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图上的发现》练习

《地图上的发现》练习

《地图上的发现》练习

《地图上的发现》练习

一、读拼音,写汉字。

wěn jù pīn méi zhì xuán yá

合齿接块位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参.差(cēn cān)轮廓.(kuòɡuō) 痕.迹(hén hénɡ) 携.带(xié xiá)

三、词语森林。

1.选词填空。

偶然果然突然

(1)气象预报说今天上午有雨。(),到了九点多就下起雨来了。

(2)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似乎有些(),实际上是他长期观察、研究、思考的结果。

(3)同学们正在野外玩,(),一场暴雨袭来,把大家淋的像落汤鸡。

2.词语接龙。

参差不齐——()——()——()

四、照样子,写句子

1.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

..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虽然,却。

2.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

..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逐渐:

3.两亿年前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也不是

...现在冰封雪盖的样子,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不,也不是,而是。

五、课文在线。

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设计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具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导]复习溶解性表.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

小学语文课文《地图上的发现》 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wèi)格纳正在家里养病,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kuò),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ēncī〕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魏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hén)迹。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 科学家们继续寻找。不久,他们又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两亿年前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也不是现在冰封雪盖的样子,而是一个适(shì)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1960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南极一个山峰的悬崖上,发现了冰碛(qì)岩。冰碛岩就是冰川携(xié)带的岩石,它上面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科学家们发现,南极的冰碛岩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岩,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上面的擦痕显示,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这些发现都证明: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着。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出现了恐龙等动物。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案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案例 麻乍中学韦修文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 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 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本单元教案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碳酸盐的检验);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案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了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初步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 2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 学的兴趣。 2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四、教案重点:

1 .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2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五、教案过程

语文S版四年级(上)《第22课 地图上的发现》同步练习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同步练习卷二、标题 1.(3分)拼音小关卡。看拼音,写词语。 (1)科学考察队在南极的一个山峰的xuán yá上,发现了冰碛岩。 (2)魏纳格在地图上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wěn hé,还发现世界各大洲像jùch?一样参差不齐的边缘可以pīn jiē,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一假说。 2.(3分)对号再入座。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chāB.chàC.chāi D.cī (1)写作业一定要认真,这样才能少出差.错。 (2)海岸线,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 (3)要说踢足球,你可比小时候的贝利差.得远。 (4)爸爸出差.去了,还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3.(3分)课文早知道。 课文按照“、、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4.(3分)词语游艺厅。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茂密的 艰苦的 古老的。 5.(3分)巧填关联词。选择关联词填空,再任选一个造句。 不是……而是……虽然……却……既然……就…… 只有……才……既……又……如果……就…… (1)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家里养病,在地图上有了惊人的发现,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像李四光这样打破沙锅问到底,能取得非凡成就。 (3)小泽征尔也像其他参赛者一样迷信权威,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不可能荣获大赛桂冠。。

6.(3分)课文连线台。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请在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样前后照应的写法的好处是: (2)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经过仔细观察又发现了。 (3)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认为:。 (4)开始,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的原因是:。 7.(3分)读写显身手。课文用了几个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证据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8.(3分)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趣的发现 100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地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考察﹣﹣奇怪﹣﹣著名﹣﹣ (2)用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造句。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也能生存下来。 ..顶得住大风,所以 (3)达尔文是怎样得到这个有趣的发现的?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3、粗盐提纯的步骤: 4、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5、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二、合作探究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产率偏低的原因? 8、下列粗盐提纯步骤中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B蒸发至固体完全干燥时停止加热 C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的边缘D滤液如果浑浊应再过滤一遍 10、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1.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①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在操作③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______. (3)计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发现产率偏低,由实验不当导致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只写一种原因). (4)用提纯所得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 24.(8分)塘沽濒临渤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经结晶可获得粗盐。

四年级语文s版22 地图上的发现(详案)内附全解

1地图上的发现 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wèi )格纳正在家里养病。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2[①“漫不经心”说明了什么?]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kuò),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ēn cī] 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②“突然”说明了什么?魏格纳的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3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拼接在一起可以成为一整块。 4 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句导读:“进一步”说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提出不是没有根据的胡说,而是有科学预见性的,而这种预见性恰恰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句导读:这里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5[③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1 ? 2 ①说明魏格纳不是带着什么目的和想法去看的。 3 ②说明魏格纳的这个发现是不经意间看到的。这一发现就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前提和条件。 4 ?漂移:物体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5 ③魏格纳坚信这一发现不是偶然的巧合,于是他开始了大陆漂移的研究。经过了两年的研究,才提出来的。

