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2008-1-26 3:31:45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19907 1 、人体生理活动:一般在安静、休息、心平气和和状态下血压较低;在劳动、情绪变化(如高兴、

悲伤、紧张)、进食、排便时均可使血压升高。剧烈运动能使收缩压上升 2.7kPa ( 20mmHg )左

右。

2 、季节变化:据实践调查可知,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冬季高夏季低。

3 、昼夜变化:血压在昼夜 2

4 小时内出现一种生物钟节律波动。用 24 小时自动测压仪记录

血压的波动可知,正常人在上午 9 时、 10 时血压较高,下午 3-5 点血压亦较高,晚间睡眠后血

压较低。 24 小时内血压的波动范围平均为 4±2 ~ 2.7kPa ( 30±15 ~ 20mmHg )。一般认为,

只有固定性高血压的顽固患者波动小,且其最低值不能达正常值范围。引起血压在 24 小时内波动

的原因主要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程度有关。生理情况下的血压波动是

机体的自我调节与适应过程,反映正常人体的应激反应性, - 这种波动是正常的(太高或太低的波

动例外),大可不必担忧。

4 、年龄因素:从年龄讲,老年人血压更易波动,精神上的微小刺激也可使血压升高。原因

是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不能很好适应心脏排血量的变化。因此对老年人的血压值应多测几次,

排除其波动性所致血压值的高低变化,方能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血压数值。

5 、体位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体位不同而有所变化,立位时高,坐位次之,卧位时低。因

为立位时血压必须调节得略高一些,才能保证头部血液供应。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和血液循环调

节功能减退,在突然起坐或突然站立时,血压下降较明显,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

性低血压)。

6 、其他因素:吸烟、进餐、饮酒、喝咖啡、饮食量多、进食的类别与咸淡、服药的品种都

可引起血压波动。

认识到血压的波动性和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至少不能凭

一次随测血压读数来确定人体的血压水平,重复检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有学者提出假设:高血压常常由正常血压通过“波动性”高血压而发展成“固定性”高血

压。流行病学研究似乎也支持这种假设。血压波动性并不是限于临界性高血压,波动的血压越高,

变异性越大。

在某些“健康”人群中,平时血压一直正常,但给以应激负荷后,则出现血压增高,超过正

常范围,称之为潜在性高血压。

潜在性高血压是如何发生的呢?因为血压的调节是通过人体血压感受器、控制器和效应器等自

动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升压和降压两种调节机制。正常血压的维持就是升压

机制和降压机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结果,降压机制功能不全或升压机制功能亢进,都会引起调节偏

离而出现高血压。血压的调节机制,就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对外因刺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如神经体液改变、外周血张力、心跳的变化等。正常人通过调节机制调节,血压可逐渐恢复。如果

