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1 2 3课时

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1 2 3课时

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1 2 3课时
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1 2 3课时

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了解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它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对数及其运算.使学生认识引进对数的必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引出对数概念,所举例子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这些材料的作用,并尽可能联系一些熟悉的事例,以丰富教学的情景创设.教师要尽量发挥电脑绘图的教学功能,教材安排了“阅读与思考”的内容,有利于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应指导学生认真研读.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尽量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 三维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通过实例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准确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

2.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与性质;让学生经历并推理出对数的运算性质;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

3.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对数运算性质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的性质,对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及应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对数与对数运算(1)

导入新课

思路1.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取4次,还有多长?(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

抽象出:1.(

21)4=?(21

)x =0.125?x=? 2.(1+8%)x

=2?x=?都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像上面的

式子,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对数〔引出对数的概念,教师板书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1)〕.

思路2.我们前面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同时也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但仅仅有指数函数还不够,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还要学习对数函数,为此我们先学习对数〔引出对数的概念,教师板书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1)〕.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对于课本P 572.1.2的例8) ①利用计算机作出函数y=13×1.01x 的图象.

②从图象上看,哪一年的人口数要达到18亿、20亿、30亿…? ③如果不利用图象该如何解决,说出你的见解? 即

1318=1.01x ,1320=1.01x ,13

30=1.01x ,在这几个式子中,x 分别等于多少? ④你能否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活动:学生讨论并作图,教师适时提示、点拨.

对问题①,回忆计算机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抓住关键点.

对问题②,图象类似于人的照片,从照片上能看出人的特点,当然从函数图象上就能看出函数的某些点的坐标.

对问题③,定义一种新的运算.

对问题④,借助③,类比到一般的情形. 讨论结果:①如图2-2-1-1.

图2-2-1-1

②在所作的图象上,取点P,测出点P 的坐标,移动点P,使其纵坐标分别接近18,20,30,观察这时的横坐标,大约分别为32.72,43.29,84.04,这就是说,如果保持年增长率为1个百分点,那么大约经过33年,43年,84年,我国人口分别约为18亿,20亿,30亿.

1318=1.01x ,1320=1.01x ,13

30=1.01x ,在这几个式子中,要求x 分别等于多少,目前我们没学这种运算,可以定义一种新运算,即若1318=1.01x ,则x 称作以1.01为底的13

18

的对数.其他的可类似得

到,这种运算叫做对数运算.

④一般性的结论就是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a>0,a≠1)的x 次幂等于N,就是a x =N,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 a N,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有了对数的定义,前面问题的x 就可表示了: x=log 1.01

1318,x=log 1.011320,x=log 1.0113

30. 由此得到对数和指数幂之间的关系:

a N

b 指数式a b =N 底数 幂 指数 对数式log a N=b

对数的底数

真数

对数

例如:42

=16?2=log 416;102

=100?2=log 10100;42

1

=2?

2

1

=log 42;10-2=0.01?-2=log 100.01

①为什么在对数定义中规定a>0,a≠1?

②根据对数定义求log a 1和log a a(a>0,a≠1)的值. ③负数与零有没有对数? ④N

a a

log =N 与log a a b =b(a>0,a≠1)是否成立?

讨论结果:①这是因为若a <0,则N 为某些值时,b 不存在,如log (-2)

2

1; 若a=0,N 不为0时,b 不存在,如log 03,N 为0时,b 可为任意正数,是不唯一的,即log 00有无数个值;

若a=1,N 不为1时,b 不存在,如log 12,N 为1时,b 可为任意数,是不唯一的,即log 11有无数个值.综之,就规定了a >0且a≠1. ②log a 1=0,log a a=1.

因为对任意a>0且a≠1,都有a 0=1,所以log a 1=0. 同样易知:log a a=1.

即1的对数等于0,底的对数等于1.

③因为底数a >0且a≠1,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对任意的b ∈R ,a b >0恒成立,即只有正数才有对数,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④因为a b =N,所以b=log a N,a b =a N

a a

log =N,即a N

a a

log =N.

因为a b =a b ,所以log a a b =b.故两个式子都成立.(a N

a a

log =N 叫对数恒等式)

思考我们对对数的概念和一些特殊的式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有两类特殊的对数对科学研究和了解自然起了巨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是哪两类吗? 活动:同学们阅读课本P 68的内容,教师引导,板书. 解答:①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为了简便,N 的常用对数log 10N 简记作lgN.

例如:log 105简记作lg5;log 103.5简记作lg3.5. ②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 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 的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N. 例如:log e 3简记作ln3;log e 10简记作ln10.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54=625;(2)2-6=

64

1

;(3)(31)m =5.73;

(4)log 2

116=-4;(5)lg0.01=-2;(6)ln10=2.303.

活动:学生阅读题目,独立解题,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展示在屏幕上,教师评价学生,强调注意的问

题.

对(1)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4在指数位置上,4是以5为底625的对数. 对(2)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6在指数位置上,-6是以2为底

64

1

的对数.

对(3)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m 在指数位置上,m 是以3

1

为底5.73的对数. 对(4)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16在真数位置上,16是

2

1

的-4次幂. 对(5)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0.01在真数位置上,0.01是10的-2次幂. 对(6)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10在真数位置上,10是e 的2.303次幂. 解:(1)log 5625=4;(2)log 2

641

=-6;(3)log 3

15.73=m; (4)(

2

1)-4

=16;(5)10-2=0.01;(6)e 2.303=10. 思考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学生考虑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依据,回想对数概念的引出过程,理清对数与指数幂的关系,特别是位置的对照.

解答:若是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关键要看清指数是几,再写成对数式.若是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则要看清真数是几,再写成幂的形式.最关键的是搞清N 与b 在指数式与对数式中的位置,千万不可大意,其中对数的定义是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依据. 变式训练

课本P 64练习 1、2.

例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log 64x=3

2

-

;(2)log x 8=6; (3)lg100=x;(4)-lne 2=x. 活动: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同时展示学生的作题情况,要求学生说明解答的依据,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转化为指数式求解.

解:(1)因为log 64x=-32,所以x=6432

-=(2))3

2

(6-?=2-4=16

1.

(2)因为log x 8=6,所以x 6=8=23=(2)6.因为x>0,因此x=2. (3)因为lg100=x,所以10x =100=102.因此x=2.

(4)因为-lne 2=x,所以lne 2=-x,e -x =e 2.因此x=-2.

点评:本题要注意方根的运算,同时也可借助对数恒等式来解. 变式训练

求下列各式中的x : ①log 4x=

21;②log x 27=4

3

;③log 5(log 10x )=1. 解:①由log 4x=2

1

,得x=421

=2;

②由log x 27=4

3

,得x 43

=27,所以x=2734

=81;

③由log 5(log 10x )=1,得log 10x=5,即x=105.

点评:在解决对数式的求值问题时,若不能一下子看出结果,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首先将其转化为指数式,进一步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算出结果.

思路2

例1以下四个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1)若log 5x=3,则x=15 (2)若log 25x=2

1

,则x=5 (3)若log x 5=0,则x=5 (4)若log 5x=-3,则x=

125

1 A.(2)(3) B.(1)(3) C.(2)(4) D.(3)(4) 活动: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考虑对数的定义. 对数式化为指数式,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算出结果. 对于(1)因为log 5x=3,所以x=53=125,错误;

对于(2)因为log 25x=2

1

,所以x=2521

=5,正确;

对于(3)因为log x 5=0,所以x 0=5,无解,错误; 对于(4)因为log 5x=-3,所以x=5-3=

125

1

,正确. 总之(2)(4)正确. 答案:C

点评:对数的定义是对数形式和指数形式互化的依据. 例2

对于a >0,a≠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若M=N,则log a M=log a N (2)若log a M=log a N,则M=N (3)若log a M 2=log a N 2,则M=N

(4)若M=N,则log a M 2=log a N 2 A.(1)(3) B.(2)(4) C.(2) D.(1)(2)(4) 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回想对数的有关规定.

