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1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㈠神权法思想:是我国古代奴隶主阶级以宗教迷信为特征,用来束缚、统治人民的

一种思想武器。它以“天命”“天罚”观念为主要内容。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极

盛于商,动摇于西周。

㈡⑴夏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首创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力图神化奴

隶主阶级的统治权力,并把反映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

⑵殷商时代,天命、天罚思想有很大发展,突出表现在:

①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上帝是商王的祖先;

②商王豢养了一批神职人员;

③占卜的形式固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④商王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面貌出现,代天行罚。

⑶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西周统治者在思想上仍利用神权作为统

治人民的精神武器。基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他

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的人才可承受天命。

⑷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有重大意义:

①它解释了周灭商的原因和周的统治权的来源;

②它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

2 宗法: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周礼:西周初期,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相传在周公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这就是所谓周礼。嫡长继承制:就是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制度。商朝末年开始确立,这种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并长期沿用。

3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

⑴亲亲尊尊: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逾越。

⑵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①这是周公时期礼治的基本特征。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有所侧重。②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

4 “世卿世禄”制:是西周宗法制的产物。在周代的统治中,宗法制下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和特权一般来说始终是世袭的。发展到后来,不但周王、诸侯和大夫,连国王和诸侯手下的重要官职也成为世袭的,形成“世卿世禄”制。

5 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公吸取殷商的教训后得出来的。①周公的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

对统治者而言,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对统治人民而言,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宽以待民,使民心归服。

②慎罚是明德在刑事法律原则和政策上的体现,包括: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别对待;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刑罚适中。

6 国之四维:是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政治法律主张。他把礼义廉耻视为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绳索断了,国家就会倾斜、危险、动乱甚至灭亡。因此,只有整顿、推行礼义廉耻,君主政令才会通行无阻。四民分居定业论: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度。管仲在沿袭“国鄙”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实行“三国”,即把国分成二十多个乡。五鄙是指将“鄙”即农村分为分为五个行政区域,分别由五个士大夫统管。

管仲对周礼进行改革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①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以礼教化和引导民众;

③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

④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民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

管仲的法律思想:管仲作为春秋时期开明革新人士的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依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

①“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对过去的法治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这是管仲的法治改良思想。②“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

③“令顺民心”,“与民分货”。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制度,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在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

7 子产的立法救世主张:子产是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他的思想具有折衷于礼、法之间的特征,即一方面强调礼治的重要,要求贵族必须遵守礼义;另一方面又削弱了礼治思想的天命神权色彩及其习俗性,使礼治趋于自然化、社会化和规则化。他的刑法思想则带有后来法家思想的色彩。

⑴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子产论礼,一方面把礼与仪区别开来,一方面又把礼视为自然的总秩序和总规律,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强调礼应适应民心。这就使礼自然化、社会化,为沟通礼与法创造了条件。

⑵改革内政,创立新制。具体措施为:

①改革行政编制和土地制度;

②加强对官吏的控制,奖赏忠于职守和奉公节俭的贵族与官吏,打击骄奢淫逸的不法之徒;

③作丘赋,确认土地私有制;

④铸刑书。

⑶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晋国叔向写信批评,引起一场争论。这实质上反映了奴隶主贵族与封建贵

族之间两种礼刑观的矛盾。

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的意义在于:

①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

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⑷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在统治方法上,子产主张“德政”,要求统治者执法宽容,但在缺少“有德者”的情况下,不如执法严厉,即宽猛结合,以猛为主。在运用

刑罚方面,子产强调罪刑相当,以情断狱。

子产铸刑书的有关争论及其意义: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即将刑法铸于鼎上,予以公布,从而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子产铸刑书受到了保守派贵族的指责和非难。晋国叔向写信批评,认为刑法的公布违背了传统,既不合时宜,又破坏了周代的统一法度,断言此举必然造成家破国亡的后果。针对叔向的责难,子产回信作答,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其一,铸刑书是为了救世,巩固各方面改革的成果,为郑国的生存和富强提供保障。其二,新刑法的公布并没有违背礼的原则,而是对传统礼治的改良。意义:①冲破了…②打破了…

8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春秋时期邓析提出的主张。法即效法,是肯定的意思。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被万世所效法。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发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9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仁学与仁政说。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主张仁者爱人,抨击暴政,反对人殉。孟子、荀子适应时代的变化,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更为完整的王道仁政说。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张用仁政统一天下。荀子继承了儒家王道仁政主张,即主张采用以仁义为主、以兵威为辅的方法统一天下。

②“为国以礼”的礼治论。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使“君子”和“小人”各自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孟子主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礼。荀子认为人们都须严格按照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分享权利和物质利益。

③德主刑辅论。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注重道德的感化作用,轻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但不反对刑罚。

④论法与刑。孔子要求统治者应关心法度。认为只有遵循礼的原则,使用刑罚才能适当。孟子则要求统治者“省刑罚”,主张“罪人不孥”,即只惩罚罪犯本人,而不株连妻室儿女。荀子是先秦儒家中最重视法律的人,要求统治者做到“进退有律”,主张慎刑慎杀。

⑤为民制产,轻瑶薄赋。孔子反对准求财利,主张富民、足食。要求统治者减轻剥削,使劳动者得以安心生产。孟子和荀子都主张给农民以私有土地,以保证农民有起码的生存条件。

⑥“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儒家主张“为政在人”,认为政治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的好坏。荀子更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于“人”。先秦儒家思想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使其成为封建正统

法律思想的核心。

10 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他的“爱人”思想是我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人道主义的萌芽。

⑵“为国以礼”的礼治论。从法律思想的角度看,孔子礼治论的内容主要有:

①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

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

③礼乐兴,刑罚中;

④礼之用,和为贵。

⑶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孔子强调道德教化,刑罚只是作为教化的辅助手段。还强调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反对追求个人私利。

⑷宽刑慎杀,反对冤狱。主要内容:①宽刑慎杀;②赦小过;③反对冤狱;④无讼思想。

⑸“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认为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行至关重要,他把国家政

事的兴废,完全寄托在统治者个人身上。

孔子法律思想的影响:

①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包括法律思想在内的孔子思想,给中华民族以深远的影响,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及儒学闪烁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智慧和美德,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孔子的思想,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扬,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后,而成为封建时代的官方统治思想,其对法制的影响也至为深刻。今天,我们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和法制的过程中,也要深入研究其法律思想以及它的演变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11 孟子的“仁政”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

①王道仁政,道德教化。孟子的仁政,也就是他反复强调的“以德服人”的王道,统治者应该依靠礼义道德教化进行统治。

②减省刑罚,罪人不孥。孟子认为,对待死刑,要持慎重态度,反对繁法苛刑,主张罪人不孥。

③为民制产,轻瑶薄赋。孟子主张分给农民土地,使他们有必要的生产资料;对人民实行“薄税敛”的政策。④民贵君轻,暴君放伐。孟子认为,对于那些危害社稷的国君可以变置,对于暴君、昏君可以放逐,甚至诛杀。在孟子的思想中,人民被置于重要的地位。

