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潍坊市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分析-共13页

潍坊市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分析-共13页

潍坊市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分析-共13页
潍坊市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分析-共13页

潍坊市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

摘要

坊茨小镇作为潍坊市的城市新名片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本文通过对坊茨小镇的实地考察,结合坊茨小镇的具体情况,对坊茨小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初步的分析,文中对坊茨小镇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另外从多方面分析了坊茨小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势条件,并发现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知名度低、小镇历史建筑物开发利用不合理、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等,同时根据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例如,提高知名度、对现存的历史建筑物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组建内部专业的旅游开发队伍等。

关键词: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一、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概述

(一)坊茨小镇的概况

1、坊茨小镇的发展历史

(1)清末,1898年以前

坊茨小镇位于坊子老区南辖区,坊子属于潍坊。潍坊旧时称潍县,坊是指距离州县三十里之处。清朝末年,前宁家沟有一对父子在驿道旁开设客栈,名曰“坊子店”,由于客栈处于南北驿站之间,过往的商客众多,生意红火,久而久之,此地被称为“坊子”[1]。

(2)德占时期:1898年-1914年

1898年,德国借《胶澳租借条约》在坊子修建胶济铁路,并取得胶济铁路沿线15公里范围内的矿藏开发权、设警权、驻军权,坊子沦为德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德国人在坊子的发展建设以胶济铁路为轴线,铁路主线以南,文化街以西为德国人的居留区。

(3)日占时期:1914年-1945年

1914年,日本借一战爆发时机,单方面宣布侵占德国在坊子的一切有关权

利,日本在坊子的活动主要是采矿,日本人的居留区大致与德国人居留区一致;1922年-1937年,坊子属北洋政府统治,日本与北洋政府合作开发坊子的煤炭资源,期间民族商业发展快速,坊子的城镇建设开始逐渐活跃;1938年-1945年,坊子沦为日本的殖民区,日本在坊子不仅采矿,同时进行资本输出,开始经商办企业,民族商业受到打压。坊子的城镇建设日趋繁荣,道路系统已经由原来的东西走向的三马路扩展到四马路、五马路,形成新的道路系统。

(4)国民时期

日本战败后,同年11月16日,国民党正式接收坊子煤矿,并成立坊子炭矿部,国民党在这一时期没有对坊子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只是沿用德日留下的机器设备进行煤矿的开发,因此,坊子的城镇建设在这一时期完全停滞。

(5)解放后

1948年,坊子解放,民主政府接收坊子煤矿,并建立新的煤矿管理体制,采用新型的采煤技术;1984年,胶济铁路舍弯取直,坊子站的地位下降,与此同时,坊子区的中心也出现北移,更加靠近潍坊市的主城区,伴随着坊子煤炭资源的枯竭,坊子区重心的北移,坊子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下降,坊子老区逐渐走向衰落。

(6)现阶段

胶济铁路重新修建后不再经过坊子,坊子老区失去以往的繁荣,变得破败不堪,为了保护见证坊子近代发展的工业遗产建筑,提高坊子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坊子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山东三维华德城市投资公司,出资并规划1.4平方公里的范围,其中包含一百多处德国建筑:古老的德军司令部、医院、火车站、邮局、修女楼等;六十多处日本建筑:正金银行旧址、日本领事馆坊子出张所、日本别墅等。

2009年—2019年,相继建成了坊茨规划展示中心、坊茨美术馆、小镇一锅等项目。近年来,坊茨小镇独特的欧式风情吸引大批的艺术家前来写生,举办油画展;很多摄影家也将坊茨小镇定为其采风基地;坊茨小镇也与众多的艺术院校签订协议,成为艺术学院学生的户外课堂。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含义

历史文化街区指的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核实、确定并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保存的历史建筑呈现出区域性,可以全面、真实的体

现传统的布局和历史风貌,呈一定规模的区域[2]。

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的三个特点:首先,具有集中成片且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其次,现存的历史建筑物保持独特的风格;最后,历史建筑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

(三)坊茨小镇创建历史文化街区优势条件分析

1、现存德日式建筑保存完整且文化内涵丰富

坊茨小镇现保存有166处完整的德日式建筑,有风格不同的领事馆、司令部、兵营,还有军官别墅、豪华官邸、横田旅舍等,这些历史建筑均保存原貌;其中现存的德式建筑设计别致,体现出19世纪末期人们的建筑审美水平。德式建筑墙壁的装饰是极具特色的,外墙一般采用水泥拉毛,房屋的窗户、门楣、柱子都用马牙错花岗岩装裱,在外墙的转角处通常用红色的砖垒砌,强调线条起到的修饰效果[3]。坊茨小镇留存的精美德日式建筑,对研究德国、日本当时的建筑风格及技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德日的殖民促使坊茨小镇的形成,小镇承载的殖民文化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对坊茨小镇的保护就是对殖民文化的保护,有利于研究坊子地区的人文;日德帝国主义对坊子的侵略殖民,是坊子沉痛的历史记忆,日德保留下来的完整建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可以利用这些建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

