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obath】不同时期Bobath疗法对上肢手的康复治疗

【Bobath】不同时期Bobath疗法对上肢手的康复治疗

【Bobath】不同时期Bobath疗法对上肢手的康复治疗

一、Bobath疗法概述

Bobath疗法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根据英国神经学家JacR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论”,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提出来的评定和治疗小儿脑瘫以及成人偏瘫的方法,也是众所周知的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这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obath夫妇最早提出这种治疗方法是在19世纪40年代。

B.Bobath早年在德国学习体操和运动疗法,后来为了免受迫害来到英国并开始对神经科病人进行治疗。当这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后,神经学家K.Bobath回顾了神经生理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对B.Bobath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虽然临床技术首先提出,但bobath夫妇以19世纪40年代相当流行的这种理论为基础,给这种技术提出了一种科学的基本原理。关于这种技术的第一篇文章于1948年发表。在随后的42年里,他们又发表了至少70篇补充的文章。1990年,第三版B.Bobath的书出版后几个月,她就去世了。但Bobath疗法被其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由此可见随着Bobath疗法不断地实践与深入研究,Bobath理论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见图1和表1)。

图1

表1

二、 Bobath技术的创始期

1940年代,B.Bobath从德国流亡至英国。在伦敦开始物理治疗

师的工作。她遵从英国前辈的指导,对所有患者都实施理疗、关节活动度、肌力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但是她逐渐对于传统康复疗法千篇一律的治疗产生了质疑。原本想成为体操教师的她,曾在德国师从ElsaGindler博士(研究人类身体与运动关系的德国工学博士,其著作在战争中遗失)并获益颇丰,她对包括Bernstein系统理论在内的人体运动与姿势控制展开了自己的研究。1943年的一天,B.Bobath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西蒙·埃尔比斯(英国王室御用肖像画家)重度屈曲痉挛的上肢时,患者对伸展运动产生抵抗。B.Bobath停止了肘关节的伸展运动,转为向屈曲方向进行运动诱导、屈曲运动练习后,患者肘关节的自主伸展活动范围增加,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随后B.Bobath 把这种治疗方法也应用在改善伸肌群痉挛模式支配的下肢症状上,提出了阶段性诱导下肢伸展的练习(GradedControl)方法。之后又将谢林顿(Sherington)与马格那斯(Magnus)根据动物实验而得出的有关紧张性姿势反射活动的见解,用于解释人体(患者)现象,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与研究,1960年Karel Bobath又提出了反射抑制姿势(RIP)及其理论,并与神经发育理论相融合,使痉挛模式按照发育顺序进行逆转抑制训练。

1970年时,B.Bobath对过去10年间参加过学习班的治疗师们多使用被动性治疗的问题非常不满,亲自大幅度修改讲课内容。她大力提倡在不束缚整体姿势、治疗局部异常的同时,进行关键点控制(keypoint of control),以促进患者的自发性(主动)运动,相关的评定方法与治疗计划方案也有很大的发展。

1985年,B.Bobath从重视患者个人能力的观点出发,提出治疗师应先从观察患者的能力开始,边治疗边找出患者的各种障碍(disabilities)及诱因。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模式与运动模式,来确认其躯干控制能力、头部控制能力、四肢的支持性、动态平衡能力等;在考虑到将来关节挛缩与变形风险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居家及外出等生活方法的建议。作为临床工作者,B.Bobath的治疗思路与着眼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使Bobath疗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图2

图3

三、1990年以后Bobath理论变革

1991年,Bobath夫妇逝世,第2代继承人珍妮弗·布莱斯(Jennifer Bryce)、玛格丽特·梅斯通(Margret Mayston)、玛丽·琳奇(MaryLinch.Ellerington)等对统一的NDT模式提出质疑,并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对Bobath理论进行修正。K.Bobath曾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称为正常姿势反射系统并进行了说明,但在1990年之后它被更改为中枢性姿势控制系统(CPCM),取消了“反射”这一用语。

在1990年后的10年,随着CT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Bobath理论也引入了现代神经科学理论。1998年,对近代Bobath 理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珍妮弗·布莱斯因癌症年仅58岁逝世。接掌第3代所长职位的玛格丽特·梅斯通出生于澳大利亚,年轻时曾在伦敦Bobath中心研修并接受了Bobath夫妇的教导。她科学地分析了珍妮弗·布莱斯、玛丽·琳奇等人在临床治疗上的成就,将其与B. Bobath时代新旧异同之处以论文形式归纳总结。在文中她将以往的“RIP”、“RIPs”替换为“肌张力调整模式(TIPs)”,并强调指出不能单单只重视患者神经学方面的改善,非神经学方面的症状改善也很重要(图4)。

