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房龙《〈宽容〉序言》

读房龙《〈宽容〉序言》

读房龙《〈宽容〉序言》
读房龙《〈宽容〉序言》

读房龙《〈宽容〉序言》

“无知山谷”:一个象征段崇轩人类社会跨过了艰难曲折的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世纪之交,人们曾对新的世纪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希望这是一个和谐、合作、发展的世纪。但两年过去了,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人们美妙的想像。新的世纪并不安宁,血腥的冲突与战争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惨事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以暴易暴”战争仍在继续,少数霸权国家总想以自己的“单边主义”取代“多极格局”而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国家、民族、宗教、地区之间,似乎更加你争我夺,不能宽容了。荷裔美籍历史学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著作《宽容》,他在这部书中,以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以社会和人是否宽容为标尺来感受和理解历史变迁,勾勒出一条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的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他“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导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己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在全书的“序言”中,更是创造了一个“无知山谷”的形象世界,描绘了两种思想和行为的殊死斗争,勇敢地倡导和呼唤人类的“宽容”精神,并预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在20世纪20年代,房

龙就有这样的思想远见,确实弥足珍贵。但是,“宽容”精神何其困难,也许它永远只是一个理想。《宽容》序言中“无知山谷”发生的故事,成了一个永久的“预言”故事。一部历史著作的“序言”,一般的做法是要从理论、概念和写法等方面入手的。而房龙却不落俗套、别出心裁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把复杂的思想转换成了生动的形象。“形象大于思想”,由于这形象饱含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内涵,又使这形象上升到了象征高度。“无知山谷”的故事象征了人类文明“宽容”与“不宽容”的激烈而漫长的斗争,预示着人类历史的艰难演进。作为一个概念,房龙所谓的“宽容”,绝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思维、心胸、姿态等等,而是指一定的社会和人们容许别人有思想和探索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这篇“序言”生动、好读,意味深长,把它独立出来,又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哲理诗。房龙创造的“无知山谷”,没有年代,也不知在何地。这种时空的不确定性,使它具有了一种超然的普遍性和象征性。村民们依靠千年的律法和古书以及一代代人的经验积累,来建立他们的社会规则和生活理念,多少年来,没有人敢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秩序,也不知山谷之外有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但它的内部总有一天会产生“叛逆者”来打破陈腐的社会秩序;它也禁不起任何自然灾害的袭击,灾害一来,就会土崩瓦解。请不要以为这是

消逝了的历史遗迹,它只是作者的一个象征,象征一种封闭、落后、专制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环境其实到处都有。它可能是一个单位和村庄,也可能是一个地区和国家。落后的地方有,发达的地方也会有。“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事实上的统治者、立法者、执行者。他们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人,组成一个统治集团。他们成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并将其奉为“圣经”、当作律法,而解释权、执法权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教导村民要乐天知命,不要对外面世界有任何想像和幻想。他们对试图走出山谷的青年人毫不留情地进行法律制裁,极力维护着“无知山谷”的古老秩序。他们是最专横、最“不宽容”的一伙老人,绝不容忍年轻人有冒险行为,甚至不允许你有思想自由。但当他们拼死维护的山谷部落遭受天灾之后,他们也跟随年轻人仓惶出逃,去寻找新的家园了,这又显示了他们人性的虚伪。“村民们”的形象具有两面性。在守旧老人的严酷统治下,他们麻木无知,自满自足,享受着所谓的“天伦之乐”。他们窃窃议论着“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坚定地站在守旧老人的一边,凶狠地惩罚他们同类中的“先驱者”。但面对家园被毁、饿殍遍野,他们冲破老人们的阻挠,毅然走上“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当他们踏着“先驱者”的足迹,找到新的家园后,他们改变了对先驱者的看法,追悼先驱、继承遗志,开创着新的生活。这又表现了他们真

