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怎样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怎样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怎样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怎样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如何走进新课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上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标志。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减负增效的课堂,即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激发学生思考,以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思考。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但是课改多年,教法多多,孰优孰劣,莫衷一是。那么,怎样的教学行动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教学?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些认识误区:要应对历史高考,只要下大功夫即可;学生上课认真听和记笔记,课后下功夫去练习就行。根据相关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理念上,课程观取代了教材观,注重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价值及总体认识,体现了新的课程资源观,而不是单一地局限于教材;内容上,呈现出诸如材料广泛、多样、新颖,社会生活史、地方史比例加重,更加关注热点问题,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引入等特点;

【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课堂答案

【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课堂答案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若轻,将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根据其中一条线索,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历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当然,拓宽是适当的,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

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 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然后对学生进行 __观点的辅导,即: __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赵尔巽的观点主要错在否定了 __的历史作用。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那么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历史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历史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去总结、去顿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意场,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和提高。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拿一个子目给学生,叫学生自己去学,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要让学生能自己学,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学,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要求,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达到目的。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自从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以来,我认真聆听了一些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使我深感触动,因而亲自实践到高效课堂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思考,我深深体会到:1、兴趣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理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用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就是高效的。2、主动是历史高效课堂的保证在历史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学案,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另外,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历史课堂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3、人文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内涵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学承载了历史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承载了个人及民族精神的塑造。学生在历史课堂这方天地中不仅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高效历史课堂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目前的课堂,由于教师的功利性及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使得课堂效率比较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将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密切师生关系、协调学生关系、统筹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探索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真正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高效课堂途径史料教学教学方式 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历史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历史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纵观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虽然新课改实行了那么多年,但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评价制度未彻底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见等众多因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从而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从目前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当陈旧。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微课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浅议利用微课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武汉市四十三中学刘敏 摘要:微课正以其特有的优势——短小精悍、便于下载、可无限次无时间空间限制观看、简单有吸引力,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因为其形式为自主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复习已淡忘的知识点,或者补习未掌握牢固的知识点等方面起着强大作用。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就高中历史课堂而言,要在既定课时内完成高考目标要求——提高学生分数,又符合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的课改精神,这样的高效课堂模式非常需要微课的参与。从历史学科的内容、学科素养和当今历史高考的趋势来看,用微课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微课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翻转课堂是 当前,微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与传统知识获取方式相比,微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流媒体形式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时代特点,易于被广泛接受;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短小精悍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可无限次、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下载、观看适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只要有学习的动力,微课都可以帮助学生补基础、获新知,巩固所学,搭建知识的平台,使学生产生“我们再也不怕学习了!”的感受。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正在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我们,完全可以搭上微课的便车,构建全新的高效历史课堂。 一、微课的定义及与高效课堂的联系 微课程(Minicourse)的概念是1960年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的,是指针对某个主题设计与实施的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是相对于当时美国出现的主题内涵丰富的大规模长期性的“Maxi”(大型)学科课程而言。其特点在于用时短,只有一到两个课时;内容相对独立、单一,多是根据教师和学生兴趣开发的,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而非广度。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提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观点,即将教授们准备的几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内容压缩在60秒内,最长不超过3分钟,用麦克风和摄像头录制成视频节目,并配合学生作业或讨论,构成一个教学包,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实际上就是“微课”。 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的定义有很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胡铁生的微课定义 3.0版: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2.焦建利教授: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出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第13-14页《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面向全国高校的“微课”在线讲座视频) 3.百度百科:“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

提高课堂掌控力,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提高课堂掌控力,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掌控,不等同于传统的“硬性”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管理,而是指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等方面实施调控。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掌控教学目标的达成方向 要做到课堂上对教学目标方向实施正确掌控,就需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让科学、规范、精确、合理的目标指引教学的方向。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情分析,贴近学情,这是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生认知与能力的起点、心理认知特点,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才能确定其在历史课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在这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就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与发展状况,才能便于在课堂上掌控实施方向。 在学习《科举制度》一课时,我根据学情:“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前代中用人与兴邦的关系(学生学过:姜尚让周强而商灭;管仲成就齐桓公首霸;商鞅让秦兵强国富)有一定的感悟”为基础,设置了更高层次的情感目标:“让