⑤“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孟子特别重视尊贤、用贤,还特别强调仁者个人的作用,把实行“仁政”的希望寄托在身居高位的仁者身上。民贵君轻:孟子的著名思想。意思是说,争取人民最重要,象征国家的土谷之神次之,相对来说,国君个人就不那么重要了。罪人不孥:孟子反对族刑连坐,主张“罪人不孥”,即刑罚只应加于犯罪者本人,而不应株连其妻室儿女。

12 荀子隆礼重法论的思想:

⑴“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这是荀子提出的一种新的国家与法律起源

论。荀子把分作为群的基础,把礼义作为维持分的手段。所以,人类为了“明分使群”以战胜自然,制止争夺,就必须确立和维护人类分工合作的礼义法度,以及掌握礼义法度的君主。

⑵隆礼而王,贵贱有等。荀子是第一个全面继承改造和发展儒家礼治学说的思想家。主要内容:①礼的起源;②礼是政治的指导思想;③严格划分政治等级;④平政爱民,节用裕民。

⑶重法论。荀子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重法,其根据是“性恶论”。

①法以礼为标准;②论法的作用;③先礼后法;④罚当其罪。

⑷有治人,无治法。荀子继承和发挥了儒家人治论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国家的治乱决定于有没有“治人”,是否贤人当政,而不在于有没有良好的法律。

13 先秦儒家“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先秦儒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执政者,他们提出了“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靠统治者的道德教化,荀子则着重对人和法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法由人而定。

①圣贤决定礼法。孔孟认为,国家的治乱,礼法的兴废,都取决于圣君贤相,荀子则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只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没有离开人而能治理好国家的法律。

②身正则令行。先秦儒家认为,统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当是道德高尚的人,他的人格和行为应该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

14 墨家学派和儒、道、法诸家相比的特点:

①墨家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决维护墨家的宗旨,并富有牺牲精神;

②墨家有严格的纪律;

③墨者“以自苦为极”,生活艰苦;

④墨家有自己的法律:“墨子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墨家强调要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并认为人类只有

努力劳动,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他们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行为,以保护私有财产权。墨家对待赏罚提出的原则:①对赏罚的处理要及时准确;

②赏罚应与舆论、道德相一致;③赏罚要公正无私。

兼相爱,交相利: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兼相爱,意思是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交相利: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互相争夺。交相利明确肯定了小生产者追求和保有实际利益的合理性。

以天为法:墨家强调“以天为法”。他们把“兼相爱,交相利”说成是“天志”。“天志”的重要性在于:①“天志”爱人利人;②天兼有万物,公正无私;③天具有主宰人间赏罚的最高权威。

尚贤说: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家认为,必须用提高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办法来找纳天下的贤士,从而做到“官无长贵,而民无终贱”。墨家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的区别:

①儒家强调“亲亲”,重视亲疏厚薄,主张爱有差等;而墨家强调普遍的爱、平等的爱。

②儒家的“爱人”,是先己后人,由己及人;墨家则是有己有人,先人后己。

③儒家的“爱人”,反对言利;而墨家把爱与利结合起来,以“交相利”作为“兼相爱”的基础。

15 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说。统治者应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法。

②“无为而治”论。一切听任自然的支配,让天下万物自然生长、发展。

③废弃仁义圣智说。道家认为,仁义、圣智、孝慈、忠信等,都是不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的,只有摒弃,才能使人们保持纯朴的天性。

④否定人定法。道家主张废弃一切法度和规章制度。⑤“君人南面之术”。就是最高统治者驾驭臣下,统治人民的一套方法和权术。

老子的自然法主张:“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的道,从本质上看,它是第一性的,而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老子认为,虽然由道生育万物,但天地万物以及人类都受自然的支配,应当效法自然。自然法比人定法优越。自然法比人定法优越的原因:

①自然法体现了自然无为的要求,广大无边,谁也逃脱不了它的约束;

②自然法对人无所偏爱;

③自然法是永恒的。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认为①自然的天道是无为的,人们遵循天道行事,就要自然无为;②治理国家应不要过多地干预人民的生活,听其自然,国家就能治理好;

③天下之所以混乱,人民之所以难治,就是由于统治者喜欢有为,他极力反对统治阶级的有为。表现在:A抨击统治者骄奢淫逸;B反对苛政暴敛;C反对战争;D不尚贤。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崇尚自然,推崇自然法,否定人为,反对人定法。它认为,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破坏了自然的和谐,导致人民越来越贫穷,盗贼也就越多。窃钩者诛,窃国者候:战国时期道家庄子的思想。他认为仁义礼义是“大盗”窃国的工具。于是盗窃钩的人被杀死,而盗窃国家的人却成了诸侯。

16 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法家法律观的主要内容):

⑴法的起源与变法论。法家关于法的起源说与变法论,是他们主张社会改革和变法的理论根据。

①法的起源论。商鞅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上世、中世、下世三个阶级,他认为,在下世,人们激烈争夺,为了确定事物的所有权,需要制定法律,即产生了国家和法律。

②变法论。商鞅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统治者应“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实行变法是历史的必然。

⑵“以法治国”论。法家认为法是由官府制定、颁布的,并具有强制力,而刑法是加于违法犯罪的人。他们对法的性质和特征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①法的规范性。法是人们行为的规则和规范。是一种标准,全体臣民必须严格遵守

②法的公正性。法是公正无私的表现,反对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者枉法任私。

③法的平等性。法代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就应当具有普遍适用的平等性。

④法的公开性。法家指出,统治者制定法令,必须明白易懂,广为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

⑶法的纲要——赏与刑。法家认为赏与刑是法的纲要,治国必须赏刑并用,力求做到“信赏必罚、重刑少赏”。其实质在于重刑。

⑷“势治”论。法家认为要推行法治,必须以君主的权势为前提,以国家政权为后盾。慎到强调人君要牢牢掌握权势,但不能脱离臣民。商鞅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人君只有大权独揽,才能树立自己的威势。韩非进一步发展了“势治”思想,主张将法和势结合起来。他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君主实行绝对专制。

⑸“术治”论。法家的术,指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韩非特别强调把法和术结合起来。

⑹文化专制论。法家极力反对儒书儒术。商鞅把儒家作为打击的重点,韩非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所有文化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总之,法家的思想理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取得政权的需要,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理论。

17 以刑去刑: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认为实行轻罪轻刑、重罪重刑,犯罪人得失相当,就还会心存侥幸去犯罪,只有对轻罪用重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罪,才会达到“不刑而民善”的境界。定分止争:所谓定分,就是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就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商鞅认为,没有法以前,人人争夺,造成了混乱的局面。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定分,权利名分定了,就可以止争,法就是定分止争的工具。