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6[④为什么说“这只是一个假说”?人们为什么不接受?]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hén)迹。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7[⑤这个反问句突出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考察小组发现在南极洲的煤块上有远古时代生长的植物的痕迹。 8 学家们继续寻找。不久,他们又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两亿年前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也不是现在冰封雪盖的样子,而是一个适(shì)合?生物生存的环境。9[⑥“并不在……也不是……而是……”说明了什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得出结论的?]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考察小组还在那儿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 101960年,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南极一个山峰的悬崖上,发现了冰碛(qì)岩?。冰碛岩就是冰川携(xié)带的岩石,它上面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科学家们发现,南极的冰碛岩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岩,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上面的擦痕显示,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句导读:“完全相同”“来自同一大陆”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科学家们已经用事实证明了魏格纳的学说是千真万确的。]11[⑦考察队的这一发现又证明了什么?由此能体会到什么?] 段导读:考察队在南极又发现了冰碛岩,上面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 些发现都证明: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 被冰雪覆盖着。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出现了恐龙等动物。12[句导读:“连在一起”“被冰雪覆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等这些假想都与前面的发现吻合了。]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⑧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些发现得出了大陆漂移的结论。 6④还没有证据证明“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还需要大量的事实做依据。因为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七大洲、四大洋是固定不变的。 7⑤突出了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与下面的“继续寻找”相呼应。 8?适合: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 9⑥两亿年前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并不是今天的情况,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科学家是根据煤块中有植物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来得出结论的。 10 ?冰碛岩:全称为冰碛砾泥岩,是世界稀有的石种之一。其色为色褐、暗褐,质量重,坚而脆,内夹有砂石或其他小生物化石。 11⑦很久以前,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是连在一起的,用事实证明了魏格纳的学说是正确的。体会到魏格纳等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12⑧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说明这样的假想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地理中考专题训练和答案解析(珍藏版):地图

专题02 地图 ★★基础闯关★★ 1.比例尺为1:3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15千米 B. 150千米 C. 1500千米 D. 15000千米 2.长春的张先生要去埃及出差,他想量算一下埃及与中国的距离,应选择什么地图( ) A. 中国地图 B. 世界的国家与地区图 C. 吉林省地图 D. 亚洲地图 3.教室里贴有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 淄博市地图 B. 山东省地图 C. 中国政区图 D. 世界政区图 4.如果在图上量算的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1.6千米,那么比例尺是() A. 1:80000 B. 1:800000 C. 1:8000 D. 1:320000 5.下列图例表示洲界的是:() A. B. C. D. 6.在下面常用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7.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判定方向通常是() A.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 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 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8.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 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缩小 C. 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 D. 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9.关于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B.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D.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A. 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 B.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 C.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 D. ①丘陵②山地③高原④丘陵 11.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到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读图,回答问题。 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谷 D. 山脊 12.读下图“某地等高线(米)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图练习题(一).doc

2、地图专题训练 方向,B 点海拔高度为 ______ 米。 2、 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 I'可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 以判断中I'可地区的地形为( A. 山地 B.高原 C.盆地 D. 3、 在比例尺为1 : 1 000 000的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 A. 2千米 B. 20千米 C. 200千米 D. 0. 2 4、 读图1.26 %1 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 野路线。 %1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 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位置。 %1 小明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得想 一想怎样乘车。 A 、 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 1 、 (DA 点位于B 点的一 (2)山峰的海拔至少 图 1.26 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

