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人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知识点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目录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

1.人力资源的经济理论基础

2.作为组织要素的人力资源

3.人力资源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人力资源的经济理论基础

(一)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

生产要素是社会创造价值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在经济中的价值可以从劳动在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来。

劳动与资本、土地等共同被称为生产要素。

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要素理论

土地和劳动是最重要的两大价值源泉。

第二阶段:三位一体理论

工业革命的转变,使得资本的作用突出。萨伊提出资本、劳动、土地三位一体的生产要素理论。

第三阶段:四位一体理论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代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组织列在资本、劳动和土地之后,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加以强调。

第四阶段:五要素理论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型工作者或知识型员工的概念,进而提出了资本、土地、劳动、企业家以及知识共同创造价值的五要素论。

人力资源的概念应当包括劳动、企业家、知识这三种生产要素在内,它是对劳动这种传统生产要素的一种扩充。

【例题·单选题】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是()。

A.两要素论

B.三要素论

C.四要素论

D.五要素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两要素论、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

(二)X效率理论与人力资源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劳动力的同质假设: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劳动力都可以被看成是具有同等生产力的标准化投入要素一样。

20世纪60年代莱宾斯坦提出了X效率理论,对古典和新古典的学说提出了挑战。

X效率理论认为:

1.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技术过程,企业也并不是一部可以将投入变成极大化产出的有效转化器。

2.任何个人都只是有限理性的,而非完全理性。

3.个人的努力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惰性区域。

4.劳动者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受到的压力。

5.企业与员工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

有关X理论的三点认识:

1.人力投入因素是对企业的生产率影响极大的一种可变因素,工作中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其动机。

2.工作中的人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个人的理性程度可能是其独立选择的结果,也可能是受他人影响的结果。

3.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会对双方的利益有好处。

【例题·多选题】以下关于X效率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A.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技术过程

B.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往往是一致的

C.劳动者的努力程度与其外在和内在压力有间接关系

D.任何人都是有限理性的

E.劳动者至少在工作活动、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和工作的时间模式等四个方面没有自由选择权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的经济理论基础。选项B错误,企业与员工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选项C错误,劳动者可以选择付出何种努力程度,而这种选择与其受到的外在和内在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选项E错误,劳动者至少在工作活动、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和工作的时间模式四个方面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

(三)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人力资源

从理论上说,导致大家对劳动这种传统生产要素的关注转向对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重视,贡献最大的应该说是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该理论贡献:

1.劳动者不再是纯粹被利用的生产要素,而是一种投资对象。

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将人力资源视为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第一次将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确地提到了首要地位。改变了传统经济学将人作为一种附属于资本的次要生产要素的错误思想。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开创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他发现,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的投资。而且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表明,一个社会的财富总量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一种组合。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培训以及劳动力迁移等此类活动中积累的所有投资。

非人力资本包括:一个社会所储备的自然资源、建筑物以及机器的存量。

二、作为组织要素的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及其对组织的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人力资源:即企业所雇用的整个人是所有资源当中最富有生产力、最具有多种才能,同时也是最丰富的资源。而改善员工的工作成效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最佳方法。

德鲁克被称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奠基人。

德鲁克强调:

一方面,需要把人力资源视为和水力类似的特殊资源,从工程的角度设法找出运用人力资源的最佳方式,建立最适合人力资源特性和限制的工作组织;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把工作中的人力当成“人”来看待,重视“人性面”,强调人的道德观和社会性,设法让工作的设计和安排符合人的特质。企业雇用员工的时候,雇用的是整个人,而不是他的任何一部分。

他还特别批判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将人视为机械的错误做法。

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一种特性“协调、整合、判断、想象的能力”,在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他方面机器胜过人力。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办法控制自己究竟把工作做到多好以及做多少工作的。换言之,人对于工作是有绝对自主权的。

(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中的人力资源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收益水平,而企业成长战略的实质就是在运用现有资源与培育新的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兴起。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并非来源于所处的外部环境,而是来源于组织内部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异质性资源。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对这些异质性资源进行投资升级有效利用。

管理学家杰伊·巴尼在1991年指出,组织绩效主要取决于三类重要的内部资源:(1)物质资源

(2)人力资源

(3)组织资源

他明确提出了成为异质性资源所必须具备的四个特性:

(1)有价值性

(2)稀缺性

(3)难以模仿性

(4)难以替代性

【例题·多选题】巴尼指出成为异质性资源必须具备的特性包括()。

A.有价值

B.稀缺

C.难以模仿

D.可替代性

E.变动性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家杰伊·巴尼明确提出了成为异质性资源所必须具备的四个特性: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

