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城市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以铜山城区为例

基于城市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以铜山城区为例

基于城市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以铜山城区为例
基于城市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以铜山城区为例

基于景观空间指标与移动窗口的济南城市空间格局变化

基于景观空间指标与移动窗口的济南城市 空间格局变化 3 张琳琳1  孔繁花 133  尹海伟2 孙振如1 庄艳美1 居为民 1 (1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3;2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南京210093) 摘 要 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基于A rcGI S 、FRAGST ATS 软件平台,采用移动窗口、转移 矩阵和梯度分析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1996—2009年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指标,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移动窗口方法能更好地挖掘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并将其更加准确地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相连接;在研究时段内,济南市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而城市绿地和农业用地明显减少;该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发展不均匀,城市发展呈现不规则同心圆结构,这与济南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城市绿地空间的宜人性以及特殊的地理形态紧密相关。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指导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城市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关键词 移动窗口;城市空间格局;景观指标;济南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8-1591-08Spa ti a l pa ttern change of J i n an C ity ba sed on l andscape m etr i cs and m ov i n g w i n dow m ethod .Z HANG L in 2lin 1,K ONG Fan 2hua 1,YI N Hai 2wei 2,S UN Zhen 2ru 1 ,Z HUANG Yan 2mei 1,JU W ei 2m in 1(1Interna tional Institute for Earth Syste m S ciences,N anjing U niversity,N an 2 jing 210093,China;2 D epart m ent of U rban and R eg ional P lanning,N anjing U n iversity,N anjing 210093,China ).Chinese Jou rnal of Ecology ,2010,29(8):1591-1598. Abstract:Based on high res oluti on re mote sensing data,an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moving window,transf or mati on matrices,and gradient analysis,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 patial patterns and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use types,es pecially of built 2up area,in J inan City in 1996-2009.The analysis was i m p le mented with A rcGI S and FRAGST ATS p lat 2f or m s,and the landscape metrics was taken as the assess ment indicat or .Among the methods used,moving window could better exp l ore the p r ocesses of land use change,and better link these p r ocesses with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pattern .I n the study peri od,the urban built 2up area in the city increased rap idly,while the green s pace and agricultural l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expansi on of the built 2up area was anis otr op ic,and the built 2up area was structured as an ir 2regular concentric cycle,which was cl osely related t o the policy guideline of urban devel opment,agreeableness of urban green s paces,and unique urban t opography there .This study would bene 2fit urban land use p lanning and natural res ources manage ment and p r otecti on .Key words:moving window;urban s patial pattern;landscape metrics;J inan City .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00097,40701047)和国家863资助项目(2009AA122005)。33通讯作者E 2mail:fanhuak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2481645.html, 收稿日期:2010201205 接受日期:2010204213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也进 入了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人口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扩大、自然资源锐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也发生 很大的变化。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主要表现为城市景观变化,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并受到自然、经济、社会、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Turner et a l .,2001;邬建国,2007)。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主要 应用景观空间指标定量化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即城市 土地利用变化,实现格局与过程的连接,利于挖掘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内在影响因素(Antr op &van Ee 2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10,29(8):1591-1598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通讯稿)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年)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三、城市发展目标 立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围绕城市转

城市功能分区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编号评价 编制罗曼审核高一地理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三课时)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各功能分区,掌握其分布特征。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一、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 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和资料,根据其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和的全过程。 2、特点:反映城市布局的和地域差异。 3、类型:、、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二、城市功能分区 1、成因: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就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2、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可划分为、市政与公共服务企业、、交通与仓储区、与城市绿地、等。 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3、中心商务区;又称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1), (2), (3)。 意义: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 、商业网点布局和具有显著影响。 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2.有关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场所B.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C.建筑物往往是城市中最高大的 D.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3.在我国土地分类系统中,属于一级类的是() A.耕地 B.建设用地 C.商服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 4.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用地 D.绿化用地 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商业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6.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济南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计划研究

