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北大街东侧,经过2年多时间修建后,于2013年4月16日正式开街,标志着泰州市姜堰区多了一处城中旅游景点。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一带早在北宋年间就商贾云集,是苏中、苏北的粮油、茶叶集散地。姜堰在旧城改造的同时,花大力气保存了北大街历史风貌,本着“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对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条青石板路、每一栋小院都进行了保护性修复。经过2年多的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42亩,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建成。著名已故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曾多次来姜堰考察,他对姜堰北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寄冀了希望。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北部为商业休闲区,建筑群古色古香,内部街巷纵横,天井、游廊、水景工程等中国古典建筑元素与现代商业元素交相辉映。南部为文化旅游区,内部有王氏宗祠、黄龙士纪念馆、徽商旧居、乾隆昌栈等历史文化景点。

姜堰历史上人才辈出,明末清初名画家唐志契、唐志尹、唐日昌画风独树一帜,时称“海陵三唐”。在书法上,一代草圣高二适更是“独步风流”,享誉四海。如今在北大街文化街区落户的书画院就有6家。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古民居青砖黛瓦、院落幽深、石鼓威严、青石铺路,展示出以人为本、朴实无华、用材考究、美观大方的特点。这与泰州学派“以人为本”的平民哲学一脉相承,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祭祀“淮南王氏三贤”王艮、王栋、王襞的王氏宗祠具有苏中古民居的典型特征,它是在明代朝廷定制影响下以“三间房、五架梁”为基本单元构建而成的。砖雕龙腾三水、乾隆昌栈、黄母教子、制茶、茶市、和谐等形成一幅古朴典雅的苏中古民居山水画。[1]

在面貌一新的北大街漫步徘徊,穿行于青砖小瓦古民居组成的街巷,伫足于幽深庭院的小天井,欣赏着修葺一新的古民居,寻找着我在北大街留下的足迹,回忆我着在这里生活的故事,诸多感慨在心中涌动。姜堰城以坝口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北大街从坝口向北绵延五六里,街两侧是大片的青砖小瓦古色古香的民居,大街北头连接着北郊的广大农村,是乡下人上街必经之路必到之处。这里居民集

中,人口众多,商铺林立市井繁荣,历来是姜堰的最热闹的商业街区。

姜堰北大街是一块不同凡响的风水宝地。在这一片古民居中有一座北朝南的庭院,庭院的东厢房是一幢两层小楼,这就是总书记的出生地。书记的祖籍是安徽绩溪,爷爷辈在姜堰北大街开茶叶店,在后面巷子里建了这幢住宅。后来,全家移居泰州,解放后这幢住宅成为国家财产,安排了四户户居民放入住,国有的房产公司收房租。近年来,前来参观瞻仰者络绎不绝,小楼也逐渐声名远扬。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姜堰同全国各地一样大搞房地产,推掉旧民居建造新住宅区。也许是北大街的民居太密集牵涉面广,也许是这里的房主要价不低拆迁成本太高,也许是这里有总书记出生的小楼不可轻举妄动,在林立的高楼大厦环抱中,北大街的古民居面貌依然,显得

陈旧落伍很不协调。

姜堰终于启动了北大街的拆迁改造工程,按照"文化的元素、旅游的色彩、现代的理念、繁荣的目标"的原则,邀请著名景观设计师为北大街量身定做具有现代理念的传统街区。投入3个亿的资金,根据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经过的精心施工,北大街改造已经胜利完成。

我与姜堰有着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六、七十年代,我在姜堰北郊的官庄插队当农民,隔三差五的结伴到姜堰耍子。

在这里,有个“东方红”的小吃店,我们几个人沽上一两斤瓜干酒,来几个青椒炒肉丝之类的廉价菜,吆五喝六的开怀畅饮,爽口的菜醇香的酒,酒足饭饱的感觉真爽。

在这里,有一个澡堂子叫“白玉池”,化上两角钱可以泡热水澡。在乡下一身汗一身泥的在田里干活,夏天下河泡泡,天冷了就就得上街洗澡,出出汗解解乏。

白玉池浴室后面有一个“刘家桥巷”,

姜堰北大街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今天,我在面貌一新北大街漫步,穿梭于老屋天井,寻找着记忆中街景,回味着在北大街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切是都是那么熟悉,一切又是那么陌生。

今天,我看到的北大街已不再是旧模样,展现在面前的是倾力打造北大街文化街区。这里已经形成地方风情展示区、

明清传统民居区、茶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和坝口休闲区等五大街区。北大街的街区建筑群古色古香,内部街巷纵横,其间设置有天井、游廊、小桥流水等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文化旅游区内有王氏宗祠、黄龙士棋院、乾隆昌栈等历史文化景点。

