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红楼梦》看官场腐败与民风腐败的关系

从《红楼梦》看官场腐败与民风腐败的关系

从《红楼梦》看官场腐败与民风腐败的关系
从《红楼梦》看官场腐败与民风腐败的关系

浮华背后的腐化

——从《红楼梦》看官场腐败与民风腐败的关系《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府兴衰历史的叙述,揭露了封建豪门的荒淫腐败,展示出封建专制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本着“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的现实主义精神,作者曹雪芹及续写者还将笔触向外扩散到封建社会的诸多方面,对包括卖官鬻爵、贪污贿赂、司法腐败在内的各种官场丑恶现象作了细致描绘,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彰显了小说被表层的爱情主题掩盖的政治主题。其实,官场腐败必然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堕落,使“腐败文化”在民间也大行其道。虽然书中对民风腐败问题着墨不多,有关人物、事件也分散在各个章节,但是作者对此入木三分的描写,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又将批判力度向纵深层面推进一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引人思考。

民风腐败是相对官场腐败而言的。在《红楼梦》中,信奉腐败文化的社会人员极其广泛,涉及不同阶层和众多职业。从与权力的远近关系来说,《红楼梦》主要描写了四类人,一是包括贾府服务人员在内的底层民众,二是贾府的中下级管理人员,三是各级官府中的胥吏,四是皇宫中的太监。

处于底层的普通民众

普通民众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几乎一辈子都处于社会最底层,被排除在权力之外,距离权力最远,看似与腐败无缘。他们倾慕权势,认同通过腐败得到的个人利益,但苦于腐败无门,只能偶尔利用机会占便宜、捞油水。

如第6回,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前,因生活窘困,责怪女婿王狗儿:“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来罢了。”王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这虽是气话,但确是从底层平民的视角对现实社会权贵弄权、官场腐败的真实窥测。

第58回,原来唱戏的芳官,进大观园跟了宝玉后,被指派了一个婆子做干娘。芳官要洗头,干娘先叫亲生女儿洗了之后,才叫芳官洗。芳官埋怨她偏心:“我一个月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剩西的。”两人闹了起来,最后还是袭人打圆场,取了“一瓶花露油并些鸡卵、香皂、头绳之类”,叫芳官自己洗,不要吵闹了。第61回,贾府厨子柳家的回来,刚到角门前,守门的小幺儿不开门,且拉着笑说:“好婶子,你这一进去,好歹偷些杏子出来赏我吃。我这里老等。你若忘了时,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也不答应你,随你干叫去。”作为贾府底层的服务人员,芳官干娘和小幺儿都不放过一切赚取蝇头小利的机会。

第60回,厨子柳家的女儿柳五儿通过芳官从宝玉那里得到了小半瓶玫瑰露,柳家的匀出一些送给她侄子,柳家的嫂子回馈她茯苓霜:“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总共才呈送三篓茯苓霜,守门的奴才就从中截获了一篓。“因向抽屉内

取了一个纸包出来,拿在手内送了柳家的出来,至墙角边递与柳家的”。从柳家嫂子的谨慎举止不难推断,这绝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第62回,厨子柳家的因玫瑰露、茯苓霜获罪,还未判罚,丫头司棋的婶娘秦显家的就通过管家林之孝家的关系,欲取代柳家的大观园主厨一职,为达目的,秦显家的“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的礼,悄悄地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又打点送账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谁知柳家的无罪获释,照旧回去当差。秦显家的白丢了许多送人之物,自己还要折变自家财物去赔补亏空。世间没有包赚不赔的买卖,对于无权无势的弱势群体,腐败的结果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贾府的中下级管理人员

贾府的中下级管理人员也多出身寒门,但他们往往依凭宗族或祖上的关系,通过行使各种“潜规则”,最终获得工程分包项目等,也因此拥有了少量管理和支配人、财、物的权力。

在元妃省亲一事中,贾府为迎奉贾元春回家,特意耗费巨资营建省亲别墅大观园。宁国府的贾珍为总监工,贾蓉则负责管理打造金银器皿,而与贾珍贾蓉父子关系亲厚的贾蔷便得以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戏子、置办乐器行头,这活儿用贾琏的话来说是“里头却有藏掖的”,意思是有贪污的机会。既然有利可图,其他族人都想从中捞得一个美差,于是各凭关系,各使解数。第24回,“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贾芸是个穷小子,听说荣府园子东北角子上要植树栽花,便想谋得此事。几次求助贾琏无果后,了解到真正做主的是王熙凤,他想到的办法是行贿送礼,无奈手中拮据,因机缘凑巧,从邻居倪二处借得银子15两,买了些

冰片、麝香等物,逮住机会孝敬给王熙凤。作为交换,王熙凤替贾芸谋得此项差事,并向其暗示来年还有“正月里烟火灯烛那个大宗儿”的工程。后来,贾芸领走200两银子,还了倪二的债,拿出50两买树,其余大部分就落入自己腰包了。单从此事来看,贾芸首先是腐败的受害者,进而是腐败的参与者,最终成为腐败的忠实拥趸。

第53回,贾珍叫族中子侄来领乌庄头送来的年货,贾芹也欲领取,贾珍训斥说:“你如今在那府里管事,家庙里管和尚道士们,一月又有你的分例外,这些和尚的分例银子都从你手里过,你还来取这个,太也贪了!”贾芹辩了一句,贾珍冷笑道:“你还支吾我,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谅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的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第56回,探春在大观园代王熙凤理事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措施,其中就提到了账房:“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再者,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贾府里大大小小的管理者平日里瞒上欺下、克扣贪污的行径可见一斑。

各级官府里的胥吏

胥吏本不是政务官,但由于清朝各级政府机构中的许多官员缺乏治政能力或治理能力低下,不得不依靠精于案牍、巧于笔墨的胥吏来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一些不法胥吏因此大肆贪腐、谋取私利,以至于挟持主官、包揽词讼、贪赃枉法,“百端作弊,无所不至”。

