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官方已辟谣

有不少人喜欢看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然而这些健康知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确的,以下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已经被官方辟谣!上半年朋友圈八大健康谣言日前,微信辟谣中心等发布的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谣言,包含“蒸锅水易致癌”、“大蒜鉴定地沟油”、“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各种食物相克”、“自制水果酵素瘦身美容”、“‘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和“转基因有毒”。微信方面表示,用户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但这些“常识”可不都是

那么靠谱。以上谣言已经列入微信辟谣中心。谣言1

蒸锅水易致癌【流言】反复用来蒸馒头等的剩锅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严重。【真相】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硝酸盐含量很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谣言2 大蒜鉴定地沟油【流言】检测是否是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如果蒜变红色,就是用了地沟油。另外冷冻也可方便检出地沟油。【真相】这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没有黄曲霉毒素遇大蒜会变

色的科学依据,另外即使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谣言3 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条标识了牙膏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使用黑色条纹的牙膏就是在吸毒。【真相】牙膏并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是为了帮助牙膏皮裁切、图案印刷、电眼质检校对。谣言4各种食物相克【流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真相】营养界主流意见否定“食物相克”的说法。科学家曾对常见的“食物相克”配伍进行验证,结果无一成立。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谣言5自制酵素瘦身美容【流言】想瘦身美容,自己在家自制水果酵素就能做到。【真相】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把水果吃掉就是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做法。谣言6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流言】现在很多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根本没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和香精调制而成的。【真相】商家及企业,必须诚实地标识配料成分,绝不可没有肉却假称有肉。不过,肉丸有没有肉与是否安全没关系,没有

肉的仿生肉丸多是用大豆蛋白加淀粉混合挤压而成,比较适合需要控制体重、预防三高的人群。谣言7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流言】糖尿病被灭了,准备木瓜子、荔枝核、元肉骨若干,煎服两大碗,中午、晚上各服一碗,连服20副,大多数病人血糖值恢复正常。【真相】关于荔枝核“降糖活性”的研究尚处于动物药理的初步阶段,并不足以证

明它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况且在实验中用的粉碎萃取等操作和家里简单的煮水也有很大差别。糖尿病患者如果轻信偏方并中断正规治疗,可能加剧病情进展。谣言8转基因有毒【流言】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真相】“美国环境医学研究院”的委员会未经美国医学专业

委员会认可,该组织的合法性、权威性存在争议,且除了宣布转基因有毒以外,没有公布过其他任何信息,可信度极低。而流言中提到的其他的转基因危害也很早就被证实是谣言。如何戳破朋友圈里的伪科学“致癌!有毒!!身亡!!!”“转疯了!震惊了!!99%的人都该看!!!”网民对微信朋友圈里的这类文章标题一定不会陌生,动动手指将其转发,却可能在不经意间盲信和传播了伪科学。近日,由微信官方辟谣中心发布的《2015上半年八大谣言》备受关注,“蒸锅水易致癌”“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转基因有毒”等被广泛转发

的“健康帖”都被证实为谣言。微信朋友圈为何成谣言“重灾区”?

如何戳破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制造恐惧是谣言惯用伎

俩总结起来看,谣言往往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死亡焦虑主题。日前,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推出了新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自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的周举报数排名前100位谣言,共600篇公众号文章,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政治、政策相关、社会秩序、呼吁求救,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 2.用数字来夸大断言。谣言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中山大学去年的一项统计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27%)的谣言都有使用“100%”、“第一”等数字,这些数据看似客观,实则无权威出处,只是为了用数据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准确性,以达到夸大和断言的效果。 3.假装权威。许多谣言通常都假借专家身份,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加拿大肿瘤专家等,进而说服读者相信它们。同时,用专业术语精心包装,激素催生技术、抗生素、硫化促进剂等专业术语的使用,使这些谣言看起来头头是道。 4.配图营造“眼见为实”。统计显示,这些谣言平均每篇文章附带3.56张图片,由于受众一般认为“眼见为实”,这些图片往往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5.抓住受众恐惧诉求。“毁容”“有毒”“致癌”“身亡”等相关词会被经常使用,再辅以偷梁换柱的图片支撑,随意捏造的数据,耸

人听闻的说法多引发读者恐慌,人们往往会采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保守心理,不敢轻易忽略或否定这样的消息。

微信朋友圈为何成谣言“重灾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

院长王云亭将朋友圈的养生“伪科学”归为两类,“一类是善意转发的善意文章,不以欺骗为目的,但因为缺乏科学支撑,缺乏对适用人群的定位,而成为‘伪科学’;另一类是存有营销等商业目的的‘伪科学’传播”。“造谣者往往利用公众恐惧死亡、疾病的心理来制造噱头,传播错误健康知识。”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指出,“实际上,造谣传谣者背后往往有着很强的商业利益驱使,不少公众号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率出售广告,甚至直接推销产品。”

相比造谣者“干劲”十足,辟谣者却明显缺少动力。马冠生告

诉记者,由于每天的诊疗任务繁重,还有科研论文需要撰写,大多数医学专家并没有时间进行科普文章的写作。在张志安看来,现在公众虽然关注健康,但是健康知识还比较有限,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谣言的判断,公众的传媒素养还有待提高。由于微信用户众多,各种新的“伪科学”帖层出

不穷,鉴别成本很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即便认定为谣言,常常仅仅是删稿了事,造谣传谣者的违规成本却非常低。“相比政治、时政谣言,健康类谣言的社会危害不是那么直接,法律上很难给予严厉制裁。”张志安说。如何戳破微信朋友圈谣言?中山大学联合微信推出的《“谣言”分析报告》