旅游商区东西两侧以连廊相连,形成具有围合感和归属感的商业内街空间。

在商业街西入口处形成面向北后街的小广场,与北后街南入口形成对

景,打通北后街与坝口广场的视线通廊。建筑以1-3层为主,商业内街设二层平台,形成二层商业步廊。内街中设花池、坐凳等景观小品,为游人、购物者提供休息、观赏的平台,吸引人们驻足,营造商业氛围。漫步在姜堰市北大街,建筑群古色古香,内部街巷纵横,天井、游廊、小桥流水等中国古典建筑元素与现代商业元素相溶,拥有王氏宗祠、黄龙士棋院、乾隆昌栈等历史文化景点,堪为游览购物最佳去处。

深厚文化积淀的挖掘、精致景观的设计、一流设施的配套,一批知名老字号店铺纷纷加盟。北大街特色产业的云集,大商业圉的氛围已经形成。

祝北大街繁荣兴旺,为姜堰的腾飞创辉煌!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台儿庄古城为例 姜玉磊 (枣庄市规划局山东枣庄 277100 )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台儿庄古城,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文庙-慈云寺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筑风采与建筑文化,其中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本文从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以往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案例总结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以保护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利用思路。 1引言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副立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图册,真实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它体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经历千百年时光淘洗而形成的会呼吸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中逐渐越来越倾向到古老的街区,体会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气息。大量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开始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如成都锦里、北京的菊儿胡同等。 但完全出于經济目的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使得部分具有代表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或是被破坏消失,或是被不合理的扭曲。因此,如何在兼顾市场变化的同时,以保护其原真性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问题 2.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来说,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历史事件的发生等,在实际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生活要素的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文化衔区、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往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为主,并伴以相应的,诸如:商店、餐馆、学校、宗教等生活公共设施。因其功能立足于居民生活自然形成的,所以在格局上体现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另外因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际考虑其家族观念、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可以体现出较为完整的社会演变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保留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此类历史街区也因其规模庞大、文物历史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docx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XXX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个重要的关键

词就是“街区”,作为街区说明其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的商业聚集地必然有其独特的商业特征,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值得发掘与保护的,商业建筑自然是不同于住宅,那它的布局与规划自然也有别于住宅建筑,而且各种商业之间是否在位置分布上也存在某种联系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必须去发掘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色。 二、XXX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XXX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XXX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变化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副立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图册,真实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它体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经历千百年时光淘洗而形成的会呼吸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中逐渐越来越倾向到古老的街区,体会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气息。大量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开始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如成都锦里、北京的菊儿胡同等。 但完全出于經济目的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使得部分具有代表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或是被破坏消失,或是被不合理的扭曲。因此,如何在兼顾市场变化的同时,以保护其原真性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问题 2.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来说,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历史事件的发生等,在实际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生活要素的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文化衔区、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往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为主,并伴以相应的,诸如:商店、餐馆、学校、宗教等生活公共设施。因其功能立足于居民生活自然形成的,所以在格局上体现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另外因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际考虑其家族观念、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可以体现出较为完整的社会演变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保留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此类历史街区也因其规模庞大、文物历史价值难以界定,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2.2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使旅游开发陷入困境。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产权归属相当复杂,其管辖关系涉及到多个政府或行业机构。大致有:私产、公产、单位自管产三种类型。其中私产的构成十分复杂,分为经租房、标准租私房和房改房三种特殊类型,经租房、标准私租房的房主拥有产权,但很多却无力要求租户腾退房屋,没有实际使用权。在实际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如果不能界定其产权所属,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导致旅游开发无法正常进行。 (二)建筑的居住用盲目修建影响审美价值。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居民的居住便利。多数传

