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_New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_New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_New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_New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1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素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然而在诸多的区别当中,培养目标是核心,它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高职教育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的“三型”人才。从职业能力方面来界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无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单纯从职业能力方面来界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复合化的趋势的。制定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既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又要考虑到现代社会对人才欢基础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除了应达到上面所提到的要求外,至少还应该强调两点:一是对高职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这里所说的理论并不是局限于某单一学科,而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所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理论功底深厚,可以为接受终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毕业生不仅能适应现在社会某一岗位要求,也具有发展的潜能,以适应未来新出现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现在通行的说法“够用”。另一点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培养目标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高职生不仅仅是职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应成为素质型人才。这里说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及身体素质。理由如下“提高劳动者诉至”这一

点已经明确写进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在现代社会,之夜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劳动者幸福与快乐之源,展示自己才能的必经之路;劳动者所具有的敬业精神、团队协助精神是将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

2课程结构的特点:着重要解决针对性和适应性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其培养的目标的独特性,可分为三部分,即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前些年出现一种论调认为高职教育应着重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果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反例,个别高职院校由于忽略或者削弱了高职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发展能力的空间,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不强。高职的1课程的应使学生具备必须得理论基础及相应的应用能力。对于这一问题,理论已经基本没有争议了。现在所出现的一个新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如何设计好这三类课程之间的比例,以解决其专业的针对性语毕业生就业时的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因为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未来几年就业市场所需的劳动者,是面向某一岗位的要求来培养其能力结构的,是否适合未来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这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问题,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人在某一岗位上服务终生是很难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由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主动适应性的能力,即人才的适应性问题。针对性和适应性始终是一对矛盾的问题,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质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平衡好这三类课程之间的比例。

由于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所以,这里所说的基础理论课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中以学科本位所设置的基础理论课程,而应是与这一能力有关的不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专业理论课程来讲,由于专业理论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和提炼出来的基础理论,因而它针对性要求与适应性要求的统一,同时专业理论这一大块知识是学习和发展多种相近职业的基础,并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专业理论课程比例与其自身内部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决定毕业生的素质高低,我们国家一些高职院校这一块课程所占的比例偏小,还没有认识到这一设置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在三类的课程设置上,可借鉴外国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是当增大一些课程的比例,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找准社会的需求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及时调整好就业的针对性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外的一些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的专业理论课程占全部讲授课的比例都是非常大的。

3培养过程的特点:校企合作的新突破。高职独特的培养过程是区别于普通高等学院的又一特点。第一,高职教育特别强调通过大量类似或接近未来职业岗位实际所需的实践与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促进相应技艺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素质的养成。基于这一思想,高职教育在制定学习计划时,突出了时间性教育这一环节。现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实践课约占总学时的百分之二十五,而西方一些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实践课站总学时的百分之四十五,我们

国家应逐渐向这一比重过渡。第二,多数高职院校按照传统的做法,理论课与实践课分阶段分课时上,而现在已有个别院校出基础理论课以外,多数课程都是通过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给学生投课,大大提高了讲课的效率。第三,高职教育培养过程的最大特点莫过于通过建立实习基地来培养学生。每一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长期的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学生总共的三年学校生活,大约需要一年的实践在实习基地渡过。甚至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高职院校的校长,也应该是某企业的老总,学校即企业,企业亦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国外,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试行“2+1+1”或“1+1+1”的模式,这中间的“1”指学生在企业一年的实习。在一年的实习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与实践,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理论的不足,并且毕业设计也提倡真刀实枪的课题,而不是模拟设计。第四,高职教育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故对学校设备的要求比较独特,并不注重利用设备来做创造性实验,而是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4对师资的特殊要求。师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大力兴办高职教育,其师资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如美国一些州要求其高职院校的师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学学位,(2)在其修课前或修课后的实现培训(约一年);(3)在职业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培训。而我们国家正式兴办高职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比较短,在1996年召开的职业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大力提倡通过“三改一补”的方法兴办高职院校,一些高职院校纷纷建