三、人力资源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作为无形资产的人力资源

综合宏观和微观层面,我们将人力资源定义为:一个国家、经济或者组织所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或实现既定目标的所有以人为载体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企业想要获取竞争优势和高绩效就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并能够足够快的进入市场。

(二)人力资源的内涵及其特性

1.人力资源概念的内涵

第一,人力资源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能力。

第二,人力资源包括宏观和微观含义。

第三,人力资源包括当前人力资源和未来人力资源。

第四,重点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

2.人力资源的特性

(1)能动性

人是价值创造过程中最为主动的因素,人对自己的价值创造过程具有可控性,人的工作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结果以及实现的价值。

(2)社会性

它是指人力资源具有人性的一面和社会、道德的一面。

(3)开发性

人力资源不是一种既有存量,而是可以被开发的,即知识、技能、能力、经验等人力资源核心要素是可以不断积累和更新的。

(4)时效性

人力资源涉及时间的概念,即包含一定数量和既定人力资本存量的人力资源必须加以使用才能创造价值。人力资源没有投入到生产或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那些时间是无法保存的,也不创造价值。

【例题·单选题】有关人力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说法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含义

B.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有办法控制自己究竟要把工作做到多好,但是没办法控制多少

C.德鲁克赞成泰勒的科学管理理念

D.人力资源的特性是能动性、社会性、科学性以及时效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及其对组织的重要性。选项B错误,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办法控制自己究竟把工作做到多好以及做多少工作的。选项C错误,德鲁克批判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将人视为机械的错误做法。选项D 错误,人力资源的特性主要包括能动性、社会性、开发性和时效性。

【例题·单选题】人力资源的特性不包括()。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开发性

D.非时效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的特性。人力资源的特性主要包括能动性、社会性、开发性和时效性。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简史

2.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作用及基本职能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简史

(一)人事管理萌芽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的前身称为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的发展是伴随着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的到来而产生的。当时的人事管理主要承担的是福利方面的工作,主要目的是改善工人的境遇,听取并处理工人的不满,提供娱乐和教育活动,安排工人的工作调动,管理膳食,照顾未婚女工的道德品行等。这种关心工人福利的主张是现代人事管理思想的来源之一。

(二)科学管理阶段

从19世纪开始的科学管理运动成为现代人事管理发展的另外一条线索。泰勒对工人的工作效率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到一种最好的以及能最快完成工作的方法。他还发明了著名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以提高生产率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办法基本上涉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位分析、绩效管理、招募甄选、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以及领导力和管理技能各个方面。泰勒强调的是操作规范化和差别计件工资制以及科学地挑选和训练工人,他并不认为福利是激发工人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三)人际关系运动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为代表的工业心理学的出现对人事管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芒斯特伯格在1913年完成的《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一书中,提出了与泰勒观点密切相关的三方面研究:

1.研究工作对人的要求;

2.研究在何种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那里获得最大产量;

3.研究从企业利益出发对人的需要施加影响的必要性。

芒斯特伯格在人员甄选测试方法、培训、激励工人以及减少疲劳的心理方法等方面都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建议。

人际关系学说和人际关系运动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另外一支力量。它起源于哈佛大学埃尔顿·梅奥和弗雷兹·罗尔西斯伯格的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却是,社会互动以及工作群体对于工人的产出以及满意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学说推动了旨在博取工人忠诚的各种福利计划如火如荼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人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关心员工的福利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当时的一个典型口号是“满意的工人就是生产率最高的工人”工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原本属于资方特权的工资、工时、就业条件等领域,这导致劳资关系成为美国企业人事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传统人事管理成熟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名词逐渐流行起来。在这一时期,有三个因素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出现起了重要的作用:

1.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正式提出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行为科学的不断发展

3.作为一门学科的人力资源会计出现了

(五)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在80年代中后期才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日美企业管理制度比较研究热潮中,研究者发现,日本企业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管理实践是造成日美企业生产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佩斯格尔1984年的著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事管理职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内容已经全面覆盖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职位分析、员工招募与甄选、绩效评估与管理、培训与开发、薪酬福利与激励计划、员工关系与劳资关系等各项职能。

(六)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有计划的人力资源使用模式以及旨在提升组织绩效、实现组织战略和具体的经营目标的各种活动。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点的实质是,应当在将员工看成一种价值极高的资产的基础上,制订和执行一套完整的计划,从而借助一系列有助于组织总体经营战略实现的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管理这些人力资产,以达到赢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

目的。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能够推动组织总体经营战略的实现;

