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中国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中国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中国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中国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中国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案例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路径逐渐清晰、中国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收购正炙手可热,中国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日益上升,同时并购整合失败率也很高,纠其原因,并购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并购后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整合,而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剖析了文化整合失败的原因,从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整合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关键词】跨国并购;文化差异;文化整合引言2011年,环顾全球经济,美国复苏乏力,欧债危机蔓延,唯有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一轮并购潮正风起云涌。全球四大会计所之一普华永道近日发布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数额创历史新高。2012年初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势头更猛,一系列大规模并购不断涌现,仅2012年1月份披露的并购事件就有: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并购波兰HSW公司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控股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国家电网公司收购葡萄牙电力股份。但同时应看到的是,在海外并购道路上,中国企业依然是小学生。一方面,跨国并购中最核心的要素――人才,对中国企业而言很是稀缺,还有企业抱着抄底心态,为并购而并购,缺乏战略与自主创新的规划,并购之后整合思路不清晰。但是不可否认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的商业表现也更加成熟,越来越多地企业认识到,跨国并购并不是简单地买卖,真正的考验是在完成交易之后。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外国企业的一定甚至全部份额的股份或资产收买下来,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部分或完全的控制。而令人眼花缭乱的跨国并购背后是双方企业艰难而让人期待的整合。整合包括业务上,技术上的整合和文化整合,所谓文化整合就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对双方企业文化的提

炼, 提出新的企业文化并加以推动和实施的活动过程。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并购最大的障碍是来自“文化和人”方面。可以说,文化的整合比业务上的整合更关键,因为文化的整合牵涉到消除员工的顾虑并建立一种新的观念,而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磨合过程。

一、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现状(一)盲目的并购,主观战略不清晰,文化整合意识淡薄当前,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实施渠道整合以及开展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了较为盲目的并购,并且在并购前没有比较鉴别本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缺乏对企业文化融合可行性的必要分析,一些管理者认为只要资产,技术等硬件整合完善后软件问题自然解决。海外并购的整合跨文化、跨地域,新旧企业在管理上也是冲突不断,这种复杂整合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确实勉为其难,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企业经常是忙于救火,各种问题应接不暇。(二)部分企业一味采用注入式整合模型,强势企业无视弱势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的并购整合应该是并购企业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合力的一个过程,只有这样,并购后的企业才能产生双赢的局面。但是我国很多企业不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条件一味的采取注入式,将自己的文化强制性的灌输给被并购企业,不考虑被并购公司接受和认同的程度,也不考虑被并购企业文化中是否有能为自己所用的文化特质。这种方式导致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不满,潜伏着深层次的危机。(三)跨国并购中人才稀缺由于国内公司在国际上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因而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会遭遇人员流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合资、并购前后的平滑过渡,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欠缺,针对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尤其缺乏,此外还涉及到企业文化的融合。因此就出现了企业“不差钱”但是“差人”的现象。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纵观世界并购案例,尽管失败风险巨大,但是也不乏成功者的身影,解剖他们的案例,借鉴他们的做法,或许会对急需成功转型的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起到积极作用。(一)并购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战略思路,建立整合实施团队,专业化运作中国很多企业进行并购的时候,他们没有清晰的战略,中国儒家有一个传统叫合而不同,首先要能够接受大家的差异,不能强迫别人。我们有一些并购失败的案例,就是不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当地的工会组织,无法融入到他们的文化,所以很多时候只能购,没有并。因此在选择并购对象时,注重被并购公司的公司文化和企业理想,要考虑相关的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定位,这往往决定着并购后企业的文化内

