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生产与增长)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生产与增长)

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2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生产率

(1)定义

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①人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2)储蓄和投资

①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所剩余的部分。储蓄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是,储蓄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还是作用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储蓄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当可支配收入大于最终的消费支出时,储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

②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在西方国家,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济学中,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3)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①收益递减是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换句

话说,在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由于收益递减,储蓄率的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随着高储蓄率使积累的资本更多,从增加的资本中得到的收益一直在减少,因此增长放慢。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然而,达到这种长期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期。根据对经济增长国际数据的研究,提高储蓄率可以在几十年内引起相当高的增长。

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易实现迅速增长。这种初始状况对持续增长的影响有时称为追赶效应。在贫穷国家中,工人甚至缺少最原始的工具,因此生产率极低。少量的资本投资会大大提高这些工人的生产率。与此相比,富国的工人用大量资本工作,而且,这部分解释了他们的高生产率。但由于每个工人的资本量已经如此之高,所以,增加的资本投资对生产率只有较少的影响。对经济增长国际数据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追赶效应:在控制住其他变量,例如用于投资的GDP百分比相同时,穷国往往增长得比富国快。

一个经济拥有的资本越多,该经济从新增加一单位资本中得到的增加产量就越少。由于收益递减,高储蓄会引起一定时期内的高增长,但随着经济接近于更高的资本、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增长最终会慢下来。还是由于收益递减,穷国资本的收益特别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这些国家可以增长得更快是由于追赶效应。

(4)来自国外的投资

来自国外的投资采取了几种形式。由外国实体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称为外国直接投资。用外国货币筹资,但由国内居民经营的投资称为外国有价证券投资。

(5)教育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至少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要。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重要,因为人力资本带来正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例如,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会产生一些有关如何最好地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新思想。如果这些新思想进入社会的知识宝库,从而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那么,这种思想就是教育的外部收益。

(6)健康和营养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更健康的工人生产率更高。对人口的健康进行正确投资是一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更好的营养改善健康状况。

(7)产权与政治稳定

产权是人们控制自己资源的能力。保护产权,促进政治稳定是决策者加快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方法。

(8)自由贸易

通过自由贸易,各个国家可以使本国的居民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改善本国公民的经济福利。

(9)研究与开发

通过研究与开发带来的技术知识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新产品(如汽车)和新工艺(如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美国政府努力鼓励技术知识进步的两种方法是:①来自国家科学基金和国家保健研究的研究资金鼓励知识进步,并用减税来鼓励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②通过专利制度,通过允许发明者从其发明中获得利润,提高了个人和企业从事研究的激励。

(10)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生产率。人口增长使自然资源紧张、淡化了资本存量,但却促进了技术进步。

25.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生产率(productivity)

答:生产率指一个工人单位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生产率是用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有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引起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知识存量的增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等因素。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而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2.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

答:物质资本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例如,当木工制造家具时,他们用的锯、车床和电钻都是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会使企业获得成长,企业成长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便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社会资本在二者的配置和效能发挥中起着基础性的激励作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总是喜爱并追逐着社会资本,并在社会资本的滋养中创造企业经营绩效。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对其各类社会资本进行的培育、提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人、财、物、技术、信息的选择和组合的结果,更是三项资本的运动过程。在三项资本的运动过程中,物质资本固然重要,但人力资本最为关键,而社会资本则起着基础平台和粘合剂的作用。

3.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深圳大学2008研)

答:人力资本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人力资本包括在早期儿童计划、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生产人力资本要求以教师、图书馆和学习时间为形式的投入。物质资本是指对机器设备、建筑物、存货等物质的投资的积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同之处在于:①它们都需要有前期投入,都是前期投资的结果;②都能够使生产率提高;③都能带来预期收益。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物质资本是对物的投资;②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的。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发现传统的资本概念并不正确,忽视了“人”的因素及其生产能力的差别,进而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从新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与新增长理论密不可分。