提出两个办法,一是查看信息是否为老帖,健康谣言往往具有重复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往往在改头换面后被再次传播。另一个方法是查看信息来源和出处,那些证据来源不明、穿插广告、专业性不强、数据不客观的信息,基本可判定为谣言。用户可以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和所发内容进行对比,比如房地产商开始转发医学问题,显然就不如权威认证的医疗账号来得可靠。此外,社会公众对谣言的及时举报,是微信谣言样本数据库建立的基础。据张志安介绍,如今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的谣言举报已有3万次,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达到30万个,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目前微信平台方也在逐步建立谣言数据库,这有助于平台方快速核实、及时处理谣言,从而降低健康谣言在整个平台层面的传播。”张志安介绍,随着微信谣言数据库的不断充实,谣言删选、处理也将会提速。易观智库分析师李欣然建议,政府在对微信的监管方面,应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备案,对微信自媒体的言论以及传播内容进行监督,在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及时处理,从而推动自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谣言的传播。

朋友圈里的热门经典谣言

朋友圈里的热门经典谣言,还不快转给你的父母看 经常使用微信的你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但这些“常识”可不都是那么靠谱。以下是2015年上半年经常流传在朋友圈中的8个热门谣言,现已统统被“正法”,这些谣言虽然已除,但想想你曾经中过招么? 谣言一:蒸锅水易致癌 常见指数:★★★☆ 离谱指数:★★★☆ 【流言】反复用来蒸馒头等的剩锅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严重。现代医学已证明,亚硝酸盐是一种强烈的致癌性物质。 【真相】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硝酸盐含量很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 谣言二:大蒜鉴定地沟油 常见指数:★★★★ 离谱指数:★★★★ 【流言】检测是否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子,蒜子对于黄曲霉素最敏感。如果蒜子变红色,就是用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另外冷冻也可方便的检出地沟油。 【真相】 这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没有黄曲霉毒素遇大蒜会变色的科学依据,另外即使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谣言三: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 常见指数:★★★ 离谱指数:★★★★☆ 【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条标识了牙膏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使用黑色条纹的牙膏就是在吸毒。 【真相】 牙膏并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是为了帮助牙膏皮裁切、图案印刷、电眼质检校对。 谣言四:各种食物相克 常见指数:★★★★★ 离谱指数:★★★★ 【流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报告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报告

谣言:一种未经可靠来源证实的讯息 一般而言,谣言是一种据称是真实但缺少证据的信息,也可能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事物,所提出的一种未经证实的解释或理由。谣言是一种虚构不实的传闻。中文语义中“谣言”更具有贬义性,通常指没有相应事实基础,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快速性 广为传播 迷惑性 未经证实 影响强 主观色彩强

注: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归湖南蚁坊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谣言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文字是传播最广的谣言形式 78 40 12 4 2 1 通过对谣言样本进行归类,可以发现,谣言传播形式占比最高的为文字,其次为视频,复合类型谣言(任意两种谣言形式组合,如文字与图片组合)占比最低。现对文字、视频类谣言传播形式占比较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1、传播载体影响谣言传播占比。一方面,文字简单易获取,同时文字是模糊性描述,相对图片和视频,缺少直观呈现,更容易隐藏真相,这造成了文字谣言传播占比较高。另一方面,视频类谣言能够吸引网民眼球,但占用各大社交网站的资源较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视频类的数量,故视频类谣言次之。 2、谣言特性影响谣言传播占比。谣言具有隐蔽性和伪专业性的特征,在其无相关佐证的情况下需要用文字、视频进行描述来以假乱真,而图片所包含的解释性信息较少,该特性也决定了文字类、视频类谣言占比较高。 3、谣言“成本”影响谣言传播占比。在谣言的制作过程中,文字类谣言制作的“时间成本”“技术成本”低于视频类谣言,同时在谣言的二次传播过程中,网民更倾向于“凝练”谣言,把谣言用口头或文字的方式在其“网络社交圈”进行传播。 4、传播平台影响谣言传播占比。谣言制造者为了提高谣言的传播度,会选择用户群体广泛的社交平台进行传播,人们常用的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其审

朋友圈最常见8种养生谣言

有哪些养生方法属于伪科学? 1、糖尿病人吃五谷杂粮粉有好处 很多人都知道吃谷类食物的好处,所以会选择五谷杂粮粉,认为它方便又有好处,但从理论上讲,淀粉食品颗粒越细,质地越柔软,人体消化速度也越快,吸收也会变快。在短时间内,大量被吸收的葡萄糖涌入血管,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好直接吃全麦熟食,避免食用五谷杂粮粉。 2、维生素可以随意补充 维生素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有些人会夸大维生素的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疾病,他们都把维生素当成灵丹妙药。当身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什么样的疾病,服用维生素都是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 3、保健品可以治病 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可以治疗疾病,即使不生病吃保健品也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但事实上,乱吃保健品导致后果是很多的,并且许多保健品的功效是有待考察的。 4、一天走一万步,可以活到100岁 有些人认为走路越多,就会越健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过度运动会导致慢性关节损伤,也可能对肌肉和骨骼产生不良影响,只有适当的运动才是健康的。 5、喝水越多越好 每个人每天需要补充水的量是不同的,如果喝太多的水,肾脏的排水量会增加,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并容易导致肾功能衰竭,并且成人、儿童、中老年人的饮水量都是不同的,不应相信网上谣传的每天喝八杯水,既排毒又养生。 6、血管“垃圾”不清,会变成血栓 事实上,这种说法并非绝对正确,有些人的血管里没有垃圾和毒素的,而有些人的血管里只不过是有代谢废物,如果想排出这些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喝水,多运动。 7、喝酒脸红说明酒量大 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酶,导致酒精在肝脏中代谢不畅。如果在这个时候喝得太多,会有增加酒精中毒的风险。 8、隔夜茶致癌 许多人都认为隔夜茶中有致癌物,喝了之后会致癌,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但这种茶喝了之后很可能会引起腹泻的情况。 很多人每天都在谈论养生,但应该找到科学可靠的方法进行养生,现在有许多关于养生的谣言,这些谣言如果没有仔细地去分辨,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最后听信于它们,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影响,只有选择科学严谨的养生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造谣和辟谣