调节偏离不能调节到正常范围并且继续扩大,最后调节量从一个稳态转变到另一个稳态,这个变化

过程就是潜在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

如果能早期发现潜在性高血压病人,用一般保健措施,如饮食调节、休息疗养等即可控制高血

压的发生、发展,这对于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血压影响因素

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动脉血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白彩锋 摘要:对血压计的发展简史、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存在误差及其原因进行了综述,认为仪器误差、护理人员技术误差、受测者心理和生理因素以及环境是误差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血压测量血压计误差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一版的“人和实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该建议再次肯定了水银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法是目前间接血压测量法的“金指标”[1]。血压测量是对患者进行血压的诊断、分类、评估与血压有关的危险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手术依据、药物应用等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2]。血压测量不正确,会导致误诊或漏诊,或者治疗后由于血压测量不正确,得不到合适的治疗,造成治疗过渡或治疗不足[3]。因此不规范的操作有可能导致临床上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统计上的失误,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4]。 1 血压计的发展简史 血压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实现,直接法是有创测量方法,通过将导管插入血管内由压力传感器获得血压值,间接法是无创测量方法。通过对相关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获得血压值[5]。血压计是由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而发明出来的。 1.1 有创血压测量技术 自1628年生理学家W·Harrey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血压测量技术。1733年英国牧师Reverend Stephen Hales将一玻璃导管插入马背的动脉切口处,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5]。而人体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则是从1856年I·Fari vce开始研究的,但直到1950年才被临床所接受。直接测量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成熟而可靠的技术,该方法不仅用来测量动脉压,还用来测量和监护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楔入压和左心房、左心室的压力[6]。但由于该方法有创伤性,一般用于危重患者及大手术的血压测量等[7]。 1.2 无创血压测量技术 人体血压的无创测量研究始于1875年,1876年Marey提出了恒定容积法的技术原形[6],1880年,捷克生理学家兼医生Samuel Von Basch发明了间接测定人体血压的方法[8]。1905年苏联医生Korotkof发现了柯氏音,奠定了柯氏音听诊法血压测量技术,1896年Yon Recklinghausen首先发现了在现今无创血压测量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示波法血压测量技术[8],同年Riva—Roci发明水银血压计,并首先在欧洲开始流行,随后它与袖带、柯氏音听诊法一起组成了目前临床测量血压的常用和标准方法,使其成为临床上血压测量的金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2 【血压波动分类】 短时变异:包括2次心率之间,数分钟,24h内 长时变异:数天、数周、数月、数年 【血压波动影响因素】 1、老年人大动脉弹性下降或僵硬度增加 2、内皮功能障碍 3、压力反射敏感性下降 4、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5、内分泌功能减退 6、肾脏排钠和容量调节能力减弱 7、糖尿病 8、高脂血症 9、心脑血管疾病 10、帕金森病 11、肾病 12、呼吸道疾病 13、炎症 14、淀粉样变 15、副癌综合征 16、贫血 17、容量减少 18、营养不良 19、寒冷 20、睡眠障碍 21、慢性疼痛 22、便秘 23、前列腺肥大 24、焦虑抑郁 25、情绪波动 26、围手术期 27、肾动脉狭窄 28、原醛 29、OSAHS 30、嗜铬细胞瘤 31、血压测量不规范 32、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33、药物相互作用 34、治疗依从性差

【BPV↑表现形式】 1、昼夜血压节律异常(非勺型、反勺型、超勺型) 2、体位性高血压 3、体位性低血压 4、体位性低血压并卧位高血压 5、晨峰血压升高 6、餐后低血压(跌倒、晕厥、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时间、总死亡相关) 7、白大衣高血压 8、隐蔽性高血压 9、继发性高血压 10、长时变异 【血压变异常用指标】 目前缺乏统一标准 1、标准差SD 参考值 正常血压者24hSSD 13.1±0.4 24hDSD 11.2±0.3 高血压患者24hSSD 15.0±0.4 24hDSD 12.1±0.3 山西医科大学二附院参考值 白天SSD<17 DSD<13 夜间SSD<13 DSD<10 2、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100% 3、平滑指数=均数/标准差 【降压药对BPV的影响】 CCB 显著降低 D 降低 ACEI不确定,多数研究是升高 ARB 不确定,多数研究是升高 Β-B 升高 α-B 升高 【长时BPV计算方法】 基线BPV:第一次测血压3次,取均值,间隔1月。第二次测血压3次,取均值,根据2次均值计算BPV(标准差) 治疗后BPV:据全年测血压,每月2次,共24次,据24次均值计算BPV BPV下降值=基线BPV-治疗后BPV

影响血压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

一天内血压的波动

一天内血压的波动 摘自(央视国际) 血压的高低不仅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季节、气候和职业的不同,血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运动、吃饭、情绪变化、大便、性交等均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则会使血压下降。 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压波动在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范围内,在无降压药的影响下睡眠能导致血压下降20%左右(女性更明显),血压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10时及下午4时至晚上8时,血压最低点在午夜1—3时,此时睡眠时相常落在第B和第1v时相。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最高点和最低点持续的时间较长,形成平台。 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如兴奋、恐惧等常可导致收缩压的明显上升,运动也可使收缩压明显增加,特别是剧烈运动常使收缩压上升达24.0—26.7千帕(180—200毫米汞柱),运动停止后血压可下降。环境温度升高如洗温水浴等可使舒张压降低,而温度降低如冬天洗冷水浴等可使收缩压升高。 血压波动的情况可有三种类型:双峰型(大多数)、近似双峰型(少数)和单峰型(极少数)。 血压波动的机制可能是与机体生物钟控制的昼夜规律有关,因为此规律可影响神经体液活性,使血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和心率等发生节律性变化,夜间血压下降也可能与交感神经夜间张力降低有关。正常人白天和夜间血压波动范围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外的一项对