4.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答:自然资源指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森林是可再生资源的一个例子。当伐倒一棵树后,可以在这个地方播下种子,以便未来再长成树。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一个例子。由于石油是自然界在几千万年中形成的,其供给极其有限。一旦石油供给枯竭,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别。美国历史上的成功部分是由于有

大量适于农耕的土地供给。现在中东的某些国家,例如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它们之所以富有,只是因为它们正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

虽然自然资源很重要,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例如,日本尽管自然资源不多,但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国际贸易使日本的成功成为可能。日本进口大量的自然资源,再向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出口其制成品。

5.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

答:技术知识指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识有多种形式。一些技术知识是普通技术——在某个人使用这种技术后,每个人都了解这种技术。另一种技术知识是由私人拥有的——只有发明它的公司知道。所有这些技术知识形式对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都是重要的。

区分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是有用的。虽然它们密切相关,但也有其重要差别。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本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用一个相关的比喻来说,知识是高质量的社会教科书,而人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的时间量。工人的生产率既取决于人们可以得到的高质量教科书,又取决于他们用来阅读教科书的时间量。

6.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

答:收益递减指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从每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比如,在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由于收益递减,储蓄率的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收益递减还有一层重要的含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易实现迅速增长。

7.追赶效应(catch-up effect)(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

答:追赶效应指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在贫穷国家中,工人甚至缺乏最原始的工具,因此生产率极低。少量的资本投入会大大提高这些工人的生产率。与此相比,富国的工人用大量资本工作,而且,这部分解释了他们的高生产率。但由于每个工人的资本量已经如此之高,所以,增加的资本投资对生产率只有较少的影响。对经济增长国际数据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追赶效应;在控制住其他变量,例如用于投资的GDP 百分比时,穷国往往增长得比富国快。

二、复习题

1.一国的GDP水平衡量什么?GDP的增长率衡量什么?你愿意生活在一个高GDP水平而增长率低的国家,还是愿意生活在一个低GDP水平而增长率高的国家?

答:(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一国的GDP既衡量本国经济中赚到的总收入,也衡量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真实GDP水平是经济繁荣的一个良好判断标准。

(2)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下降。但是GDP的增长率这一个指标并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

(3)我愿意生活在一个高GDP水平而低增长率的国家,而不是一个低水平而高增长率的国家。除非这一低GDP水平的国家经济增长特别快,而且其GDP水平将很快超过其他国家。

2.列出并说明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

答:一国的生活水平直接取决于其国民的生产率,因为一种经济的收入等于该经济的产量。生产率是一个工人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生产率有四个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1)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物质资本越多,生产率越高。

(2)人力资本是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同样是人造的或人生产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3)自然资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异,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中生产率高的必要条件。

(4)技术知识是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识可以提高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技术进步的例子是在农业中发现并采用杂交种子和杀虫剂,以及制造业中的装配线。

3.大学学位是哪一种形式的资本?

答:大学学位是人力资本。具体分析如下:

(1)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的积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与所有资本形式一样,教育代表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而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支出。但是,与对其他资本形式的投资不同,一种教育投资是与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教育成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较多的工人平均收入高于人力资本少的工人。例如,美国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比高中毕业的工人高65%。这种巨大差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得到证明。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差距往往更大,在那些国家受过教育的工人供给稀缺。

(2)正规教育增加工人的工资是因为教育使这些人更有生产率,而大学学位是受过高等正规教育的一种表现,在获取大学学位的过程中所学的技能将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所以大学学位是一种人力资本。

4.解释高储蓄如何带来高生活水平。什么因素会阻碍决策者努力提高储蓄率?

答:(1)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用于消费的支出减少了,而更多的支出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的增加引起生产率提高和GDP的更快增长。从长期来看,高储蓄率可以提高生活水平。

(2)资本收益递减会阻碍决策者努力提高储蓄率。因为随着资本存量增加,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因而储蓄率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随着高储蓄率使积累的资本更多,从增加的资本中得到的收益一直在减少。因此,资本的收益递减规律会阻碍决策者努力提高储蓄率。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

5.高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还是永远的高增长?