2.包括一整套相互补充并且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作用及基本职能

(一)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功能与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或经营目标,围绕一整套员工管理理念而展开的吸引、保留、激励以及开发员工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既包括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从事的各项专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活动,又包括各级直线部门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所提供的指导、监督、激励以及开发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于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通俗的说法即人才的选、育、用、留。

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组织的整体作用可以借助价值链分析加以说明。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活动可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种:主要活动涉及企业的供应和内部物流、生产、销售、分销和外部物流、售后服务等。支持性活动涉及人力资源、财务、计划、研发等。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种支持性活动,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流程提供支持,以确保主要价值创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企业达成战略目标或经营要求。

(2)有效利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3)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实现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

(5)帮助企业维护伦理道德政策以及履行社会责任。

(6)以一种统筹兼顾个人、群体、组织和公众利益的方式进行变革管理。

【例题·多选题】人力资源对于一个组织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帮助企业达成战略目标或经营要求

B.有效利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C.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

D.帮助企业维护企业利益

E.帮助企业践行社会责任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企业达成战略目标或经营要求。(2)有效利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技能和能力。(3)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实现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4)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

(5)帮助企业维护伦理道德政策以及履行社会责任。(6)以一种统筹兼顾个人、群体、组织和公众利益的方式进行变革管理。

【例题·多选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包括()。

A.吸引

B.保留

C.激励

D.开发

E.引导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于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通俗的说法即人才的选、育、用、留。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体系与职能框架

任何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都是沿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这样的顺序展开的。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一个组织对于组织与员工之间关系以及组织应当采用的人力资源

管理体系的价值导向及其基本方式所作的理想思考,它体现了组织对于人和组织的关系以及员工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人性等问题的综合思考。

例如:企业到底是将员工视为竞争优势的来源,还是将员工视为不得不支付的成本;企业是将员工视为长期合作伙伴,还是将他们视为短期交易对象。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之下会形成更为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是比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具体但依然比较宽泛的总体行动方向。

如:企业基于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竞争优势来源以及优厚的报酬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理念,可能会制定高薪酬政策或利润分享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必须转化为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使理念和政策落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的过程及其带来的结果,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通常需要围绕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组织结构设计、职位分析与设计、招募与甄选、绩效管理、培训开发、员工关系等方面作出全面的努力,这些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模块。

图4-3

1.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基础

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围绕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目标、战略而展开的。(1)使命是对一个组织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所作的阐述,它提供了一个组织存在的目的及其活动范围等方面的信息。

(2)愿景则是一个组织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愿望的一种描述,它说明了一个组织希望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想成为什么样的组织

(3)价值观是—个组织在履行使命、追求愿景、实现目标和战略的过程中所秉持的一贯行为准则和道德伦理,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所在。

(4)目标则是组织在使命和愿景确定之后,为确保使命和愿景的实现,对自己在中长期希望达成的具体期望所作的描述。它是一个组织的动力源泉,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具体的努力方向,同时也能成为组织绩效衡量的基础。

(5)战略是组织履行其使命以及达成长期目标的方式。(SWOT)

2.组织结构设计和职位分析与设计

在战略要素明确之后,组织就必须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来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既包括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形式,又包括网络制以及工作任务小组等新型组织结构设计方式。

在组织结构设计完成之后,组织还要确定在自己设立的每一个部门中应当设置的职位数量、每一个职位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作的人所需具备的任职资格条件。

3.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战略和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而制订的人员吸引或排除计划。

4.招募与甄选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进行人员招募和甄选工作的重要依据。

当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显示,组织中将会出现职位空缺时,组织通常首先从内部来寻找能够填补职位空缺的候选人。当在组织内部没有合适的人来填补职位空缺时,组织就会产生从组织外部招募新员工的需要。

招募和甄选工作通常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的两种基础性工具,即职位说明书和胜任素质模型作为重要依据。

5.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组织的管理和运营的一个中心环节。

绩效管理是一种通过把组织的经营目标或战略加以细化,将各种重要目标和关键责任层层落实,从而确保战略真正得到落实和执行的机制。

6.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薪酬水平以

及支付形式的过程。

薪酬管理绝不仅仅是一个分配问题,即如何分馅饼或分蛋糕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组织能否引导员工朝着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努力,而且会影响组织是否贯彻既定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7.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是指一个组织为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改善员工在当前或未来职位上的工作绩效而展开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活动。

8.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特指与一个人在特定组织的特定职位或特定领域中达成高水平工作绩效有显

著关系的个体特征及其相应的外显行为,其中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人格特征以及动机等因素。