3304人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波动在15.3—16.0/9.3—10.0千帕(115—120/70—75毫米汞柱)范围内,白天血压均值为16.0—16.6/9.3—10.0千帕(120—125/70—75毫米汞柱)之间,夜间血压均值在14.O一14.7/8.O一8.7千帕(105—110/60—65毫米汞柱)之间。如果以平均值土1个标准差范围是正常的话,24小时平均动态血压波动范围是12.9—18.1/7.7—11.7千帕(97—136/58—88毫米汞柱),白天为13.3—18.9/8.0—12.0千帕(100—142/60—90毫米汞柱),夜间为11.5—16.5/6.7—10.7千帕(86—124/50—80毫米汞柱)。这样如果24小时血压平均值在18.2/11.9千帕(137/89毫米汞柱)以上,白天血压值在18.9/12.1千帕(142/91毫米汞柱)以上,夜间血压值超过16.0/10.7千帕(120/80毫米汞柱),一般认为就有可能是高血压。(回春)

影响血压的因素

心血管手术血流动力学维护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复杂的,影响因素较多,好多时候不是单一因素所致,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今天抛砖引玉,总结一下,请大家共同探讨影响血压因素有哪些?首先影响血压的有两大因素,心排量(CO)和体循环阻力(SVR)。 一,CO的影响因素:每博量(SV),心率(HR)。 (一),SV影响因素: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SV不一定都射入主动脉,其有效射血量影响因素有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左向右分流(如室缺),右向左分流(如法四)。 1心肌收缩力影响因素:术前心功能差,左室发育不良,术中心肌保护不好、阻断时间长、心肌缺血和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心脏组织结构损伤,冠脉供血供氧不足(如气栓、血栓、冠脉扭曲、受压、斑块脱落、搭桥失败、血氧含量低)。 2前负荷影响因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右心系统向左心输送血液功能障碍,二尖瓣问题(如狭窄、反流、左房粘液瘤、人工瓣膜故障、血栓形成、卡瓣),心律失常,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如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受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右室功能不全室间隔左移)。 3后负荷影响因素:主动脉瓣狭窄,SVR过高,左室流出道狭窄。 (二),HR影响因素:病窦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室上速。二,SVR影响因素: SVR过低:药物过敏,药物不良反应,CPB时间长,扩血管药物,贫血、血液粘滞度低,组织脏器缺氧。 SVR过高:血管活性药物,应激反应,麻醉过浅,嗜铬细胞瘤,老年人血管弹性差。 三,其它:测压系统故障,被测压动脉狭窄、受压,主动脉夹层分支动脉开口撕裂、假腔供血。 四,右心系统功能障碍常见因素: 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2上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如狭窄,血块压迫,腔静脉引流管机械阻塞,3三尖瓣反流4房室不是顺序收缩或心房无效收缩,5右室收缩力差(影响因素见左室收缩力差的因素)6右室流出道疏通不满意,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7肺动脉高压,如肺动脉发育不良,肺动脉反应性高压8肺动脉栓塞。

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其生理变化

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其生理变化 14护本:海尚,侯培培,杨国梅,夏玉,郑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取代了传染病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那么,对于血压,我们大多素人都不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瞧一瞧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它就是一个怎样的机理运行过程及其相对应的生理变化。 血压(blood pressure)就是指血管里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与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 。在生活中对于正常血压有一组正常值标准,收缩压为60~90mmHg,舒张压为90~130mmHg、血压在24小时内、一定范围内就是变动的,随着运动量,心情紧张(如白袍血压)而起伏。 人体内有几个特殊的血压调节系统即血压影响因素,影响血压的升降。 (1)压力感受器机制