《红楼梦》中对胥吏描写的文字,较早见于第4回所写的门子。贾雨村原为姑苏县令,因贪酷免职,后复起委用为应天知府,接任伊始便遇到薛蟠杀人命案,由此引出了手下门子递来的“护官符”。贾雨村听从门子的忠告,“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并“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告以“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自此,贾雨村官运亨通,一路升御史、吏部侍郎,直至兵部尚书,可谓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相比之下,在贾政手下“管门”的李十儿更熟悉官场习气,更善于苟且钻营。有红学家称其“属于恶仆刁奴一流的小人物”。第99回,贾政任江西粮道,起初是一心想做好官,州县馈送一概不受,结果弄得怨声载道,于是李十儿和粮房书办便不断给贾政找碴儿。首先是没有人打鼓,接着是没有了站班喝道的衙役,后来是贾政等不来轿夫。层层施压、不断加码,看效果不明显,最后干脆不给贾政准备吃的,最终逼得贾政叹道:“我是要保性命的,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无奈甩手任李十儿一干人为非作歹,结果反而事事周到,件件随心。尽管小说未对胥吏们贪赃枉法的具体情节详细展开,但从后来贾政因“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罪名被连降三级,调到工部的事实,不难看出李十儿等人横征暴敛、为非作歹的行径。贾政难圆清官梦,说明吏治腐败如同一个大染缸,官员很难独善其身。其实,在清代的正史中,胥吏逼迫主官的记载并不少见。雍正四年,清代官员蒋廷锡就被胥吏“嫉妒怀怨,造作浮言”。正如第104回贾芸说的,“如今的奴才比主子强多着呢”。可以说,不法胥吏不仅是官场贪腐的重要推手,更是世风日下的集中体现。

皇宫里的太监

太监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畸形产物。如果说胥吏阶层还必须依附政府机构,利用官场规则来巧取豪夺、损公肥私的话,那么在《红楼梦》出场的太监,则依仗皇权,狐假虎威、弄权干政,肆无忌惮地凌驾公权之上、横行官场之中,甚至连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也成其公然索贿对象,更别说大小官吏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竭尽巴结攀附之能事了。

如第13回,秦可卿死后,为了能把丧礼办得风光一些,贾珍找内相(太监)戴权商议给秦可卿的丈夫贾蓉买个官位。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戴权看了履历后,交小厮收了,说道:“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明儿我来兑银子送去。”可见,卖官鬻爵对于戴权这个太监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不足为奇。

第72回,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太监来贾府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叫贾琏藏起来,自己出来应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只得叫平儿佯装用首饰当了银子。小太监走后,贾琏出来说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这里说的是“借”,其实就是勒索。这些太监之所以能公然频频索贿,就是因为他们俨然是皇权的“代言人”,是包括贾府在内的

达官贵人都得罪不起的“亚主子”。他们的为非作歹直接导致了簠簋之风滋生,继而助推末世流弊,天下滔滔。

《红楼梦》给我们的启示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有政风与民风之说。政风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加起来就构成整个社会风气。“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等俗语,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政风与民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政风清明则民风淳厚,政风败坏则民风浇漓,不可能出现政风清明而民风浇漓,也不可能出现政风败坏而民风淳厚的局面。

正确认识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关系,是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基本前提。当前,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动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也使民风社风为之一清。党风政风的外围是社风民风,好的社风民风承载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扬善扶正,有利于优良党风、政风的形成和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我们国家处于和平年代,社会承平日久,放任社会上存在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金钱至上等观念自流、风成化习,将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不良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和腐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作为一部具有伟大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红楼梦》对清朝社会腐败的深刻揭露,也能给后世提供重要借鉴。治理当前社会腐败问题,建议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好传统的警示预防教育、舆论宣传作用,逐步促使廉洁办事、廉洁做人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二是要强化监督,严厉惩治各种社会腐败行为。如加强打击行贿人、专项治理商业贿赂,对国企、金融、教育、科研、

艺术品市场等腐败高发领域重拳出击,震慑那些打算投机腐败的人员;三是完善各项法律、规章和制度,不断铲除、压缩社会腐败滋生的土壤和空间,如将“车马费”、“润笔费”、“劳务费”等存在于各行各业的潜规则明确列入违纪违法之属,使惩处有法可依;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特别是要厘清政府与中介机构的界限,避免政府充当“官中介”,为权钱交易留下操作空间;五是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社会交往,对公职人员交际圈严加限制,对可能影响公务活动的各种人情行为明令禁止。

何平:《官场腐败及其社会后果》

官场腐败及所引发的社会冲突在中西社会中的差异 --从《甲申三百年祭》和《潜规则》谈起 何平,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文摘要:从吴思所描述的明清官场腐败的潜规则和郭沫若揭示的腐败与明朝亡国的联系可以看出官吏腐败及占有过多的国民生产总值总是使政府失去合法性,并被人 民所抛弃。论文对比朱元璋反腐倡廉的种种举措和效果,以及英法在政治腐败引 起的大革命以后的制度建设讨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腐败的制度性原因。论文认为 只有从政府体制和权力架构上去进行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官吏贪污腐败和 社会大动荡。 关键词:潜规则政治腐败比较史学 Corruption, Social Conflict and its Aftermath in China and the West ____A Discussion of the “Memorial of the 300 Anniversary of the Down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Underground Rule” Proceeding from the underground rule of the Ming bureaucracy described by Wu Si and the issue posed by Guo Morou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 of corruption to the down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essay argues argues that official corruption and the graft of the GDP disproportionately always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the legistimacy of the government and being overthrown by the people. Comparing anti-corruption and thrifty policy carried out by the Ming emperor Zhu Yuanzhang and its effect with th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after the great revolutions in England and France, the essay explores the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official corrup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It concludes that only through reshaping of the government power structure and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can really have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curbing of corruption and on the maintaining of social stability. 1944年,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1]祭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 占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尽,明朝倾覆;奠李自成大顺政权建立42天后被入关的清军逐出 北京,兵败身亡。郭文讨论的主题是明朝的倾覆和李自成丢失政权的原因。郭认为明朝的灭 亡是由于政治腐败,官吏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明末遍及北方数省的连年的旱灾和蝗灾加剧 了社会矛盾。李自成迅速败亡是由于夺得政权后未能坚持争取民心为上的政策,义军入京后 军纪松懈,乱施刑罚,强取豪夺,领导集团内部有识之士不被重用,反被诛杀。李自成也未 能迅速采取措施巩固统治,反使拥重兵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降清军合力进攻北京。 郭文意在以史为鉴,告诫国民党政府应铲除腐败,实施政治改革。文章也从另一侧面提 醒当时的中共及其武装力量吸取历史教训。这篇文章从此成为以史为鉴,警告世人腐败会亡 国的名篇,在近年来的反腐倡廉,提倡政治改革的讨论中,引用颇多。笔者近来拜读民间另 一本以史为鉴反腐倡廉的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作者吴思原为《中国农 民日报》记者,1983年,追踪报道河南开封地区农资部门利用双轨制牟利事件,萌发探究 中国社会腐败传统延续的原因和形式的兴趣。《潜规则》列举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吏滥用 职权,贪赃枉法,谋取私利,形成官场中所谓?潜规则?,严重败坏了行政程序的?合理性?