济南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尹清忠 【摘要】: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制定适应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物流业空间布局规划,对于增强济南市物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促进全市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济南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总体战略构想、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运营方案等方面,对济南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 (1>从区位交通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提出了济南市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 (2>通过对济南市的区位条件、交通网络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济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最适宜发展现代物流的城市之一,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枢纽,济南市应着力把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3>按照一级物流节点和二级物流节点分层次进行合理布局的总体思路,通过对济南市城市发展、经济布局和交通条件的分析研究,提出在济南市建设位于担山屯附近的西部物流园区、位于郭店附近的东部物流园区和位于盖家沟附近的北部物流园区的主骨架布局选址方案,并根据空间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提出了物流中心布局规划方案,以及各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规模方案和投资规模。并从建设条件、功能定位和建设思路与重点等方面,研究提出三大物流园区和四个重点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方案。 (4>从投融资模式、建设发展模式、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济南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运营建议方案。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业规划布局[济南]【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59.27 【DOI】:CNKI:CDMD:2.2008.189752 【目录】: ?摘要9-10 ?ABSTRACT10-11 ?第1章绪论11-27 ? 1.1 现代物流基本概念11-13 ? 1.1.1 物流的定义11-12 ? 1.1.2 现代物流的定义和内涵12 ? 1.1.3 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12-13 ? 1.2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及趋势13-19 ? 1.2.1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历程13-15 ? 1.2.2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趋势15-17 ? 1.2.3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17-19

032.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 ——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黄蕾 摘要:长期以来,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总体规划层面,市域范围的规划,缺乏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更会出现重城镇建设空间,轻非城镇建设空间的管控研究的现象。本文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过程中对于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的研究为关注点,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对于协同城乡均衡发展、营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空间、彰显城市独特人文魅力的重要意义。在技术内容方面,首先,从区域空间角度切入,从区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格局分析入手,确定城市生态、文化发展战略。其次,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中生态、文化资源布局研究。最终提出以生态保育基底、核心山水田园群、外围山水田园组团、滨水生态廊道、环中心城休闲带等全方位构建全域山水田园空间规划。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的时序安排,实现规划的空间落位与实施管控的实施策略研究。 关键词:空间规划,非城镇建设空间,山水田园,生态文化资源 1引言 1.1.以市域空间规划加强全域空间资源管控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可以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框架,空间规划的目标就是确保战略发展研究可以落地。 以往市域范围的规划,主要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侧重于市域结构管控,但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不足。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转变为市域空间规划,可加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全域空间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对全域建设空间和非建设空间的整体导控。从而指导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市域空间规划的方向,从而实现市域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 1.2.同等重视“城镇建设空间”与“非城镇建设空间” 在《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和要求》(暂行),“编制要点”—“加强空间开发管制”一节中,提出“在市域层次的规划,需合理确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比例和格局,确定市域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对各类空间中的建设活动提出管理要求。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空间中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乡和村庄的规划建设”。 本文中所指的“非城镇建设空间”,即上述描述中除去“城镇空间”外的空间,主要以市域范围内大面积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农田、乡村)为主。 一直以来,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相对重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轻非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新时期的空间规划体系需要秉持“综合性思维”,对于非城镇建设空间的规划研究,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更需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实现空间上“保护”与“发展”间的均衡。

中心城市概念

区域中心城市 百科名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从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城建成本、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在城市化进程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层次之分,有的是大区域的中心城市,有的是较小区域的中心城市。对我国来讲,省会所在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城市化和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需要优先和大力发展,首先要把这类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城建工作。 目录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成本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模式 目前我国十大区域中心城市 展开 编辑本段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 从现代化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属性和功能看,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应包括十个方面: 第一,快捷的交通。为实现快捷的交通,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的互补关系,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高架铁路;二是公共交通与私人轿车的互补关系;三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互补关系;四是交通网密度与每条道路负载量的互补关系;五是市内交通与城市周边交通网的互补关系;六是城市主干道之间及主干道与其他道路的互补关系。 第二,快速的通讯。包括:快速的有线通讯,包括对各种条块分割的有线通讯网络进行有效整合与推动经营性竞争;快速的无线通讯,包括促进各种无线网络的有机经营配合与竞争;促进有线通讯网与无线通讯网的有效配合与竞争;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港的有效形成;邮政与各种快速递送形式的有效配合。 第三,良好的环境。包括:应有的城市绿地面积;应有数量的城市树林及树木;

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和功能定位

一、冀中南地区 该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中部,包括河北省中南部以石家庄为中心的部分地区(34)。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 ——构建以石家庄为中心,以京广沿线为主轴,以保定、邯郸等城市为重要支撑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壮大京广沿线产业带,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改造提升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 ——提升冀中南地区整体竞争实力,强化石家庄中心城市地位,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增强保定、邯郸、邢台等城市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提高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网络化水平。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干支渠、城市河道人工湿地建设,构建由防护林、城市绿地、区域生态水网等构成的生态格局。 二、太原城市群 该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中部,包括山西省中部以太原为中心的部分地区(35)。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 ——构建以太原为中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汾阳、忻州、长治、临汾等主要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强化太原的科技、教育、金融、商贸物流等功能,提升太原中心城市地位,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 ——增强主要节点城市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强化城市间经济联系和功能分工,承接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依托中心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城郊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实施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和太原西山综合整治工程,加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构建以山地、水库等为基础,以汾河水系为骨架的生态格局。 四、哈长地区 该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北端,包括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和牡绥(牡丹江、绥芬河)地区以及吉林省的长吉图经济区(37)。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和俄罗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原材料、石化、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和牡绥地区。 该区域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及绥芬河的部分地区。