图4

四、Bobath理论的现在与将来

改进后的Bobath理论,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与康复手段,现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目前在势力强大的美国,出现了大量与IBITA(1984年成立的国际Bobath治疗指导者协会)原则毫无关系的,只经ANDT认定的成人Bobath培训班指导者,Bobath理论被外界批判为过时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则是大批量NDT/Bobath 培训班培养的“Bobath体操”的实践者与大肆流行的美国机器人工程

学式的康复模式。在IBITA多国集会上,Bobath理论也因各国的医疗经济状况不同而多次发生见解分歧。真正的Bobath(理论)在哪里,正确的Bobath实践者又是谁,这些问题的结论目前不得而知。

2008年为纪念伦敦Bobath中心开创50周年,举行了几场专题讲演。玛格丽特·梅斯通使用图例演示了Bobath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5),并将Bobath理论的核心总结为以下5点:

①Bobath疗法主要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脑瘫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发展至今;

②虽然应修正异常且不规则的协调运动模式,控制不必要的动作与运动,但是决不能因此而牺牲患者参与个人日常生活的权利;

③通过促进技术来获得日常活动中所需的正常且最适宜的肌肉活动,只有正常的选择性运动,才能减少因异常的不规律状态所导致的影响;为了控制痉挛产生的过度肌紧张状态,患者应配合治疗师积极地参与治疗;

④治疗不仅需要考虑运动方面的问题,也要考虑到患者的感觉、知觉,以及适应环境的动作;治疗涉及多个知识领域,需要多角度、多方位的治疗手段;

⑤治疗也是一种管理,所有的治疗都应向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向而努力(24小时管理的概念)。

以上5项原则作为整体性治疗方针(holisticapproach),一直密不可分地被应用于实践当中。即便是在将来也依然不会改变。

图5

五、不同时期Bobath疗法对上肢手的康复治疗

随着Bobath疗法理论与历史的变迁,对小儿脑瘫以及成人偏瘫的上肢手的康复治疗也各不相同,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主要模仿正常上肢和手的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康复治疗;到了60年代,主要运用反抑制模式(RIP)被动训练缓解痉挛打破异常模式,并按照神经发育顺序自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训练;70年代除了运用反抑制模式,还运用关键点抑制异常的姿势,同时通过促通技术促进正常的反应(平

衡反应、翻正反应、上肢伸展防护性反应(图6、7、8))以及触觉和本体感觉的输入(轻拍、挺住、负重)。90年代以后治疗更加丰富,如肌张力调整模式、关键点、促通技术、各种感觉刺激、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理论、强制性理论、镜像理论、人与环境、ADL、步态分析、辅助具、心理学、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力学、机器人等等,只要有利于提高上肢手功能及任务导向,可以与任何理论体系建立联系,所以以后的治疗技术逐渐相互渗透交融,最终形成一套相对统一强大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图6 前方防护反应

图7 侧方上肢防护反应

图8 后方防护反应

合作/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要点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 一、概念- 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 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反射性抑制手法- 二.关键点调节- 三.姿势反射的促进手法- 四、叩击法- 一.反射性抑制手法-

Bobath疗法的基本治疗手法|头控、翻身、站立、爬行、行走

Bobath疗法的基本治疗手法|头控、翻身、站立、爬行、行 走 一、概念 Bobath治疗法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不自由者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学者KaIel Bobath和Beda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Bobath疗法给不治之症的脑瘫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 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这种异常不仅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程度不同的障碍,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这种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的同时,其他伴随障碍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dk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从神经发育学的角度分析脑瘫,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1)脑瘫是由于脑组织在正常发育中受到损伤,导致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或停止,明确地提出这种损伤是作用在中枢神经发育过程中未成熟的脑组织。临床上表现出比同龄儿明显延迟的运动发育或停滞,Bobath称此种情况为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 2)脑损伤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调节作用减弱,出现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的释放症状。这是在正常小儿的运动发育中,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不曾有的异常姿势反射和异常运动,Bobath称此为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这种异常的姿势反射和异常运动,在动物试验中已被

