边的有责任心的人为榜样,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并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准备: 1)班级文化布置:以责任为主题的黑板报,成长园地,名人名言展示墙 2)品读文章:《责任胜于能力》,并交流文章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话语和故事 3)搜集古今中外关于责任感的小故事制作成电子小报并交流 4)观看视频,自由选取《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说说他们的责任故事 5)撰写身边的负责任的好榜样,成立班级“责任之星”榜样栏 5)议一议: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实施过程: 一、导入责任 “讲究卫生,人人有责; 节约用电,人人有责;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交通安全,人人有责;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这些标语你们一定熟悉吧,看了有感触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要对你的言行负责”,“后果自负”,“我自己做的事情,我负责”,……你听过、说过这些话吗,你明白这些话的分量吗? 这些随处可见的标语,这些常被人挂在嘴边的话,都涉及到一个内容:“责任”。同时这些标语,名言警句的作用就是提醒每个人:“一定要有责任心”。 第一板块:搜集和分享有关责任的名家名言,了解名家对责任的理解,并建立“责任名言墙”预设名言: 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社会语言学是( )的重要分支之一。 2、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社会因素不包括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7、逢年过节“死鱼”“死鸭”改称“文鱼”“文鸭”是属于语言禁忌中的( )。 [A] 年节语言禁忌 [B] 日常生活用语禁 忌 [C] 社会分层用语禁忌 [D] 称谓禁忌 8、汉语成语“秀色可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反映了( )。 9、语言规划的经济性原则,不包括( )。 10、在域外方言中从汉语输入声调系统的是( )。 11、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的区分标准是[A] 性别差异 [B] 性别歧视 [C] 性别平等 [D] 性别模糊 [A] 群众性 [B] 简便性 [C] 适用性 [D] 效益性 [A] 越南语 [B] 泰语 [C] 日本语 [D]朝鲜语

( )。 12、下列属于语码混合原因的是( )。 [A] 谈到某个主题时,由于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转用另一种语言 [B] 不想让在场的某个人知道所讲的内容 [C] 两种文化接触和融合的产物 [D] 炫耀自己能说几种语言 13、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是层级分布的,整体上呈( )。 14、文化的( )是制约词汇输入采用音译或意译方式的主要因素。 15、语言态度是指( )。 [A]说话者对不同的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B]说话者对听话人的社会评价 [A] 媒介 [B] 时代 [C] 地域 [D] 年龄 [A] 马鞍形 [B] 橄榄形 [C] 抛物线形 [D] 流线形 [A] 制约型 [B] 兼容性 [C] 熟悉性 [D] 亲近性

责任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

责任伴我成长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以提高学生对责任问题的认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对自己、对他人和集体、对家庭、对社会与国家等应尽的责任行为, 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意识,建立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班集体。 活动准备: 1、在学生中选出主题班会的主持人; 2、拍摄校园短片 3、准备形状各异的小卡片。 4、让学生收集有关责任的事例和名人名言; 5、主持人准备“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 6、诗歌朗诵; 活动流程: 一、导入(以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故事引入“责任”) 主持人:2012年5月29日,杭州司机吴斌载着装有24名乘客的大巴从无锡返回杭州,让人没想到的是高速路上飞来横祸,从前方车道上,飞来一个大铁块,瞬间击碎前挡风玻璃,砸中了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当时吴斌被砸得肝脏破损,肋骨骨折,肺、肠严重挫伤。可让人震惊的是,他还是忍住疼痛,先把大巴车缓缓停下,然后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艰难地站起来,告诉乘客注意安全,在生命最后的关头,忍住疼痛,保证了车上乘客的安全,而他自己却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事后人们得知,他身上多处受伤,出血量达到几千毫升,甚至瞬间的剧痛都足以让人失去知觉,可是他要用怎么样的意志力才能做完一系列动作?可是吴斌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用自己76秒的坚守和生命完成了保证乘客安全的神圣使命和英雄壮举。 责任,细细地想一想,真的是重于泰山。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是享受者,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 二、主题:责任伴我成长 1、大事小事显责任(初步了解责任的范围) (1)播放播放学生做事负责与不负责的短片及请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责任的事例,引出何谓“责任”。 如: 不乱扔垃圾;值日生对值日事务十分尽责, 擦黑板、扫地、擦瓷砖等丝毫不马虎;班干部做好职责内的工作;及时关教室电灯、门窗;把作业认真做好;讲文明,帮助其他同学;维护班级和学校的荣誉等等。 (2)什么是责任? 主持人以讲故事总结责任的内涵,引起大家的思考: “上帝,什么叫责任?”有一天,彼得问上帝,上帝笑了笑,说:“哦,那你就去人间走一趟吧!” 于是,彼得就开始了他的旅行。