造谣和辟谣 造谣 谣言:rumor /'r?m?/ 但“造谣”可不是make a rumor! make只能表达“编造出谣言”,想表达“编造并传播”谣言,地道的说法是start a rumor。 I see Adam's hand in this , It would be just like him to start such a rumor. 我看得出来亚当在背后搞鬼,散布这种谣言很像他的作风。 Who started the rumor that I'm pregnant? 谁造的谣说我怀孕了? He started the rumor to embarrass me. 他造谣就是为了让我难堪。 此外,造谣还可以用:cook up a story来表示。 cook up =虚构,伪造。 "Tell me why you were late getting to school, and don't cook up a story that I won't believe, " Matthew's mother said. “告诉我为什么上学迟到了,别编造,我不会相信的。”马休的妈妈说。辟谣 英文中,用refute the rumor来表示“辟谣”。 Why didn't he refute the rumor? 他为啥不辟谣? She finally came up and refuted the rumors about her family.

她最终还是站出来辟谣了关于她家庭的谣言。 那么,“微博辟谣”,又应该怎么表达呢? 请看一段英文报道: Sina said it has created a separate channel dubbed “Weibo Refutes Rumors”to spread denials of false information. It announced an email address for users to send reports of possible falsehoods. 新浪网表示已创建单独的“微博辟谣”频道,告知用户哪些是虚假信息。新浪还专设了举报邮箱,供用户举报疑似虚假消息。 文中的Weibo Refutes Rumors就是指“微博辟谣”,也可以称为rumor refutal。 谣言散布群体常称为rumor mill(谣言工厂,流言簿)。 rumor可以直接作动词,如: It is rumored that she has committed suicide. 据传闻,她已自杀身亡。 refute [ri?fju:t] v. If you refute an argument, accusation, or theory, you prove that it is wrong or untrue. It was the kind of rumour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refute. 这是那种让人根本没法批驳的谣言。

谣言的传播过程及其反映

摘要:谣言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历经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及反馈的循环过程。谣言可分为牢骚型谣言、攻击型谣言、宣传型谣言、误解型谣言与牟利型谣言等。泛化的弱势心态、科学知识的欠缺、商业利益的驱动等都是谣言滋生的动因。谣言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并常常产生着严重的负面效应。政府需要依据职责增强职责执行力,展现公信力才能做到真正整治负面谣言的传播。 关键词:谣言;传播过程;公信力 谣言是指非正式(非官方)的、未经认可的话语,是某个传播系统中历经若干发展阶段而未加证实之信息的最终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历经传播者、讯息、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及反馈的循环过程。 1 谣言的成因 造谣者是谣言的始作俑者,造谣者会根据自身的各种目的而传播谣言,使至多数谣言都产生恶劣的影响。造谣者对于谣言而言产生的绝对的作用。造谣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所在群体、社会环境、来自媒介的压力和约束及来自讯息的压力和约束等方面影响了造谣者的谣言传播动机。 2 谣言的类型 以造谣者的动机来划分谣言的类型,是探寻谣言起源的最佳方式,也是划分谣言类型的最佳标准。谣言可分为牢骚型谣言、攻击型谣言、宣传型谣言、误解型谣言与牟利型谣言等。当人们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埋怨之感,表现出来的埋怨就是牢骚,这种牢骚如果是直接针对埋怨对象,就是斥责,诉苦;但若不直接面对埋怨对象,就很容易转化为谣言。 牢骚型谣言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此类型的造谣者多数没有明显的造谣目的。攻击型谣言则与之不同。攻击型谣言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已经确定的攻击对象。并且攻击型谣言在造谣之前都已经对攻击对象与其所在环境有着深刻的了解。以了解攻击对象的构成、需要及行为等,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某种谣言,以此来达到伤害攻击对象的目的。 与攻击型谣言的消极攻击目的相比,宣传谣言更容易迷惑人,造谣者也更理直气壮。宣传型谣言是造谣者为了实现某种积极的政治性、社会性目标而编造的谣言。宣传型谣言具有企图影响谣言受众的目的,因此,这种谣言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 有时造谣者没有自己的主观造谣意图,只是根据社会上或自然上出现的某种偶然现象而进行了缺乏自身判断力的错误认识,形成误解型谣言。牟利型谣言是造谣者为了谋求个人的出名或经济利益,自行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假象并广为散播。 3 谣言的传播方式 谣言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但大众传播的效果比口头传播更为明显。大众传播会达到更广泛,更深刻的效果。由此谣言的传播会借助大众媒介。 谣言传播者会根据谣言受众接收后的行为来检验谣言传播效果,据此调整和规划目前和未来的谣言传播行为。谣言的产生诸多事基于对重要事件的关注和相关信息的模糊。如果在谣言传播过程中能澄清相关信息,将事件的细节和真相公之于众,则谣言会被直接消除。如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政府部门对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布会直接消除相关事件的谣言。如谣言传播过程中选中的大众媒介破除谣言或禁止谣言的传播继续,则谣言也会被消除。 4 谣言传播的反映 当今社会诸多谣言的传播过程反映了在人们的生活结构中充斥着不安全感与不确定感,无法忍受的恐惧、焦虑、无望和无力等负面的情绪都充斥在人们的心理。这些负面情绪导致了人们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加深,这些负面情绪从个人传播到群体后,导致人们缺乏自我