文化创意引导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文化创意引导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以北京杨梅竹斜街为例 段文,魏祥莉,余丹丹 摘要:2010年开始的北京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是近年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一次创新尝试。与以往屡屡发生的大拆大建不同,该次城市更新实践按照平等自愿、协议腾退的方式进行了人口疏解,小范围、渐进式地获得了居民腾退后的房屋作为更新利用的空间,代表了“新常态”下该类地段进行保护更新的趋势。项目实施主体国有企业大投公司提出以文化创意设计复兴老街区的策略,通过与北京设计周合作,连续4年不断探索文化创意引导下的街区更新利用方式。通过对大投公司访谈和现场调研,笔者对该地区引入的创意特色商业店铺、零散建筑空间的利用和公共设施的更新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文化创意引导方式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在肯定其创新尝试的同时,提出当前文化创意引导在当地居民中参与性不强的局限性,未来如何调动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保护城市更新文化创意杨梅竹斜街 序言: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新常态”的解读 随着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的“新常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在城镇化进程逐渐放缓的情况下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概括而言,“新常态”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面临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外部环境特征:1)经济结构转型,城市中心区居住用地减少,中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体验消费需求增长;2)建设方式转变,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大拆大建方式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难以为继;3)物质环境恶化,居住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条件难以适应现代生活要求;4)社会结构下虑,流动人口增加,居民自我更新力量薄弱;5)历史问题累积,社会矛盾尖锐,就地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困难;6)居民意愿多元,利益相互掣肘,组织协调机制建设不足。 2010年开始的北京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是近年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一次创新尝试,其在人口腾退、资本运作、功能定位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以往大不一样的地方,整体的行动思路契合了“新常态”下的现实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作者:————————————————————————————————日期: ?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趋势及特点 在经历了同质化放量增长阶段之后,商业地产竞争的惨烈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关注 的焦点,体育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和影视地产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其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开发备受青睐。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等,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其实,商业街区自古以来就有,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一般的商业街区和商铺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其特定的生存条件和获利方式,在商业地产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采取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开发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形式出现的地产开发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有怎样的特点?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经历了何种涅槃才换来如 今的光彩?未来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在对商业地产创新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特点、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等。今精选部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志于商业地产的业界同仁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指的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将其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侧重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通常以所在区域的历史资源和元素为文化类型,适当划分各区域功能,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以及先进设施的便捷性、现代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历史,品味过去。 特点1: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作背景 成功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体现的共性之一,是项目本身或周边拥有集中的历史建筑群, 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凝聚了早期建筑向现代化转型的优秀成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一步步深入,近代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新的传统文化。 政府和企业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也开始关注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在开发经营商业街时,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条件之外能对项目价值产生影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现地域历史积淀的特定文化作为商业街的文化背景,最终打造了众多经典项目。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城更新的速度也在 不断加快。老城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物资源,造就了其独特的气质。如何解决好 更新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延续与展现老城特有 气质与韵味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历史 文化街区改造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1、前言 虽然在近些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历史上却一直 未被重视,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基于追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旧的街道”则面 临被拆除和遗弃的尴尬境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街道的位置往往靠近市中心 商业区(CBD),因此改造的实际费用远高于拆除重建这些地区;另一方面则是 因为我们没有正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潜在价值,它的品质被我们忽视了。 2、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方法(Method) 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包含着一个矛盾体:改造是对持有环境的改变,这 种改变或多或少会对原有环境造成影响,而保护是力求保持原有风貌,尽力去克 制改变。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谨慎和妥善的态度去控制这种变化进程,在促进街区繁荣的同时保护街区的地方性特征。正如林奇所言:“为了现在及未来的需要二对历史遗迹的变化进行管理并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胜过对神圣过去的一 种僵化的尊敬。” 2.1挖掘和发扬街区历史文化 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归根到底是对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街 区的文脉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通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和自然环境风貌 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文明特质。例如表现出老上海 街坊邻里之间亲密关系的弄堂文化、再现老北京居民平日生活韵味的胡同和四合 院文化、展现四川人休闲、娱乐和社交的茶馆文化和巷子文化等。这种文明特质 的传承,主要是依靠街区历史建筑的表达和街区空间的展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 生活型展示。 2.2丰富和完善街区功能活动 为了使功能日益落后的历史街区在日益变化的城市发展中重新焕发活力,需 要提高街区的地区竞争力。首先是通过街区内部环境的构建,增加其硬件吸引,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振兴街区内部使用功能,增加功能的有效性。史蒂文 在《历史街区的复兴》中指出,这些努力包括突出街区的历史性、改变建筑现有 的功能为旅游或居住活动服务,或改善街区的文化氛围等。同时,历史文化街区 的开发也需要注入新的功能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消费习惯和拉动内需。常见的做法 是以房产开发为主的引入购物、娱乐、休闲、住宿等消费产业,根据前期的消费 调查,来合理布功能配比,目前,国内历史街区的功能开发也有趋同的趋势,改 变这种趋同感的方法是增强街区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打造,例如新天地的店面建筑 风格是以弄堂建筑为主,而城隍庙则以庙会文化为主,建筑与店面风格应突出与 庙会相关的文化体现。 2.3修复和改善街区空间环境 有了前期的历史文化挖掘,与后期的功能组织安排,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 落实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街道和环境当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通过这些物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朱东国谢炳庚李晓青傅丽华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需求的增加,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日趋激烈。