2、潍坊市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小镇发展

2019年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对坊茨小镇进行初步开发,到2009年已经成功建设坊茨规划展示中心、横田驿馆共四个项目;2019年成立潍坊市三维华德城市投资××公司负责坊茨小镇的全面保护、开发及完善工作,投资五亿元到坊茨小镇的开发建设中,成功打造出坊茨美术馆、小镇一锅、国际青年旅舍等项目。

2015年8月2日,山东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部署,其中潍坊市政府就与港中旅集团合作,加快开发诸城恐龙谷与坊茨小镇旅游项目进行深入探讨,着力打造潍坊市乡村旅游的“拳头产品”。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开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可以有效带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工作的积极性,成为开发建设的动力;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是一项长久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普通私人企业及社会组织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前期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开发工作需要政府扮演主导角色,与各相关企业共同扶持、建设、

推进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开发。

3、坊茨小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坊茨小镇坐落于潍坊市坊子区,坊子区位于潍坊市东南部,是潍坊市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东临烟台、青岛港,南接日照港,北濒潍坊港,潍莱高速公路的起点就位于坊子区内,潍莱高速、济青高速、309和209国道贯穿坊子区,在坊子区内形成了“五横六纵”的交通道路网;著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位于山东中部,潍坊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5公里;同时,胶济、益阳、青临、胶新、大莱龙五条铁路纵横境内。潍坊现开放有潍坊港、羊口港两个国家二类开放港口;潍坊机场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目前已开通到北上广各大城市的完整航线,从潍坊机场到济南、青岛机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非常方便快捷[4]。

坊茨小镇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为潍坊市扩大旅游客源市场提供有利的条件,保证了到潍坊地区参观的游客不会因为交通因素而阻碍行程。

4、潍坊市重大节庆活动强有力的宣传作用

潍坊市是著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中国举办最早、影响力最广、持续举办时间最久的三大节庆活动之一,每年4月的第三个周六在潍坊举行,与北京的地坛庙会、自贡灯会、哈尔滨的冰灯节并称为全国四大群众文化活动,潍坊国际风筝节还被称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展会”[5]。潍坊市也因此荣获“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的称号。潍坊国际风筝节巨大的宣传力、影响力,吸引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到潍坊参观游览,同时为坊茨小镇带来更多的旅游客源。二、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现阶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知名度低

景区知名度是指一个旅游景区被公众认识、了解、认知的程度,是评价一个旅游景区名气大小的客观因素,包括景区对公众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6]。一个景区的知名度越高,吸引的游客数量就越多,为景区及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就越高。景区的高知名度能有效促进公众对景区管理的监督,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坊茨小镇虽然在潍坊市内被规划为潍坊市政府建设重点项目,潍坊市市民对于坊茨小镇并不陌生,但由于缺少广泛而有效地宣传,除潍坊市区外,其他县区的民众从未听说过坊茨小镇。坊茨小镇知名度的提高,不能仅依靠政府,还应团

结民众,进行广泛的宣传。

(二)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物开发利用不合理

由于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物所具有的价值没有被社会大众完全认识,由此造成政府层面以及社会民众对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内现存的历史建筑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物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威胁:

1、坊茨小镇内建筑物未被合理开发利用。

(1)建筑物闲置。坊茨小镇规划保护建筑163栋,除已经开发建设完工的德式建筑德军医院、邮局、修女楼及火车站外,其余大部分建筑在经过基础的整修之后,完全被闲置,游客前来参观,见到的都是空房子,建筑内部没有进行整修布置。

(2)建筑物利用方式单一。小镇目前已经完成对一部分德日建筑的开发利用,但开发利用的方式比较单一;一种是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建成国际青年旅舍、啤酒联合国、小镇餐馆等;一种是将建筑物内部进行修旧如旧,复原、展示建筑物当时的功用,如对日本正金银行的修复,形成博物馆式的展览模式。

2、坊茨小镇内建筑物未得到及时保护。坊茨小镇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无人管理的时期,政府及社会组织没有积极地对小镇进行保护,造成现在小镇中众多的历史建筑物被损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小镇内及附近历史建筑物被严重破坏。在坊茨小镇1.4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只有被划入规划区域的建筑物被保护起来,并仅对这些建筑物进行简单的修缮。位于小镇附近的历史建筑物,现阶段还有当地居民在内居住。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居民对历史建筑物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只是任其继续破败。例如,小镇附近的原德军司令部大楼,从遗存的建筑中可以感受到当时司令部大楼的气派与辉煌,但现在的德军司令部大楼,除墙体保持完整外,楼顶已经完全坍塌。德军司令部大楼所处的小院中现在仍有民众居住,但当地民众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修缮。

(2)小镇周围整体环境被破坏。现阶段对坊茨小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仅要保护旅游资源本身,更要保护旅游资源所处的周围整体大环境,建造有利于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和谐统一的环境氛围。

坊茨小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随意拆除小镇周围的历史建筑物,建成与小镇周围环境极不和谐的高楼。例如,在坊茨小镇内建有现代风格的建筑,作为坊子区××局的办公室,并租赁给海洋外语培训学校。

(3)小镇内历史建筑被挪为他用。坊茨小镇在开发规划中,应该对小镇的建筑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但小镇目前建筑物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是随意租赁给附近居民,用作驾校培训场,甚至废品回收站,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浪费坊茨小镇宝贵的旅游资源。