论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论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腐败,一个社会的沉重话题。纵观时间长河和世界区域,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国家,腐败如影随形。腐败就像一颗毒瘤,附在社会这个大躯体里,扩散在社会这个躯体的四肢百骸,直至躯体无行动和运转能力,直至坏了经脉,烂了躯体。 一、腐败的定义及其特点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腐败的定义。国际透明组织则对腐败的解释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个人认为,两种定义在本质上表达都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易。前者是字面上对腐败的初级剖析,而后者更详细地解释了现代社会的腐败的这种不良现象。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根据现在社会的腐败现象,一般将腐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分为公共权力型腐败和非公共权力型腐败。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它给社会的带来的影响绝对是凶多吉少。那么下面就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腐败社会矛盾加大,影响社会稳定 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是是影响社会不稳定以致引发动荡的主要因素,历史充分论证了这一现象。早在古代秦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如果不是秦始皇的暴政,官员横征暴敛,陈胜、吴广会愤而起义?他们是社会的农民阶层,处于最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忍无可忍就放手一搏。而观现代社会,常常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往往是这几个高频词汇,拆迁户不合作誓当钉子户,下岗工人无处谋生,白领阶层却成房奴,农民工活得卑微至极,打工青年缺少社会保障等。在这些社会现象中,无不充斥着腐败的影子。腐败致使社会出现剧烈阶层分化和对立,如果这种阶层分化和对立不能进行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就会累积巨大动荡风险。 2、腐败使法律形同虚设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平的有力工具,然而当法律被一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踩在脚下,做着权利和利益的不齿行为,只为一己私利时,它就形同虚设了。

官场潜规则泛滥的制度原因

官场潜规则泛滥的制度原因 “官场异类”与潜规则 2010-9-7 10:14:34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总第301期) 作者:张鸣评述由头:曾挂职担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被称为“官场异类”的姜宗福,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揭露了一些官场潜规则,跳出官场后的反戈一击使他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官场潜规则泛滥,使一些不按潜规则说话办事的官员成为异类。如何让官场明规矩战胜潜规则,让实际上敢说敢干、有责任感、有个性的官员从“官场异类”变成“官场主流”,是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自打吴思先生发明“潜规则”这一名词以来,潜规则已经变成我们这个社会最流行的用语。这个词,不只做名词用,而且可以当动词用。在每个角落,这个词似乎都适用。细琢磨起来,这个词,在两个地方用的最多,一个是跟政府有关的领域,一个是演艺界。 潜规则里的规矩 在今天,潜规则几乎等同于不正之风,甚至行贿受贿。但是,这个古已有之的现象,在古代跟今天还是略有不同。古代的政府机构,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吏必然有大量的灰色收入。明清两代,实行低俸制,一个知县,一年的官俸不过45两银子。这点银子养家糊口都难,更谈不上过体面的生活。古今一理,千里做官只为财,日子都过不好,谁干呢?所以,地方官都可以在征粮征税以及审理诉讼案件的过程中捞很多好处,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在正常情况下,官员捞多少,书吏拿多少,衙役又能弄多少,大体有个数量比例的限制。大家约定俗成,一般不加以突破。这也是潜规则,一种取代正式制度的隐性制度。其间也许会有个别人突破尺度,坏规矩,乱来,但多数官员还是能守住潜规则里的规矩的。只有到了王朝末期,统治机器锈蚀,秩序混乱,规矩才会被彻底破坏。在正常年景,即使买官,也是一种半合法的行为。大部分的钱是入国库的,经手人拿到的,只是一部分的钱。而且,社会不管怎么乱,但总有一个领域,是绝对没有潜规则的,那就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就是整个社会最后的稳定机制。 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却有点麻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制度化一直进步不大,新中国成立60余年,改革也30余年了,但党、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依然界限不清,没有明确的制度权限划分。政府预算制度至今没有建立,各级政府预算外收支还是一笔糊涂账。政府各部门关系没有理顺,条块分割依旧。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监督机构,但监督效率却十分低下。尽管依法治国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但整个党政机构如何用法律来管理社会,还是不甚了了。但是,既不属于正式制度,也不属于法令的禁令,却层出不穷。禁令限制越来越严,从条文上看,没有给任何潜规则留有余地,即使因此而违反宪法,也在所不惜。一个公款吃喝,有关的禁令能编厚厚的一大本书,可是到今天,任何一个机关,招待费都是支出的大头,吃喝根本没有限制。实际上,几乎在任何一个禁令高挂的地方,禁令都是失效的,真正起作用的,是潜规则。潜规则跟禁令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讽刺性的反差。而且,据我所知,潜规

