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格特质与心身健康的研究综述

人格特质与心身健康的研究综述

人格特质与心身健康的研究综述
人格特质与心身健康的研究综述

人格特质与心身健康的研究综述

摘要:从人格特质的概念、维度、行为特征、测量及与心身健康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对比了不同人格特质人群的行为,提出针对行为类型的对策和干预。综述了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人格特质,A型行为,B型行为,C型行为,D型行为,心身健康

一、关于人格特质

“人格”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当是指演员为了戏剧演出而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现在,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某种特性或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通过人格较准确的预测一个人的典型行为。鸠达·米恩认为人格是个体克服焦虑,解决人际冲突和心理冲突的方式的总和,这种解释重点强调个体用来应对应激情境的方式。人格特质是一种内在的、稳定持久的、独特的、具有动力特性的神经心理结构,具有使不同种类的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且反应一致的倾向性。人格特质是衡量人格的最基本的单元。心身疾病指一组在发病原因、机制、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关系密切,但并未得到广泛关注。

二、A型人格及其相关研究

医学的发展使人们有效地控制了细菌与病毒对健康的威胁,但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又使得肿瘤及心血管疾病跃居人类死因排行榜首位。经典的医学理论无法说清这些疾病的病因,而广泛的多病因研究正逐渐揭开这些疾病的神秘面纱,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致病因素就是心理社会因素。

2.1 A型人格的来源

1959年,美国旧金山哈佛布鲁恩(Howord Brunn)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两位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M.Friedman)与罗森曼(R.H.Rosenmon)报道了他们的重要发现:A型人格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弗里德曼的研究始于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负责维修病人候诊室里沙发与椅子的人员告诉他,这些沙发和椅子只是坐位前沿部分严重损坏。似乎这些病人都只坐沙发与椅子的前边缘。这一现象促使弗里德曼怀疑这些心脏病患者的总体行为可能有些特异之处,继而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这是人类首次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验证了性格

特点与病症之间的对应关系,意义重大。根据这一灵感,弗瑞德曼和他的同事瑞.罗森曼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工作,最后形成了A型行为类型的理论。

弗瑞德曼和罗森曼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被试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B型被试者发病率的2倍以上。

A型行为类型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方式,而是包含了以人格为基础的行为,性格和情感元素的一个复合因素群或行为群。是不同的人格由相应的竟争和挑战性环境塑造的一整套的外显行为,是介于典型的A型行为到典型的非A型行为之间的行为连续体。目前把行为类型分为五型:A、mA、M、mB、B.A型是A型行为人的极端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竟争欲。有时间紧迫感,人际关系不协调,有敌意倾向。mA是一种不那么明朗和极端的A型人。B 是B型行为人中的极端型,是与A型行为相反的一种类型,缺乏竟争性,喜欢不紧张的工作,喜欢过松散的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无主动的敌意。mB不像B型表现得那么明朗和极端。M是介于A型和B型之间的一种混合型。

2.2 A型行为特征

弗里德曼总结的A型人格(性格)具有6种基本特征:(1)强烈持久的目标动机;(2)处处追求完美的内在倾向;(3)强烈持久的追求赞誉与进步的欲望;(4)连续卷入多项事务,挑战极限压力;(5)习惯于突击完成工作;(6)经常特意地使自己的心理与身体处于机警状态。总结起来,A型人格集中体现两大心理行为特征:过强的时间意识和过强的竞争意识。

2.3 A 型人格的优点

A 型人格的人事业心强,大多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也应该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更没有必要牺牲自身的健康。因此,如果您觉得您有上述A型性格特征倾向或面临过重的压力,应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加以调适,为自己的心灵减负。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头脑之中,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认识和应对困境、挫折和各种变化。如果能够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化不和为友情,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2.4 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

A型性格的人,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在心理和生理上,负担都十分沉重。他们被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所驱使,抱着“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的坚定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拼命直奔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既定目标。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之中,其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源源不断地产生内部的紧张和压力。

A型行为的人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心血管病,甚至可随时发生心肌梗塞而猝死。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 型行为有关。同样,有关研究也表明,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心脏病患者中,A型性格达98%。尸体解剖检验证明,A型性格的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要比B型性格的人高5倍。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A型性格能激起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自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平均浓度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去做”,这种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态,会使我们紧张、忧虑得心力交瘁,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便会随之发生。

2.4.1 A型行为与冠心病

A型行为或冠心病易患行为是由弗里德曼和罗森曼于1959年首先提出的。A型行为者具有这些人格特征:持续的进攻性、进取心和经常的紧迫感、好急躁、专心致志追求事业目标,并且始终保持着警觉,易冲动,精力充沛等。在行动上常表现出迅速、性急、果断而不沉着等特点。A型行为模式于1977年在国际心脏和血液病学术会议上被确认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患者多数具有A型行为类型,其比率明显高于其它行为类型。A型行为类型者不仅易患冠心病,而且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也比较严重。1983~1984年有人用Herman与Friedman等标准随机对各种职业的3661人进行人格类型与冠心病相关性调查,结果发现冠心病239例,总患病率为7.1%。其中A型与B型人格(以性情温和、言语与动作节奏较慢,缺少竞争行为特征)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9.36%与3.7%,A型行为者为B型行为者的2倍以上。Buell指出A型性格的人遇不良情绪应激,尤其是压抑、愤怒时,就构成A型行为,表现出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

2.4.2 A型行为与原发性高血压

许多研究认为,高血压病与患者性格相关。一般认为好激动、具有冲动性、好求全责备、主观刻板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尤其具有压抑的敌意、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占多数。人格特征异常是高血压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A型行为类型者的发病率较其

它行为类型者高。洪炜[1]等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124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进行有关心理社会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具有较明显的A型行为特征。

