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济源市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济源市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济源市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济源市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济源市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甜菜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强、间歇暴发危害的世界性害虫,该虫发生世代多、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自1997年7月下旬在济源市轵城镇河岔村的萝卜、白菜地暴发危害以来,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发现该虫在玉米、马铃薯、豆类等多种作物上严重危害,并且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已成为影响济源市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

一、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一)甜菜夜蛾的发生世代及发生时期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昆虫,学名贪夜蛾,俗称甜一蛾、白菜夜蛾、玉米夜蛾等。研究表明:甜菜夜蛾在济源市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5~13cm疏松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蛹羽化成虫,5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第1代卵始期为5月上旬,盛期5月中旬,幼虫始期5月中旬,盛期5月17—23日,成虫始期5月下旬,盛期6月上旬;第2代卵始期为6月上中旬,盛期6月下旬,幼虫始期6月22—25日,盛期6月27日—7月2日,成虫始期7月3—5日,盛期7月中旬;第3代卵始期7月上旬,盛期7月中旬,幼虫始期7月15—21日,盛期7月24—30日,成虫始期8月上旬;第4代卵始期8月7—9日,盛期8月中旬,幼虫始期8月13—21日,盛期8月27—9月5日,盛期9月中旬;第5代卵始期在9月25—30日,盛期为10月2—8日,幼虫始期为10月2—9日,

樱桃果蝇的发生与防治

樱桃果蝇综合防治技术资料 近期我区樱桃晚熟品种受到樱桃果蝇的为害,为了有效控制虫害蔓延,减少果农损失,并为来年樱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制定以下防治技术措施。 ?发生原因:由于今年气候反常,气温偏低,使樱桃果实成熟期普遍推迟15天~20天,致使果蝇活跃期与樱桃晚熟品种成熟期相遇。加之初夏雨水较多,空气较为湿润,利于果蝇快速繁殖成长。另外,樱桃果实成熟时散发的甜味对果蝇有很强的吸引力,导致虫害较大面积发生。 ?樱桃果蝇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樱桃果实内的果蝇卵及幼虫对人畜无害,也不具有传染性,广大果农和消费者不必担心恐慌。 ?成熟的果实应适时采收,采收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严禁“虫害果”上市销售,已采摘或捡拾的虫害果集中后运出园外一定距离的地方覆盖厚土或用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处理,防止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提高防范意识,加大宣传、预防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保证明年樱桃产业健康发展。 ◆果蝇:属双翅目环裂亚目果蝇科昆虫,是腐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林区、果区、蔬菜区、人口居住区等处皆可见其踪迹。其大部分种类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数以树液或花粉为食。目前全世界果蝇科已发现2000多种,其中为害樱桃的果蝇有3个种,分别为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和海德氏果蝇,我区这次发生的果蝇为害以黑腹果蝇为主。 ◆为害范围:果蝇在国内外樱桃产区都有发生。我国四川汶川、山东烟台、甘肃天水、河南郑州等均有该虫为害。 ◆活动规律:黑腹果蝇一年约发生11代,以蛹在土壤内1~3cm处、烂果或果壳内越冬,第二年2月底3月初气温15℃左右,地温5℃时成虫开始出现,当气温稳定在20℃左右,地温15℃(我区约为5月中旬)虫量增大,5月下旬成虫开始在樱桃果实上产卵,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和为害盛期,幼虫孵化后在果实内蛀食5~6天,老龄后脱果落地化蛹,蛹羽化后继续产卵繁殖下一代,这时已出现世代重叠。樱桃采收后,果蝇便转向相继成熟的桃、李等成熟果实或烂果实。9月下旬后,随气温下降,樱桃果蝇成虫数量逐渐减少,10月下旬到11月初成虫在田间消失,以蛹在越冬场所越冬。 ◆为害症状:樱桃果蝇只危害成熟或开始腐烂的樱桃果实,成熟度越高,为害越重。成虫将卵产在樱桃果皮下,卵孵化后,以幼虫蛀食为害,幼虫先在果实表层为害,然后向果心蛀食,随着幼虫的蛀食,果实逐渐软化、变褐、腐烂。受害初期的果实不易发觉,随着幼虫的取食,为害处发软,表皮水渍状,稍用力捏,便有汁液冒