腐败的危害

腐败的危害 (一)对政治的危害 1、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关调查显示,在“最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连续三年位居榜首,而且今年的比例高达近六成,是三年来的顶峰。一方面说明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影响的恶劣;另一方面反映了公众对腐败问题的忧虑。 2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如何、地位高低,以及是否堪称强大,衡量的标准无外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评判;无论经济指标有多高、发展速度有多快,经济总量有多大;即便位居世界第一,也只能算得上经济巨人,一个腐败现象猖獗国家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政治上只能被视为矮人,受到国际社会的鄙视;也难融入国际社会,大凡政治开明的国度不削与之交融。正因此其,腐败现象严重,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将被大大削弱,在国际舞台难有大的作为。(二)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 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基础和条件,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执政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的程度。如果腐败案频发,造成社会各方面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弥补起来将十分艰难,民心不断趋向背离,腐败严重到一定程度,积重难返极可能危及国家政局。国际社会中,因腐败促其政府倒台的案例屡见不鲜。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大小群体事件,其中一些,正是因腐败引发,也有一些政府因公信力极低,加之问题处理失当,使事态急剧恶化,酿成惨剧。 (三),破坏国家制度和规则。 与腐败现象相联系正是官员的滥权,和专断,其根本是人治社会的作为;国家由政府行使管理职能,职权、腐败无处不有,公权力私有化;容易造成政出多门,致政令受阻,令行不通;人权超越事权,私权超越公权,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发展大计的资源的人为被分配,导致国家制度的懈怠和枉费。人们不再按规则办事,希望投机取巧;违章办事。 (四),亵渎法律神圣和尊严。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中国检察机关共查处贪污贿赂犯罪67505人,平均每月有近1600名官员因腐败走进监狱。也就是说每天有近53名贪官落马。当腐败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民众最直接是,怀疑法律和司法体制,更为严重的是当腐败的腐蚀法律和司法领域,妨碍司法公正,民众对法律尊严的信任会产生信心的完全丧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极可能不再寻求法律的保护。铤而走险;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五)对经济的危害 1. 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中国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位居世界经济规模第3 位;而当年查出的违规资金2347亿元,同时,据不完全统计腐败分子2008年转移到国外的资金就达3360亿元,约相当于全年GDP的1.1%。 2. 破坏经济运行正常秩序。 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只能按照内在的法则,腐败行为正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必然增加整个活动运行成本;必然由经济系统承担,腐败分子受既得利益的驱使,利用政府职能非法涉足经济,专断权力和公共职能,必然违背经济规律和本质,无疑导致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受阻和倒退。严重破坏经济结构和秩序,妨碍经济发展自身的功能和健康。 3. 扰乱社会资源良性配置和合理流动。 经济活动的基础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也就是必须保证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流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尽可能发挥社会效能;同时,社会成员应有平等享有社会资源的权利;腐败则是利用职权进行寻租行为,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资源

中国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分析

中国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分析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化”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不是立法,不是法律在纸面上的健全程度,而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的情况,是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春节前我在博客发表了“中国反腐经验作为俄罗斯榜样”(即“中国腐败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一文后,有网友批评我“没说到点上”。此言也不谬,因为我在那篇文章中说的主要就是“面”。我猜想,网友所说的“点”,大概是制度问题。昨天,英国的《金融时报》发表了记者汤姆.米歇尔(Tom Mitchell)专访我的文章,“中国的法律学人和运动推手何家弘”,其中也谈到了制度性腐败的问题。我应邀参加英国人为纪念《大宪章》颁布八百年而举办的“全球法律峰会”(Global Law Summit)之前,心中思考最多的问题还是法律制度。下面,我就简要谈谈中国腐败泛滥的制度原因——当然是学者的个人之见。 为什么在当下中国会有那么多官员走上腐败的道路?有人说,权力腐蚀,人性贪婪。但是,为什么在有些国家中握有权力的官员就不那么贪婪?为什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政府官员也没有那么贪婪?为 什么在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官员也没有那么贪婪?同样是人,同样是炎黄子孙,在彼时彼处不贪婪,在此时此处却贪婪,那就一定有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制度设计中生成腐败的原因 严重的社会腐败往往因为社会管理制度中存在漏洞或缺陷。毋庸讳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是军事斗争和暴力革命的专家,虽然有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前车之鉴和“苏联老大哥”的间接经验,但是缺少现代国家制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因而未能摆脱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不良影响,制度设计中存在一些先天性缺陷,而这些缺陷后来就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一)人治为本 在中国,人治的传统渊远流长,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一直以“人治”为治国之本。从大处说,老百姓希望国家能有“好皇帝”,于是就有清明盛世。从小处说,人们盼望单位能有“好领导”,于是就有幸福生活。抽象地讲,人治的主张似乎没错。社会是人的社会,由“好人”来治理社会顺理成章。历史的经验也能证明,好皇帝率领一群好官确实可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然而,现实问题是好皇帝和好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他们也是人,也得遵守生老病死的规律,在超过一定年龄之后就会出现各种人体机能的衰退,甚至老年痴呆。如果将国家安危和人民福祉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风险太大。然而,我国的制度设计过于依赖个人,而且往往把制度执行者预设为好人,缺少对权力滥用的防范措施,一旦执行权落入坏人或不好不坏的人之手,制度就会陷入恶性运转,官员腐败也会泛滥。 (二)民主虚化 在当今世界,“民主”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语词。于是,真懂民主的人与不真懂民主的人,真爱民主的人与不真爱民主的人都会高喊“民主”的口号。然而,在不同人的口中,“民主”的含义可能并不尽同。例如,西方人讲的“民主”是

别将中国的腐败夸大为腐败的中国

别将中国的腐败夸大为腐败的中国 1 新中国第一个三十年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不可逾越的,即使在落后国家建成了社会主义政权,但在发展生产的方式上,在经济建设领域,它仍然不能取消自然的历史发展阶段。(本论的前提,是否成立) 中国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本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政权的控制下大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是落后而又不甘落后的中华民族向西方资本主义低头学习以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补课过程。 已经建成的社会主义政权和不可逾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即是中国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和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延伸到思想文化领域,进而形成义和利的矛盾——社会主义是追求终极正义,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则是以“利”作为核心的驱动力。 这一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的现实基础,是决定中国社会在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一定历史阶段内发展演进路线的总矛盾,是认识中国国情以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乃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中的核心线索。 这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能够也只能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解决的矛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重大矛盾,既需要尊重现实,还不能放弃理想;既要发展市场经济,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既需要追求效率,又必须重视公平;既需要追求物质文明,又必须重视精神文明;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既需要重视利,又必须尊奉义;既需要顾及先富群体的利益,又不能忘记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和历史重任。 2