正常人心脏、肺、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均存在有压力受体(感受器),位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可以接受来自感受器的冲动,同时也可以接受来自视丘下部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冲动。汇集到血管运动中枢的冲动,经过调整处理,通过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起着调节心率、心排出量及外周阻力的作用。当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强而发生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血管运动中枢,改变其活动,使降压反射的活动增强,心脏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入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另外,在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附近存在着化学受体(感受器),对于血液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含量极为敏感。在机体缺氧状态下,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2)容量压力调节机制 在肾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肾小球旁器,其中的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当肾动脉下降时分泌肾素。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钠与水的回吸增多,水、钠潴留,直至血容量增加血压回升为止;相反,如血压升高,则钠与水的排泄增加,使血容量缩减,心排出量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3)体液调节机制 (4)血液与组织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以及循环血量均有调节作用。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影响家兔血压的因素

影响家兔血压的因素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机能学 授课系别:临床本科 年级: 对象班级:临床本科 实验五动脉血压的调节 教学目的观察一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本单元(章节) 9 学时数课程大课()类型实验课(√)讨论课() 教学内容 1. 实验目的原理 2. 操作步骤 3. 观察项目与预计结果夹闭颈总动脉;牵拉颈总动脉;电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减压神经;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乙酰胆碱 4. 学生操作 5. 总结 6. 整理实验室 重点(△)时间难点(○)分配疑点()(分钟) 举例/教具 10 45 20 255 15 15 讨论、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1.生理学朱大年编着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机能学实验林默君等编着 授课教师:张明芳 2015年9月24日 实验动脉血压的调节 一、目的:观察一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二、材料:家兔、血压换能器、手术器械、D-951实验系统、20%乌拉坦、生理盐水、%肝素、1/10000去 甲肾上腺素、1/10000肾上腺素、1%立其丁、%心得安、1/1000多巴胺、1/10000异丙肾上腺素、1/10万乙酰胆碱、1%阿托品三、实验方法: 1、麻醉

2、固定 3、气管插管 4、分离右颈总动脉、减压神经、迷走神经 5、左颈总动脉插管 6、装置及仪器联接 四、观察项目、结果、讨论 1、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引起心率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刺激减压神经,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减压神经为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刺激模拟压力感受器传入增加,经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下降;牵拉颈总动脉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传入增加,经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夹闭颈总动脉,使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所受的刺激减弱,经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上升。 2、NA主要作用于α受体,使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Adr主要作用于β受体,使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3、立其丁阻断α受体,使外周阻力下降,引起舒张压下降。使用立其丁后NA主要作用的α受体被阻断,使 NA缩血管作用减弱,而NA 对β受体的作用因β1、β2受体作用相反,可能互相抵消,所以NA升血压作用很弱。Adr主要作用于β受体,阻断α受体对其影响较小,其作用以β1受体为主,血压上升。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β受体,其效应与被立其丁阻断后的Adr相似。心得安为β受体阻断剂,其主要作用为扩张血管、抑制交感中枢、抑制肾素分泌,使血压下降。 4、多巴胺兴奋β1、α、DA受体,因立其丁和心得安已经阻断α、β受体,这时主要作用于DA受体,使血压下降。Ach主要作用于M受体,使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当M受体被阿托品阻断后,Ach主要作用于N1受体,出现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 5、放血后,血容量下降,血管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机体出现代偿:⑴通过减压反射,使血压有一定的恢复⑵血压下降通过容量感受器,引起ADH分泌增加,再使尿量减少、外周阻力增加、容量血管收缩,使血压增加。由于阻力血管收缩大于容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压下降,组织液回收增加,有利于血容量恢复。以上因素都有利于血压逐渐恢复。 回输血后,血容量减少现象得到彻底纠正,血压恢复正常。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

