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叉神经痛诊疗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疗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疗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疗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面部疼痛的性质、部位,有无牙痛及拔牙史。

2.注意有无面部麻木、耳聋及咬肌萎缩等。

【体格检查】

1.注意有无面部皮肤粗糙、咬肌萎缩等。

2.颅神经检查。

【辅助检查】

头部CT或MRI检查排除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及鼻咽癌等。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及症状作出诊断,其要点如下:

1.有阵发性面部剧痛史,性质可如刀割、灼烧、电击、撕裂样。常无先兆,突发突止,每次发作的时间常为1~2秒至1~2分钟,间歇期一切如常,病程延长,发作的时间亦延长。

2.疼痛局限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

3.有“扳击点”(触痛点),多在鼻外侧或上唇,或表现为牙痛,常有拔牙史,可因触碰、刷牙、说话、吃饭而诱发。

4.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如有神经系统受累体征,应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5.应用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有效,但病程拖长,疗效渐差。

如症状不典型,应注意与牙周炎、三叉神经炎、舌咽神经痛、蝶

腭神经痛以及桥小脑角肿瘤等相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可应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硝基安定等抗癫痫药物,初期有效。

2.有损性手术:射频术、周围神经切断术、感觉性神经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等。

3.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暴露三叉神经入桥脑处,找到压迫血管,将神经与血管分开,垫入医用绝缘材料涤纶棉等,以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效果较佳。