果蝇的昼夜生物钟基因及其作用机理

果蝇的昼夜生物钟基因及其作用机理 摘要:昼夜节律生物钟是一种以近似24 小时为周期的自主维持的振荡器,由输人通路、中央振荡器和输出通路三部分组成的。生物钟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物钟相关基因相继被分离鉴定,它们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物构成的自主调节的转录和翻译反馈环是生物钟运转的分子机制。本文介绍了果蝇主要生物钟基因及其作用机理,展望了揭示生物钟调节机制在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物钟,生物钟基因,分子机制 Abstract: The circadian clock is a self - sustaining oscillator with a period of about 24 hour that includes input ,central oscillator and output . The circadian clock mechanism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several clock - related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clock genes and the coded protein comprise the self – sustaining feedback loop that can regulate both on the transcriptional and on the translational level .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lock genes and molecular circadian mechanism found in drosophilam.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ircadian clock reg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in genetics was also prospected. Keywords: circadian clock, Clock gene, Molecular circadian mechanism 生物钟是基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的一个强有力的例证,它也揭示了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表现了遗传和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有机体外在的行为。生物钟是许多有机体所固有的,从细菌到人类,这或许是由于有机体长期接受光照和黑暗循环的进化结果。最初人们猜想生物钟可能是因为有机体对每天昼夜变化的反应,白天寻找食物,晚上休息。但是实验证明生物体在没有任何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仍表现出以24 小时为一周期的有节律的行为。生物钟能够使生物体本身的节律与环境的节律同步化,因此生物钟可以优化生物体日常行为的节律,并且生物钟确实影响机体的健康[ 1 ,2 ]。 昆虫经过长期的演化,在它们的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周期变化。许多昆虫的活动节律还有季节性,对于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各世代在滞育、迁移、交配、生殖等方面对季节性昼夜变化有明显的反应。这些周期性节律活动,主要受光周期、温度等外在因子和内在神经-内分泌物(诸如各种激素)的调节和控制。昆虫的生物钟种类很多,本文详细介绍果蝇的昼夜节律生物钟[ 3 ]。 昼夜钟可分3 个部分:(1) 生物振荡器(oscillator) ,由一组呈节律表达的基因及其编码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也是陇东重点发展的牧草。 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特点: 1、生物学特性 在我国,苜蓿属的植物约有十几个种,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兰苜蓿、南苜蓿等。除紫花苜蓿无野生分布、为从国外传入外,其它种类的苜蓿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紫花苜蓿是苜蓿属中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种牧草。因此,通常所说的苜蓿多指紫花苜蓿。 (1)分布和适应性 紫花苜蓿原产伊朗等地。我国栽培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栽培面积也较大。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因根系入土深,故抗旱能力很强。可耐-20℃―-30℃的低温,有雪覆盖可耐-40℃。其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不耐积水,地下水位最好不超过 1.5米,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8.1。但以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最为适宜。最适宜在年降雨量为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我县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均适合苜蓿生长。 (2)形态特征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即每一个复叶上长有三片小叶,小叶多为椭圆形、倒卵形和倒披针形,叶片左右边缘全缘,仅在小叶的顶部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腋生,每序有小花20―30朵,花紫色或蓝色,蝶形;荚果为螺旋状,旋叠1―4圈,每个荚果内含种子2―9粒;种子呈肾形,黄褐色,千粒重约2克;茎直立或倾斜,基部多分枝,株高60―100厘米;直根系,侧根多,主根发达,多年生的苜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0余米。通常苜蓿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 2、主要优点 (1)产量高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利用期少则4~5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它种植在一般地块可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种植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可以达到5000~8000公斤,折合干草1.2-2吨。 (2)品质好品质好的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蛋白质含量高,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20%~28%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如果跟玉米相比,紫花苜蓿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玉米2倍到3倍。 (3)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能量饲料它跟玉米相比虽然不如玉米热量那么高,但从蛋

草坪病虫害防治

草坪上栖息有多种有害昆虫。它们取食草坪草、污染草地、传播疾病,常使草坪遭受损毁,严重影响草坪的质量。因此,消灭害虫,保护草坪,是草坪建植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蝗虫类 蝗虫类属直翅目蝗总科。蝗虫食性很广,可取食多种植物,但较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喜食草坪禾草,成虫和若虫蚕食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寄主食成光秆或全部食光,是农、林、牧和绿化业的一类重要害虫。多在5~9月发生。 防治方法:①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5%敌百虫粉剂、3.5%甲敌粉剂、4%敌马粉剂喷粉,每公顷30公斤。50%马拉硫磷乳剂、75%杀虫双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喷雾。②毒饵防治:用麦麸100份+水100份+1.5%敌百虫粉剂2份(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等0.15份)混合拌匀,每公顷22.5公斤,也可用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上述药量,每公顷112.5公斤,随配随撒,不宜过夜。阴雨、大风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③人工捕捉:数量不太多时,可用扑虫网全面捕捉,也可减轻危害。 小地老虎 幼虫体长55~57毫米,头宽3~3.5毫米;全体黑褐色稍带灰色;股足趾沟15~25个不等,除第一对腹足有时不到20个外,其余均有20个以上。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色灰褐,有黑色斑纹,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前胫节侧面有刺。专食草坪草嫩茎嫩叶,严重时能造成草坪中的“秃斑”。防治方法:在小地老虎夜间出来觅食时,用1/1000敌百虫液喷杀,也可在凌晨进行化学诱杀。 蝼蛄 蝼蛄成、若虫均在土中食刚发芽的种子、根及嫩茎,使植株枯死。这类害虫还可在土壤表层穿掘隧道,咬断根或掘走根周围的土壤,使根系吊空,造成植株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①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习性,设置黑光灯诱杀。②用毒谷防治,即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药液、浸泡半熟且晾干后的谷子。③用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灌根,效果亦好。 蛴螬 蛴螬是绿地、草皮等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绿地不能翻耕,更有利于其繁殖。受害的草坪草根系被其截断,咬食一空,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①种子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2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药剂为种子量的0.1%~0.2%,40%甲基异柳磷乳油用量为0.1%~0.125%。先将药剂用种子重量的10%的水稀释,然后喷拌于待处理的种子上,堆闷10~15小时,使药液充分吸渗到种子后即可播种。②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加水3~5倍,喷拌在25~30千克的细土中撒施。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3千克或40%的乳剂250克,拌细土25~30千克撒施后浅耕。