吕跃[2]等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人格具有较明显的精神质倾向,性格较为内向。常常行为孤独、内心焦虑、忧心忡忡,对外界刺激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控制情绪的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由于处于此种心理状态下,容易导致紧张情绪的发生,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最终导致血压的恒定性升高。近代心身医学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互相影响,使心理因素转变为生理因素。

2.5 A型行为类型的测量

50年代末,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开发了第一个TABP的测查工具,称为“结构式会谈”(Structured Interview,简称SI)。在6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心理学家詹金斯(C.D.Jankins)编制了一个TABP自陈量表,称为“詹金斯活动性量表(Jenkins Aetirity Servey,简称JAS),该量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还有弗雷明翰A型量表(Framinghan Type A Scale,简称FTAS)和德克萨斯A-B型行为测验(Texas A-B Index,简称TAI)等。

中国版的A型行为类型量表1983年由张伯源主持全国性的协作组开始修订。研究参考了美国的一些A型行为测查量表的内容并根据中国人的自身特点,前后经过三次测试和修订,完成了信度效度较高的A型行为类型量表的编制。整个问卷包含60个题目,分成3个部分:TH:共有25个项目,表示时间匆忙感(Time Hurry),时间紧迫感(Time Urgency)和做事快节奏(Do something Rapidly)等特点。CH:共有25个项目,表示竞争性(Competitive)、缺乏耐性(Impatience)和敌意情绪(Hostlity)等特征。L:共有10个题目,作为测谎题,用以考查被试回答量表问题是否诚实、认真。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对冠心病的测试证实其在A型行为类型问卷上的TH,CH,TH+CH得分均显著高于常人。

2.6 对A型行为人群的对策与干预

其一,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目标;

其二,在时间安排上要预留回旋的余地;

其三,严格划清工作与休息的界线;

其四,培养业余爱好,增加生活情趣;

其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承受能力。

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

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当我们面临困境时,要有“山高自有行人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洒脱气概,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以减缓精神紧张和心理波动。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比较容易对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为困难和挫折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体验;困难和挫折的转机,取决于当事人对困难和挫折所持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化不和为友情,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三、B型行为及其相关研究

3.1 B型人格特征

弗里德曼还提出B型人格,B 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属于一种舒缓的、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A型人格患心血管病的几率是B型人格的2一3倍;而在冠心病患者当中,A 型人格的比例更是高达70.9%。北美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A型人格是B型人格的2一4 倍。

3.2 A型人格与B型人格比较

刘连龙[3]考察了403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A 型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的A 型行为者比B 型行为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B 型行为者倾向于产生心理非常健康状态; 典型A 型行为者没有一人呈现心理非常健康状态; 巨大的竞争压力是导致大

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崔凯[4]等人研究发现,A型和B 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的主观负荷评价的差异,A、B2组被试在两项脑力任务中, 在具有同等的执行绩效情况下, 具有A型人格男性的3个脑力负荷主观量表得分除MCH的任务1外均高于具有B型人格的男性,A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的主观负荷评价较高。郝明[5]等人的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A型行为类型学生比B型行为类型学生的焦虑情绪严重。面临考试,前者比后者更加焦虑、抑郁,睡眠差。郭玉琴[6]对不同环境下A、B 型行为应对能力的实验研究发现,A 型被试在不可控应激环境下的作业水平容易受到抑制。

四、C型行为及其相关研究

4.1 C型人格的来源

此后,有关人格与疾病的研究大量涌规。研究者相继提出了C型人格(Type C),C型人格与癌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各国科学家们的重视。英国Greer和Watson(1985年)、美国Temoshok(1987年)、德国Baltrusch (1988、1989年)、Grassi(1987年)以及Van Der Plceg

(1989年)等都做了许多这个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这种人格的中心表现为“息事宁人”(harmonizing behavior)。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们研究发现:喜欢抑制烦恼,绝望或悲痛情绪的个性;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办法来达到虚假和谐的个性;表面上处处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是心中其实又有所不甘;遇到困难,当时并不出击,到最后却作困兽犹斗等悲观的个性者较易患癌症。他们把这些特征称为“癌症性格”。

Temoshok和他的同事们与150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进行了详细的医学交谈,证明了癌症病人具有一种明显的人格,Temoshok叫这种行为模式为C型性格(Type C),C型性格的人常常控制自己,不表现情感,即不让任何负性情绪表现出来。Temoshok说:“A型性格不仅仅有抱负而且有敌意;而C 型性格,不仅仅是和蔼,也从不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他们把与病人交谈的情况录在磁带上给其他心理学家听,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是A型性格、B型性格还是C型性格。在研究具有“和蔼”,“被动”,和“压抑”的C型性格并且分析了近30年图书馆的癌症病人的资料后,Temoshok 提出了初步结论:假如病人具有C型性格,这乃是疾病变坏的一种危险因素。

专家们分析指出:凡是表面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痛苦挣扎的人,这样折磨久了之后,不仅会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且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最后会任癌细胞生长繁殖。

4.2 C型行为特征

C型行为易发生恶性肿瘤的倾向已为临床观察和实验所支持,其特征为:①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②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谦虚、谨慎、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好屈服、于外界权势;③情绪上易愤怒但不向外发泄。

4.3 C型行为与心身疾病

4.3.1 C型行为与癌症

临床研究发现,人格特征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许多资料表明,具有C型人格的个体患病率较高,且患癌症的人数较多,C型人格往往表现为内向、乖僻、小心翼翼、情绪不稳、多愁善感、易冲动,常常过分要求自己,具有克制压抑的人格特点。李跃川[7]等人研究指出,C型行为者食道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OR值)为3.09,高出正常人3倍以上。

Shekelle(1981)报道,对2020位中年男子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追踪17a后,发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发病前的情绪抑郁有明显关系。国内高北陵(1989)对245例癌症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