我国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问题研究

我国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问题研究 跨国并购不仅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也是我国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问题的,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文化整合分析与研究具有k要的意义。并购是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相p—部分并购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表明,跨国并购所面搞的不仅仅在于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而应该更加关注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整合。因此,在文化整合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家也踊跃的参与全球性的并购。 因此,跨国并购整合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和企业家的重视。跨国并购中企业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做好企业文化方面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协调主并企业之间的经营冲突且有利于企业的U远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跨国并购现状的分析,对我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本文总共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就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则是概括了跨国并购以及文化整合的相关概念以及〒论,并且介绍了企业跨国并购的内容及并购带来的冲突;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利收购沃尔沃的个案来分析文化整合理论的运用,以并购双方的文化冲突为内,进行分析,为本案例提出了六点文化整合建议。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就本文的内容并且结合案例对跨国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吉利;沃尔沃;跨国并购;文化整合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跨国投资的热潮,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国际并购中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各国且通过跨国并购这种投资方式可以取得有利的条件和优势,顺利的避开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设置的贸易壁鱼,从而能够以低价格进入市场,从而进行海外市场的扩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所取得的经营绩效并不可观。跨国并购虽然可以使得我国企业获得核心技术、国际市场、品牌效应和全面的销售渠道,顺利的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当中。但是,很多跨国并购案例都证明我国能够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并购的比例还不到1/10的水平。这是由于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了这种结局,其中跨国并购中国家之间文化的有效整合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当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等现象经常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如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上汽收购双龙,TCL并购汤姆逊电子等等。但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别,这使得企业之间文化的整合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差别,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借鉴国内外的并购经验和教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也是每个企业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中国企业在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尝试利用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竞争力,解决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已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先从文化整合的内涵以及文化整合在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意义来说明文化整合作为关键因素在企业成功跨国并购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具体地以联想购并IBM PC业务为案例分析跨国公司文化整合存在的主要难点所在以及遇到的阻力,最后分析联想所采取的相对应对策。 【关键词】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联想

Abstract Speeding up along with the world economics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increasing and the sound of our country market environmental law,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go abroad. The phenomen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foreign enterprise and local enterprise have often been taken places .The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has become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the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for example Lenovo mergers IBM PC,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mergers double dragon ,TCL mergers Thomson and so on.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is very difficult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how effectively to overcome these differences, remo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 reference to the home and broad’s experience and the lesson are very important. The program that every corporation must think about deeply is that how to work out the diversity of the difference in country's corporate culture, make the enterprise develop endurable. It has already became an important key to success that how does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seizes the opportunity in the new tide , makes use of the chances to develop the overseas market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At first, the article is talked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explain how important to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foreign enterprise. Then it analys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about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in the case of Lenovo mergers IBM PC in details. At last, it gets the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ies about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depends on the methods what Lenovo has done.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culture; Integration; Lenovo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一、引言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及其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尤其在2004年后中国企业开始了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飞速发展,跨国并购需求日益强烈,每年的并购数量迅速的上升,并且势头十分迅猛。中国并购市场也正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大量的并购后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并购的经验,大多数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中把目光主要的集中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忽视和未能准确处理文化差异,所以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在整合时期。 有效的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也被视为跨国并购过程中最难得一部分。国际上的关于并购的“七七定律”,很好的说明了这点。“七七定律”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并购企业如何能更好的文化整合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不断增多与完善,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活动中。中国企业更应该在这些理论基础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需找出适合自己的文化整合模式的道路。 二、主体部分 (一)跨文化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众多学者较早的就运用跨文化理论来剖析文化差异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跨国并购案例解析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浙江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浙江龙盛 公司简介 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

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2004年8月,美国白金公司从德司达原先3家大股东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手中全面收购了德司达的股份。 并购过程 这样一家由世界顶级染料企业组成的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德司达近破产,中国企业浙江龙盛把握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司达陷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2009年9月,德司达德国公司向法兰克福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2月,印度吉里(KIR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司达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业务。接着,龙盛在2010年初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约定在5年之内随时可以转成股份。债转股后,龙盛将持有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2.4%的股份。也就是说,龙盛和印度吉里公司是德司达重组后的两大股东,而

