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创伤后遗症

关于创伤后遗症

关于创伤后遗症
关于创伤后遗症

关于创伤后遗症

作者:黄介良医师来源: 类别:心理健康日期:2002.11.25 今日/总浏览: 5/1586

造成心理创伤之状态

不论是亲身经历灾难的幸存者,协助救灾的救难人员,或经由媒体观看灾难的一般民众,灾难事件可能对他们造成下列伤害,导致其心理创伤:

? 生命威胁或是身体伤害

? 暴露于明显之死亡及身体伤害

? 激烈之环境破坏

? 失去家庭、价值观、邻居、以及社区

? 失去和亲密关系之支持及沟通

? 强烈之情绪伤害

? 强烈之暴露于危险

灾难带来之心理影响

绝大多数灾难之幸存者、搜救者及照顾者都会经历一定之压力,这些压力会一般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

? 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工作问题、学校问题

地震带来之心理困扰

根据统计,至少有50%的人口会遭受造成心理创伤事件(包括意外、人为疏失、天灾及战争等),而高达67%之幸存者会有持续之心理困扰,幸存者之长期心理困扰包括: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恐慌症、畏惧症、焦虑症、忧郁症、药物或物质滥用。而地震由于带来大量之死亡及伤害、环境及居家之破坏,生活之不便,加上对政府及未来的愤怒、不安,地震之心理影响通常会拖延很久,一般而言,需要12个月才能稳定下来,但地震后之「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却会持续至18个月以上。而统计资料显示,地震后32-60%的成人及26-90%之儿童会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谁会容易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灾难会诱发出每个人之前存在记忆中之创伤经验,也会强化目前存在的所有社会、经济、心理及医疗问题;而有某些人比起一般人更容易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如:

? 曾有其它创伤

? 慢性身体或是心理疾病

? 长期贫穷、失业、无家

? 最近有重大生活事件及压力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与家庭

整个家庭都受到灾难深远的影响,每个成员都受到不同之心理压力,有些甚至造成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有些家庭成员全部经历整个灾难,有些则是只有一部份的成员受害或是幸存,不论是哪一个状况,所有之家庭成员都会经历一定之震惊、否认、怀疑、恐惧、愤怒及痛苦,或许程度及表现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彼此之连结,他们都经历相似之心理历程;所以不只是幸存者会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所有之家庭成员都有可能发生。

此外,由于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患者在灾难之后之生活及态度会有很大之改变,因此,家人也会遭受相当之压力,这并不是说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之患者生活在一起也会自动形成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但要注意家庭成员其可能之困扰,如:

? 成员感受到挫折、伤害、排斥、惊吓、背叛

患者不论是愤怒及挣扎或是麻木及疏离,都会使家人感受压力,不是受到激烈情绪之惊吓及伤害,就是自觉受到背叛及排斥,有些人则因自觉努力不足或自责而充满挫折

? 成员感受到灾难仍然一直持续无法消逝

患者会孤立自己,避免活动及社交,有些则充满创伤经历之幻觉而恐慌,使家人生活在灾难之气氛中

? 成员无法和幸存者沟通以及讨论未来

患者通常会有分心、紧张甚至怀疑,家人很难和他讨论个人及家庭之未来,就算讨论也总是觉得他变为较保守、过度焦虑、过度要求及掌控一切

? 成员会对其他人过度关心涉入

由于患者之疏离或是灾难引起之罪恶感及焦虑,都会使家人更需要其它人之情绪回馈,也会更关心其它家人,甚至过度之干涉及责备

? 成员睡眠会受到干扰

患者之失眠、恶梦甚至夜游,会使家人之睡眠也受到影响

? 成员正常日常活动会受到干扰

患者之活动及社交受限,也会使整个家庭之社交及日常活动受限;如家人可能无法一起去购物、看电影等等

? 成员的经济及居住受到干扰

患者可能会有酒精及物质滥用、赌博或是暴饮暴食等行为问题,会使家人之经济受到影响,而居家及环境也会受到责难

? 成员可能会受到幸存者自杀的极度压力

有些患者有强烈之自杀企图,家人会充满担心、焦虑、罪恶感、无助、愤怒;家人会想知道如何去预测自杀,如何去帮助他,有些家人则觉得无法帮忙,也有些无助的随时准备失去他,有些家人则对他生气感到愤怒及挫折;这些自责及挫折之情绪甚至造成家人之轻生