胜任素质能够将绩效优秀的员工与绩效一般和绩效较差的员工区分开来。

9.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实际上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员工参与管理、员工的满意度测量与流动管理、组织文化建设、争议处理机制、员工援助计划等。(三)中高层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以及发挥相应的作用。

1.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高层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侧重于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很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不佳,主要还是因为高层领导者的不重视或者无意识、不了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

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当扮演好以下角色:

①战略制定者

②外部资源获取者

③中层管理人员的导师和教练

④企业的精神领袖以及自我开发者

2.中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面试、绩效管理、员工惩戒以及质量改善和生产率提高等方面的事务,往往都是人力资源部门与组织中其他部门合作来完成的,甚至主要还是由直线经理来完成。

在招募和甄选员工方面,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供职位分析方面有关信息。提出用人计划。

在员工培训开发方面,需要拟订部门培训计划。

在员工评价和报酬方面,需要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指标,直接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完成薪酬调整、奖励及其他激励措施。

在激励和留住员工方面,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化解冲突等。

中层管理人员对员工的积极性、满意度以及绩效的影响非常大。

【例题·单选题】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体系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B.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C.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D.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体系。任何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都是沿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这样的顺序展开的。

【例题·多选题】以下属于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的有()。

A.战略制定

B.获取外部资源

C.拟定部门培训计划

D.薪酬调整

E.面试及激励员工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选项CDE属于中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雇佣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雇佣 关系 的理论分析 雇佣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雇佣关系的特点 一、获得有效的雇佣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产生是一种经济行为。 (一)雇佣关系的特点:1、雇佣是开放式的交易,雇佣关系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偶然事件的出现逐步加以细化的。雇佣关系在最初形成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2、雇佣关系的确定方式,要受法律、契约、惯例和传统的约束。3、雇佣关系受到市场竞争状况的制约(作用逐渐减小)。4、除了市场竞争约束以外,雇佣关系还要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双方良好的自觉性、自我良心的约束、双方的法定权力、双方对对方收益的影响力、组织声望。5、雇佣关系的效率直接依赖于三类因素:(1)雇佣关系对环境的适应性;(2)对雇佣关系的投 资;(3)自我利益的克制。6、雇佣关系的效率受到管辖形式的影响。 (二)促成有效雇佣关系的因素:1、雇佣关系的效率直接依赖于三类因素: (1)适应性;(2)对雇佣关系的投资;(3)自我利益的克制。2、以上三方面因素具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双方互相信任,确信能够得到他们应得的利益,这是获得有效雇佣关系的首要条件。3、有三方面因素可以增强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信任:(1)组织和员工的自觉性和道德约束;(2)法律保障;(3)明确的合同规定。4、运用法律和合同规定来增进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这体现在三方面:(1)增加交易双方的成本;(2)影响雇佣关系的适应 性;(3)损害组织和员工的自觉性。 (三)影响雇佣关系的因素。除了市场竞争的约束外,雇佣关系还要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1、自觉性和道德的约束; 2、雇佣双方对收益的影响能力; 3、组织(或雇主)的声望。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1、什么事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特征有那些? 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已实现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职能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主要分为五部分: (1)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 (2)人力资源开发 (3)薪酬和福利 (4)安全和健康 (5)劳动关系 4、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收集人力资源规划所需的信息 (2)预测人员需要 (3)清查和记录部人力资源情况 (4)确定招聘需要