跨国并购中跨文化整合研究

跨国并购中跨文化整合研究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国际金融海啸爆发后,很多跨国公司在此期间进行并购重组。中资企业寻求产业结构升级和海外市场的需要,中国企业似乎又看到一个绝佳的跨国并购机遇期,很多国内企业开始发起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事实上,跨国并购失败率高达70%,几乎成为风险最高的商业活动。 当两个以上企业的重新组合时,企业文化的不同往往导致并购整合不能顺利完成甚至被迫再次分拆。许多企业在并购前对企业文化方面的情况却极少考虑,往往只是会仔细调查被并购方的市场、财务和管理状况。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们目前的经验来看,文化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是很多跨国并购不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何认清和分析并购企业的内外部文化状况,并寻求适合的多元文化整合的管理策略是我们本文要研究的目的。完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在跨国经营的竞争地位。并购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试金石,凸显并购方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质量,同时如何发挥出最大的协同效应。本文通过个案公司在环保产业海外并购案例,陈述出首创集团并购背景、并购目的和并购过程。 同时探讨个案公司如何分析文化差异并降低文化冲突所作的措施。探讨如何通过三个阶段的文化整合的流程去并购境外的优质公司并快速进行整合:前期分析确定促进保存整合模式;中期建立跨文化平台;后期确保新企业文化措施的实施。同时展示这个企业其如何预先筹划完整的并购方案并有效地建立并购整合协同团队的进程。协同效应是跨国并购追求的,而文化冲突去破坏了企业文化这个公司发展的内动力。 因此跨文化管理是跨国并购实行协同效应的,解决文化冲突和降低并购风险的重要环节。我希望通过这个方式的研究,为更多管理者提供满足他们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构想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从TCL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M & A ― ― To see foreign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TC .、八、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跨国兼并的道路。然而兼并并不是两个经济实体简单的组合,它涉及到文化融合等诸多无形因素。因而企业的文化整合成为企业兼并成功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文化整合中,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战略上的失误、管理上的弊端及员工心理等相关因素。因而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以否关系到并购企业的长远发展。 TCL作为中国最早走向跨国并购的公司之一,其在初期的成功并购与整合的成功经 验值得各个企业值得学习。然而其在欧洲市场的失败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下面文章将据此做一一阐述。 1.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原因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主要根源于以下四个原因。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从家族本位出发,强调群体和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人才能得到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强调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经验总结,它所侧重的是一种经验型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则重视理性分析,它侧重的是理论型的思维方式。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重感情;西方文化则重法制,重理智。这些传统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认识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从而在中西语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碰撞。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

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总结

思考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1、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轨迹与特点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 2)发展阶段:1997年至2007年 3)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 2、早期阶段 1)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 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特征: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 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 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3、发展阶段 1)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例如: 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及案例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及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联想等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综合运用管理学中关于文化差异、组织变革、领导行为等知识和原理,提出最适合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文献【1】的提出的分离——渐进的文化整合模式。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 引言 传统文化整合模式是Berry较早提出的四种文化整合模式,即文化融合、文化同化、文化分离和文化消亡。应该说,传统的文化整合模式对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传统文化整合模式基本上是基于被并购方如何选择的角度考虑问题,强调的是并购双方有充分的文化选择自由。但实际上,企业并购早已经不是单一的强并弱的组合模式,社会高速发展,经济环境变幻莫测,企业间强并强,甚至弱并强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时,即使企业现状或经济实力强于对方,也经常由于某种偏见处在被认为弱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考虑被并购方的选择自由以及选择方向,忽视并购方的主动选择,将导致文化冲突,甚至最终并购的失败。况且,文化整合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仅强调文化整合最终是融合、同化、分离还是消亡,有时意义不是很大,文化整合乃至整个企业的并购,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协同效应,随着并购过程的不断发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在适合的时机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并购双方文化的渐进式融合,而不是仅停留在某种状态之下,因此,传统的文化整合模式在实践应用上显得过于单一和极端,缺少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动态性和连续性描述,从理论上讲,传统的文化整合模式已经不足以指导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特别是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实践。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研究文献【1】中提出的三种文化整合模式:分离——渐进模式、同化——促进模式、渗透——融合模式,结合联想等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案例分析,提出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运用分离——渐进的文化整合模式,能够达到最大的协同效应,有助于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跨国并购。 分离——渐进模式是指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中,在一定时期内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在文化上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对任何一方强制实施变革,双方各自保留自己的文化。之后,随着文化整合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采取措施,对双方的业务和文化进一步融合。分离——渐进模式适用的情况是,并购双方文化差异较大,甚至互相排斥,或者被并购方文化处在强优地位(至少不弱于并购方),被并购方员工不愿改变自己的文化也不愿接受对方文化。 1、研究设计 1.1研究方法和案例选择 1.1.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理论研究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研究管理学的理论和原理,对影响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整合理论和原理进行梳理和归纳,运用这些理论和原理去分析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文化冲突、整合流程和整合模式,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依据。这一研究方法逻辑层次清晰,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来研究,使得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及其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尤其在2004年后中国企业开始了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飞速发展,跨国并购需求日益强烈,每年的并购数量迅速的上升,并且势头十分迅猛。中国并购市场也正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大量的并购后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并购的经验,大多数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中把目光主要的集中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忽视和未能准确处理文化差异,所以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在整合时期。有效的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也被视为跨国并购过程中最难得一部分。因此,并购企业如何能更好的文化整合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二)研究意义 首先,能够更深入的、全面地理解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特征以及文化整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明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典型特征、特殊的整合模式和策略。 其次,对于国外学者的文化整合研究,很少有层面是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上入手,这使得中国企业不能很好的把理论用于实践活动中。而通过本文研究,将进一步的扩充中国背景下的文化整合理论研究的内容。 最后,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增多与完善,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活动中。中国企业更应该在这些理论基础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需找出适合自己的文化整合模式的道路。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跨文化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众多学者较早的就运用跨文化理论来剖析文化差异的问题,并且取得了 不错的成果,而跨文化理论研究为文化整合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文化整合的 理论发展做出来很大的贡献,因此,认清跨文化理论研究现状显的很有必要。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石油公司 一、引言 年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年月日中石化宣布以亿加元(约合人民币亿元)成功收购瑞士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 (一)公司背景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除了在伊拉克有个区块总计为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就有个合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持股%,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个,开发区块1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另外,尚有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年的总收入为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亿美元。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去年年底该公司曾决定今年继续投入亿美元用于提高产量,公司现有产量为万吨年,相比年增加%。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家公司陷入资金紧张的境地,因此给予其他企业收购的机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 )在《财富》年度全球强企业中排名第位,是年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直接参与此次收购的是中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中国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中国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案例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路径逐渐清晰、中国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收购正炙手可热,中国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日益上升,同时并购整合失败率也很高,纠其原因,并购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并购后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整合,而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剖析了文化整合失败的原因,从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整合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关键词】跨国并购;文化差异;文化整合引言2011年,环顾全球经济,美国复苏乏力,欧债危机蔓延,唯有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一轮并购潮正风起云涌。全球四大会计所之一普华永道近日发布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数额创历史新高。2012年初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势头更猛,一系列大规模并购不断涌现,仅2012年1月份披露的并购事件就有: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并购波兰HSW公司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控股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国家电网公司收购葡萄牙电力股份。但同时应看到的是,在海外并购道路上,中国企业依然是小学生。一方面,跨国并购中最核心的要素――人才,对中国企业而言很是稀缺,还有企业抱着抄底心态,为并购而并购,缺乏战略与自主创新的规划,并购之后整合思路不清晰。但是不可否认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的商业表现也更加成熟,越来越多地企业认识到,跨国并购并不是简单地买卖,真正的考验是在完成交易之后。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外国企业的一定甚至全部份额的股份或资产收买下来,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部分或完全的控制。而令人眼花缭乱的跨国并购背后是双方企业艰难而让人期待的整合。整合包括业务上,技术上的整合和文化整合,所谓文化整合就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对双方企业文化的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