家人可以如何去照顾自己及幸存者

绝大多数灾难之幸存者、搜救者及照顾者都会经历一定之压力,这些压力会一般持续数天到

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 持续去了解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参加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之课程及演说,阅读相关书籍及录像带

? 鼓励幸存者寻求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之专业协助

家人可以鼓励幸存者接受协助,但不是逼迫他去接受;这是一种关怀而不是惩罚

? 寻求家人本身之个人或是家庭谘商

避免本身受到二度之压力,家人本身也需要处理自我之情绪;这也可和幸存者互相鼓励,表示专业协助之重要

? 学习压力及愤怒处理

学习压力及愤怒处理之课程,增进沟通及互相照顾之能力

? 保持及享受良好之生活

联系正向之人际关系、维持创造性之工作、继续学习并享受闲暇生活,这些是走出阴影的必要条件

协助灾难地区需要之准备

帮助灾难幸存者、家属、及救助者需要一定之特质:要具备完整心理准备、敏感、自信、弹性及常识。以下是一些重要之原则及技巧:

第一:必须是团队合作。

需要尊重配合指挥系统,并且融入基本物质救难系统去帮助幸存者及工作人员。

第二:做最平实之接触及沟通。

聆听而不给建议;询问目前工作以及自己可以帮忙之处;提供舒适之环境如食物、饮料、衣物、防晒物品、杂志报纸、通信工具(纸笔及电话)。

第三:协助“淡化”经验—听他们自己的故事。问对方

“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你目前需要什么的安置环境及其它需要?”

“我可以帮你和什么人联络吗?”

“当这所有事情发生后,你最先想到什么?”

“当这所有事情发生后,你在哪里?”

“这几天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第四:评估转介需要。

仔细评估其危险因素及症状,给与适切之帮助,以及给予进一步之转介帮忙。

搜救者之调适

大多数之搜救者只会经历正常到轻度之压力,甚至这些搜救行动能够对个人产生成长并加强人际关系。但是由于搜救行动之时间及生命压力,以及工作时间之混乱,也常对很多人员带来重大压力;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一的搜救人员会有强烈之压力,进而产生焦虑症、忧郁症以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搜救者可以依下列建议加强自我照顾:

1. 灾难当时

o 工作团队发展「伙伴」系统。

o 工作团队相互鼓励及支持。

o 照顾好自己之身体:要有规律之运动,饮食宜少量多餐。

o 当体力减弱时,要适当休息。

o 和自己之家人及朋友保持联系。

o 当经历情绪之波动时,要慢慢的减轻冲淡。

2. 灾难后

o 最好在离开现场2到5天之内,参加减轻悲伤之团体。

o 向工作伙伴叙说你内心之情绪感受,有时当你伙伴之聆听者。

o 不要使你的愤怒成为人身攻击,你的愤怒通常代表你的挫折、罪恶感及担忧。

o 记得称赞及感激你的伙伴,你们都做了很好的工作。

o 吃好一些,睡好一点。

o 试着让生活恢复正常,花几天慢慢的恢复。

3. 返家后

o 恢复睡眠常规。

o 放慢生活步调。

o 了解你会想把你所经历及所努力的告诉别人是很正常的,但是别人也很可能并不想听,他们可能很害怕也不愿再回想起;他们只是很高兴你能回来。

o 你要有心理准备可能会有失望及挫折,外在之世界和现场有很大之差距,不要让轻微之状况困扰你。

o 会有情绪困扰是正常的,它会慢慢减轻而消失。

o 灾难后之每一天都有值得去完成的事物,把日子一天一天的好好生活。

o 寻找内在之价值,你要强化你的价值观以及对你而言是重要的关系。

o 观察及倾听你所重视的人的需求,你会记起对你而言是重要的事物。

o 了解这个经验对你生命之意义,你更可以获得生命之成长而继续你的生命。

创伤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对基层健康照顾之影响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事实上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之神经化学系统改变,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如:容易血压升高、心脏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易于感染,对于疼痛感受力增加而容忍度下降而更易造成慢性疼痛。