论“谣言”和“辟谣”的价值

论“谣言”与“辟谣”的价值 这是帮好友写的一篇马哲论文,从论文要求看我总觉得貌似有些问题,于是便写下了这篇也很有问题的论文。 说到底,“谣言”与“辟谣”都是为了阶级利益服务的。其价值有两种表现,一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一是为推翻这一阶级。 “谣言”大都是以一个人或一些人为中心,以己利为目标,向外传播有利于本方言论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以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为例。 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第二天,大伙儿看到陈胜,都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在这里,“陈胜王”便是“谣言”,并且,“谣言”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它使士兵们深信陈胜是通神灵的人,是神派来领导他们推翻秦朝暴政的人。对于陈胜吴广这些农民来说,这“谣言”显然是为农民阶级利益服务的。 另外,“谣言”一般都具有首创精神。或积极或消极,都是向原有的事物发出的挑战。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改革,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完善,是极其值得推崇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譬如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对于“谣言”的反抗性,“辟谣”则多为统治阶级做的事,目的以维护统治居多。 “辟谣”是比“谣言”更需要深入社会内部观察而得出的言论。它需要根据字字见血的“谣言”,逐一找到突破点,各个击破,非得民心而不立。 现实中时常出现“某某教授预测某某时刻某某地会发生地震”,每到这个时候,政府或国家地震局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辟谣,告诫广大人民以官方信息为准,不要轻信个人言论。 在这里,“谣言”可能是传播者的恶作剧,也可能是破坏国内和平环境的不法分子,“辟谣”就是为了稳定大众情绪,实现社会安定。可以看出“谣言”和“辟谣”都具有双重性,他们都可以为本阶级利益服务,也都可以去试着推翻一个阶级。 从现实来看,人们一旦开始传播某个“谣言”,某种程度上已经主观相信了这个“谣言”,因为“谣言”最实在地反映了人们的立场。试图让大众不传谣不信谣,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谣言”便会存在一天。“谣言”和“辟谣”,在人类的主观意识形态的战场上,将永远地争斗下去。

微信朋友圈谣言的冷思考

微信朋友圈谣言的冷思考 微信似乎正在重构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捧着手机、盯着微信、表情或呆或乐或萌成为了很多人最常见的状态,人们深深爱上了微信!远隔万里的人,只要想念,便可以时刻嘘寒问暖相伴左右;多年无联系的老相识,只要仔细,就可以突然冷不丁的在某个朋友圈点赞党中被发现;原本各种不对称的信息,只要你想,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从朋友的朋友中获知;各种优雅美丽的图片、唯美动人的语句、幽默风趣的小文、严谨专业的著作、时尚灵动的广告,在微信里全部应有尽有,人们确实感受到了便捷和实惠! 同时,微信的某些方面也让大家头疼不已。作为一种社交公具,微信号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或多或少与他人有着关联。按照著名的人际交往理论,只要通过6个人,你就能找到任何一个你想找的人,那么,通过6个人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什么?在朋友圈密密麻麻的关系网里,有人曾调侃,如果说微博的“三宝”是“转发、滴蜡和祈祷”,那么微信朋友圈的“三宝”非“谣言、代购和鸡汤”莫属。 除开各种千变万化真假难辨的商业代购、广告宣传,微信朋友圈不时发生的传谣事件就是最令人厌烦的事情,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利用微信朋友圈制造大量的谣言以及低俗无趣、蛊惑人心的言论、图片、视频进行传播,使微信不可避免地成为谣言传播的第一网络阵地。 一、万达集团因谣言提讼

近期,因为某微信公众号冒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名义发布不实信息,万达集团向北京市法医提起诉讼,索赔1000万元。据报道,被诉账号主推企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商业最新资讯、营销策略等文章,其发布的内容头条基本被王健林、马云、王石及董明珠等商界大佬的文章“承包”,阅读量都较大。乍一看这些文章确实很吸引眼球,可是冷静下来想想,这些商界大佬,真的就如此缺这些“被承包的头条”吗?实际情况可能都经不起较真。 谣言止于诉讼,本次提讼不仅仅是打击了这次谣言的发布者,也为广大在微信上发布信息的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提醒微信朋友圈看客们注意甄别消息。按照万达集团负责人的说法:提起诉讼不仅是为了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以正视听;同时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警示那些没有底线的网络媒体,净化网络风气。 上述谣言因为有了大佬的重视才得以明示天下,而更多的谣言在朋友圈泛滥成灾,无力识别的大家即使再漠视,也偶有中招相信的时候。朋友圈谣言亟待净化,亟待微信平台管制,亟待发布者自律,亟待国家法律的管制与规范。 二、三个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的谣言 谣言是指捏造、虚构、没有事实根据的谎言。微信朋友圈成为谣言重灾区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社科院等相关研究单位曾发布2015《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在600多篇被举报的“谣言”文章中,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分别占四成之多,疾病相关、健康养生、防骗、金钱、亲子等话题紧随其后。以下仅列举三个被传播的最为广泛的谣言,希望大家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可以产生免疫力。 (一)电话错输密码锁定骗子银行卡

谣言的再定义_从一则网络谣言谈起(精)

第5卷第4期2010年4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Vol.5No.4 Apr. 2010 谣言的再定义 ——从一则网络谣言谈起 游 [摘 雅(漳州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福建漳州,363000) 要]在传统的谣言观里,谣言是故意捏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假的信息。这样的定义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必要从谣言的概念入手,重新探讨谣言的本质属性,分析谣言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机制,从而形成新的谣言观。 [关键词]未经证实;大众传播;心理平衡;辟谣[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游雅(1981-),女,助教,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 2008年注定是一个要被载入中国史册的年份。从年初的雪灾,到3月份的西藏暴力事件、5月份的汶川地震、8月份的北京奥运会……这一系列事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世人瞩 目,而它们却选择共同来书写2008年的不平凡。