(5)与其他规划协调 (6)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6、什么是职位分析? 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也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容和职务规(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描述书(一班包括职务说明和职务规两个部分)的系统过程。 具体地讲,职务分析就是全面收集某一直无的有关信息,对该工作从6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要这样做(Why)等,然后再将该职务的任务要求进行书面描述、整理成文的过程。 7、职位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工作实践法 优点:1、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该工作对人的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 2、观察、记录与核实工作负荷与工作条件 3、观察、记录、分析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找出不合理之处 缺点:适用于短期可以掌握的工作,而对于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或有危险的工作,不宜采用此法,如飞行员的工作,脑外科医生、战地记者 二、访谈法【个别访谈法(individual interview),集体访谈法(group interview),主管访谈法(supervisor interview)】 优点:1、一种被广泛采用进行工作分析的方法,尤其是用来达到编制工作描述的目的; 2、经常被作为其他信息收集方法的辅助,如当问卷填写不清楚、观察员工工作时存在问题等; 缺点:对访谈者技巧要求高,如运用不当可能影响信息收集的质量;不能作为工作分析的唯一方法 三、观察法 1、被观察者的工作应相对稳定、工作场所也应相对固定,这样便于观察 2、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较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如组装线工人、会计员,而不适用于脑力活动为主的工作如律师、设计工程师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 究综述 FXXXXXXXX XXXX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这个企业间拥有激烈竞争的时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重要保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企业如何根据不同的企业战略而进行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六大版块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Wright Bakke) 出版了《人力资源职能》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此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综合起来,可以讲这些概念归纳为五类: 1.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他是借助对人力资源 的管理来实现对组织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 织目标的活动(Mondy and Noe,1996)。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已达 成组织目标(Schuler,1997)。 3)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管理 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1)人力资源管理是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 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Sherman,1992)。 2)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全社会一个企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招工、 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来提供和协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活动。 3.主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他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1)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 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一切对组织中的员工构成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和实 践活动。 3)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要影响到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性质的所有管理决策 和行为(Beer Specktor,1984)。 4)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p1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㈡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 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试题及答案 知识点 :绩效管理概述 [多选题]绩效管理体系只要满足( )就可以被认为是有效的 A. 敏感性 B.可靠性 C. 准确性 D. 可接受性 E.实用性 [答案·解析] ABC 有效的绩效管理应当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分别是 敏感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一般来说,绩效管理体系难以完全同时具备以上五个方面的特只要绩效管理体系满足准确性、敏感性和可靠性就可以认为它是有效的 知识点: 战略性绩效管理 [单选题]关于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战略的绩效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采用防御者战略,管理者会在绩效沟通中侧重于调动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B. 采用探索者战略管理者在绩效沟通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将组织目标融人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 C. 采用探索者战略,管理者应该将考核结果更多地应用于培训开发,提高员工技能 D. 采用跟随者战略,管理者在绩效沟通中可以采用与标杆组织对照的方式与员工分析绩效现状 [答案·解析 ]C 防御者战略探索者战略和跟随者战略需要搭配不同的 绩效管理策略其中,采用防御者战略,在绩效管理的各个沟通环节中管理者的侧重点应当是调动员工的潜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采用探索者战略,

在绩效管理的各个沟通环节中,管理者的重点是将组织目标融入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使组织和员工的利益趋于一致采用跟随者战略,在绩效管理的各个沟通环节中管理者可以采用与标杆组织对照的方式同员工分析绩效现状并加以改进;绩效考核结果可以更多地应用于员工绩效的改进和与标杆组织的对比,为下一绩效考核周期新目标的设定奠定基础 知识点 : 绩效计划 [单选题]关于绩效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 B. 绩效计划目标可以分为绩效目标和发展目标 C. 达成绩效合同过程中员工和管理者有必要进行真诚高效的双向沟通 D. 绩效计划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答案·解析 ]D 绩效计划不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也是一个将组织绩效分解为个人绩效目标的过程。 知识点 : 绩效监控与绩效辅导 [单选题]关于绩效辅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绩效辅导贯穿于绩效实施的整个过程 B. 绩效辅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探讨绩效现状和寻找改进绩效的方法 C. 在绩效辅导结束前主管应该给予员工实施改进计划的信心 D. 绩效辅导可以随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 [答案·解析 ]D 绩效辅导与绩效监控是联结绩效计划和绩效实施的桥梁,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绩效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解决当前绩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是绩效监控的工作内容口 [多选题]关于绩效监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 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 和。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 3、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 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 4、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 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求人、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留人 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7、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 ①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②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③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④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 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给出确定的任职资格)。胜任素质模型(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 ③员工招聘:招募、甄选、录用 ④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⑤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确定福利待遇 ⑥培训与开发:建立培训体系,实施,反馈 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自身情况客观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 ⑧员工关系:各主体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各项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是一个平台,各项职能的实施都是以此为基础;绩效管理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重点必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P14 (名词解释或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1晕轮效应。2.投射效应。3.首因效应。4.近因效应。5.偏见效应。6.马太效应。7.回报心理。 第三章 P47-49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1.初创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P54 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3.人力资源规划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4.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P76-77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2.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3.降低企业的风险。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P78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隐患:1.收费标准问题。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第四章 P90 职位设计的形式:1.职位轮换。2.工作扩大化。3.工作丰富化。4.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再设计。 P91-92 职位设计的全变因素:1.组织因素。2.环境因素。3.人员因素。4.技术因素。 P110 企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1.扁平化。2.小型化。3.弹性化。4.虚拟化。 第五章 P122-124 招聘规划的设计与选择:1.拟招聘人数的确定。2.招聘标准。3.招聘经费预算。 P124-125 招聘策略:1.招聘地点策略。2.招聘时间策略。3.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 P130 内部选拔的优点:1.内部选拔对现有的雇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晋升渠道,得到升迁的员工会认为自己的才干得到组织的承认,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和绩效都会提高。2.由于现有的雇员在组织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对组织的情况比较了解,更有效忠的意愿,因此人员流失的可能性比较小。3.提拔内部员工可以提高所有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使他们在制定管理决策时能做出比较长远的考虑。4.内部选拔对于组织来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招聘广告费用和筛选录用费用,还可以节约相应的培训费用。5.有利于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性。6.减少识人用人的失误。 内部选拔缺点:1.被拒绝的申请者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失望,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认真做解释和鼓励工作。2.在雇员群体中会引起嫉妒、攀比的心理,进而会引发拉帮结派。3.长期使用内部选拔,会导致近亲繁殖。4.可能引发组织高层领导的不团结。5.缺少思想碰撞的火花,影响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2019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试题及答案