【疗效标准】

1.治愈:疼痛完全消失。

2.好转:发作次数减少或疼痛减轻。

3.未愈:疼痛继续发作或有加重。

中药真定堂子牙疼痛一滴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诊疗规范

中药真定堂子牙疼痛一滴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 诊疗规范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药真定堂子牙疼痛一滴灵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诊疗规范 【诊断依据】 一、注意发病年龄、了解疼痛部位、性质和程度,血压等,每次疼痛的持续时间,间隙期是否完全不痛,经过何种治疗效果如何,目前病情是否减轻,稳定或疼痛更加严重,发作更加频繁。 二、两部三叉神经支配区疼痛,疼痛特点短暂发作性剧痛,呈刀割样、触电样、每次数秒至1~2分钟。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不超越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 三、检查患病神经分布区扳机点的位置,皮下有无压痛敏感的结节、条索块,以它们作为进针点。注意颞肌和咀嚼肌有无萎缩,肌力是否正常。颜面部有“扳机点”。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所见。 四、必须与继发性或器质性三叉神经痛(小脑脑桥角肿瘤、鼻咽癌,或半月节肿瘤引起的疼痛),牙痛、舌咽神经痛、偏头痛等鉴别。 【治疗】 1. 子牙疼痛一滴灵疗效:滴耳治疗1-8次,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开始好转。 病史5年内1-3个疗程康复,病史5-10年2-4个疗程康复,病史10年以上3-6个疗程康复,治疗期结束康复后要巩固1个疗程。每个疗程1个月4盒药。 2. 使用时请将药液滴到耳朵眼儿里(不是眼睛里),每次3-5滴,每天2次,第1次滴药3滴即可,治疗4-6次后逐渐加量,每次最多滴5大滴,每次滴耳治疗10-15分钟。每瓶药滴耳12次用完,药量正好。治疗期结束后巩固期每天滴耳1次,每次1-3滴即可。 3. 右边疼痛第1次请先滴到左耳内,第2次用药时再滴到右耳内,左、右耳交替滴入。连续滴治6天休息1天,以利于三叉神经自身功能的恢复。如果疼痛很重,在第1个疗程治疗时也可以不休息连续用药。 4. 滴药时将头侧枕到沙发扶手上,将头平放,使耳朵孔朝上,以免药液外溢。治疗10-15分钟后,请用医用棉签擦拭耳朵眼即可。 5. 若不小心溅入眼内和面部请以清水反复冲洗,本药不可内服。 6. 中耳炎患者,耳朵是干性的,没有脓液,是可以用的。如果单侧耳朵有脓液,可以滴到另外耳朵里。但是鼓膜穿孔(耳朵底子坏的)患者不可以用,耳聋但是鼓膜没有穿孔的患者可以用。 7. 用子牙疼痛一滴灵,滴耳治疗,要坚持按疗程治疗,切忌疼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就停用,以免半途而废。 8.本药因是外用,不会和其他内服药物产生矛盾。如果您在喝卡马西平,每治疗1-2周减量1片,直至完全停服。 9.治疗期间请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尽量戒烟酒,保持心情平静,少脾气,多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8.1通络头风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2剂。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三叉神经痛的小针刀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小针刀治疗 刘战平 耿华峰 赵军 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462002)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刀医学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26例三叉神经痛的观察治疗,认为其机理原发者可能是由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与三叉神经粘连所致,其继发者可能是由于龋齿或齿槽骨化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末梢激发了半月节内的神经元而产生。采用小针刀对扳机区进行闭合性痛点松解治疗。结果:取得了法简、效速、价廉、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的神奇疗效。结论: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针刀/三叉神经痛 闭合性痛点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R24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8914(2006)1220067202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神经痛中最常见、疼痛最剧烈而又不易治愈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之头痛、偏头痛范畴。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现代医学多采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三叉神经阻滞疗法以减轻疼痛、或减少发作次数。许多病人已产生依赖性。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手术疗法切断三叉神经分支。