在国人眼中,“8”是一个特别的符号。2008年,互联网上一个关于“8”的谣言悄然流行: 1.25雪灾1+2+5=8,3.14西藏事件3+1+4=8, 5.12地震5+1+2=8,奥运会的日期是08.08.08。 为何在科学高度昌明的今天,这样的网络谣言仍然极具市场? 真假,也无法把它从其他消息中辨别出来。因此,谣言概念所做的价值判断,并不能作为一种科学认识的方法。 另外,必须承认: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谣言是一 种自发性的、扩张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在传播过程中,往往经过多个个体的连续复述。当人们接收到某些信息时,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偏差,也可能是记忆的出入,容易造成对信息的歪曲认识和理解,然后再将歪曲认识的信息传递出去,这样信息会越传越走样。因此“走样”的结果不一定全部出于“故意”。从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看来,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三个特点:削平,即在信息的传播中,人们由于记忆的限制,经常只能记住信息的部分内容;磨尖,即信息在传播中传播者往往只留意自己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当他再传播这些信息时,常常也只强调其印象深刻或感兴趣的部分,其余部分往往被忽略;同化,即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接受谣言的人往往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事物的认识来理解谣言的内容,将符合自己认识的内容保留,将不符合自己认识的内容删除,而且经常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地发挥。如此,谣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即使不是出于“故意捏造”,谣言仍然存在着失真的较大可能性。 第二,谣言能否进入大众传播? 关于谣言的传播渠道,大部分学者把它归为私下的、人际的传播。如张华葆认为:谣言是指对社会上已经发生或假想的一件事,经口耳相传,而又缺乏证据的解释或理论;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提到:谣言是一个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谣言盘点

16 / 2017.12 谣言1 紧急通知:大量要求转发才能观看的视频含有木马病毒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紧急通知:现在各群出现大量被裁断的视频,要求转发后才能看下半部分。经过测试发现这些转发的视频中有许多含有木马病毒…… 真相:这个信息是借“紧急通知”名义、传播各种夸大渲染网络安全风险的不实内容的变种之一。实际上这种“看一半看不了、要求转发后才能继续看”的视频都是网页链接,而这些网页链接的本质就是诱导分享页面,它们大多通过各种视频内容先诱惑大家点击,然后用裁断视频强制用户分享的方式来 推广页面上的垃圾广告或导流以牟利。 谣言2 抵制圣诞节,因为这是纪念杀害中国人的日子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许多的中国人只知道过洋鬼子的 “圣诞节”、守“狂欢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 “狂欢夜” 的由来——1898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打到辽宁省丹东市!这天晚上是它们所谓的狂欢夜!……为了打击中国人民的意志,让 “丹东事件” 永远作为中国人民的耻辱,耶稣的徒子徒孙们把这血腥的夜晚称为 “狂欢夜” 以示永久纪念。 真相:“文件通知要求抵制圣诞节”为子虚乌有的杜撰。圣诞节由来已久,属于正常的民俗节日,抵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文中许多细节与实际情况也有出入。 谣言3 可以分析左右脑实际年龄的测试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款名为“这个男人的眼睛在一条直线上吗?”的测试刷屏了。测试中,只要通过扫描测试结果图中的二维码并回答 几个设定的问题后,便会生成一张显示有左右脑两个年龄测试结果的图片,图片的下方还配有相关的文字解释。 真相:专家表示,有关左右脑年龄的测试没有科学依据。此类链接实为恶意营销推广目的。谣言4 注意!医保新政策来了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2月1号开始看病一定要带医保卡……政府给医院的政策是每个人挂号看病不管你开不开药都要收26块钱给医院,这个费用叫作药事服务费……家里有退休亲人的朋友们:将你的退休证、身份证、医保卡带上到街道去登记、填二张表每月有70元的补贴返到医保卡里、从2018年1月就开始有了……真相:经核实,“看病不带医保卡要交药事服务费26元”、“填两张表每月医保可以补贴70元”的消息纯属子虚乌有。对此,相关地市医院及人社局均表示没有收到此类相关文件,也没有此政策。如有最新政策或业务调整,会第一时间通过报纸、电台、微信、门户网站等正规渠道进行公开发布。谣言5 雾化是滥用抗生素,比输液更伤身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国家禁止医院输液,却出现了雾化,雾化比输液更有害,被称为是医院的杀手锏…… 真相:雾化是滥用抗生素,比输液更伤身这种说法并不正确。雾化治疗是一种给药方式,并不是一种抗生素或某一类药。 谣言6 农户不计后果在黄瓜里添加激素肥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视频中一男子称,农户不计后果在黄瓜里添加激素,小罐里装的是激素肥,还呼吁官方要发挥处理作用。 网络预警 ybersecurity Awareness C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谣言盘点

关于谣言的句子

关于谣言的句子 1、与其轰轰烈烈后曲终人散空愁暮,不如简简单单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 2、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作者:方志敏 3、这些话都是无的放矢的谣言,你又何必在意呢? 4、人越年轻的时候,分手的理由越多。有时只是因为一句气话,一个谣言,一个疏忽,一点傲气,一点少不更事,或者,只是因为你复杂的小脑袋想得太多。 5、他们常常三人成虎乱制造谣言,不要相信他。 6、平民百姓很少根据事实,却往往根据谣言来判定事物的价值。作者:西塞罗 7、制造这种谣言的人显然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目的就是希望你们领导部门闹矛盾。 8、许多网路传言常传得甚嚣尘上,但事后都证实只是谣言。 9、他也间接提到了坊间各种关于他私生活的流言蜚语;尽管已婚,关于他的性取向的谣言成为有关议会八卦的主题已有多年了。 10、一路行走一路怀疑,一路怀疑一路行走,这就是我们的宿命。想起了我们遥远的先人,他们就是这样从森林和沼泽中走出来的,队伍中经常因风暴的去来、猛兽的出没、歧路的选择而议论纷纷,他

们的领路人也会因谣言和非难而无辜牺牲,但他们终于走出来了,走到了文明的开阔地。作者:余秋雨 11、风风雨雨: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12、我除了放不下你,其他都挺好的。 13、他太熟悉农村和农民了,偏僻愚昧是生长迷信和谣言的沃土,现在被谣言感染的人们亲托亲邻传邻,正在麻河大地上的青山绿水间奔走相告,长翅膀的谣言一夜之间就会翻越山山岭岭,传遍麻柳河大地上只要有人的每一个角落。 14、我相信,我爱的人们,他们也在默默地爱着我。 15、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16、谣言止于智者,人云亦云,实在不可取。 17、回忆是一种内心的谣言。出处:杜马岛 18、有这话我真不想说,你在网上骂我好几年了累不累啊?我吃多少药也解不了你的毒。网络不是用来宣泄和谣言的地方。我学多少语言才能与你沟通? 19、手,放开了才明白拥有时的珍贵;泪,落下了才知道心真的会很痛;心,碎了才了解爱情带来的苦涩;爱,走了才清楚被爱抛弃的痛楚。 20、有人在股市不断散播谣言,好不容易重建的投资人信心,又再次土崩瓦解了。