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用人制度的进步,不仅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让学生感悟――社会需要创新。”这样的目标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设定的,是一种由点(过往感知:用人个案)到面(新认识:用人制度的进步)的认识提高,有利于对学生的引导和目标实现的掌控。 二、细化教学预设,有效掌控教学节奏 对教学形式的分配预设。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思考完成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方式;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力求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规划好哪些内容是讲授,哪些内容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还要注意讲练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对探究问题层次的预设。新课程倡导问题探究式的历史课堂,即要以探究问题作为历史知识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掌握过程当作问题探究解决过程。然而,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在组织问题探究式教学时,要巧设问题的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对教师把握教学的节奏,掌控课

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历史课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住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好的能力,只有靠构建高效课堂来实现了。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有下面一些浅见。 一、引用文学知识来辅助历史教学 文史不分家,上历史课的时候,若能适当引用文学知识来丰富历史课堂,不仅增添上课的情趣,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在上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讲到动荡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衣”这一方面,我灵光一闪,用我读过的《绿山墙的安妮》来开题。我说同学们你们读过《绿山墙的安妮》吗?同学们普遍说读过。我说你们读时有没有留心到安妮当时心仪时髦的泡泡袖裙子,她说,如果在她还没来得及得到一件带泡泡袖的裙子前,它们就不流行了,她想她绝对受不了。那样的话,她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的。好多同学说注意到了。我顺势而问,你们喜欢穿流行的衣服吗?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说喜欢。我说那我们来看看近代历史上流行过哪些衣服? 同学们说: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开始出现在城市。到辛亥革命期间,新派人士中流行穿中山装,再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流行穿西服,女子旗袍是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

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我说同学们讲得很好,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上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像这样的例子引用文学知识来展开历史教学,在我的课堂举不胜举,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教学预设性很强,但不利于解决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很多时候,粉笔不能丢,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少,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最好。譬如:我在上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时,发现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伏尔泰、孟德其鸠、卢梭的音像、文字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渲染气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效果很好。还有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通过多媒体用表格演示出来,即省事省时,又能更好地一目了然。如果是粉笔板书,和同学们一起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列完,不仅教师够呛,一节课时间也给耗差不多了。再譬如历史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课内容涉及人物多、时间跨度大,图片和音像资料丰富,如果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当然类似以上的例子,不胜枚举,都对教学非常有利。 三、把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的一些成果更多地应用到历史教学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新式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更新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走出去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为我们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经过近段的研讨和实践,我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大势所趋,学生所需。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学情为基础,在课标、教材与学情现状的三向选择中准确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目标的准确确定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理念下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但教材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吃透课标,以课标为纲,结合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在课标与教材的双向交换中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认真定夺,形成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下面我以普通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中的《外交事业的发展》(以下简称《外交》)一课的教案设计为例来说明。《外交》这小节教材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三个重

大成就即:“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关系正常化”。从教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史实,也就是历史知识,比如中国如何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等等,如果仅以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好像略显浮浅了。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这两句话的表述中,我们只能看出对一个个历史史实的能级要求,即“简述”、“概括”、“了解”、“探讨”等。 如果在教材和《课程课标》中选择任何一个作为教学目标,都会有失偏颇,会以偏盖全。因此在教案设计时,我们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了,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的源泉绝大部分来自教材或其它资料,能级要求绝大部分来自《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现状,根据自已的经验进行的设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源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把《课标》、教材和学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三维目标,既体现本节课知识教学要求,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法与学法的揣摩、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视,完全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综合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有序

构建高效课堂,展现课堂魅力

构建高效课堂,展现课堂魅力 高效课堂现场会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的到来。感谢大家来我校指导工作。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同交流、探讨、分享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的工作。首先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一、学校简介 实验学校位于县城桥北区,是一所集学前三年、小学、初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生源是来自林业生产一线以及乡镇、村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有在校生621人,21个教学班;住宿生122人,幼儿152名。教职工136人,专任教师90人,其中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49人。? 学校建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功能教室和多媒体语音室,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校园环境整洁,文化气息浓郁。 学校以“弘、毅、勤、诚”为校训,以“为平民百姓办高品位学校,为平凡生命创高品质生活、”为办学理念,以特色德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弟子规、国学美文、“中华魂”系列读书活动;开展养习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校开设了版画、空竹、管乐、跆拳道等特色校本课程,组建了篮球、乒乓球、轮滑、棋艺、不织布、锻带绣、武术队、腰鼓队、鼓号队、手工艺品制作、科技活动小组、书法、文学社等18个学生社团,以特色活动育人,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步伐,2009年被地区教育局确定为首批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4所项目校之一。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省级群众满意学校、网络教研先进集体、绿色学校、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地级德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体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语文百佳示范校等40余项荣誉,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实验学校高效课堂创建