站在历史的高空俯瞰中国社会,站在时代的巅峰纵览天下格局,我们仿佛看到,中华民族的航船正航行在这片漩涡和暗礁交织密布的激流险滩,这是一段光荣而又艰难、辉煌而又惊险的历史航程,这是一片共产主义的伟大曙光在东方破晓之前的短暂黑暗。 要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从纯而又纯“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尊重个人利益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公和私、义和利、家和国、个人和集体的矛盾就会在整个社会乃至每个人的心中复活并且纠结起来。 曾经被压制了的私欲的魔鬼开始在人们的心中重新萌芽并日益肆虐,由此而造成的则是见利忘义、人心不古、利欲熏心和物欲横流,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开始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却开始了沦落,以至于经济的发展和道德的滑坡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物质的富有衬托着精神的空虚、鼓鼓的口袋上耷拉着空空的脑袋。 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市场机制一旦与权力勾肩搭背,义和利的矛盾就会作用于官场,就会通过权力者的私心而使得公权力成为一种资本,进而形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而如果作用于市场,就会形成见利忘义追名弃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良的商业行为;如果作用于学术界,就会在知识分子阶层形成沽名钓誉攀附权贵见风使舵智为利谋利令智昏的不良学风。 因此,中国的腐败,绝不只是官场的腐败,绝不只是权力参与市场经济的腐败,它更是整个社会全局性和整体性的腐败——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职场,无论是商界、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还是娱乐圈,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各行各业,哪一个领域不存在重利轻义甚至见利忘义的腐败思想和行为呢? 3 别说美国的腐败少,那是因为他们用对外侵略、军事抢劫、市场垄断和资本投机代替了腐败,就像偷窃的小偷一旦变成掠夺的强盗,也就用抢劫代替了盗

官场腐败的透视镜----《西游记》小记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官场腐败的透视镜 ----《西游记》小记 学生姓名:蔡振苏 学号:11121028002003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本科 指导教师:吴俊龙 日期:2013年10月

目录 摘要 (1) 一、绪论 (1) 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 (1) 1、孙悟空大闹天宫,何其威风。 (2) 2、孙悟空西行路上受困于妖怪…………………………………………………1-2 3、态度决定结果…………………………………………………………………2-3 三、从妖怪看官场腐败 (3) 1、从妖怪的背景看腐败。………………………………………………………3-4 2、从妖怪的结局看腐败。 (4) 四、从神仙看腐败 (5) 1、妖怪下届作乱和神仙、佛祖有着根本的关系。 (5) 2、地方官员的不作为,是腐败分子得以成灾; (5) 3、天庭、西天更是腐败的源头。………………………………………………5-6 六、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官场腐败的透视镜 ----《西游记》小记 【摘要】我们不妨以反腐败的角度来解读古典小说《西游记》。现就如下问题进行探讨:被认为极乐世界的天庭并非人人平等;唐僧的皈依正果其实是一种炒作;妖魔是在权势庇护下作恶;官场吃拿卡要之风盛行;真正的腐败之源是上层的统治阶级。 【关键词】反腐败西游记炒作庇护 一、绪论 儿子经常霸着电视看西游记,我也就经常被迫温习着西游记剧集。大人大人眼里的西游记和孩子的降妖伏魔、热闹打斗很大不同。我发现孙悟空惊了地府,闹了天庭,几乎无神能挡,却屡屡败于妖魔,而这些妖魔多是天庭神仙童子坐骑宠物,甚至有当年被孙悟空打怕了的小神,其中玄机何在?妖怪一但被擒,为何结局迥然不同? 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 1、孙悟空大闹天宫,何其威风。 齐天大圣孙悟空,乃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得意门生,法力高强,神通广大。面对十万天兵毫无惧色,什么巨灵神、李靖、哪吒三太子啦,就连二郎显圣真君也不放在眼里。后来一个大意被金刚镯打中,关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大闹天宫勇猛无匹,玉皇座下无人能敌。起先就连如来佛组的五行山都压他不住,后来又添了一道符才搞定的。孙悟空也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了天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战斗英雄。 2、孙悟空西行路上受困于妖怪 孙悟空名气虽大,西行路上各方妖魔却不买他的帐,为了吃到可以长生不老的唐僧肉,他们各显神通与孙悟空大战,往往是孙悟空大败,然后升天入地的去搬救兵。这时,孙悟空的能力反映最突出的就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

中国最腐败的群体不是官员

中国最腐败的群体不是官员, 也不是国 企领导, 而是··· 时间:2015-12-01 23:18:28 来源:一评微信公共号作者:郭凡生点击:637 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经历了上山、下乡、当兵,1978年又考上人民大学的“精英”一代。1982年开始在从政做官,1987年转入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工作。因为种种原因我1990年不得不下海创业,由一个街边店成为了国内首批在海外上市的B2B网络企业。 我是一个真正白手起家的私营老板,从来没有寻租和靠官去挣过钱。因此我才敢讲下面的话,若是学者、官员写这样的文章早已被弟兄们的板儿砖拍烂了头。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谈民营企业的腐败是出于一种责任,也源于我对民企弟兄们深深的爱。我真的看到今天在大陆最腐败最堕落的群体,是我们这些民企的老板。 我知道拙作会得罪天下不少的老板,但我相信拙作也一定能够帮助那些正在迷茫中奋斗的企业家们。今天,民企腐败超过国企,甚至贪官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极度缺位,懒散无度 2008年开始连续八年,我在钓鱼台国宾馆办了五十多期股改班。每次我都会对一百多位老板提同样的问题:“拍着良心告诉我,今天你们谁还能打卡准时上下班的请举手”?每次举手的人都不超过三成,而且几年来每次举手的人越来越少。