笔者自1993年至今采用朱汉章教授发明的针刀医学疗法治疗本病126例,取得了法简、效速、价廉、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的神奇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6例中,男39例,女87例,男∶女=1∶2123;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3~10年;原发者112例,继发者14例;其中眼支(第一支)9例,上颌支(第二支)58例,下颌支(第三支)76例,三叉神经节部102例。 2 临床表现及体征 211 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多为一侧,以第2、3支最为常见,而第一支很少受累。故以面颊、上下颌等部位的太阳、上关、下关、颊车等穴处痛点较为明显、疼痛最为剧烈。根据解剖部位本病诊断并不困难。 212 疼痛性质及特点:起病急骤,呈典型的阵发性剧痛、刺痛或刀割样、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或1~10分钟。 213 扳机区或触发区:三叉神经支配区内某个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动即可引发,这些区域称为扳机区或触发区。更有甚者冷风吹拂、声光刺激或身体移动带动头部即可引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即使在间歇期,病人也不敢吃饭或大声说话、洗脸等,唯恐引发。 214 本病一般病程较长,多有不发作的缓解期,通常于数周或数月后发生。一旦发病,多次连续的发作相当频繁,而其发作间期也逐渐缩短,重者甚至一日之内可有数次或数十次发作。215 神经系统检查常无异常表现 216 排除其它引起颜面部剧痛的疾病,如牙痛、副鼻窦炎、偏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舌咽神经痛、下颌关节炎及三叉神经半月神经瘤等。 3 治疗方法 检查痛点即为针刀治疗点,紫药水定点,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消毒手套,左手拇指固定痛点,右手持针刀,刀口线一般与局部肌肉和神经走向一致,然后突然用力进针刀,待局部出现酸沉酸胀感时即可行切开松解3~5刀或纵行疏通剥离几次即可出针,术毕压迫针孔片刻,创可贴固定。对临床症状较重或发作较频繁者术毕可用2%利多卡因2ml、VitB 12 500μg、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治疗。 4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1次治疗后局部刺痛跳痛症状当即消失或明显减轻或仅留有局部木麻酸沉感,但并非神经损伤之麻木触电感。76例一次治愈,47例24小时后再度发作,但并非原疼痛治疗点而又行本法治疗而告痊愈。1例经3次治疗后,三叉神经节部及下颌支颊部跳痛症状消失后,仅留有右下第2磨牙处钝痛,属于继发性,劝其拔掉右下第2磨牙后,用中西药物调理而愈。2例治疗后疼痛症状虽有缓解,但不能停止而且疼痛再度发作,未愈。余124例均治愈,随访至今均未再复发。治愈率98141%。 5 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78岁,西平县人和乡农民,患三叉神经痛5年余,吃饭讲话等即可诱发,每日发作达10余次,曾多方治疗效不佳,靠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以防止发作缓解疼痛,病人十分痛苦,经人介绍来我科诊治,诊为三叉神经节部痛及下颌支痛而行小针刀治疗,治疗后仅感局部木麻酸沉,48小时后复诊自述每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至3次,每次发作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要求再治疗一次,术后局部封闭,嘱其停服卡马西平等药物,三次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仅剩右下第2磨牙处留有余痛,劝其拔之,后用中西药物调理而愈,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6 体会 三叉神经痛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解剖部位诊断并不困难。其病因病理目前尚不太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无明显病理或器质性改变,针刀医学认为其根本病因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移位和局部电生理线路紊乱所致[1]。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笔者认为:原发者可能是由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后与三叉神经粘连或局部肌肉痉挛挤压牵拉刺激三叉神经而引发[1],其继发者可能是由于龋齿或齿槽骨化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末梢激发了半月节内的神经元而产生[2]。 ? 7 6 ? 光明中医2006年12月第21卷第12期 C J G MT C M December2006.V ol21.12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讲座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前言: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答案