测定,认为癌症患者多具有情绪不稳,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情绪,且情绪一旦被激发后就很难平复下来。崔义才[8]等人对食道癌患者的研究也发现患者有明显的精神质及神经质(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试)。对各种刺激反应都过于强烈,易产生负性情绪。成敬[9]等人测定77例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它社会心理特征,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神经质分极显著地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提示患者性格具有神经质、情绪不稳的特征。Kissen在比较肺癌与一般肺部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时,观察到肺癌患者多具有压抑、急躁、多疑、敏感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克制压抑的个体,即使不抽烟,也易患癌症。黄丽[9]等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影响着患者的应对方式,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更多的采用屈服应对方式,掩饰、不成熟的患者也更易采用屈服应对方式。同时指出,回避是癌症患者有效的应对方式,而屈服是癌症患者不利的应对方式。沈鑫华[10]等人研究再次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对免疫有影响,行为、脑、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积极应对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消极应对则抑制免疫能力。C型行为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已经得到证实。

4.3.2 C性行为与支气管哮喘

哮喘病患者多具有易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甚至有时有癔症样发作,较幼稚,易受暗示,性格内向,依赖性强。从上世纪20年代起,心理学工作者对哮喘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Greer等研究指出,哮喘病患者常常具有依赖、敏感、过于波动的人格特征,有的患者有神经质倾向。牛轶[11]等撰文,国内曾有人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定量表(卡特尔16PF)测试哮喘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发现男女两性均表现顺从、随和、工作有恒、负责。其相应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的一面形成被动、敏感、懦弱的人格特征。王大川[12]等用徐振雷修订的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发现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内蕴性强的人,即所谓C型行为特征者易患哮喘。还发现其不善于发泄情绪、愤怒内泄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有学者发现,压抑自己情绪的人比情绪释放的人更易患支气管哮喘。

4.3.3 C型行为与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具有内向性格,神经质,容易激怒,但又常常压抑愤怒而得不到发泄。具有以上人格特征的个体,对应激事件往往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大量临床心理测试也说明,消化性溃疡患者一般不善交往、古板、被动、

顺从,依赖性强,缺乏创造性、进取性和竞争意识。张蔚琴[13]等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并与正常常模对照分析,发现男性溃疡组人格趋向于顺从、理智、随和、保守的特点。

4.3.4 C型行为与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 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现象.。刘连龙[14]等人, 采用Young 网络成瘾量表( IA II) 和C 型行为量表对730 名大学生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 C 型行为特征越突出的人, 越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症状。C 型行为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经常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 尤其是压抑愤怒情绪, 过分克制、忍让、依从社会、回避矛盾, 这就使得 C 型行为者内心始终处于想发泄的不稳定状态, 而在现实社会中又不敢发泄, 在面对网络世界时,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平等性等特点, 使得C 型行为者可以毫无顾及的尽情发泄, C型行为者发现网络世界是发泄他们内心愤怒的理想场所, 这样就促成了 C 型行为者不停的上网, 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4.4 C型行为类型的测量

C型性格测试法

劳伦斯·莱森教授开列了一个问题表,可以帮助辨别自己的性格。

1.你感到很强的愤怒时,是否能把它表达出来?

2.你是否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尽可能把事情做好,连怨言也没有?

3.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个很可爱的、很好的人?

4.你是否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是否常常感到孤独,被别人排斥和孤立?

5.你是不是正在全力做你想做的事?你满意你的社交关系吗?

6.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只能活6个月,你会不会把正在做的事情继续下去?

7.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病已到了晚期,你是否有某种解脱感?

理想的答案是:1.是;2.否;3.是;4.否;5.是;6.是;7.否。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中有两个以上与上述答案相反,就说明你具有C型性格的特征。

五、D型人格及其相关研究

5.1 D型人格来源

1996年荷兰学者Denollet在多年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发现, 那些经常体验到忧郁、沮丧、愤慈、优虑等负性情绪、且在社会交往方面压抑自己情感表达的患者, 其死亡率是对照人群的4

倍。Denollet将此类行为模式称为D型人格(Distressed personality), 归纳为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NA)和社交压抑(Social inhibition, SI)两个特征。但多次强调, D型人格不是心理疾病, 而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因此, 考察正常健康人群中D型人格的分布, 也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5.2 D型行为特征

D型行为者的表现是以B型为多带有A型的性格。D型人格倾向是敏感多疑、易兴奋又易疲劳、求全求美、墨守成规、拘谨呆板、心胸狭窄、事后易后悔、责任性重和苛求自己。类似希波格拉底的抑郁质和艾森克的不稳定内向型,这类人又带有较明显的强迫性色彩。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和知识信息处于爆炸状态,使D型行为者存在着两种矛盾心理: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感到压力很大、活的很累;而在悠闲轻松的环境中,又感到无所事事、精神空虚。这两种趋向发展下去,可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因感到活的无意义而采取自杀的行动。尤其在岁末来临,看到同事、邻居或朋友事业有成、宾朋满座,心中不免发出伤感和惆怅,整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

D型人格中的NA维度中包含着烦躁不安、担忧和易怒等负性情绪;D型人格中SI维度中包含着在社会交往中的拘谨、沉默寡言等。内向的个体, 表面上平静, 实际上他们通过过多地控制自我表达来回避人际间的冲突[15]。

5.3 D型人格与心身疾病

5.3.1 D型人格与冠心病

研究发现 D 型人格者在冠心病组占比例为26% , 与比利时( 28% ) 和丹麦( 25% ) 的结果相似; 正常组中所占比例为1519% , 较比利时(19%)和丹麦(24% ) 的结果低一些。

5.4 对D型行为人群的干预和对策

因此,D型行为者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心理保健,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自己、对环境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要有天塌下来有地撑着的气概。对所做的事,能够做好70~80%就应满足,不必强求十全十美。“不求利即无害,不求福即无祸,身以全为常,富贵其寄也” (通玄真经·符言)。对自己的事业,要“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孙思邈)。然而,根据唯物主义理论,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任何人格特质都有他自己的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特征。因此,在饮食中注意增加一些能提高精神活力的食品,如增加蛋白质、富单胺物质的食品。另外服用一些中药,也有助于改善自己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如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等。