关于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几点尝试

关于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几点尝试 发表时间:2014-04-17T13:35:42.5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2期供稿作者:史登伟 [导读] 组织一节课好比演绎一场独幕话剧,都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史登伟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734500 学习动机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它是学习意志、能力、品质的具体体现,教育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即正确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就有正确的学习动力,就有前进的方向。因此,加强学习动机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历史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指导、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人物的内在心理变化与分析、历史事件所提示的教育内涵、人们的反思等,进行有步骤的教育,从而达到启发动力、刺激情感、调动能力、全面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首先就是要全面培养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学生有了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就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组织教学要做到民主、和谐——孕育学习动机 组织一节课好比演绎一场独幕话剧,都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但是没有高潮的话剧经不起看,同样没有高潮的课堂教学也经不起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民主、和谐的思想,能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如春风拂面,如鱼得水,使之精神集中,产生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掀起课堂的高潮,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者与过重的压力有关,解决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等都会大大提高。不仅如此,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还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自觉贯穿民主、和谐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平等地和学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体现课堂上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历史的真谛和情怀。就需要执教者以民主的语态、诙谐的语言、平等的教态、亲切的眼神,活跃并带动整个课堂,推动教学的民主化进程。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历史时空中打破课堂沉闷死寂的局面,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思考历史,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计划。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疑惑表达出来,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产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学习历史的习惯和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 二、课堂设计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和谐统一——激发学习动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教材意识,要变教材为学材,使教材能真正为学生所用,为学生服务。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如果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等特征,把教学内容提升过高过深,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失去师生的共鸣,即使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无法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无法形成教与学的和谐,根本谈不上活力课堂,更不要说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设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要让学生有话说。例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实的教与学的积极影响。另外,还让学生分别扮演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模拟再现“百家争鸣”的场景,并在这个场景中,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活动形式,归纳和深化了对儒、道、法等三家的主要思想流派主张的领悟与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儒、道、法等三家的思想观点,对我校开展的“弘扬法制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活动献计献策,很多同学都踊跃发言,对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从而使历史课本知识学习实现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南宋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能成。”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有整合好的教学内容,没有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和谐,课堂气氛似死水一般,那么要构建和谐课堂就是一句空话,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重视教法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法,求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同一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一教学方法也学习动机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它是学习意志、能力、品质的具体体现,教育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即正确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就有正确的学习动力,就有前进的方向。因此,加强学习动机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历史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指导、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人物的内在心理变化与分析、历史事件所提示的教育内涵、人们的反思等,进行有步骤的教育,从而达到启发动力、刺激情感、调动能力、全面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首先就是要全面培养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学生有了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就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组织教学要做到民主、和谐——孕育学习动机 组织一节课好比演绎一场独幕话剧,都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但是没有高潮的话剧经不起看,同样没有高潮的课堂教学也经不起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民主、和谐的思想,能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如春风拂面,如鱼得水,使之精神集中,产生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掀起课堂的高潮,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者与过重的压力有关,解决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等都会大大提高。不仅如此,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还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自觉贯穿民主、和谐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平等地和学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体现课堂上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历史的真谛和情怀。就需要执教者以民主的语态、诙谐的语言、平等的教态、亲切的眼神,活跃并带动整个课堂,推动教学的民主化进程。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历史时空中打破课堂沉闷死寂的局面,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思考历史,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计划。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疑惑表达出来,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产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学习历史的习惯和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我实现动机和成就动机。 二、课堂设计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和谐统一——激发学习动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教材意识,要变教材为学材,使教材能真正为学生所用,为学生服务。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如果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等特征,把教学内容提升过高过深,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失去师生的共鸣,即使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无法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无法形成教与学的和谐,根本谈不上活力课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