2019年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一般在7月份开始,经济师考试时间安排在11月2、3日,各省具体报名时间、报名材料、报名费用都有所差异,想要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可以持续关注中级考试网,第一手资讯随时更新!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或者组织所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或实现既定目标的所有以人为载体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A、人力资本 B、人力资产 C、人力资源 D、智力资本 2、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等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可以不断积累和更新的,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 A、能动性 B、社会性 C、时效性 D、开发性 3、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简史的内容,描述错误的是()。 A、关心工人福利的主张是现代人事管理思想的来源之一 B、科学管理运动是现代人事管理发展的一条线索 C、工业心理学早期主要领域是工作效率的提高 D、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事管理职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试题来源:焚题库——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可进入中华考试网——初级经济师考试题库(焚题库)在线做题 4、()的出现标志着人事管理职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A、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B、人力资源管理 C、员工招募与甄选 D、绩效评估与管理 5、()的实质是应当在将员工看成一种价值极高的资产的基础上,制订和执行一套完整的计划从而借助一系列有助于组织总体经营战略实现的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管理这些人力资产,以达到赢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目的。 A、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B、人力资源管理 C、员工招募与甄选 D、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6、下列关于德鲁克的人力资源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即企业所雇用的整个人是所有资源当中最富有生产力、最具有多种才能,同时也最丰富的资源 B、改善员工的工作成效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最佳方法 C、把工作中的人力当成机械来看待 D、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质 7、下列不属于巴尼提出的成为异质性资源必备特征的是()。 A、有价值性 B、稀缺性 C、难以模仿性 D、可替代性 8、(),认为生产要素的所有劳动力都可以被看成是具有同等生产力的标准化投入要素一样。 A、X效率理论 B、劳动力同质假设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一种什么关系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 区别:首先,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其次,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人力资本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强。 最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往往与流量核算、存量核算相联系。 2.人力资源的性质 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可开发性 3.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第二章 1.激励理论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意义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ERG 理论(生存关系成长需求)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成就激励理论(权利归属成就需求)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目标理论 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撤销)意义:有指导意义,了解员工的需求与动机,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刺激员工的动机,发挥激励的效果 2.对比内容型激励理论中几个激励理论的异同 马斯洛与ERG同:马斯洛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与ERG勺生存需求类似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与ERG勺关系需求对应 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及尊重需求与ERG勺成长需求对应 异:第一,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内,有一个层次勺需求是发挥主导作用勺,ERG 理论认为可以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需求占主导地位;第二,ERG有“挫折-倒退”的机制。如果需求迟迟不能满足,个体会受到挫折,退回较低的层次,并且对较低层次的需求有更强烈的欲望。