动态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Lecture notes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摘要】形成动脉血压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1、血压 血压(blood pressure)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常用高于大气压的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值表示(1mmHg=0.133 kPa)。 血压形成的前提是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其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 2、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心室射血时,动脉血压升高,大约在快速射血期末达最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pulse pressure)。 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由于大动脉中血压降落不大,为便于临床测量,通常将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压。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为30~40mmHg(4.0~5.3kPa)。 3、动脉血压的形成 (1)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 (2)心脏射血; (3)外周阻力。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而收缩压的高低也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心率增快时,收缩压虽有升高,但与舒张压相比,升高幅度不如舒张压升高显著,脉压减小。相反,心率减慢时,动脉血压下降,但舒张压降低的幅度较收缩压降低幅度大,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所以,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化不大,舒张压的改变主要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幅度的作用。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和/或血管系统容积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与视力表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方便现代人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及时发现高血 压,及时治疗。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的疾病之一,作为一种“无形的杀手”,它困扰现代人的生活,为现代人制造了一系列的麻烦。所以现代人应该具有积极治疗和预防的意识。如果属于高血压患者,针对高血压的症状,患者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如果不是高血压患者,也应该养成预防的意识,通过科学的数据、经常性血压值的测量,达到及早发现高血压、及早治疗,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正常值的目的。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 年龄收缩压mmHg(kPa)舒张压mmHg(kPa) 成人 90~140(12.0~18.7)60~90(8.0~12.0) 新生儿 76(10.1)34(4.5) 1~6月70~100(9.3~13.3) 30~45(4.0~6.0) 6~12月 90~105(12~14) 35~45(4.7~6.0) 1~2岁85~105(11.3~14.0)40~50(5.0~6.7) 2~7岁85~105(11.3~14.0)55~65(7.3~8.7) 7~12岁90~110(12.0~14.7) 60~75(8.0~10.0) 及时了解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有助于患者及早发现高血压疾病,及早治疗。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治不好的,原发性高血压就可以通过治疗恢复稳定。 什么是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什么是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也就是说,心脏泵出血液的时候形成的血压就是收缩压,也叫高压。在血液流回心脏的过程中产生舒张压,也叫做低压。 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血压的高低不仅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季节、气候和职业的不同,血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运动、吃饭、情绪变化、大便等均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则会使血压下降。 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压波动在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范围内,在无降压药的影响下睡眠能导致血压下降20%左右(女性更明显),血压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10