(三)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在旅游开发工作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有实力的旅游人才是团队保持竞争力、提高能力的重要保障。坊茨小镇旅游开发人才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内部没有专业的旅游开发建设团队。坊茨小镇在规划初期就邀请了同济大学著名的阮仪三教授,阮教授受邀,仅对坊茨小镇开发建设初期阶段的整体规划布局进行了指导,后期小镇的具体建设就由三维华德××公司负责,三维华德××公司并没有聘请专业的旅游设计开发团队跟进小镇的中后期开发,导致小镇现阶段建设进度缓慢,项目规划没有得到统筹。

2、缺乏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景区中,旅游服务人才是景区与游客之间的桥梁,游客在游览时,通过景区的旅游服务人才获取信息、获得帮助,对景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人才,有利于提高游客对景区的认同感,从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增加景区的客流量,为景区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坊茨小镇在开发规划中,没有考虑到旅游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没有为小镇培养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人才,游客参观小镇时,缺少导游提供讲解服务,更无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

(四)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内相关服务设施不完善

1、景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指的是由景区及管理机构提供的,为景区游客提供最基础服务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其中,包含景区道路、景区停车场、景区公共厕所、景区水电供应中心、游客信息服务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垃圾污水处理中心及安全防护中心等几大部分[7]。

(1)历史文化街区周围无停车场或停车位。坊茨小镇目前的规划面积是1.4平方公里,由于小镇位于坊子老区的中心位置,且周围的道路都是以前修建的狭窄的旧马路,在景区附近没有修建停车场,也没有划出合理的停车位,给自驾游前来参观小镇的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

(2)历史文化街区内无公厕。厕所虽小,问题且大,厕所可以影响游客对游览地的满意度。所以,在公共服务设施中,厕所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3)历史文化街区无游览线路及古建筑介绍标识牌。一个开发完善的景区,在游客进入景区的各个入口处,都应该设有景区的游览导视图,使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规划、有顺序的游览景区,为游客提供基础的便利服务。

坊茨小镇入口处,设立了关于小镇的基本介绍标识牌,且标识牌上的文字已经脱落。进入小镇后,并无具体的小镇游览线路示意图,游客只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小镇内无计划随意游览;游览过程中,小镇对保护存留的古建筑同样没有标识牌进行介绍说明,只在古建筑外墙挂有一块木牌,标明属于小镇第几号保护建筑。

(4)历史文化街区内无游客咨询中心。景区内设立游客咨询中心,可以帮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解答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方便游客进行游览,使游客感受全面、细致的服务,同时提高景区的服务形象与质量。坊茨小镇入口处设有值班室,但值班室内的工作人员并不提供咨询服务,只负责看顾景区,初次到坊茨小镇游览的客人,并不熟悉小镇的历史,需要导游提供导览讲解服务,坊茨小镇值班室内没有提供导游服务,没有设置游客咨询中心。

2、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

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开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景区能够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指的是为游客提供的各种相应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住宿、餐饮、购物服务设施和娱乐服务设施。坊茨小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周围住宿环境不佳。坊茨小镇2019年开发时,建成小镇国际青年旅舍,但青年旅舍住宿条件简单,只能满足低层次住宿消费需求,小镇周围是老式居民房,附近居民没有开设家庭旅馆或农家乐,因此,到坊茨小镇参观的游客一般不会选择在小镇停留过夜,这也限制了游客在小镇的消费,对小镇

的旅游收入造成不利影响。

(2)历史文化街区附近餐饮卫生状况不达标。坊茨小镇西邻北海路,马路两旁分布着众多的小餐馆,这些餐馆用餐环境差,食品卫生质量堪忧,多为来往的过路司机提供三餐及夜宵,小镇缺乏干净整洁的用餐环境。

三、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对策

(一)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提高坊茨小镇的知名度,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游客对坊茨小镇的熟知度与认同感,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塑造坊茨小镇特有的品牌标识。一个地区的旅游品牌标识是指依靠旅游地的文化、物质资源,塑造出来的体现旅游地精神、特征的具体标志[8]。例如,坊茨小镇拥有上百栋古老的德日式建筑,可以根据德国与日本建筑的不同风格特征,设计出代表坊茨小镇的旅游品牌形象,前来参观的游客看到标识就知道代表的是坊茨小镇。

2、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宣传。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坊茨小镇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广阔的平台,进行宣传。潍坊市××局及电视台可以拍摄关于坊茨小镇的历史、旅游记录片,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广大的网民了解坊茨小镇。

3、通过举办节庆形成连带宣传。举办节庆活动是提高地区的知名度,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强有力的措施,潍坊市是海内外公认的“风筝之都”,每年的四月份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届时海内外游客齐聚潍坊,共同体验放飞风筝的乐趣,但游客的旅游需求是多样的,既需要体验式的旅游活动,又需要丰富文化内涵、提高自身修养的文化旅游。举办“潍坊国际风筝节”时,市××局可以向国内外游客介绍潍坊市其他的旅游景点,在潍坊市主城区的各个主干道上都设立独特的户外广告牌;旅行社同时可以增加新的旅游产品,如潍坊两日游,带领前来参观的游客对潍坊市的其他旅游景点进行游览。