抗菌药物答案 ()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D. 阿苯达唑 ()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 C. 头孢曲松 ()的肝癌患者具有HBV感染的背景 C.90% ()的适应证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A. 秋水仙碱 ()的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A. 阿米替林 ()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D. 奋乃静 ()患者禁用碳酸锂B.妊娠的前3个月以及缺钠或低盐饮食 ()禁用胶体果胶铋 D.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 ()可通过胎盘屏障,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须减量C. 地高辛 ()可以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具有缓解疼痛和排石的作用 B.α受体阻断剂 ()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逆转阿片类药物所致昏迷、呼吸抑制、缩瞳等毒性作用 B.纳洛酮 ()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的关键 B.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 ()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关键 C.积极控制感染 ()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 D.直肠指检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目前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 B.碳酸锂 ()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D.组织病理检查 ()是输尿管结石的主要表现,由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所致D.肾绞痛 ()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B.冠状动脉造影 ()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金标准B.肺功能测定指标 ()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适用于Ⅰb期及其以后各期患者,即使对Ⅳ期也能起到姑息作用 B ()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选药D.糖皮质激素 ()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 B.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A. 芬太尼 ()适用于无须肌松的各种表浅、短小手术。不合作儿童的诊断性检查麻醉。全身复合麻醉,亦可用于吸入全麻的诱导,或作为氧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A. 氯胺酮 ()岁以下儿童不应用克拉霉素治疗咽炎 A.12 ()为肺癌影像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其对肿瘤分期、定位,了解肿瘤侵犯的部位和范围,搜索位于隐蔽部位的病灶等具有重要意义 A.CT ()为胰头癌患者的常见体征 B.背腰部疼痛 ()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B. 哌替啶 ()药物毒性是利多卡因4倍C. 布比卡因 ()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B. 阿奇霉素 ()用于慢性迁延型肝炎伴谷丙转氨酶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者D. 联苯双酯 ()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耳鼻咽喉部、下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也可用于军团菌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A. 克拉霉素 ()用于手术结束时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留肌松作用,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A. 新斯的明 ()用于治疗习惯性顽固性便秘C. 酚酞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D. 氨苄西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10 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病因及发病机制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临床表现 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 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 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 、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 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 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分类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 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1)【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5)【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7-06T15:33:57.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高文彤 [导读] 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高文彤(黑龙江双鸭山煤炭总院 155100)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182-02 【摘要】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或失效时考虑其他疗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收集三叉神经痛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35-76岁,70%以上为40岁以上,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轻触即可诱发,间歇期可完全正常。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是一种濒死样撕裂样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到1分钟左右,几乎总是在一侧(仅5%以下为双侧性发生),其通常由触摸受累区、冷风、吃饭、刷牙,有时甚至谈话可引发。本症中年后期开始,更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80%,女性较男性略多。 【诊断精要】 1.临床特征与体征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最常受累(约占60%),下颌支次之(约占30%),但在三叉神经眼支发作者罕见。通常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在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如上、下唇,鼻翼,口角,牙齿,颊,舌等)有板击点或称触发点。三叉神经痛以一阵阵地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可以在发作期间有持续的灼样或疼痛的背景。无症状的期间可以数月或数年。 本病原因不明。患者可没有神经病学体征或提示任何相关器质性损害的其他特征。仔细询问神经病史(如曾有的神经性疾病例如视神经炎)和检查(如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头颅X片或下列疾病的某些阶段。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主要为颅底部肿瘤,陈曼娥等报告12例以颜面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颅底部肿瘤,其中前颅底肿瘤3例,中颅底肿瘤5例,后颅窝肿瘤4例。颜面痛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7例,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5例。这提示颜面疼痛是颅底部肿瘤的重要信号,在临床诊治中应予足够的重视,应避免延误诊断而延误治疗。 (2)多发性硬化:这比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更常见于双侧三叉神经痛。 (3)桥脑小脑角肿瘤。 (4)三叉神经纤维瘤。 (5)基底动脉扩张。 (6)牙痛:为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不因外来因素加剧或诱发,必要时可作X线检查以鉴别。 (7)三叉神经炎: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疼痛加剧。检查时有三叉神经感觉减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其前有炎症、病毒感染及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8)舌咽神经痛。 (9)蝶腭神经痛。 【治疗精要】 三叉神经痛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 【处方选择】 1.卡马西平:开始可给100mg,2/d,口服,如果对副作用能耐受,则随后可很快地加到600mg,3/d,以控制疼痛。 2.苯妥英钠: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可给予100mg,2/d,口服,每日可达600mg。 3.硝西泮0.5~2.0mg/d,口服。或必要时口服氯苯氨丁酸5mg,3/d,逐渐加到30mg,3/d,用1~2周。 4.神经阻滞治疗 5.如以上治疗无效,或虽有效但不能耐受副作用,则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的患者要准备接受术后有可能留有面部麻木,有时甚至可出现面部感觉障碍及保护眼角膜的感觉缺失。手术可有以下几种: (1)酒精注射,暂时阻断面部的三叉神经相应分支,使疼痛暂时缓解。 (2)经皮用苯酚、甘油或酒精注射入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 (3)经皮用热凝或电凝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有报道称首次热凝有效率为90%,2次热凝有效率100%,术后均停止发作,未见有严重并发症。一年内复发率为16%,经再次治疗后又获痊愈。 (4)经颅切开术行神经根切除(因手术的危险性原因已基本废弃不用)。 (5)感觉根减压术,通常从经过三叉神经的一个小动脉减压,不引起面部感觉丧失,但需要经后颅凹手术。 【经验指导】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抗癫痫药,临床已经证实了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但在撤药时则应每1周或2周缓慢地进行,使停药时不是落在本病的自发缓解期。苯妥英钠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非抗癫痫药物也常用于临床,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是常用的次选药物之一。抗抑郁药氯丙咪嗪效果优于阿米替林,第二代抗抑郁药安非拉酮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麻醉药及抗心率失常药利多卡因,妥卡尼临床实验证明有效,但妥卡尼血液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而美西律及丙美卡因局部眼麻醉方法未获得肯定疗效。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临床实验证明无效,而氯胺酮用药初期有效,长期效果不理想。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养华,牛朝诗,凌士营,计颖,蒋辰,程传东.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36例临床分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三叉神经痛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1)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2)疼痛为突发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 (3)疼痛程度严重 (4)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5)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已被公认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加巴喷丁,为新型抗癫痫药,对该病也具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2)抗痉挛药物:脊舒和力奥来素,与抗癫痫药物合用效果佳; (3)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匹莫奇特,主要用于抗精神病治疗; (4)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6及B12,不仅有促进神经修复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阻滞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下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下颌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上颌神经阻滞术。对于三叉神经任何一支或多支疼痛者,均可行半月神经节药物或射频损毁术。 3、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多采用的手术为微血管减压术。

