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科版必修三5.2《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5.2《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5.2《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5.2《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word教案

第1、2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群落结构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在学习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等相关知识,为前面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为后面生态位、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从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体系知识把握了方向,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增长方式和数量波动及调节,并且对整个生命体系的组成

的认识也具有一定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为本章相关概念掌握奠定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比较法来学习知识,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事物想像能力,能通过阅读课本进行归纳,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比较,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思考落实课标内容。另外,这节内容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农村山区学生接触自然较多,容易理解相关概念,而其他学生缺少自然常识的了解,应该多设置图片和实例加以分析,弥补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②简述物种丰度和群落的物种组成。③举例说出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④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②组织讨论提高交流能力,尝试列表比较不同概念的区别,

3.情感目标:小组讨论交流,增进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的教学重点是物种丰度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教学重点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难点是群落的时间结构。将两节内容通盘考虑,合用1课时。采用幻灯片创设情境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阅

读、分析讨论的形式,通过补充生物实例,增进感性认识,理解优势种的概念。通过对学生

熟悉的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分布实例和展示幻灯片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通过对森林(或池塘、草地)植物与动物分布等实例辨别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对本节难点的教学可采用创设情境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的形式。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说明物种丰度的实例、幻灯片,群落结构的幻灯片,学校周围山区植被或绿化带的照片。

学生准备:对校园绿化区域以及学校周边绿地或林区进行观察。

六、教学过程

1?群落的概念

展示“森林”图片,分析种群与群落的关系和群落的概念,知道群落中各物种是个有机的组合,生命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

【提问】图示的结构是什么?它由什么单位组成?。

讨论分析: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是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板书】群落: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因此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组成和中间关系。

2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首先,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其次,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

是用丰度来表示。

展示“森林”图片的物种组成,看图、阅读教材,分析研究物种相关问题的方法,优势种的概念和识别特征。

【提问】图示群落物种组成有哪些?如何测定物种的相对数量和重要性?优势种的识别特征是什么?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列表比较分析:列出群落种各物种的名称,包括图示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并讨论评价各物种相对数量和重要性,列表比较分析多度、盖度和频度的概念。掌握优势种的概念及识别特征。

【板书】物种丰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包括各类生物)

阐述:群落中可能只有很少的种类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即为优势种,其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影响其他种类的生存和生长。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包括个体数量多,通常占有竞争优势,在群落中常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

学生举例:山毛榉和械树林的优势种,池塘、河流中的优势种。

教师举例、投影图片:校园周边绿地、林区图片。

(深入认识优势种概念及识别特征)

【板书】优势种:具高度生态适应性,能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种类。

【达标测评】

1?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

甸一次改变,与此同时,群落的物种丰度( B )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

2.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是( A )

A.物种的丰度

B.物种的盖度

C.物种的频度

D.物种所在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3.在下列四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 C )

A.极地苔原

B.热带雨林

C.荒漠半荒漠

D.常绿阔叶林

(三)群落的结构

关于“群落的结构”的教学应强调以下几点: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的影响导致群落周期性的变化,如动植物物的昼夜活动变化和季节

性变化。

【提问】植物的不同生长型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出哪些结构?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整理群落的三种结构,举例并讨论三种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示图5- 1 “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 ?图示群落自树冠到地面表可分为哪些层次?一一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地表层。

2 ?以上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一一阳光。

3?动物有无分层现象?举例并说明该分层现象取决于什么?一一有,如蝙蝠-猴子-松 鼠-牛,取决于植物为它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4 ?森林具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水生群落有分层现象吗?一一有。

学生看图5-2 “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 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 ?自上而下分为哪些层次?物种及环境特点怎样?一一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

所,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比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水温大约是

4°C ,动植物残体的腐

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2 ?以上分层取决于什么?一一光的穿透、温

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层。 学生可继续举出其他典型例子。 【板书】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光照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动植物出现明显的配

置分层现象。 展示“校园或周边拍摄的绿地照片”,分析群落水平结构。

1 ?绿色草坪在高楼或树荫底下为何生长不良?一一光照不足。

2 ?棕榈周围有较多幼株而蒲公英却遍地都是,原因是什么?一一种子的传播途径不同。

3 .不同土壤或不同湿度环境生物分布相同吗? ——不同。

总结: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 和其他生物的影响,都会影响生物的水平格局,

使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一切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空间 异质性是指空间的非均一性,即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不同。