(二)对坊茨小镇历史建筑物进行合理开发积极保护

1、多样化开发

(1)创建坊子铁路博物馆。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可以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如哈廷根亨利钢铁厂采用博物馆模式进行开发[9]。坊茨小镇可以

利用德军留存下来的火车站开展露天博物馆式的开发,火车站的票房、站台仍在使用,可以将票房、站台开发成旅游景点供民众参观,通过参观旧火车站票房的运作流程、火车站台的建造技艺了解旧时火车站与现代火车站的不同;在坊茨小镇火车站的北方,过去有一个机车修理厂,现在机车修理厂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一个巨大的转盘和屋顶,转盘过去是用铰链连在一起,由于以前的火车是蒸汽机车,火车修理时需要将火车头开到转盘上,用人力就能轻易地转动方向,然后将火车头对准车库开进去就可以修理了。坊茨小镇可以将现存的机车修理厂进行修复,重现旧时火车维修的流程,让民众更近距离的感受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2)创建市民公共游憩空间。坊茨小镇现阶段未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收取门票,小镇内拥有大面积的闲置空地,其中在德式建筑区还建有一精致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一喷池,周围栽种着多养的花草,广场上还铺有精美的方砖,是德国典型的新西方主义建筑风格。随着广场舞的兴起,广大的市民群众跳舞时面临场地缺乏的问题,广场修缮完成后,居住在坊茨小镇的居民可以在广场中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同时,坊茨小镇在前期的开发中,已经对园区完成了基础的建设,例如,小镇中建有铺设方砖的小道,道路两边已经种植上各色的花草植被,在道路两边也已经安装有照明灯,可以通过对小镇进一步的建设,将小镇打造成集文化、市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游憩空间。

(3)创建坊茨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坊茨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首先要正确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文化创意产业是人通过利用智慧、技能以及创造力,结合先进的技术,对文化进行开发、创新,从而形成独立的知识产权,能创造出更多文化附加价值产品的一种产业[10]。

坊茨小镇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首先,引入艺术创意、设计机构。坊茨小镇别具一格、精美的德日式建筑群已经吸引大批美术创作家、摄影家前来写生、采风。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云飞将画室设在坊茨小镇;坊茨小镇还是潍坊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的户外写生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艺术生在坊茨小镇进行创作。以上说明,艺术家对坊茨小镇非常热爱,小镇开发中可以通过坊茨小镇对艺术家独特的吸引力,引进更多的画廊、艺术设计公司,将坊茨小镇打造成艺术家集聚、交流的大本营。

其次,加强影视娱乐拍摄基地的建设。坊茨小镇拥有上百栋德日式建筑,这

些德日建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是抗战影视题材合适的取景地,黄渤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青岛往事》就曾在坊茨小镇火车站前取景。景区开发应加快影视娱乐基地的建设,通过对德日殖民时期开设的粮店、布店、杂货铺等现存建筑的修缮,打造坊茨小镇影视拍摄一条街。

最后,开发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近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旅游者在花费时间、金钱后,不仅仅希望进行游览观光,还希望从旅游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够参与到旅游活动中,通过体验,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

坊茨小镇可以顺应旅游者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利用当地特有的煤文化,开发参与型的旅游产品。近年来,随着坊子煤炭资源的枯竭,部分矿井需要进行回填,其中有很多百年老矿,德日侵占时期留存的设备、建筑仍在使用中,坊茨小镇可以将即将回填的煤矿改造成煤文化体验园,让游客亲身体验挖煤,了解煤炭开采的具体流程;同时可以聘请之前在矿井中工作的人员,为参观的游客进行专业的介绍;建议体验文化园中的工作人员配合游客的角色扮演,例如,游客可以穿上与挖煤工人同样的衣服,更好地感受煤炭挖掘工作的氛围。

2、加大对留存历史建筑的保护

对于坊茨小镇,不仅要开发建设,对现存历史建筑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通过对现存历史建筑进行具体受损情况的统计,并分成不同的等级。

一级,是指保护状况良好、受损不严重、整体结构稳定的历史建筑物,二级是指,保护状况一般、受损不严重、整体结构比较稳定的历史建筑物,三级是指,保护状况较差、局部受损、整体结构未出现大问题的历史建筑物,四级是指,保护状况堪忧、受损严重、整体结构不稳定的历史建筑物。对现存的历史建筑物受损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完毕后,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受损建筑进行修复。对一级受损的历史建筑,注意日常的维护保护工作以及危害因素的预防;对于二级受损的历史建筑,注意增加局部的保护措施,减缓历史建筑物的受损速度;对于三级受损的历史建筑,应该逐步的开展修葺工作,对于历史建筑受损的局部进行修复;对四级受损的历史建筑物,应该立刻进行修葺,并对于受损严重的部分,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对原有的零构件进行更换。

保护历史建筑不仅需要政府及开发部门的重视,还需要对民众进行宣传教

育,提高民众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

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还应出台一定的法规文件,对不遵守法规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惩罚。

(三)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快速,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也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进度,建设高效、专业的旅游人才队伍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有效保障。坊茨小镇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开展:

1、组建专业的内部旅游开发队伍。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一项需要时间、精力、资金的长期工程,不能只依赖于外部聘请的专家人员;同时要拥有内部专业的旅游建设队伍,内部专业的开发团队既需要熟悉所开发旅游项目的基本情况,还需要了解当地风貌,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发项目。潍坊市政府在坊茨小镇的开发中,可以从潍坊市招聘旅游管理专业的开发人才;同时可以与潍坊学院进行合作,委托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内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团队人才的素质,还要考虑团队人才的专业。尽量做到团队中个人技术的专业化,又要考虑到专业人才的全面化。打破传统旅游管理的专业限制,吸纳能适应旅游发展新阶段需要的专业人才。例如,新兴的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地产、旅游会展等专业。

2、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人才。旅游服务人才素质的高低体现的是一个旅游地软实力的强弱,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人才有利于提高游客对旅游地的信任,增强游客对旅游地的好感,进而增加客源。坊茨小镇现阶段建设中缺乏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人才,旅游开发企业可以与周边城市的高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高等旅游院校为旅游开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服务人才,而旅游开发企业可以为高等旅游院校的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开发企业与旅游高等院校实现双赢。

(四)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设施

1、加快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财政扶持;另一方面,需要景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例如,坊茨小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可以设立公共基础设施专项基金,通过引入市场融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小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筹集更多的资金.在

完善小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注重特色,坊茨小镇是坊子百年历史的见证,在建设小镇的公共基础设施时,要注重小镇的风格,修建的道路、架设的路灯都要与小镇周围的历史建筑物相融合,赋予小镇的特色;其次,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小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管理、维护,国内不少景区每年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投入几乎为零,这会对景区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2、加快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坊茨小镇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旅游地产的开发实现,在坊茨小镇周边开发旅游地产,地产开发完成后,通过招租的方式,入驻商铺及餐饮、住宿机构。坊茨小镇历史文化街区附近缺乏干净整洁卫生的中式快餐,当地的居民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潍坊火烧,可以在坊茨小镇北海路旁经营潍坊当地的特色餐饮——火烧店,坊茨小镇附近的居民以及来往的过路司机师傅、到当地游览的游客都会成为消费主体。

参考文献

[1]潍坊市坊子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坊子区志,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六章,附则,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2019年7月1日实施.

[3]李程程.潍坊市坊子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20-21.

[4]李雪姣.高速公路对沿线小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以潍坊市下辖的五个县级市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18-19.

[5]王学伟.潍坊地区会展旅游发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24-25.

[6]王彦斓.旅游景区打造知名度的对策分析[J].学术理论,2019(12):300-301.

[7]乌伊罕.克什克腾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对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2-3.

[8]黄燕凤.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评价与提升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12-13.

[9]张丽兵.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2-2(4).

[10]马琳.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9:14-15.

西安旅游的历史文化

西安历史文化 历史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一说17朝),中国历史上的四个伟大时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又称为“西京”、“西都”、“凤城”、“斗城”,简称“镐”(与“皓”同义同音,寓意“光明之都”)。从古到今曾用名:酆京、镐京、酆镐、长安、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西京,以“长安”最为常见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西安建城史已有3100 多年,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方罗马,东方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传说 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 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4、以泛旅游为引擎与目标归宿 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于公共服务)。 5、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 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房产开发:房产销售、房产回收经营;项目开发:经营收益等。 (三)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产业培育 特色小镇的产业为双产业为主,即“特色产业+旅游产业”。 其中自身特色产业主要指新兴产业或传统经典产业,诸如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茶叶、丝绸、石刻、文房、青瓷等传统产业。泛旅游产业主要是“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内容。

(完整word版)浅谈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正文 1平江路历史街区 1.1历史街区的概念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首次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即“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我国是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历史街区”概念的:“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因此,历史街区一般指在古城镇中, 历史遗迹较集中,且完整地保留了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它可以由一条街或几条街所组成。 1.2平江路历史街区 1.2.1平江路历史街区简介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平江路是沿河的路,全长是1606米,两侧的横街窄巷很多,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港、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1.2.2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 至今仍保持着河路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座—耦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等,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迹 2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2.1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历史街区需要保护和发展,但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急需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财政,这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经济实力不强的城市往往难以维系。国家虽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资金,但相对于大量的历史街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业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如欧洲很多国家的老城往往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我国丽江既无工业也没有其它产业,整个城市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旅游业之上。从此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就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历史街区必须经过保护和开发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在一些有条件的历史街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历史街区的特色,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我国的城镇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大城市病日益突显,小城镇发展明显不足。自20XX年以来,特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 模快速增长,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都有明显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小镇发展弱化,成为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重要原因。提升特 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也 是解决我国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这在客观上要求特色文化小镇在 设计理念上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发展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中Y 城镇化工作会议多次提出,城镇化工作必须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 文化,从根本上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历史遗产;必须注意保留村庄 原始风貌,尽可能在保留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这是因为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记忆,是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必备要素。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继承性,保护 文化的多元性。打造特色美丽小城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扩大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别化竞争。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是特色小镇 的主要特征,因此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设计与研究,必须理解各小镇 的历史成长因素及其内在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对处于初期阶段的小 镇有一个更明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1文化旅游小镇概述 一般认为,文化旅游小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 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核心是围绕旅游的历史文 物古迹或地理景观,针对旅游成熟期游客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美食、传统和习俗建筑等全方位的深度需求,在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在当地居民真实生活基础上,让游客充