高职院校是什么

高职院校是什么 篇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拥有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市场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一定职业水平的从业人员,那么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就应该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 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高职教学改革职称英语职称英语考试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但教学改革不是单纯为了改革进行改革,而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因地制宜、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展开,同时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问题,不能也不可能要求做到面面俱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中主要的深层次方面,很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寻求适宜的改革措施和途径. 从全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招收9名高级技术工人,只有1人报名,而招收1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就有6人报名”,1∶9表明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为此,广东全面放开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准入条件,对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源,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优惠接收政策,并在落户问题上享受本科生以上的待遇。

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许多经济发达的省市都出台了全面大幅度提高取得高级技工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职工的工资和津贴标准,其收入将比普通工人高出10%~20%。专家指出,在中国有可能在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上更向前推进一步的今天,出现了与制造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中国已成为了一个制造业人才尤其是高级蓝领稀缺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而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中国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学校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适应市场的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培养出一流的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再高的学历也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拥有资格后才能到研发生产第一线。实际上,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已经开始对忽视技术工人的行为进行矫正。在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正成为“香饽饽”。在南方,高级技工和硕士博士一样大受欢迎;在深圳,大学生失业率在逐年上涨至17%,而中高级技工的失业率基本为零,显示出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 阿伦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在高速发展过后,有些院校已经出现了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突破瓶颈,如何使学院长久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科研院所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意义,从一个全新的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科研院所的重要性。 关键字: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教学、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各类高职院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各类高职院校的科研院所的发展已经严重的落后于学院的整体发展,甚至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随着近年高职院校建设,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完成了制度建立、主干专业建立和校区基建的建设,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在今后的发展将由其掌握的核心科技能力决定,这也对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提出了实际的要求。 1、高职院校研究所发展现状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设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有的是独立设置,有的是与科技处合署在一起,有的是与学报编辑部合署在一起。但是对于职教中心的具体工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其中有进行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的,也有顶了一个职教中心的牌子但承担其他工作的,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各个高职院校设立的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对学院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将职业教育中心合署到其他部门中名存实亡。 2、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应有的分类 笔者认为高职科研院所应当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技术研究院所,另一类是教学研究院所。高职院校因为与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等诸多方方面的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滕叶 在20世纪80年代初13所职业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目前已占据了中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跨跃发展和引导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但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还是相当短,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问题仍在不断摸索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教高[1991]3号)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1996年,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该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2003年,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范畴。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

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这几年的迅猛发展,一些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教育课题也迅速的得到发展,(您当前正在查看的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来自:论文115)“高校产业”这支生力军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迸发出新的能量,唯有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它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当好高校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学管理;校办产业1993年3月4日,北大推倒了校园临街600多米的虎皮南墙,改建为万平方米的科技文化商业街。这一举措在中国引起轰动,成为研究型大学走出象牙塔与市场经济结缘的 典范,带动了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根据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特色,它必须寻求外部办学资源、实现校企合作,走产学研

相结合的道路,把企业生产的操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因行业设置专业,因岗位设置课程,建立从形式到内容保证工学结合顺利实施的真正教学管理体制。 一、高职院校的产业模式 高职院校的产业是国有企业的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高职院校产业不是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的企业,而是由各高职院校以自有资金兴建的企业,而且企业收益不是主要上交国库而是用于教学,以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按照国家关于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思路,高职院校自身就成为校办产业资产的最终产权拥有者,校办产业则是企业法人财产的主体。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对高 技能人才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校企合 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的高职院校产业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由企业出资,院校出人力和技术等合办产业; 2、企业为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生产实习 的场地和试验场地;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高职办学理念集锦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提要]本文主要从创建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师资队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优质教育这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高职;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的竞争就是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规律,确立新型的办学理念。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建特色专业的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树立“依据市场办专业,依据岗位设课程,依据技能搞教学”的办学理念,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为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标志,好专业能够带活一个学校。建立满足社会需要、服务区域经济,能够充分就业的骨干专业群,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就业的市场状况设置专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与