【Bobath】不同时期Bobath疗法对上肢手的康复治疗

【Bobath】不同时期Bobath疗法对上肢手的康复治疗 一、Bobath疗法概述 Bobath疗法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根据英国神经学家JacR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论”,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提出来的评定和治疗小儿脑瘫以及成人偏瘫的方法,也是众所周知的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这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obath夫妇最早提出这种治疗方法是在19世纪40年代。 B.Bobath早年在德国学习体操和运动疗法,后来为了免受迫害来到英国并开始对神经科病人进行治疗。当这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后,神经学家K.Bobath回顾了神经生理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对B.Bobath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虽然临床技术首先提出,但bobath夫妇以19世纪40年代相当流行的这种理论为基础,给这种技术提出了一种科学的基本原理。关于这种技术的第一篇文章于1948年发表。在随后的42年里,他们又发表了至少70篇补充的文章。1990年,第三版B.Bobath的书出版后几个月,她就去世了。但Bobath疗法被其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由此可见随着Bobath疗法不断地实践与深入研究,Bobath理论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见图1和表1)。 图1 表1 二、 Bobath技术的创始期 1940年代,B.Bobath从德国流亡至英国。在伦敦开始物理治疗

师的工作。她遵从英国前辈的指导,对所有患者都实施理疗、关节活动度、肌力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但是她逐渐对于传统康复疗法千篇一律的治疗产生了质疑。原本想成为体操教师的她,曾在德国师从ElsaGindler博士(研究人类身体与运动关系的德国工学博士,其著作在战争中遗失)并获益颇丰,她对包括Bernstein系统理论在内的人体运动与姿势控制展开了自己的研究。1943年的一天,B.Bobath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西蒙·埃尔比斯(英国王室御用肖像画家)重度屈曲痉挛的上肢时,患者对伸展运动产生抵抗。B.Bobath停止了肘关节的伸展运动,转为向屈曲方向进行运动诱导、屈曲运动练习后,患者肘关节的自主伸展活动范围增加,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随后B.Bobath 把这种治疗方法也应用在改善伸肌群痉挛模式支配的下肢症状上,提出了阶段性诱导下肢伸展的练习(GradedControl)方法。之后又将谢林顿(Sherington)与马格那斯(Magnus)根据动物实验而得出的有关紧张性姿势反射活动的见解,用于解释人体(患者)现象,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与研究,1960年Karel Bobath又提出了反射抑制姿势(RIP)及其理论,并与神经发育理论相融合,使痉挛模式按照发育顺序进行逆转抑制训练。 1970年时,B.Bobath对过去10年间参加过学习班的治疗师们多使用被动性治疗的问题非常不满,亲自大幅度修改讲课内容。她大力提倡在不束缚整体姿势、治疗局部异常的同时,进行关键点控制(keypoint of control),以促进患者的自发性(主动)运动,相关的评定方法与治疗计划方案也有很大的发展。 1985年,B.Bobath从重视患者个人能力的观点出发,提出治疗师应先从观察患者的能力开始,边治疗边找出患者的各种障碍(disabilities)及诱因。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模式与运动模式,来确认其躯干控制能力、头部控制能力、四肢的支持性、动态平衡能力等;在考虑到将来关节挛缩与变形风险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居家及外出等生活方法的建议。作为临床工作者,B.Bobath的治疗思路与着眼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使Bobath疗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图2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一、概述 (一)定义:Bobath技术是指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是神经发育技术方式之一。 (二)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 (三)途径:1.维持正常姿势控制;2.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3.控制痉挛。(四)特点:1.遵循人体发育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的核心;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强运动功能;3.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五)原则:1.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2.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Bobath治疗技术 (一)控制关键点 1.定义:该手法指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质量(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和异常运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 2.作用 (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系; (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 (3)对患侧躯干和肢体肌群进行正常模式的再教育; (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的运动模式。 3.手法 (1)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治疗师所期望易化的运动模式选择关键点。 (2)近端关键点/远端关键点 (3)弛缓阶段(急性期)关键点的选择 (3)恢复阶段关键点的选择

(二) Bobath抑制技术 1.定义:抑制技术是手法和各种运动模式相结合用以降低肌张力和阻断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 2.分类:抑制技术包括静止性抑制手法(反射抑制性姿势)和动态手法(反射抑制运动模式) 3.手法: (1)纠正异常对线关系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治疗师采用近端控制点一手置于胸骨,另一手置于与肩胛骨下角平行的棘突上,利用双手的合力下压,上提同时令患者挺胸坐直。(2)抑制痉挛导致痉挛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很多,抑制痉挛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阻止(或破坏)异常运动模式在正常运动模式出现前必须对异常运动模式进行抑制。具体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设计。 (4)自主抑制训练患者通过学习并掌握一些动作要领,用以达到抑制联合反应、痉挛等障碍的目的 (三)易化技术 1.定义:易化技术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法、运动帮助患者诱发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应及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 2.作用: (1)直接刺激肌肉使其完成等长、等张性收缩; (2)通过按正确的运动模式(含启动方式和顺序)移动肢体,使患者体会和把握正常的运动感觉; (3)在进行运动练习时维持对线和姿势的稳定性; (4)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再教育; (5)教给患者如何使用患侧进行过渡性运动或功能性活动。 3.方法: (1)诱发弛缓肌的等长、等张性收缩(2)易化正常的姿势反应(3)易化正常的运动模式(4)自主易化训练 三、Bobath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Bobath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 1.Bobath是我国当代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重要疗法之一。主