影响血压的因素

影响血压的因素 影响血压的因素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侧压。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犹如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水对水管的压力,犹如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的水容量多少和水管面积大小。水塔里的水越多,水对水管的压力就越大,反之,水塔里的水逐渐减少,水对水管的压力也减小;血压也是如此,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即动脉血压调节系统,主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缩血管,或两者兼而有之,使血压升高或降低。当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也称高压;心脏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叫低压。 血压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近年来在我国实施了法定单位,按照规定血压的计量单位改为千帕(kPa)。1mmHg=,也就是=1千帕。换算口诀:kPa换算成mmHg,原数乘30除以4;mmHg换算成kPa,原数乘4除以30. 血压常使用血压计测定,血压计以大气压为基数。如果测得的血压读数为(90mmHg) 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比大气压高(90mmHg)。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引起的动脉血管发生波动,称为动脉脉搏。 人体内有几个特殊的血压调节系统即血压影响因素,影响血压的升降。 (1)压力感受器机制正常人心脏、肺、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均存在有压力受体(感受器),位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可以接受来自感受器的冲动,同时也可以接受来自视丘下部和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冲动。汇集到血管运动中枢的冲动,经过调整处理,通过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起着调节心率、心排出量及外周阻力的作用。当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强而发生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血管运动中枢,改变其活动,使降压反射的活动增强,心脏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入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另外,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附近存在着化学受体(感受器),对于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极为敏感。在机体缺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动物与器材> ◎<方法与步骤>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学习用生物统计学的简易方法处理数据。 5※<基本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因此,可以根据 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 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压。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腕式 血压计)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 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 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 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地通过 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 (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力等于或 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 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 (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不是静止不 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 均有一定影响。 5※<动物与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用电子血压计测压可不用)、冰水。 5※<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 3.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窝3 cm上方处,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使其松紧适度,手掌向上放于实验台上。 4.在压脉带下方、肘窝上方找到动脉搏动处,将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动脉上。注意:不可过于用力下压。 5.听取血管音变化 向压脉带充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 Hg,然后稍稍扭松打气球上的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过慢),仔细倾听听诊器内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先是从无到有,次之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如此反复进行2~3次。 6.测量正常动脉血压 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读数。当徐徐放气时,第一次听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缩压;最后声音消失之前的血管音代表舒张压。记下血压读数。压2-3次,记录测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mmHg)。 7.实验观察 (1)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对血压的影响 记录正常血压后,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是正常频率的1倍)1 min测压。 (2)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令受试者回忆其最气愤的往事1分钟测压。 (3)肢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让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 min内完成50~60次,共做 1~2min。运动后立即坐下测压,并将最大的血压数值记录下来。 (4)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受试者取坐位,测量正常血压,然后让受试者的手浸入冰水中1 min测压。 8.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记录填人表中(自行设计表格)。 9.以大组为单位,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见附录3),求出P值,说明实验前血压的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 [注意事项] 1.测压时室内需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2008-1-26 3:31:45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19907 1 、人体生理活动:一般在安静、休息、心平气和和状态下血压较低;在劳动、情绪变化(如高兴、 悲伤、紧张)、进食、排便时均可使血压升高。剧烈运动能使收缩压上升 2.7kPa ( 20mmHg )左 右。 2 、季节变化:据实践调查可知,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冬季高夏季低。 3 、昼夜变化:血压在昼夜 2 4 小时内出现一种生物钟节律波动。用 24 小时自动测压仪记录 血压的波动可知,正常人在上午 9 时、 10 时血压较高,下午 3-5 点血压亦较高,晚间睡眠后血 压较低。 24 小时内血压的波动范围平均为 4±2 ~ 2.7kPa ( 30±15 ~ 20mmHg )。一般认为, 只有固定性高血压的顽固患者波动小,且其最低值不能达正常值范围。引起血压在 24 小时内波动 的原因主要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程度有关。生理情况下的血压波动是 机体的自我调节与适应过程,反映正常人体的应激反应性, - 这种波动是正常的(太高或太低的波 动例外),大可不必担忧。 4 、年龄因素:从年龄讲,老年人血压更易波动,精神上的微小刺激也可使血压升高。原因 是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不能很好适应心脏排血量的变化。因此对老年人的血压值应多测几次, 排除其波动性所致血压值的高低变化,方能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血压数值。 5 、体位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体位不同而有所变化,立位时高,坐位次之,卧位时低。因 为立位时血压必须调节得略高一些,才能保证头部血液供应。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和血液循环调 节功能减退,在突然起坐或突然站立时,血压下降较明显,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 性低血压)。 6 、其他因素:吸烟、进餐、饮酒、喝咖啡、饮食量多、进食的类别与咸淡、服药的品种都 可引起血压波动。 认识到血压的波动性和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至少不能凭 一次随测血压读数来确定人体的血压水平,重复检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有学者提出假设:高血压常常由正常血压通过“波动性”高血压而发展成“固定性”高血 压。流行病学研究似乎也支持这种假设。血压波动性并不是限于临界性高血压,波动的血压越高, 变异性越大。 在某些“健康”人群中,平时血压一直正常,但给以应激负荷后,则出现血压增高,超过正 常范围,称之为潜在性高血压。 潜在性高血压是如何发生的呢?因为血压的调节是通过人体血压感受器、控制器和效应器等自 动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升压和降压两种调节机制。正常血压的维持就是升压 机制和降压机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结果,降压机制功能不全或升压机制功能亢进,都会引起调节偏 离而出现高血压。血压的调节机制,就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对外因刺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如神经体液改变、外周血张力、心跳的变化等。正常人通过调节机制调节,血压可逐渐恢复。如果 调节偏离不能调节到正常范围并且继续扩大,最后调节量从一个稳态转变到另一个稳态,这个变化 过程就是潜在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 如果能早期发现潜在性高血压病人,用一般保健措施,如饮食调节、休息疗养等即可控制高血 压的发生、发展,这对于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