就业前景紧密结合,这也叫“以销定产”。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急需设置专业。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建设的思路,搭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三是实施精品专业建设。大胆地改造老专业,对那些不适时宜、无就业空间又招不来学生的专业坚决砍掉,优先扶持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服务的新专业建设。设置新专业,建设“精品专业”要有前瞻性,进行周密论证,舍得加大投入,并加强其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四是培养有竞争力的名牌专业。要强化专业管理,提高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成为学校的品牌,积极为当地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核心,强化实践技能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的力度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可以由以前的1∶1调整为7∶3。为了切实做好实践教学,还要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要至少拿到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既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也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提供了保证。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一)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一)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表层上,缺乏对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方面的深度挖掘。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前瞻发展趋势,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职教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旨在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不断获得丰富和充实的过程,也是不断从专业不成熟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动态生成过程。近年来,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一、概念演变——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 以往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基本上是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把教师固化为一个静态完成的培养目标,不能够看到教师在他的专业成长中的不断追求及其意义生成过程,也未能从长远对教师的成长提供具有可能性选择的价值指导。鉴于此,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在教育研究中逐渐以专业发展代替教师教育或培训。近年来,又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引进“生涯发展”的概念,丰富和充实了“教师培训”的含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这一进程,也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它的内涵。可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上既注重了社会学维度上的培养要求,使教师成长为专业人员,并获得社会认可的价值,又兼顾从教育学维度上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后者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指出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因不同追求而不断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转变,强调的是高职教师——这一特殊专门职业的从业者,在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并强调从适应岗位的要求或具备一般的工作胜任能力到关注教师个人的专业自主发展、提高其工作动力的转变过程。 二、目标取向——从“经师”到“双师” 这里的“经师”特指具有一定资格从事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基本上模仿普通教育的形式,反映在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格上,囿于强调理论知识和一般技能的养成,培养的是只会讲知识而不能有效运用知识的“经师”,只懂理论不懂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情况又客观上承担着教师角色的人,有的教师虽有专业基本技能却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在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上无底蕴可言。总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或培训体系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缺乏对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也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课程培养方案,社会系统也未能通过教育机制对未来新教师提供明确的专业或行业发展要求的指导。正因为以往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偏狭,导致培养的教师质量和整体素质不能充分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的基本标准及要求,教师自身的专业现状与之形成明显的悖论。教师专业发展期待教师专业素质或职业素养有一个现实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呼之欲出,成为新型职教师资的基本形态。 三、知识基础——从学术性知识到实践性知识 在过去的高职教师教育或培训中,注重的是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及策略的传授,教育或培训旨在让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各种与专业有关的现成知识,教师专业的发展异化为教师简单为获得新知识、技能而学的过程。教育或培训这种外在的塑造形式僭越了教师主体的个人需要,在现代性的教师教育的技术生产过程中,企图通过专业或行业的标准规范,批量制造模铸的具有教学能力的人。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的增量,却未能有效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机械的培养机制和固化的课程内容难以在本可以生动的教育场景中生成其丰富的意义,僵化的教育方式又让教师脱离了工作的现

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校训

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校训 发布时间:2014年1月20日信息来源:若尘《中国青年报》 一段时间以来,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互联网上盛传。2013年7月,一名网友在哈佛图书馆官网留言:“我听说在哈佛大学某图书馆的墙上可以看到校训,请问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浏览量高达14万。哈佛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则表示:“关于哈佛大学校训的传言在网上早已流行,尤其是在中国,但我可以证明,哈佛73所图书馆的任何墙壁上都没有所谓的校训。”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青年报即以《伪“训言”是怎样流传的》为题,揭穿了“哈佛图书馆墙上的校训”是编造而成。这些哈佛校训的最初模板来自《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一书,上海市田园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陈应宏老师曾向作者丹尼·冯发邮件求证其真实性,作者承认这些所谓的“训言”确实没有。后来,该书的出版社也在网站上把相关介绍撤掉,并且不再印刷此书。 没想到前段时间这件事又被网友翻了出来,在微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如今,这些“假校训”在网络上依然很有生命力,不怪乎几点原因:其一,品牌效应,哈佛毕竟是世界名校,任何冠之以“哈佛”的东西都会吸引公众的眼球;其二,这些“中国化”的校训大都是一句话,不乏深刻道理,符合国人的接受心理,甚至有“心灵鸡汤”般的润泽效果;其三,公众的轻信和盲从心理,大部分人不会去计较它的真实性。