历史文化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传承与利用

历史文化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传承与利用 □李海锋一、心中有文化,才能重视开发“文化” “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缩写。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领域,对“文化” 有不同的认知和解释。在封建社会中,“文化”是“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二说: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也泛指一般知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思想启迪、精神引导与道德提升,所谓“国民之魂,文以化之”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文化的功用,是物质不能取代、金钱难以置换的。认识“文化”及其功用,是开发利用文化的前提和关键。除共同的属性外,旅游文化有独特的功能——“养心”,即养智、养德、养神、养气,也就是通过参与旅游活动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取知识,涵养德行,陶冶情操,砥砺品格,提供正确导向,增加正能量,同时愉悦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旅游文化能够丰富主题意涵,提高景区品位、滋养游客心灵,使游客得到意外收获和惊喜,对景区综合效益的提升大有好处。在影响旅游文化的要素中,历史文化占比很大,它是旅游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是旅游文化永恒的背景和天空,是营养和滋润旅游文化的土壤和雨露,只有充分认识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才能创造旅游文化的无限张力。历史文化是旅游文化的素材,要将它变成旅游文化,还须经过

一番艰苦努力,由相关专家或专业团队进行专业的策划和设计,汇众智,集大成,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旅游文化。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有关联又有区别。历史文化是小众文化,专业的影响面窄,涉及的人也不多,是专家学者们依靠文献典籍、考古资料和科学手段,针对特定的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服务于上层建筑。而旅游文化是大众文化,面向社会各行业、各阶层,涉及千家万户、国内国外,因此要老少咸宜,还要寓教于乐,让人们在愉悦健康的环境和氛围中,接受文化熏陶,达到养智、养德、养神、养气的目的,造福于社会大众。研究历史文化,要有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要有攻坚克难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刻苦钻研,才能有所建树。开发旅游文化,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创业者不仅要洞悉旅游市场的需求,考虑投入产出的平衡,汲取和利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研究成果,还要按照主题定位,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文化艺术,才能打造出震撼人们心灵的旅游精品。这两种研究,方式方法不同,但都要呕心沥血,匠心独运,付出艰辛。二、追寻历史文化,发展旅游文化蓬莱八仙过海·三仙山风景区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 地。今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十大优秀旅 游企业,成为国家旅游最高奖项——飞马奖的获得者,景区获此殊荣,与重视旅游文化密切相关。八仙过海·三仙山风景区位于山东蓬莱市北部顶端,滨临黄海,与庙岛群岛隔海相望。长山诸岛影影绰绰、似真似幻地飘浮在海面上,这里是我国海市蜃楼和海滋现象出现最多的区域,充满了神秘感,是历代帝王祭海、求仙、追梦的场所,八仙过海和徐福东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八仙过海·三仙山风景区由八仙过海和三仙山两大景区组成。八仙过海景区又名八仙渡,原是黄海岸边的矶头,相传吕洞宾等八仙在此乘坐铁拐李的宝葫芦漂洋过海。后来经过填海和改造,我们将它变成了陆连岛。从高空鸟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本文从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以往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案例总结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以保护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利用思路。 1引言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副立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图册,真实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它体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经历千百年时光淘洗而形成的会呼吸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中逐渐越来越倾向到古老的街区,体会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气息。大量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开始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如成都锦里、北京的菊儿胡同等。 但完全出于經济目的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使得部分具有代表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或是被破坏消失,或是被不合理的扭曲。因此,如何在兼顾市场变化的同时,以保护其原真性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问题 2.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来说,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历史事件的发生等,在实际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生活要素的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文化衔区、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往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为主,并伴以相应的,诸如:商店、餐馆、学校、宗教等生活公共设施。因其功能立足于居民生活自然形成的,所以在格局上体现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另外因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际考虑其家族观念、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可以体现出较为完整的社会演变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保留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此类历史街区也因其规模庞大、文物历史

江浙十大文旅特色小镇

江浙十大文旅特色小镇 有重点、有特色发展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浙江省2015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止目前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51个特色小镇列入培训名单。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现将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10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供学习参考。一、江南药镇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

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磐安县“江南药镇” 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由县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小镇建设指挥部。截至2015年底,已开发建设面积112 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0.05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家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江南药镇初见成效,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等项目也已经在规划建设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延伸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领域。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docx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XXX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个重要的关键

词就是“街区”,作为街区说明其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的商业聚集地必然有其独特的商业特征,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值得发掘与保护的,商业建筑自然是不同于住宅,那它的布局与规划自然也有别于住宅建筑,而且各种商业之间是否在位置分布上也存在某种联系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必须去发掘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色。 二、XXX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XXX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XXX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变化

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本文汇总了在探索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本质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