Bobath技术[修订]

Bobath技术[修订] Bobath技术 也称神经发育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和她的丈夫神经学家Karel Bobath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 Bobath技术主张按照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诱发正常的运动反应,而不是利用联合反应诱导肢体运动。因为联合运动会妨碍自主的分离运动。训练由易到难。先学习基本的姿势与正常运动模式,并逐渐向日常生活中较复杂的功能性和技巧性动作训练过渡。并强调在治疗训练中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不仅要治疗偏瘫肢体,更要关注心理及健侧情况,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尤其要体会和掌握肢体运动时的感觉,而不是运动时的动作本身。 Bobath技术内容很多,本文介绍其成人偏瘫的治疗部分。 一、卧床阶段的训练 1、在此阶段PT师(物理疗法师)和康复护士要相互沟通和配合,PT师必须把病人要练习的动作和需给予的帮助详细地向康复护士说明,使患者学习和掌握的运动方式达到一致化。 1.1正确卧位的保持 1.1.1头部和上肢为防止肩胛骨的后撤,取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最好使前臂保持旋后位。 1.1. 2骨盆和下肢 (A)下肢有屈曲倾向的患者屈曲倾向对康复十分不利,如果形成屈曲挛缩,将会影响其起坐、起立、站立及步行能力。所以必须早期开始预防。

仰卧位时,为防止病侧骨盆的后坠,应在其下方垫枕,为防止病侧骨下肢的外展、外旋,应在病肢下方垫枕。如果踝关节明显跖曲或内翻,应在足底放置保持踝关节背曲、外翻位的足托板。 (B)伴有足内翻的伸肌张力高的患者这样的患者虽然有可能站立,但是多发生骨盆后撤、下肢外旋,并且膝关节不易屈曲。此类患者不应该经常采取仰卧位,而必须学会健侧卧位或病侧卧位。 健侧卧位病侧肩部、上肢充分前伸,肘伸展、下肢取自然的半屈曲位。 病侧卧位病侧肩部尽可能地前伸、上肢外旋,前臂旋后,肘伸展,下肢稍屈曲。 仰卧位时骨盆下方垫枕,为避免出现强烈的伸肌痉挛,应在膝下垫一小块海绵,保持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但不应使用足托板。 1.2向侧卧位翻身的动作 首先让患者学会掌对掌、十指交叉地握手(简称Bobath式握手)并上举上肢的动作。 翻身时先采用Bobath式握手、肘关节伸展、上举上肢致肩前屈90度位,由双上肢连同躯干先翻向健侧,然后旋转骨盆,PT师对病侧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向病侧翻身时,因为可以充分利用健侧上、下肢,所以几乎不需要辅助。 1.3使用便盆的时候 使病侧下肢屈曲,足底用力向床面下压,健侧向患侧自然并拢,护士用一只手固定患者双足,另一只手持便盆,让患者上抬骨盆,将便盆插入。 1.4床上起坐的方法 A 从健侧起坐先取健侧卧位,双手作Bobath式握手,指示患者一边用健侧前臂支撑

bobath技术常用的基本技术

bobath技术常用的基本技术 Bobath技术,又称为NDT(神经发展治疗),是一种常用于儿童和成人的康复技术。它的目标是通过改善运动控制和姿势控制,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他们针对脑性瘫痪患者的特殊需求,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Bobath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患者的姿势和运动控制,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组织和恢复功能。它强调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即大脑和脊髓可以通过适当的刺激和训练来重新组织和恢复功能。因此,Bobath技术的关键在于提供恰当的刺激,以激发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在Bobath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感觉刺激:通过触摸、按摩、振动等手段,刺激患者的感觉系统,以增强他们对身体位置、运动和触觉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运动控制和姿势调整能力。 2. 运动训练:通过引导患者进行特定的运动,帮助他们改善肌肉张力、平衡和协调能力。运动训练可以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抗阻运动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3. 姿势控制:通过调整患者的姿势,帮助他们改善重心平衡和姿势