虽然这些校训被证明是假的,但它对国内高职院校而言仍有反思的价值。众所周知,国内高职院校校训同质化现象由来已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彭振宇副教授曾对全国200所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的校训做了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校训的表述内容、表述形式方面,呈现出单一、雷同、缺乏个性等特征。(见《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0期)除了极少数学校采用单句的形式来表述之外,在有校训的190所学校中,184所学校均采用了并列词组排列的表述方式,其中使用“厚德”、“明德”、“修德”、“育德”、“拓新”、“创新”、“求新”、“尚新”、“求实”、“务实”、“求是”、“自强”、“强能”、“强技”、“敬业”、“立业”、“乐业”、“创业”等词组合的频次较高。还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校训分辨不出是大学还是小学,是综合性大学还是高职院校,有的甚至一模一样,这些校训大都在“团结”、“奋发”、“严谨”、“勤奋”、“创新”、“献身”、“务实”等字眼上打转。 高职院校的校训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特征不鲜明的窘境,说到底,在很多学校,校训不过是个摆设,有或没有,意义并不大。2013年9月,搜狐教育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校训”的网络问卷调查,吸引万余名网友参与,结果显示有54.85%的人认为大学校训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大学校训应该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但有60%以上的学校很少或从未围绕校训开展过活动,甚至对校训的内涵也没有进行过详细的阐述,有近六成的学生记不住大学校训,超三成的学生既不知道所读大学校训的来源也不知道其含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_New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趋势1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素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然而在诸多的区别当中,培养目标是核心,它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高职教育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的“三型”人才。从职业能力方面来界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无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单纯从职业能力方面来界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复合化的趋势的。制定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既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又要考虑到现代社会对人才欢基础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除了应达到上面所提到的要求外,至少还应该强调两点:一是对高职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这里所说的理论并不是局限于某单一学科,而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所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理论功底深厚,可以为接受终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毕业生不仅能适应现在社会某一岗位要求,也具有发展的潜能,以适应未来新出现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现在通行的说法“够用”。另一点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培养目标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高职生不仅仅是职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应成为素质型人才。这里说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及身体素质。理由如下“提高劳动者诉至”这一

点已经明确写进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在现代社会,之夜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劳动者幸福与快乐之源,展示自己才能的必经之路;劳动者所具有的敬业精神、团队协助精神是将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 2课程结构的特点:着重要解决针对性和适应性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其培养的目标的独特性,可分为三部分,即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前些年出现一种论调认为高职教育应着重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果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反例,个别高职院校由于忽略或者削弱了高职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发展能力的空间,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不强。高职的1课程的应使学生具备必须得理论基础及相应的应用能力。对于这一问题,理论已经基本没有争议了。现在所出现的一个新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如何设计好这三类课程之间的比例,以解决其专业的针对性语毕业生就业时的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因为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未来几年就业市场所需的劳动者,是面向某一岗位的要求来培养其能力结构的,是否适合未来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这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问题,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人在某一岗位上服务终生是很难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由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主动适应性的能力,即人才的适应性问题。针对性和适应性始终是一对矛盾的问题,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质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平衡好这三类课程之间的比例。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宋正富 办学思路是高职院校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实质性内容。科学系统的办学思路对于培植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局和整体的视角出发,廓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厘清学院办学历史和现实,明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实践了“突出高教性、保持职业性、体现区域性”的办学思路,适合学院发展实际,促进了学院科学发展。 突出高教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具有高等院校的公共属性,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重要职能。学院深入理解高职的本质内涵,基于高职“姓高名职”的定位思考,在办学思路制定上特别突出高教性,着力体现实现高等教育四项职能的价值追求。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细化为“行业、企业、专业相衔接设置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开发课程,政府、学校、企业相衔接建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三个三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多方联动机制建立点对面的互动平台,在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引领下,优化育人过程,提升育人质量。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产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专业,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整合教学要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能够体现“能力为本”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了符合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演练结合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初步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共享性教学资源。目前,学院拥有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级精品课程3门;中澳职教项目成果推广项目1个;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3个;重庆市高职院校生物化工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