诚、革命的一面。“宁静”“幸福”的“无知山谷”,其实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反叛和斗争。一代代的年轻男女,“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他们不是摔下山崖,就是被活活处死,山脚下已经“白骨累累”。那位年轻的“漫游者”“先驱者”,就是这许多男女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没有屈服于守旧老人的恐吓、劝说,悄悄走出部落,四处漫游,筚路蓝缕,踏上一片新的土地,看到有同样血肉的男男女女,目睹了“光彩夺目”“细心雕琢”的城市,他没有自私地一个人走进城市,而是又长途跋涉回到山谷,他要把发现的“新大陆”告诉村民。他的出发、见闻,无疑证实了千年不变的古训的荒诞,无疑粉碎了守旧老人们的愚民政策。因为人们一直不怀疑守旧老人说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得到了最严酷的惩罚--重石砸死、抛尸山脚。这位“先驱者”在专制制度下献出了生命,他没有实现自己“带领”大家“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的愿望。“不宽容”的制度和“守旧老人”,又使“无知山谷”落后、愚昧了“很多年”,最后竟导致了在一场特大干旱中的村毁人亡。但是,也正是当年“先驱者”在探险中的一堆“石子路标”、一条“火烧通道”,把残留的村民引出了大山,找到了新的牧场。这时,村民们才终于认识到:先驱者“对了”,守旧老人“错了”。“不宽容”的社会和老人,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惨重

的代价告诉人们,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都要宽容不同的思想行为、乃至异端邪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向封闭、僵化、死亡,找到更开阔的新生之路。“不宽容”其实源于人们自私、狭隘的本性,而自私、狭隘的人性最容易导致的是对立、冲突、斗争乃至战争。因此,“宽容”作为人性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它就显得格外难得、珍贵。而漫长的人类历史证明,“宽容”是人类进步的福祉,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宽容”,克服“不宽容”。今天,我们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努力向民主、自由、科学迈进,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元,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不宽容”能否更多更快地转化为“宽容”呢?(山西太原市山西省作家协会)共同的自审之镜读房龙的《序言》让我最感惊异的是,作为一个荷裔美国学者,讲得却似乎就是我们民族的事情,看来人类确有着相同的生存境遇。通过作者提供给我们的这面共同的自审之镜,我们得以更清楚地反观我们自身,并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无知山谷”,多么像我们民族的栖身之地啊。封闭性是“无知山谷”的一个显著特点:“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永恒的山脉”挡住了人们外出的脚步,也挡住了人们往外看的视线。这“永恒的山脉”既是一种有形的存在,更是一种无形的隐喻。就拿我们民族来说吧:我们民族是一个大陆性民族,大陆性的自然生存环境固然限

制了我们出行的脚步,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更是那无形的“永恒的山脉”,把我们死死地束缚着。安土重迁已经内化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种封闭性的生存境遇中,随遇而安、安贫知足就成为人们的一个显著的精神特征:“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同时,由于随遇而安、安贫知足,人们没有不满,没有激动,更不会有如现代西方海德格尔氏所说的“烦忙”与“烦心”,有的只是“宁静”。也由于随遇而安、安贫知足,尽管生活极为粗陋,但人们却仍然感到“幸福”:“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我插队时山村乡亲们的生活图景:他们与世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人一辈子没有去过县城,没有见过火车,他们想像中的京城的帝王生活,也只是一袋子白面一袋子大米而已。这样的生活,在过去的古诗词中,却被反复地咏唱为田园风光、田园之乐。就说我们自己吧,尽管生活在今天,尽管生活在城市,但也会时时地痛感到,由于随遇而安、安贫知足的惰性,我们不也是明明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仍然不肯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仍然不肯让外面世界的精彩照射进来吗?由于封闭,由于天人合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现代知识之风就吹不进来,经验就成为知识的主要来源,于是,辈分高的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权威,辈分的位差也就与价值的是非高下画