不法古,不修今:是商鞅变法时提出的口号,他认为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保守于旧的礼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法令。权重位尊:战国中期法家的慎到认为,国君要推行法治,使臣民服从法令,必须依靠自己的权势,并使自己的权势远远超过一切臣僚。

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他在总结前期法家法、势、术三派得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

⑴以法为本。韩非认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有法。他认为,法是由官府制定、颁布的法令,它使百姓确信守法的一定受赏,犯法的一定受罚。①治国必须以法为本。法是治国的惟一标准,是统一人们行动的准则。②刑赏是君主手中的“二柄”。他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赏刑结合的思想,把刑赏看成君主维护其权势的两大权柄。

⑵法、势结合论。韩非讲的“抱法处势”,就是即坚持法治又掌握权势的意思。这是韩非法治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⑶法、术结合论。韩非主张用法行术,使法和术结合起来。①综核名实之术;②无为而为与禁奸之术。韩非还吸取道家的无为思想,变成积极进取的人君“南面之术”。

18 法家学派形成的历史过程:春秋时期,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等人都是

一些政治或法制改革家,他们虽然都有一些“法治”思想,但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反映其意志和利益的法家学说也逐渐发展起来,战国初期的李悝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纂成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战国中期的商鞅,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他是法家思想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同时,主张“势治”的慎到和主张“术治”的申不害都对法家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国末期的韩非,继承和发展了李悝、商鞅等人的思想,形成了更完整的法治理论,成为先秦法学家的集大成者。

19 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法治是法家的基本观点,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以及理论基础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①此对立是两种制度的对立。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习惯,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为核心的法律观。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有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规定,法家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②此对立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和德治提出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③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统治者的个人道德上。法家则认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

20 事统上法:根据“事统上法”和“法令由一统”的原则,秦朝统治者在秦国原有的法律的基础上,加以修订补充,制定了统一的法律,颁布全国。秦朝的法律,主要有三部分:法律条文、法律答问和治狱程式。天人感应:董仲舒创造的一种神学目的论。在他看来,君主的统治是天意的具体体现,因此君主必须秉承天意来行事。谶纬神学: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形成并风行的一种经学神学化理论,是封建神学和庸俗经学的混合物。“谶”是一种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纬是假托神意来解释儒家经典。谶纬有利于统治者愚弄和统治人民。

21 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内容的基本要点:

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汉初统治者总结秦朝速亡的教训,采用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②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汉朝统治者看到了儒家仁义德教的作用,认识到只有运用文武两手的统治方法,才能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统治。③罚不患薄,约法省刑。汉初统治者提出了“约法省刑”等一系列对人民让步的思想主张并付诸实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出现了政宽人和的局面。④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汉初统治者在“约法省刑”的同时,又主张以农为本,轻徭薄赋,把法律的作用同发展农业生产联系起来,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皇权至上,发自君出。在封建制度下,君主的言论是金科玉律,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抗拒不从。②应经合义,礼法融合。董仲舒义经义决狱,以经代律,使儒家思想在法律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从而奠定了礼法融合的基础。

③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在我国历史上,三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订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

④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自孔子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突出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儒家德主刑辅思想的发展,到董仲舒时已基本完成,儒家的德主刑辅同礼法融合思想相辅相成,它同样是封建正统法律思

想的重要内容。

23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⑴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他特别推崇《春秋》,把它看成治国理民的法典。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②更化论;③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⑵君权神授,法自君出。董仲舒创造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系统论证了君权神授的问题,完全适应和满足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①天人感应与天罚论;②君权神授,法自君出。⑶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董仲舒根据儒家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仁义道德思想,以及阳尊阴卑的神学理论,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

③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⑷阳德阴刑,德主刑辅。董仲舒为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提出“大德而小刑”的法律原则,用儒家的仁德去代替法家的严刑,系统地论述了德主刑辅说。

⑸春秋决狱,原心论罪。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势力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将儒家的经义应用到法律中去,从而把儒家的经典法律化。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只要有动机,不管是否已经作出了行为,都要加以惩罚;如果没有犯罪动机,即使有犯罪行为,也应当从轻发落。

24 杜预的法律思想:

①纳礼入律,礼法合一;②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③区分律、令的界限。他所谓的律,仅指刑法,是专门规定关于违法行为所犯的罪名及对这种行为的惩罚方法的;令指各种规章制度。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晋代杜预的立法思想,就是说,法律的文字要简明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繁密。

纲举网疏:西晋刘颂的法律思想,纲举主要是要求严惩“大奸犯政”“豪强横肆”的行为;网疏主要是对贤人君子的“小疵”高抬贵手。张杜律:是张斐、杜预注释的《泰始律》,以礼为本,以经为本,以经注律。他们的注释经晋武帝批准颁布天下,与晋律视为一体,后称张杜律。

25 刘颂在施政方面的三条总纲:息役、平籴、著信。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

①复肉刑;②纲举网疏;③法令画一,执法必严,以律断罪。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晋时期嵇康的玄学思想,嵇康认为自然以名教是对立的,名教不出于自然,而是当权者有意构造出来的,公开要求抉破名教、礼法的束缚。名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纲常伦理作最高准则来正名定分的封建礼教,是一种政治理论,并形成一套与其理论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玄学: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是魏晋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学说,是儒道结合的混和体,是一种以道家的虚无来论证儒家纲常的思想理论。

26 鲍敬言的“无君论”:鲍敬言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其法律观的内容特点是:①否定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②否定君主设刑是“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恶;③建立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废弃任何国家和法制。其历史意义:鲍敬言的“无君论”脱胎于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复古颂古倾向,同时其中包含着无政府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观点,有不科学的一面,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能直接批评和否定神权政治,揭露批判君主专制的罪恶,又具有合理和积极的一面,在法律思

想史上有重要意义。

27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化改革中的法律思想:

①齐之以法,示之以礼;

②法为治要,慎刑恤刑;

③教随时设,政因事改。存留养亲:是北魏孝文帝创制的制度,指对于身犯死罪的,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符合儒家孝的伦理观念,为后世遵行。

28 杨坚在立法、司法方面的思想:

①以轻代重,废除苛惨之法;

②慎断死罪;

③行罚不避亲贵;

④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开皇律》:是隋文帝在位期间主持制定和颁行的法律,集中体现了杨坚“除削繁苛,以轻代重”的立法主张,对《唐律》《唐律疏议》的制定有重要影响。

29 李世民集团的主要立法思想:

⑴以隋为鉴,安人宁国。李世民亲自经历了隋朝的由盛而衰、迅速灭亡的全过程,深深感受到农民起义的威力,为了缓和统人民的矛盾,制定了安人宁国的方针。在方针的指导下,李世民集团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少兴土木兵戈的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局面。

⑵立法公平,务求宽简。李世民君臣对法律发表了许多看法,形成一种以“宽简”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