济源市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济源市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作者:张海珍郑霞娟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9期 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张海珍郑霞娟 甜菜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强、间歇暴发危害的世界性害虫,该虫发生世代多、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自1997年7月下旬在济源市轵城镇河岔村的萝卜、白菜地暴发危害以来,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发现该虫在玉米、马铃薯、豆类等多种作物上严重危害,并且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已成为影响济源市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 一、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一)甜菜夜蛾的发生世代及发生时期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昆虫,学名贪夜蛾,俗称甜一蛾、白菜夜蛾、玉 米夜蛾等。研究表明:甜菜夜蛾在济源市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5~13cm疏松土层中越冬,次年 4月底5月初越冬蛹羽化成虫,5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第1代卵始期为5月上旬,盛期5月中旬,幼虫始期5月中旬,盛期5月17—23日,成虫始期5月下旬,盛期6月上旬;第 2代卵始期为6月上中旬,盛期6月下旬,幼虫始期6月22—25日,盛期6月27日—7月2日,成虫始期7月3—5日,盛期7月中旬;第3代卵始期7月上旬,盛期7月中旬,幼虫始期7月15—21日,盛期7月24—30日,成虫始期8月上旬;第4代卵始期8月7—9日,盛期8月中旬,幼虫始期8月13—21日,盛期8月27—9月5日,盛期9月中旬;第5代卵始期在9月25—30日,盛期为10月2—8日,幼虫始期为10月2—9日,盛期在10月11—18日,10月 25日以后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二)甜菜夜蛾成虫的活动规律 甜菜夜蛾成虫白天多潜伏于作物丛及杂草丛中,很少活动,傍晚(18:00—19:00)活动 强烈,次日(05:00—05:30)活动稍弱,其他时段活动明显减弱。 (三)甜菜夜蛾羽化受温度、降雨影响明显 冬季寒冷、干旱、低温持续时间长,越冬蛹羽化明显较正常年份延迟4~5d,而且羽化数量少;6—7月份降雨过多,田间湿度过大,羽化数量明显减少,若雨水适当,则对甜菜夜蛾羽化 极为有利。 (四)甜菜夜蛾种群消长与温度、降雨、天敌及寄主关系密切 甜菜夜蛾的发生程度和发生世代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6—8月份降雨量的大小、天敌与寄 主的多寡则直接影响甜菜夜蛾的发生量。 1、寄主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条件不仅影响甜菜夜蛾发生量的多少和危害的轻重,而且影响其发生世代历期。从寄主扩散转移规律看,食料条件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其发生程度,6 月份以前或9月份以后,大田作物仅有甘蓝、白菜、萝卜、大葱等蔬菜寄主,甜菜夜蛾发生轻,平均百株虫量1.5头;7—9月份,寄主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种植 面积大,种类较多,食料丰富,甜菜夜蛾危害就重,平均百株虫量185头,有的甚至高达数千头;从寄主选择性看,甜菜夜蛾幼虫喜食白菜、大葱、大豆等作物,而不喜食小麦、红薯等作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讲解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 苜蓿有些病害会造成幼苗死亡、产量降低或利用年限缩短,苜蓿是否会发生病害及病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受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生产管理水平的影响。其中,土壤排水不良是导致苜蓿发生病害最主要的原因。苜蓿一旦发生病害,很难找到有效的措施挽回损失,所以日常管理在于防止病害的发生,而不是发生后治愈病害。选择抗性品种是防止病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因而了解苜蓿常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对于种植苜蓿时选择针对性的抗病品种非常有益。 炭疽病 炭疽病容易在湿热条件下发生,可导致苜蓿减产25%甚至以上。感病的枝条会出现较大的卵圆形或棱形病斑,面积较大的病斑呈稻草黄色,边缘褐色(图1)。病斑面积可能逐步扩大,最后相连环茎一周,导致植株的1个或多个枝条枯死。感病的枝条可能迅速枯萎,看起来就像老年人的拐杖。死亡的枯枝散落在地里,颜色呈稻草黄至珍珠白。受感染的苜蓿根颈会变成蓝绿色,生成的新枝条很少,植株最终会死亡。许多苜蓿品种对炭疽病都有很好或至少中等抗性。

图1 感病植株的茎上有稻黄色的病斑图2感病植株(右)根颈呈蓝绿色 丝囊霉根腐病 丝囊霉根腐病是潮湿土壤中最主要的一种病害,幼苗感染这种病害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成株感染后会造成根部缓慢发生病害。受感染的幼苗子叶首先变成黄色,之后其它叶片逐渐枯黄,根部和茎部最初呈水泽状灰色,然后变成浅棕或深棕色。幼苗停止生长,但仍然直立。成株苜蓿感染丝囊霉根腐病后根量会减少,没有根瘤或者只有少量根瘤(图4)。 受感染植株与缺氮症状相似,越冬或刈割后再生缓慢。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既抗丝囊霉又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