上了等号,与年辈相关的历史、传统也就成为高不可及的永远正确的存在:“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这样的状况,不要说在我们民族的过去,即使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不也是屡见不鲜吗?这样的封闭、沉滞,自然与生命鲜活的天性是相违的:虽然“守旧的老人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青年人毕竟向往着新的天地新的生活。在二者的对抗中,封闭、沉滞的无知山谷,被撕去了宁静、幸福、田园风光的温情面纱,露出了愚昧、野蛮、吃人的真实面目:“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那些“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的人,“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你看,这多么像一幅对我们民族那些求新者的命运写真。而尤其让我感到惊心动魄的是,为了大众谋求新路的创新者却死于大众之手:“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你看,这多么像鲁迅笔下夏瑜的命运。但是,无论怎样缓慢,历史、生命总是要向前发展。封闭的系统,没有调节自身内在矛盾的能力,不能激活自身的活力,最终只能在生存的绝境中,走向自身的崩溃:在“一场特大干旱”后,当“潺潺

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庄稼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饿殍遍野”,“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时,终于,“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只有在这时,“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你看,这多么像我们民族走过的历程,我们的民族不正是在最后的绝境中,才终于走向了现代化的进程么?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就是这“投奔陌生世界”的开始。在房龙提供给我们的自审之镜中反观自身后,我觉得还有几点值得我们继续加以反思:

形象。这里的老人自然不是指生理意义上的老人,而是文化意义上的老人。老人总是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汲取思想资源,总是从历史与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所以,在文中,当无知山谷已经濒临绝境时,他们却“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同时,相对来说,老人在社会中,总较青年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临近人生暮年,人生欲求不是太多太强烈,对社会要求也就不是太多,所以他们总是安于社会现状,不肯对社会作新的变革,或者反对对社会作新的变革:“他们已经很老了,只要一点食物就足够了”,“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守旧老人错了”,“守旧老人撒了谎”。如此,人生总是要从青年一步步进入老年,但同时,人生又要防止自己从青年一步步进入老年,对于事业有成者更应如此。大众

形象。寻求新知的先驱者、漫游者为了大众利益却死于大众之手,此种悲剧古今中外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先驱者、漫游者总是因行走步履早于大众而成为与大众相异者,成为大众的异端。想想前几年,我们不是还对个体经济的经营者心存偏见么?我们不是还对新的人生形态心怀偏见么?如此,我们对与大众相异者,对于异端者,要有宽容的胸怀,要禁绝暴力的手段,才不至于一再地愚蠢地“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一再地事后“的确很内疚”。先驱者、漫游者形象。先驱者、漫游者注定是牺牲的命运,即使在最开明的时代,也是如此。谁要作先驱者、漫游者,谁就要有承受牺牲、孤独的精神准备。在今天的变革时代,也是如此。最后,我们在文中看到,之所以走出了无知山谷,是因为绝望境遇中的彻底失望所致。一个封闭的系统,总是在其失去了最后的活力、生机后才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而这活力、生机又总是与人的基本生存密切相关的,明乎此,我们对十年浩劫过后中国社会的必然转型,对今日市场经济所焕发出的新的动力,当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就是这样,读《序言》,仿佛是在读我们自己的历史,读我们今天的现实,读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感谢荷裔美国学者房龙以《序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面共同的自审之镜。(山西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3.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4.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地看待问题。【难点】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资料】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新知书城有《人类解放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还有一本关于房龙的书《房龙图话》,学生可作浏览了解)。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德育渗透】从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看,反动分子总是采取蛮横的态度、凶残的手段扼杀真理,但真理是杀不死的。如果我们对于异见多些宽容,人们就会少付出些牺牲,社会进步就会加快。【课时】1课时【课型】多媒体【教学程序】一、导入提到宽容这个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对了,是人的胸怀。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那么,你对宽容有何看法?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再看几种说法)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容谅解,这就是宽容。对待生活中的摩擦,为什么不放宽胸怀,以多一点的空间来容纳别人呢?所以,我们呼唤宽容。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中作者所说的宽容与我们刚刚讲到的有何不同?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宽容的内涵的?人类历史发展中对异见的宽容。提到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而房龙却从宽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到底如何说明,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宽容〉序言》,或许能