【板书】水平结构: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举例:蝙蝠、蛾蝶类动物会随昼夜变化它们的活动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温带植被在不 同季节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受昼夜变化光照的影响,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

【板书】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包括昼夜变化、季 节变化等。

师生举例:猫头鹰夜间活动,侯鸟的迁徙、变温动物的冬眠等。

(通过师生讨论举例并分 析例子来突破难点)

阐述群落的季节性也决定于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植物的开花时间是在 各种植物争夺传粉动物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植物形成一定的开花期,有利于增加它们 异花传粉的机会,同时也会减弱植物之间为争夺传粉动物而进行的竞争。

总结:研究群落,既要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还要研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的 结构,以及各物种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演替等内容。

【达标测评】

1.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 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D ) A .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 .温度、温度

2. 影响生物群落

水平结构的因素中,不包括( C )

A .光照强度

B . 土壤类型

C .大气成分 3 .一个群落包括很多种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________ ,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D.光照、食物 D.地形差异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群落

群落: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第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

物种丰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优势种:具高度生态适应性,能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种类。

第二节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动植物出现配置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包括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

八、作业设计(略)

浙科版高级中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归纳-学生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发现过程 ①达尔文实验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 ②波森和詹森的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可穿过明胶传递给下部。 ③温特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补充: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③防止落花落果。备注:无籽番茄是未受直接涂生长素得到的,故染色体数是正常番茄的一半,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得到的。 2、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前两种促进,后三种抑制)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忽略点

Controversy and Compromise -- Compulsory Tri-mined Areas “大多数、往往、主要(很少)、通常、一般来说、几乎”: 1、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它们的相对 浓度)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P7 2、体液调节往往是在神经系统的影响下进行的。P17 3、主要的视区在大脑皮层枕叶的后部,主要的听区在颞叶的上部。P29 4、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人体主要依靠增加肌 肉活动来增加热量。P30 5、皮肤是主要散热器官。P31 6、雄激素的主要成分是睾酮。P45 7、孕激素主要作用表现在妊娠时抑制子宫的运动,并刺激乳房准备哺乳。P45 8、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P48 9、细胞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P53 10、感染HIV以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发病。P60 11、艾滋病人往往很消瘦,可能出现痴呆。P60 12、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P64 13、种群数量通常在环境容纳量附近上下波动。P81 14、大多数种群呈非周期性波动,少数呈周期性波动。P82 15、一般来说,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越多。P85 16、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P85 17、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垂直分布决定的。P86 18、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P86 19、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P86 20、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倾向于均匀分布,但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P86 21、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是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P91 22、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主要由常绿针叶林组成,是世界木材主要产地。P91 22、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P92 23、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P93 24、地球现存群落大多处于顶级状态。P97 25、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海洋反之。P101 26、一般来说,营养级位置越高,归属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能量就越少,当某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可能再维持另一个营养级存在了。P103 27、植物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下来,而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P110 28、大部分有机物是待生物死亡后被分解者降解为无机物的。P110 29、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互相协调,保持稳定。P116

完整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整理归纳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 前提条件是保证细 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 C 、H 、O N 在生物体内含量达 96.3%,其中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0是活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 3.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 哺乳动物血液 中CaT 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 +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卩£+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 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 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 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H I H^—(f —COOH

11. 氨基:-NH2;羧基:-COOH 肽键:-CO-NH- 12. 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 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x总数-18 x(m-n) 14.核酸分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 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勺单体)。 第二章:细胞概述 1. 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2. 生物体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为 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 b.细胞体积越小,则表 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 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 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 菌、酵母菌)等。 4. 质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 5. 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脂双层,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 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完成。 6.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 叶绿体:双层膜,含少量DNA。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细胞中,如洋葱根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 &线粒体:需氧呼吸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9.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来源于核仁。 10. 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1. 液泡:单层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的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3.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 5.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是杂合子 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 C.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

浙科版必修三《特异性反应》word教案

辅导教案 导学诱思 一、非特异性免疫 1?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皮肤、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等管道的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作用: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思考: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生活着许多细菌等病原体,可是我们并没有生病,知道主要 原因是什么吗? 提示:人体通过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屏障阻挡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入,保护我们的身体。 二、特异性免疫 1?免疫应答: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反应。 2?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3?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4.抗体:B淋巴细胞合成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__________ 5?种类: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主要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起作用;后者主要靠效应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6?T细胞与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即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 (2)增殖分化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T细胞和少量的记忆T细胞。 (3)效应阶段:一部分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导 致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或凋亡,靶细胞内的病毒等抗原失去了藏身之地,易与抗体结合,最终被清除掉。另一部分效应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 素、干扰素等,能增强各种有关细胞的免疫功能。 7?B细胞与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长大并迅速分裂。多数抗原要先经 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加工和处理,然后呈递给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