5.5 D型人格的测量

DS14量表作为评估NA、SI和D型人格的标准测量工具, 具有简短、操作性强、很少增加病人负担等特点, 特别适合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中作为筛选工具[11]。在比利时、荷兰、丹麦、德国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研究中, 证明它同样适用于这些国家的心脏病人。

白俊云[ 12]等人撰文,检验D型人格量表(中文版) 在冠心病人和健康对照中的信效度,结果,D型人格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可作为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格研究的测量工具。

DS - 14自评量表, 共14个条目, 2个维度即负性情感和社交抑制, 其中7个条目评定负性情感, 7个条目评定社交抑制。采用Likert量表5级评分法记分, 从0分(完全不符合) 到4分(完全符合) 。其中第1、3条目为反向记分题。D型人格的确定标准为NA 8 10, 同时SI 8 10。

六、综述

人格特质究竟是如何诱发疾病的呢?人格特质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结论主要来自临床的相关研究。此外,研究者们还取得了不少实验性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能较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疾病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首先,人格特质对相应的疾病来说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而非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具有A型人格的人都会患上心血管疾病。人的身体存在一个先天的遗传素质,大多数人都可能表现为某个器官或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相对于其他器官或系统来说其先天功能相对弱些,这就是遗传素质。而另一方面,人的行为反应也具有一个先天的遗传素质。有研究者做过实验,把新生儿的手放到冷热水中形成刺激,观察婴儿对这种刺激的反应。结果发现不同的婴儿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系统是不一样的:有些婴儿呼吸系统反应最为强烈而有些婴儿的循环系统反应最为强烈,还有些婴儿的消化系统反应最为强烈。可见,先天的反应具有个头差异。如果此时恰好有一个小孩的先天反应属于循环系统类型,而其循环系统又相对属于遗传素质比较弱的那个机体系统,那么这个小孩就很容易出现心血管(属于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

其次,后天的环境影响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上面举的那个例子,如果这个孩子后天很少受到什么刺激,或很少出现这种不良心身反应,那么他(她)最终也不会出现心血管类疾病。所以,后天的

环境以及应对环境的心理能力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虽然易怒,但是他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气,总是能及时调节过来,也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大的伤害。仍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当一个人与别人发生冲突后,他自然会愤怒,循环系统的工作负荷大为增加,心跳会非常地快。假若他能及时地调节自己,很快就不再愤怒,那么他的身体并不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因为人的内稳态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机体自身的平衡恢复能力),短时间内的这种高负荷能有效地得到内稳态的调节和恢复,因而对身体没有多大影响。但若此人不善于调节,他不仅当时愤怒,事后仍然愤怒,而且越想越愤怒,那么他的循环系统承受的高负荷就不是一段时间的事,而是长时间的事。如果再加上素有好与人争斗的人格特点(A型人格),那么他可能三天两头地处在愤怒的状态,其内稳态早已无法调节和恢复这种异常的心身反应状况,出现循环系统的机能紊乱,而这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特征。整个过程就像弹簧被过度拉开之后无法恢复一样。

参考文献

[1]洪炜,韩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 [2]吕跃,严苏丽,于秋菊,等.高血压患者的个性特征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428

[3] 刘连龙.A 型行为类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4,58(6):42

[4] 崔凯,孙林岩,于明,张婧.A、B两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主观负荷评价的差异[J].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8,22(4):298

[5] 郝明,刘红艳,闫克乐,古淑青,杨轶群.A型与B型人格高考生考试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的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68

[6] 郭玉琴.不同环境下A、B 型行为应对能力的实验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18

[7]李跃川,陈正言,彭德发,等.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68

[8]崔义才,孙振晓,董俊玲,等.食道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303

[9] 成敬,程自立,王高华,等.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社会心理特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60

[10]黄丽,沈晓红,赵梅,等.癌症病人的应对方式与心身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102

[11]沈鑫华,陈加美,孙松涛,等.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J].免疫学相关研究,2003,17(6):397

[12]牛轶,程自立,王高华,等.支气管哮喘的心身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29

[13]张蔚琴,顾小弟,冯晨曦,等.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人格特征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311

[14] 刘连龙,胡明利, 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 C 型行为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70

[15] Denollet J. DS14: Standard Assessment of Negative Affectivity, Social Inhibition, and Type D Personality1 Psychosomatic Med, 2005, 67: 89 – 971