网络谣言传播与管理

1 2012年5月31日 日 期: 徐明阳 指导教师: 2011年 入学时间: 人文学院 学 院: 公共关系学 专 业: 11公关S1 班 级: 唐 佳 姓 名: 20113450051 学 号: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管理 题 目: 危机公关课程期末论文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管理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微博的时代,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但这也使得谣言的传播渠道范围更加宽广。本文针对2012年1月至5月的几个网络谣言,运用传播学和危机传播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些网络谣言在网络媒介环境中的成因、类型和传播模式,并对此提出如何对网络谣言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谣言;网络谣言;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谣言管理 2

目录 一、引言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方法 (4) 1.文献研究法 (4) 2.案例分析法 (4) 二、危机理论概述 (5) (一)危机概述 (5) 1.危机 (5) 2.谣言(危机与谣言的关系、谣言的概念、类型、特点、传播模式)5 3.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概念、特点、传播模式) (6) (二)危机传播管理(谣言管理) (7) 1.媒介管理 (7) 2.沟通管理 (7) 三、网络谣言传播与管理的相关案例分析 (8) (一)2012年上半年网络谣言事件 (8) (二)从网络谣言事件看网络谣言的传播与管理 (9) 1.网络谣言的形成 (9) 2.网络谣言的特征 (10) 3.网络谣言传播的失真机制 (10) (三)网络谣言的管理 (11) 1.现阶段针对网络谣言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11) 2.网络谣言的管理措施 (12) 四、总结 (13) 3

《网络谣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别再吃了,有毒”“注意安全,地铁站被淹”“多一人转发,多一份希望”“扩散!扩散!捡到一张准考证,别耽误孩子高考”……近年来,这类看似是为人着想的“善意提醒”,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里频繁出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有许多貌似关心体贴的“提醒”,实则是一种推销手段,其中也不乏谣言。这些谣言,除了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还主要涉及人身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高度“贴近性”。 这些谣言看似“无伤大雅”,但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很多谣言与食品安全有关,出现过“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假鸡蛋”等。谣言反复出现,会给被中伤的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据报道,今年年初,“塑料紫菜”谣言就导致多地超市下架紫菜产品,不少经销商退货。当然,比眼前显性危害更严重的后果在于,此类谣言看似温情体贴,实则误导公众。每一次的欺骗,都将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解公众的善意和爱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24日)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敬宏分析,“朋友圈”里分享信息的基本都是亲朋好友或同事。在这里转发谣言一般会被认为是出于关心,收到信息的人们往往会收起心中的防线。在这样虚拟的“熟人社会”,谣言就会从这个“朋友圈”跳到另一个“朋友圈”,形成

裂变式传播。各种以提醒、体贴形式传播的谣言还抓住长辈“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使其自愿转发。传播者出于好心随手转发,往往源于制造者的精心包装。记者发现:有的谣言以“善意提醒”为名,利用公众善心,让人放松警惕;不少打着“科学实验揭秘”“有图有真相”“权威人士透露”等幌子;还有的标题十分惊悚,比如“有毒”“致癌”“致死”等,吸引更多人注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表示,有人纯粹为了追求好玩刺激,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荣誉”,甚至想以此成为“网红”,提高自身知名度。有的是利益驱动,个人或机构为了博取眼球,用流量赚广告费。江苏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周千里认为,有的属于炮制谣言以打击竞争对手。商家借扩散谣言向竞争对手泼脏水,以此破坏对手在受众群体中的口碑,意图牟取不当市场利益。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7月24日)材料三: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逐渐加大了对谣言的治理力度,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网络违法行为。周千里认为,主管部门要把好关,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对网络谣言做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通报责任单位开展核查工作。同时,强化打击力度,依法对故意造摇或传谣者给予处罚,增加造摇者的违法成本,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张晋升认为,貌似关心的谣言广受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比如公众在健康养生方面存在较大知识缺口。卫生健康