控制能力。常用的姿势控制手段包括床位调整、垫子和枕头的运用等,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适当的挑战。 4. 功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动作,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技能。功能训练可以包括各种动作,如坐立、转身、爬行、行走等,以及手部和上肢的功能训练。 5. 环境适应:通过调整环境条件,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环境。环境适应可以包括调整光线、音乐和温度等,以及提供适当的工具和辅助设备,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治疗和日常生活活动。 以上是Bobath技术常用的基本技术。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Bobath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训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障碍类型和康复需求,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康复目标。 Bobath技术的基本技术手段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而这些手段的应用则需要治疗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康复领域的从业者和患者来说,了解和掌握Bobath

【康复技术】新Bobath治疗

【康复技术】新Bobath治疗 一、概述 Bobath技术是英国治疗师Bobath夫妇共同创立。 ●治疗对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脑瘫等 Bobath疗法的基本概念 ●控制关键点 ●反射性抑制(RIP)影响张力性姿势(TIP) ●促进姿势反射 ●感觉刺激 ●整体治疗 1、Bobath技术的治疗原理 ●Bobath强调所有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肢体都具有重获正常运动模式和实用功能的潜力,因此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的正常运动模式是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 ●宗旨:使脑卒中患者重获正常运动模式。 ●主要论点:使肌张力正常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2、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 ●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性抑制模式、良肢位的摆放等抑制患者肢体痉挛,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二、治疗原则 ●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翻正反应、平衡反应等) ●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制定运动计划(从头到脚、从近端到远端) ●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三、常用治疗技术

●反射性抑制模式 ●关键点的控制 ●良肢位的摆放 ●患侧肢体的负重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拍打 ●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等 Bobath疗法之关键点的控制 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肌张力,关键点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控制点: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 2)近端控制点:头部、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部位的张力; 3)远端控制点: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部、下肢及足等部位的张力。 2、临床应用举例:治疗师可通过在关键点的手法操作来抑制患者的异常姿势和肢体的异常肌张力。 【康复基础】一文读懂肌张力的方方面面 免费领|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第一篇:Bobath技术简介 Bobath技术,又称为NDT(神经发展治疗),是一种用 来治疗运动和姿态障碍的康复技术。该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Karel Bobath夫妇创立,主要针对儿童麻痹、脑瘫 等病症的康复治疗。 Bobath技术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该技术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动作和姿势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Bobath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临床神经肌肉评估。该步骤旨在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 控制能力、反应和运动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2. 提高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练习运动、平衡 和协调等活动,帮助患者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进而恢复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 3. 促进患者参与社会生活。帮助患者掌握日常生活基本 活动如洗漱、穿衣、吃饭等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总的来说,Bobath技术是一项帮助患者从神经肌肉障碍 中恢复的综合性技术,对于治疗脑瘫、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病症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第二篇: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

Bobath技术是一种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肌 肉控制能力的技术,该技术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训练。该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神经肌肉 控制能力,通过不断反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肢体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 2. 感觉训练。针对患者神经系统中的感觉问题,在治疗 中加入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对身体的感觉和协调能力。 3. 动作训练。让患者通过实际动作练习来恢复肢体的运 动和姿势控制能力,例如坐立、站立、行走等活动。 4. 姿势控制训练。这种训练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姿势, 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逐渐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5. 家庭训练。康复治疗结束后,患者也需要在家中继续 认真地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Bobath培训师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调 整训练强度和效果,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此外,Bobath技 术也需要与其他康复技术相结合,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Bobath技术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康复技术, 它需要训练者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患者的耐心和理解,同时也需要患者在平时的康复训练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

脑卒中康复Bobath疗法

脑卒中康复Bobath疗法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 1. 通过识记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对bobath疗法有大概的了解 2. 复述常用治疗技术有哪几种 3. 以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为例,掌握bobath疗法的应用 4. 掌握弛缓期、痉挛期和相对恢复期的特点,为各期患者制定训练计划 一、治疗原则 导读Bobath技术是最早用于脑瘫和其他神经瘫痪康复的技术。主要提出按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训练,其主要治疗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二)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 (三)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四)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二、常用治疗技术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常用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反射抑制性模式是专门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异常运动主要包括痉挛模式动作、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和联合反应等。仔细分析RIP可以发现,他们几乎与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完全相反。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 针对常见的痉挛模式,偏瘫患者的RIP方法如下: 1.躯干抗痉挛模式 由于患侧躯干背阔肌、肩关节下降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丧失常常导致患侧的躯干短缩,牵拉躯干患侧屈肌将缓解异常的肌张力