[16 ] 白俊云,赵兴蓉,许秀峰,等.D型人格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329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研究 应用及概述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研究应用及概述 心理1302班景超513100302047 一、大五人格理论 从1921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分别是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二、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研究结果及文献 1、大五人格背后的高级人格因素:社会关注模型 华中师大黄飞等人(2014)在大五人格的背后存在着更加高级的人格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全循环设计,用等级评定和团队内排序的方法,在80个4到6人的小团队中收集成员及成员之间在五个特质维度上的自我人格知觉和对成员的人格知觉。共获得四种来源的大五人格数据,根据社会关系模型分解出目标效应,对每一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跨来源联合因素分析,将四个来源数据视为四个指标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两个高级因素相关模型对数据有较高的拟合,两个高级人格因素对关系质量有显著且不同效应量的预测作用。高级人格因素模型中,五个特质在各自的高级人格因素上的负载差异比较大,在稳定性因素上,宜人性A的负载最大,N次之,C最小,外向性在弹性因素上的负载高于开放性。而两者的预测作用主要表现为稳定性越高,社会适应越好的人在其所处群体中的关系质量越高;弹性越高,韧性越好的人在其所处群体中的关系质量越高。相对来说,稳定性对于关系质量的预测力更高。 2、人格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赵宇晗,余林(2014)系统探讨了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人格特质对不同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开始采用“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作为工具并得出结论。神经质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 神经质中的焦虑对一般智力和流体智力有负向预测作用, 智力水平较低的个体表现出来的焦虑可能是由于其无法像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那样有效应对环境。(Moutafi, Furnham, & Crump, 2003)。Sutin 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 神经质中的焦虑、愤怒-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和脆弱性等消极情绪都与测量执行功能的言语流畅性呈负相关。Graham和Lachman (2014)也发现, 抑郁水平较高的个体其推理能力较差。外倾性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有研究发现, 外倾性与一般智力和流体智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并对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高外倾者在推理等需要高度加工的任务中表现较差(Wolf & Ackerman, 2005; Baker & Bichsel, 2006)。但外倾性各因子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并不一致, 其中的独断性对各认知能力均有负向预测作用, 乐群性对批判思维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 而活力对批判思维能力和一般智力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 外倾性与执行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Sutin et al., 2011), 从外倾性各因子来看, 相关最高的是积极情绪, 其次为独断性、活力和热情。积极情绪能够提高执行功能, 尤其是言语流畅性的任务表现。外倾性是加工速度和短时记忆的正向预测因子。外倾者在测验表现和心理生理反应上都具有更快的运动反应(Lieberman, 2000)。并且, 外倾性和加工速度一样, 与前额叶皮层和顶叶的激活相关(Eisen-berger, Lieberman, &Satpute, 2005)。同样, 行为方法灵敏度这种类似于外倾性的情感维度, 在成年人样本中也与较好的工作记忆表现相关。开放性与一般智力、流体智力、晶体智

学派介绍模板:文化人类学——文化与人格学派

文化人类学——文化与人格学派 学派介绍 在历史特殊论学派的影响下,一些美国的人类学者结合德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民俗心理学,开展了区域性的“文化与人格”(Culture and Personality)的研究。形成了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学派,又常被称为“文化中的人格”(Personality in Culture)、“心理人类学”、“心理文化分析”等等。 从心理学的传统来看,这个学派的形成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紧密联系的。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个体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人类学家开始对形成成年人典型人格的重要因素——婴幼儿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兴趣,并继而发展成为文化与人格研究的系统理论。 该学派重点研究的是依文化而变化的个人,如个人是如何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文化或文化要素的影响,如何在该文化的范围内构筑自己的人格等等;强调文化因素与个人因素(或由个人产生的心理事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在承认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作用的同时,该学派某些代表人物(如林顿和卡迪纳)还十分强调人格对于文化的作用,如林顿写道:“在这种人格结构和个人所属的文化之间有一种密切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反过来,社会中的每个个人的人格又在与社会文化的持续不断的联系中发展着、活动着。人格影响着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格。”1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其他有关的心理学研究为该学派作出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实践上的贡献。在文化人类学领域应用心理分析来研究个体人格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心理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力地分析模式,借助这一理论模式,可以解决人类行为及其创造的那些不甚明显的意义。这种理论的潜力根植于心理分析对象及其解释的关注。(2)心理分析可以适合对人做两方面的研究,即生物角度和社会角度的研究,从而认识人身体所遇到的经历对人格的影响和人格通过社会制度表现自己的方式。(3)在人类学中利用心理分析要求人们认识到,文化研究中的心理分析强化了研究中个人因素的重要性,这一因素必然限制通过对同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客观地验证其资料和结论。(4)这种研究也部分地纠正了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即认为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完全是被动的,或个人是一张白纸,文化可以在其上书写长久程序。2文化与人格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艾布拉姆·卡迪纳(A. Kardiner)、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玛格丽特·米德(Margret Mead)和拉夫尔·林顿(Ralph Linton)等。本尼迪克特和米德对文化与人格相互关系的成功研究,标志着文化人类学界对心理学的把握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引用和验证阶段,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在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独立开展民族心理研究的同时,文化人类学家林顿与心理学家卡迪纳、杜波依思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结果就是《个人及其社会》、《社会的心理界限》、《阿罗人》等一批民族心理研究成果的正式出版。在这些著作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基本人格结构”、“众趋人格”、“初级制度与次级制度”等概念,方 1林顿:《人的研究》,1936年英文版,P.464。 2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58。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研究综述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研究综述 [摘要]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由诚实-谦恭、情绪性、外向性、宜人性、尽职性、经验的开放性六个因素组成。文章在介绍该模型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其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即人格结构HEXACO模型对职场偏离行为和显性诚实度测验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职场偏离行为显性诚实度测验 近些年,有关人格结构的词汇学研究又有新进展,Ashton &Lee (2001)对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的全面性再次引起争论,Ashton &Lee等通过对至少12种不同语言的词汇学研究获得人格结构由相似的六个因素组成,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人格结构模型。此模型的出现,为有关人格的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介绍 Lee & Ashton(2004)提出一个新的人格结构模型,它由诚实-谦恭(Honesty-Humility)、情绪性(Emotionality)、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职性(Conscientiousness)、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六个因素组成,根据该模型所含因素的英文名称和数量,可以将其命名为人格结构HEXACO模型。 在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外向性、尽职性和经验的开放性这三个因素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的相同因素是非常相似的。与此相一致,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调查表中测量这三个因素的分数,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测量相同因素量表的得分的相关性很高。但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其余的三个因素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有所不同。该模型中的情绪性和宜人性因素是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神经质和宜人性因素进行旋转后的变量。比如,在神经质因素中与易怒有关的内容同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宜人性负向的内容相关。最后,对于诚实-谦恭因素,此因素不与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的因素直接对应,而只有它变量的一小部分在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诚实-谦恭因素与涉及剥削和权利这种消极人格结构的内容密切相关。比如,Lee & Ashton(2005)发现HEXACO-PI 量表中的诚实-谦恭因素同真正心理变态(Primary Psychopathy)、权术主义(Machiavellianism)、自恋(Narcissism)及临时雇工人格调查表(SPI)中的控制和诚实量表这类变量存在显著相关,但这些与诚实-谦恭因素密切相关的变量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的相关却很弱。 2004年,Lee & Ashton编制了测量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调查表(HEXACO-PI),它由六个因素量表组成,在每个因素量表下有四个小的层面量表。此量表既适合于自我评价也适合于他人评价。有192个题目和96个题目两个版