对(1)若M=N,当M 为0或负数时log a M≠log a N,因此错误; 对(2)根据对数的定义,若log a M=log a N,则M=N,正确; 对(3)若log a M 2=log a N 2,则M=±N,因此错误;

对(4)若M=N=0时,则log a M 2与log a N 2都不存在,因此错误. 综上,(2)正确. 答案:C

点评:0和负数没有对数,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例3计算:

(1)log 927;(2)log 4381;(3)log )32(

(2-3);(4)log 3

4

5625.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积极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利用对数的定义或对数恒等式来解.求式子的值,首先设成对数式,再转化成指数式或指数方程求解.另外利用对数恒等式可直接求解,所以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1)设x=log 927,则9x =27,32x =33,所以x=2

3; (2)设x=log 4381,则(43)x =81,34

x =34,所以x=16; (3)令x=log )32(+

(2-

3)=log )32(+

(2+

3)-1,

所以(2+3)x =(2+3)-1,x=-1; (4)令x=log 3

4

5

625,所以(345)x =625,53

4x=54,x=3.

解法二:(1)log 927=log 933=log 992

3=2

3; (2)log 4381=log 43(43)16=16; (3)log )32(+(2-

3)=log )32(+

(2+

3)-1=-1;

(4)log 3

4

5

625=log 3

4

5

(345)3=3.

点评:首先将其转化为指数式,进一步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算出结果,对数的定义是转化和对数恒等式的依据. 变式训练

课本P 64练习 3、4. 知能训练

1.把下列各题的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2=16;(2)30=1;(3)4x =2;(4)2x =0.5;(5)54=625;(6)3-2=

91;(7)(4

1

)-2=16. 解:(1)2=log 416;(2)0=log 31;(3)x=log 42;(4)x=log 20.5;(5)4=log 5625; (6)-2=log 3

91

;(7)-2=log 4

116. 2.把下列各题的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x=log 527;(2)x=log 87;(3)x=log 43;(4)x=log 73

1

; (5)log 216=4;(6)log 3

127=-3;(7)log

x

3=6;(8)log x 64=-6;

(9)log 2128=7;(10)log 327=a.

解:(1)5x =27;(2)8x =7;(3)4x =3;(4)7x =31;(5)24=16;(6)(3

1

)-3=27;(7)(3)6 =x;(8)x -6=64;(9)27=128;(10)3a =27. 3.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log 8x=32-

;(2)log x 27=4

3

;(3)log 2(log 5x )=1;(4)log 3(lgx )=0.

解:(1)因为log 8x=32-,所以x=832-=(23)32-=)32

(32-?=2-2=4

1

;

(2)因为log x 27=4

3

,所以x 43=27=33,即x=(33)34

=34=81;

(3)因为log 2(log 5x )=1,所以log 5x=2,x=52=25; (4)因为log 3(lgx )=0,所以lgx=1,即x=101=10. 4.(1)求log 84的值;

(2)已知log a 2=m,log a 3=n,求a 2m +n 的值.

解:(1)设log 84=x,根据对数的定义有8x =4,即23x =22,所以x=

32,即log 84=3

2; (2)因为log a 2=m,log a 3=n,根据对数的定义有a m =2,a n =3,

所以a 2m +n =(a m )2·a n =(2)2·3=4×3=12.

点评:此题不仅是简单的指数与对数的互化,还涉及到常见的幂的运算法则的应用. 拓展提升

请你阅读课本75页的有关阅读部分的内容,搜集有关对数发展的材料,以及有关数学家关于对数的材料,通过网络查寻关于对数换底公式的材料,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

(1)对数引入的必要性;(2)对数的定义;(3)几种特殊数的对数;(4)负数与零没有对数;(5)对数恒等式;(6)两种特殊的对数. 作业

课本P 74习题2.2A 组 1、2. 【补充作业】

1.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有x 的求出x 的值. (1)5

2

1-=

5

1;(2)log 24=x;(3)3x =

27

1; (4)(

4

1)x

=64;(5)lg0.000 1=x;(6)lne 5=x. 解:(1)52

1-=

5

1化为对数式是log 5

5

1=2

1-

; (2)x=log 2

4化为指数式是(2)x

=4,即22

x

=22

,2

x

=2,x=4; (3)3x =271化为对数式是x=log 327

1

,因为3x =(31)3=3-3,所以x=-3;

(4)(

41)x =64化为对数式是x=log 4

164,因为(41

)x =64=43,所以x=-3; (5)lg0.0001=x 化为指数式是10x =0.0001,因为10x =0.000 1=10-4,所以x=-4;

(6)lne 5=x 化为指数式是e x =e 5,因为e x =e 5,所以x=5.

2.计算51

log 5

3

log

3

3

3

+的值.

解:设x=log 351,则3x =51,(321

)x =(5

1

)21

,所以x=log

5

1

3

.

所以35

1

log 5

log 3

33

3

+=5

13

log 3

5+=5

1

5+

=

55

6. 3.计算N

c b c b a a log log log ??(a>0,b>0,c>0,N>0).

解:N

c b c b a a

log log log ??=N

c c b b log log ?=N

c c

log =N.

设计感想

本节课在前面研究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基础上,为了运算的方便,引进了对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对数的现实背景,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也是以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鉴于这种情况,安排教学时,无论是导入还是概念得出的过程,都比较详细,通俗易懂,要反复练习,要紧紧抓住它与指数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指数式理解对数式,强化对数是一种运算,并注意对数运算符号的理解和记忆,多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本堂课的任务,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第2课时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

导入新课

思路1.碳14测年法.原来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并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再为动物吸收,只要植物和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吸收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约5 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便可推断其年代(半衰期:经过一定的时间,变为原来的一半).引出本节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之分数指数幂.

思路 2.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习了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那么整数指数幂是否可以推广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节的主讲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之分数指数幂.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2)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a >0, ①5

10

a

=3

52)(a =a 2

=a

5

10;

②8a =2

4)(a =a 4=a 2

8;

③412

a =443)(a =a 3

=a 412; ④2

10a

=22

5)(a =a 5

=a

2

10.

(3)利用(2)的规律,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吗?

4

35,357,57a ,n m x (x>0,m,n ∈N *,且n>1).

(4)你能用方根的意义来解释(3)的式子吗? (5)你能推广到一般的情形吗?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仔细观察,特别是每题的开始和最后两步的指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根的意义,用方根的意义加以解释,指点启发学生类比(2)的规律表示,借鉴(2)(3),我们把具体推广到一般,对写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其他学生鼓励提示.

讨论结果:(1)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 n =a·a·a·…·a,a 0=1(a≠0);00无意义; a -n =

n a

1

(a≠0);a m ·a n =a m+n ;(a m )n =a mn ;(a n )m =a mn ;(ab)n =a n b n . (2)①a 2是a 10的5次方根;②a 4是a 8的2次方根;③a 3是a 12的4次方根;④a 5是a 10的2次方根.实质上①5

10

a =a

5

10,②8

a =a 2

8,③412

a

=a

4

12,④210

a

=a

2

10结果的a 的指数是2,4,3,5

分别写成了

510,28,412,5

10,形式上变了,本质没变. 根据4个式子的最后结果可以总结: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作为指数的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

(3)利用(2)的规律,43

5=54

3,35

7=735,5

7

a =a 5

7,

n

m

x =x n

m .

(4)53的四次方根是54

3,75的三次方根是73

5,a 7的五次方根是a 5

7,x m 的n 次方根是x n

m . 结果表明方根的结果和分数指数幂是相通的.

(5)如果a>0,那么a m

的n 次方根可表示为n

a m

=a n

m ,即a n

m =n a m (a>0,m,n ∈N *,n>1).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师板书: 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

n =n a m (a>0,m,n ∈N *,n>1).

提出问题

①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是怎样规定的? ②你能得出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吗?