济南市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济南市历下区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姓名:张聪 学号: 201000140149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 指导老师:张乐文教授

目录 1.总说明 (2) 1.1 济南市历下区的定位 (2) 1.2 历下区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4) 1.3 历下区地下空间规划总体构想 (5) 1.4 历下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分析 (6) 1.5 历下区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1.6 历下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8) 2.地下交通规划 (9) 2.1 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9) 2.2 地铁 (9) 2.3 地下公路交通 (11) 2.4地下停车系统 (11) 2.5地下步行系统 (12) 3.重要节点地区规划 (13)

1.总说明 1.1 济南市历下区的定位 济南别称“泉城”,中国第三大经 济强省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常住人口 681.4万,中国特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 一,副省级城市,山东省省会,国家新 一线城市,副省级城市,中国环渤海地 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国 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 教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在山东省处 于龙头和窗口地位。这样一座特大城市 的发展,必然对城市的用地规模和空间 容量提出不断扩大的需求。地下空间是 潜力巨大的城市后备空间资源,有序、 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科学、 有效地拓展城市空间和改善地面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下区集中体现了济南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底蕴。区内自然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南部千佛山秀峰叠嶂,北部大明湖碧波荡漾,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光山色。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三大风景名胜驰名中外。芙蓉街、曲水亭等古老街区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独特韵致。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探析