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评定量表

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评定量表 测评须知: 本测验共27道题,完成时间大约5分钟。请您根据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评定符合程度。 题目: 1.如果目标已确定,即使遇到障碍我也不轻言放弃。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2.我愿意放弃安定的生活以获得面对重大挑战的机会。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3.在我生命中迎接新情景是项重要的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4.打破常规会激发我去学习。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5.只要有意义,再艰难的事情我也能坚持做下去。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6.能够积极努力地做事情确实令我兴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7.即使在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仍能保持精神振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8.工作和学习会带给我乐趣。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9.每当出现问题时,我会尽力找到其根源。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0.对工作我总会投入极大热情。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1.生活工作中的变化常常令我感到振奋。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2.即使很简单的事情我也会做得很投入。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3.我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4.对于决定要做的事,我不怕任何困难。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15.面对来自他人的批评,我会保持冷静。 A.完全不符合 B.有点符合 C.符合 D.完全符合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1]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也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近年来,国内及区内已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和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诵读经验。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如何把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鲜见。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通过“研读经典”,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此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实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故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将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更为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广大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走进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探索出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让传统文化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筛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完善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的校本课程。经典研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即“读、诵、议、评”的研读模式。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上的有形展现,通过文化景点建设,构建特色鲜明、教育效果明显的立体的、开放的校本教材。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个人特质方面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ar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个人解决问题之过程有极大的影响。早在1970年,Hornadya和Bunker在《人事心理学》一书中就开始讨论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钱永红(2007)研究指出个体特质对个体的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业意愿。Murry&MacMillan(1988)研究归纳出了影响创业意愿的主要心理特征有成就欲望、内控信念、风险承担倾向、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选择等,以上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下面是就每种特质相关研究的归纳:第一、冒险精神。人们通常认为创业者是些喜欢冒险的人。对于冒险性的测量可以分为投射法和自陈法两种方式。对以往采用自陈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冒险性高于非创业者(J.Miner&Raju,2004;W.Stewart&Roth,2004;张玉利和杨俊,2003)。国内学者张玉利和杨俊(2003)做了有关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冒险性和能力经验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之间正相关;(2)在越有利创业的文化环境和越好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的冒险性就越高,也越自信;(3)企业家个人所具备的创业必须的能力经验越高,其冒险性也越强。 第二、内源控制。Brockhaus(1980)研究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内控型人格。他们习惯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风险承担。许多学者想要探讨创业家是否比一般经理人更为偏好风险,其中以Brockhaus在1980年进行的研究最为具有代表性。Brockhaus将创业家与经理人分为两组,透过许多与实际商务行为相同的情境模拟,来观察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但这项实验的结果却指出,创业家与经理人的风险偏好并无显著差异(李乾文,2004)。计划行为模型方面 许多学者认为人们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Intention),而这一倾向反过来又会决定具体行为。Bird(1988)指出新企业的成立需要投入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因此计划行为理论很适合用于创业意愿的研究。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模型(TPB),他指出创业意愿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起主导作用:第一、创业态度。Brayfield&Crockett(1955)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学者Cialdini等和Cacioppo(1981)进一步做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态度与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Shapero(1982)的研究,独立、财富、挑战等都将影响创