③你认为应怎样规定零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④综合上述,如何规定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⑤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中,为什么规定a >0,去掉这个规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⑥既然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有理数指数幂呢?

活动:学生回想初中学习的情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回答,根据零的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来类比,把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融合起来,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类比可得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合作交流,以具体的实例说明a >0的必要性,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讨论结果:①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n =

n a

1(a≠0),n ∈N *

. ②既然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是这样规定的,类比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可得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

n -=

m

n a

1=

n

m

a 1

(a>0,m,n ∈N *,n>1).

③规定:零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零的正分数次幂等于零,零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④教师板书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就是: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

n =n m a (a>0,m,n ∈N *,n>1),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

n -=

m

n a

1=

n

m

a 1

(a>0,m,n ∈N *,n>1),零的正分数次幂等于零,零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⑤若没有a >0这个条件会怎样呢?

如(-1)3

1=3-1=-1,(-1)6

2=6(-1)2=1具有同样意义的两个式子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只说明分数指数幂在底数小于零时是无意义的.因此在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时,切记要使底数大于零,如无a >0的条件,比如式子3a 2

=|a|3

2,同时负数开奇次方是有意义的,负数开奇次方时,应把负号移到根式的外边,然后再按规定化成分数指数幂,也就是说,负分数指数幂在有意义的情况下总表示正数,而不是负数,负数只是出现在指数上.

⑥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任意的有理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1)a r ·a s =a r+s (a>0,r,s ∈Q ), (2)(a r )s =a rs (a>0,r,s ∈Q ), (3)(a·b)r =a r b r (a>0,b>0,r ∈Q ).

我们利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来看下面的例题.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求值:①83

2;②25

2

1-③(21)-5;④(81

16)43

-.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解题的方法,利用幂的运算性质计算出数值或化成最简根式,根据题目要求,把底数写成幂的形式,8写成23,25写成52,

21写成2-1,8116写成(3

2

)4,利用有理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解答,完成后,把自己的答案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解:①832=(23)32=23

23?

=22=4; ②25

2

1

-=(52)

2

1-

=5

)

2

1(2-?=5-1=

5

1; ③(

2

1)-5=(2-1)-5=2-1×(-5)=32; ④(8116)43

-=(32))43

(4-?=(32)-3=8

27.

点评:本例主要考查幂值运算,要按规定来解.在进行幂值运算时,要首先考虑转化为指数运算,而不是首先转化为熟悉的根式运算,如83

2

=328=364=4. 例2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

a 3·a ;a 2·32a ;3a a (a>0).

活动:学生观察、思考,根据解题的顺序,把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再由幂的运算性质来运算,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时,要由里往外依次进行,把握好运算性质和顺序,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步骤,教师评价学生的解题情况,鼓励学生注意总结. 解:a 3·a =a 3·a 2

1

=a 2

13+

=a 2

7;

a 2·32a =a 2

·a 3

2=a

2

32+

=a 3

8;

3

a a =(a·a 31)2

1=(a 3

4)2

1=a 3

2.

点评:利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根式运算时,其顺序是先把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再由幂的运算性质来运算.对于计算的结果,不强求统一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没有特别要求,就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来表示,但结果不能既有分数指数又有根式,也不能既有分母又有负指数.

例3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 (1)(2a 32b 21)(-6a 21b 31)÷(-3a 6

1b 6

5); (2)(m 4

1

n

83-)8

.

活动:先由学生观察以上两个式子的特征,然后分析,四则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及运算规律扩充到分数指数幂后,其运算顺序仍符合我们以前的四则运算顺序,再解答,把自己的答案用投影仪展示出来,相互交流,其中要注意到(1)小题是单项式的乘除运算,可以用单项式的乘除法运算顺序进行,要注意符号,第(2)小题是乘方运算,可先按积的乘方计算,再按幂的乘方进行计算,熟悉后可以简化步骤.

解:(1)原式=[2×(-6)÷(-3)]a 612132-+b

6

53121-+=4ab 0=4a;

(2)(m 4

1

n

83-)8

=(m 41)8

(n

83-

)8

=m 84

1?n

88

3?-=m 2n -3

=32

n

m .

点评:分数指数幂不表示相同因式的积,而是根式的另一种写法.有了分数指数幂,就可把根式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了. 本例主要是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的综合考查和应用. 变式训练 求值:

(1)33·33·6

3; (2)646

3

)12527(n

m . 解:(1)33·33·6

3=3·32

1·33

1·361=3

6

131211+++=32=9;

(2)64

6

3

)12527(n

m =(6

4

63

)12527(n m =(6

4633

3

)53(n m =6

466436

436

43)()5()()3(n m =42

259n m =42259-n m . 例4计算下列各式: (1)(125253-)÷425; (2)

3

2

2a

a a ?(a >0).

活动:先由学生观察以上两个式子的特征,然后分析,化为同底.利用分数指数幂计算,在第(1)小题中,只含有根式,且不是同次根式,比较难计算,但把根式先化为分数指数幂再计算,这样就简便多了,第(2)小题也是先把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后再由运算法则计算,最后写出解答. 解:(1)原式=(253

1

-12521)÷2541=(532-523)÷52

1

=5

2

132--5

2

123-=56

1-5=65-5;

(2)

32

2a a a ?=

3

22

12a

a a ?=a

3

2212--=a 6

5=65a .

思路2

例1比较5,311,6123的大小.

活动:学生努力思考,积极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解题的思路,由于根指数不同,应化成统一的根指数,才能进行比较,又因为根指数最大的是6,所以我们应化为六次根式,然后,只看被开方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解:因为5=635=6125,311=6121,而125>123>121,所以6125>6123>6121. 所以5>6123>311.

点评:把根指数统一是比较几个根式大小的常用方法.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4

3

2981?; (2)23×35.1×612.

活动:学生观察以上几个式子的特征,既有分数指数幂又有根式,应把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后再由运算法则计算,如果根式中根指数不同,也应化成分数指数幂,然后分析解答,对(1)应由里往外4

3

2981?=4

2

1344

)3(3?,对(2)化为同底的分数指数幂,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解:(1)4

3

2981?=[34

×(334)21]4

1=(3

3

24+

)41=(3

3

14)41=36

7=633;

(2)63125.132??=2×32

1

×(2

3)31

×(3×22)61

=231

311++·36

1

3121++=2×3=6.

例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a

2

3

-b 2)-1

·(ab -3)21(b 21)7]3

1;

(2)

1

112

12

1-+-

++-

-a a a a

a

;

(3)14323

)(---÷a b b a

.

活动:先由学生观察以上三个式子的特征,然后交流解题的方法,把根式用分数指数幂写出,利用指数的运算性质去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强化解题步骤,对(1)先进行积的乘方,再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最后再乘方,或先都乘方,再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对(2)把分数指数化为根式,

然后通分化简,对(3)把根式化为分数指数,进行积的乘方,再进行同底数幂的运算. 解:(1)原式=(a

2

3-b 2)

3

1-

(ab -3)6

1·(b 21)37=a 2

1b

3

2-

a 6

1b

2

1-

b 67=a

6

121+b

6

72132+--=a 32b 0=a 3

2;

另解:原式=(a 23b -2a 2

1b 2

3-·b 27)3

1

=(a

2

123+b

2

7232+

--)31=(a 2b 0)3

1=a 3

2;

(2)原式=

1

111

1-+

-

++

a a

a a

a =

)

1(1-+a a a =

)

1(11-+-

a a a a

=

)1

1

1(1-+-

a a a

= )

1(2

--a a =

)1(2a a a

-;

(3)原式=(a 2

1

b 3

2)-3

÷(b -4a -1)2

1

=a

2

3-

b -2÷b -2

a

2

1

-

=a

2

123+-b -2+2=a -1=

a

1. 例4已知a >0,对于0≤r≤8,r ∈N *,式子(a )8-r ·

)1(4a

r

能化为关于a 的整数指数幂的情形有几种? 活动:学生审题,考虑与本节知识的联系,教师引导解题思路,把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后再由运算法则计算,即先把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再进行幂的乘方,化为关于a 的指数幂的情形,再讨论,及时评价学生的作法.