①既制礼,又立;②立法必须公平;③国家法令,惟须简约;④法须稳定,不可数变。

⑶慎狱恤刑,务求其“实”。李世民君臣不仅在立法方面强调宽简,而且在司法方面注重慎狱恤刑,务求其“实”。①慎狱恤刑;②创立九卿议刑制度;③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④反对严讯,务求其“实”。

⑷明正赏罚,一断以律。李世民君臣十分重视赏罚对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魏征认为赏用以劝善,罚用以惩恶。所以,赏罚之得失,关系国家的安危。

⑸纳谏与执法相结合。李世民的求谏纳谏是和他的举任贤才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①求谏纳谏,以成治道;②各尽其言,群策群力;③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君臣共同守法。综上所述,李世民集团总结了历代统治经验,并将它们发展为更加缜密和精巧,使之更能适应时势的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

要。虽然这些立法思想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他们的法律和法治思想,仍然是一种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制的家天下的思想,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的。

30 《唐律疏义》的法律思想:

①德礼为本,政教为用。《唐律疏议》总结了历代关于德刑关系的理论,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集中系统的体现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的德主刑辅观。

②封建纲常的法律化。《唐律疏议》的基本特点是“一准乎礼”,它将作为封建王

朝统治基础的“三纲五常”予以法律化,规定凡对此内容有违背者,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③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唐律疏议把人们分为许多等级,并规定了不同的法律地位。贵族官吏有罪无刑。当贵族官吏犯法时,有八议等减免罪责的规定保护他们。

封建纲常法律化在《唐律疏议》中的反映:唐律疏议的制定,以三纲为原则,一准乎礼,三纲在法律条文中得以充分体现:①君为臣纲。在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中,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凡侵犯皇帝与皇室的犯罪皆为“十恶”,受到法律最严厉的制裁。②父为子纲。唐律规定,凡违反“善事父母”者,均构成不孝罪,要受制裁。

③夫为妻纲。根据礼制的规定,在婚姻家庭上,丈夫对妻子有绝对的统治权,妻子处于从属的地位,“七出”便是歧视妇女的直接表现。

31 道统论:韩愈著名的思想观点。为了反对佛教,韩愈杜撰出儒家之道有一个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孟子的传授谱系,并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志在阐扬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论,用儒家学说代替佛道的教义。韩愈的性三品说:韩愈认为统治者生来具有上品的善性,劳动人民具有下品的恶性,中间阶层的性则是中品,这种性三品说,为统治阶级的严刑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韩愈“道统论”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

①君权至上与道统论。韩愈提出“道统论”,来维护君权和巩固封建统治。主张打击藩镇割据势力,宣扬君主至上,加强中央集权封建政府的权力。

②圣人“制刑”与天刑说。韩愈认为法律和刑是圣人创造和设立的。他还宣扬天刑说,认为天具有赏善罚恶的能力,如果违背了天的意志,就会受到天的惩罚。

③德礼为先,辅义政刑。他认为礼、法同为治国工具,但应坚持“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原则,强调要恢复和加强礼义的教育,刑罚的目的在于使劳动人民惧怕而减少犯罪,公然把刑罚的锋芒指向劳动人民。

33 天人不相预:是柳宗元反对天有意志的唯心主义观点而提出的。他认为天和人各有其发展规律,是互相不干预的。所以天人之间根本不存在感应关系,律的存亡得失与天毫无关系,天也不能赏罚人的功过。法起于势:是唐朝柳宗元的法律思想。他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势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国家和法律的起源。他认为国家和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上天有意制造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出现的。

刑、礼、道迭相为用:是唐朝白居易的思想。他认为,法家的以法治国,儒家的礼乐仁政,道家的清静无为,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来说,各具有不同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反映出白居易对传统思想兼容并蓄的开明态度。

王叔文改革的主要内容:①抑制藩镇割据势力;②打击宦官势力;③严惩贪官暴吏,推行“用人惟贤”路线;④减轻剥削,释放宫女。

34 理学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理学的产生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深远

的。一代理学家在完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同时,还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总结提高,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并使它的核心——三纲五常原则神圣化,以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

理学:是宋代形成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学术思想,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惟主流。在理学家看来,理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和产生万物的本原,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就是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和与其相适应的封建论礼道德观念。

35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朱熹的法律思想。天理指封建纲常伦理,人欲指违背天理的意念和超过生存需要的物质欲望。他认为天理是纯粹的善,人欲是绝对的恶。“存天理,灭人欲”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工具。朱熹思想中德、礼、政、刑的关系:①德礼为本,政刑为末,但它们在本质目的上是一致的;

②在德与礼之间,应以德为本,以礼为末;

③政是统治的工具,刑是辅助统治的手段;④重视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

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法律思想:朱熹极力主张刑罚以严为本,以宽济之。在朱熹看来,为政严则令行禁止,制止犯罪;宽则纲纪废,弛奸豪得志,善良的人反而遭殃。

①主张恢复肉刑;②限制赎刑;③严惩“奸凶”。以“以严为本”为原则,朱熹还要求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36 《大学衍义补》:是明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丘濬的著作。此书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专门论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主张,在广泛汇集整理前代关于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阐发和总结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37 范仲淹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主张:

①克服独断、偏听;

②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

③舍一心之私,执法公证。

审刑名的司法原则:

①审刑名,谨慎适用罪名;

②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

③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

“三不足”理论:是北宋思想家王安石为推行其变法提出的一种理论。其含义主要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它是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思想的总结和升华,显得相当彻底和完整,是王安石法律思想的闪光之处。王安石的“人治法治统一说”:是指立法离不开贤人、执法离不开贤才。

38 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

①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

②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

③整饬吏治,慎用刑罚;

④法在必行,奸无所赦。

39 完颜雍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最高权威的主张:

①明确后族的议亲范围;

②缩小宗室议亲的范围;③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④严格掌握议贤的条件;⑤再次声明,八议制度最根本的一条是“拟请奏裁”,即皇帝说了算。

耶律楚材的封建法制取代落后习惯法的法律思想:

①定朝仪,明君臣上下之分;

②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

③统一司法,禁止滥杀。

④因地制宜,建立了封建赋税制度。《便宜一十八事》:是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为统一全国政事而写的奏章。其内容很广泛,涉及政治、吏治、赋税、刑法、诉讼等方面,经朝廷批准,以成文法形式颁行,成为当时的临时法典。

40 学校议政:是黄宗羲提出的一种主张。意思是,学校不仅仅是“养士”的场所,同时也应成为“治天下之具”,即反映民意,决定政策,监督行政的机关。这可以说是近代议会政治的雏形。

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

①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

②猛烈抨击专制君主对人民的剥夺和残害;

③集中批判君主的独断与专横;

④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法治理论:

①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

②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

③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利;

④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

41 趋时更新: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法律时变观点。他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变法主张:①王夫之认为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②王夫之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更新。③王夫之揭示出“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讨论了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超时更新”的前景。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①立法“必循天下之公”;