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它不仅能够充实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而且可以改善街区环境、增强保护力度,更可以发挥街区历史、教育、美学等功能,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规划上,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湘潭市城正街为例,深入探讨对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原则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内涵及开发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主要特征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1] 作为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的一个中间层次,历史文化街区不仅留存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连片建筑群体和历史信息,而且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已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2] 从旅游产品供给者的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借助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开发、维护、管理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来展现街区异质的街巷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地方传统风格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二是带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品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商品等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交通、邮电、建筑、娱乐、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商贸等行业及部门的发展,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经济价值的实现。三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主体的无形产品,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招收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定位与开发原则 (一)产品定位 从营销理论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定位是指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突出旅游产品的特点,确立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方位,促使消费者树立选购产品的稳固印象的策略。旅游产品定位是确立旅游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重点的依据,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形成具有总领性和指导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定位应在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主题、文脉特质、游客需求、区域协作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确立的。[3] 古城湘潭有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城正街是其中的代表。湘潭城正街过去叫湘潭县城区宣化街,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李倩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淮安市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筑风采与建筑文化,其中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最新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台儿庄古城为例 姜玉磊 (枣庄市规划局山东枣庄 277100 )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台儿庄古城,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文庙-慈云寺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发表时间:2014-08-20T10:40:39.5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4期(上)供稿作者:吴峰 [导读]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观念上的更新和手法迎来了全新的变化。 吴峰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 【摘要】:当前不少优秀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保护规划;历史街区;概念;内容 中图分类号:TU984 Protective planning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WU Feng Abstract:Now,mang outstanding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is still faced with threat of destruction.So,how to effectively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prote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Key words: Planning for preservation; Historic block; concept; contents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历史街区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侵蚀,但是目前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采用的大多是传统方法和手段,使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无法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决策,从而导致一些规划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开发压力。由于传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解决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研究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观念上的更新和手法迎来了全新的变化。刘松通过对传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研究,结合数字技术定位、定量准确可靠的特点,提出建立相应的数字分析预测系统的构想;胡明星以镇江市西津渡历史街区为例,详细介绍了GIS技术在文化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过程,并对古村落保护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探讨系统软件平台选择、总体结构、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等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说,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并不多: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合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一书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关于名城保护的实践与理论,对整个名城保护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说明;张松在《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一书中,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意义,并对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概述 2.1 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概念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体现传统格局和的历史风貌,以及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2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2.2.1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共包括四类: (1)建筑:历史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对历史环境有积极意义的建筑;(2)空间: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与街巷系统及其线形、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与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庭院、古树名木、广场、街道交叉口等;(3)肌理:主要指历史形成的街巷、街廓、建筑及其布局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与形状、建筑的体量、建筑密度与群体空间布局等;(4)主要指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2.2 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城市空间之所以被界定为一个“场所”,而不是一个场地,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如下: (1)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凸显场所的空间与场所精神的社会空间 作为一个场所,历史文化街区在以规模、格局、尺寸等表现出来的物质空间形态之外,还是一个构建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连接关系的社会空间,能促使人们在怀旧的空间环境氛围中去感受现实生活所引发的心愿情感模式,形成特有的场所精神。 (2)历史文化街区是能体现历史感与地域性的环境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的场所精神之所以能够呈现,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场所的基本物理属性由两部分构成:空间和附着其上的地域特色,空间是构成场所边界的重要元素,而地域特色是形成场所特征的重要元素。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由历史感和地域性共同打造出来的空间,历史感唤起了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地域性实现了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特征的体验需求。 (3)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市井文化为特征的生活空间 作为一种活态城市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始终参与者城市的现实生活。保有生活的真实感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质,因此,除物理空间属性之外,历史文化街区还是一个充满生活感受、想象与热情的空间。正如法国著名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奠基人列裴伏尔所说:“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汇集处、纽带和共同的根基。” 2.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 (1)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环境,包括街巷布局、整体风貌、街区空间环境等。(2)古旧街区、地段、居住区。(3)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近代史迹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性建筑。 (4)街区内的风景名胜。(5)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地名遗存和民风民俗等口诉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2.4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技术方法 历史文化保护经历了从单体建筑保护发展到历史街区的整体规划保护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