《宽容 》序言

《宽容》序言 作者:房龙 [自读导言] 序言,一般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过程,有时也交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著作。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特点,好像是散文诗,又像是哲理 性散文。作者以巨大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的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 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阅读本文,要注意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 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 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三十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 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搜寻着不久以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我的世界只是父亲的花园。

房龙《-宽容-序言》鉴赏说明:课文主旨、历史的归纳与思考

房龙《序言》鉴赏说明:课文主旨、历史的归纳与思考 《序言》鉴赏说明 《宽容》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再版。这本书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应该宽容。课文是这本书的序言。序言一般说明写书的经过,但是本文却独出心裁,虚构一个寓言故事,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典型化,形象地概括了人类进步的旅程中,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 一、主旨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守旧和革新两种思想、势力就一直在进行斗争,有时是激烈的大规模的流血斗争。人类历史上很多斗争,并不是国家、种族之间,因为种种矛盾,产生冲突,而是往往源于国家、种族内部,对异见的不宽容,进而迫害甚至屠杀。更可悲的是历史的轮回,也许“守旧老人”曾经也是革新者;胜利的“智慧老人”也许有一天也会成为“守旧老人”,不知道是否会对后来的先驱者持宽容的态度。虽然作者没有明确指出这样的轮回,但是无数历史事实,已经为这样的前景提供了例证。为了人类能在和平的环境中进步,思想的争辩和交锋,不要以流血的方式进行,所以作者提出“宽容”的希望。“宽容”本身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思想的自由、宽容的政策,是人类脱离野蛮,走向成熟的必然。 二、历史的归纳 守旧和革新的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行的一个巨大动力。课文以“无知山谷”中“守旧老人”、普通人、“先驱者”等寓言人物,形象地阐述了这样的斗争。 1.守旧势力 他们的代表是“守旧老人”,在“无知山谷”中,他们拥有绝对的精神权威,这种权威是由一本“神秘莫测”“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古书”所赐与的。因为“无知”,因为思想上的困乏,“无知山谷”中的人虔诚地相信“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的“祖先的智慧”。“守旧老人”并不是欺骗者,因为他们在精神上已经臣服“祖先的智慧”,和那些装神弄鬼的骗子不同,所以才能在“无知山谷”中得到众人的尊重,才能靠精神权威使众人“和睦相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而是以对“祖先的智慧”的盲目服从,产生一种使命感。 所以,当一个“先驱者”破坏了山谷中的宁静,“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守旧老人”们自然要给他以“应有的惩罚”。对于一个“丧失了理智”的“疯子”,没有什么好怜惜的,“杀一儆百”。生命对于思想的专制来说,实在是不值得珍重的东西,更何况这样对生命的毁灭,是建立在维护“神圣”的不可“亵渎”之上,具有精神上的“伟大的意义”。罪恶往往借崇高之名肆虐,历史就是这样沉重,甚至黑暗。

房龙《〈宽容〉序言》基础知识练习与参考答案

房龙《〈宽容〉序言》基础知识练习与参考答案房龙《〈宽容〉序言》基础知识练习与参考答案? 《〈宽容〉序言》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ǐ)婉(wǎn)蜒深邃(suì)弥(mí)天大罪? B.亵(xiè)渎颤(zhàn)动禁锢(gù)坐以待毙(bì)? C.眸(móu)子诅(zǔ)咒潺潺(chán)饿殍(fú)遍野? D.扼(è)杀内疚(jiù)绵亘(gèn)娓娓(wěi)动听 2.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波澜余裕叨唠荒芜人烟 B.枯竭雕琢肃穆荡然无存? C.疆界掂记恐怖能工巧匠 D.牲蓄纠缠浅薄必恭必敬 3.下列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是圣诞之夜,无法回家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伦之乐。? B.今天,张敏迟到了,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她想辩解又不敢,只好逆来顺受。?