答:高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而非永远的高增长。原因如下:

(1)短期来看,高储蓄率引起了高增长。随着一国储蓄的增加,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资源少了,而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增加了,这就引起生产率的提高和GDP更快的增长。

(2)长期来看,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而不是永远的高增长。在长期中存在资本收益递减规律。收益递减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

减少。换句话说,在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由于收益递减,储蓄率的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随着高储蓄率使积累的资本更多,从增加的资本中得到的收益一直在减少,因此增长放慢。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然而,达到这种长期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期。

6.为什么取消关税这类贸易限制会引起更快的经济增长?

答:取消关税这类贸易限制会引起更快的经济增长,是因为取消贸易限制的作用如同技术进步的作用。

在某些方面,贸易是一种技术。当一国取消关税后,该国可以更多地进口国外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该国就以一种似乎投资于把本国优势产品变为别国优势产品的技术而获益。因此,取消了关税这类贸易限制的国家将在重大技术进步以后出现同类经济增长。

7.人口增长率如何影响人均GDP的水平?

答: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GDP越低。因为人口增长率高将使人均资本减少并降低生产率。

一国的人均GDP水平部分地由其人口增长率决定。一般而言,人口多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生产的GDP往往也大于人口少的国家(如卢森堡和荷兰)。但高人口增长率减少了人均GDP的水平。因为当劳动力数量迅速增长时,其他生产要素分摊的就少了。特别是当人口增长迅速时,用大量资本装备每个劳动力就更困难了。每个工人较少的资本量就降低了生产率和每个工人的GDP。

8.说明美国政府努力鼓励技术知识进步的两种方法。

答:美国政府努力鼓励技术知识进步的两种方法是:

(1)来自国家科学基金和国家保健研究的研究资金鼓励知识进步,并用减税来鼓励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例如,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联邦采取措施鼓励州政府发展农业教育和研究事业,主要措施一是赠予土地,二是提供经费补贴。其次是直接组织农业技术研究,美国联邦政府力图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进老品种并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农业各部门来刺激生产。

(2)建立保护发明者权益的法律制度,鼓励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首先是宪法职责的确立,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美国的开国先贤们预见技术创新对于国家命运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把建立专利制度促进技术进步作为联邦政府的职责写入了美国宪法。其次,是专利制度的确立。专利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利法的制定,二是专利执法机构的建立。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国会于1790年4月10日制定了保护专利权的第一部法律,并在1802年10月2日建立了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联邦专利局来执行专利法。

三、问题与应用

1.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物品与劳务。但本章认为,只有一国本身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时,它才能享有高生活水平。你能使这两个事实一致吗?

答:通过讨论国际贸易的好处,可以分析这两个事实的一致性。

(1)因为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可以使本国的居民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改善本国公民的经济福利。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物品与劳务。

(2)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要想取得国际贸易的好处,一国必须大量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的物品和劳务,再把这些物品和劳务出口。因此一国本身要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才能使本国居民享有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的高生活水平。所以,本章的观点“只有一国本身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时,它才能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物品与劳务”一致的。

2.假定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

a.这种变化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b.哪些社会群体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哪些群体会受到损害?

答:a.短期内,投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当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时,会使社会的储蓄增加,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生产率提高和GDP增长得更为迅速。

b.拥有资本品的人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如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人。而那些依靠政府援助的人将从这种变化中受损,因为社会减少了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这种变化会使那些因经济增长而拥有较高收入的人获益。这中间可能有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消费品行业的工人和资本家收入减少,投资品行业的工人和资本家获得较高收入。此外,有些人将减少支出来增加投资。

3.社会选择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和把多少资源用于投资。这些决策中的一部分涉及私人支出;另一些涉及政府支出。

a.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国民收入账户把学费作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按你的看法,把资源用于教育是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按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把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作为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你能区分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和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吗?

