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标准版)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标准版)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标准版)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

的应用(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标

准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

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

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彭水渔塘新村A、B 栋综合楼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地址:彭水县汉葭街道渔塘社区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计划工期:工程总工期约450 日历天。 施工面积:商业7868.82 m2,A 栋22310.45m2、B 栋10729.96m2 。 总高度:A 栋:93.200m、B 栋:45.800m。 层数:A 栋27 层/吊2 层、B 栋13 层/吊 2 层。 标准层高:3m 1、地形地貌 该项目区域原始地貌为原车站旧房地基,地形平坦,东面为抗滑桩毛 石挡墙阶梯两台,西面为邻鱼塘街面,南面为居民住宅楼,北面为渔塘上 红砖厂道路,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址构造上位处郁山背斜西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3 度∠41 度。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底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 在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处砂岩中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①组产状48 度∠80~85,微张~闭合状,延伸长1.5~2.5m,间距一般3~5m,局部充填泥质,结构面结合差;②组产状110 度∠65~70,呈微张~闭合状,延伸长5~10m,间距一般 1.5~2.5m,裂面平直,结构面结合差~一般。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③层面产状293度∠41 度间距0.3~0.6m,层面平直,结合差。 3、地层岩性 1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彭水渔塘新村 A 、B 栋综合楼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底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 残破积含块石粉 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页岩。 整个场地下伏层为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 T 1J )组灰岩,灰白色、 褐灰色,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类矿物,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地表岩 溶多以溶沟、溶槽为主,多沿构造线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4、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 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滑坡、 崩塌、泥石 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5、持力层及基础形式 拟建场地内已经存在的人工填土和含块石粉质粘土在场地内分部较 零星, 且厚度变化大, 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基岩厚度较 小,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 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选择在中风化基础持力层, 基础型式为机械旋挖孔 桩和人工挖孔桩。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三、沉降观测的等级确定 该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均为机械旋挖孔桩和部分人工挖孔灌注桩, 甲级 基础设计。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 《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 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 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 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0.5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 ±0.3mm 。 2 重庆江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罗恒飞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罗恒飞 发表时间:2019-09-10T16:58:56.14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4期作者:罗恒飞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物的大量施工建设与开展,施工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物的大量施工建设与开展,施工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筑物有效地实时观测和监控,我国的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本文主要就是根据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的现状,来探讨沉降观测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建筑物施工;沉降观测;技术方法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发展,很多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研发和探索中,其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科学家研究出来了沉降观测技术的运用,通过从过该技术的运用实施,可以对高层建筑有效的观察,从而分析建筑物的现状,实现质量监控。 二、引起高层建筑沉降的原因 因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尤其是高层建筑。故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行管理期间需要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为今后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积累资料。由于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太中城市的土地价格飞涨,从每亩几十万元涨到几百万元,致使高层建筑一栋挨着一栋,使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实施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给测量工作者增加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 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有些地区地基土成分是很复杂的,并不是由单一的匀质材料构成,但通常设计中常作简化假定,为计算方便将其单一化理想化,表达为土的压缩模量、容重和密实度等,通过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实际有较大误差,因此,难免会造成高层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 2. 地基处理方法选取不当。不同的地基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而且对不同的工程要求处理的效果也不相同。地质条件随着地区的变化较大,就算同一地区的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同一工程不同部位地质条件也可能不同,因此,采用地基处理方法应慎重选择,通常在丁程中可能要用到多种地基处理方法,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可能会用同一方法处理不同软弱地基,从而导致差异沉降。 3.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因地质勘探不细,未发现地下的某些如暗洪、坑洞等不良地质现象,从而未来得及在施工中妥善处理,或是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方案违反相关规程、施T 质量低劣、相邻基坑影响、对地基上保护不力以及补救措施不力等问题也易导致高层建筑物发生沉降。 4. 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在建筑物建成使用后,遇到由于l 临时的大量的地面堆载而引起局部下沉,或是因为地下水管的大量漏水引起地基局部下沉,另外还有相邻新建筑产生的影响等。 5. 设计计算不当。在具体设计计算过程中,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不当,或是一些人为的计算方法选择不当,会造成误差。此外,设计者会对承受外荷载较大的部分进行精确计算,而往往对外荷载较小的部分采取估算方法,并且富余量较大,这也会造成基础沉降。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4.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 ~ 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四、沉降点的布设方法 按照甲方的要求,在该楼周围的每栋建筑物上布设了1 个沉降观测点。根据该楼的构造特点,沉降观测点必须布设在受力最大的柱子上。如果在地上1 层布设沉降观测点,沿该楼四周的柱子布设沉降观测点,方便观测,但沉降观测点不在受力最大的柱子上,沉降观测就不能全面反映整栋楼的沉降情况;沿该楼四周的柱子及内部受力最大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内部柱子上的沉降观测点在装修期间很难观测得到。因为负一楼是车库,装修期间不影响沉降观测的进行,所以选择在负一楼该楼四周的柱子及内部受力最大的柱子——群楼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在该楼周边的拐弯处的柱子上、在两拐弯点之间每隔10m ~ 15m 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在该楼内部每栋住宅楼的拐弯处的柱子上、在两拐弯点之间每隔10m ~ 15m 的柱子上布设沉降观测点,该楼的柱子上总共布设了35个沉降观测点。这样布设沉降观测点既保证全面反映整栋楼的沉降情况,又能保证沉降观测的顺利进行。 五、沉降观测程序及步骤 1. 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建立水准控制网。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 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问距不大于100m。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2. 设置沉降观测点。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设置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闲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火厶观测意义。一般按没计要求布置。若设计无要求时,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m ~ 15m 或每隔2 根~ 3 根结构柱上。 3. 确定观测次数和时间。沉降观测次数建筑施工结构层每加高1 层~ 2 层观测1 次,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1 次。整个施工期间的观测不得少于5 次。雨后和冬期过后应补充观测。施工过程中如停工,在停工及复工时应各测1 次。建筑物竣文献标识码:A 工后,一般情况,第1 年观测3 次~ 4 次,第2 年观测2 次~ 3 次,第3年观测1 次,直至稳定为止。