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 D、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9、读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7分):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峰鞍部陡崖 (2)C、D中位于山谷的是坡度较缓的是— (3)选择上山最省力的地点是,选择攀岩的最佳地点是。(填字母) 10、读下图,图上600米表示的是高度, 地的绝对高度是米。(3分) 11、图1-3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图1-3 图 1.3-17 12、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 A B C DEF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 、 B 6(1 D 2) 550 B D 1 5(1) A B E (2) D(3) C E 16、相对海拔115 答案: 答案 1、解析:此题考查等高线海拔高度的判读及有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将指向标平移到B 点可以发现A点位于其西南方。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00米,300米以上的等高线虽然没有标注海拔,但根据等高距判断应该是400米等高线,所以山峰海拔高度至少400 答案:(1)西南200 2) 400 4、解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绿色表示海拔较低的地区, 21、B 18、剖析:此题考查内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由等高线数值变化可推断A为山顶,B为鞍部。C处等高线向山顶弯曲,故为山谷;而D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C相反,故为山脊。E 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F处等高线密集,故为陡坡。答案:山顶鞍部山谷山脊缓坡陡坡(1)三个村当中,海拔最高的是 (2)王村与大月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3)甲、乙两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点,判断的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1: 1000 B. 1: 10000 C. °—1 2 3千米 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6、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A.亚洲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北省地图 D.利川市地图 7、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8、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 境,分析这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地图上的发现

地图上的发现 22地图上的发现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3、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3、理解词语。 4、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5.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四、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五、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22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22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魏格纳善于观察、认真研究的科学精神。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学习魏格纳善于观察、认真研究的科学精神。 对课文中提到的“大陆漂移说”的认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地图上的发现 􀀋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在家里养病。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①“漫不经心”说明了什么?]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 mc 1]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②“突然”说明了什么?魏格纳的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 拼接在一起可以成为一整块 􀀌魏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句导读:“进一步”说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提出不是没有根据的胡说,而是有科学预见性的,而这种预见性恰恰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句导读:这里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③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 的?]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魏格纳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部分:讲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拼接在一起可以成为一整块,由此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④为什么说“这只是一个假说” ?人们为什么不接受?]为此, 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迹。 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⑤这个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附答案)10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 B. 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 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 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因为②线坡度更缓;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为4千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 3.6℃ B. 5.4℃ C. 6℃ D. 7.2℃(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B。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地球和地图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

图8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专题训练题 一、读图1.1,回答下题: ( ) 1、甲、乙两地的时差为6小时,当甲地的居民午餐时,此刻乙地的学生最有可能进行的活动是: A.在学校晚自习 B.清晨早锻炼 C.中午用餐或午休 D.收看晚间新闻联播 二、读图1.4,回答2~4题: ( )2、图中王村和李庄所在位置山体部位 的名称分别是: A.山顶、山谷 B.山脊、鞍部 C.陡崖、山脊 D.山谷、鞍部 ( )3、A 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A.丘陵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 )4、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A. C 地 B. E 地 C. A 地 D. B 地 三、读图2.1完成5-8题。(7分) 5、 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 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6、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___千米。 7、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临沂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临沂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A. 北 B. 北 C. 北 D. 北 8、 如图2.1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四、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读图8“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9~10题。 9、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10、广州亚运会期间,福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出现极昼现象 五、读图1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12、A 地与D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同一时间测得A 、D 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地气温更高。 图1.4 2011年 6月 22日 阳 光 0° 23.5°23.5°S 66.5°66.5°S ? A B 赤道 太 线 北 南 图2.1 图1.1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地图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地图 课时冲关二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平顶山模拟)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 ) A.新图比例尺为1∶800 000 B.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 C.新图面积变为原图面积的16倍 D.相邻两条等值线间差值比原图扩大 2.甲区域的面积接近( ) A.1平方千米B.2平方千米 C.4平方千米D.8平方千米 解析:1.C 2.C [第1题,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长和宽都变为原来的4倍,因而面积变为原来的16倍。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甲区域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面积相近,由此甲区域的面积接近4平方千米。] (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3~4题。