2012-03-17 浅谈血压测量的误差与方法 邹家儿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广东省深圳市 518052 [文摘]目的探索影响血压测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对血压测量部位、测量方式及受测者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降低干预因素。结果间接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受被测量者、测量者和仪器等多方面的影响。结论同一时间段多次重复测压可以保证血压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压测定;影响因素 血压测量是重要的临床诊断之一,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其测得的血压是高血压病检出的参考标准,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对病情的观察、判断、处理和预防。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受测量者、测量者、测量方式等因素。为进一步引起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能按照规范的方法和要求认真进行血压的测量以达到对血压测量的准确性,现主要介绍间接血压测量时可能性对血压测量值有影响的因素。 1.血压测量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 1.1测量血压缺乏耐心 按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建议,测量血压前应让病人先休息几分钟,后再测量。而且隔几分钟后再复测血压,如此反复三次,才能确定可供临床参考的血压值。而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不厌其烦”地给病人测量血压,多是“一槌定音”,因此,就很难排除许多因素干扰血压所造成的假象,使血压出现误差。 1.2偏离听诊点太远 许多测压者在捆好袖带后,并不是仔细触摸动脉最强搏动点,然后再放听诊器头,而是估摸着找个听诊位置。因为偏离听诊点,听到的血压变音和由此作出的诊断,就难免不出误差。 1.3袖带减压过快 按规定应在阻断血流听不到动脉动音后,再缓缓放气减压,使水银柱徐徐下降,读数应精确到2mmHg。而许多测量血压者,放气减压太快,使水银柱迅速下降,判断误差少说也有6-8mmHg。他们认为血压正常范围本来很宽,似乎没有必要那么精确,事实上,正常与非正常的临界值也就是几毫米汞柱。

血压昼夜变化的规律

血压昼夜变化的规律 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在一天内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个特性称作昼夜节律性。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不同的人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血压白天与夜间的变化是有节律的,正常健康人血压的节律呈两峰一谷,长柄勺型,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8:时起血压逐渐下降,至夜里2:00~3:00时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压又复上升,清晨起床后(6时)血压急剧上升,约8~9时达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4:~6:00时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如下图: 按照24小时血压曲线图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占70%的大多数人为双高峰型,即符合上述的血压波动典型规律;②约25%的患者仅出现下午一个高峰;③少数患者(5%)以早起第一个高峰为突出。另外,部分高血压患者仅表现为白昼血压升高,还有部分患者出现白昼与夜间血压均升高。 中国高血压联盟推荐国内动态血压的正常值为:24小时平均值<130/80毫米汞柱;白昼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夜间平均值<125/75毫米汞柱;夜间血压平均值比白昼均值低10~15%。 目前24小时动态血压主要观察高血压患者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血压水平, ◆二是血压变化, ◆三是血压白天与夜间的变化节律。 正常情况下血压白天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夜间不超过120/80毫米汞柱,若超过说明血压超负荷。这种负荷的患者往往有靶器官的损伤。它是造成靶器官损伤独立的危险因素。所谓血压变化(或称变异)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Mancia经过长达七年来的研究,发现血压波动的程度与靶器官的损害呈正相关,即血压波动越大,靶器官的损伤程度越严重。 二、血压波动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有血压波动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日常活动、睡眠导致血压波动,这就是人们熟悉的睡眠时血压降低,工作或日常活 动时血压升高; ◆二是人体内特殊物质的规律性的变化导致血压波动,这就是人们知道的同样在夜间睡眠 中血压也在波动的道理。 ●每个人的血压都具有波动性,这个波动性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分析