我总结这些老板是一三五休息,二四六放假,逢年过节国外旅游,我相信国企的老板们和官员们也绝对不敢这样。我曾很多次压抑不住自己的伤感和愤怒,在股改班上对上百位老板们呐喊:“你们当年创业的精神还有多少留存?这样下去我们怎么还能活在世上?这样的老板企业不破产天理难容!”有些老板和我解释,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工作:”我的作息时间调整了,我来的晚我们也走的晚呐”。 我们把老板缺位定义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职务缺位,也就是不准时上下班,不好好履行自己的老板职务。 在职务缺位之后,因为不好好工作就会出现能力缺位,这是老板缺位的第二个阶段。特别是你的企业从小向大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从小型化的老板看得见的直接管理为主向大型化发展过程中老板看不见的间接管理为主的过程中,你的缺位,肯定会使你落伍,你的能力已很难适应企业成长的要求了。 在职务缺位和能力缺位之后,就是第三阶段的心理缺位。 工作中你发生的偏差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使你一到公司上班就心烦意乱、痛苦不堪,上班成为一种巨大的折磨。老板已经视做自己企业事情成为最大痛苦,已经生不如死了。写到这儿,所有的老板,不管你是否同意我上面的观点,都可以判断一下,你自己处在老板缺位的哪个阶段。 我每次都对股改班的老板们大声疾呼:归位吧,找回咱们创业时那种激情和勤劳,但基本上是呼之无用。我只能对天长叹:英雄老矣,廉

浅析官场“潜规则”的表现、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官场“潜规则”的表现、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在我国当今的官场上,存在着众多的“潜规则”。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主要有集体领导中的潜规则、官员考核潜规则、官员任免潜规则、官官相护、内部解决的潜规则、托人找关系潜规则等等。潜规则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它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与腐败存在着客观互动的关系,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我国政治文明的进程,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在探讨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抵制潜规则、优化行政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一、潜规则的内涵解析 “潜规则”这个词最初来自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其定义是: 1.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3.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 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5、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得出潜规则的几大特点:它与显规则相对,是不成文、不公开的,但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而成为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潜规则实质体现的是一种自私的利益行为,体现了“经济人”的特性,是违背正义的;一旦违背了潜规则,会招致极大的风险,这导致了人对其难以摆脱性的无奈、也加剧了潜规则的蔓延。 二、表现方式 在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其各自的潜规则。在官场,潜规则尤为严重,它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有着复杂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官场已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潜规则”。静态上表现为内部红头文件、指示、批示、通知、讲话、经验总结、惯例等,动态上表现为暗箱操作。 (一)集体领导中的潜规则 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无条件服从型,一把手是绝对权威,所有形式也只是走形式。二是“顺向思维”或“违心表态”型,在讨论问题时,只要不牵涉个人利益,官员们在发言时总是尽量避免产生分歧,人云亦云。或者当讨论中出现意见分歧时,要么采取“和稀泥”的办法加以平息,要么找借口躲避。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潜规则。三是投桃报李型。这是一种互相关照、等价交换的潜规则,主要存在于研究立功、奖惩、评先进、用干部、立项、投资等议题的研究决策之中。 (二)官员考核潜规则 官员实行自我结算的政绩考核方式,他们熟知自我表扬之道,往往进行数字造假,“关键时刻”大手笔、超常规,在公路沿线尤其是国道边大兴“窗口工程”,给外界留下好印象,

腐败五大危害

温总理近日指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毋庸置疑,腐败对党员干部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对党的事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民的利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笔者之见,腐败现象主要有五大危害: 一是“害党”,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腐败轻则损害党的形象,重则导致“党亡政息”,使党丧失执政地位,这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中已经得到证实。党的先进性、奋斗纲领和崇高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沾污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如果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的是一套,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是另一套,执政党就会丧失民心,走向衰亡。可见,反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绝非危言耸听。 二是“害民”,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许多贪官飞扬跋扈,一手遮天,说一不二,践踏民主,压制群众,犹如“土皇帝”,千方百计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变为个人专制,对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构成极大威胁,侵害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特别是损害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执政的,如果不能赢得民心,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就会成为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将无从谈起。

三是“害国”,腐败破坏社会稳定。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纷争,进而引发动乱,乃至四分五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察觉并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 四是“害家”,腐败导致民生凋敝。腐败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加速器,贪官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狼狈为奸,互利共赢,结成利益同盟,导致权贵阶层和不法富豪不当得利,一夜暴富,而普通劳动者由于收入减少,则陷入贫困,家徒四壁,从而导致民不聊生,一些人心理失衡,给社会安定造成隐患。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倘若任其滋生蔓延,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民生凋敝。 五是“害己”,腐败危害贪官自身。纵观古今,绝大多数贪官都没有好下场,如秦之指鹿为马的赵高,被子婴诱杀户灭三族;汉之卖官鬻爵的窦宪,汉和帝令其自尽;唐之专权误国的杨国忠,马嵬驿之变被乱刀砍死;宋之贪官蔡京,在发配途中被活活饿死;明朝贪官刘瑾,被凌迟处死;清朝贪官和珅富可敌国,被嘉庆皇帝赐死。“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

浅析官场“潜规则”的表现、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官场“潜规则”的表现、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官场“潜规则”的表现、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在我国当今的官场上,存在着众多的“潜规则”。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主要有集体领导中的潜规则、官员考核潜规则、官员任免潜规则、官官相护、内部解决的潜规则、托人找关系潜规则等等。潜规则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它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与腐败存在着客观互动的关系,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不利于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我国政治文明的进程,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在探讨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抵制潜规则、优化行政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一、潜规则的内涵解析 “潜规则”这个词最初来自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其定义是:

1.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3.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 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 有明确的认可; 5、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得出潜规则的几大特点:它与显规则相对,是不成文、不公开的,但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而成为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潜规则实质体现的是一种自私的利益行为,体现了“经济人”的特性,是违背正义的;一

中国官场上的“一把手”