谣言的形成及传播

前沿报告【谣言出没,请注意】 青年记者·2011年5月上 谣言的形成及传播 ● 唐 晨 灾 难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产生一些 社会心理学效应,使得人们在应对灾难的同时,又陷入种种困扰。而谣言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效应的重要体现。日本震后不久,在一些谣言的蛊惑下,人们开始疯狂地抢购食盐和碘片。超市、商场、药店都出现了相关商品药品的脱销。笔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我国,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此类恐慌性的购买行为。 那么,这其中蕴涵了哪些心理学原理?谣言从产生到终结,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谣言的内涵: 事件的受关注度和信息的模糊性 早在上世纪4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就对谣言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界定。谣言的基本原理就是相应的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乘以事件相关信息的模糊性。转化为公式,即:谣言=事件重要性×信息模糊性。① 根据一般的数学法则,我们可以推知:在事件重要性或者信息模糊性任一项为零的情况下,它们的乘积为零,谣言不会产生。如果事件不重要,那么不管信息清晰与模糊,人们都不会重视,谣言即便产生也不会广泛传播。但是如果发生了重要事件(一般指自然灾害、战争等社会热点事件) ,并且在大众对事件的具体信息了解程度不够的情况下,谣言就非常容易产生,并且迅速传播,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掺杂自己的偏好、感情、主观判断等因素,再加上一些曲解、遗忘或错误记忆,在谣言“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过程中,极易被进一步扭曲。 由于谣言是建立在模糊的信息基础上的,所以谣言的开端往往是虚假、错误的。并且,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会被不同的传播者予以一定程度的认知加工和信息重组,从而导致谣言越传越离谱,甚至完全颠倒是非。② 所以,谣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谣言的基础是对相关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对模糊信息的片面认知而产生的虚假信息,人们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对片面认知的加工重组,使得谣言的内容更加失实。 谣言的产生: 无意还是有意? 那么,人们制造谣言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其实,谣言制造者并不都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能成为谣言的制造者。谣言可分为两类:无意谣言和有意谣言。 在了解谣言的产生机制之前,必须明确模糊信息对人意味着什么。由于相关信息的模糊性,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的过程中不停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有限的、不明确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这种信息加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基于概率媒体在遇到一些可能性消息时,应从自身做起,消除对可能性问题的“宁信心理”。在向公众播报这种消息时,务必强调这仅仅是一种可能,以消除公众的“宁信心理”。 部、天津市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后来的解释,说是“案子未破,不希望扰乱民心”。随后五年内我国12个城市出现同类的流言。尽管后来各地的媒体大都介入了,但从辟谣的结果来看,媒体在提出证据方面不完备,和流言相比,特别是在否认事实发生的可能性上缺乏力量,于是流言继续蔓延。对于尚未听到流言的人来说,这是提醒他们有这种说法,而对已经知道的人来说,媒介提到本身就证实了流言的影响力。所有的辟谣运动都是两种交流:一是使那些未听 到流言的人知道了流言;二是试图影响那些已经听到流言的人。 大众媒体只要和“流言”联系起来,不论是辟谣,还是引用一种说法,都可能刺激流言的传播。关键在于公众对传媒的信任程度。而以前传媒沉默给公众留下的印象,较难在短期内消除。公众信任传媒,流言可能止于传媒;公众对传媒不信任或传媒辟谣本身可疑,那传媒可能成为流言更大范围传播的起点。 这次“谣盐”事件发生的环境不同了,网络传播和微博相当普及,它们基 本起到了正面制止流言传播的作用,除了超过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外,新媒体信息平台的信息多元化本身,更容易使公众产生信任感;当然,这次传统媒体基本没有炒作“谣盐”,努力在有限的时效内辟谣,给公众留下较好的印象,为以后传媒在危机事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刊学术顾问)

谣言传播模型

谣言传播的模型 摘要:谣言是传播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伴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媒介的发展,提供了谣言传播的温床,谣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因此,如何分析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控制谣言的传播,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基于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以微分方程的方法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马氏链模型及MATLAB编程,最终刻画出谣言的传播过程、比较出网络时代和传统媒介占主导的时代谣言的传播的异同。 针对需建立模型来刻画谣言传播的过程这一问题,谣言传播类似于传染病传播的过程,但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别。基于谣言传播错综复杂的过程,采取了分步式建立模型,共建立了4个模型,分别是SI模型、SIS模型、两种SIR模型。通过对一些粗糙的假设做出准确的修改,最终确定了模型四能较为合理的刻画出谣言的传播过程,给出了免疫者、传播者人数比例随传染率a 变化趋势图(见模型求解5.1.4)。 针对需确定一个具体的事例来比较网络时代和传统媒介占主导的时代谣言的传播的异同点。经查阅资料,选取了2006年河北“玉田谣言”事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谣言在传统媒介和网络时代传播时的传染率和移出率作出对比,运用所建立的模型,通过MATLAB绘出传播者、免疫者人数比例图,得到传统时代和网络时代谣言传播的异同点(见下表二) 两种传播方式不利于谣言流传的控制,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提高受众的认知度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从事件的模糊性这个维度上减小谣言在人际中流传的几率;另外,政府和媒体应该重视人际传播的力量,重视培养对谣言传播的关注,及时澄清事实,以良好的公信力引导人际传播,同时建立谣言预警机制,及早公布信息,缩短谣言在人际中散播的时间。 关键词:谣言传播传染病模型微分方程玉田谣言异同点 一、问题重述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官方已辟谣 有不少人喜欢看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然而这些健康知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确的,以下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已经被官方辟谣!上半年朋友圈八大健康谣言日前,微信辟谣中心等发布的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谣言,包含“蒸锅水易致癌”、“大蒜鉴定地沟油”、“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各种食物相克”、“自制水果酵素瘦身美容”、“‘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和“转基因有毒”。微信方面表示,用户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但这些“常识”可不都是 那么靠谱。以上谣言已经列入微信辟谣中心。谣言1 蒸锅水易致癌【流言】反复用来蒸馒头等的剩锅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严重。【真相】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硝酸盐含量很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谣言2 大蒜鉴定地沟油【流言】检测是否是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如果蒜变红色,就是用了地沟油。另外冷冻也可方便检出地沟油。【真相】这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没有黄曲霉毒素遇大蒜会变

色的科学依据,另外即使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谣言3 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条标识了牙膏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使用黑色条纹的牙膏就是在吸毒。【真相】牙膏并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是为了帮助牙膏皮裁切、图案印刷、电眼质检校对。谣言4各种食物相克【流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真相】营养界主流意见否定“食物相克”的说法。科学家曾对常见的“食物相克”配伍进行验证,结果无一成立。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谣言5自制酵素瘦身美容【流言】想瘦身美容,自己在家自制水果酵素就能做到。【真相】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把水果吃掉就是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做法。谣言6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流言】现在很多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根本没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和香精调制而成的。【真相】商家及企业,必须诚实地标识配料成分,绝不可没有肉却假称有肉。不过,肉丸有没有肉与是否安全没关系,没有