双性人格综述

双性化人格研究的综述 摘要: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模式, 它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研究表明 ,男女被试更多地认为双性化的人是更典型的、有吸引力的、理想的女人和男人模式,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改善 一、双性化的概念和历史 概念:双性化的心理学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反映两性由生理差异造成的心理特征的兼具或统一的状态,如“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珍妮特·希伯雷·海登,B·G·罗森伯格,1980)、“男女两性正性特征在个体身上的混和”(Elle Pile Cook,1985);另一种概念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强调两性心理气质的社会功能的协调,具有动力性和系统性,如J.H.Blovk(1973)就将“双性化”理解为协调能动性(agency)与合群性(communion)两方面需求的最佳平衡过程。 历史:1964年A.S.Rossi 首次提出双性化概念【1】 1974年bem编制Ben性别角色调查表(BSRI)开始了双性化的实验研究开,随后十年出现的大量研究主要围绕Ben和 Spence的两种不同理论假设展开。其中Ben 的研究遵循平衡模型强调两性气质相互调和或相互削弱的作用认为双性化是理想的性别角色,她后期提出的性别图式理论[2]进一步强调了双性化者具有根据情景客观需要组织和处理信息的特点。Spence和Helmreich的研究注重个体内部稳定的行为倾向及两性特质的占有水平的差异他们坚持双高模式强调两性特质的独立效应。 国内关于双性化研究开始于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初是对一些理论的探讨后来对双性化的实证研究呈现三种情况一是从性差研究的不同角度证明人格双性化是在对两性性别角色良好的认同基础上形成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Bem的性别图示理论。二是注重双性化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双性化者具有最高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3】三是有关双性化的发展受外部环境、年龄影响的问题,在双性化的人格结构方面国外研究了许多不同年龄组样本后发现,在有关双性化的许多研究性量表中BSRI的结构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男性气质量表具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为“工具性”(支配性、领导性、占有性、自信)一为“独立性”(自主性)女性气质量表只具有一个因素“移情性”(人际敏感性)。 二、双性化人格研究的影响 1、打破性别角色标准的严格界定。 双性化人格理论的主张者们认为,严格界定男女性别角色标准是有害的,因为它限制了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实际上,Bem在1978年就宣称她研究性别角色的目的是“使人类个性从个体的性别角色刻板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形成健康的心理概念,从文化强加给的男性化、女性化限制中解脱出来”【4】双性化人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男性特有勇敢、坚强、进取、成就、竞争等特征,而女性具有温柔、顺从、脆弱、细致、同情心、安静等特征。【7】 2、证实具有两性化人格的个体事实存在 中外心理学家通过调查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双性化人格的个体在男性和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 1.人格坚韧性的含义 Kobasa与其同事在美国伊利诺斯贝尔电话公司进行有关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经理人员在高度应激的情景下,由于保持一定的态度而表现出较少的心理和身体的疾病症状。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Kobasa提出了人格坚韧性的概念[3]。用以描述那些体验高度的生活应激,但由于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个体。坚韧性包括三个成分:承诺(Commitment)、控制(Control)和挑战(Challenge)。承诺是指个体对于目的和意义的感知,这种感知通过个体积极卷入生活事件而不是消极被动避免卷入的方式表现出来。控制是指在不利的条件下,个体拥有的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生活事件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努力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而不是孤立无助。挑战是指个体希望从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中进行持续学习,认为变化才是生活的正常状态,变化是成长的促进力量而不是对于安全的威胁。后来的研究者把承诺、控制和挑战称之为坚韧性的“3C”结构[4]。 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成分。具有高的控制态度而承诺和挑战信念很低的个体希望自己能去决定生活事件的后果,但他们不愿意去浪费时间,也不愿意从经验中进行学习,不愿意卷入到生活事件中去。他们相当缺乏耐心而且易怒、与人保持相当距离,当控制的努力失败后,具有很强的挫败感。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学家常说的A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点的人是自我本位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要强,没有任何必要去向他人学习。这种人格类型与真正意义上的坚韧性相去甚远。 具有高的承诺而挑战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完全陷入周围的人与事之中,从未考虑自己对生活事件施加影响,也未对生活事件给予自身的影响以及自身与生活事件的相互作用加以考虑。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一点个人主义的念头,他们对于意义的感知完全由社会环境来决定,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失去了自我。无论何时何地,当大量的琐碎的生活事件的变化聚集起来,这种人就特别容易受到疾病的攻击。 最后,具有高的挑战而承诺和控制信念都很低的个体脑海里充满了好奇心,对于自身周围的人与事很少关心,从不考虑他们能够对任何事物施加影响。他们可能经常进行学习,但这与他们花费在新奇事物上的时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冒险者,为了刺激而乐意参加各种赌博游戏和冒险活动。这种人格类型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坚韧性人格。 2.坚韧性人格的实证研究

人格特质与网络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 目人格特质与消费者网购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姓名陈 炯学号3100123025 专业班级10市场营销(1)班 指导教师疏礼兵(博士) 学院管理学院 完成日期 2013年10月30日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 目前,中国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的中国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盛行,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家也愿意或者是更喜欢到网络上去购物。电商巨头的不断涌现,对实体店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内购物网站在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网上经营模式比比皆是,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决策复杂性。因此,不管是对消费者心理学方面的学术研究,还是对商家在营销心理战中的商业价值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决策风格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研究其与人格特质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人格、人格特质以及网购购物风格量表(CIS)等相关理论,梳理了人格特质理论和网购消费决策的研究现状,最后对人格特质与消费者决策风格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网络购物;人格特质;决策风格

目录 摘要............................................................................................................................I 1人格的研究概述.. (1) 1.1人格的定义 (1) 1.2人格特质理论 (1) 1.2.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2) 1.2.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2) 1.2.3艾森克三因素理论 (2) 1.2.4五因素人格模型 (3) 1.2.5七因素人格模型 (3) 1.3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 (3) 2网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概述 (5) 2.1决策风格及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定义 (5) 2.2消费者购物风格量表(CSI)的研制 (5) 2.3网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现状 (6) 3人格特质与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相关研究 (9) 4研究总结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者特质分析整合

大学生创业者的特质 文献名称作者提出背景主要观点参考文献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一、按重要性分类《特质论》 1、首要特质即:主要动机、 优势倾向,影响一个人全 部活动的所有方向; 2中心特质即:具有相当概 括性的重要特质,平均7.2 个; 3、次要特质即:不甚明显 的、一致性较差,接近习 惯或态度。 二、按人群分类 1、共同特质 2、个人特质(又分为以上 三种) 《20100921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第三讲:创业者特质探索(二)》江泽民1993年3月31日 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的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 了64字创业精神: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 习外国、自强不息,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 心同德、顾全大局, 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 精图治、无私奉献。 成功创业者特质 (USAID):积极主 动、发现和利用机 会、执着、亲自寻 找信息、关心质量、 注重承诺、 注重效率、系统地 计划、有独创的解 决问题的方法、有 自信心、预测风险、 有决策力、有说服 力、使用有影响的 策略 《大学生个人特质对创业倾向影响的调查研究》吴启运、丁思 红、侯文华 (南通大学) 单因素线性回归大学生创业倾向与 个人特质中风险承 担力、冒险性、独 立性、威信、干练 度、亲和力、创新 性存在显著性正相 关,与控制力、精 力、经验、成熟度、 社会经历等因素的 相关度很低(见表 一表二) l王扬铭.创 业教育:提高 大学生就业 竞争力的 战略选择[/ 1.教育探索, 2006(3) 2钱永红.个 人特质对男 女创业意向 影响的比 较研究册.技 术经济。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亲和力和创新力是 创业倾向最具影响 力的关键因素2007(7) 3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论 文.2006(4) 4 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 因素及培养田.船山学刊,2007(2) 本文还提出相关策略 《大学生创业人才培育策略的研究一创业型人格特质和知识结构及技能要求的分析》杜永红 (西京学院经济 系) 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格特 质,需要依靠两个手段, 一是物质形态上,为培养 学生的创新性和亲和力提 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 会。二是在环境方面,高 校应制订完善各种鼓励大 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 度,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 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 提供制度保障。 创业者的人格特质 由能力、个性组成, 如表4 [1]熊飞,邱 菀华.中美两 国创业教育 比较研究 [J].北京: 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05(O4). [2]王长 飞.大学生人 格特质与人 际交往能力 的关系[D]. 中国优秀硕 士学位论文 全文数据库, 2007(03) [3]王辉.中 国大学创业 教育研究现 状、问题与对 策[J].大 学教育科学, 2005(06). 创业者的技能 要求(一)扎实的 专业知识、宽厚的 职能技能训练。 (二)捕捉市场机遇 的技能。(三)分析 决策技能。(四)控 制和协调技能。 (五)人际交往技 能。 这边还有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看 图一)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