图3感病幼苗,子叶发黄图4感染根系缺少侧根(从左侧数第2对和第4对 为感病植株) 丝囊霉根腐病分为1代和2代,大部分苜蓿品种对1代有抗性,但是2代会在一些地区发生,并且比1代更具破坏性。如果种了抗性品种,但仍感染了这种病害,那就选择抗2代丝囊霉根腐病的品种。 细菌性枯萎病 细菌性枯萎病在苜蓿种植后第二年、三年才开始表现,可能使种植了3到5年的苜蓿地密度严重降低。感染前期,植株变成黄绿色并零散分布在地里。感染严重的植株停止生长,同时茎秆纤弱、叶片小且扭曲变形。病株刈割后很容易发现。病株主根横切面呈现出一个黄褐色圆圈(图5),但目前大多数苜蓿品种都对这种病害具有抗性。 图5 主根横切面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褐色圆晕 褐斑病和叶斑病

果蝇危害严重怎么办 果蝇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果蝇危害严重怎么办果蝇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果蝇在全国各地果园都在逐年加重,对水果的果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害虫,果农对它是恨得牙痒痒。但是现在的果蝇很难消灭,那么,果蝇危害严重怎么办?果蝇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果蝇发生危害特点果蝇属双翅目、实蝇科,种类很多。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繁殖力强。据有关资料报到,条件适宜时,一年可繁殖十多代。成虫对瓜果香甜味和黄色有趋性。其成虫产卵于果实皮下,幼虫孵化后在果实内为害,幼虫成熟后,从被害处钻出落入表土层10cm深范围内化蛹,蛹羽化为成虫后交配产卵,并循环为害。主要危害梨、柿子、樱桃、石榴、桃等多种水果,还危害南瓜、甜瓜等瓜菜。 被产入卵的瓜果短时间内并无明显受害症状,但随着卵孵化成幼虫受害症状严重,被害处果面会出现稍呈湿腐状凹陷,较正常果面颜色略深,暗淡无光泽。如把鲜果放入清水中浸泡,会使幼虫从被害处爬出来漂浮在水中。虽然人食用幼虫无害,但会给消费者造成心理阴影。后期被害处果实先腐烂,失去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影响品质和市场销售。 果蝇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果园内虫果。在梨、柿子、桃子等水果成熟采收时,及时清

除树下的落果,摘除树上的烂果、虫果,带出园外或就地挖坑深埋,集中处理和销毁,可有效消灭虫果中的幼虫,为减少下一代虫量起到一定作用。发生虫害的果园,于冬、春季每亩撒施生石灰70~80kg,再全园深翻,可消灭大量虫源。 可用实蝇诱捕器诱杀雄虫,每公顷果园用诱捕器45~75个,可有效地诱杀成虫,是一项简便、安全、无公害防治蛀果虫的方法。 自制性诱杀诱捕器:用小刀在距矿泉水瓶口下增粗处开约13×2cm的口,拧好瓶盖后从开口处将引诱剂或取1克甲基丁香酚(化学试剂商店有售)原液,均匀喷涂于诱捕器内壁,自然晾干后往瓶内装水200mL 水,挂于树枝上距地面1.5米处,10天左右加一次诱剂和水,循环使用诱捕器,可显著提高引诱剂对实蝇的诱集效果。或粘虫黄板加1克甲基丁香酚诱杀效果也很好。 2、化学防治措施 在3月中下旬,也就是梨花盛开到2/3时进行化学防治。可喷10%氯氰菊酯杀虫剂20g/亩防治越冬代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即从5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每月喷施1-2次10%氯氰菊酯杀虫剂20-30g防治成虫。 可用50%敌百虫1000倍液加30%红糖喷洒树冠,诱杀成虫。隔5-6天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可以消灭成虫在90%以上。喷洒时间最好在上午9时进行。

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何不能在Y染色体上

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什么不能在Y染色体上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他发现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的一致性,所以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是类比推理的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接下来,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供了证据。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果蝇是一种昆虫,有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饲养容易等优点。1909年,摩尔根从野生型的红眼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这只例外的白眼雄果蝇特别引起了他的重视,他抓住这个例外不放,用它作了一系列设计精巧的实验。 摩尔根首先做了实验一: P 红眼(雌)× 白眼(雄) ↓ 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 1/4 从实验一中,不难看出F1中,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而F2中红眼和白眼数量之比为3:1,这也是符合遗传分离规律的,也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来控制。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摩尔根认为,既然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在20世纪初期,生物学家对于果蝇的性染色体有了一定的了解。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一些。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片段可以分为三个区段: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如下图)。在雌果蝇中,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果蝇中,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那果蝇的眼色基因到底在哪里呢?是在Ⅰ、Ⅱ、Ⅲ中哪个区段上呢? 教材出示了摩尔根的假设,他认为: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由X染色体所携带,Y染色体上不带有白眼基因的等位基因, 即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Ⅰ区段上。之后摩尔根用这个假设合理的解释了他所得到的实验现象即实验一。后来通过测交实验 进行了验证。到这里,难免让人产生如此疑问:摩尔根怎么如此“草率”的认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Ⅰ区段上?难道不需要排除基因在Ⅱ、Ⅲ区段的可能性吗? 事实上,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是很严谨的,他除了做了上面的实验一,还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所得的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杂交。 P 红眼(雌)×白眼(雄) ↓