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济南在最新一轮济南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济南市城市发展战略中存在着重点不明确、模式化的问题。对济南的区域优势进行分析,从而优化济南发展战略。 [关键词] 战略城市济南 一、城市发展战略综述 1、战略的定义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科学,它是与“战役”、“战术”相对而言的概念,是为了打好每场战斗所进行的必须的具体的部署和组织实施,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将其推广到其他领域,即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2、城市发展战略的界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认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应该是在全球化时代,城市面对快速多边、严峻挑战的环境,为了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 3、城市发展战略的特点 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义及其实践案例的总结,城市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全局性。战略的作用和优势在于它是站在很高的高度宏观的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谋划,它的提出需要全局通盘考虑城市各个方面、区域内各中要素、国家各项政策。第二个是长远性。战略着眼的是长远的发展,凡是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所确定的长期基本不变的行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就是战略。而针对当前形势灵活地适应短期变化,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就是战术,不应该把战略和战术混为一谈。第三个特点就是抗争性。这是战略规划独有的,是关于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同时也是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压力、威胁和困难的行动方案,它与那些不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现状、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行动方案不同,只有当这些工作与强化城市竞争力和迎接挑战直接相关、具有战略意义时,才能构成战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任永昌 叶景楼 邢 涛 [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论述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具体规划方案,指出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途径。 [关键词]中心城市;区域竞争;区域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引言 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时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是极富后发优势、战略地位突出的地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东北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优化发展格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全局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是我国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热潮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持续升温。区域经济合作接连不断,区域互动发展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几大经济区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在区域经济中,中心城市发挥着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2.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大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灵敏及时的经济信息,发达的科技力量,方便的交通通讯网络,在一个地区和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性地位,特别是中心城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挥中心。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越来越分散,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来协调生产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这种管理机构通常在区域的中心城市。(2)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中枢。区域经济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条块分割,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中心城市作为等级高、能量强的经济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地,具有生产集中、分工细密、部门行业齐全的特点,能较好地调节区域的经济结构。(3)区域的服务与管理中心。中心城市可以为区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金融、保险、通信、咨询、文化娱乐等),同时又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维护区域经济和社会秩序,保障区域的正常发展。(4)区域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中心城市集中了区域的各种教育及培训机构,为区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5)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心。中心城市依靠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及优越的投资环境,成为区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进行对外开放的枢纽。(6)区域的创新中心。中心城市汇集了区域中多数研究开发机构,集中了区域内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是区域信息生产、聚集与扩散地,成为区域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人才的诞生地。中心城市的创新对区域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区域进步。 3.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心城市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强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城市作用发挥得不好,不仅影响城市本身,还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发展。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中心城市与所影响的区域是点与面的关系。中心城市生产力水平愈高,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也愈大。中心城市的发展总是以区域经济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以自身生产和区域经济联系为必要条件。(2)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交流的桥梁。促进横向交流、城乡交流、区域内部交流与区域外界交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3)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服务水平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如果经济实力不够、服务水平有限,或周围有更强大的吸引力,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凝聚力。没有这种凝聚力,区域经济就不可能在国家总体地域分工中单独承担某一方面的任务,就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区域。(4)区域经济的核心是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周到的服务优势,凭借便捷的交通网络来发挥作用的。只有一些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经济技术基础好的极少数特大城市 会降低,这些都将共同作用于企业竞争力的持续增强,从而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参考资料] [1]芮明杰,孙继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 [2]朱克勤,浅议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能力的结合[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 期 [3]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思想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第 21卷第3期 [4]张英,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及实施策略[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05sk142) ? ? 6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 [摘要]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名称事例项目的产生的背景,归纳了工作内容、特点、作用和方法,评价了存在的误区和改进方向。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的研究,认为前者尽管有时冠以“规划”,但仍然只是一种研究类型;指出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不能也不应被“代替” [关健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自2000年6月广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开展以来,类似的规划研究在全国大城市成“风起云涌”之势(仇保兴,2001),有的称“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有的称“城市战略规划”,也有的较准确地定名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空间战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先后参与了广州、南京、宁波、杭州、深圳、呼和浩特、合肥、厦门、济南、哈尔滨等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空间战略研究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上述大多数项目中的研究工作。 1 背景: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问题 1.1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对于城市发展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在城市与地区层面上,从规划师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当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为8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关系变动——城市地位变迁与区域竞争; .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空间结构调整; .人口、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压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 .社会结构多元化(原住民、城市居民、新移民、打工者),社会阶层分化及利益冲突——降低城市“门槛”,城市扶贫,社会空间结构整合; .人文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压力——从空间结构上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城市特色继承和创造; .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压力——资源合理配置,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 .转型期政府角色的两面性——资金短缺的压力,资源开发; .行政体制障碍与局部利益冲突——“属地经济”分散资源,整合空间利益。 上述问题大多数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引发的,其中一些问题并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城市规划范畴,城市规划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但这些问题都是城市规划的背景和条件,决定着城市规划制度的走向和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城市规划技术内容的扩展和方法的改进,也影响着规划师的思维方向和价值取向。空间战略研究可能比其他层面的规划研究更多地涉及到这些问题。 1.2 上版总体规划问题与政府动机 开展空间战略研究的大多数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在1999年至

海口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探讨

海口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口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并重点分析了海口市的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海口市的城市空间发展思路,那就是,统筹全省的旅游资源,着力突破城乡二元制度,打破区域行政分割,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海口市;城市空间发展;城乡二元制度 1前言 城市空间发展专指城市建设用地的拓展及其对应的空间范畴,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指导各项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撑[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实现全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必须重视城市空间的发展,统筹全省的旅游资源,着力突破城乡二元制度,打破区域行政分割,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2]。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各种优势非常明显,有条件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面,为全省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2 海口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海口位于海南省北部,东接文昌市、西邻澄迈县、南依定安县、北与雷州半岛的徐闻县隔海相望。陆域面积2304.8平方公里,海岸线131公里。海口属热带岛屿季风气候,是全省的旅游重点城市,市域内和周边市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见表1)。2005年底,海口市下辖秀英、龙华、琼山、美兰四个区,共有24个乡镇,17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常住人口173.3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7.3万人。 表1 现今海口市域内和周边市县的旅游资源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3 海口市的城市发展优劣势比较 3.1城市空间发展的优势 运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分析,海口市的城市空间发展优势主要体现以下3个方面: 3.1.1 地处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的联系通道上 从地缘政治学角度看,海口位于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的交接处,处于东北亚与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二)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二)练习题 【填空题】 1.一般来说,城市中主要的土地类型有、和等,其中以的利用面积最大。 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和交通运输状况等。 【基础巩固】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完成3~5题。 3.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图中(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4.若该城市要建一个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则该市场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的( )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6题。 6.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 最适宜在( ) A.M B.N C.E D.F 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 第7题。 7、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D.多 核心模式 8.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主导风向是。 (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有那些? (3)F、G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地。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地,为什么? 【能力提升】