青少年人格坚韧性对心理健康调节作用(副本)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119-12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4787303.html,/journal/a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4787303.html,/10.12677/ap.2015.53017 Effects of Personality Hardiness on Mental Health for Adolescent Sen Li, Denghao Zhang*, Aiying Ch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Email: *Zhangdengh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4787303.html, Received: Feb. 20th, 2015; accepted: Mar. 4th, 2015; published: Mar. 1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478730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life-events, potential moderating factors (hardiness) and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were assessed. Methods: 448 adolescents in Beijing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Per-sonality Hardiness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HQA), the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 the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the Affect Balance Scale,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and 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erseverance factor of hardiness moderated significan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including life satisfaction, affect balance and anxie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er-severance and positive coping had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Conclusion: Hardiness had mod-erating effects between life-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were actualized through the way to cope with life-events. Keywords Hardiness, Life Satisfaction, Coping Style, The Personality Hardiness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HQA) 青少年人格坚韧性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 李森,张登浩*,常爱颖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北京 Email: *Zhangdengh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4787303.html, *通讯作者。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研究综述_张婷婷 - 副本

作者简介:张婷婷,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1.完美主义概述 1.1完美主义的界定 完美主义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Adler(1956),他提出了“追求卓越”的概念。Alder认为,人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更好地适应他所在的生存环境,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1]。 Hollender(1965)则认为有两种完美主义者,一种是追求外在评价,追求完美形象的完美主义者;另一种是辛苦工作,使自己工作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者[2]。前者将他人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后者追求的是让自己达到绝对满意。Hollender还指出,个体早年在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完美主义心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学者王静群等人(2005)将完美主义者的核心特征概括为: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恐惧失败[3]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研究综述 张婷婷门陆 摘要:完美主义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国外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起步较早,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对完美主义进行探索,但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该论文主要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完1美主义的定量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针对完美主义者的心理调适提出几点建议。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注意,进一步完善完美主义的研究。 关键词: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测量工具心理调适 作者简介:门陆,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目前对于完美主义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完美主义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完美主义看做是一种力求凡事尽善尽美的人格特质。 1.2完美主义的测量工具 1.2.1国外 Frost(1990)编制的多维完美量表(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Scale,MPS-F)共有35个项目,包括六个维度,分别是:担心错误(Concernovermistake,CM)、个人标准(Personalstandards,PS)、父母期望(ParentalExpectations,PE)、父母批评(ParentalCriticism,PC)、行动的疑虑(DoubtsaboutActions,DA)、条理性(Organization,OR)[4]。 Hewitt(1991)等人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ultidimensionalPerfectionismScale.MPS-H)共有45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Self-orientedperfectionism),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Other-orientedperfectionism)和社会取向的完美主义(Sociallyprescribedperfectionism)[5]。 另外,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还有Terry-Short(1995)编制的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量表以及Flett编制的青少年完美主义量表。在这些量表中,以Frost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Hewitt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最为常用。 1.2.2国内 国内完美主义量表的修订,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对国外已有量表的引进,二是结合中国文化背景,编制中国版本的完美主义问卷。 2006年,大陆学者訾非和周旭采用中文版的《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并根据大陆的语言习惯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信效度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同,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6]。同年,訾非等结合Hewitt等人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再次对《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进行修订,得到一个包含50个项目,由担心出错、个人标准、条理性和父母要求四个维度组成的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修订后的问卷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适合在学生人群中使用。 李建伟等人(2007)编制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多维完美主义量表,问卷包含42个项目,6个维度,分别是完美期待、个人标准、担心错误、条理性、自省和父母要求,该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大学生使用[7]。 张小燕等人(2007)编制了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和特殊完美主义量表,弥补了国内完美主义研究领域的不足,为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资料和依据[8,9]。 2.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完美主义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研究结果。近几年来,随着完美主义研究的迅速发展,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 2.1完美主义的定量研究 2.1.1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和自信的关系 马和冯泽永(2009)采用中文版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大学生自信量表对124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10]。结果发现完美主义总分与成就动机总分相关不显著,但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担心错误”、“对行动的疑虑”与成就动机总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避免的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个人标准”和“条理性”与成就动机总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均存在正相关,“条理性”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存在负相关,这意味着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条理性”可强化个体的成就动机,而“担心错误”、“对行动的疑虑”、“父母期望”会减弱个体的成就动机。由此可以看出,完美主义在成就动机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加强个体对成功的追求,也会强化个体害怕失败的动机。在自信方面,“个人标准”和“条理性”与自信总分和自信的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那些对自己要求较高、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个体通常也是自信心较强的个体,且在自信的各个方面(整体自信、身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都会有所体现。

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人格培养研究

- - - 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人格培养研究 肥西县中科院幼儿园(禹州华侨城):炎 摘要:本文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人格培养以及两者关系,阐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 发展历程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幼儿人格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结合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容,提出幼儿园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人格;人格教育;幼儿园;措施方法; 1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应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且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自启蒙教育阶段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念,并为青少年建立正确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大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 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和幼儿人格培养关系,以及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德育有机结合,从幼儿的日常行为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回溯历史,到古代先哲那里去汲取智慧与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人格培养相结合,融合中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幼儿人格教育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人与自然、人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