园林草坪常见虫害

草坪常见虫害1. 粘虫(夜蛾类)

寄主:冷季型草坪、羊胡子草。 危害状:幼虫食叶,初龄幼虫仅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月色斑点,3龄后可吞食叶片成缺刻,大发生时可将草坪草茎咬断或将叶片全部食光,造成草坪成片枯死。发生世代:沈阳地区1年发生2-3代,属迁飞性害虫,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由南方迁飞而来,并随气流下降落至地面。 防治方法 (1)5月末至6月初, 第一代成虫并产卵, 糖酯液糖:酒、水、酯(2:1:2:2)趋性强黑光灯诱杀,草靶诱杀(诱蛾产卵),用新鲜禾本科杂草(可用稻草)长30厘米左右,10多根一捆,均匀插在草坪上,草靶要比草坪高,每100平方米插一两个,以诱蛾产卵,没四五天更换一次,把带卵的草靶处理掉消灭虫卵,卵产在叶尖或嫩叶,叶皱缝间,趋向黄枯叶片,常使叶片成纵卷。 (2)6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 假死性,人工摘除卵块,初孵幼虫或蛹,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Bt乳剂52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3)7-10月, 幼虫、成虫.。

2.淡剑贪叶蛾(夜蛾类)

寄主:狗牙根、结缕草、雀草、假草。 危害状:幼虫蚕食叶肉,严重是从根茎部切断草坪,使草坪成片枯黄。 发生世代:沈阳地区1年发生1-2代,老熟幼虫在草坪杂草等处越冬。 防治方法 (1)6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化蛹,陆续羽化产卵,将卵产于草坪叶尖背面或中上部及分杈处,成块或数粒。 (2)8-9月,幼虫初孵,,幼虫有假死性,幼虫白天、夜间均取食,以夜间为主,白天栖息于草坪草的背面,根茎部成贴近土壤潮湿处。灭幼脲悬浮剂5000-6000倍液,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 (3)8-9月,大龄幼虫,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 (4)10月份,老熟幼虫,高龄幼虫在草坪根际活动较多,虫粪较明显,多在早晚和夜间取食,人工捕杀。

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辣椒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2001年高唐县甜菜夜蛾大暴发,特别是8月上旬后暴发成灾,对辣椒等作物为害严重,一般被害株率达40%~75%,被害叶率48%~100%,严重地块辣椒减产40%~60%,目前已上升为夏秋季节辣椒上的主要害虫。针对辣椒甜菜夜蛾在我县的发生危害特点,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一、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1.发生规律 甜菜夜蛾在我县1年发生5代,某些气温偏高的年份有第6代发生。5月下旬始见越冬代成虫。成虫产卵期为3~5天,幼虫发育历期11~39天,蛹发育历期7~11天。一般说来,6月、7月、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旬~11月下旬分别为第1、2、3、4、5代的幼虫期。幼虫共5龄,3龄前群体为害,但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性。甜菜夜蛾为害辣椒主要是2~4代,而且世代重叠为害较重。 2.危害特点 (1)来势凶猛,慕发性强甜菜夜蛾在我县1年发生5~6代。6月中旬始见幼虫。1~2代发生危害较轻。进入8月上旬,甜菜夜蛾突然暴发成灾,田间成虫、卵、幼虫数剧增,无明显的虫量积累过程,在短期内出现大量虫源,遍布各种作物田,使广大植保工作者措手不及。 (2)虫量大、危害重 8~9月田间调查表明:一般发生田块,

辣椒每100株有虫50~300头;严重发生田块,每100株有虫600头以上。受害植株轻者叶片被咬成孔洞或缺刻,重者仅剩下叶脉和叶柄,花蕾、果实大量脱落。一般田块减产2~3成,严重田块减产5~9成,甚至绝收。 (3)为害时间长,世代重叠严重甜菜夜蛾在我县辣椒上为害时间为6月中旬~9月下旬,发生为害盛期为7月下旬~9月上旬。在为害盛期,黑光灯下的诱蛾量和田间查卵、虫量都无太大变化,甜菜夜蛾的4个虫态都同时大量存在,其世代界限难以划分。 二、发生原因分析 1.夏秋气象因素甜菜夜蛾喜高温干旱,异常气候条件是造成甜菜夜蛾暴发的主要原因。据县气象局资料分析,6月份平均气温26.0℃,比2000年同期偏高0.1℃;月降水量102.9mm,比2000年同期增加39.1mm。7月份平均气温为26.7℃,比2000年同期偏高0.9℃;月降水量为93.3mm,比2000年同期减少58.9mm。8月份平均气温25.0℃,比2000年同期偏低0.3℃;月降水量为70.8mm,比2000年同期减少51.5mm。入夏以来,降水量偏少,持续高温干旱,为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和虫源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发生地的环境适宜生存甜菜夜蛾在我县有50多种寄主。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作物肥水条件的提高,日光温室等冬季保护地设施面积增长较快,为甜菜夜蛾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保证了大量蛹能安全越冬和少量幼虫可周年为害。另外,农作物偏施氮肥、枝叶繁茂,通风条件差,复种指数高,都为甜菜夜蛾提供了良