答:a.如家庭购买食物和服装是消费的私人支出形式,而个人购买新住房、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是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形式。资源用于教育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社会保险、国防和退伍军人津贴等是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修筑铁路、核电站是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老年人的医疗计划相比,青年人的医疗计划更接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吗?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可能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吗?解释之。

答:(1)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牺牲现期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

(2)如果一国国民倾向于高消费和将来的较慢增长,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

(3)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是需要用于投资而减少的消费。当一个国家的国民相对于其工作而言,接受的教育程度过高就会导致人力资本过度投资。譬如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获得的最好工作只能是经营一家餐厅,这是就是人力资本投资过度。

5.假设一家完全由德国公民拥有的汽车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开办了一家新工厂。

a.这代表了哪一种外国投资?

b.这种投资对美国的GDP有什么影响?对美国GNP的影响是更大还是更小?

答:a.这代表了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是由外国企业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

b.这种投资赚到的收入属于并不生活在美国的德国公民,因此,这种投资增加了美国的GDP。这种投资对美国GNP的影响小。

6.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十年,来自日本和中国这些亚洲经济的投资者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那时许多美国人对这种投资的出现表示不满。

a.在哪个方面美国接受这种外国投资比不接受好?

b.在哪个方面美国人进行这种投资会更好?

答:a.日本人提供了美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也就是说,利用日本人的储蓄来增加美国的资本存量,这样做可以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提高美国的生产率,因此美国接受这种日本投资比不接受好。

b.当日本人在美国进行大量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时,他们有权得到美国公司赚到的一部分利润,并以股息、红利、利息的形式把一些额外收入带回日本。所以,会引起一些收入从美国流出到日本,在这方面,美国人进行这种投资更好。

7.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年青女性的中学入学率低于男性。说明年青女性有更多教育机会会加快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几种方法。

答:年青女性有更多教育机会会加快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方法主要有:

(1)年青女性有更多教育机会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率,而且更多的知识将产生较大的外部效应。

(2)受过教育的年青女性会成为具有更高生产能力的劳动者,她们不仅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本、更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更善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3)有机会获得良好教育和合意就业的女性倾向于要孩子的数量少于那些在家庭外工作机会少的女性。因此,促进平等对待女性的政策是发展中国家降低人口增长率,也许还是提高其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

8.国际数据表明,人均收入与人口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a.解释收入更高如何引起更好的健康状况。

b.解释更好的健康状况如何引起更高的收入。

c.如何使你这两个假说的重要性适用于公共政策?

答:a.收入较高的人群有更多的机会享用卫生的饮用水、医疗服务和良好的营养等,这些都有利于其健康状况的提高。

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更健康的工人生产率更高,其收入相应也会更高。

c.这两个互为因果关系的假说有助于激励决策者采取恰当的公共政策同时实现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更好的人口健康。

9.国际数据表明,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

a.政治稳定通过什么机制引起强劲的经济增长?

b.强劲的经济增长通过什么机制引起政治稳定?

答:a.一国的政治稳定通过保护产权、维持有效的法律体系和廉洁公正的政府机构来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居民在本国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b.强劲的经济增长能改善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对政治体制的满意度,减少政权更迭,有利于维持国内政治稳定。

10.从1950年到2000年,美国经济中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从

28%下降到13%。同时,制造业的产量增长略快于整个经济。

a.这些事实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定义是每个工人的产量)增长方面说明了什么?

b.按你的看法,决策者应该关注制造业就业比例的下降吗?解释之。

答:a.制造业的产量增加,就业工人数量下降,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即每个工人的产量增加。

b.只要制造业的产量没有出现下降,决策者就不应该关注制造业就业比例的下降。制造业中减少的就业岗位可以促使工人向其他行业流动,增加经济中的总产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个工人的产量增加)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

25.3 考研真题详解

1.论述引起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北京工业大学2005研)

答:生产率是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引起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人均物质资本

如果工人用工具进行工作,生产率就更高。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称为物质资本或简称为资本。资本的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也就是说,资本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因此,资本是用于生产各种物品与劳务,包括更多资本的生产要素。

(2)人均人力资本

生产率的第二个决定要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用来表示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包括在早期儿童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