研究高铁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研究高铁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高速铁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而高铁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在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沉降观测技术在高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发展状况。 关键词:高铁;沉降观测技术;应用;发展 1、前言 沉降观测是通过测量物体的高程变化以反映其沉降量的一种测量途径。高速铁路要求的是高速度、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因此客运专线沉降观测不同于一般的水准测量,精度技术要求较高,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保证工后的“零”沉降。由于结构物的沉降量一般都比较小,如果测量精度不高,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建筑物沉降量的大小及规律,如果出现严重沉降变形,将会对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确保高铁桥墩和路基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寿命,我们必须将沉降观测运用到对高铁客运专线的施工中,以保证高铁顺畅运营。 2、沉降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2.1、作业要求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高舒适性对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mm,路桥、路隧结构物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5mm,并且必须经过分析评估满足要求可铺设无渣轨道,铺设后继续观测1~3年。 2.2、观测精度 路基观测桩,沉降板及桥涵隧道观测桩均按二等变形观测(及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精度宜达到±0.1mm,读数保留0.01mm。单点沉降计则采用振频弦频率检测仪自动采集系统进行测量,精度达到测量值的1%,灵敏度不低于0.02mm。剖面沉降管采用剖面沉降仪进行测试,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8mm/30.m,灵敏度为0.01mm。 2.3、观测及采集数据方法 对于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等电子元器件,采用人工智能读数仪及电脑自动采集两种方法,较为快捷,对于路基沉降板和路面观测桩及桥涵隧道观测桩标,采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注意测量闭合。 2.4、桥墩沉降观测 在桥墩和承台上分别设置观测标;承台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一般设置两个观测标,墩身的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一)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一)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1 施工测量 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 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网由甲方和中冶集团沈阳勘察研究总院提供,3 号楼由○B 、○J 、○1 、○37 轴、4 号楼由○D 、○L 、○1 、○35 轴方向构成矩形平面控制网,依据矩形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地下室轴线,地下室放样依次为依据。详图见后附图。

由于3 号楼在地下室以上分成四段施工,所以控制网要加密,在-0.9m 的板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以此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距○2 、○18 、○36轴1m 平行线和距○D 、○J 轴1m 平行线的交点A、B、C、D、E、F 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四段放样。整个建筑物的控制点上层留臵300mm×300mm预留洞,传递各轴线位臵。 由于4 号楼在地下室以上分成三段施工,在-0.9 的板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依次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