蓝莓果蝇防治技术

蓝莓果蝇防治技术 蓝莓果蝇的发生危害: 为害蓝莓果实的果蝇主要是黑腹果蝇。果蝇成虫将卵产在近成熟蓝莓果皮下及软果和烂果表皮下,卵孵化后以幼虫为害,随着幼虫的蛀食,果实逐渐软化、变褐、腐烂、脱落。其只危害近成熟和成熟及开始腐烂的蓝莓果实,成熟度越高,为害越重;另外一个蓝莓果可同时遭多头果蝇为害并在果皮上留有多个虫眼。 正常年份果蝇在6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出现、发生危害。发生世代多,重叠现象严重。对蓝莓危害很大。 防治措施: 清洁田园:清除蓝莓园内及周边腐败的有机物和垃圾;对发酵豆饼的地方进行深翻或盖土以减轻臭味,减少果蝇向冷棚果诱集。同时对周边荒草坡地、臭水沟、粪肥堆放地撒施50%灭蝇胺毒土,以压低虫源基数。整个采果期要保持基地卫生,避免杂草丛生,对基地周边环境也要注意保持卫生。周边环境卫生控制要在6月10日前完成。 适时快采:避免田间蓝莓果实过熟,以减少对果蝇的引诱性,减轻危害。 清除落地果:成熟采收期间将园内外的落果、烂果清拣干净,可避免其上果蝇生存繁殖后在园内为害。 糖醋液诱杀。(露天产果基地使用) 用红糖、醋、白酒、清水按1:2:2:4(或糖:醋:酒:果汁:清水=1.5: 1:1:1:5)配成诱饵,装于小矿泉水瓶中。在小矿泉水瓶中间对开两个直径1cm的孔(孔不能太大),倒入100ml糖醋液,瓶口盖严。 将瓶挂在健壮的枝条上,高于地面30cm,按棋盘式放置,每亩挂30瓶。 糖醋液诱杀注意事项和情况说明 冷棚和露天交叉区要在露天棚间悬挂,需在6月5日至10日挂瓶,单独露天采摘区根据品种和地区小气候在果实转色后3天内完成。 定期清除瓶内成虫,每周添加、更换糖醋液。 在果实采收结束后停止糖醋液诱杀。 在果蝇出现后,基地要对其进行监测,每天选取适当果泡盐水处理,掌握其发生危害程度,以便采取其他措施。 先用灭蝇胺拌土50倍,加适量糖醋液拌成毒土,撒施在荒草坡地、臭水沟、粪肥堆放地等脏乱地方,隔7-10天撒一次。拌毒土和撒施时戴胶皮手套,结束后用肥皂洗手。注意不能弄到蓝莓植株和果实上,也要远离饮用水和灌溉水,以防污染水源和农药残留。

果蝇

果蝇求偶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46号姚婷婷 摘要:果蝇是进行行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果蝇的雄性求偶行为已经被作为行为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文章简要介绍近年来在遗传水平上对果蝇性信息素和求偶行为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果蝇求偶行为的分析, 分别介绍果蝇的性信息素、f ru 基因、TO 蛋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在果蝇求偶和交配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果蝇,求偶、性信息素, f ru 基因;TO 蛋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前言:果蝇( Vinegar fly) , 学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昆虫, 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果蝇是黑腹果蝇, 属果蝇科果蝇属, 作为生物学研究的传统模式材料, 具有体形小、容易饲养、生活史短、生活力强、染色体数目少、突变性状多而明显等优点[1]。在果蝇中, 雌雄交配前的求偶行为是复杂的性别二态现象[ 2】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现在人们对此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本文就果蝇的性信息素、f ru 基因、TO 蛋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在果蝇求偶和交配行为过程中的影响做一综述。 1.影响果蝇求偶行为的因素 1.1 果蝇的性信息素及相关基因和蛋白 1.1.1 性信息素 早在 1970 年 Shorey 和 Bartell 就推测有挥发性的性信息素参与了果蝇的求偶行为, 但是,对性信息素在分子水平上的分析研究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3]。嗅觉试验表明, 与蛾类不同, 果蝇的雌性不能将远处的雄性吸引过来。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在家蝇 Musca domestica 中已经发现的能引起性欲的接触信息素[4]。Venard和 Jallon 的研究发现, 如果有雌蝇表皮提取物存在, 2 只雄蝇会相互求偶, 而雄蝇的表皮提取物则不能引起这种反应。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雌蝇的体表上存在一种能刺激雄蝇求偶行为的信息化合物[5,6]。 1.1.2 f ru 基因 f ru 基因是果蝇求偶行为的一个“开关基因”[ 7-10], “开关”打开, 求