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副立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图册,真实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它体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经历千百年时光淘洗而形成的会呼吸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中逐渐越来越倾向到古老的街区,体会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气息。大量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开始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如成都锦里、北京的菊儿胡同等。 但完全出于經济目的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使得部分具有代表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或是被破坏消失,或是被不合理的扭曲。因此,如何在兼顾市场变化的同时,以保护其原真性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问题 2.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来说,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历史事件的发生等,在实际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生活要素的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文化衔区、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往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为主,并伴以相应的,诸如:商店、餐馆、学校、宗教等生活公共设施。因其功能立足于居民生活自然形成的,所以在格局上体现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另外因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际考虑其家族观念、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可以体现出较为完整的社会演变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保留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此类历史街区也因其规模庞大、文物历史价值难以界定,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2.2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使旅游开发陷入困境。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产权归属相当复杂,其管辖关系涉及到多个政府或行业机构。大致有:私产、公产、单位自管产三种类型。其中私产的构成十分复杂,分为经租房、标准租私房和房改房三种特殊类型,经租房、标准私租房的房主拥有产权,但很多却无力要求租户腾退房屋,没有实际使用权。在实际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如果不能界定其产权所属,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导致旅游开发无法正常进行。 (二)建筑的居住用盲目修建影响审美价值。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居民的居住便利。多数传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朱东国谢炳庚李晓青傅丽华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需求的增加,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日趋激烈。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它不仅能够充实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而且可以改善街区环境、增强保护力度,更可以发挥街区历史、教育、美学等功能,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规划上,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湘潭市城正街为例,深入探讨对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原则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内涵及开发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主要特征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1] 作为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的一个中间层次,历史文化街区不仅留存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连片建筑群体和历史信息,而且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已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2] 从旅游产品供给者的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借助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开发、维护、管理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来展现街区异质的街巷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地方传统风格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二是带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品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商品等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交通、邮电、建筑、娱乐、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商贸等行业及部门的发展,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经济价值的实现。三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主体的无形产品,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招收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定位与开发原则 (一)产品定位 从营销理论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定位是指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突出旅游产品的特点,确立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方位,促使消费者树立选购产品的稳固印象的策略。旅游产品定位是确立旅游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重点的依据,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形成具有总领性和指导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定位应在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主题、文脉特质、游客需求、区域协作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确立的。[3] 古城湘潭有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城正街是其中的代表。湘潭城正街过去叫湘潭县城区宣化街,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 国 旅 游 史 期 末 考 查 论 文 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费倩倩20124050106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迅速的发展壮大,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旅游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除了部分自然资源的开发外,便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而对这一部分的资源的开发,则关系到我国旅游形象的定位,历史文化传承与未来旅游发展的情况等。论文从旅游主体,历史文化本身和社会的要求三个方面研究了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运用历史文化很好的服务于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游客心理旅游业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旅游从表层意思是指对体现国家历史人、事、物和各种遗迹的旅游。深层次意思是指在旅游的三要素中,旅游吸引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历史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物。 历史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支柱,是旅游发活动进一步扩展的内核,可以从一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很好的地方如西安,利用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很好的将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旅游则是传承历史文化思想价值的最佳载体,旅游用其强大的文化传播作用将中国有价值的思想传播弘扬开来。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一、对于旅游者来说 (一)历史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有助于旅游者减缓压力 在当前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更多的选择出游来化解内心的压力,缓解疲劳的身心。忙碌的追求物质生活,失去了内心的信仰,心态的平和,精神世界的遨游。在旅游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感染下旅游者可以沉浸在历史故事中,领略故事的艺术魅力,感受老祖先的生活,为人处世,丰功伟绩,精湛技艺和留于后人的思想教训等。这些无不给旅游者以净化心灵,抚慰伤痛,补充能量的功效。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作者:————————————————————————————————日期: ?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趋势及特点 在经历了同质化放量增长阶段之后,商业地产竞争的惨烈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关注 的焦点,体育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和影视地产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其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开发备受青睐。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等,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其实,商业街区自古以来就有,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一般的商业街区和商铺是有很大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其特定的生存条件和获利方式,在商业地产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采取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开发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形式出现的地产开发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有怎样的特点?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经历了何种涅槃才换来如 今的光彩?未来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在对商业地产创新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特点、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等。今精选部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志于商业地产的业界同仁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指的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将其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侧重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通常以所在区域的历史资源和元素为文化类型,适当划分各区域功能,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以及先进设施的便捷性、现代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历史,品味过去。 特点1: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作背景 成功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体现的共性之一,是项目本身或周边拥有集中的历史建筑群, 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区域。 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凝聚了早期建筑向现代化转型的优秀成果。随着人们认识的一步步深入,近代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新的传统文化。 政府和企业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也开始关注这种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在开发经营商业街时,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条件之外能对项目价值产生影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现地域历史积淀的特定文化作为商业街的文化背景,最终打造了众多经典项目。