②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

③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

42 龚自珍“更法改图”思想:

①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

②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

③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禁绝鸦片,宜用重典。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魏源提出的。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变古愈尽,便民愈甚:是魏源的变法思想。即变法愈彻底,对老百姓愈有利。他列举历代关于赋税、选举、劳役、兵役等制度不断变革的事实,说明法令制度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

43 洪秀全“人无私财”的主张:他认为,产生广大农民群众悲惨的境遇的根源是“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因此,他主张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这种经济上的公有思想,突出表现在分配和消费上。《天朝田亩制度》是这种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它以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核心,提出了一套社会结构的设计,宣布废除一切土地私有制,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计口授田,财产公有,共同生产,彼此支援。

洪秀全的严刑峻法、轻罪重刑思想:

①把刑罚的矛头指向敌人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分子;

②太平天国法网严密;

③洪秀全的重刑思想在刑罚上表现为极端的残酷性;

④洪秀全的法律思想既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也是太平天国的土地法。它明确宣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有田同耕的理想,还宣布废除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它充分反映了农民革命的平均主义思路,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44 洪仁玕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国家以法制为先。他借鉴中外历史经验,将“立法制”作为治国之本,不但要立法制,还要立法当、立法善,他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28条改革措施,其内容归纳为:

①政治方面。他要求“权归于一”,加强中央的领导,王侯不得各自为政;

②经济方面。发展交通,发展金融事业,发展工矿业,邮政事业既可公办,也可私办。

③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主张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设学堂,办报纸,开医院奖励慈善事业,办育婴堂、养老院。

④对外关系方面。国与国之间自由通,平等往来。

⑵恩威并济与教法兼行。他认为,威就是指执法严,要“执法严”,必须注意:①国家官吏必须以身作则,遵法守纪;②“奉行天法”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③严明赏罚,做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45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洋务派形成于1856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违反封建纲常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维护纲常名教,法律应以纲常名教为本源。其法律思想的特点:

①强调礼的原则,将一切变革纲常名教的主张视为大逆不道;

②赤裸裸地宣扬重刑主义,主张对农民起义进行暴力镇压。

曾国藩维护纲常名教的主张:为了维护纲常名教,曾国藩提出了所谓“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反动政纲。所谓以礼自治,就是用礼来呼吁他的反革命同伙,加强统治阶级内部的反革命团结,同心协力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所谓以礼治人,

就是用礼来“辟异端”,正纲纪,强迫人民接受礼的统治。曾国藩作主张的礼或礼治,并不是要施仁政于民,而是把它当作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

46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提出的法律思想。其中“中学”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维护三纲五常的儒家学说,这个体是不能变、不可变和不许变的。而西学只能为“中体”服务,西学本身也有体和用,为中体服务的只能是西学之用。

张之洞的“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主张:张之洞认为,在不违反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但西法中的一切先进的东西,他又是反对的。如反对民权和男女平等,反对罪行法定,反对司法独立等。

《劝学篇》:作者是张之洞,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做了全面的发挥和阐述。他认为三纲五常万不可变。张之洞的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张之洞认为法律是统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法律的作用就在于强制老百姓服从统治秩序,张之洞指出,中国“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即纲常名教是封建统治的根本。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封建上层建筑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都必须贯彻这个原则。

47 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阐明了孔子托古改制的思想,实际上是宣扬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他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其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认为,据乱世是暴主之酷政的时代,升平世是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时代,还有一个太平世,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时代。对中国而言,是“进至升平”的时代,因此中国必须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康有为倡导的“君主立宪”的思想:康有为认为,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就必须实行君主立宪。在建立君主立宪,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讨论了建立代议机构即立法机构的问题。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是:

①设议院开国会;

②制定宪法;

③行三权分立。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撰写的著作。书中阐明了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实际上是宣传他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

公羊三世说:是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的思想命题。他认为《公羊春秋》的核心是公羊三世说,即人类社会的演进分三个阶段,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再由“升平世”进入“太平世”。

太平之世不立刑:是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法律思想,他认为太平世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世界。在那里,人们摆脱了乱世中存在的各种苦道。社会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经济根源消失了,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社会就可以达到“治而刑措”,实现“太平之世不立刑”。

“去九界”:是康有为的法律思想,他认为要致刑措,达大同,最根本的方法是去“九界”。这就是:一去国界,二去级界,三去种界,四去形界,五去家界,六去产界,七去乱界,八去类界,九去苦界,达到至平、至仁、至公、至致的大同社会。

48 梁启超“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梁启超认为,中国要救亡、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国际商法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 A.成文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国际法 2.规定一项在法律上有效的合同,除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具备“对价”这一要素的是( ) A.法国法 B.中国法 C.英美法 D.德国法 3.承诺是对要约的接受,这种接受原则上( ) A.不得附加条件 B.可以附加一定条件 C.可以变更一些条件 D.可以限制一些条件 4.依照英美普通法,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无拘束力。如果在要约中规定了有效期限,那么 ( ) A.在要约有效期内不可以把要约撤销 B.在征得受要约人同意后可以撤销要约 C.可以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要约 D.要约人可在有效期限届满以前随时把要约撤销 5.根据德国法规定,受要约人以信函等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其生效时间采用( ) A.投邮主义 B.了解主义 C.到达主义 D.通知主义 6.根据德国法律,对不履行 ...合同的最主要救济方法是( ) A.实际履行合同 B.请求损害赔偿 C.请求恢复原状 D.解除合同 7.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须把解除合同的意思通知对方就可以,不必 ..经过法院的判决的国家是(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8.《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接受的生效时间上,原则上采用( ) A.到达生效 B.了解生效 C.投邮生效 D.发出生效 第 1 页