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12月,麦道放弃了自己440座MD 一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的"下承包商",帮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一、世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 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本文所提到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而不是跨国兼并。因为跨国收购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不是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跨国兼并却意味着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变成一个法人,这种情况在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是十分罕见的。 跨国并购是近半个世纪来,伴随着企业并购的深入和向外拓展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空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89年的跨国并购占全世界企业并购总数的36%,九十年代至今,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整个企业并购浪潮中的焦点。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情况看,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在1987~1992年6年中约为52%,1993~2001年猛增至79%。1987~2001年15年中,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约为74%,也就是说,这15年中投向全体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TCL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是在西方跨国公司大举抢占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萌芽于20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具有规模小、次数少、目标地区小等特点。九十年代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1988~2003年我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1988~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并购金额逐渐增加,2003年高达16.47亿美元。我国的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这里本文选取了TCL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跨国并购现状有一个认识。 (一)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2002年9月,TCL集团以820万欧元并购了德国施耐德的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多个品牌,同时协议租用位于Tuerkheim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建立其欧洲生产基地。施耐德是一家113年历史的家电生产厂家,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 此次并购帮助TCL获得高达41万台彩电的市场份额,绕过了欧洲对中国彩电的贸易壁垒。同时施耐德的品牌效应及其遍布全世界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也将有助于TCL 进一步开拓欧洲乃至世界市场的业务。 (二)TCL与法国汤姆逊合并重组。2003年11月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资产,设立一个合资公司TTE,TCL集团将持有该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分析——以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商学院 工商管理 1139 11051701043 唐小茗 朱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分析 ——以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 摘要: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以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分析跨国并购过程中文化整合因素的影响,总结其失败的原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字:跨国并购文化冲突文化整合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所谓并购,一般指兼并和收购。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海外并购数量日益增多,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7个,实际交易金额434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之最。但是,海外并购并不都是成功的。 据国际并购联盟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失败率高达70%,而其中大多是由于文化整合不善造成的。可见,文化整合因素已经成为企业海外并购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企业要想成功完成海外并购,文化整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过程。 二、TCL与阿尔卡特联姻 (一)背景介绍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1年,是一家从事家电、信息、通讯、电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集技、工、贸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而阿尔卡特公司(Alcatel)创建于1898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是电信系统和设备以及相关的电缆和部件领域的世界领导者。 (二)并购目的 TCL希望通过自身发展与兼并重组,拥有能与世界顶级同类公司抗衡的竞争力。而与阿尔科特的合资,正好为其达到目标的一个良好机会。通过合资,阿尔卡特将自身手机业务的全部知识产权投入到合资公司,如此一来,合资公司能利用其自有的知识产权生产产品,大大降低了其研发资本,为其以低成本争夺市场提供了有利的优势。并且,合资公司可以利用阿尔卡特已经建立起来的全球化的品牌效应、销售渠道等进军国际市场。除此之外,阿尔卡特还拥有较为成熟的研发团队与研发技术,为今后合资公司研发新技术节省了大量成本。 (三)并购过程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一、引言 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 (一)公司背景 Addax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除了在伊拉克有2 个区块总计为138200 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11 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JDZ”)就有4 个合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JDZ 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24500 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 持股14.33%,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 Addax 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5 个,开发区块10 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Addax 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另外,尚有111 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2009 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 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 2008 年Addax 的总收入为37.62 亿美元,净利润7.84 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8.65 亿美元。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1.01%,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20.84%。去年年底该公司曾决定今年继续投入16 亿美元用于提高产量,公司现有产量为682 万吨/年,相比2007 年增加8.4%。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家公司陷入资金紧张的境地,因此给予其他企业收购的机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 )在《财富》2008