3.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B.BC段 C.CE段D.EF段 4.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 解析:3.C 4.B [第3题,河流袭夺前,沂河上源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袭夺发生后,东周河地势低于沂河上源(A至E段),则CE段河水流向东周河;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东周河流向西南;则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注意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图示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第4题,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 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因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因流速受地势落差影响,则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2019·河南濮阳模拟)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完成5~6题。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同步练习D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同步 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19分) 1. (3分)多音字组词。 参cān________shēn________ 说shuō________shuì________ 2.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o xiào kuánɡ bēn nínɡ xiào yōnɡ d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ànɡ sìbào zi shēn yín shā y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uàn hōnɡ hōnɡshì bù kě dǎnɡdiē diē zhuànɡzhuàn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分)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chā B.chà C.chāi D.cī ①写作业一定要认真,这样才能少出差________错。 ②海岸线,像锯齿一样参差________不齐。 ③要说踢足球,你可比小时候的贝利差________得远。 ④爸爸出差________去了,还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4. (3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参差________ 展开________ 观察________ 5.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发现了新大陆。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5分) 6. (11分)小小阅读秀。 鸟医生们 老熊的脖子上长了一个疖子,疼得他坐立不安,睡不着觉。 啄木鸟奉命前来给他治病。他扳住老熊的脖子左瞧右看,看了半天,又想了半天,也没有作出决定。 “犹豫什么?”老熊不耐烦了,“把疖子啄破,就好了!” “不行呀,”啄木鸟慢声细气地说,“再等一等吧。如果这疖子到晚上还不破,我再想办法吧。这事我一个人决定不了,要召集鸟医生们一起来会诊。再说,谁都知道,猫头鹰的嘴比我的尖得多,就是啄疖子,他也比我……” “快去请猫头鹰!”老熊打断了他的话。 结果,请来了猫头鹰,后来又请来公鸡,后来又请来仙鹤……这些医生和啄木鸟一样,都不肯由自己来承担医疗责任。大家推来推去,最后还是决定等下去,让疖子自己破。 老熊在床上翻滚挣扎,疼得乱叫,无意之中碰到了一只蜜蜂。蜜蜂狠狠蜇了老熊一针。老熊浑身一哆嗦,病立刻好了。 鸟医生们这才松了口气。 (1)老熊病了都请了哪些鸟医生? (2)是谁给老熊看好了病? (3)你觉得那些鸟医生做的对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 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2地图上的发现|语文s版含答案

22 地图上的发现 1.读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甚.至(shènɡshèn) 痕.迹(hénɡhén) 轮廓.(ɡuòkuò) 拼.音(pīn pīnɡ) 携.带(xiéxué) 参.(cēn cān)差.(cīchā)不齐 一哄.而散(hōnɡhǒnɡhònɡ) 2.看拼音,写词语。 魏格纳在地图上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wěn hé( ),还发现世界各大洲像jùchǐ( )一样参差不齐的边缘可以pīn jiē( ),于是提出了一个假说。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 méi( ),不久,他们又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两亿年前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wèi zhì( )上,而是一个shìhé( )生物shēng cún( )的环境。1960年,科学考察队在南极一个山峰的xuán yá( )上,发现了冰碛岩。 3.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漫: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④莫,不要。 (1)春天到了,漫( )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小花。

(2)魏格纳正在家里养病,他漫( )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3)他听说他的家乡洪水漫( )过了桥面。 1.永远不会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修改病句) 2.他看着世界地图。(扩句) 3.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 ..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本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先讲了(国家)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 的假说,接着写科学工作者,找到事实,使获得新生。 2.你觉得魏格纳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多选) A.细致观察,勤于思考 B.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C.不断研究,反复论证 D.团结同事,劳逸结合

地球与地图专题训练

2016年秋季期高二国庆地理作业地球与地图专题训练经纬网的应用 (2015·新课标Ⅰ,6)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第1题。 1.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 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 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 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2015·课标全国Ⅱ,7)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与渔业 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 需求外,还远销其她国家, 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 完成第2题。 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 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 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2014·课标全国Ⅱ,3)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 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 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 订单。据此完成第3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016·北京文综,2)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下图,回答第4题。 4.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2015·山东文综,11)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 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第5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 新 ↓ 老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5、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地图三要素 (2016·北京文综)右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 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7.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2013·课标全国Ⅰ,1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 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第8 题。 8.气象部门发布了暴 雨预报,甲地暴雨 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012·课标全国)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9~10题。 9.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0.桥梁附近河岸与山 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2016·江苏地理)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与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就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就是 A.③ B.④ C.⑤ D.⑥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B、55 m C 、60 m D 、65 m 1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就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 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16、(2016·新课标全国Ⅰ,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 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与肉食 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 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 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与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 因。(10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她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6分) 17.(08年全国卷I,36(1)(2))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 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18.[2014·四川文综,13(1),4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