浅议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浅议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生产和管理第一线专业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总体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将何去何从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强国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指依据现实条件来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定位、师资定位和教学方法定位等。定位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明确自身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别,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其办学特色。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不能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专科教育等同。第二,高等职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的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岗位,适应我国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既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协调发展,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又有一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应定位于新版ISCED5B,学制上至少应包括大学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延长了的高职专科,也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普通本科。在培养目标上,专科高职教育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工人;本科高职教育培养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 [摘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与长期任务。文章就高职院校树立先进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等方面的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高职院校要将内涵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实训基地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与长期任务。 一、树立先进办学理念是内涵建设的前提 “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深化教育教学,加强内涵建设,关键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先进办学理念。一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不能关门办学。二是要坚持科学定位,把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明确人才培养规格,静下心来办高职。三是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化工学结合,增强办学活力。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的理念,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二、凝练办学特色是内涵建设的目标 “没有特色,就没有高水平”,加强内涵建设,树立品牌形象,必须凝练办学特色。首先,要深刻理解办学特色的内涵。高校办学特色不是学校有多少大楼,也不是学校有多少学生,而是指高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是办学经验、传统、文化的长期沉淀,是办学优势与办学水平的集中反映,更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突出体现。办学特色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有办学体制、机制的特色,有办学思想、理念的特色,有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特色,也有教师队伍、毕业生的特色。办学特色既可以反映整个学校的办学风貌,也可以反映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办学特征,前者称为“办学特色化”,后者称为“办学有特色”。其次,学校在凝练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办学特色与外延、内涵发展的关系,既注重校园布局与建筑特色,也要注重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处理好办学特色与规模、效益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求大贪全,要克服功利主义和服务当下的思想,科学确定办学规模,精心打造特色专业,树品牌,立形象,扩大影响力和提升美誉度。最后,办学特色要挖掘、要总结、要提炼。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各自的历史、各自的优势,挖掘、提炼办学特色的过程也是内涵建设的过程。 鲜明的办学特色应该成为每一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追求的目标,学校有特色才能够提高办学的效率,形成办学的活力,学生才有竞争力,教师才有影响力,学校才有吸引力,学校的发展壮大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加强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

高职院校招生与未来就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高职院校招生与未来就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目前,我国独立的高职学规模已经与高等本科院校各占半壁江山,办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要把就业管理和人才培养联系起来,使就业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工作,让学校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现状和未来就业的发展趋势 1.1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源数量少、生源质量下降、社会对高职学校的满意度不高、招生市场混乱等。高职院校在自主招生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得不简化程序和降低标准,甚至走个形势。这既不利于自主招生策略的推广和普及,

也影响了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首先,学校生存的根本是生源,如果没有生源就谈不上生存。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对口升学考试的方式进行高职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3+2”方式进入“五年制的高职班”的初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的方式进入高职录取高中毕业生。因为高职院校与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同质化趋势,初高中学生生源总量逐渐减少的客观影响,导致非常严峻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形势,甚至面临由于招不到学生而被迫倒闭的危险。目前,我国考试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一般是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在剩下的生源中,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名牌大学的函授或者复读等途径来放弃进入高职教育。所以,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较差,从而使高职教育陷入“招生难――质量差――招生难”的恶性循环中。然后,很多学生、就业单位和家长对于高职教育都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即便可以培养高技能型的社会急需紧需人才通过高职教育。尤其是用人的标准追求高学历当今社会,难免受到严重影响和挤压使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由于社会整体诚信度不高,学生提供的材料真实性较难判断[2]。大学扩招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诸多不