距3、11 轴1m 平行线和距B、J轴1m 平行线的交点A、B、C、D,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段放样。距12、25、33 轴1m 平行线和距D、L 轴1m 平行线的交点E、F、G、H、L、J,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二、三段放样。 1.2高程测量 标高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来控制标高。注意结构与建筑标高的不同。对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应就近引测一较为永久的标高复测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水准点及绝对标高由加方提供,位臵在迎宾路的四川天府酒店对面路桥栏杆台上。绝对高程为8.078m。3 号楼、4 号楼±0.000 引测在售楼处和营房墙上,并用红油漆标注,用来控制地下室高程测量。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WORD格式可编辑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1)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2) 五、观测周期 (3) 六、沉降观测 (3)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4)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5) 十、测量管理制度 (5)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七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第壹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 (1) 1概述 (1) 2施工场地平面控制测量 (2) 3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7) 第二章施工测量方案的选用 (8) 1测量依据 (8) 2测量仪器的选用 (9) 3建立平面控制网 (9) 4建立高程控制网 (11) 5控制网复核 (12) 6桩基阶段测量 (12) 7基坑开挖阶段测量 (13) 8测量准确度保证措施 (13) 第三章沉降观测 (14) 1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14) 2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15) 3沉降观测年限及成果分析 (16) 4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的成果 (17) 5沉降观测质量保证措施 (18) 第壹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 1、概述 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且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和选用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俩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能够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1.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和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2、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2.1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和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壹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往往不壹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和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11-1所示,设xoy为测量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 o、y o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设已知P点的施工坐标为(x′P、y′P),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 P、y P): (11-1) 如已知P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 (11-2) 2.2建筑基线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 四、沉降观测 (2) 五、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5) 六、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6) 七、测量管理制度 (6) 八、附图一 (7) 一、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BJ0l-21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建设,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武汉华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海南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基地办公楼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南侧(南渡江桥头),兴建一幢14层高的办公楼(框剪结构),楼总高度49.2米(建筑),其中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层高为5.1米,1层为办公楼门厅、消防控制中心及弱电机房等,层高为4.8米,2层为办公楼的水泥实验室、土工室等,层高为4.2米,3层为水运检测实验室、屋顶花园等,层高为3.6米,4至13层为水运结构模拟检测室、公路检测模拟实验

室、化学试验室、普通办公室、档案室等,层高为3.3米,14层为多功能厅、会议室、资料室等,层高为3.6米。建筑物总长40.3米、总宽23米(不包括地下室)。项目总建筑面积11804.9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812.44平方米、地上建筑8992.49平方米。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 0.3g,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主楼框架二级、主楼抗震墙一级。 本工程基础设计为甲级建筑桩基,桩端持力层选用第4层贝壳碎屑粉质粘性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000KPa。桩选用预制预应力高强砼管桩,管桩选自国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型号为PHC-500AB125-25,管桩外径为500mm,壁厚为125mm,本工程总桩数为265根。基础采用承台、地梁基础,承台厚度分为1000mm、1200mm、1300mm、1500mm,地梁的梁高分为500mm、600mm、650mm、700mm、800mm,底板的厚度为500mm。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见附图一。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8米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东、西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设在东北侧,西侧设复核控点。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根据海口市规划局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本项目是单栋建筑,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经纬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1#~19#住宅楼 2、工程地点:银川市金凤区,规划七号路南侧,正源北街东侧, 四号路西侧。 3、建设管理方:宁夏银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工程规模:该项目拟建19幢住宅楼,层数为18层~28层, 住宅建筑面积约为246541.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剪力墙结构。 二、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三、目的和意义: 高层建筑物属于高耸建筑物,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将使高层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在重载作用下,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高层建筑物更加倾斜, 给高层建筑物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实施高层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可以及时评估高层建筑物基础是否稳定,分析基础不均匀沉降产