9.依《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如果合同没有 ..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规定确定价格的方法时,应( ) A.按交货时的合理价格来确定货物的价格 B.按提货时的合理价格来确定货物的价格 C.按照进口国法律规定确定价格 D.按订立合同时的通常价格来确定货物的价格 10.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产品责任法发展比较早,对生产者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的国家是 ( ) A.意大利 B.英国 C.美国 D.加拿大 11.依美国产品责任法规定,违反担保之诉是( ) A.原告与被告之间不需要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B.依美国普通法原则,买方以外的任何人都有权对卖方起诉 C.依美国普通法原则,买方可以对卖方以外的其他人起诉 D.根据买卖合同提起的诉讼 12.在大陆法的代理制度中,委任合同决定的是( ) A.本人与代理人的外部关系 B.本人与代理人的内部关系 C.本人与第三人的外部关系 D.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关系 13.英美法规定,当代理人同第三人订立合同时,代理人对第三人有一项默示担保,即保证他有代理权。如果代理人 违反了该默示担保,则可以以其违反有代理权的默示担保对他提起诉讼的人是( ) A.本人 B.第三人 C.本人和第三人 D.被代理人 14.在公司获利甚丰的情况下,可以分得更多的权利的股票是( ) A.普通股 B.特别股 C.非参与的优先股 D.参与的优先股 15.票据可以通过背书转让,这是因为票据具有( ) A.汇兑的作用 B.信用工具的作用 C.支付工具的作用 D.流通证券的作用 16.历史上存在的票据法的三大法系,现在已演进为( ) A.日内瓦统一法系与法国法系并存 B.日内瓦统一法系与德国法系并存 C.法国法系与英美法系并存 D.日内瓦统一法系与英美法系并存 17.如果承运人在交付货物前已接到真正货主的通知,而仍将货物交给持有提单的非货主,那么对此负责的应是( ) A.真正货主 B.非货主 第 2 页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反映"礼"最初只是一种 A.部落狩猎活动 B.宗教祭奠仪式 C.家庭饮食活动 D.地方自治活动 2、鉴于殷商的灭亡教训,周公主张 A.重刑辟 B.明德慎罚 C.杀无罪 D.杀无辜 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说法出自 A.《论语》 B.《管子》 C.《孟子》 D.《庄子》 4、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一个重要论据是 A. 国小而逼,族大宠多 B.为善者不改其度 C.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D.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5、下列符合孔子法律思想的表述是 A.礼乐兴,则刑罚不中 B.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C.刑罚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该说法出自 A.《墨子?天志》 B.《墨子?明鬼》 C.《墨子?夭道》 D.《墨子?非命》 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该种思想属于 A.法家 B.道家 C.兵家 D.儒家 8、"刑无等级"作为先秦法家的思想命题,体现了法律的 A.自由性 B.平等性 C.等比性 D.自然性 9、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与之相近的是 A.孟子的性善论 B.庄子的自然论 C.孔子的礼治论 D.荀子的性恶论 10、"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的说法出自 A.《汉书?贾谊传》 B.《新语》 C.《新书》 D.《新序》 11、陆贾为汉初统治阶级提供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理论,其代表作是 A.《新语》 B.《新书》

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笔记 自考模拟题 自考讲义【优质】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年版) 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墨家的法律思想 第六章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七章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编封建社会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八章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章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第四编封建社会宋至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一章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二章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第十三章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第十四章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五章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六章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第十七章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八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九章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 第二十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1.1.神权法发展变化的过程为A.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B.形成于夏代,灭亡于西周C.形成于殷商,极盛于西周D.形成于西周【A】1.2.夏禹的儿子夏启以暴力夺取王位,因同姓有扈氏不服,大战于甘,作《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这反映了A.夏代已有刑罚出现B.夏代奴隶主争斗十分激烈C.夏代奴隶主贵族已有“天命”、“天罚”思想D.夏代已出现皇帝【C】1.3.“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当时的宗教迷信中主宰一切的至上神被称为A.祝B.天C.上苍D.上帝【D】 1.4.殷商奴隶主欺骗人民主要利用的手段是A.“明礼仪”B.“修来世”C.“占卜”D.“敬天”【C】1.5.殷商统治者的刑罚观是和天命神权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敬鬼神”是为了使民A.“明礼仪”B.“畏天命”C.“畏法令”D.“修来世”【C】 1.6.“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体现了“代天行罚的思想”这出自____之口。A.夏启B.夏禹C.周文王D.商汤【D】 1.7.西周“以德配天”中实施“德”的手段是指A.敬天B.祭祖.C.保民D.不攻伐【C】 1.8.提出“以德配天”理论的思想家是A.周公B.管仲C.邓析D.孔子【A】 1.9.对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神权法思想极盛于夏朝B.商取代夏的统治,使神权法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C.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动摇是因为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思想D.周公之所以提出“以德配天”的思想命题是为了解释天命应该并可以为西周承受【D】 1.10.“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A.天命无常B.致天之罚C.以德配天D.天下大同【C】 1.1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A.西周B.夏C.东周D.商【B】 1.12.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A.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A】 2.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A.嫡长继承制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D.君权神授制【A】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1)电子教案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 A、人际角色: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 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 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识记: (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 领会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自考真题】最新自考《国际商法》试题

最新自考《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场择题部分 网本大题共15小题.毎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項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熙。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采用?民商合一■?的国家是 A?法国8.德国C.日本D.意大利 2.关于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硝的是 A制定法是大陆法的主要渊源 B.判例一般也作为大陆法的正式法律渊源 C.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为衝平法与普通法 D.普通法通常被视为是街平法的补充規则 3、关于公司组织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司豪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B.股东会一姣按股东的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C..童事会决议按股东出资比例表决 D.监事会成员一般由蔽事会逸任 4、代理人对第三人的义务.两大法系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正确的是 A?大陆法主张代理人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代理人就是合同当事人 B.ifi接代理中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名义同第三人订立合PJ.该合同效力及于本人 C.英关法主张代理人如果未披JK本人身份.代理人就应该是合同当事人 D.英美法中代理人只要获得了本人的授权.其与第三人之问的合同效力St及于本人 5、关于精神病人、酗酒者?和吸毒者订立合同的效力.英关法国家一殿认为 A?该合同是有效的 B.该合同如果是在对方明如此情况存在依然与之订立合冋的情形下.是无效的 C.在对方明知此枠情况存在但依然与之订立合P1的情形下.该合同是可以撤辑的 D.这类合同一找视为无效 6、《联合国国际货物销怦合同公约》规定发盘和接受的生效采取 A投邮生效原則8.到达生效原则C.协商一致原则D.签约一致原则 7、根懈FOB木语的特点.指定船舶并派船的义务由下列鄭一方承担? A实方B.买方C.承运人D.买实双方协商硝定 8.以货物的特定化作为所有权转移的前提的是 A?法国B.徳国C.意大利D.英关法国家 9、《海牙規则》規定承运人对所运货物的责任期限采用 A钩至构原则8.接到交原则 C.港至港豚則 D.收受到交付整个期问 10.按照卖方承担的责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DDP-CIP-FOB-EXW B. FCA-EXW-CIF-DAP C. EXW-FAS-CPT-DAP D. DAT-CFR-EXW-FCA 11.世界上最先授权使用数字簽名的国家是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B.人治思想C.礼治思想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B.亲亲、尊尊C.嫡长继承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B.尚同、尚贤C.天志、明鬼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 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B.商鞅C.贾谊D.孟子7.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法与时转则治D.礼、刑、道迭相为用 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B.斯C.陆贾D.吕不韦

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A.道家B.墨家C.农家D.兵家12.颂重法主的主要容是( A )。 A.恢复肉刑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D.“刑九赏一” 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B.礼C.经义 D. 人情 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A.主恢复肉邢B.主取消肉刑 C.主扩大赎刑D.主取消赎刑 1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 C )。 A.仲淹B.司马光C.王安石D.宋神宗19.元朝耶律楚材主治国用( C )。 A.法术B.权术C.儒术D.道术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考分其实并不难