解:(a )8-r

·)1

(4a

r =a 2

8r -·a

4

r

-

=a

4

48r

r --=a

4

316r -.

16-3r 能被4整除才行,因此r=0,4,8时上式为关于a 的整数指数幂. 点评:本题中确定整数的指数幂时,可由范围的从小到大依次验证,决定取舍.利用分数指数幂进行根式运算时,结果可以化为根式形式或保留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例5已知f (x )=e x -e -x ,g (x )=e x +e -x . (1)求[f (x )]2-[g (x )]2的值; (2)设f (x )f (y )=4,g (x )g (y )=8,求

)

()

(y x g y x g -+的值.

活动: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说出解题的办法,整体代入或利用公式,建立方程,求解未知,如果学生有难度,教师可以提示引导,对(1)为平方差,利用公式因式分解可将代数式化简,对(2)难以发现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可写出具体算式,予以探求. 解:(1)[f (x )]2-[g (x )]2=[f (x )+g (x )]·[f (x )-g (x )]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2e x (-2e -x )=-4e 0=-4; 另解:(1)[f (x )]2-[g (x )]2=(e x -e -x )2-(e x +e -x )2 =e 2x -2e x e -x +e -2x-e 2x -2e x e -x -e -2x =-4e x -x=-4e 0=-4; (2)f (x )·f (y )=(e x -e -x )(e y -e -y )=e x +y+e -(x+y)-e x -y -e -(x-y)=g (x+y )-g (x -y )=4,

同理可得g (x )g (y )=g (x+y )+g (x -y )=8, 得方程组??

?=++=+8,

y)-g(x y)g(x 4,

y)-g(x -y)g(x 解得g (x+y )=6,g (x -y )=2.

所以

)()(y x g y x g -+=2

6

=3.

点评:将已知条件变形为关于所求量g (x+y )与g (x -y )的方程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方程法,方程法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即方程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 知能训练

课本P 54练习 1、2、3. [补充练习]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把题目投射到屏幕上让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启发,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

1.(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a 2·a 3=a 6 B.(-a 2)3=(-a 3)2 C.(a -1)0=0 D.(-a 2)3=-a 6

(2)下列各式①42)4(n -,②41

2)4(+-n ③54a ,④45a (各式的n ∈N ,a ∈R )中,有意义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24

3

6234

6)()(

a a ?等于( )

A.a

B.a 2

C.a 3

D.a 4

(4)把根式-232

)(--b a 改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为( )

A.-2(a-b)5

2-

B.-2(a-b)

2

5-

C.-2(a

5

2--b 5

2-) D.-2(a

2

5-

-b 2

5-)

(5)化简(a 3

2b 2

1)(-3a 2

1b 3

1)÷(3

1a 61

b 65

)的结果是( )

A.6a

B.-a

C.-9a

D.9a 2.计算:(1)0.027

3

1--(-7

1

)-2+25643

-3-1+(2-1)0=________.

(2)设5x =4,5y =2,则52x -y =________.

3.已知x+y=12,xy=9且x <y,求

2

12

12121y

x y x +-的值.

答案:1.(1)D (2)B (3)B (4)A (5)C 2.(1)19 (2)8

3.解:

2

12

12121y

x y x +-=

)

)(())((2

12

12

12

12

1212121y x y x y x y x -+--=

y

x y

y x x -+-2

1212.

因为x+y=12,xy=9,所以(x-y)2=(x+y)2-4xy=144-36=108=4×27. 又因为x <y,所以x-y=-2×33=-63.所以原式3

6612--=3

3

-

. 拓展提升

1.化简

1

1

11

13

13

13

13

13

2---

+++

++-x x

x x x x x x .

活动:学生观察式子特点,考虑x 的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解题思路,应对原式进行因式分解,根据本题的特点,注意到: x-1=(x 31)3

-13

=(x 31-1)·(x 32+x 3

1+1); x+1=(x 31)3

+13=(x 3

1+1)·(x 32-x 3

1+1); x-x 3

1

=x 3

1[(x 31)2

-1]=x 3

1(x 3

1-1)(x 3

1+1). 构建解题思路教师适时启发提示.

解:

1

1

11

13

13

13

13

13

2---

+++

++-x x

x x x x x x =

1

1

1)(1

1

)(3

13

132313

13

3

313

13

23

3

31---

+++

++-x x x x x x x x x

=

)

1()

1)(1(1

)

1)(1(1

)

1)(1(3

13

1313

13

13

13

23

12

13

23

13231-+--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1-1+x 32-x 31+1-x 32-x 31=-x 3

1. 点拨:解这类题目,要注意运用以下公式, (a 21-b 21)(a 21+b 2

1)=a-b, (a 2

1±b 21)2=a±2a 21b 2

1+b, (a 3

1

±b 3

1)(a

3

2 a 31b 31+b 3

2)=a±b.

2.已知a 2

1+a

2

1-

=3,探究下列各式的值的求法.

(1)a+a -1;(2)a 2+a -2;(3)

2

12

12

32

3--

--a

a a a .

解:(1)将a 2

1+a

2

1-

=3,两边平方,得a+a -1+2=9,即a+a -1=7;

(2)将a+a -1=7两边平方,得a 2+a -2+2=49,即a 2+a -2=47; (3)由于a 2

3-a

2

3-

=(a 21)3

-(a

21-

)3

,

所以有

2

12

1232

3-

-

--a

a a a =

2

12

12

12

112

12

1)

)((-

---

-++-a

a a a a a a a =a+a -1+1=8.

点拨:对“条件求值”问题,一定要弄清已知与未知的联系,然后采取“整体代换”或“求值后代换”两种方法求值. 课堂小结 活动:教师,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请把你的学习收获记录在你的笔记本上,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同时教师用投影仪显示本堂课的知识要点:

(1)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就是: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

n =n a m (a>0,m,n ∈N *,n>1),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

n -=

m

n a

1=

n

m

a 1

(a>0,m,n ∈N *,n>1),零的正分数次幂等于零,零的

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 (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任意的有理数r 、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a r ·a s =a r+s (a>0,r,s ∈Q ), ②(a r )s =a rs (a>0,r,s ∈Q ), ③(a·b)r =a r b r (a>0,b>0,r ∈Q ). (4)说明两点:

①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一种规定,我们前面所举的例子只表明这种规定的合理性,其中没有推出关系.

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任意的有理数指数幂也同样适用.因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可以互化,也可以利用(a n )n

m =n

m n a

?

=a m 来计算.

作业

课本P 59习题2.1A 组 2、4.

设计感想

本节课是分数指数幂的意义的引出及应用,分数指数是指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要让学生反复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学中可以通过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来巩固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用观察、归纳和类比的方法完成,由于是硬性的规定,没有合理的解释,因此多安排一些练习,强化训练,巩固知识,要辅助以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完成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任务.

第3课时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

导入新课

思路1.

同学们,既然我们把指数从正整数推广到整数,又从整数推广到正分数到负分数,这样指数就推广到有理数,那么它是否也和数的推广一样,到底有没有无理数指数幂呢?回顾数的扩充过程,自然数到整数,整数到分数(有理数),有理数到实数.并且知道,在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充过程中,增添的数是——实数.对无理数指数幂,也是这样扩充而来.既然如此,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板书本堂课的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之无理数指数幂.

思路2.

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知识,对函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到了高中,我们又对函数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仅仅学了几种简单的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还要学习许多函数,其中就有指数函数,为了学习指数函数的知识,我们必须学习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为此,我们必须把指数幂从有理数指数幂扩充到实数指数幂,因此我们本节课学习: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之无理数指数幂,教师板书本堂课的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我们知道2=1.414 213 56…,那么1.41,1.414,1.414 2,1.414 21,…,是2的什么近似值?而1.42,1.415,1.414 3,1.414 22,…,是2的什么近似值?