浙江省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历年(2013年-2018年)学考真题汇总(最新)

第一节分离定律 1.下列有关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有耳垂与无耳垂 B.身高与体重 C.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D.卷发与直发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月季的红花与绿叶 B.蚕豆的高茎与圆叶 C.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兔的长毛与狗的黑毛 4.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A.1/2 B.2/3 C.4/9 D.5/9 5.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 D.猪的黑毛与羊的白毛 6.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患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对其所生子女的预测,正确的是 B 紫花 白花A 紫花 白花 C 紫花 白花 D 紫花 白花

A.基因型有5种 B.儿子不可能是患者 C.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8 D.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1.家兔的黑色对褐色显性,短毛对长毛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现有多对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A.1/3 B.1/4 C.1/9 D.1/16 2.豌豆子叶黄色对绿色这显性,种子圆形对皱形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将黄色圆形和绿色圆形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不同于 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类型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9 3.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 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A. 8 :1 B. 2 :1 C. 15 :1 D. 3 :1 4.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 多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5.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6.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豌豆是▲授粉植物,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 (2)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 小组选用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1 (见右图)。 ①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②F2中杂合子占▲。若F2植株全部自交,预测F3中,开紫

浙科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word教案1

第1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一.教材分析: 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 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 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 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 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 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 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 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 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 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 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七.教师的教法: 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

2021浙科版必修三《特异性反应》word教案

2021浙科版必修三《特异性反应》word教案 导学诱思 一、非特异性免疫 1.第一道防线:包括躯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备。皮肤、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作用: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防备作用。 摸索: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生活着许多细菌等病原体,但是我们并没有生病,明白要紧缘故是什么吗? 提示:人体通过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屏障阻挡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入,爱护我们的躯体。 二、特异性免疫 1.免疫应答: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反应。 2.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3.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4.抗体:B淋巴细胞合成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5.种类: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要紧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起作用;后者要紧靠效应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6.T细胞与细胞免疫 (1)感应时期:即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时期。 (2)增殖分化时期:T细胞同意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T细胞和少量的经历T细胞。 (3)效应时期:一部分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导致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或凋亡,靶细胞内的病毒等抗原失去了藏身之地,易与抗体结合,最终被清除掉。另一部分效应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能增强各种有关细胞的免疫功能。 7.B细胞与体液免疫 (1)感应时期:少数抗原可直截了当刺激B细胞,使之长大并迅速分裂。多数抗原要先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加工和处理,然后呈递给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1~5 BBAAD 6~8ADC 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 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 单元练习 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 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 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 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 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 全部死亡。 第四章 第一节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 或面积种群动态6.A 7.D 8.C 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 第二节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 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 (2)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 期性 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 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 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

1~5BDADD 6~10BACCC 11、(1)N=(M*n)/m (2)144 高(3)8/9(32/36)(4)2.5:1 12(1)1605 (3)见下图“J”形 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 第五章 第二节 1~5CDDCB 6~8DAD 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 第四节 1、D 2、C 3、B 4、250~800mm 5、D 6、不足150mm 大于 7、C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2节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Y_R_)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_)yyRr 2/16 3/16 绿圆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 ..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人工去雄步骤 (1)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就去掉(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3)等母本雌蕊成熟后接受父本的花粉(4)套袋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第三节 1~5 BBAAD 6~8ADC 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 单元练习 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 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全部死亡。 第四章 第一节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 6.A 7.D 8.C 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 第二节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 (2)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 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 单元练习

1~5BDADD 6~10BACCC 11、(1)N=(M*n)/m (2)144 高(3)8/9(32/36)(4)2.5:1 12(1)1605 (3)见下图“J”形 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 第五章 第二节 1~5CDDCB 6~8DAD 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 第四节 1、D 2、C 3、B 4、250~800mm 5、D 6、不足150mm 大于 7、C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5)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7)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8)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9)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10)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11)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12)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4、描述体温调节 能力目标: 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 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 【教学过程】 【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单元练习