而矫正患者的姿势。因此躯干的抗痉挛模式应是牵拉患侧躯干使之伸展。其方法是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便可缓解患侧躯干肌的痉挛。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根据偏瘫患者常见的异常痉挛模式,如上肢屈曲痉挛占优势、下肢伸肌痉挛占优势的特点,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如下: (1)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 (2)使患侧下肢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 由于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肩胛周围肌肉的痉挛,将导致肩胛带出现后撤、下沉等。因此肩胛带的抗痉挛模式应使肩部向前、向上方伸展,以达到缓解肩胛周围肌肉痉挛的目的。 4.手的抗痉挛模式 手常用的抗痉挛模式为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以健手带动患手。在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手部常用的抗痉挛模式的方法如下:将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负重位,可牵拉手部的长屈肌群(下图-a)。在对患者下肢的训练中,为防止由于联合反应而出现的患侧上肢屈曲痉挛,可指示患者十指交叉握手,双手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此形式的握手又叫Bobath式握手(下图-b)。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用力,可能会出现患侧手指的屈曲痉挛,治疗师应随时进行手指、腕关节的缓慢牵拉(下图-c),将腕关节处于背伸位,再牵拉手指、拇指(下图-d),待痉挛缓解之后,再继续进行训练。 上图中:a.将腕、手指伸展,使之处于负重位;b.双手交叉相

Bobath疗法

Bobath疗法 Bobath 疗法 一、Bobath技术的发展史 二、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 1.促进,抑制的理论。 2.运动训练开始时肢体应取的位置的理论。 3.通过外因传入,特别是感觉传入,可以改变大脑皮质中兴奋和抑制的分布的理论: 三、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 (3)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具体运动发育顺序一般是:从仰卧位--翻身---侧卧位---肘支撑位---手膝跪位---坐位----双膝跪位----立位(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四、Bobath疗法的治疗方法、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控制关键点 人体关键点包括: 1.中部关键点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 2.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 3远端关键点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指。 (二)Bobath握手方式 (三)反射抑制模式(RIP) 1.基本方法: 2.基本原理: (1)兴奋痉挛肌本身的Golgi腱器,对痉挛肌产生抑制性的影响:(2)通过交互抑制 (3)通过痉挛让步于运动的原理: 3.常用的一些RIP:

4.应用RIP时的注意事项 (四)促进技术 1.基本内容 2.基本原理 3.促进的方法 (1)翻正反应的促进: 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2)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3)发自躯干,作用于颈4)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 (2)平衡反应的促进: (3)防护反应的促进: 1)上肢的防护性伸展反应的徒手训练法 Ⅰ、前方的防护反应Ⅱ、侧方的防护反应Ⅲ、后方的防护反应 2)上肢防护性伸展反应的器械训练法: (五)触觉和本体感的刺激 1.基本内容 2.基本原理 3.基本方法 (1)促进对患侧上肢的控制: (2)改善站、走时膝关节的不稳定:(3)为下肢站立做准备: 五、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一)第一阶段(迟缓阶段)的治疗 1、良肢位的设计 2、向健侧翻身及返回动作训练方法 3、患侧下肢屈伸控制训练—桥式运动 4、下肢负重的准备训练 5、坐位平衡反应诱发训练 6、患侧上肢负重训练 7、肩胛带活动度训练 (二)第二阶段(痉挛阶段)的治疗 1、坐位和站起的准备训练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Bobath治疗技术基本技术

Bobath治疗技术基本技术 Bobath治疗技术对缓解痉挛、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和促进患者的主动运动等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其主要治疗技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关键点或部位的控制 关键点或部位(cyaleypointsofcontrol,PKP,包括头颈部、肩胛带、上臂、骨盆、大腿等在寻求近端部的稳定性时使用远端关键点(distaleypointsofcontrol,DKP,相当于手、前臂、足、小腿。尤其是手掌、手指、足底、足趾存在许多感觉器官帝国,故在调整对线同时,为适应外环境也要在DKP 进行可感受及导入各种感觉的治疗。 Bobath认为:正常运动的感觉体验是学习新运动模式的基础,也有助于抑制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通过治疗师手法的引导,协助患者完成正常的运动,使患者重新体验和学习正常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将成为训练的基础。良好的手法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手法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四点:①节奏要缓慢,使患者有时间去理解正在进行的运动并考虑应如做出反应。②在应用手法的过程中,治疗师应通过观察肌张力的变化和患者有无出现主动运动来判断肌肉活动是否正常。③强而有力的手法用于延长痉挛肌的长度(缓解痉