收缩压与兔主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临床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为和共同病理基础,其后果可引起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心血管死亡率增加与动脉僵硬度增加有关。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认识,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防治重心的前移,人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动脉僵硬度作为用于评价血管功能的指标,其定义为在单位压力改变下,血管面积、直径或体积的改变。它依赖于血管的几何和机械特性。动脉的扩张性、僵硬度、动脉弹性与动脉顺应性意义相近。它取决于动脉管腔的大小和管壁的硬度或可扩张性,是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状态的指标,所以早期发现血管功能的改变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大动脉僵硬度的评估,目前的评估方法主要有: 1、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即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PP由心搏量、大动脉弹性和动脉反射波的时间和强度决定。PP和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是更强的冠心病预测因素。Madhavan等在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治疗前脉压≥63mmHg患者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较脉压≤46mmHg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2.6和4.3。但是外周PP仅仅是动脉顺应性的间接估计,它的缺点是较受心搏量、心率等因素的影响。 2、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PWV是指压力波在动脉传播的速度,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记录脉搏波经过一段血管两点的时间和相应体表距离而计算出脉搏波的传播速度。PWV主要反映是所测节段的大动脉的顺应性。Meaume等报道在70~100岁的老年人中,PWV是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Blacher等发现在终末期肾衰病人中,PWV增高是预测所有因为引起死亡及心血管因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WV与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但PWV数值受较多因素影响,例如血压、身高、心率,在个体之间作比较时要注意,如果体表距离测量有误差,可明显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脉搏波分析:脉搏波分析有压力波分析与容积波分析之分。脉博压力波图形主要由心室收缩引起的压力和外周反射波组成。在顺应性好的血管,反射波在舒张期返回,引起舒张压的增高从而增加冠脉灌注压。而顺应性差的血管,反射波在收缩期返回主动脉引起收缩压的增高从而增加左室后负荷。因此这种能够测量小动脉顺应性,敏感反映血管变病的脉搏波分析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使用此种方法需估算心输出量,而此种心输出量的估算方法是建立在正常心功能基础上的,因此在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直接使用此方法误差可能较大。脉搏容积波可以通过一种光电容积描记仪(Photoplethysmorgraphy,PTG)测量,PTG类似外周血氧饱和度计,通过记录穿过指端红外线信号的变化而得到末梢血管的容积改变,从而推算出外周与中心动脉顺应性。PTG法受外周体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故其准确性不及PWV。 4、磁共振显像(MRI)、MRI主要用于主动脉的顺应性的评估。Resnick等通过MRI检测主动脉顺应性发现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高血压患者较正常者主动脉顺应性显著下降。虽然MRI检查是无创的、重复性好,但因其费用的昂贵,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5、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弹性系数(Eρ)、硬度指数(β)和动脉顺应性(AC)反映动脉内径随动脉内压力变化而变化的能力,目前成为临床中无创检查中最准确的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该技术自动采集血管搏动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实时跟踪、描记血管前壁和后壁运动轨迹,利用相位跟踪方法自动计算血管内径变化并以曲线形式加以显示,在输入血压数据后,系统即可自动计算出多项反映动脉弹性变化的指标。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以对动脉血管弹性直接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评价外周动脉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前的受损血管弹性功能。能够较准确评价血管弹性。 综上,弹性系数(Eρ)、硬度指数(β)和动脉顺应性(AC)指标,反映动脉内径随动脉内压力变化而变化的能力。该指标目前主要通过ET技术测量得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将探头接收

201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为( )

201.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为() A.心输出量和大动脉弹性 B.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C.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 D.外周阻力和心率 20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是() A.吸烟 B.感染 C.大气污染 D.气温下降 203.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 B.组织间液液体静压增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204.高渗性脱水患者常有() A.皮肤弹性下降 B.明显脱水 C.周围循环衰竭 D.低血容量休克 E.口渴、尿少 205.心力衰竭概念的最主要的内容是() A.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B.心输出量相对降低 C.心输出量绝对降低 D.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206.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 A.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B.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 D.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的时间 207.脚气病的通常原因是缺乏()A.维生素A B.维生素B 2 C.维生素B 1 D.维生素C 208.患者的出入量除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以外,还应记录在() A.入院评估单 B.护理计划单 C.护理措施实施单 D.三测单 209.转抄医嘱时如为免试药物,护士应用蓝钢笔在医嘱单上该医嘱后标志()A.续用 B.阴性 C.不试 D.免试 E.可不做标志 210.书写交班报告时,首先书写的是() A.危重患者 B.新入院的患者 C.手术患者 D.分娩患者 E.离开病室的患者 211.立即执行的医嘱,在处方开出后多长时间内执行()A.15分钟内 B.5分钟内 C.30分钟内 D.60分钟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