虽然教育、培训和经验没有车床、推土机和建筑物那样具体,但是人力资本在许多方面与物质资本相同。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提高了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生产人力资本需要以教师、图书馆和学习时间为形式的投入。

(3)人均自然资源

生产率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别。

(4)技术知识

生产率的第四个决定因素是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识有多种形式,一种技术是公共知识——在某个人使用这种技术后,每个人就都了解了这种技术;另一种技术是由私人拥有的——只有发明它的公司知道,这些技术知识对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都是重要的。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同时中国的国际贸易量也增长迅速。试用本章理论解释国际贸易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研)答:自由贸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1)自由贸易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把本国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地纳入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这是提高企业素质的一种最有效的刺激:一方面,出口企业不得不同外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又不能避开进口商品的竞争,这就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在出口竞争和进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自由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经济增长与自由贸易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关系。经济增长必然迫使一国去寻找新的市场,而国外市场的扩大及其所带来的新需求又会促使原有工业企业的发展和新工业企业的生产。从出口方面看,自由贸易使企业面对世界市场进行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使得生产扩大、成本降低、就业增加。从进口方面看,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的产品,往往能起到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的作用。

(3)自由贸易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自由贸易中产品的竞争归结为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是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的关键。商品的进出口往往会成为各国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直接诱因。

(4)自由贸易能够加速资金积累。要素积累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因为劳动力要素可给定是充裕甚至是过剩的,土地是给定的,因而资本要素的积累便成为要素积累的核心。自由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从出口方面看,一是出口部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二是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进口方面,进口往往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利用外国的资金引进技术和设备等。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专业化与贸易 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2.比较优势原理 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则是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 (3)比较优势与贸易 无论绝对优势如何,如果生产者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不同,每个生产者就应该专门生产其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这就是说,每个生产者都应该生产他们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然后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8.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赋税的无谓损失 (1)无谓损失的含义 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对一种物品征税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没有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 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需求和供给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供给弹性 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供给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2)需求弹性 当需求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需求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3.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1)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 随着税收的增加,无谓损失也在增加。实际上,税收的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一部分导论 第1章思考宏观经济学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23.1 复习笔记 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因为,在每一次交易中,卖者的收入必定等于买者的支出。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或总产量。由于收入等于支出,可以把经济中赚到的收入(工资、租金和利润)加总起来衡量,也可以用经济中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衡量,也就是说,收入等于支出等于GDP。 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如2013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两者的关系是: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7)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劳务。 3.几个重要概念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相互关系如下: NDP=GDP-折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 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解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的理论。流动性偏好是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较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3.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答:乘数效应指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的这种倍数放大作用。例如,如果政府支出的每1美元可以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1美元,就可以说政府购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生产与增长)

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2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生产率 (1)定义 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①人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2)储蓄和投资 ①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所剩余的部分。储蓄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是,储蓄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还是作用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储蓄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当可支配收入大于最终的消费支出时,储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 ②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在西方国家,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济学中,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3)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①收益递减是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换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篇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应用:税收的代价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26.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由经济中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金融体系使经济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出小于收入的人)流动到借款人(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人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 债券是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要求发行人(也称债务人或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债权人或投资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基本要素有偿还期限、票面利率、票面价值和债券发行者。 债券的特点:期限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2)股票市场 股票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股票与债券的差别:股票的所有者是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债券的所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股票持有者享有该公司的利润分成,而债券持有者只得到其固定的债券利息。公司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在股票持有者之前得到补偿的权利,即享有优先清偿权。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到期必须偿还,而股票则没有到期日,无须偿还。 3.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中介机构指为资金融通提供媒介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或取得专业资格的自然人,主要的中介机构有银行和共同基金。 (1)银行 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经营贷款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银行的作用:①作为金融中介机构,融通资金;②通过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存款开支票而便利了物品与劳务的购买。 (2)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并由基金管理人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将收益分配给基金份额持有人的集合投资方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 和课后习题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菲利普斯曲线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高通货膨胀率意味着低失业率,高失业率意味着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动。货币供给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或减税都扩大了总需求,并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低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的一点上。货币供给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税都紧缩了总需求,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上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的一点上。菲利普斯曲线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通货膨胀与失业的选择组合,决策者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一个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经济回到古典学派所预言的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因此长期菲利普