浅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浅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摘要】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就必须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本文基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探析其办学特色内容和组成要素,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对办学特色培育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与特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Abstract:content development to achieve higher education, we must identify the location,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t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basic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n depth analysis to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积极培育办学特色,强化特色意识,重视特色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院校的办学趋势。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是近几年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含义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所谓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就是高职学院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持久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包括独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方式与思路。 从理念上说,特色是办学主体对教育规律的时代内涵的深化和张扬;从实践意义上说,特色是发现自己的办学优势,并逐渐积累,使其由一种潜质变为显性特征的过程;从现象形态上看,特色往往是一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新趋势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后示范”时期,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呈现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新趋势。 专业建设由注重重点专业建设向注重专业群建设转变 重点专业建设是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任务,但处于“示范后”的示范院校,已在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转向专业群建设。 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新一轮专业梳理工作,对原有的109个专业(专业方向)进行了梳理,通过调整,形成了17个专业群,其中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等成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选择网通学院开展按专业大类(专业群)培养的试点工作,系统设计构建专业群的“公共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与就业志向,进行专业模块课程的自主选择,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江苏省教育厅发挥政府的主导统筹作用,在高职院校实施省重点专业群和院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全省高职院校已拥有省级及以上专业群202个。 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之间的有效衔接,“三链耦合”模式基本形成,有利于专业间形成合力、有利于按类招生、灵活专业方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性。 校内实训基地由注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向注重多功能服务平台建设转变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示范院校专业建设中标志性成果,但处于“示范后”的示范院校,已在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转向多功能服务平台建设。 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建成了集技术研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大赛服务、生产示范等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江苏省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平台、常州企业信息化SaaS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常州分中心。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投资4亿多元将实训基地建成了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成为了融教学实训、科研、新技术示范推广及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培养学生由注重学生就业向注重学生就业创业并举转变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随着社会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示范后”的示范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开始由注重学生就业向注重学生创业延伸。 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二级学院配备有专业教师全程指导,相关部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咨询;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所3200平米,设立创新项目31项、特长生工作室19个,按项目等级学院给予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常年举办“SYB”和“GYB”等大学生创业培训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17个学生团队入驻常州信息产业园进行创业。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文化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身份,是大学的灵魂。良好的大学 文化表达了教师、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一所大学如果缺乏 深刻的文化内涵,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大学。一所大学如果仅有现 代化的大楼而没有文化的浸润,不免浅薄,不可能担负起传承文化、 创新文化的使命。如果高职高专院校只注重硬件建设,不注重文化建设,不注重通过自身科研氛围、学术风气、学术环境、人际关系等软 件条件的建设,就不可能引进、成就人才。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校园人在高职教育理念导向下,在 特定的高职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文 化工程,以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为着重点,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 满足社会需求。增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全面提升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办法。构建和谐的高校校 园文化要准确把握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升人的素质、促动人的 全面发展,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决定了社会 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 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 培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不但是“十一五”期间全面迎接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而且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水平持续增强的重要途径。20世纪末21世纪初,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 的发展,其速度、规模和水平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至此,面 对日益竞争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注重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创建有持久发展后劲的专业群体,已成为新形势下推动 高职院校深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借鉴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成功 经验。作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通常是指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优于其它专业的,科学的特性、思路和举措,是对专业较长时期发展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在这方面,国内众多学者有过科学的论述,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要有所创新,要有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严正广指出:“办学特色专指学校的办学者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 的的需要,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 的独特的表现风格、机制等”。归纳起来,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一般地说,专业发展理念是指导专业实 践活动,并在持续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专业特色的基础。如果在专业建设中,不能很好地做到观点超前,意识领先,就无法用创新的思想和探索的行为指导专业实践活动,甚至始终跟在同类院校专业建设的后边, 这样就不可能形成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国内著名学者潘懋元指出“之 所以在高职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中,对A类专业要侧重特色项目的评估, 就是要用建设特色专业这个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走出自己的 新路”。具体地说,首先要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