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解析: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解析: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解析: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

解析: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计税基础一般情况下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其中,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本质上就是税收口径的资产价值标准。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1、无形资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2、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4、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法规规定不同,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可能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1、预收账款

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将其确认为负债。税法对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亦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

所得税会计概念 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账面价值。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般是账面余额,但有些科目是有备抵科目的,如长期应付款的备抵科目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债权的备抵科目是坏账准备,账面价值就是账面余额减掉备抵科目余额。 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账面价值中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站在税法的角度看未来税前可不可以抵扣。如果可以抵扣就是没有负债,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0。 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异举例: (一)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某项固定资产原价是100万,按照5年计提折旧;税法按照10年计提折旧。第一年年末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就是80万,计税基础为90万。 (二)无形资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典定义: 1、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专业定义: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会计基本职能的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2、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阶段,会计核算有如下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作用 从正面看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二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三是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四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会计分类 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可分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两部分。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证券会计、保险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邮电通讯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旅游餐饮会计、医疗卫生会计、交通运输会计、文化教育会计、物业管理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会计、出版印刷会计、私营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造业) 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 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煤炭企业会计、钢铁企业会计、石油化工会计、汽车行业会计、烟草企业会计、酒类企业会计、食品企业会计、药品企业会计、加工制造会计、轻工纺织会计、外经外贸会计、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广告服务会计、房屋中介服务会计、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个人独资企业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 按工作内容分为:总帐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等。 按工作范围分为:公共会计、私用会计、政府会计。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例题解析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所得税》应用指南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讲解

2010年《会计基础》重点解析(7-10)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章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得分,注意掌握。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牢记)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化。确定合理的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联系方式,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牢记) 2、有利于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通过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牢记) 3、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通过井然有序的账务处理程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牢记)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在我国,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是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牢记) 第二节财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容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一种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账务处理程序是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牢记) 在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下,记账凭证可以采用一种通用的格式,即通用记账凭证;也可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格式,即专用记账凭证,账簿组织一般应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是: 2.根据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如图7—1所示。

常见负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分析--注册税务师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讲义1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9612629.html, 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讲义11 常见负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分析 9.常见负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分析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分析 此类预计负债通常在支付时允许扣税,其计税基础一般为0(此类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兑付时允许扣税的全部账面价值=0)。 (2)预收账款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分析 A.如果税法与会计的收入确认时间均为发出商品时,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B.如果税法确认的收入的时间在收预收账款时,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0,即因其产生时已经计算交纳所得税,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的金额,即其计税基础为0。 【随堂练习题】甲公司2010年4月1日预收定金40万元,2011年发出商品,总收入为100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10.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较为典型的是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即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形成暂时性差异。 【随堂练习题】甲公司2010年发生广告费100万元,税务核定当年可抵扣60万元,2011年再抵扣剩余部分。每年税前会计利润为4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

第61讲_资产的计税基础(2)

同时,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19年1月1日(转换日)公允价值为800万元;2×19年12月31日(过了1年)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2×20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850万元,假定A 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2×19年和2×20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3 000万元。 【答案】 2×19年 2×20年 2×19年1月1日转换时的账面价值 =750-750÷20×4年=750-150=60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800 累计折旧 150 贷:固定资产 750 其他综合收益 200 2×19年12月31日(过了1年)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900-8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2×20年12月31日(过了2年)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900-85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19年12月31日 (1)账面价值 =900(万元)(公允价值) (2)计税基础 =750-750÷20×5年 =562.50(万元) 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20年12月31日(过了2年) (1)账面价值 =850(万元)(公允价值) (2)计税基础 =750-750÷20×6年 =525(万元)。 相关结论: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37.50万元(900-562.50),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4.375(337.50×25%)。 其中:确认其他综合收益=200×25%=50(万元) 分录如下: 借:其他综合收益 50 所得税费用 34.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84.375 相关结论: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余额325万元(850-525),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1.25万元(325×25%)。 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3.125 贷:所得税费用 3.125 2×19年应交所得税 =(3 000-公允价值变动100-税法折旧750÷20)×25% =715.6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715.6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15.625 2×20年应交所得税 =(3 000+公允价值变动50-税法折旧750÷20)×25% =753.1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753.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3.125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

附表一《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按税收规定进行清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申报。 二、填报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计算填报。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标有*行次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标有#行次由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填报;其他行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均填报。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外的纳税人,按照本表的行次内容根据其资产情况分析填报。 2.“账面价值(1)”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金额。 3.“计税基础(2)”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资产计税基础的金额,即取得资产时确定的计税基础减除在清算开始日以前纳税年度内按照税收规定已在税前扣除折旧、摊销、准备金等的余额。 4.“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3)”列: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各项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的金额。 5.“资产处置损益(4)”列:填报纳税人各项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其计税基础的余额。 “账面价值”(1)列及“计税基础(2)”列具体填写项目如下: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账面价值同于计税基础。 (2)“短期投资”项目,账面价值反映企业购入的各种随时变现、并准备随时变现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等,减去已计提跌价准

【会计知识点】资产的计税基础

专题10:所得税费用基础 考点2: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固定资产 【例题】 【答案】 【例题】

【答案】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1)会计准则规定账面价值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应当计入所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费用化部