②多媒体显示以下图表:同学们从上面的两个表中,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2的过剩近似值5 52的近似值

1.5 11.18033989

1.42 9.82935328

1.415 9.750851808

1.4143 9.73987262

1.41422 9.738618643

1.414214 9.738524602

1.4142136 9.738518332

1.41421357 9.738517862

1.414213563 9.73817752

52的近似值2的不足近似值

9.518 269 694 1.4

9.672 669 973 1.41

9.735 171 039 1.414

9.738 305 174 1.414 2

9.738 461 907 1.414 213

9.738 508 928 1.414 213

9.738 516 765 1.414 213 5

9.738 517 705 1.414 213 56

9.738 517 736 1.414 213 562

③你能给上述思想起个名字吗?

④一个正数的无理数次幂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数呢?如52,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能作出判断并合理地解释吗?

⑤借助上面的结论你能说出一般性的结论吗?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积极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生有困惑时加以解释,可用多媒体显示辅助内容:

问题①从近似值的分类来考虑,一方面从大于2的方向,另一方面从小于2的方向.

问题②对图表的观察一方面从上往下看,再一方面从左向右看,注意其关联.

问题③上述方法实际上是无限接近,最后是逼近.

问题④对问题给予大胆猜测,从数轴的观点加以解释.

问题⑤在③④的基础上,推广到一般的情形,即由特殊到一般.

讨论结果:①1.41,1.414,1.414 2,1.414 21,…这些数都小于2,称2的不足近似值,而

1.42,1.415,1.414 3,1.414 22,…,这些数都大于2,称2的过剩近似值.

②第一个表:从大于2的方向逼近2时,52就从51.5,51.42,51.415,51.4143,51.41422,…,即大于52的方向逼近52.

第二个表:从小于2的方向逼近2时,52就从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52的方向逼近52.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数轴上近似地表示这些点,数轴上的数字表明一方面52从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52的方向接近52,而另一方面52从51.5,51.42,51.415,51.4143,51.41422,…,即大于52的方向接近52,可以说从两个方向无限地接近52,

即逼近52,所以52是一串有理数指数幂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和另一串有理数指数幂51.5,51.42,51.415,51.4143,51.41422,…,按上述变化规律变化的结果,事实上表示这些数的点从两个方向向表示52的点靠近,但这个点一定在数轴上,由此我们可得到的结论是52一定是一个实数,即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52<…<51.41422<51.4143<51.415<51.42<51.5.

充分表明5

2

是一个实数.

③逼近思想,事实上里面含有极限的思想,这是以后要学的知识. ④根据②③我们可以推断5

2

是一个实数,猜测一个正数的无理数次幂是一个实数.

⑤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

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a α(a>0,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也就是说无理数可以作为指数,并且它的结果是一个实数,这样指数概念又一次得到推广,在数的扩充过程中,我们知道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我们规定了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知道它是一个确定的实数,结合前面的有理数指数幂,那么,指数幂就从有理数指数幂扩充到实数指数幂.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在规定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时,必须规定底数是正数?

(2)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是怎样的?是否与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相通呢? (3)你能给出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吗?

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探讨,引导他们用反例说明问题,注意类比,归纳. 对问题(1)回顾我们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时对底数的规定,举例说明.

对问题(2)结合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既然无理数指数幂a α(a>0,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那么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应当与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类似,并且相通. 对问题(3)有了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和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实数的运算法则自然就得到了. 讨论结果:(1)底数大于零的必要性,若a=-1,那么a α是+1还是-1就无法确定了,这样就造成混乱,规定了底数是正数后,无理数指数幂a α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就不会再造成混乱.

(2)因为无理数指数幂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能进行指数的运算,也能进行幂的运算,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也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幂.类比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得到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①a r ·a s =a r+s (a>0,r,s 都是无理数). ②(a r )s =a rs (a>0,r,s 都是无理数). ③(a·b)r =a r b r (a>0,b>0,r 是无理数).

(3)指数幂扩充到实数后,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就推广到了实数指数幂.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对任意的实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a r ·a s =a r+s (a>0,r,s ∈R ). ②(a r )s =a rs (a>0,r,s ∈R ). ③(a·b)r =a r b r (a>0,b>0,r ∈R ).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利用函数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1)0.32.1

;(2)3.14-3

;(3)3.14

3;(4)3

3

.

活动:教师教会学生利用函数计算器计算,熟悉计算器的各键的功能,正确输入各类数,算出数值,对于(1),可先按底数0.3,再按键,再按幂指数2.1,最后按

,即可求得它的值; 对于(2),先按底数3.14,再按

键,再按负号

键,再按3,最后按

即可;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1、2-3 =18 化为对数式为( ) A .log 182=-3 B .log 18 (-3)=2 C .log 218=-3 D .log 2(-3)=1 8 2、在b =log (a -2)(5-a)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5或a<2 B .2<a <3或3<a <5 C .20 C .a>0,且a≠1 D .a>0,a =b≠1 5、若log a 7 b = c ,则a 、b 、c 之间满足( ) A .b 7=a c B .b =a 7c C .b =7a c D .b =c 7a 6、如果f(e x )=x ,则f(e)=( ) A .1 B .e e C .2e D .0 7、方程2log3x =1 4 的解是( ) A .x =19 B .x =x 3 C .x = 3 D .x =9 8、若log 2(log 3x)=log 3(log 4y)=log 4(log 2z)=0,则x +y +z 的值为( ) A .9 B .8 C .7 D .6 9、已知log a x =2,log b x =1,log c x =4(a ,b ,c ,x >0且≠1),则log x (abc)=( ) A.47 B.27 C.72 D.74 10、方程log 3(2x -1)=1的解为x =________. 11、若a>0,a 2 =49,则log 23a =________. 12、若lg(lnx)=0,则x =________. 13、方程9x -6·3x -7=0的解是________. 14、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 (1)log 216=4; (2)log 13 27=-3; (3)log 3 x =6(x >0); (4)43=64; (5)3-2=19; (6)(1 4 )-2=16. 15、计算:23+log23+35-log39. 16、已知log a b =log b a(a>0,且a≠1;b>0,且b≠1).求证:a =b 或a =1 b .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教学案

高一数学《基本初等函数》教学案 编号:2019SX36 编写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人生最快乐的,并不是别人给你带来了快乐,而是你给别人送去了快乐. 1 基本初等函数 第六节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预习案》 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 x =N (a >0,且a ≠1),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1.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在对数的概念中,要注意: (1)底数的限制a >0,且a ≠1 (2)log x a a N N x =?=2.两类对数 ① 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10log N 常记为lg N . ② 以无理数e =2.718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log e N 常记为ln N . ③ 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54=625; (2)2-6=641; (3)(31)m =5.73; (4)log 2 116=-4; (5)lg0.01=-2; (6)ln10=2.303. 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642log 3 x =- (2)log 86x = (3)lg100x = (4)2ln e x -= 3、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进行互化. (1)64)41 (=x (2)51 521 =- (3)327log 31-= (4)664log -=x 4、求下列各式中的x . (1)32 log 8-=x ; (2)43 27log =x ; (3)0)(log log 52=x ; 想说的话: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1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例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准确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求值、化简,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 ②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③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经历并推理出对数的运算性质. ②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觉对数运算性质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知识的应用 难点:正确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 三.学法和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自主推理、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复习:对数的定义及对数恒等式 log b a N b a N =?= (a >0,且a ≠1,N >0), 指数的运算性质. ;m n m n m n m n a a a a a a +-?=÷= ();n m n mn m a a a == 2.讲授新课 探究:在上课中,我们知道,对数式可看作指数运算的逆运算,你能从指数与对数的 关系以及指数运算性质,得出相应的对数运算性质吗?如我们知道m n m n a a a +?=,那m n +如何表示,能用对数式运算吗? 如:,,m n m n m n a a a M a N a +?===设。于是,m n MN a +=由对数的定义得到 log ,log m n a a M a m M N a n N =?==?= log m n a MN a m n MN +=?+= 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放出投影 即:同底对数相加,底数不变,真数相乘 提问:你能根据指数的性质按照以上的方法推出对数的其它性质吗? (让学生探究,讨论) 如果a >0且a ≠1,M >0,N >0,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证明: (1)令,m n M a N a ==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 20XX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 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 20XX 年的 2 倍? 1 8% = 2 x=?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aa 0,a 1 的b 次幂等于 N ,就是a b N ,那么数 b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⑵ log a 1 0 , log a a 1 ; ∵对任意 a 0且 a 1, 都有 a 0 1 ∴log a 1 0 同样易知: log a a 1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a b N 中的 b 写成 log a N , 则有 a logaN N . 定义:一般地,如果 数,记作 log a N b , 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 a b log a Nb 例如: 42 16 log 4 16 2 2 102 100 log 10 100 2 ; 探究: 1。 1 42 2 log 42 12 ;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10 2 0.01 log 10 0.01 2. log a N b 中的 N 可以取哪些值? 2. 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log a 1 ? log a a ?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练习题