历史旧街区论文旅游开发论文

历史旧街区论文旅游开发论文 历史旧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浅谈 摘要:本文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对荆州三义街的保护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荆州三义街进行循序渐近式保护的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在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商业和旅游开发。 关键词:历史街区荆州三义街居住性街区居民参与循序渐近式改造 一、历史旧街区的概念 历史旧街区是城市发展中幸存下来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物质体现。“要有真实的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物质实体);要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即该地段的风貌是统一的、并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要有一定的规模,在视野所及的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没有严重的视觉干扰以及真实生活的存在”(建设部,1997)。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一提起老街,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不仅仅是那一幢幢老房子,更多的是对旧时那种生活场景的回忆:街道上充满着各种叫卖的吆喝声,逢年过节街坊邻居走亲访友互相串门的热闹情景。由此可知,历史街区,首先是有一定规模的片区,并有完整的历史景观风貌。其次,历史街区保存着真实的历史信息,甚至是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历史街区保存的是活的文化,活的生活场景,活的历史记

忆,这才是历史街区和一般的文物建筑最大的区别。 二、荆州三义街现状 荆州古城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保存比较完好的只剩下完整的城墙和护城河,城内大部分建筑都已经被拆除重建,只有极少数的街区被保留下来,三义街就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三义街紧邻大北门,历史上大北门是城北的主要通道,去京师都是经由此门的三义街曾经是城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非常繁荣。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北门片区的经济地位逐渐被城市交通更为便利的区块所取代。目前三义街街面建筑局部保存比较好,基本能够体现出荆楚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但许多私自加建的建筑质量比较差,而且采用的质量很差的现代建筑材料,和街区整体环境很不协调,破坏了街区风貌的统一。当地居民老年人比重很大,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居民对建筑改造意愿比较强烈,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善现在的居住条件。一部分居民有搬迁的意向,但大多数居民还是比较留恋这里的老街。荆州市2009年开始启动三义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并在2010年4月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国家投资项目。 三、保护更新的模式比较 国内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比较多,大概有几种比较明显的模式。每种模式都各有其适用的情况,现简单分析如下。 1、商业开发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 商业开发是目前历史街区保护一种比较流行的模式,商业开发提

《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评选办法(修订稿)》

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评选办法(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文 化和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结合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下简称小镇)是指在 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范围内,以特色文化、文化遗产、自 然风光、工业遗存、特色建筑等独特资源为依托,通过挖掘、融合、转化和创新文化内涵,打造文化主题鲜明、生 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生态生产生 活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非行政区域划分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三条小镇评选工作由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原 则上每年组织评选1次。 第四条小镇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按照不定名额、宁缺毋滥、常态监管、动态调整的要求, 以资料审查与实地查核相结合,采取评分制进行评选。考 评指标数据以统计监测结果为依据,未纳入统计监测的指标,以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统计数据为依据。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小镇申报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人文资源富集,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较强的标杆性;文物古迹、特色建筑等资源聚集,能完整地呈现和表达特定的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种文化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景观风貌或故事情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传承实践富有活力,当地民众参与度高、认同感强,民俗节庆活动具有较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规划编制科学,推进实施有效。编制有小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交通、卫生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机衔接,且能有效推进实施。 (三)主题定位明确,文化彰显充分。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系统性,能用文化塑造特色、彰显魅力、培育品牌;小镇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管控有力,能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文创设计或动漫设计等现代手段表达文化内涵,有完整的视觉符号系统;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能结合自身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小镇形象,传承传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历史文脉延续良好,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和文创产品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践行,群众思

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一·北京历史 公元前1040年,在今天的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北京正式建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北京有850余年的建都史,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旧石器时代(70万年前-1万年前) 回到50万至70万年前的北京。那时的北京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在北京西南郊的山洞里生活着北京猿人,他们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火的原始人类之一。有了火,文明就开始了。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 2200多年前的秦朝统一了中国后,这时北京是个闻名的大城。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不断向四面八方扩展。大约在1700年前北京有了第一座佛寺,即潭柘寺。 隋代(581-618年)和唐代(618-907年)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运河的北部终点就是北京,此时北京被称为涿郡,拥有13万人口。公元645年,唐太宗集大军于北京,自水陆两路攻打辽东高丽。却久攻不下,后被迫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城,唐太宗为追念阵亡冻死的士兵,下令修建了悯忠寺(即法源寺)。此时的北京被称作幽州,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贸易中心。 宋、辽金时期(960-1234年) 唐朝以后,政治陷入混乱,北方少数民族日益壮大。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朝,北京作为陪都城被称为南京,城址在今天的白云观一带。公元1153年(金),东北少数民族首邻海陵王定都北京,名为金中都。如今的牛街礼拜寺和卢沟桥都是这个时代遗留下来的。 元代(1271-1368年)

公元1215年(元),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攻占北京。他的继承者忽必烈建立“大元”,在北京建元大都,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国家的首都。 明代(1368-1644年) 公元1399年,北平的燕王朱棣举兵南进,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朱棣认为北平乃“龙兴之地”,可北控大漠,南扼中原,于是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朱棣在元朝皇城基础上改建扩建。如今北京的绝大多数古典建筑如故宫(紫禁城)等,都是明代的遗物。 清代(1644-1911年) 满族人进北京后,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园-圆明园,并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首都定为北京。从此,这座历经3000年坎坷的不朽城市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全新时期。 二·“老北京”特色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胡同是一尺大街(今杨梅竹斜街西段),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要体验老北京的味道,胡同游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其建筑布局保留着最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特征:方正的、围绕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