草坪虫害与防治

草坪虫害与防治 一、草坪虫害概述 草坪害虫种类较多,从大类上可分为昆虫(黏虫、蚜虫等)、蜡类(叶蜡、瘿蜡)、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危害草坪,造成叶残根枯,影响草坪景观。害虫的类别不同,其防治措施也有所差异。 由于草坪害虫中昆虫占绝对优势,下面就以昆虫为例介绍一下害虫的基础知识。 (一)昆虫的生物学知识 1.昆虫的概念 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主要特征是:体躯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胸部有3对足、2对翅,腹部具外生殖器及气门。常见的有蝗虫、蛾类、蝇类、蚜虫等。昆虫种类多、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惊人。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万种以上。 昆虫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多种多样,除“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传统的分类方式外,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还常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根据害虫取食方式分。有咀嚼式口器(蝗虫、蛾类幼虫等)、刺吸式口器(蚜虫、叶蝉等)、锉吸式口器(蓟马)等。 (2)根据害虫栖息场所分。有地下害虫(蝼蛤等)和地上害虫(叶蝉等)。 (3)根据危害草坪的部位分。有食叶害虫(黏虫等)、吸汁害虫(蚜虫、蓟马等)、钻蛀害虫(潜叶蝇等)、食根害虫(蛴螬等)。 2.变态 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构造都出现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在形态上常有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前者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不同,生活习性也不一样,且在幼虫和成虫之间有一个不吃不动的蛹,如小地老虎等;后者则只有卵、若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若虫和成虫在形态及生活习性上基本相同,在若虫期和成虫期之间没有蛹期,如红背长蜻等。 3.生长发育特性 (1)孵化与孵化期。昆虫胚胎发育完成后,从卵壳内破壳而出,这个过程叫孵化。卵从母体产出到孵化为幼虫为止,这段时间成为卵期。在同一个世代中成虫所产的卵,从第一粒孵化开始到全部的卵都孵化完为止,所经过的时间叫孵化期。 (2)龄期。龄期是指幼虫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刚孵化的幼虫到第一次脱皮止,称1龄幼虫;而后每脱1次皮,增加1龄,即称2龄、3龄、4龄,依此类推。 (3)化蛹与羽化。幼虫老熟后,最后1次脱皮,幼虫变成不吃不动状态,叫化蛹。幼虫从卵内孵化出至化蛹的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蛹经过生理变化,变为成虫。从化蛹时开始到羽化为成虫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蛹期。成虫破蛹壳而出称羽化。成虫从羽化开始至死亡为止,这段时间叫成虫期。 4.世代和年生活史 (1)世代。昆虫从卵开始变为成虫时止的历程称为1个世代,简称1代。昆虫可以1年发生1代或几代,如小地老虎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4代;也可几年发生1代,如华北蝼蛄在华北则需3年才能完成1代。昆虫世代历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昆虫自身的内在特性及所在地区的有效积温。

甜菜夜蛾发生与防治

蔬菜虫害—大葱田甜菜夜蛾 学名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ubner。异名Laphygma exigua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贪夜蛾。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东、南均靠近国境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mm,翅展19~25mm。灰褐色,头、胸有黑点。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可见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纹为一黑条。环纹粉黄色,黑边。肾纹粉黄色,中央褐色,黑边。中横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白色,锯齿形,两侧有黑点,外侧在M1处有一个较大的黑点。缘线为一列黑点,各点内侧均衬白色。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 卵:圆球状,白色,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100粒不等,排为1~3层,外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因此不能直接看到卵粒。 老熟幼虫:体长约22mm。体色变化很大,由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背线有或无,颜色亦各异。较明显的特征是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的末端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去(甘蓝夜蛾老熟幼虫此纵带通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一明显的白点。此种幼虫在田间常易与菜青虫、甘蓝夜蛾幼虫混淆。 蛹:体长约10mm,黄褐色。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

发生为害特性 甜菜夜蛾在黄淮地区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翌年6月中旬始见越冬成虫,第一代幼虫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四、五代分别发生在8月至10月份,第五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化蛹越冬。1、2龄幼虫吐丝结网,群集叶部为害,食量小,抗药性弱,3龄后食量大增,并分散为害。当葱管啃透后,钻入葱管内隐藏并取食叶肉,只留下外表皮,进入暴食期后把葱叶吃光,只剩下地下部分,造成毁产绝收。 甜菜夜蛾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土缝、葱、叶菜类、草丛间等隐蔽处,夜间活动旺盛,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即晚7~10时和早上5~7时进行取食、交配、产卵,成虫有较强的趋光趋化性,受惊吓时作短距离飞行。卵粒半球形,成块产在葱叶上,上盖有一层灰色磷毛,卵期平均3~5天。其孵出幼虫有五个龄期,其中1至3龄龄期为4.5~7.5天。幼虫有假死性,幼虫受惊后卷成团,坠地假死,片刻后又开始活动为害;有迁移性,当一块地的葱叶吃光后,成群迁移到周围的地块或杂草上取食;有畏惧阳光性,晴天中午潜伏在葱管或土缝中,在傍晚、清晨爬出葱管取食,阴天可全天外出取食,具有杂食性,除为害葱等蔬菜外,还危害大豆、棉花等十几种作物。 在葱田,甜菜夜蛾的卵多产在葱叶中上部,成块状,卵粒少则几粒,多则百粒以上。初产卵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近孵化时呈灰黑色,一般卵期2~5天,清晨7时前孵虫最多。初孵幼虫多在葱尖3~5厘米幼嫩部位开始取食,孵化后两天左右从啮食处钻入葱管内群集危