对数与对数运算练习题 一. 选择题 —3 1 1. 2「=化为对数式为( ) 8 2. log 63 + log 62 等于() 3. 如果 lg x = Ig a + 2lg b — 3lg c ,贝S x 等于( ) A . a + 2b — 3c 4 .已知 a = log 32,那么 log 38 — 2log 36 用 a 表示为( ) A . a — 2 B. 5a — 2 C. 3a — (1 + a ) D. 3a — a — 1 n 1 + A . 6 D. log 65 A. log 12=- 3 8 B. Iog !( — 3) = 2 C . Iog 21= — 3 D Iog 2( — 3)= 8 2 3 B. a + b — c

5. 丄「= 的值等于() A. 2+\/5 B. 2 5

6. Logr 2的值为( ) A — 2 C. 7. 在b = log (a-2)(5 — a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的值为() A . 9 C. 7 A . a > 5 或 a <2 B. 2v a v 3 或 3v a v 5 C. 2

10. 若102x= 25,则x 等于() 1 A. lg 5 B . lg5 C . 2lg5 1 D 2l g 5 11. 计算log 89 ? log 932的结果为() A . 4 12 .已知log a x= 2, log b X = 1, log c x= 4(a, b, c, x>0且工1),则log x(abc)=( ) 二.填空题 1 . 2log 510 + = 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log 3(2 x —1) = 1 的解为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lg(ln x) = 0,贝S x= . 4. 方程9x— 6 ?3x—7 = 0的解是 _____ 5 .若log 34 ? log 48 ? log 8m= log 416,贝U m= 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log a2 =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20XX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XX 年的2倍? ()x %81+=2?x =?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定义:一般地,如果 ()1,0≠>a a a 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 b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 数,记作 b N a =log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b N N a a b =?=log 例如:1642= ? 216log 4=; 100102 =?2100log 10=; 242 1= ?2 12log 4= ; 01.0102 =-?201.0log 10-=. 探究:1。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b N a =log 中的N 可以取哪些值?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N > 0 ) 2.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1log a ? =a a log ? ⑵ 01log =a ,1log =a a ; ∵对任意 0>a 且 1≠a , 都有 10 =a ∴01log =a 同样易知: 1log =a a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N a b = 中的 b 写成 N a log , 则有 N a N a =log .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了解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 (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4)对数的基本性质. (二)能力目标 (1)能用对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教具):彩色粉笔.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2.1.2节例8中我们得到一个关系式13 1.01x y=?,其中x表示的是经过的年数,y表示的是那年的人口总数.我们可以看到利用这个关系式可以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总数能达到18亿、20亿、30亿呢? 上述问题实际上就是从18 1.01 13 x =, 20 1.01 13 x =, 30 1.01 13 x =,…中分别求出x,(即 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那么x的值会是多少呢?是否有那么一种运算用底数和幂值来表示指数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新内容——对数与对数运算.

(二)讲授新课 1、对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x a N = (01a a >≠且),那么x 就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log a x N =,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log a N 叫做对数式. 从上述定义要知道对数的记法为:log a N ; 读作:以a 为底N 的对数. 例如:4 2log 16=,读作2是以4为底16的对数(或 以4为底16的对数是2). 41 log 22 =,读作12 是以4为底2的对数(或以4为底2的对数是12 ). 1.01 18log 13 x =,读作x 是以1.01为底1813 的对数(或以1.01 为底1813 的对数是x ). 12 5log a =,读作5是以 1 2为底a 的对数(或以12 为底a 的对数是5). 1 4log 81 b =,读作4是以b 为底1 81的对数(或以b 为底 1 81 的对数是4). 2、两种特殊的对数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作常用对数,并把10log N 记作lg N .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2.71828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log N e 记作ln N . 3、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数就是一种记号,用底和幂表示对应的指数的记号,也就是指数式x a N =的另一种等价表示形式.即当01a a >≠且

对数与对数运算知识点

对数与对数运算 1. 对数:如果a x =N(a>0,且az 1),那么数 x=log a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 2. 对数的性质:(1)1的对数等于 有对数 3. 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 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N 叫做真数. 0 ;(2)底数的对数等于1;(3)零和负数没 ,log io N 记作 lg N . 4. 以无理数e=2.718 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 logeN 记作ln N 5. 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a>0,且a 工1 , M>0;N>0,那么: (MN) . M . N N1N …Nk N1 . N2 . N3 (1) log a =log a +log a ; log a ( )=log a +log a + …log a ; (M / N) M N (2) log a =log a -log a ; (3) log a M i =nlog a M N I N 6.对数换底公式:log - =log N a ; log 7. 对数运算中的三个常用结论: a logaN N ,log a a =1,log a 1=0 8. 两个常用的推论:a , b >0且均不为1,m,n,为正整数 (1) log a b x log b a =1; log a b x log b C x log c a =1; b n n b (2) log a m m"og a ; log m a 9. 指数和对数的关系:a x =N a ‘ b lo g a N n b m log a b ; 1 =1 n log a N =x 比较指数式、根式、对数式:

2018年必修一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对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解题. 4.对数的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对数定义、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对数定义中涉及较多的难以记忆的名称,以及运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方法:学导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师: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法则,请大家回忆一下. 生:m n m n a a a+ ?= (m,n∈Z);()m n mn a a = (m,n∈Z);()n n n ab a b =? (n∈Z), 师:下面我们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证明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1)正因数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各个因数的对数的和,即 log a (MN)=log a M+log a N. (请两个同学读法则(1),并给时间让学生讨论证明.) 师:我们要证明这个运算法则,用眼睛一瞪无从下手,这时我们该想到,关于对数我们只学了定义和性质,显然性质不能证明此式,所以只有用定义证明.而对数是由指数加以定义的,显然要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加以证明,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对数等式转化为指数等式. 师:(板书)设log a M=p,log a N=q,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写成M=a p,N=a q.所以 M·N=a p·a q=a p+q, 所以log a (M·N)=p+q=log a M+log a N. 即log a (MN)=log a M+log a N. 师:这个法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生:每个对数都有意义,即M>0,N>0;a>0且a≠1.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作:数应3班向世威)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数学必修(一) 目次: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第4次印刷 1教材分析 1.1内容与内容解析 《对数函数》是普通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节讲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作准备。对数概念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是继研究指数函数之后的另一种重要基本函数,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地位与作用解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及其基本性质,在第二章又进一步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运算、图像和性质,特别是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1.能初步判别具体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了解对数的概念并能用语言刻画,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证明、概括等数学活动),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探究理解对数的性质。领悟从()的思想方法 3.感知对数的重要性,从“发现”中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培养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探究意识;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初步应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理解 5教法学法 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结合直观教学法和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的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讲讲练练的教学程序,运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转化策略,通过教师的讲,数学家对对数的痴迷激发学生好奇,从实际问题导入对数概念、对数符号,理解对数的意义,通过典型例题的讲授,充分揭示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值的方法,通过学生典型习题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的一些方法,在讲练结合中实现教学目标。 6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黑板 7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1 【教师】引例(3分钟)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练习题及答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3=18化为对数式为( ) A .log 182=-3 B .log 18 (-3)=2 C .log 218=-3 D .log 2(-3)=18 2.log 63+log 62等于( ) A .6 B .5 C .1 D .log 65 3.如果lg x =lg a +2lg b -3lg c ,则x 等于( ) A .a +2b -3c B .a +b 2-c 3 C.ab 2 c 3 D.2ab 3c 4.已知a =log 32,那么log 38-2log 36用a 表示为( ) A .a -2 B .5a -2 C .3a -(1+a )2 D .3a -a 2-1 5. 的值等于( ) A .2+ 5 B .2 5 C .2+5 2 D .1+5 2 6.Log 22的值为( ) A .- 2 B. 2 C .-1 2 D.1 2 7.在b =log (a -2)(5-a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5或a <2 B .2<a <3或3<a <5 C .2