中国官场上的“一把手” 广东省惠州市原公安局局长洪永林,因受贿罪被二审裁定死刑时还念念不忘如何享受,他后悔:“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种酒还没有喝过,今后也喝不到了。”这段“临终感言”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贪官,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因买官卖官、收受贿赂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的“官念”是:“千里来当官,为了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他看破红尘,对妻子的悄悄话是:“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做官? 从这两位官员的最后感言里,我们都能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官位的迷恋与不舍。即使一个马上要处以极刑,另一个要把牢底坐穿,也依然不愿意放弃权力带来的各种好处。也许他们当官的理由,就是为了个人和家庭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好,讲究的是潇洒和排场,奉行的是“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所以,这些人把官位越大看作为已谋私的权力越大,把职务越高看成能为自己捞取的好处越多。一句话,说穿了他们把当官的“好处”看成的就是以权谋私。 中国人爱做官是有历史传统的,古人认为:第一,当官能光宗耀祖,落得好名声。何谓光宗耀祖?说白了,一句话就是要出人头地;第二,当官能发财,荫泽后世。“三年县知

府,十万雪花银”就是最真实的写照;第三,当官能高高在上,享受特权。所以,在封建旧社会,人们才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奉为神圣。文人学士讲究“进仕”,把出将进相作为最高目标,学而优则仕,做八股,投考场,目的只有一个:做官。另外,有钱的而学问不好的便捐钱买官,候补个知县啥的,也觉得门楣生辉。 外国一流人才都去经商了,中国一流人才却都在从政。中国人为什么愿意从政?因为权力高度集中,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的大臣在皇帝面前比当孙子还孝顺。原来那只不过是一人之下,而实际万人之上才是动力。现在的官也是如此,对自己的上级惟命是从;可一转身在自己的下级面前,自己又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这就是中国人个个都想当官的原因。虽然权力本身不创造财富,但权力可以直接参与资源与财富的分配。一些干部的月薪尚且只有一万元,而其直接或间接管理的老板,身价动辄上亿。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当“一把手”? 有人说,只有当了一把手以后,才能理解当皇帝的感受。这话的确有道理,比如听汇报,作指示,是让人感觉比较幸福的时候。你想,你坐在椅子上,别人在你桌子前方,站着说话,看着你的眼色,说完就问,您看这件事咋办?这时候,你的话就是圣旨,不管你怎么想的,别人就得照着你说的做,你说你多威风,什么买几瓶胶水,订几份报纸,修不修电脑,

腐败的根源是制度

腐败的根源是制度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社会,当公安与司法腐败了,这个社会就被认为没治了。也是,一个主持公道的地方没有公道可言,那还有什么可讲的? 不过,仔细想想,有些事情还真不能怨公安与法院。好比公安本要抓某人,法院本要判某人,但上面有人来打了个招呼,公安就只好不抓了,法院也只好不判了。那么,这实际上不是公安与法院的腐败,而是上面的腐败在公安、司法上的体现。 公安是抓坏人的不错,可那么多造假证的,在城市的建筑上印了那么多广告,就是公安一家的事?公安纵使把所有的干警和家属都动员起来消除了这些广告,可假文凭、假学历、制假造假还是在各处大行其道,那公安花这么大的力气取缔这千百万假中的一假又有多大意义呢? 公安不抓小偷是事实,公安不管自行车、手机、摩托车被盗案也不错。但公安也没闲着,抓嫖、抓赌、抓偷汽车也要人呀。嫖客与赌徒比小偷有钱,偷汽车的比偷自行车的有钱。抓了工作,又得了收入何乐不为? 也有人说教育腐败,是比司法腐败更可怕的腐败。 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是社会中最有知识的人。这个职业决定谁没有知识谁就不能教书,不像其它职业可以混。贪官为什么那么多,因为混入官场的坏人多。公安、司法队伍也不纯,有的原本就是一个流氓或恶棍,只是他们的头上顶了个国徽,身上穿了套警服而已。 何况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教人成才与明理的地方,是给人生奠基的地方……这个地方腐败还得了? 但我们痛心地看到,在全国众多的乱收费中,教育乱收费名居榜首。而且收了你还得说是自愿。“人质”在别人手里,谁敢不说? 不过转念一想,学生在学校读书,教师在讲台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固然不错,可出了校门,这些人都得回到现实中去。 现实中,教师也要吃饭,他们的孩子也在被其它学校乱收费,他们也得承认是自愿。而且,大家都住高档住房,甚至别墅,教师就永远只能住桶子楼?教师就生来只能挤公车?没有钱教师能进酒店点菜吃?俗语云:千莫奈何莫讨米,万莫奈何莫教书。教师就永远只能固守这个被人瞧不起的万莫奈何的职业?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医院的腐败,才是最让人恐怖的。 因为,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进医院。进那里就只由得人家了哟。做全身检查、抽血、输液……天知道他给你输些什么!过期疫苗、带肝炎、爱滋病毒的注射针头……