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文本 目录 1.总则 (1) 1.1 规划编制目的 (1) 1.2 主要规划依据 (1) 1.3 地位和作用 (2) 1.4 规划范围 (2) 1.5 历史风貌特征 (2) 1.6 整体定位 (6) 1.7 保护原则 (6) 1.8 保护对象 (6) 1.9 建筑保护与更新规划控制 (8) 1.10 历史街巷规划控制 (9) 1.11 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控制 (10) 1.12 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变更及特别论证制度 (11) 2、分则 (12) 2.1 用地规划 (12) 2.2建筑与环境保护引导 (13) 2.3 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控制 (15) 2.4 人口容量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 (16) 2.5 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16) 2.6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控制 (17) 3、附则 (19) 3.1 名词解释 (19) 3.2 附表 (20) 1

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总则 1.1 规划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对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本街区”)历史遗产的保护,促进街区的城市更新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结合本街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为本街区内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以及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下一层面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方案的编制。 本规划由天津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2 主要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5)《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 (6)《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7)《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05年 (8)《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 (9)《天津市规划控制线管理规定》,2009年 (10)《天津市建筑规划管理细则》,1988年 (1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2)《天津市中心城区主要河流、公园及历史保护区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导则》,2008 1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 1相关举措 1.1出台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法律规划,并具体落实到管理工作中苏州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之处,在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方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近年来,苏州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城市规划条例”“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等 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与现行保护大法相配套的、符合实际的、较为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 1.2专门设立相关部门,负责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苏州在全国率先试 点成立国家历史名城管委会①,专门实行古城规划。管委会下设4个 部门,即办公室、开发处、保护处和管理处。在姑苏区,苏州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将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模式,着力建设“历史 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创新 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使其成为文化高地、旅游高地、科教 高地和商贸商务高地,以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之“核”的作用,打造 姑苏城的品牌价值。 1.3成立了“历史街区社区”,并举办一系列活动目前,平江街区已 经成立了“历史街区社区”,并有义务讲解员的培训,组织并广泛开 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历史街区景区文明氛围。①保护遗产,传 承街区景区历史文化;②学习雷锋,助推街区景区旅游产业;③便民 助民,提升街区景区文明水平。 2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评析 2.1经验总结在市场经济的转型背景下,苏州持续健全法规保护体系,积极利用市场体制优势,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参与到历史文化保护中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2.1.1政府方面———街区保护,规划是先导,管理是关键总的看来,历史街区保护工作先后经历了4轮规划修编,为平江街区的保护和开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趋势及特点 在经历了同质化放量增长阶段之后,商业地产竞争的惨烈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关注的焦点,体育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和影视地产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其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开发备受青睐。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等,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其实,商业街区自古以来就有,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一般的商业街区和商铺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其特定的生存条件和获利方式,在商业地产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采取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开发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形式出现的地产开发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有怎样的特点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经历了何种涅槃才换来如今的光彩未来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在对商业地产创新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特点、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等。今精选部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志于商业地产的业界同仁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指的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将其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侧重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通常以所在区域的历史资源和元素为文化类型,适当划分各区域功能,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以及先进设施的便捷性、现代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历史,品味过去。 特点1: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作背景 成功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体现的共性之一,是项目本身或周边拥有集中的历史建筑群,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凝聚了早期建筑向现代化转型的优秀成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一步步深入,近代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新的传统文化。 政府和企业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也开始关注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在开发经营商业街时,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条件之外能对项目价值产生影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现地域历史积淀的特定文化作为商业街的文化背景,最终打造了众多经典项目。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课程论文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问题 ——建筑学院 2014241007 吕婷婷摘要:本文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以西安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关键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许多城市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过程的加快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掀起了新一轮大规模旧城改造的热潮,在城市规划中,由于没有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用一般城市旧区拆建改造的方法,使得很大一批历史街区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破坏在一些城市,大量的历史街区被推平,代之以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优秀传统建筑环境遭到彻底的破坏, 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1]。因此,制定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 正确处理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关系,维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环境特色,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尤为重要。 二、相关概念解析 2.1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2]。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的特征: 1)保留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物,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反应历史风貌的建筑。街巷等是历史原物,而不是仿古建造的。整个地区内会有一些后代改动的建筑存在,但所占比例较少且与历史风貌基本协调。 2)具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这一地区历史发展脉络和集中反映地区特色的建筑群,其中或许每一座建筑都达不到文物的等级标准,但从整体环境上看,却具有完整而鲜明的风貌特征,是这一地区的历史见证。 3)历史文化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生活社区,这就决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新信息。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包括有形的建筑物及构筑物,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无形文化资产”,如世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风俗习惯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无形文化资产”更能表现历史文化街区特殊的文化价值。 2.2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2]。 1958年8月,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的的概念做了这样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或不满,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对形成舒适生活环境很美丽的市容抱有很大的希望,并要求及早施行,包括所有这些内容在内的城市建设活动就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这些城市问题的产生既有环境方面的原因,也包括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在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三种。其中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历史地区保护更多关心的是外部环境,强调保护延续地区居民生活。所以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传统风貌和整体环境,保护真实的历史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