中国法律思想史考80分,其实并不难! 大家看一看历年考过的真题的直接间接重复率,你就会明白,考80分,其实不难!!! 说明:174(曾考年份)2-11(章节页码)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4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_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礼记》云“公族无宫刑” ,与此思想一致的表述是( A )174 2-11 A.刑不上大夫 C.礼不下庶人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1.下列符合“刑不上大夫”礼治精神的有(CDE) 107 2-11 A.放弑其君 B.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C.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D.公族无宫刑 E.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2.下列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思想较为一致的表述是( D )174 3-19 A.礼不下庶人 B.刑不上大夫 C.作内政而寄军令 D.尊王攘夷41.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 管仲在继承周礼的同时,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 一是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057 064 3-19

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简答汇总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1.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愿景和使命陈述,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2.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3.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4.风险型决策: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风险性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若干种状态是随机的。 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国际商法历年试卷试题真题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国际商法历 年试卷试题真题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国际商法历年试卷试题真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无法律拘束力的法律解释是(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2.按照德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采用了诈欺手段,其结果将会使合同( ) A.无效 B.有效 C.撤销 D.效力待定 3.法律上把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分别称为( ) A.明示与默示 B.要约与承诺

C.接受与拒绝 D.担保与条件 4.要约的拘束力( ) A.仅指要约人的拘束力 B.仅指受要约人的拘束力 C.包括要约人的拘束力与受要约人的拘束力 D.要约对两者的拘束力是相同的 5.商法典规定,商人对于平日经常来往的客户,在其营业范围内收到的要约,无论承诺与否,均应通知要约人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6.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条款作了扩张、限制和变更的,那么( ) A.其效果也视为对要约的承诺 B.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合同才能成立 C.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无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合同也能成立 D.其效果视为对原要约的部分接受,双方当事人均受此约束 7.一般来说,大陆法国家都承认习惯是法的渊源之一。有的国家认为,习惯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法官必须援用习惯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对此持反对观点的国家是( )

201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 (课程代码0026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左传》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其思想本质是主张 A.君权神授 B.依法治国 C.中央集权 D.皇权专制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土地王有制 B.土地私有制 C.废分封,行郡县 D.废井田,开阡陌 3.“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嫡长继承制 D.立宪制 4.管仲推行的“三选”制度,所突破的宗法原则是 A.亲亲 B.尊尊 C.男女有别 D.长长 5.先秦时期,“克已复礼为仁”的著名观点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颜渊 6.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两位代表人物是 A.孟子和庄子 B.管子和孟子 C.孟子和苟子 D.管子和苟子 7.下列曾影响到墨家思想的学术流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8。“以天为法,动作有为”的思想主张如自 A.《墨子》 B.《老予》 C.《孟子》 D.《庄子》 9.先秦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法 B.阴阳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定义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宽心丸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增,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问答 1管理基本特征?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掌握管理两重性意义? 答:①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③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特点? 答: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4管理学内容? 答: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 5学习管理学意义及方法? 答:意义:①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疲惫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②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③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什么是系统及系统特点? 答;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定义 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宽心丸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问答 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箅“第一流的工作”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 A.子产 B.夏桀 C.叔向 D.夏禹 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讲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 A.主权在民 B.君民共主 C.君权神授 D.天命无常 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 A.礼治 B.法治 C.势治 D.民治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讲法最为接近的是() 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8.作为先秦时期闻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讲明法律应该具有() A.公平性 B.公布性 C.平等性 D.规范性 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墨子 C.慎到 D.老子 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截了当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 B.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 D.统一中国 l3.废止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景帝 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西语》 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纲

2019年4月全国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l.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核心在于 A.刑重 C. 刑罚 2."立嫡以长不以贤"的说法反映了 A.君主立宪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3."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著名思想出自B.刑中 D. 刑轻 B. 封建君主制D.虚君共和制 A.老子 B. 慎子 C. 商鞅 D. 管子 4.先秦时期,提出“化性起伪"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A.荀子 B. 韩非 C. 老子 D. 庄子 5."暴君放伐论”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者是 A.墨子 B. 邓析子 C. 扬朱 D. 孟子 6.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道家C. 兵家 B. 墨家D. 法家

7.在先秦道家看来,天下万物的总源头是 A.德 C. 道 8.下列属千后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是 A.慎到 B.天D. 自然 B. 申不害 c. 商鞅 D. 李斯 9.春秋时期提出“寄内政千军令"的思想家是 A.管子 B. 韩非 C. 邓析 D. 吴起 10.商鞅提出“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下列与其思想宗旨较为接近的是 A.孟子的性善论 c. 孟子的性恶论 11.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该说法出自B. 荀子的性恶论D.荀子的性善论 A.《韩非子》 B. 《孟子》 C. 《南华经》 D. 《商君书》 1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议实行周代分封制的是 A.李斯 B. 淳千越 C. 贾谊 D. 彭越 13."圣王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的说法出自 A.《新书》 B. 《吕氏春秋》 C. 《新序》 D. 《春秋繁露》 14.汉初提出“行仁义、法先王”的著名思想家是 A.陆贾 B. 陆赘 C. 贾谊 D. 贾岛 15.认为法是“人君所与天下共者”的晋代思想家是 A.张斐 C. 刘颂 16.宋代“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说法出自B.杜预D.杜宇 A.《东坡集》 B. 《西铭》 C. 《二程集》 D. 《黄书》 17.明清之际提出“任法”不如“任人”的思想家是 A.王夫之C. 顾炎武 B. 王阳明D. 黄宗羲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国际商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为法国主要法律渊源的是() A.司法解释B.法律 C.学理D.判例法 2.根据规定,一项在法律上有效的合同,除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具备约因这一要素的国家是()A.英国B.德国 C.法国D.中国 3.在要约的生效时间上,大陆法和英美普通法都采用() A.发信生效B.到达生效 C.了解生效D.投邮生效 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的效力为() A.无效B.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有效 C.可以撤销D.效力待定 5.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如果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与合同不符,不论买方是否已经支付货款,买方都可以要求减价。其可要求减价的金额按() A.双方协商确定的金额 B.合同金额的三分之一 C.到货时的货物价值 D.实际交付的货物在交货时的价值与符合合同的货物在当时的价值两者之间的比例计算 6.采用禁令这一违约救济方法的是() A.法国法B.英美法 C.德国法D.中国法 7.在损害赔偿的方法上,德国法采用的是() A.实际履行B.金钱赔偿 C.回复原状为原则,金钱赔偿为例外D.金钱赔偿为原则,回复原状为例外 8.依《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当合同对货物的索赔期限未作约定,买方将货物不符合合同的情况通知卖方 1