C.各处主仆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声。? D.碰见刘祥,我好不尴尬,这时吴明走过来向我借书,我趁机走开,这才转危为安。 4.填在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 ②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 ③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地站在守旧老人的周围,鸦雀无声。? ④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 A.苦思冥想胆大妄为毕恭毕敬纠缠不休? B.想入非非胆大妄为默默无闻刨根问底? C.苦思冥想死有余辜毕恭毕敬刨根问底? D.想入非非死有余辜默默无闻纠缠不休? 参考答案? 1.D(A 婉wān ;B 颤chàn;C 殍piǎo) 2.B(A荒无人烟;C 惦记;D牲畜) 3.C(A“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B“逆来顺受”指遇到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隐忍而不抗争;D“转危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本篇序言的特点。 2、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含其中的哲理。 2、能对抽象和含蓄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 【德育目标】 1、理解文中所提倡的“宽容”的内涵。 2、学习先驱者的勇于怀疑、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含在故事中的哲理。 难点:文章主题的把握及抽象、含蓄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自读课文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文章的内涵;它不同于一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一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故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容量。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 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林则徐有这么两句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海有宽容的精神,故能成其深。“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宽容是一种胸怀,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对待新生事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房龙的作品,在他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去体验宽容。 二、介绍作者房龙及其作品 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作品有《宽容》、《房龙地理》、《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它不同于一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一书的主旨。

读房龙《〈宽容〉序言》

读房龙《〈宽容〉序言》 “无知山谷”:一个象征段崇轩人类社会跨过了艰难曲折的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世纪之交,人们曾对新的世纪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希望这是一个和谐、合作、发展的世纪。但两年过去了,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人们美妙的想像。新的世纪并不安宁,血腥的冲突与战争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惨事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以暴易暴”战争仍在继续,少数霸权国家总想以自己的“单边主义”取代“多极格局”而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国家、民族、宗教、地区之间,似乎更加你争我夺,不能宽容了。荷裔美籍历史学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著作《宽容》,他在这部书中,以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以社会和人是否宽容为标尺来感受和理解历史变迁,勾勒出一条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的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他“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导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己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在全书的“序言”中,更是创造了一个“无知山谷”的形象世界,描绘了两种思想和行为的殊死斗争,勇敢地倡导和呼唤人类的“宽容”精神,并预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在20世纪20年代,房

龙就有这样的思想远见,确实弥足珍贵。但是,“宽容”精神何其困难,也许它永远只是一个理想。《宽容》序言中“无知山谷”发生的故事,成了一个永久的“预言”故事。一部历史著作的“序言”,一般的做法是要从理论、概念和写法等方面入手的。而房龙却不落俗套、别出心裁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把复杂的思想转换成了生动的形象。“形象大于思想”,由于这形象饱含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内涵,又使这形象上升到了象征高度。“无知山谷”的故事象征了人类文明“宽容”与“不宽容”的激烈而漫长的斗争,预示着人类历史的艰难演进。作为一个概念,房龙所谓的“宽容”,绝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思维、心胸、姿态等等,而是指一定的社会和人们容许别人有思想和探索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这篇“序言”生动、好读,意味深长,把它独立出来,又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哲理诗。房龙创造的“无知山谷”,没有年代,也不知在何地。这种时空的不确定性,使它具有了一种超然的普遍性和象征性。村民们依靠千年的律法和古书以及一代代人的经验积累,来建立他们的社会规则和生活理念,多少年来,没有人敢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秩序,也不知山谷之外有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但它的内部总有一天会产生“叛逆者”来打破陈腐的社会秩序;它也禁不起任何自然灾害的袭击,灾害一来,就会土崩瓦解。请不要以为这是