七集跨国并购观后感教学提纲

七集跨国并购观后感

《跨国并购》第一集--国家之门观后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多。《跨国并购》这一纪录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跨国并购中的艰难之处。第一集主要讲诉了中国跨国并购被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拒之门外的案例。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往往对欲进入其市场的中资公司有较强的疑心,特别是国有企业。华为3次欲进入美国市场,但都没有成功。2005年,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失败,2009年,“中国西色国际”收购美国金矿等都是有着与华为一样的经历。 还有许多来自媒体的抵制,很多企业都不陌生。早在 10 年前,中远集团来到洛杉矶长滩市,准备收购一个废弃的军用码头。长滩拥有全美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 若能成功实现对这个码头的收购,将会是中远迈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府的审查。当年的索尼并购哥伦比亚影视公司时,盛田昭夫找到了当时已经卸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他在确保索尼并购成功,减少政府反对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索尼如愿以偿地收购了哥伦比亚影视公司。 对于很多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和投资者,在目标国可能出现的舆论抵制、国家审查、甚至国会的参与,就像一道道大门,陌生又神秘,无形而强大。总之,想要进入海外市场,成功的进行跨国并购是多方面同时进行的,不仅要和媒体打好关系,还要在政府中有一定的潜在力量,所以在未来要实行跨国并购,我们一定要克服各方面的障碍。 《跨国并购》第二集-美丽的诱惑

在跨国并购的第二集美丽的诱惑中,使我感受到了,李东生的观点“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我们这一代的人应该要勇于实践,我们要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全球每年发生的跨国并购数以十万计,每一起并购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梦想。可是,这些梦想究竟能不能实现,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跨国并购不仅带来的是完美的结合,还有很多笑容过后体味到的苦涩。塔伦·赫纳哈佛商学院教授认为“你可以想象得到,这是非常微妙的。在短期内,人们有那样一种动机,对于所有的问题不是看得那么透彻,因为他们想展示出兼并和收购非常具有吸引力,但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随着收购的到来,他们会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斯蒂格利茨:当一个国家的某公司买了另一个国家的某公司时,伴随而来的挑战就是,你如何将一套模式,很好地运用在你所购买的公司上。潜心研究日本经济多年的财部诚一发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潮中,到处充斥着这种乐观的动机。 跨国并购的失败率高达70%,几乎是风险最高的商业活动。(并购)成功的比例不是很高,而在跨国并购中会更加低,然而还是有着数不清的企业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选择了跨国并购这一道路。跨国并购虽然艰难,可是人们不会停止他,只要有美丽的希望存在,人们就会迈开自己的脚步向着这个希望前进。 《跨国并购》第三集-两种文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