10.若102x =25,则x 等于( ) A .lg 15 B .lg5 C .2lg5 D .2lg 15 11.计算log 89·log 932的结果为( ) A .4 B.53 C.14 D.35 12.已知log a x =2,log b x =1,log c x =4(a ,b ,c ,x >0且≠1),则log x (abc )=( ) A.47 B.27 C.72 D.74 二.填空题 1. 2log 510+log 50.25=____. 2.方程log 3(2x -1)=1的解为x =_______. 3.若lg(ln x )=0,则x =_ ______. 4.方程9x -6·3x -7=0的解是_______ 5.若log 34·log 48·log 8m =log 416,则m =________. 6.已知log a 2=m ,log a 3=n ,则log a 18=_______.(用m ,n 表示) 7.log 6[log 4(log 381)]=_______. 8.使对数式log (x -1)(3-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三.计算题 1.计算: (1)2log 210+log 20.04 (2)lg3+2lg2-1lg1.2 (3)log 6112-2log 63+13 log 627 (4)log 2(3+2)+log 2(2-3); 2.已知log 34·log 48·log 8m =log 416,求m 的值.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第一第二课时讲课教案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第一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方法 题号 易中 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1、7 5、6、10 换底公式的应用2、3 8 附加条件的对数式求值问题 4 9 基础达标 1.(2012年温州市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若10a=5,10b=2,则a+b等于(C) (A)-1 (B)0 (C)1 (D)2 解析:∵a=lg 5,b=lg 2, ∴a+b=lg 5+lg 2=lg 10=1,故选C. 2.(2012年昆明一中高一期中)若lg 2=a,lg 3=b,则log23等于(B) (A)(B)(C)a+b (D)a-b 解析:log23==,故选B. 3.设log34·log48·log8m=log416,则m的值为(B) (A)(B)9 (C)18 (D)27 解析:由题意得··=log416=log442=2, ∴=2, 即lg m=2lg 3=lg 9. ∴m=9,选B. 4.若lg a,lg b是方程2x2-4x+1=0的两个根,则(lg)2的值等于(A)

(A)2 (B)(C)4 (D) 解析:由根与系数的关系, 得lg a+lg b=2,lg a·lg b=, ∴(lg)2=(lg a-lg b)2 =(lg a+lg b)2-4lg a·lg b =22-4× =2.故选A. 5.(2013偃师高中高一月考)定义新运算“&”与“*”:x&y=x y-1,x*y=log(x-1)y,则函数 f(x)=是(A)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解析:因为f(x)====(x≠0),所以函数f(x)=是奇函数.故选A. 6.(2013长春十一中高一期中)已知2x=3,log4=y,则x+2y等于(A) (A) 3 (B)8 (C)4 (D)log48 解析:∵2x=3,∴x=log23. 又log4=y, ∴x+2y=log23+2log4 =log23+2(log48-log43) =log23+2 =log23+3-log23=3.故选A.

对数及其运算的练习题(附答案)

姓名_______ § 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课前准备 1,。对数: 定义:如果a N a a b =>≠()01且,那么数b 就叫做以a 为底的对数,记作b N a =l o g (a 是底数,N 是真数,lo g a N 是对数式。) 由于N a b =>0故lo g a N 中N 必须大于0。 2.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 如果 a > 0,a 1,b>0,M > 0, N > 0 ,则:(1)log ()a MN = ; (2)n m m n b a = log (3)log a M N = ;(4) log n a M = . (5) b a b a =log 换底公式log a b = . (6) b a b a =log (7)b a b a n n log 1log = 考点一: 对数定义的应用 】 例1: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 (1)23log 27=x ; (2)32log 2-=x ; (3)91 27log =x (4)162 1log =x 例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取值范围; (1))10(2 log -x (2)22) x ) 1(log +-(x (3)2 1)-x ) 1(log (+x 例3:将下列对数式化为指数式(或把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1)3log 3 =x (2)6log 64 -=x (3)9 132-= (4)1641=x )( | 考点二 对数的运算性质 1.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 )满足f(x)=???>---≤-) 0(),2()1(log ) 0(),4(2x x f x f x x ,则f(3)的值为__________ 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45lg 8lg 3 4 4932lg 21+- (2) 8.1lg 10lg 3lg 2lg -+ 3.已知)lg(y x ++)32lg(y x +-lg3=lg4+lgx+lgy,求x:y 的值 · 4.计算: (1))log log log 5 825 41252++()log log log 8 1254 252 5++( (2) 3 4 7 3 1 59725log log log log ??+) 5353( 2log --+ (3)求0.32 52log ?? 的值 (4):已知 2log 3 = a , 3log 7 = b ,用 a ,b 表示42log 56. 随堂练习: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一)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一.【自主学习过程】 少? 知识提炼——对数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数式与对数的比较 合作探究:试探究对数式 log a N b =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 知识提炼——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方便起见,对数10log N ,简记为__________; 以e 为底的对数称为_______,其中 2.71828 e =是一个____________,正数N 的自然对数log e N 一般简记为___________。 二.【典例分析】 (一)自主学习P63例1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5625=; (2)612 64 -=; (3)327a =; (4) 1000103= 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4811log )1(3-=、 2-4 1log )2(2=、 3001.0lg )3(-=、 303.210ln )4(=、

(二)自主完成例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32log 64- =x ; (2)68log =x (3)x 100lg = (4)x e =-2ln 变式: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32log 8- =x (2)4 327log =x (3)x =-1000lg (4)x e =4ln 三.课堂训练: 1.根据对数的定义,写出下列各对数的值 100log )1(10、 5log )2(5、 5log )3(25、 5log )4(25、 27log )5(3、 1log )6(2、 2、两个重要公式 =1log a , =a a log . 四.小结

人教B版数学高一版必修1课后导练3.2.1对数及其运算第1课时对数概念及常用对数

课后导练 基础达标 12.3=8写成对数式为( ) A.log 28=3 B.log 82=3 C.log 38=2 D.log 32=8 答案:A 2.log 2 8 1=-3写成指数式为( ) A.2-3=81 B.3-2=81 C.( 81)-3=2 D.(-3)2=81 答案:A 3.已知4x =6 1,则x 等于( ) A.4 B.-4 C.log 4 61 D.log 614 答案:C 4.设5lgx =25,则x 的值等于( ) A.10 B.±10 C.100 D.±100 解析:5lgx =52,∴lgx=2.∴x=100. 答案:C 5.lg10+lg100+lg1000等于( ) A.10 B.100 C.1000 D.6 答案:D 6.若f(10x )=x,则f(3)的值为( ) A.log 310 B.lg3 C.103 D.310 解析:令10x =3, ∴x=log 103=lg3. 答案:B 7.log 333等于( ) A.3 B.3 C.33 D.33 解析:令log 333=x, ∴(3)x =33=(3)3. ∴x=3. 答案:A 8.对数式log (a-2)(5-a)=b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5) B.(2,5) C.(2,3)∪(3,5) D.(2,+∞) 解析:由?? ???≠->->-,12,02,05a a a 得2