挛);轻柔的手法用引导患者躯干或肢体以正常的模式进行运动,使患者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诱发出主动反应。④当出现主动反应时,治疗师应逐渐减少控制,通过反复实践,最终重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一)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1 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2 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3 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二)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法。躯干旋转,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 具体操作方法: 1“∞”弧形运动患者坐位,治疗师在患者身后,治疗师用自己的胸腹部顶住患者的后背,两者间可放一软垫缓冲。治疗师双手放在胸骨柄的中下段,交替把患者向左右和上下缓慢拉动,做出“∞”柔和的弧形运动。

收藏!Bobath疗法常用技术及临床方案

收藏!Bobath疗法常用技术及临床方案 不想错过每日推送? 编辑:和煦 在康复治疗中,有一种神经发育疗法对运动发育落后的婴儿和姿势异常的患者特别有帮助,这种治疗方法就是Bobath疗法。Bobath 疗法是神经生理疗法(包含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 技术,PNF技术)它主要采取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的发育和恢复的方法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因此该方法又被称为通过反射抑制和促进而实现治疗目的的神经发育治疗方法。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Berta Bobath 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创立的,由Berta Bobath 的丈夫Karel Bobath 给予理论基础的补充。从20世纪50年代起,Berta Bobath 将她的方法应用在临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Bobath夫妇 自70年代起,Berta Bobath 开始著书教学,在世界各地成立Bobath中心,使得Bobath 技术广为流传,是偏瘫运动功能康复技术中心最为普及的治疗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一些诱发和抑制手段及对身体的关键点的控制,纠正患者的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的诱导产生正确的运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功能。 Bobath疗法常用的基本技术有哪些?1 关键点的控制 Bobath疗法常通过操作控制身体的某些部位从而达到抑制异常姿势、异常运动模式和降低肌张力的目的,Bobath将这种操作称为关键点的控制,它包括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的中间关键点,肩峰和骨盆的近端关键点以及手足的远端关键点三个部分进行调节。

特别是脑瘫患儿因有不正常肌肉张力及感觉异常的现象,抑制手法就是操作关键点,它可以让患儿有正常的感觉输入,并使这些输入传出的正确神经路径,获得正确的动作形式来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 △纠正站立,充分伸展髋关节和脊柱,治疗师控制患儿双肩。 如头部关键点控制: 1)俯卧位下,通过使患儿颈部伸展,可以使全身伸展,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伸展运动的促进,从而扩大患儿俯卧位下的视线范围,为患儿追踪运动物体创造条件。

Bobath手法的关键部位及叩击性手技

—Bobathxx Bobath法是英国学者DR KAREL BOBATH夫妇于50年代确立的。目前BOBATH法已在日本,欧美等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偏瘫和儿童脑瘫。 一基本原理和原则 (一)基本原理: 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简称RIP)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常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二)方法的特点 1.先评定后治疗,评定的内容有 (1)在不同的位置和运动中,姿势和和肌张力的变化 (2)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如何?何种占优势? (3)各体位的运动能如何? (4)主要的运动障碍点 2.明确治疗目的,需要明确的有: (1)是要降低?增高?还是稳定姿势张力? (2)哪些运动模式需要抑制?哪些需要促进? (3)哪些是患者将要准备的功能技巧性活动?其先后次序如何? 3.主要观点 (1)要尽量应用患侧,不主张用健侧代偿。 (2)对痉挛和迟缓分别对待: 对痉挛采用抑制的原则,对迟缓采用促通的原则。

(3)物理疗法要和作业疗法,语言训练以及护理方法相结合。 (三)BOBATH疗法的原则 (1).异常的运动模式如上,下肢的痉挛模式。 (2)联合反应: 如下肢屈曲时同则上肢出现痉挛和屈曲。 (4)异常的姿势反射: 如ATNR, TCRo 抑制手技:1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2训练下肢时固定上肢 3需促进屈肌时采俯卧位,需避免影响伸肌或屈肌张力时采侧卧位(5)正常的反应和平衡,伸展防护反应,反正反应等减弱或消失。(6)肌张力的减弱或消失。 (7)正常的各种运动。 促通手技:1训练平衡,伸展防护,反正等反应 2轻拍,压缩关节,牵张关节等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刺激 3先抑制痉挛,然后小范围地,不用力地伸屈关节,在肢体上负重,平衡, 进行定位放置和控制训练 一.常用的技术