斯曲线是垂直的。 (3)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①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它的位置完全由自然失业率确定。因而,只有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变化才能引起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及供给冲击都会引起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升高和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决策者面临更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和有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下移,决策者面临更加有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2.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是: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而在长期中,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自然率假说使宏观经济学家可以分别研究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它是古典二分法的一种表达方式。 3.牺牲率 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预期,而通货膨胀预期又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巨大的。也就是说牺牲率是很大的。而理性预期学派则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 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可信地承诺降低通货膨胀,公众理解这种承诺,并相应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的话,那么降低通货膨胀不必经历一个高失业、低产出的时期,牺牲率可以很小。

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文案加习题答案25章

209 WHAT'S NEW IN THE SEVENTH EDITION: There is a new In the News box on “Does Food Aid Help or Hurt ?”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 ➢ how much economic growth differs around the world. ➢ why productivity is the key determinant of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a country's productivity 。 ➢ how a country’s policies influence its productivity growth 。 CONTEXT AND PURPOSE : Chapter 12 is the first chapter in a four —chapter sequence on the production of output in the long run. Chapter 12 addresses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level and growth rate of output 。 We find that capital and labor are among the primary determinants of output 。 In Chapter 13, we address how saving and investment in capital goods affect the production of output, and in Chapter 14, we learn about some of the tools people and firms use when choosing capital projects in which to invest. In Chapter 15, we address the market for labor. The purpose of Chapter 12 is to examine the long-run determinants of both the level and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GDP per person. Along the way, we will discover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productivity of workers and address what governments might do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ir citizens. KEY POINTS : • Economic prosperity , as measured by GDP per person , varies substantially around the world. The average income in the world's richest countries is more than ten times that in the world’s PRODUCTION AND GROWTH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英文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英文答案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1~2章)】 class=txt>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 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 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 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 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 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 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 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 平等 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 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 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 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 的最大预期收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 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 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 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 边际变动 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 激励 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 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 产权 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 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 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11.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即价格机制在某 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①外部性;②公共物品;③交易成本非零; ④市场特权;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 12. 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有影响时的情况,亦可理 解为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可分为正的 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13. 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4. 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15.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 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 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按物价 上涨速度不同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奔腾式通货膨胀和 恶性通货膨胀(极度);按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 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24.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PI )是反映生活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编制而成。 (1)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 ①固定篮子。计算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 ②找出价格。计算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二步是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③计算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第三步是用价格数据计算不同时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④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第四步是指定一年为基年,即其他各年与之比较的基准。为了计数,每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要除以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然后把这个比率乘以100。所得出的数字就是消费物价指数。即: 100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消费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 (2)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 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完美指标。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替代偏向。它没有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用变得较便宜的物品替代原有物品的能力; ②新产品的引进。它没有考虑到由于新物品引进而导致的单位货币购买力的提高; ③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这个指数由于没有衡量出物品与劳务质量的变动而被扭曲。 由于存在这些问题,CPI 高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 2.GDP 平减指数 GDP 平减指数是名义GDP 与真实GDP 的比率。由于名义GDP 是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现期产量,而真实GDP 是按基年价格评价的现期产量,所以,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现期物价水平。 GDP 平减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的差别: ①一篮子物品不同。GDP 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只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②各种价格加权计算方法不同。GDP 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产出的物品和劳务与基年同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宏观课后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宏观课后答案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class=txt>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 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 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 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西北大学2008研)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 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 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理 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 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 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 水平越低。货币数量论还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即认 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货币数 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 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2.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nominal variables real variables) 答: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 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3.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西北大学2008研)答:古典二分法指古典模型中将名义变量与真 实变量进行理论划分,从而使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的一种分析 方法。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真实变量是用 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