答案:C 9.log x (2-1)=-1,则x=______. 解析:x -1=2-1,即x 1=2-1. ∴x=121 -=2+1. 答案:2+1 10.23log 32+=________. 解析:23log 32+=23×23log 2=8×3=24. 答案:24 综合运用 11.下列各式中值为零的是( ) A.log a a B.log a b-log b a C.log a (log b b) D.log a (log a a 2) 答案:C 12.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100=1与lg1=0 B.2731 -=31与log 2731=31 - C.log 39=2与921 =3 D.log 55=1与51=5 解析:对于C,log 39=2→32=9;921 =3→log 93=21. ∴选C. 答案:C 13.已知f(x)=2x ,则f(log 25)=________. 答案:5 14.求值:(1)lg0.01; (2)log 3 19. 解析:(1)令lg0.01=x,∴10x =0.01, 即10x =10-2.∴x=-2. ∴lg0.01=-2. (2)令log 3 19=x, ∴(31 )x =9,即3-x =32.

(完整版)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练习题

对数与对数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3=1 8化为对数式为( ) A .log 18 2=-3 B .log 18 (-3)=2 C .log 21 8=-3 D .log 2(-3)=1 8 2.log 63+log 62等于( ) A .6 B .5 C .1 D .log 65 3.如果lg x =lg a +2lg b -3lg c ,则x 等于( ) A .a +2b -3c B .a +b 2-c 3 C.ab 2 c 3 D.2ab 3c 4.已知a =log 32,那么log 38-2log 36用a 表示为( ) A .a -2 B .5a -2 C .3a -(1+a )2 D .3a -a 2-1 5. 的值等于( ) A .2+ 5 B .2 5 C .2+5 2 D .1+5 2 6.Log 22的值为( ) A .- 2 B. 2 C .-1 2 D.12 7.在b =log (a -2)(5-a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5或a <2 B .2<a <3或3<a <5 C .2

C.x= 3 D.x=9 9.若log2(log3x)=log3(log4y)=log4(log2z)=0,则x+y+z的值为() A.9 B.8 C.7 D.6 10.若102x=25,则x等于() A.lg 1 5B.lg5 C.2lg5 D.2lg 1 5 11.计算log89·log932的结果为() A.4 B.5 3 C.1 4 D. 3 5 12.已知log a x=2,log b x=1,log c x=4(a,b,c,x>0且≠1),则log x(abc)=() A.4 7 B. 2 7 C.7 2 D. 7 4 二.填空题 1.2log510+log50.25=____. 2.方程log3(2x-1)=1的解为x=_______. 3.若lg(ln x)=0,则x=_ ______. 4.方程9x-6·3x-7=0的解是_______ 5.若log34·log48·log8m=log416,则m=________. 6.已知log a2=m,log a3=n,则log a18=_______.(用m,n表示) 7.log6[log4(log381)]=_______. 8.使对数式log(x-1)(3-x)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三.计算题 1.计算: (1)2log210+log20.04 (2)lg3+2lg2-1 lg1.2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第一课时 提供者:赵晓云单位:阳泉一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认识对数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要通过适当的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对数的必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对数的积极性。 根据底数、指数与幂之间的关系,从已知底数和幂如何求指数入手,引导学生借助指数函数的图像,分析问题中幂指数的存在性,从而引出对数的概念。 通过对指数式与对数式中各字母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对数与指数的相互联系,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帮助学生理解对数概念,体会转化思想在对数运算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和性质;由易到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培养学生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了解事物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高一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学会了自学,并能自主学习,能够从课本中学习并总节所学知识点,但有部分学生只看不动笔,所以第一课时主要以书本内容为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多媒体:学生喜欢自己上网,并喜欢去了解未知的东西,所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本68页的阅读材料,并上网查找有关对数的介绍,了解对数的重要性。 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高一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学会了自学,并能自主学习,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学懂课本的有关知识,所以,以问题与练习的形式制成学案,让学生自学课本62页——63页后完成,达到进一步理解对数概念,并体会转化思想在对数运算中的目的。 小组讨论:对数恒等式的得出,即较难的对数求解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相转化,对数性质的推导。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以及对数符号的理解,对数性质的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这些式子,都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而且我们不能根据熟悉的数据解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我们这节课将要 思考问题一: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 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平均增长 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 最多为多少亿? 让学生在实际背 景中认识对数概念,通 过适当的素材创设情 境,使学生认识到引入

对数及其运算基础知识及例题

对数及其运算基础知识及例题 1、定义: 2、性质: ~ 3、对数的运算性质: 4、换底公式: 5、对数的其他运算性质 ! 6、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典型例题】 类型一、对数的概念 例1.求下列各式中x 的取值范围: (1)2log (5)x -;(2)(1)log (2)x x -+;(3)2 (1)log (1)x x +-. ; 类型二、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及其应用 例2.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 (1)2log 164=;(2)1 3 log 273=-;(3)3x =;(4)3 5125=;(5)1 122-=;(6)2 193-?? = ??? . 类型三、利用对数恒等式化简求值 \ 例3.求值: 71log 5 7+ 类型四、积、商、幂的对数 例4. z y x a a a log ,log ,log 用表示下列各式 \

235 3 (1)log ; (2)log (); (3)log ; (4)log a a a a x y xy x x y z z 例5.已知18log 9,185b a ==,求36log 45. : 类型六、对数运算法则的应用 例6.求值 (1) 9 1log 81log 251log 32log 532 64??? . (2) 7 lg142lg lg 7lg183 -+- (3))36log 4 3 log 32(log log 42 1 22++ (4)()248125255log 125log 25log 5(log 8log 4log 2)++++ — 对数及其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2 5)(log 5 a -(a ≠0)化简得结果是( ) ~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练习题

对数与对数运算练习题一.选择题 1.2-3=1 8 化为对数式为( ) A.log1 82=-3 B.log1 8 (-3)=2 C.log 21 8 =-3 D.log 2 (-3)= 1 8 2.log 63+log 6 2等于( ) A.6 B.5 C.1 D.log 6 5 3.如果lg x=lg a+2lg b-3lg c,则x等于( ) A.a+2b-3c B.a+b2-c3 4.已知a=log32,那么log38-2log36用a表示为( ) A.a-2 B.5a-2 C.3a-(1+a)2D.3a-a2-1 5.的值等于( ) A.2+ 5 B.25 C.2+ 5 2 D.1+ 5 2 6.Log 2 2的值为( ) A.- 2 C.-1 2 7.在b=log(a-2)(5-a)中,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5或a<2 B.2<a<3或3<a<5 C.2

A.x=1 9 B.x= x 3 C.x= 3 D.x=9 9.若log 2(log 3 x)=log 3 (log 4 y)=log 4 (log 2 z)=0,则x+y+z的值为( ) A.9 B.8 C.7 D.6 10.若102x=25,则x等于( ) A.lg 1 5 B.lg5 C.2lg5 D.2lg 1 5 11.计算log 89·log 9 32的结果为( ) A.4 12.已知log a x=2,log b x=1,log c x=4(a,b,c,x>0且≠1),则log x(abc)=( ) 二.填空题 1. 2log 5 10+=____. 2.方程log 3 (2x-1)=1的解为x=_______. 3.若lg(ln x)=0,则x=_ ______. 4.方程9x-6·3x-7=0的解是_______ 5.若log 34·log 4 8·log 8 m=log 4 16,则m=________. 6.已知log a2=m,log a3=n,则log a18=_______.(用m,n表示) 7.log 6[log 4 (log 3 81)]=_______. 8.使对数式log (x-1) (3-x)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三.计算题 1.计算: (1)2log 2 10+ (2)错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