2018年10月最新整理自考11466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核知识点

2018年10月31日整理 温馨提示:简答题和论述题一定要答,否则阅卷老师爱莫能助!记住一个原则:空白一定无分,写满肯定给分。此原则适用于所有考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一、四、十三章以单选和多选为主,第二、六章自己把握 练习册上的选择题都是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单选、多选为主) 一、核心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 2、效率: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度快慢,或在一固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3、效益: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4、效果:是一经济伦理或管理伦理问题,它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一种主观评价。 5、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在增加社会福祉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使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所期待的的目标。 6、人力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7、人力资源管理: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8、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格健康的总和,它反映了劳动力质的差别。 9、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源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和,本质是对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0、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二、简答题 1、人力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①自有性②生物性③时效性④创造性⑤能动性⑥连续性 2、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有哪些? ①战略目标原理②系统优化原理③同素异构原理④能级层序原理⑤互补优化原理 ⑥动态适应原理⑦激励强化原理⑧公平竞争原理⑨信息激励原理⑩文化凝聚原理 3、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 ①晕轮效应②投射效应③首因效应④近因效应⑤偏见效应⑥马太效应⑦回报心理⑧嫉妒心理⑨戴维心理⑩攀比心理 4、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发展阶段和基本功能. 发展趋势: 一是在管理原则上同时强调个人和集体 二是管理方法上同时强调理性和感性 三是在领导方式上同时强调权威和民主 四是在考核晋升上同时强调能力与资历 五是在薪资报酬上同时强调即时工资和长远收益 发展阶段: 人事管理特征:①职责范围狭窄②与组织目标联系不紧密③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 人力资源管理特征:①重视有关人的管理工作②企业对有关人员的管理方面投资大幅度增长③对人事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④重视管理者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以人为中心、人本主义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基本功能:获取、整合、保持、评价、发展 5、基本思路:比较突出地运用了人力资源投资及收益的相关论述,并以此作为分析的主线。 6、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有哪些? ①传统人事管理将事作为重心,把人降格为“执行指令的机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doc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1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 1、相关概念: 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选择题) ②效率通常是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度的快慢。 ③效益通常指的是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老偶的那个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④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就是在增加社会福祉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使人力资源的投入与 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所期待的目标。P4 ⑤从本源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P4 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 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内在本质:招人—六人—育人—用人(核心)P5 ⑦人力资本产权是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

称。(分为所有者产权,归人力资本载体所有;以及经营产权,归企业或使用单位所有。) ⑧人力资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P9 2、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多选题):①自有性②生物性③时效性④创造性⑤能动性⑥连续性 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和基本功能: ①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多选) ②基本功能:获取、整合、保持、评价、发展。(多选) 4、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资源投资为主线,研究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的相互关系,掌握其基本理念和管理的内在规律,为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和改善职业生活质量,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管理效益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简答) 5、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传统与现代人事管理)的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将事作为重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 (2)传统人事管理将人视为组织的财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 (3)传统人事管理的主体是行政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就是市场运行的主体;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张凯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出现以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的新知识、新模式相对较少。进入21世纪以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否有新理论、新知识的出现呢?本文关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路径之一:人才管理;介绍“人才管理”这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及其主要内容。本文认为人才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人才管理时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人才管理 1. 人才管理新论 对中国来说,人才管理似乎不是新东西。1982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给了人才一个明确的标准: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国家人才工作会议的推动下,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人才意识初步觉醒,开始关注人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各省区市都开始重视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还成立了“人才研究所”等类似机构,人才研究所直接促使了“人才管理”概念的出现和实践。这就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才管理”。 本文要探讨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理论——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它虽然在中文名称上跟我国上世纪就出现的“人才管理”一模一样,但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阶段的人才管理,是在人力资源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催生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实践。 简而言之,我国传统的人才管理是对符合“人才标准”的人员进行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管理(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注明,“人才管理”即是指“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则更多的是一种“重视组织中的关键人物”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人才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 人才管理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要追溯这一理论的起源却很难,大概是尚未形成完整研究体系,本文结合多方查找的资料,试图简要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2.1人才管理的理论起源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 法。 3.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4.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5.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7.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公式为:Es=(△S/S)/(△w/w)。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8(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9(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1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1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2(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 1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其公式为:Ed=(△D/D)/(△w/w)。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分为五类: 14(1)需求无弹性,即Ed=0 15(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16(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17(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18(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9.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0.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第一章组织激励 1.需要:因缺乏或期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2.动机: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愿。分为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意愿来自有价值的工作本身)和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看重工作带来的报偿)。 3.激励: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从激励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负向激励 (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自我激励 4.需要层次理论:人均有五种需要,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三个层级为基本需要,主要靠外部因素;后两个层级为高级需要,主要靠内在因素。 5.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决定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决定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6.ERG 理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生存(E)、相互关系(R)、成长(G)。“挫折—退化”,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7.三重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亲和需要 ◇成就需要高的人特点: a.选择适度的风险。b.有较强的责任感。c.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成就需要的高低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高成就绩效者在创造活动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高成就需要者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经理,因为其只关心自己的业绩而不是影响他人。 权力的需要:有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喜欢竞争,追求出色的业绩。