生原因,及时提出处理应对方法,确保高层建筑物安全施工。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以便能够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静荷载或动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沉降程度或沉降趋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1、人员组织 为保证监测工程的顺利进行,选派监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精湛测量人员,组成监测小组。 人员组织构成表 2、仪器设备的要求及配备 2.1、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 2.2、监测设备应具有稳定性; 2.3、设备应具有自动采集功能,已确定相应的测量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 主要仪器设备配备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24T15:30:02.3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梁泉 [导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大量减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伴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大城市中出现了大量高层建筑。天津市测绘院天津 30038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量一旦超过一定范围,将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为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沉降观测技术,为建筑施工提供精确的沉降参数,避免高层建筑施工出现误差。本文简要阐述了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明确了沉降观测技术的具体施工步骤,并就如何提高高层建筑沉降准确度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研究 近年来,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大量减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伴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大城市中出现了大量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可靠的沉降观测参数能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技术指标,对建筑施工完成后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研究非常必要。 1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概述 1.1 沉降观测的原则 为了保障测绘工作的有效性,沉降观测过程中应当遵循“五定”原则:一、沉降观测基准点、工作点、观测点的点位要稳定;二、使用的仪器设备要稳定;三、观测人员在观测过程中的操作要稳定;四、观测时的外部环境要稳定;五、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1.2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熟悉观测程序、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首次观测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校正,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使用一定时间后也要进行检校。整个施测过程选用的仪器设备保持一致。第二,施测人员要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不同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配合,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开展观测工作,待观测结果成像清晰、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第三,观测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每一次的观测环境要尽可能保持一致。第四,每一次的观测要一次性完成,并且需要定期对测试数据进行检核计算。第五,在雨季前后要联测,以便获得水准点标高的变动情况,避免产生误差。第六,需及时将观测到的沉降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遇到建筑物24小时内连续沉降量超过1mm的情况,必须马上停止施工。 2沉降观测技术具体实施步骤 2.1 建立水准控制网 开展沉降观测,首先需要建立水准控制网,可以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方案,按照布网原则建立水准控制网,可依据城市导线点选择水准点,然后对各个水准点的高程进行计算。水准点的布设要点如下:第一,是建筑周围水准点个数需大于3个,且其间距小于100米;第二,在场区内架设的仪器需要能够后视2个或以上的水准点,且要求水准点能够构成闭合图形;第三,水准点设置的位置要不处于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内,且埋设深度需超过1.5米。后续需要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进行平差计算,得到各观测点的高程,进而计算得到沉降量。 2.2 设置沉降观测路线 建立好水准控制网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科学设置沉降观测点位置。一般来说,沉降观测点设定的位置要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在建筑周围分布均匀,纵横向要对称,相邻点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5~30m范围。最后,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需要规划好一条固定的观测路线,并设置好相应的标记桩,以便最大程度地确保观测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2.3 沉降观测 在观测点建立等相关施工稳定后,就需依照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进行首次沉降观测,观测时需要从高层建筑的最底层开始,在底层开始的纵横轴线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临时的沉降观测点,待稳固后进行观测。第一次的观测数据是之后观测进行比较的基础,精度要求极高,因此观测人员必须予以重视,通常根据工程的具体状况可使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在同期观测至少两次后统计均值作为首次高程,以便提高观测准确度。 2.4 统计汇总 完成基本的观测之后,统计人员需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相关处理分析,具体可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沉降量,从而得到相应的建筑物沉降情况。之后可由专业人士整理分析,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汇总,以便方便施工人员查看,为其下一步施工提供一定依据。此外,为了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还需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建立下沉曲线坐标,以观测时间为横轴,纵轴上半部与下半部分别为荷载值和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第二步,将各观测点对应观测周期统计的沉降量和荷载值分别画于坐标中,并将其连接起来,从而获得沉降曲线。最后,通过上述的统计结果,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其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以便正确地指导下一步施工。 3提高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准确度的策略 3.1 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 学用合理的仪器设备是提高观测精度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观测设备的选用,尽最大可能保障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确保测试仪器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通常来说,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精度需要把控在10-3范围内,测量误差应控制在变形值的0.1以内,这种精度要求相关检测设备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因此,在实际施工测量时,通常使用S1或S05级的精密水准仪,并选择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较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企业必须引进先进的精度较高的测量设备,从而提高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度。 3.2 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和观测时间 观测点位置是影响沉降观测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重视沉降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在选择其具体位置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1.doc0

测量放线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常青花园站幕墙工程。 (2)工程描述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常青花园,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幕墙高度35.7米,幕墙工程总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幕墙类型:石材幕墙、明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铝合金窗、铝合金格栅。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3)《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4)《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 (6)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三、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以便及时纠正。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四)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掌握本工程的难点和重点是确保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及后续施工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2)熟练使用各种仪器,掌握其质量标准。 3)对各种仪器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定与校核。 4)熟悉总包单位的基准点,控制点线的设置情况。 5)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结构特征确定轴线基准点布置和控制网形式。 6)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7)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8)测法要科学、简洁,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 9)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合格后请工地质量检查部门验线合格后报请监理验线,合格后再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10)钢尺量距进行“三差”改正;经纬仪测角进行“正倒镜”法;水准仪测高程采用附和或闭合法,采用串测或变动仪器高;全站仪测点换站检查。 (五)测量方案 (1)测量时间宜选在无风上午7点到10点。 (2)采用实体模拟技术,运用建筑三维模型和电脑计算机,对幕墙施工测量放线数据进行准确计算,进行仿真放线复核,确保测量放线精度; (3)组建专业测量小组,选用先进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经纬仪、激光垂直仪,采用内引内控法和外引外控法进行放线、复核; (4)运用经纬仪测角法对四边形幕墙平面进行施工放线。 为保证测量放线精度,确保工程质量: 首先,确立本工程的一个基准,多轴线为基准势必存在一些偏差(而幕墙各项偏差均在±1mm之间),为了克服这一难点,在本工程的轴线确认无误的前提下,利用幕墙公差,在合适的位置设立参照基准轴线,反复核对无误后,确立为辅助基准轴线,以此来达到施工的高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