语言与身份构建_相关文献回顾_谷小娟

o 话语分析 编者按:话语分析不仅是语言学关注的对象,而且是语言哲学、 后现代主义等许多人文科学关注的焦点。目前,话语分析可以区分为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其实,话语分析应该以话语为对象,或者以语言本身为目的,或者以人及人的世界为目的。前者属于语言学,后者属于语言哲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人以身份出场,其身份的建构离不开语言,5语言与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6尽管是一篇综述性文章,但它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5语篇对话性与英语书面新闻语篇分析6在书面语篇中探讨对话性。对话性是语言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完整话语中考察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语言与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 * 谷小娟 李 艺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提 要:本文回顾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40年间有关学科对语言与社会身份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历程。早期变异语言学家认为二者具有相关和共变的关系;语用学揭示社会身份的情景性和行为性,认为身份是人在不同语境中展演合乎规约的语用行为的结果;社会心理学家阐释个人语体形成的心理原因在于身份认同与排斥;交际社会语言学认为在具体交际活动中,语言时时构筑着主体的社会身份;实践社区模式展示人在言语实践中不断学习,调整言语行为,协商和构建社会身份的过程;发展心理学放眼人生,阐述人生各阶段及各种关系中的生命身份构建、维持和变化;批评话语分析进一步揭示语言与身份的辩证关系,认为人可以遵守或违反话语规范,有意识地选择语体来建构主体身份。 关键词:语言;身份;身份构建 中图分类号:H 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7)06-0101-8 Language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L iterature Revie w Gu X i a o -juan LiY i (N anka iU niversity ,T ian ji n 300071,Ch i na) T h i s pape r survey s the h istory of research on relati onship bet ween language and soc i a l i dentity .E arly variati on i sts a ttempted to spot t he correlation and covariation bet w een the t wo.P ragm ati cs argues for t he contextuality and per f o r m ati v ity o f soc i a l i dentit y in t hat i den tity co m es as a consequence o f the agent .s i m ple m enta ti on on pragma ti c nor m s .Soc i o -psycho log ists state the fo r ma ti on o f sty listic variation on account o f the psycholog i ca l process of identifi ca tion and distancing .Interacti onal socio li nguists v ie w i n -stantaneous i nteracti ons as t he arena on wh ich l anguag e constructs soc i a l identity . C 'ommunity o f practice .de m onstrates t hat practice is constantl y at play w hen one learns and adj usts his li ngu i stic behav i our ,and when he negotiates and constructs h is so -cial identiti es .D evelop m enta l psy cho logy broadens our v isi on to the life l ong pro cess ,dur i ng w hich a ll types o f identiti es are con -structed ,susta i ned and chang ed .Cr iti ca l D iscourse Ana l y sts f urther e l ucida te the dia l ectical relati onship be t w een language and soc i a l i dentity ,declar i ng that the ag ent m akes consc i ous li ngu i sti c choices ,on or aga i nst soc i a l nor m s ,depending on his a i m o f constructi ng his socia l identity . K ey word s :language ;identity ;identity construction 101 2007年第6期总第139期 外语学刊 FORE I GN LANGUAGE R ESEARCH 2007,No .6Seria lNo .13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语言权势与社会和谐:转型期中国机构语言的社会效果研究0(05B YY 042)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