济南市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规划策略研究

济南市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规划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12T14:36:54.7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作者:吕媛媛1 王洪涛2 [导读] 可结合河流交汇处绿化及河口宽度架设人行栈桥或绕行市政路,打造一条集生态亲水、休闲游赏、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滨河绿道。 1.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济南 250000; 2.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00 摘要:小清河是构成济南“南山北水、山水融城”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但作为当前主要的泄洪排涝河道,未能完全发挥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本文拟通过分析小清河的文化、自然和用地条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小清河;湿地;滨水空间 小清河是构成济南“南山北水、山水融城”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70.3公里。历代对小清河有“洁清秉德”、“安澜千里”、“通河润物”的赞誉之词,是济南历史上的“黄金水道”。尽管小清河在济南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作为当前主要的泄洪排涝河道,未能完全发挥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在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景下,同时也作为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的重要地区,复兴小清河的滨水空间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条件分析 1、文化资源 小清河最初开凿于南宋初年,在不同的时代也被打上了不同的文化烙印,从上古时代的“舜耕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盐运文化”,到近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工业文化”,同时也孕育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湿地文化。小清河发挥着各种功能在见证济南历史变迁与发展变化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沿线分布多处文物保护单位。 表1 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2、自然资源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这是古人对小清河的精彩描述。小清河两侧拥有济南“齐烟九点”中的匡山、北马鞍山,华山,南有各支流(玉符河、腊山河、兴济河、工商河、东西泺河、大辛河、韩仓河、刘公河、杨家河及西巨野河),北侧有黄河,流经济南动物园。其湿地资源丰富,自西至东有济西湿地、北湖、华山湖、遥墙清荷、白云湖湿地,这些“亲水近山”的自然条件,为构筑优美和谐的滨水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条件 3、用地情况 小清河因为贯穿了济南的整个城区,所以沿岸用地比较复杂。主城区部分的用地从最初以“工业+宿舍”,到以“工业+市场”,到目前的“居住+公建”的转换。空间上表现为用地开发趋于饱和,产业用地与生活用地混杂,住宅部分村民安置小区较多,城郊部分散落着村庄用地和低矮厂房。工业用地比例大,之前对居住和公共环境严重干扰和污染的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较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污水严重污染小清河水质,目前部分污染较重的企业已经关闭,但是原有用地需要进行环境污染评价及相应的污染治理才能使用。沿线大型市政设施较多,比如污水处理厂、电厂等。 二、问题分析 1、湿地面积缩小,生态景观功能未能发挥 历史上小清河源头还是芦苇茂盛的湿地,有“睦里庄前荷花淀,芦苇荡里白鹭飞”的诗意画境。然而,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疏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被破坏,现在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小清河已失去“造血”功能,逐渐变为一条泄洪河。湿地面积的萎缩,极大制约和影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加之小清河流域湿地文化产品保护和开发不足,难以建立与人们心理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联系,小清河的生态和景观功能未能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也没得到充分体现。 2、配套设施不足样,城市风貌有待提升 沿线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较为缺乏,中部泺口地区虽然中低端的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个体和集体经济活

大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大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 [摘要]土地资源给予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空间格局的合理组织可以促使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济南市城区土地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的分析研究,试图寻求一般大城市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提出其相应的土地空间格局的优化方案和对策,促进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大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优化 [abstract]Land resources given to is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and spatial pattern can promote urban development healthy and orderly.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in Jinan Cit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rive mechanism, trying to seek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average big city urban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 to the land spatial pattern optimization program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g cities. [key words]big city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ptimization 引言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活动和生产生活的载体,是城市得以快速发展的最根本要素。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必将引起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一系列变化。城市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古和生态结构必将通过城市相应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得以反映,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折射出城市的发展脉络。但是在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建设强度的加大,土地利用问题层出不穷,空间格局不尽合理,并且引发一系列的交通拥堵不堪,空气质量直线下降,生态环境不堪重负面临严重危机,城市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被众多城市病缠绕,已严重威胁着城市所有机能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优化调整,来取得城市土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由于国外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早,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多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外较系统的城市土地利用理论研究始于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学派。其后, 随着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分析手段的多样化, 先后引入了空间经济学、行为分析和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方法, 并形成和发展了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经济区位学派、社会行为学派和政治经济学派等理论体系。我国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比较晚,80年代后才成为研究热点,不过多数都是关于研究理论方法和原则方面,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开展的比较少,其中与其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的研究1,如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发展热点空间,城市生态景观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城市空间研究;关于城市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