果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果蝇在遗传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摘要: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果蝇也经历了由发现、利用,到重视,再到发展前景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果蝇与遗传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果蝇在不断被利用、遗传学的研究也不断更新。果蝇对于遗传学的发展来说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果蝇;遗传学;研究 果蝇是果蝇科果蝇属昆虫。约1,000种。广泛用作遗传和生物演化的研究材料。 关于果蝇的遗传资料收集得比任何动物都多。用果蝇的染色体,尤其是成熟幼虫唾腺中最大的染色体,研究遗传特性和基因作用的基础。对果蝇在自然界的生物学了解得还不够。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黑腹果蝇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试验研究对象则要到1901年,试验者是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他通过对果蝇的种系研究,设法了解多代近亲繁殖的结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进行杂交所出现的现象。1910年,汤玛斯·亨特·摩尔根开始在实验室内培育果蝇并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之后,很多遗传学家就开始用果蝇作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果蝇也经历了由发现、利用,到重视,再到发展前景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果蝇与遗传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果蝇在不断被利用、遗传学的研究也不断更新。果蝇对于遗传学的发展来说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果蝇的基本信息 1、外观特征:体型较小,身长3~4mm。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 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 雌性作区别。 2、分布范围: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由于体型 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3、生活环境: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 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二、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原因 作为实验动物,果蝇有很多优点。首先是饲养容易,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捣烂的香蕉,就可以饲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第二是繁殖快,在25℃左右温度下十几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果蝇性状变异很多,比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也有很大好处 三、果蝇与摩尔根

实验报告 之 果蝇及其他物种的遗传分析

果蝇及其他物种的遗传分析 班号:周二上午 组号:一组 组员:风英 邓洁 201011202942 塔吉尼沙 姑丽尼格尔 专业:生物科学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11月

摘要: 本综合实验以果蝇杂交实验为基础,将同工酶分析实验和遗传分子标记实验有机的相结合,利用果蝇实验中获得的材料,进一步从基因组和蛋白质水平上对不同的物种或者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遗传性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经典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野生型和黑檀体残翅果蝇两对性状来验证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接下来通过对小鼠、鱼、大果蝇以及亲代果蝇和子代果蝇同工酶的分析进行探究种群的基因结构的变化和种内、种间的亲缘关系。最后,通过对于油松的亲子代遗传标记分析,检验油松的种子来源是否可靠,并分析其潜在父本和具体的位置。 关键词:果蝇杂交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工酶遗传分子标记 SSR分析Abstract: Thi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 drosophila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as the foundation, will isozyme analysis experiment and genetic molecular markers experiment of organic combination, the use of drosophila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 material, further from the genome and protein level to different species or the same specie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individuals and inherited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classical drosophila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the use of wild type and ebony body residual wing fruit flies two character to verify nonallelic free combination law. Next through the mice, fish, big fruit flies and parental fruit flies and progeny drosophila isozym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kind of inside, th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Finally, through the for pinus tabulaeformis filial generations of genetic marker analysis, inspec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seed sources is reliable, and analyzes its potential male parent and the specific position. 【原理】 1.1果蝇杂交实验 本实验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多种突变类型的果蝇,学生经过小组的讨论决定使用哪些类型和具体实验方案。因此整个实验过程是在完全开放状态下进行的,实验过程涉及到基因的显隐性、连锁、上位等多种关系,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与期望值不同的结果。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好实验进程,如实记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做出分析和判断。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约有2500种。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它的生活史从受精卵开始,经历幼虫、蛹、成虫阶段,因此是一个完全变态过程, 1,。其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1. 体型小,在瓶内容易人工饲养 2. 易饲养。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3. 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4. 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有巨大染色体,并且遗传背景清楚。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2 果蝇生活史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甜菜夜蛾的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的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是一种食性很杂,其寄主有菜豆、豇豆、大豆、甘蓝、白菜、萝卜、莴苣、葱、菠菜、芹菜、瓜类、茄果类,以及棉花、苹果、药用植物、牧草等170多种植物。今天火爆农资网小编带您了解下甜菜夜蛾的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灯光诱杀成虫: 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灯光诱杀是一有效的措施,可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每公顷设灯3盏。 2、晚秋或初冬翻土灭蛹: 甜菜夜蛾在不少地区是以蛹越冬,可以通过翻土,消灭部分越冬蛹。 3、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 甜菜夜蛾的卵块在叶背,且卵块上有黄白色鳞毛,易于识别,3龄以前的幼虫多集中在心叶上,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特别各承包户种植面积不大,可以采取这项措施。 4、清洁田园,铲锄杂草: 春季3~4月份,结合中耕松土,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

虫。 5、化学防治: 在甜菜夜蛾大发生时,药剂防治是一有力措施。防治适期是幼虫3龄以前。可使用40%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75%拉维因(硫双威)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乳油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500~8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0%丙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3%苦参碱水剂100倍液、15%安达悬浮剂3000倍液、30%全垒打水分散剂5000倍液、1.5%菜喜悬浮剂800~1000倍液、48%催杀(多杀菌素)10000倍液、24%美满(特虫肼)乳油1500倍液、10%除尽(溴虫腈)乳油3000倍液、5%锐劲特(氟虫腈)乳油3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1%甲胺基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800倍液、20%杀蛉脲(氟幼灵)悬浮剂8000倍液、5%的抑太保(定虫隆、氟定脲)乳油3000倍液、5%卡死克(氟虫脲)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8%凯撒(四氟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注意把药剂喷到叶子的反面及下部叶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