读房龙《〈宽容〉序言》教案

读房龙《〈宽容〉序言》 无知山谷”:一个象征 段崇轩 人类社会跨过了艰难曲折的20世纪,进入21 世纪。在世纪之交,人们曾对新的世纪充满了美好的幻 想和憧憬,希望这是一个和谐、合作、发展的世纪。但 两年过去了,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人们美妙的想像。新的 世纪并不安宁,血腥的冲突与战争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惨事件,以色 列与巴勒斯坦的“以暴易暴”战争仍在继续,少数霸权 国家总想以自己的“单边主义”取代“多极格局”而制 造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国家、民族、宗教、地区 之间,似乎更加你争我夺,不能宽容了。 荷裔美籍历史学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 著作《宽容》,他在这部书中,以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以社会和人是否宽容为标尺来感受 和理解历史变迁,勾勒出一条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的西 方文明发展进程。他“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导 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己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 思想的罪恶”。在全书的“序言”中,更是创造了一个“无知山谷”的形象世界,描绘了两种思想和行为的殊 死斗争,勇敢地倡导和呼唤人类的“宽容”精神,并预

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在20世纪20年代,房龙就有这样的思想远见,确实弥足珍贵。 但是,“宽容”精神何其困难,也许它永远只是一个 理想。《宽容》序言中“无知山谷”发生的故事,成了一个永久的“预言”故事。 一部历史著作的“序言”,一般的做法是要从理论、概念和写法等方面入手的。而房龙却不落俗套、别 出心裁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把复杂 的思想转换成了生动的形象。“形象大于思想”,由于 这形象饱含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内涵,又使这形象 上升到了象征高度。“无知山谷”的故事象征了人类文 明“宽容”与“不宽容”的激烈而漫长的斗争,预示着 人类历史的艰难演进。作为一个概念,房龙所谓的“宽容”,绝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思维、心胸、姿态等等,而 是指一定的社会和人们容许别人有思想和探索的自由, 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这 篇“序言”生动、好读,意味深长,把它独立出来,又 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哲理诗。 房龙创造的“无知山谷”,没有年代,也不知在何地。这种时空的不确定性,使它具有了一种超然的普遍性和 象征性。村民们依靠千年的律法和古书以及一代代人的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 房龙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是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

再也没有回来。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伯过着幸福的生活。***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30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他拒绝了。他们命令他闭嘴。但他偏要说话。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搜寻

《“宽容”序言》(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宽容”序言》 摘自:《易门县第一中学》 《〈宽容〉序言》说课 ----- 易门县第一中学/白英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宽容》序言,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教育的人熏陶”。 二、课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宽容〉序言》是房龙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该序言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散诗式的寓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该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序言这种体。序言是写在著作正前的,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很自由,感情色彩比较浓厚,但却是紧扣写书的宗旨经过组材。本是在学习前两课即《〈呐喊〉自序》、《胡同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序言这种体,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序言的特点。 2、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继第三单元的演说词、第二单元的散和第一单元的诗歌鉴赏之后的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因而课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 湖北省水果湖高中喻渝 [文本解读] 一、 关于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Loon 1882--1944),美国作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他深受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莫斯的影响,主张自由、开放。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任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1921年,《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房龙是一个用文学家的手法讲述科学的人,一位擅用妙不可言的语言精灵般地再现历史、科学画面的人,他的部分著作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个年代的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

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在久违半个世纪的今天,又被国人重新发现,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房龙以他生动、幽默的语言,精辟而睿智的论述,把枯燥的历史在读者脑海中定格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价值。他的独特视角、他的博爱之心、他的深刻思想、他的多才博学等因素使他的作品对于经历半个多世纪后的人们仍具有一定的现实 意义。他倡导的理性、宽容、进步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引发人们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问题的深深思考。 二、 关于“宽容”和《宽容》 1、什么是“宽容”?房龙先生在写作时期所通行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宽容”(toleranc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因此,在他的笔下,“宽容”远不止是性情、品行等个 人行为,而是人类对待自己前行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应持有的社会心态,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思想方法。宽容的实质是群体、公众或社会是否许可异端,“宽容就如同自由”。 2、《宽容》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房龙在《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