必修二第二章单元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B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体单 体 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 两条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 源染色体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形态和大小相同B所含的基因相同 C减数分裂时可以相互配对D不含相同的基因 3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中期‖时,染色单体,染色体, 四分体的数目依次为() A46,23,0B23,46,0 C.92,46,23D184,92,46 4.下图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5.如图表示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它们中可能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①④ 6.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表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B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 D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8.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总结精编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总结精编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880年,达尔文父子: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得出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和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1913年,波森.詹森:得出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1926年,温特:用琼脂快收集该种物质,并再次证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后来被命名为生长素。 20世纪30年代,其他科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 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二、生长素的产生或存在部位:顶芽、幼叶、胚 三、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转运;运输特点: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运 输方向:苗尖端横向运输,尖端下面一段纵向运输 四、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 ①单侧光(单侧光下,背光一侧分布多、生长快,表现为向光性);②重力 (重力作用下,向地一侧分布多) 五、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 优势、根的向地性、除草剂的使用(高浓度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低浓度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植物不同部位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见右图)。 六、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除杂草 七、其它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前三种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后两种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

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所以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当植物的特定部位感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引起该部位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从而引起植物发生相应的响应。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人们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八、植物激素的应用:①促进种子萌发(如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抑制萌发:脱落酸)、②促进生根、③加速生长、④抑制生长、⑤引起无子果实的形成(如生长素引起无子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引起无子葡萄的形成)、⑥果实的催熟(如乙烯)、⑦果蔬的储藏保鲜(如细胞分裂素)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内环境与稳态: 1、单细胞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单细胞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3、内环境维持稳态(相对稳定的状态)的意义: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成分:细胞内的糖元、胞内酶(如呼吸酶)、膜蛋白、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种群的特征_word版有答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 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 地理隔离,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配繁殖。种群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 和新种的形成。可见,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种群 分布型、存活曲线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 所特有的。 3.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 群的自然增长率。 4.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种群分布型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存活曲线包括凸形、 对角线形和凹形。 对应学生用书 P41 种群的数量特征 1.出生率、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2)决定出生率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作用: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

来表示。 (2)年龄结构的类型[连线]: (3)作用:可带给我们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2)作用: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1.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是种群。为什么?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3)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 提示:(1)不是;(2)不是;(3)不是。因为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必须保证“同种”和“总和”,必须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 2.种群m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如下图所示,试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动态趋势。 提示:该种群未来数量动态趋势为增多。因为种群m的生殖前期个体数多,生殖后期个体数少,即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麦田中所有蝗虫的数量”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 提示:不是。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4.某种群在一年时间里新增个体数为356个,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为356,对吗?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章末质量检测(一)孟德尔定律Word版含

章末质量检测(一)孟德尔定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授粉、闭花授粉的特性 解析:选D 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授粉、闭花授粉的特性,这样可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但需要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进行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孟德尔依据性状是否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来判断某表现型个体是否为纯合体。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多利羊的黑毛和白毛 B. 眼大和眼角上翘 C .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 .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解析:选A 眼大和眼角上翘不是同一种性状;C项也不符合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的要求; D项不是同一物种的性状。 3 .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杂合子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 .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选A 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既有纯 合子,也有杂合子,会发生性状分离。 4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 : 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②F2性状分离比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④亲本杂交后代性 状分离比⑤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A .①②B.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 解析:选D 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为 3 : 1, 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 比为1 :1。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 2 复习知识点大 全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1、2节 一、相对性状 等。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A A 的个体) 显性纯合子(如 a a 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 (关系:基因型+环境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粉)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附:测交:让 因: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 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 花授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 究(从简单到复杂) 说 ------- 演绎法 :假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 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后代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2016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学考知识点 一、植物激素调节—生长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父子实验 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2、波森?詹森实验 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3、温特实验 说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生长素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二)向光性的原因 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三)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四)生长素的合成 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植物生长,促果实发育、促扦插枝条生根。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根 < 芽 < 茎) 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例子: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 植物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如2,4—D 。 二、内环境与稳态 1、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神经系统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血浆(A) 组织液(C) 淋巴(B)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2、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3、神经元 种类: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结构:一般包含树突,胞体和轴突 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其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轴突传送出去。 4、动作电位(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 膜电位静息:外正内负刺激:外负内正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反射 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度是反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体温调节 寒冷:正常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回升←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 减少散热减少散热 炎热:正常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下降←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 增加散热减少散热 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及时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人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2、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反射性收缩(战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