再加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造成之心理困扰也对于个人自我照顾及人际关系造成压力,所以大多数之幸存者都可能有身体系统之多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系统、肺脏系统、神经系统、胃肠系统。

也由于「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造成不能信任及不能亲密,对于身体健康之求助也常造成影响:对治疗者之怀疑、无法提供完整数据、沟通困难、在诊断及治疗中变为消极、以身体症状表达大多数问题等等,常会造成健康照顾之问题。

基层健康照顾如何处置

很多证据支持基层健康照顾若能提供及时、简短之心理帮助,对「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严重程度之降低有很大的帮助,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之训练。

第一步是找出支持之「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团队:包括精神科医师、护理人员、社工人员、临床心理师等等,提供照会、评估、教育等功能。

第二步辨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患者。可以使用一个简短通知问卷,只需要一至二分钟即可完成;或是由团队提供定时之简短卫教及筛选。

第三步转介给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团队。基层医疗工作人员通常只需支持性之提供关心及转介就能有所帮助,大多数并不需要也不应该为了诊断而去问详细之灾难经验。治疗团队会针对个案评估建议予以动力分析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等。

第四步是保持联系。基层医疗能提供个案之临床及功能状态,也能让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团队了解治疗效果。

设立当地之心理健康中心的目标及原则为

? 保护:协助幸存者以及搜救者之安全、隐私、健康以及自尊

? 辅导:帮助回归家园,协助组织自助团体,设立目标

? 联系:协助和支持之家庭、同伴、搜救者建立沟通联系

? 查明:对于问题查明、分类以及解决l 选择:转介身体、宗教、心理、经济、社会团体帮助

修正:利用正式或是非正式之机会对每个人之反应、关注、适应方式以及未来之方向提供正面之建议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版权所有电话:010-******* 电子邮件:webmaster@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1187300.html,

(完整版)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_PCL-C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 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下表中的问题和症状是人们通常对一些紧张生活经历的反应。请仔细阅个月内打扰您的程度,在右框选择打分。

得分:检查者:

PTSD检查表平时版(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评分标准参考值范围为38~47 17-37分:无明显PTSD症状 38-49分:有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 50-85分:有较明显PTSD症状,可能被诊断为PTSD (结果非诊断性,仅供参考) 介绍:PTSD检查表平时版(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是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行为科学分部于1994年11月根据DSM一W制定的,由17项条目组成的PTSD症状调查表。中文译文是由姜潮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张杰教授和美国PTSD研究中心经过多次中英文双译于2003年7月完成。PCL一C量表是专为评价普通人在平时生活(与战争相对而言)中遭遇创伤后的体验而设计的。它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过去的一个月被问题和抱怨打扰程度打分,分5个等级,1“一点也不”、2“有一点”、3“中度的”、4“相当程度的”、5“极度的”。可分为4个因素,分别为:警觉增高反应;回避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累计各项的总分(17一85),分数越高,代表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此表基于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而提供一个连续的评分,是一个多纬度观察PTSD的工具,可以对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对PTSD主要症状更详尽的描述,还可在临床研究中作为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的工具。在美国,PCL-C量表常作为PTSD症状诊断和干预或治疗PTSD的效果评价量表。 经研究PCL-C中文版具有较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pNF—H、AQP4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pNF—H、AQP4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pNF-H、AQP4水平变化及 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0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15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伤后24 h内及伤后48、72、120 h血清中pNF-H、AQP4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与疾病演变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NF-H、AQP4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AQP4高峰出现于伤后72 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NF-H、AQP4浓度明显高于中型患者。预后恶劣组患者血清AQP4、pNF-H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患者血清AQP4及pNF-H 水平测定有助于评估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n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Aquaporin-4(AQP4)and phosphorylated axonal form of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neurofilament subunit NF-H(pNF-H)in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patients.Method: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TBI(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15 healthy controls(the control group)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in 24 h,and 48,72 and 120 h post injury.Serum AQP4 and pNF-H were estimated using ELISA to analyze the change trend of them together.Result:Serum levels of AQP4 and pNF-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all the time(P<0.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the levels of the AQP4 in 72 h post injury.The serum AQP4 and pNF-H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B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BI.The serum levels of AQP4 and pNF-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oorer prognose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better prognoses(P<0.05).Conclusion:Determination of serum AQP4 and pNF-H in TBI during early period may be useful to evaluate pathogenic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Aquaporin-4;Phosphorylated axonal form of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neurofilament subunit NF-H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致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hosphorylated axonal form of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neurofilament subunit NF-H,pNF-H)、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是新近受到较多关注的脑损害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参与了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分析检测3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AQP4、pNF-H水平变化,探讨AQP4、pNF-H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精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1] 症状 PTSD的主要症状包括恶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易受惊吓,缺乏安全感和自卑等。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历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历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又译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 病理病因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病因(发病机制)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临床表现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主要症状如下:PTSD,所带来的症状就是:1、再体验:即个体会产生闯入性的创伤情情景再现,而且再现的内容非常清晰、具体。尤其生活中与创伤可能产生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个体对创伤情境的再体验。并且这种体验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产生一些PTSD相关的共病(如焦虑、恐惧、自责、失望、抱怨等);2、回避反应:出于对再体验的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创伤体验的事、物。这种回避反应一方面对个体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另一方面他会延缓个体PTSD相关障碍的复原;3、高警觉:就是对许多小的细节件都引起

脑损伤 (1)

脑损伤 脑损伤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一种严重创伤,死亡率在4%—7%之间,重度脑损伤的死亡率更高达50%—60%。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前者指脑组织与外界不相交通的损伤,通常属于闭合性脑损伤;后者指脑组织与外界相交通的损伤,有头皮颅骨开裂,并有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时,属于开放性脑损作 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脑震荡、脑挫伤、脑干损伤及颅内出血等。头部受击时的状态对于损伤的程度与后果关系密切. 分类 闭合性脑损伤 闭合性脑损伤按损伤程度与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脑震荡、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 脑震荡指头部外伤后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伤后昏迷短暂,一般于数分钟或30分钟内恢复清醒,伤后数日内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脑挫裂伤是暴力造成脑组织形态上的破损,患者昏迷时间较长;根据脑组织破损的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四肢瘫痪、口眼歪斜和失语等;伴发颅底骨折时,易出现相应部位的颅神经损伤,如嗅神经、动眼神经和面、听神经损伤等;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有头痛和脑膜刺激征;损伤引起脑水肿、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时患者头痛加剧,昏迷加深,甚至出现生命使体征改变,严重者也可引发脑疝形成。 脑干损伤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由外力直接引起,伤后立即出现症状,后者是由于脑疝时发生移位的脑组织压迫脑干所致,脑干损伤患者表现为伤后持续昏迷、强直、瞳孔大小多变、双眼同向凝视或眼球分离、多数脑神经麻痹和双侧锥体束征等。 开放性脑损伤 开放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闭合性脑损伤类同,但有以下特点:原发意识障碍较轻;伤道出血,有脑组织和脑脊液外溢;颅内压增高症状较轻,脑局灶症状较重,颅内可有异物存留,易发生颅内感染;远期癫痫发生率较高。 诊断:头颅CT更能简便、快速和正确地判断伤情 处理方法 颅内血肿患者处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数日至6个月内所出现的个体延迟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病理性再度体验创伤、恶梦惊醒、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激惹性增高症状。但是,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易激惹症状也越明显。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恶梦的内容,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Wilfred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某种游戏是回闪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临床表现 1. 反复重现创伤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 2.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表现为难于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 3. 持续回避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迟钝。 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临床表现 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以抑郁心境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可伴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诊断 ①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如移民、出国、退休、入伍等)精神障碍始于事件后3个月内。