康复医学概论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一、概述 (一)定义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 经过多年实践经验共同创立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Bobath本人所研究的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RIP),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然后通过头、肩胛、骨盆等所谓的关键点(Key point,KP),引出平衡、翻正、防护等反应,引起运动和巩固RIP的疗效,在痉挛等高肌张力状态消失之后,采用触觉和本体感觉刺激,以进一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运动疗法。目前主要用于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 在这种方法中,一方面强调按运动正常发育顺序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在小儿身上应用时,主张先找出小儿运动发育停止的点,并从此点出发促进其运动发育,以弥合患儿和正常儿之间的差距,故又称为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NDT)。 (二)治疗原则 在进行治疗前,Bobath技术主张先对患者姿势反射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找出正常不应出现而病后出现的反射和反应,施用RIP技术加以抑制;对正常应出现而病后却消失的反射和反应,则应用促进技术加以促进。 Bobath疗法的原则 表现处理原则具体方法 异常运动模式: 1.上肢痉挛模式 2.下肢痉挛模式抑制 反射性抑制模式: 上肢:外展、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指 下肢:内收内旋屈髋膝、背屈踝屈 联合反应抑制训练下肢时用Bobath握手,用健手将患手伸展过头处于伸展位,健手用力时将患手固定不动 异常姿势反射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抑制、避免或 暂时利用 需伸肘时头转向肘侧;需促进屈肌时用俯卧位; 多采用侧卧位以免仰卧位影响伸屈肌张力 平衡、伸展防护反应、翻 正反应等正常反应减弱或消失促进 在坐位、跪位、站位上以及在摇板或Bobath球 上训练平衡、伸展防护、翻正等反应 肌张力减弱或消失促进采用轻拍、压缩、牵张关节等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刺激 正常的各种运动促进先抑制痉挛,然后小范围轻柔伸屈关节、肢体

观察新 Bobath 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

观察新 Bobath 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上 肢功能康复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方法:2021年1月-2021年4月收治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新Bobath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关键词:新Bobath技术;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偏瘫上肢活动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很大[1]。研究显示,脑卒中后遗症的存在,如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等可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2]。因此,进一步探索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更好地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用新Bobth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并经颅脑 CT 或 MRI 检查确诊。 1.1.2纳入标准① 年龄 18~70 岁;② 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③ 偏瘫侧上肢远端伸肌肌力≥2 级;④ 首次发病;⑤ 病程<3 个月;⑥ 患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内脏等系统病变或严重感染;②伴有其他神经 系统疾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 病程及偏瘫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运动疗法采用常规治疗如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运 动再学习技术等治疗。可介入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 内收,旋前、旋后以及肘关节的屈曲伸展,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 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的屈曲和伸展的主被动活动;也可给予各种感觉刺激,如通 过触、温、痛、压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通过一侧肢体的抗阻运动来诱发出患侧 的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促进各关节的运动及加强肌力。 观察组:本组运动疗法在上述治疗条件上介入新Bobath技术:由治疗师根 据每位患者姿势、运动和功能异常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①肩胛运动训练:放松肩部周围肌张力过高的肌肉,调整肩胛的异常姿势,改善肩后缩及下沉,调整肌纤维沿抗重力方向的走行以提高肌肉活动,提高肩胛带周围动态活动产生 的稳定性控制。②肩胛带与前臂联系运动训练:包括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后伸 训练。③关节姿势控制训练:腕横韧带、鱼际肌、骨间蚓状肌松解,单指运动训练。④手指训练:包括前臂、上肢、手在核心控制下的姿势控制训练,手指蚓 状手抓握、松解、够取训练。训练时长和次数也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个性化调整。 2.2评价方法:通过 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开展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展开评分。其中Fugl-Meyer评分设置为 66分,包括有33项评分 内容,得分有0分、1分和2分。改良Bathel指数包括10项内容,满分为100

Bobath治疗法

obath基本治疗手法 一、概念 - 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 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 --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反射性抑制手法- 二.关键点调节- 三.姿势反射的促进手法- 四、叩击法- 一.反射性抑制手法- 反射性抑制手法包括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与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两种。- (一)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 适应证:适用于手足徐动型脑瘫与痉挛型脑瘫,头背屈、全身呈明显的伸展姿势,或者呈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严重者呈角弓反张的患儿。- 抑制手法:使患儿呈自然地仰卧状态,训练师跪坐在患儿足下方,用一手先屈曲后头侧的下肢于腹部,然后再屈曲前头侧的下肢于患儿的腹部,使患儿两下肢屈曲后固定在训练师胸前(图22—4,A)。训练师再用双手握住患儿双手,并内收内旋后固定于患儿胸前(图22—4,B),然后训练师用一手托起患儿后头部,用另一手固定患儿双手,使患儿呈坐位,坐在训练师的双侧大腿上,这时患儿头前屈,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形成一个全身屈曲状态(图22—4,C),然后训练师将患儿双侧下肢伸展,外展、使股角逐渐扩大。训练师用双脚压在患儿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