政府官员的腐败与对策提纲

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摘要 在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政治制度不健全,市场制度尚未 完善,法律监督缺失的情况下,出现了政府官员腐败的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和社 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官员腐 败现象就像是一颗“毒瘤”渗透到各个行业且越来越严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 要是源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制度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力、法律惩处不严 造成的结果。因此建立和完善政府官员腐败问题治理制度和政策是适应是当前我 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措施,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关键字:官员腐败政治法律制度反腐倡廉 一政府腐败问题的本质及其含义: 腐败被称之为“政治之癌”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腐 败问题自古有之,腐败的本质就是权利失去了制约,就是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二政府官员腐败的危害: 1 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我国是人民明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赋予了政府行政的权利,我国行政官员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自己的工作原则,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情,为民解忧,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然而某些官员他们不为百姓做实事,谋福利,玩忽职守,上欺下瞒,任职一地搜刮一方,为了一己之私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违背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行政官员的意志和职责。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丧失了百姓对我们政府的信任,任何一件贪污腐败的背后无不饱含民众的泪水与屈辱。举个例子原重庆司法局局长文强的贪污腐败充当黑社会保护伞,欺凌百姓,任由不法分子经营黄赌毒等非法勾当,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采取暴力手段,犯罪率久高不下,据当地老百姓称,当时社会治安很混乱,甚至当街都有抢劫打架等暴力现象,这些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2 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 3 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4 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 清王朝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推向顶峰。汲取前朝教训,清朝官场制度趋于完善,并没有出现宦官和外戚专权的情况。可也因制度原因,清朝诞生了历朝历代都不曾有的饕餮大贪:噶礼、王亶望、和珅……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数得着的大贪,究其原因,内因固然有,而清廷官场制度也是助长贪官的一大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 标签:清朝;贪腐;官场制度 “千里做官只为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国古代就对做官的贪婪欲望给予了形象描述。在清朝仍不改封建制度下缔造的贪婪本性,反而变本加厉,纷纷在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中,极尽其所能,乘机敛财,大肆搜刮。在政治上投机钻营、溜须拍马、阳奉阴违,不仅坏了官场风气,最终影响官场风气,混淆官员视听。 1.清承明制,入不敷出 清朝官场制度继承于明朝,除宗室亲王外,内外官员俸禄极低。清不设宰相,一品大学士已位极人臣,然一品大员岁俸银180两,禄米180斛。而一方父母官正七品知县仅有俸银45两,禄米45斛。即使雍正元年俸禄饷银调整,各地文职官员俸银大大提升,数十倍于先前,可依旧入不敷出。 以州县官为例,因公务需求,州县官需聘请刑名、书启、挂号、钱谷等幕僚,寻常县衙需一掌之数,繁荣州县需求更多。据《病榻梦痕录》载,幕僚汪辉祖初做刑名幕宾时,岁修260两白银,同年钱谷幕宾岁修220两白银,且逐年递增。此值乾隆十七年,待乾隆五十年岁修已800两白银。若是繁华大县,诸如番禺、南海、漳浦等,每地幕僚四五人不等,每人俸禄皆在千五百左右。 再则官员孝敬上司,送往迎来,花费不菲。州县官对上司,每年三节两寿诸多规礼,不敢丝毫大意,又有肥缺答谢,同僚礼尚往来,以及日常开支,诸如车马、家私等等,具皆不是小数目。而俸禄既定,更改不得,此等开支又是必需。左右无奈下,取之于民用之于己便是必然的了。可以说腐败是清廷低俸禄、高开支的制度的必然结果。 2.选拔凌乱,卖官鬻爵 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凌乱,也是腐败的一大原因。“凡满、汉入仕,有科甲、贡生、监生、荫生、议叙、杂流、捐纳、官学生、俊秀。”其中科甲被称为正途,也就是名面上的科举制,然中举之人能外放为官的十不存一,大多为翰林院侍诏、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之类。想要外放为官,则需要“上下打点”,甚至形成官贷!所谓“官贷”,是指有机会做官却无资金打点的人,以做官为名向人贷款,承诺做官后第一时间偿还。这种借贷偿还自然需要上任后挖地三尺向百姓索要,

细数官场腐败十大新

细数官场腐败十大新“花样”! 作者:佚名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10-7-19★★★【字体:小大】 俗话说:“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与时俱进,腐败分子也在不断变换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反腐败的难度。以笔者观察,当下官场腐败主要有十大新变种: 一是“情妇腐败”。细数当下落马贪官,绝大多数都涉嫌权色交易,故有“十贪九色”之说。而这些情人、二奶,与官员们勾结在一起,成为了贪官大肆贪腐的导火索、加速器、催化剂、中转站、安全通道、洗钱机器。贪官和情人表面上是通过“情”字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权色交易和金钱关系。贪官因情妇闹事告发落马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民间有“反贪靠情妇”的笑谈流传。 二是“秘书腐败”。在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背后,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牵出秘书不少肮脏的活动。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如安徽省淮南市原市委书记陈世礼的秘书王传东,受贿50多万元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的秘书秦裕,受贿682万终审被判无期。 三是“家族腐败”。腐败最大的特点是权力的腐败,而“权力的家族化”则为权力的腐败提供了最好的“制度保障”。一般来说,凡腐败泛滥、猖獗的部门或地区,终是或隐或现、或明或暗地烙上了“权力家族化”的印记。如安徽省原省委副书记

王昭耀,堪称权力家族腐败的典型,他利用自己的影响,把妻子、儿子和两个妻舅都提拔为正县级以上干部,可谓夫贵妻荣,父功子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四是“借用腐败”。在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一些人挖空心思,以“借用”之名来掩盖腐败活动,规避惩处。如山东省发改委能源交通处原副处长陈学伟,齐星公司有两个项目需要审批,陈学伟向该公司总经理赵某提出借辆车开开。赵某随后将一切手续办好后,将一辆价值178100元的桑塔纳轿车送到陈学伟手中。陈学伟到肥城市挂职后,肥城市政府给其配了一辆车,陈学伟就把桑塔纳给其内弟开。他名为借车,实为要车,名为借用,实为索贿。 五是“雅致腐败”。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喜欢古玩字画,多数是为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有不少领导干部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瞄准古玩字画的升值趋势,在工作之余,千方百计搜集古玩字画。一些行贿者看中这一点,不惜斥巨资购买古玩字画,以馈赠交友为名送上领导的家门。领导同志虽然看到这些字画价值不菲,不花大价钱买不来,但是送的人理由冠冕堂皇,因此收的时候也就不需要像收钱那样羞羞答答。 六是“娱乐腐败”。在当下,豪华的娱乐消费,让你挡不住、推不掉。一些领导干部隔三差五便被请到高级娱乐场所“潇洒”一番。一些领导热衷于高尔夫球,下属花数千元或上万元买一张会员卡,送上门来。因为是娱乐项目,行贿者以此和领导者套近乎、拉关系理也直、气也壮,比送钱要方便得多。一些领导的嗓子虽然不怎么样,但就是嗜好唱歌,有求于他的下属马上心领神会,隔三差五请领导到星级宾馆先吃饭、洗桑拿,后由小姐陪侍左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