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 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都爱莲 丁新生 摘要 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性治疗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它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病情发展和转归。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保护性药物和物理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和疗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创伤性脑损伤包括创伤部位的直接损伤和创伤后缺血缺氧、钙通道异常和脂质过氧化等病理过程所介导的继发性损伤。有研究表明,创伤发生后数天甚至数月内,继发性损伤仍在进行。因此,防止创伤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脑保护性治疗的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损伤的保护性治疗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 药物治疗111 钙通道阻滞剂 钙超载是脑损伤早期神经元损害的关键因素之 一。钙通道阻滞剂能选择性地阻滞病理状态下的钙通道,防止继发性血管痉挛,减少自由基生成。其代表药物尼莫地平已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它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 AH )的治疗作用也已得到肯定[1]。最近,有人把它用于重型脑损伤[3]和原发性脑干损伤[2],发现它能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但是,尼莫地平有可能增加颅内压,而且它扩张血管的同时影响了脑血管对PaC O 2的敏感性而不利于脑水肿的减轻,因此,应注意掌握适应证。一些新型钙拮抗剂如isradipine 、flunarizine 、尼卡地平也在临床验证之中。112 自由基清除剂脑损伤后,钙内流增加,脑代谢改变导致氧自由基(OFR )大量产生。OFR 攻击并破坏细胞膜,加重细胞内钙超载,同时诱导DNA 、RNA 和蛋白质的交联和氧化反应[4],进而介导神经元损伤。但OFR 的半衰期短,扩散范围有限,故要求药物能及时、足量地达到目标部位,尤其应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的药物较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D )和212氨基类固醇近几年颇受关注。S OD 是 体内正常存在的自由基清除剂,脑损伤后S OD 水平明显下降。但是,天然的S OD 半衰期短,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近几年合成的重组S OD 半衰期长,易通过血脑屏障,且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更适合临床应用。有证据表明,创伤后4小时内使用重 组体聚乙二烯S OD (PEG 2S OD )明显改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其他重组体如铜锌S OD 、镁S OD 及脂质体包裹S OD 也已开始用于临床。 212氨基类固醇具有很强的抑制脂质过氧化反 应的能力,其代表药物U 274006F 的代谢产物能透过血脑屏障并发挥相似的药理作用[5]。美国、欧洲等41个神经外科中心联合进行了U 274006F 对1023 例S AH 病人治疗的前瞻性研究,认为它能显著减轻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6]。最近,美国和法国共同对1120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U 274006F 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认为,U 274006F 对创伤合并S AH 的男性病人有显著治疗作用(P =01026),而对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750)[7]。113 类固醇激素 类固醇激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它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钙内流、减轻脑水肿,对脑损伤病人有保护作用。但是,最近Liebert [8]和Alders on 等[9]分别进行了大标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认为创伤性脑损伤的病人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无论大剂量还是小剂量均无益于病人的预后。因此,国外不再推荐使用此类药物。国内尚有人在应用且不乏治疗成功的病例报道,但缺乏严格的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另外国外学者还报道,雌二醇和172雌酮能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预后,但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11]。有人把促甲

重型颅脑损伤108例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108例临床分析【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108 急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急症,据国内文献统计,占创伤性疾病的第2位。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占35%左右[1]。如何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仍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近6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结合临床资料及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8例,男79例,女29例。年龄3~76岁,平均38岁。受伤方式:车祸伤77例,坠落伤24例,打击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小于3h者25例,3~24h者67例,1~3d者12例,大于3d者4例。 1.2 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9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颅内血肿62例,脑挫裂伤4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 1.3 临床表现 GCS评分:3~5分33例,6~8分75例。瞳孔改变: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12例,单侧瞳孔散大32例,双侧瞳