【答案】 【举例】 (1)甲公司2×15年发生研发支出1 000万元,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费用化的部分为400万元,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为600万元,假定2×16年未发生相关研发费用,该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于2×16年7月1日(当月增加,当月就摊销,半年)达到预定用途,预计可使用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 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资产的,未来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175%予以税前扣除,该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及净残值的税法规定与会计相同。 (2)甲公司2×16年利润总额为5 030万元。 (3)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4)2×16年年末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无已提减值),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减值后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不需要变更。 【答案】 ①会计:减值测试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600-累计摊销600/5×6/12=540(万元) ②应计提的减值准备=账面价值540-可收回金额400=140(万元) ③会计:减值测试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540-140=400(万元) ④税法: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原值600-已提摊销600/5×6/12)×175%=945(万元)>账面价值400万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XX有限公司(包括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强制要求会计核算的;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集团、分厂、车间、事业部、办事处等――一般是根据内部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 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意义

(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注:所有者,即股东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 例如,审计查出某公司的凭证中有小孩儿入托费,公司理由是培养苗子。当然这是属于老板(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经营活动。 (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例如,甲销售给乙一批材料,甲做销售处理,而乙做采购处理。 总之,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个活动和成果相关。 3.作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 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 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 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 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2019年会计考试辅导:第75讲_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的计税基础

第一节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举例】某企业2×18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货,成本为100万元。2×18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2×19年该企业将上述存货全部对外销售,2×19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整减少20万元,由此2×19年会少交所得税=20×25%=5(万元)。 站在2×18年12月31日考虑,由于此项存货的存在,以后会少交所得税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即2×18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由于存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2×18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2×19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2×19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100万元,2×19年少交所得税=100×25%=25(万元)。 站在2×18年12月31日考虑,以后会少交所得税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即2×18年12月31日,负债(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负债(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由于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如下图所示: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58讲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 【简化记忆】负债的计税基础实质为税法口径认可负债的账面价值。 【手写板】 预计负债1000万 账面价值:1000万 计税基础:1000-1000=0万 (一)预计负债 1.预计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手写板】 预计负债500万 账面价值:500万 计税基础:500-500=0万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应于实际支付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有关的支出实际发生时可全部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 【随堂例题】甲公司2×16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8000000元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下年度发生保修支出2000000元,预计负债的期末余额为6000000元。假定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手写板】 【解析】该项预计负债在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6000000元; 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6000000-6000000=0(元)。 【例题?单选题】大华公司2018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贷方余额为500万元,2019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30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2019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800

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规定有较大变化,而且有的项目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也有区别。笔者将从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与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比、初始核算的差异等几个方面作出阐述。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1.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4.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5.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6.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准则规定按照“会计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税法规定按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折旧”计量。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规定的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主要产生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例如,某公司一项原价为3000万元的固定资产,会计上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3年,税法规定的最短使用年限为5年,会计和税法假设净残值均为0,计提了2年折旧后,会计期末,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10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会计账面价值=3000-1000-1000-100=900(万元),计税基础=3000-600-600=1800(万元)。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是折旧年限不同,2年后会计期末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合计800万元。二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造成的差异,会计上计提了减值准备100万元,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时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产生差异100万元。 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由于初始核算不同产生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十一条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有差异。 例如,某企业融资租入一项固定资产,该项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融资租赁合同约定按10年付款,每年付款130万元,合计1300万元。假如最低租赁付款额为1300万元,现值大于1000万元,则该项固定在资产会计入账价值1000万元,差额300万元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分10年计入财务费用。而税法确认的资产计税基础为1300万元,按1300万元计算折旧在税前扣除。 对于改建的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比较复杂,应视情况进行调整。《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明确,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摊销办法,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或者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外,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根据上述政策,对已足额提取折旧的房屋进行改建,只能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作为待摊费用,不能增加计税基础。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也不能增加计税基础。对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明确,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但大修后延长使用年限的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 例如,某企业对一栋房屋进行加固(改变结构),原值为2000万元,按20年计算,已提折旧10年余值1000万元(不考虑残值),发生修理费1200万元,维修后使用期可以延长2年以上。这时,发生的修理费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公司理财 第1讲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的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 (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

税法中的计税基础有别于会计上的计税基础

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 税法中的计税基础有别于会计上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tax basis)是所得税理论框架中的重要构件,税法语境下的的计税基础完全不同于会计语境下的计税基础(tax base),税法意义上的计税基础的确认与计量有着不同会计上计税基础的规则与方法。这两个概念在理论上发生混淆,简单套用会计上计税基础的确认与计量规则来确认和计量税法上的计税基础,必然会引起实践中税款计算上种种错误。一、概念混淆的考证计税基础这一用语在我国财税语境中的出现始于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之后,200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立法,这一用语又同样出现于企业所得税文件规定中。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计税基础作了定义,并给出了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方法及示例。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同样使用了这一术语,但在新法及官方解读中没有给出相应定义,没有确定方法及示例,也没有学者、专家指出税法与会计上的计税基础的不同。这种状况导致了国内财税人想当然地认为税法上的计税基础就是会计上的计税基础,甚至于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上也体现出这种错误认识,如在企业重组这样重要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中将计税基础与负债联系在一起使用。税法中的计税基础不同于会计上的计税基础证据资料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用词不同。会计上的计税基础翻译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tax base,而税法上的计税基础对应的词汇表达是tax basis,英文中两个明显不同的固定表达,但在翻译成中文时我们的译者选择了同样的汉语表达,在翻译那里这也许只是个偶然的巧合错误,但在实务中引发的误解却不容忽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在称呼计税基础时使用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 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 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 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 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因此,也能够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 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 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 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 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 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