微博辟谣_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治理的新模式_以日本_3_11_地震事件为例

2011年第4期(总第80期) 2011 年第四 期 摘要:本文认为,微博这一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谣言治理者的角色。通过分析新浪微博辟谣中心的治理机制,总结了微博辟谣的模式。微博辟谣与传统辟谣方式相比,拥有时效性快,直接性好,互动迅速;树状传播结构,渗透性好;个性化交流,草根式对话,语言亲切、平等的优点。由于微博辟谣的制度化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希望网络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到其中,完善机制,在网络谣言的治理中发挥作用,从而加强政府的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微博网络谣言治理突发公共事件 当今,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这是一个经济快发展,社会进步的承上启下阶段,也是社会矛盾多发,公共突发事件频出的阶段。谣言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又为谣言的传播添上了翅膀,增大了治理难度。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传播的即时性、使用的便捷性、覆盖人群的广泛性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重要形成平台,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社会舆情应对能力评估分析报告》,55%的舆情事件首先由新媒体发布,其中,网络新闻占30%,论坛占15%,微博占5%,手机占5%,微博正成为企业和个人信息发布的有效渠道。 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的发布更加便捷,但也使谣言的流通更加迅速,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以堵截为主,效果不佳。笔者认为,新媒体虽然可以成为谣言的通道,也能成为辟谣的平台。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体构建辟谣平台,以疏通为主,可以有效地治理谣言。 一、微博辟谣模式及案例分析微博辟谣,并不是新鲜事物,很多机构,甚至政府机构,都利用微博发布信息,澄清不实消息,但把微博辟谣纳入机制,成为常态,还不多见。在此次日本“3·11”地震中,新浪微博的辟谣平台曝光了不少与地震相关的谣言,为微博辟谣的机制化探索了道路。该机构在2010年11月推出了“新浪微 博不实信息曝光专区”,与此配合,他们还推出全新官方微博“微博辟谣”账号,发布辟谣信息,笔者认为这一模式对于完善现有的网络谣言传播治理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模式解读通过解读这一“不实信息曝光专区”,笔者整理出了微博辟谣的两条路径: 微博辟谣路径图1 微博辟谣路径图2 (辟谣路径图1、2分别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辟谣方式。)在路径图1中,谣言信息通过转发等机制到达用户手中,用户如果认为这条信息有问题,或者无法确认信息的真假,那么用户可以通过微博、邮件等方式进行举报,把此类信息发送到辟谣中心,然后经过辟谣中心的分析,确认此类信息的性质,是虚假或是未获得官方证实,然后把判定结果发布到辟谣平台,用户通过辟谣平台发来,判断是否信任该消息。 路径2与路径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是辟谣中心直接发现了可疑消息,经过辟谣中心的分析,把结果公布到辟谣平台,最后再由用户自己判定。 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一般都是采取删帖、封号等简单除暴的形式,虽然可以围堵一时的谣言,但也容易激起网民的逆反心理,激化矛盾;面对谣言的病毒式传播,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治理网络谣言,堵不如疏,通过有效的疏导,提供一个虚假信息曝光平台的方式,让网民自己判断信息的真伪,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这也是微博辟谣与传统的辟谣方式的最大不同。 (二)案例分析 下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整个辟谣中心的分析机制,可以看到辟谣小组是怎样对谣言进行解析,从而找出其破绽,对其进行证伪。 在微博上比较常见的谣言有以下内容: 微博辟谣: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 治理的新模式 —以日本“3·11”地震事件为例 周诗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 本 期推荐 9

谣言传播的心理分析 越简单越让人迷惑

谣言传播的心理分析越简单越让人迷惑 魔鬼心理实验室主持人:张结海实验心理学家,在国际、国内权威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多个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曲玉萍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讲师,法国政府青年社会学精英学者,CNRS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 “你怎么能穿希尔费格的T恤呢?你不知道吗?他是种族歧视者,他歧视我们中国人。”有一天曲玉萍很愤怒地对张结海说。 “你等一等,我没有穿什么希尔费格的T恤,希尔费格是谁呀?”张结海一头雾水。 “希尔费格你都不知道?名牌,你身上穿的这个就是希尔费格的。”曲玉萍对名牌一向比较清楚。 “是吗?”这件T恤是张结海一个朋友去美国回来送他的礼物,张结海谢他的时候由于朋友很熟直率地告诉他,T恤打折只要十几美元,所以张结海从来没想到这是一件名牌货。 “你说说,希尔费格怎么歧视我们中国人了?”张结海问道。 “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他说‘早知道黑人、墨西哥人、亚洲人这么喜欢我的衣服,我就不该设计得这么好,我希望他们不要买,我的衣服是专门为上层的白人设计的’。” “我看不太会。”张结海半信半疑,因为根据他的经验,作为知名设计师,即使有些人内心深处有不可告人的想法,他们通常也不敢

如此赤裸裸地说出来。果然,张结海上网查了一下,这是一个“著名”的恶意中伤的谣言。 焦虑和恐惧情绪是传播谣言的动因 对美国人来说,可能很少有事件像9·11那样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因此那个时候各种谣言充斥着美国社会,比如每5瓶可乐中就有1瓶被恐怖分子注入了炭疽病毒;9·11那天没有一个犹太人到世贸大厦上班,因为他们事先就得到了恐怖袭击的消息(实际上遇难者中15%是犹太人)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一言以蔽之曰恐惧。一个群体的共同焦虑越多,就越有可能通过谣言来进行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人传播谣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试图解码那些令人恐惧和不确定的情景。甚至有时候有人明知谣言错误得离谱还会传播,因为通过信息交换能够舒缓内心的不安。 谣言通常是有关负面事件的,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自古以来,人类总是更看重负面事件意义,原因非常简单,作为人类来说知道如何避免一只老虎要比知道哪里有一片美丽的花海重要得多。 日本核危机引起的“盐风波”再一次证明了这一规律,这就提醒我们大家,当有引起大众恐慌、焦虑情绪事件发生时,谣言也就容易四起。 有的人明知是谣言,只要符合自己已有的偏见还会传播 举一个编成故事的谣言:你知道上海的市花是什么花吗?白玉兰。知道上海人为什么把白玉兰选为上海的市花的吗?我知道,因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