亲和需要:寻求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8.公平理论( 亚当斯):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比。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组织内部比较和组织外部比较。 ◇薪资水准、教育水平较高的员工,视野较为开阔,依据的信息比较全面,常常以他人为比较对象,进行横向对比;而薪资比较低、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则常常作自我的纵向比较。 ◇恢复公平的五种方法 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感到报酬不足的员工降低自己工作努力程度或者要求加薪。 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 3)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 4)改变参照的对象 5)辞职 9.期望理论(弗罗姆):动机是三种要素的产物:效价×期望×工具=动机 效价:报酬数量;期望:成功的概率;工具: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10.强化理论:注重行为及其结果 11.目标管理: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自上而下设定目标,层层具体。 12.参与管理:下属参与管理,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参与管理的条件: 1)行动前,要有充裕的时间。 2)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的利益相关。 3)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知识水平、沟通技巧等。 4)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 5)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的参与。 13.质量监督小组: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的模式。8到10人,定期开会,分析问题的原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重点汇编

人力资源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 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 a)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 b) 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 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 4、人力资本投资 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的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的推动力有多强。 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为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量的概念。 人力资本,如果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与流量核算相联系的,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改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消耗;如果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表现为投入到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本在人身上的凝结 6、实践意义 1) 促进了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点

1.人力资源的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 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具体内容:以体能和智力为基础,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特质等。特征:资本性(投入收益风险),时效性,生物性,主观能动性,内耗型,持续性,再生性。 2.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 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舒尔茨创立人力资本理论。以人为载体,可用货币计量的价值要素。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 3.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运用各种管理技术与方法,以 影响员工的行为、能力和态度,从而改善其工作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实践,包括为之建立的管理制度、政策以及实施的活动过程。人与事的匹配。 做到事得其才,人尽其用,有效使用。人与人的协调合作。工作与工作的协调合作。人的需求与工作报酬的匹配。使得酬适其需,人尽其力,最大奉献。 4.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战略伙伴,行政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 推动者,文化管理者,政策制定者。 5.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战略转变:以成本为导向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转向以顾 客服务为导向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6.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是根据企业战略而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纲领 性的长远规划,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实现企业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人力资源战略要和企业战略相匹配,并服务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推动人力资源的职能转变,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为主逐步过度到战略合作伙伴。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任人唯贤,注重实绩原则,激励原则,竞争原则,精干原则,民主监督原则。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获取功能,整合功能,奖酬功能(激励和凝聚),调控功能 7.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企业内外部环 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过程8.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包括: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现有人力资源供给;设 计并评价平衡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各种方案。 9.德尔菲法是归纳专家对影响组织发展的某一问题的一致意见的程序化方法。 10.岗位评价的含义:是在工作分析基础上,对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 从工作职责、难易度大小、责任大小以及任职资格等条件出发,对岗位进行系统衡量、评比和估价的过程。 11.岗位评价指标是根据岗位评价的要求,对影响岗位业绩的各个方面或各个要 素具体为可以测定的评价因素,这种评价因素就是岗位评价指标。 12.评分法(点数法):是在选定岗位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分值 (点数)表示每一因素,并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分值,然后将岗位每项因素的分值加总,最后得到各岗位的总分值,并作为判定不同工作相对价值大小的依据。 13.职务分析:也叫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 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即从事该工作的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然后加以系统、科学的描述和规定的活动。职务分析的结果是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2019 年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一般在 7 月份开始,经济师考试时间安排在 11 月 2、3 日,各省具体报名时间、报名材料、报名费用都有所差异,想要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可以持续关 注中级考试网,第一手资讯随时更新!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或者组织所能够开发和利用的,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创 造价值或实现既定目标的所有以人为载体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A、人力资本 B、人力资产 C、人力资源 D、智力资本 2、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等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可以不断积累和更新的, 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 ( )。 A、能动性 B、社会性 C、时效性 D、开发性 3、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简史的内容,描述错误的是( )。 A、关心工人福利的主张是现代人事管理思想的来源之一 D、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事管理职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试题来源:焚题库——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可进入中华考试网——初级经济师考试题库(焚题库 )在线做题 4、 ()的出现标志着人事管理职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A、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B、人力资源管理 C、员工招募与甄选 D、绩效评估与管理 5、 ( )的实质是应当在将员工看成一种价值极高的资产的基础上,制订和执行一套完 整的计划从而借助一系列有助于组织总体经营战略实现的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整体人力资源 管理实践,来管理这些人力资产,以达到赢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目的。 A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B、人力资源管理 C、员工招募与甄选 D、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6、下列关于德鲁克的人力资源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力资源,即企业所雇用的整个人是所有资源当中最富有生产力、最具有多种才能,同时也最丰富的资源 B、改善员工的工作成效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最佳方法 C、把工作中的人力当成机械来看待 D、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质 7、下列不属于巴尼提出的成为异质性资源必备特征的是( )。 A 、有价值性 B、稀缺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