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三叉神经痛; 2.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 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常规化验:血(尿便)常规、ABO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等; 2.胸片、心电图、头颅MRI; 3 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检查及治疗知情同意书,神经阻滞同意书,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四)根据患者病情及V AS评分,给予药物调整镇痛。 (五)药物控制疼痛不佳者,如其入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给予神经阻滞、微创治疗或者外科手术。 (六)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V AS评分小于3分,或者疼痛不影响夜间睡眠;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针灸,中药,西药药物,封闭治疗,周围支切除或抽出术,经延髓的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经皮穿刺选择性三叉神经根射频毁损术以及广泛应用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药物是卡马西平,本药可以使病人完全止痛,此外,临床上应用其他药物还有——苯妥英纳等,这些药物的疗效均不如卡马西平。药物长期服用的副作用有嗜睡、眩晕、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造血系统受抑制。但是,对于初发的病人,应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保守治疗,如无效或服药后副作用不能耐受,应及时行手术治疗。——缺点:吃药副作用大,不可能彻底解决疼痛,只能是暂时的缓解。 2)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封闭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但疗效不够持久,一般可以维持3-8 个月,适用于全身状况不佳不适合手术者。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3)三叉神经周围支抽出术:适用于高龄或有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尤其是第Ⅰ支痛患者,损伤小、局麻下进行,平均疗效约10 个月。缺点:复发率高,局限性大。 4)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1)Frazier手术:经颞下硬膜外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适用于Ⅱ、Ⅲ支痛及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病例。有可能损伤眼支纤维及运动根,造成术后并发症。损伤岩大浅神经,造成周围性面瘫。术后复发率20%,部分病人可有面部的感觉异常及麻木性疼痛。(2)Wickinse手术:经颞部硬膜内入路的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的优点在于不切断脑膜中动脉,不损伤岩大神经。适应症与合并症及疗效与经颞下入路一致。(3)Dandy手术:经后颅窝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可以保留部分触觉,不易损伤运动根,复发率低,这一术式优于前两种术式。缺点是必须部分牺牲面部感觉。缺点:手术费用高,危险系数大。 5)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又称Sj?q-vist 氏手术。本手术的优点是能保留面部触觉和角膜反射,不影响运动支,止痛范围广,双侧三叉神经痛,单纯I 支或I 支痛特别是健侧失明者。主要并发症有共济失调,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喉返神经麻痹等,目前在医学界已倾向应用于癌痛的手术。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6)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由Hosobuchi Aclrms 1973 年最先采用,电刺激靶点主要为第三脑室后下部脑室旁灰一白质(PVC)及疼痛对侧丘脑腹后核(VP)。电刺激术一般不产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止痛机理尚不清楚。缺点:价格昂贵,效果不确切。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 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 治中心2015-06-0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在48~59岁。但是,WHO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医疗支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射频热凝、半月节球囊压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微血管减压手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主流的治疗方法也在应用,再加上不同地区医疗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许多患者至今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因此,编写三叉神经痛诊疗专家共识,规范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选择,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是有益于广大患者的必然选择。我们期待分享更多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智慧,也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借鉴和吸收近年来已经报道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力求使专家共识既符合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也能最大限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A级证据,强烈推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有效(B级证据,推荐)。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匹莫齐特可以考虑用于辅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C级证据)。其他用于镇痛的药物(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原发性三 叉神经痛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卡马西平(200~1 200 mg/d)和奥卡西平(600~1 800 mg/d)。虽然卡马西平的疗效优于奥卡西平,但后者安全性方面的顾虑更少一些。如果以上任何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无效,下一步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自然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是部分缓解、完全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因此,鼓励患者根据发作的频率来调整药物剂量。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 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一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球囊压迫、甘油注射1针对三叉神经周围支的外科治疗:如利多卡因注射、冷冻疗法、神经切除术、乙醇注射、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一些简单的偏方辅助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以下偏方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 热敷疗法 1、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2、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共研为细末,调匀,葱白7个,生姜40克,捣烂如泥,与药末混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隔水蒸。热熨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钟。勿熨眼部,切忌口服。 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1小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3—4小时1次,每日4次。 熏洗疗法 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各12克,白僵蚕10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熏面部,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熏药疗法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熏后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最新版】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日前,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联合发布了《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叉神经痛定义 1756年法国Nicolas Andri首先报道了三叉神经痛,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以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按疼痛的症状特点可分为典型三叉神经痛和非典

型三叉神经痛。一、病因分类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上将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常。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如上唇、鼻翼、眶上孔、眶下孔和口腔牙龈等处)而被诱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为避免发作,患者常不敢吃饭、洗脸,面容憔悴、情绪抑郁。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又称痛性抽搐。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的患者。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不同点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时间通常较长,或为持续性疼痛、发作性加重,多无'扳机点'。体检可见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部分患者出现角膜反射迟钝、咀嚼肌无力和萎缩。经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症状分类1典型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h~48h 后即有镇痛效果。西药卡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这种西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骨髓的正常功能为代价的。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别名大伦丁(D1antinSodium、Phen—to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三叉神经痛是在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三叉神经痛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性尤多。三叉神经痛通常疗法有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采用三叉神经局部切除手术,效果均不太理想。 中药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

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针灸治疗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但是此法只能暂时止痛,不能根治。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以后Haines 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