孔多变17例。生命体征改变:呼吸障碍15例,血压下降13例,高热7例。体征:偏瘫14例,去大脑强直16例,锥体束征阳性48例。症状:伤后均昏迷、呕吐86例,脑脊液耳鼻漏者10例。颅外多发伤42例。四肢骨折10例,胸部伤24例,休克者4例。并发症:肺部感染13例,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2 治疗及结果 手术治疗72例,其中包括颅内血肿清除,严重脑挫裂伤清除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去骨瓣减压术。36例生命体征平稳者,行非手术治疗,采用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药物,营养支持,长期昏迷者及气管切开术,防治并发症,动态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电解质、血气、肾功能等。根据GCS评分标准:死亡32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17例,轻残14例,恢复良好42例。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经过复杂,且易复合颅外其它组织器官损伤,并发症多而重,致残率、死亡率高。我科近几年来收治的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颅外多发伤42例,占38.9%,严重并发症23例,占21.3%,死亡32例,占29.6%,重残20例,占18.5%(含植物生存者3例),通过本组病例,笔者体会到在治疗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及时解除脑受压重型颅脑损伤受伤原因复杂,各种原发和继发损伤均可导致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及脑内血肿,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脑组织水肿、肿胀,产生急性颅内高压,脑疝形成,可发生严重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肿和

东莨菪碱在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东莨菪碱在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重型创 伤性脑损伤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加用东莨菪碱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copolamine in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Collected 87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er group,4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 general surgery treatment,45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er group with general surgery and Scopolamine treatment, then compare PaO2, PaO2/FiO2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6 months. Results: The observer group′s clinical effects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in PaO2, PaO2/FiO2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6 month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treated with scopolamine;it can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ects obviously and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Key words] Scopolamine;Severe;Head injury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自CT、MRI应用以来其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病死率仍然很高,达26%~50%[1]。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系指GCS评分≤8分的危重症患者,其临床特点为病情严重、发展速度快、预后差[2]。因此,尽早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对减少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选择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用东莨菪碱,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7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治疗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3],颅脑损伤至临床治疗间隔时间在8 h以内,头颅CT提示有广泛脑挫裂伤、出血、水肿,但无单纯硬膜外血肿,无脊柱及胸腹脏器合并伤,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对照组42例,