的期限为买方实际接收货物之日起() A.90天B.180天 C.1年D.2年 9.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如果第三方所提出的有关侵犯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请求的,是由于卖方依照买方提出的技术图纸制造产品引起的,则应承担责任的是() A.卖方 B.买方 C.第三方D.卖方和买方 10.根据欧共体《关于对有缺陷的产品的责任的指令》的规定,因产品责任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从原告知道或者理应知道受到损害、产品有缺陷及获悉谁是生产者之日开始计算() A.1年B.2年 C.3年D.10年 11.最早规定公司的成文法是() A.美国1870年商法典B.《法学阶梯》 C.法国《商事企业法》D.1807年《法国商法典》 12.英国公司宣告有效成立的条件是取得() A.登记注册B.公司章程 C.登记证书D.审查报告 13.根据美国产品责任法,对于违反担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以违反担保为依据对被告起诉是最为有利的 B.它要求被告承担证明原告有故意造成自己损害的举证责任 C.它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要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D.它是一种侵权行为之诉 14.执票人为行使和保全其票据权利所必须做的一种行为是() A.汇票的出票B.汇票的承兑 C.汇票的背书D.汇票的提示 15.付款银行在支票上签字盖章予以确认之后,该支票的唯一债务人就是() A.该支票的出票人B.该支票的背书人 C.该支票的受款人D.付款银行 16.有关提单性质,一般认为提单是() A.买卖合同凭证B.货物已经交付的凭证 C.货物所有权的凭证D.履行了合同的凭证 17.如果提单已由托运人转让给收货人,这时它是() A.初步证据B.终结性的证据 2

2010年0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C)1-2 A.禹刑 B.吕刑 C.汤刑 D.五刑 2.“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A)1-5 A.神权法 B.自然法 C.制定法 D.习惯法 3.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B)2-12 A.族诛连坐 B.罪上一身 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4.管仲“国之四维”的思想本质在于强调礼义的( D)3-18 A.教化作用 B.宗教作用 C.社交作用 D.强制作用 5.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先秦思想家是( A)3-26 A.子产 B.叔向 C.慎到 D.商鞅 6.晋代杜预所言“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的先秦人物是( A)3-37 A.邓析 B.公孙侨 C.申不害 D.管仲 7.孔子“无讼”的法律思想,不仅将断狱作为制裁手段,还将之当成( C)4-48 A.刑罚手段 B.禁制手段 C.教育手段 D.惩罚手段 8.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人性论根据是( B)4-58 A.性善论 B.性恶论 C.双性论 D.无性论 9.先秦法家兴起以前,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D)5-65 A.名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

10.下列思想家中,把“道”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的是( C)6-81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孙子 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性法规的作者是( A)7-87 A.李悝 B.子产 C.邓析 D.商鞅 12.商鞅的“变法论”可以归结为( B)7-93 A.“法者,国之权衡” B.“不法古,不修今” C.“抱法处势则治” D.“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 1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C)7-87 A.商鞅 B.李斯 C.韩非 D.申不害 14.汉代将谶纬神学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的著作是( D)8-116 A.《新书》 B.《论衡》 C.《新序》 D.《白虎通义》 15.下列与“刑不上大夫”说法最为接近的是( A)8-142 A.“廉耻节礼以治君子” B.“治国以礼义为先” C.“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 16.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B)8-151 A.儒家学说 B.黄老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17.下列说法中,与王充“寒温非政治所为”观点针锋相对的是( C)8-171 A.德主刑辅 B.以人为本 C.天命天罚 D.无为而治 18.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 D)9-184 A.医宗 B.律宗 C.法学 D.儒学 19.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B)9-195 A.援引比附 B.罪刑法定 C.引经决狱 D.德主刑辅 20.“存留养亲”制度主要体现的是( A)9-211 A.儒家孝养承祀思想 B.墨家兼爱非攻思想 2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00091)国际商法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采用“民商合一”的国家是 A. 法国 B. 德国 C. 日本 D. 意大利 2. 关于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制定法是大陆法的主要渊源 B. 判例一般也作为大陆法的正式法律渊源 C. 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为衡平法与普通法 D. 普通法通常被视为是衡平法的补充规则 3. 关于公司组织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B. 股东会一般按股东的出资 比例行使表决权 C. 董事会决议按股东出资比例表决 D. 监事会成员一般由董事会选

任 4. 代理人对第三人的义务,两大法系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正确的是 A. 大陆法主张代理人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代理人就是合同当事人 B. 直接代理中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名义同第三人订立合同,该合同效力及于本人 C. 英美法主张代理人如果未披露本人身份,代理人就应该是合同当事人 D. 英美法中代理人只要获得了本人的授权,其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效力就及于本人 5. 关于精神病人、酗酒者和吸毒者订立合同的效力,英美法国家一般认为 A. 该合同是有效的 B. 该合同如果是在对方明知此情况存在依然与之订立合同的情形下,是无效的 C. 在对方明知此种情况存在但依然与之订立合同的情形下,该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D. 这类合同一概视为无效 6.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发盘和接受的生效采取 A. 投邮生效原则 B. 到达生效原则 C. 协商一致原则 D. 签约一致原则 7. 根据 FOB 术语的特点,指定船舶并派船的义务由下列哪一方承担?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宗法制度完备的表现是() A.亲亲、尊尊B.男女有别 C.嫡长继承D.土地国有制 2.先秦法家中,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是() A.商鞅B.慎到 C.申不害D.韩非 3.“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A.东汉B.西周 C.三国D.南北朝 4.韩非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 A.好利恶害B.性善论 C.仁义D.兼爱 5.“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反映了孟子主张() A.隆礼重法B.仁者爱人 C.为民制产D.宽刑慎杀 6.先秦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天命B.天志 C.天心D.天罚 7.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我国古代() A.第一部成文法B.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C.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D.官方文件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先秦() A.道家B.法家 C.儒家D.墨家 9.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是要符合() A.心B.法 C.情D.理 10.下列属于唐代柳宗元的著作是()

A.《天刑》B.《天志》 C.《天论》D.《天说》 11.白居易法律思想方面的作品是() A.《时令论》B.《与孟尚书书》 C.《策林》D.《驳复仇议》 12.唐代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A.韩愈B.李世民 C.白居易D.柳宗元 13.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A.儒学B.道学 C.佛学D.理学 14.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之说的思想家是() A.朱熹B.丘濬 C.王夫之D.魏源 l5.提倡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王安石 C.张居正D.魏源 16.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B.张之洞 C.康有为D.沈家本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A.《原君》B.《原臣》 C.《原法》D.《议兵》 18.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的是() A.梁启超B.谭嗣同 C.沈家本D.章太炎 19.沈家本认为审断之本在于() A.平恕B.严刑重法 C.违法必纠D.用法从宽 20.章太炎曾主张实行“四权分立”,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 A.考试独立B.监察独立 C.教育独立D.外交独立 21.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男女平等,婚姻自由B.斩邪留正,除妖安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