DSM5创伤后应激障碍

【DSM-5】创伤后应激障碍 诊断标准 注:下述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人、青少年和6岁以上儿童。对于6岁及以下儿童,参见下述相应的诊断标准。 A. 以下述1种(或多种)方式接触于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创伤或性暴力: 1. 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 2.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 3. 获悉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身上发生了创伤性事件。在实际的或被威胁死亡的案例中,创伤性事件必须是暴力的或事故的。 4.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创伤性事件的令人作呕的细节中(例如,急救员收集人体遗骸;警察反复接触虐待儿童的细节)。 注:诊断标准A4不适用于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的接触,除非这种接触与工作相关。 B. 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侵入性症状: 1. 创伤性事件反复的、非自愿的和侵入性的痛苦记忆。 注:6岁以上儿童,可能通过反复玩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主题或某一方面来表达。 2. 反复做内容和+或情感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痛苦的梦。 注:儿童可能做可怕但不能识别内容的梦: 3. 分离性反应(例如,闪回),个体的感觉或举动好像创伤性事件重复出现,(这种反应可能连续出现,最极端的表现是对目前的环境完全丧失意识)。 注:儿童可能在游戏中重演特定的创伤。 4. 接触于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时,产生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痛苦。 5. 对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产生显著的生理反应。 C. 创伤性事件后,开始持续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具有以下1项或2项情况: 1. 回避或尽量回避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 2. 回避或尽量回避能够唤起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的外部提示(人、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 D. 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具有以下2项(或更多)情况: 1. 无法记住创伤性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通常是由于分离性遗忘症,而不是诸如脑损伤、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所致)。 2. 对自己、他人或世界持续性放大的负性信念和预期(例如,“我很坏”,“没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绝对危险的”,“我的整个神经系统永久性地毁坏了”)。 3. 由于对创伤性事件的原因或结果持续性的认知歪曲,导致个体责备自己或他人。 4. 持续性的负性情绪状态(例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羞愧)。 5. 显著地减少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 6. 与他人脱离或疏远的感觉。 7. 持续地不能体验到正性情绪(例如,不能体验快乐、满足或爱的感觉)。 E. 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警觉或反应性有显著的改变,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具有以下2项(或更多)情况: 1. 激惹的行为和愤怒的爆发(在很少或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典型表现为对人或物体的言语或身体攻击。 2. 不计后果或自我毁灭的行为。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研究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研究 目的评价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伤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10年3月~2012年9月42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急性期行GC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性,并进行常规MR检查,同时进行高场强DTI检查。结果42例STBI患者中,常规MR检查共检出98个病灶,高场强DTI检查共检出119个病灶;小于2 mm的微小病灶组中,常规MR 检查共检出7个病灶,高场强DTI检查共检出22个病灶。结论高场强DTI检查较常规MR检查对微小病灶检出率较常规MR高,其结果可以作为评估STBI 患者病情严重性的有力工具。 标签: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引起人类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即GCS评分在8分以下的颅脑损伤更是造成病人植物生存以及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其损伤程度及预后对其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TBI患者的CT以及常规MRI检查往往仅能发现STBI伴发的2 mm以上的出血灶,而往往STBI的微小病变部位分散,很难获得特征性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依据。从而导致往往有很多微小出血点以及近脑干区甚至脑干区的损伤被忽略掉或没有被检出,影响了通过影像学检查对病情的评估以及对预后的判断。 本研究通过研究STBI患者MR及高场强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对比研究STBI患者的 高场强DTI检查表现,对比评价MRI和高场强DTI检查对微小病灶的检出价值,从而研究高场强DTI检查在STBI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对STBI患者损伤部位、程度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9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共收治42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41.1±1.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9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6例,外伤后均呈持续昏迷状态。全部患者入院GCS评分均在8分以下。其中GCS评分3~4分11例,5~6分15例,7~8分16例。全部病例均住院行MRI扫描并行高场强DTI检查,根据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脑外伤基金会1995年5月制订的《重型颅脑损伤诊治指南》和2006年发布的《脑外伤外科治疗指南》进行规范性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目录 1.概述 (2) 1.1基本概念 (2) 1.2流行病学研究 (2) 1.3临床表现 (3) 2.致病因素 (3) 2.1创伤事件 (3) 2.2易感因素 (4) 3.诊断与评估 (5) 3.1诊断 (5) 3.2评估 (6) 4.治疗与预防 (7) 4.1心理治疗 (7) 4.2药物治疗 (7) 4.3预防 (8) 参考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社会冲突、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 PTSD)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许多人产生了焦虑、抑郁、恐惧、反复不能忘记痛苦、出现回避行为等症状。这就使得对创伤后应激障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 1.概述 1.1基本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厌恶等严重的心理反应(Nolen, 2005),至少会持续一个月,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群(David, n.d.)。 PTSD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 1.2流行病学研究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至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至58%,女性PTSD患者终身患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2倍(Breslau, 2001),原因在于伤害女性的暴力袭击的发生更为普遍,如,性侵犯、身体伤害。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创伤幸存者都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在CCMD-3中PTSD归属于应激相关障碍,在DSM-IV中PTSD则归属于焦虑障碍。 病人多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等。大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慢性。PTSD患者有时会伴发忧郁、焦虑和物质滥用等心理障碍。 创伤性事件(战争、被强暴、目睹他人惨死、严重事故等)是PTSD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部分遭遇创伤性事件的人最终成为PTSD患者。研究表明,PTSD患者大多有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心理障碍的家族史和既往史、童年时代有心理创伤(如遭受性虐待、10岁前父母离异)、性格内向并有神经质倾向、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躯体健康欠佳等。 CCMD-3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2)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3.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 苍白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 1.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2.易激怒; 3.集中注意困难; 4.过分地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 1.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 2.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3.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4.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 5.选择性遗忘; 6.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遭受创伤后数日,罕见延迟半年以上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